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7441438013

      面對苦難》是一篇富於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為三部分,分別以三個小標題標出。它的特點不是追求分析論證的層層相扣,而是採用詩一般跳躍的思維,充滿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闡發來直接點明思考的主題。

      第一部分:論述人生中“苦難”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開門見山點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接下來,便對“苦難”進行定義,並以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在這樣的基礎上,作者進而指出:“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因為“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世上並無絕對的幸運兒”。這就不僅提出了問題,而且道出了苦難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去思考。從寫作的角度看,這一部分側重於立論。

      人的一生,總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苦難。沒錯,誰都得學著面對人生的苦難。逃避不了的現實,就要學著坦然面對。苦難之於人生,既然無法改變,不如想著怎麼去解決。

      苦難的價值,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你覺得有意義,你就會坦然,你覺得黯然,苦難就無限擴大。學會怎麼樣去面對,與其說是一種做法,不如說是一種心態。這個過程,方向遠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開,決定了你的前路!

      作者先將苦難和人格聯絡起來,指出“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雖然苦難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甚至有的苦難可以將一切價值毀掉,即便如此,我們仍應以尊嚴的方式採承受苦難,就如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唱起了《歡樂頌》。因此,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人類的一項巨大成就,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還是整個人性的高貴的尊嚴。接下來,文章又具體描述了現實社會中的苦難和大自然降之於人類的各種苦難。的確,在許多苦難特別是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類的反抗註定要失敗,然而人類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類仍然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因為“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於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麼看成功,什麼樣算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