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輕時代的水手
-
2 # 西紅柿0814
袁闊成出身評書世家,從小時便跟著自己的父親學藝,後來,拜金傑立為師。他是說新書的帶頭人,“四大評書表演藝術家之一”,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獲得中國金唱片獎曲藝類演員獎。袁闊成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他喜歡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說選擇說書的書目。而且,袁闊成的說書,家喻戶曉,相當的有名氣。
單田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開評書走向市場之先河。
劉蘭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三八紅旗手。
這三位老藝術家的評書,真的是非常厲害的,婦孺皆知。
在我知道的評書家,還有田連元老藝術家,他是第一位將評書引入電視的表演藝術家。他的評書應該是比較幽默的。他的評書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還是很讓人們喜歡的。
-
3 # 老普洱策劃紀行
三位評書大家之後,從商業價值、市場曝光度看,無意郭德綱和王玥波兩位可以肩挑評書未來大家潛力!從評書的作品量、觀眾口碑看,郭德綱先生評書更為勝出。從師承份量看,王玥波先生從師連麗如老師,系出名門更勝一籌。
-
4 # 門前平坦小康之路
現在社會,紙醉金迷,聲色犬馬,人心非常浮躁,又不願接受文化藝術薰陶,別說聽評書,就是聽個長點的相聲或小品,有的都聽不進去。而學說評書,需要很長時間,下很大功夫,而又掙不多少錢,又難出名,還不如相聲演員弄個精悍的相聲出名快。因此,我認為,評書藝術的前景極不樂觀。後來人要想超越袁單劉田,非常之難。尤其是達到袁闊成大師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袁闊成的評書藝術造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但是,有幾位年輕評書演員還是很棒的,如,張少佐,王月玻,譚川緒。評書藝術的發展需要個人的努力,人民的支援,國家的弘揚,祝評書事業在現有基礎上發展壯大。
-
5 # 戲道
總體來說以前媒體不是很發達,人們說書唱戲是最直接也是最通俗的表達方式,這一批人趕上新媒體之前能在電視收音機露臉能熟知的基本上也是暴露年齡的人。
本人聽的不是很多,單老爺子去世那幾天單獨特意聽了他幾部作品,隋唐演義,張作霖 小五義等,第一部還比較入迷,聽多了未免有點乏味,隋唐演義是秦瓊認親記 張作霖是張作霖認親記 小五義我一聽認親立馬聽不下去了,主角都沒記著什麼名字。
說書總體來說是內容,現在媒體形式多樣,觀眾耳朵也精了,不像之前瞭解故事的方式少。所以內容是吸引聽眾的主要手段,傳統書就這麼幾部,而且翻過來覆過去就這麼倆人說,自然聽書的市場就沒有了。
不得不說郭德綱的單口相聲還是有點特點的,有創新,跟時代,但是聽時間長了難免也感覺乏味。
當前有很多聽書軟體,只要是聲音悅耳,情節跌宕起伏,聽的都不會少,比如某軟體上《鬼吹燈》即使是朗讀下來的收費的聽的也不少,所以說傳統說書人已經跟不上時代。現在是團隊時代,只靠一人擔任編劇加導演已經適應不了當代。
-
6 # 會飛翔的雲彩
王玥波 聊齋 短篇
郭德綱 張小乙下南京
閻鶴祥 劉漢臣之死
李九春 西遊記(第一集)
-
7 # 雙林成林
評書已經走在了懸崖邊上了!
目前還沒有一個出色的!
袁闊成!單田芳兩位都沒有嫡傳弟子!
