回覆列表
-
1 # xiaocao449
-
2 # 向陽花開7290
劉備去了三次就見到了孔明?
我覺得三次已經夠多了。
第一次去,不認識路,彎彎繞繞,打聽了半天才找到路,滿懷希望,結果沒有見到,人家去遊玩去了,屁顛屁顛跑去連口水也沒喝上,劉備失望。
一次不行兩次,劉備第二次又去。下著大雪,又冷又滑,心想,第一次去人家出去玩了,這隔了有些天了,應該回來了。興致勃勃的又去了,結果孔明又去拜訪朋友去了。這個時候關羽張飛直接就抱怨了,雖然劉備沒說什麼,心裡肯定也煩透了,心想這人怎麼這麼多事,見一面都這麼難。
劉備就是再賢德,他也是個人,耐心是有限的。之所以會再來第三次,一是這個崗位確實還沒有合適人選出現,二是孔明名聲在外,百聞不如一見。
有句話說的好,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如果第三次還是見不到孔明的話,劉備恐怕是不會再來了。人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畢竟劉皇叔也是有身份的人也是日理萬機呀!
答:此說法只是影視劇《三國演義》裡的說法,真正的歷史是多次見面。當時 劉備沒有好的軍師,諸葛亮也在尋找主子。經多次交談,雙方才成莫逆之交。小說為增加 觀賞性,才有三顧茅廬之說。 當然,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有:“三顧臣以草廬之中”一說。我認為也可以理解 為多次。因為文言文裡的“三”,可理解為“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