-
8 # 襄平居士
目前來看能扛起當代評書藝術的後起之秀借用中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大師生前的話說那就是:“還沒有。”相比較來講張少佐和孫一還能提那麼一嘴!其餘不敢苟同!評書藝術可不是簡單的語言表演,他要求從藝者有極其紮實的基本功。語言的技巧,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都得過硬。這可是真功夫,可不像歌唱藝術或相聲小品。評書藝術貴在一個評字。單田芳大師及其他的作品為什麼受到海內外華人華僑和華人的喜愛!就是因為單先生除了你把一部長書完整的表達出來還能在表演的時候加入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品評書中的人物演繹的活靈活現。
-
9 # 按宮商
外面聽不懂蘇州話的都不知道蘇州有種藝術形式叫評話,那我是絕對評它為第一,《七俠五義》《武松》《三國張飛》神彈子、霍元甲、英烈傳,很形象,而聽不厭,其中四個伯,吳君玉等都是響檔。
-
10 # 紅塵彌勒
題主列及的三個人當中,袁闊成先生、單田芳先生已然作古,只有劉蘭芳先生尚在人間。
其實這話說起來真是挺無奈的。目前來看,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客觀而堅定地說:我能繼承和發揚古老的評書藝術。
袁闊成先生,是近代以來公認的評書大家,被稱為一代評書大師。世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足以證明袁闊成先生在評書界評書泰斗的歷史定位。
個人記憶最深的,是改革開放之初,劉蘭芳先生以一部《岳飛傳》技驚四座,舉國上下收聽者數以億計,她那高亢、脆快的聲音也傳遍了大街小巷,天南地北。受她的影響,一時間評書演播如雨後春筍,各大廣播電視媒介都在相應的位置預留出了評書表演的空間檔位。
曾看過新聞訊息,說袁闊成先生收過幾個徒弟,但後來的結果是都沒說出來,甚至有訊息傳出來,說老人家的那幾個徒弟,連老人家的皮毛都沒學得來,徒有其表,名不副實,不過是依附在老人家的名下,以求得自身的功成名就,身價不菲。
單田芳先生可謂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評書大家。他的離世讓全國上下掀起了不小的風潮,人們只能從大師的語音裡再去回味大師的技能,卻再也不能看到大師仙風道骨的表演了。
劉蘭芳先生一直任職於文化界的高層,也有後繼力量培植,但還是苦於技藝的後繼乏人,至今也沒有人能憑藉一口上佳的演繹贏得讚許。
應當說,評書藝術真的到了青黃不接的嚴酷地步,古老的藝術生命漸趨羸弱明滅,實在是評書表演藝術的悲哀,也是舉國之中文化精粹的悲哀。
幸而還有大師們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資料和聲音,不然的話,這門古老的藝術恐怕真的要壽終正寢了。惟願喜愛評書藝術的人們,能夠祭起評書表演的大旗,學得先生們留下來的寶貴身手和技藝,將演義進行到底。
-
11 # 清風捲沙
張少佐,孫一等能不能超越這三位前輩不敢說,但是有繼承就很難得了。
這三個老前輩裡我最喜歡的是單田芳,從小就是聽他的評書。《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七俠五義》《隋唐英雄傳》《封神演義》等都是童年等在收音機龐的理由。
-
12 # 海濱音詩29937
現在聽評書的方式變了,從原來的電臺到了APP,想靠釦子拴住聽眾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聽眾不必等到第二天才能知道懸念的結局是什麼。所以,評書和相聲一樣,必須迴歸劇場,而劇場評書才能還給這門古老的藝術以新生。用郭德綱的話說:觀眾不來,毛病在演員身上。有本事的演員,肯定能號召一批鐵粉
-
13 # 天道酬懃M
評書其實現在已經斷檔了,等這些老評書表演藝術家漸漸離去,評書這門藝術基本就失傳了,沒人學這個了!很遺憾!!
回覆列表
由於三位老藝術家的評書已經是家喻戶曉,童叟皆知,在評書屆已是不可逾越的一座山峰。雖然在她們之後,也有很多新的評書表演者,但是很難達到或超越他們。
我認為繼三位之後,就我聽過的評書表演者,其中兩位我最欣賞。
張少佐。張少佐的評書我聽過《五鳳朝陽刀》,《多情劍客無情劍》,《鍾林傳》…我覺得他的評書別具一格,特別是武俠類的評書,更是獨具風采!
再有就是周建龍!周建龍我是聽他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周建龍的演播風格與單田芳,劉蘭芳等不一樣。他把《鬼吹燈》和《盜墓筆記》演播的栩栩如生,讓人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