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0128
-
2 # 慧媽媽家庭教育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特別想回答這個問題。我發現很多大學生心理異常脆弱,在做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非常糾結,真是打不得,說不得。違紀處分前後要再三做工作,既要起到懲罰的作用,又要避免學生有過激行為,歸根結底,就是他們內心不夠強大。從小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意義深遠。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大部分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孩子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聽話父母才愛我;只有學習好父母才愛我,只有我...父母才愛我。”有這樣感受的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會變得聽話乖巧,會好好學習,但是如果有一天遇到事情,尤其是做錯事,就會不相信父母再愛他,於是內心害怕到極致,不敢和父母溝通遇到的問題,內心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因為他沒有一個堅定的後盾----不管怎樣父母都愛我。從小在真正的愛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更強大。
2、給孩子自信。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能力發展重點,要靠反覆刻意練習才能獲得應有的能力。當幼兒園小朋友可以自己穿衣吃飯,小學生可以流利演講,大學生可以做出專業的作品,這個時候就是自信心提升的時刻,所以要放手讓孩子去實踐,鼓勵孩子每一步的成績。刻意練習--取得成績--獲得鼓勵--提升自信心。這是自信心形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3、給孩子“自由”。經過多年對大學生家長的研究,我們發現父母從小管教嚴厲,包辦太多的孩子內心反而脆弱。這些孩子從小凡事由父母做主,自己沒有選擇權,也就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遇到問題只怪父母沒有搞定,等到他們成年後,自己要做決定的時候就會左右為難,畏手畏腳,即使做出選擇也不敢面對失敗,沒有強大的內心承擔後果。所以從小應該給孩子相應的選擇權,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自然後果,在成功中培養自信,在失敗中培養強大的內心。
4、給孩子暢通的溝通渠道。去年一個學生因為校園貸,欠款3000多,催債電話不停逼債,學生不敢和家長說,拆東牆補西牆,幾個月的時間,欠債變成了一萬多,更是不敢向家裡尋求幫助。被逼無奈,內心脆弱到極致,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父母得知孩子只是因為一萬多塊錢搭上了一條命,多麼後悔孩子從小向家裡尋求幫助每次換回的是責罵和羞辱。內心強大的孩子確信家庭是永遠的港灣。
-
3 # 湖哥793
要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這個問題有點特別呵。
現在不少的孩子都顯得比較脆弱,要讓他們內心變得強大起來,還真得注意平時的訓練。
(網路配圖,下同)
我認為原則上就是,該鼓勵的時候鼓勵,該批評的時候批評,該責罰的時候進行責罰。換句話說,要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爸媽手心裡的寶,不捨得打,不捨得罵,一味的嬌慣,結果換來的是孩子的玻璃心。
昨天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孩在公園玩,小孩哭著鬧著,聲嘶力竭,而媽媽的是一味的安慰。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換成是我的話,我肯定會告訴孩子,你這樣做不對。你越是這樣死鬧,我越是不會滿足你的要求。
當一個孩子內心沒有規則意識的時候,它往往表現出來的是外在的強悍,內在的怯懦。
當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我們不要懼怕批評教育。我們要在批評教育之後,教給孩子承擔事情後果的責任。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明白,人生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唯有堅強面對,我們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小事上,一點一滴的去培養。一口吃不出個大胖子,在教育孩子的事上尤其如此。
祝那些脆弱的孩子,馬上變得堅強起來,強大起來。
-
4 # 樂多多兒童文學作家
那麼,作為父母,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又該具體做些什麼好呢?
多多的建議是:從最簡單的做起吧!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愛得適度,敢於放手“只知疼孩子,不捨得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愛孩子的一個誤區。
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規律,即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例如,首次洗碗也許會不小心把碗打破,第一次打掃房間衛生也許並不徹底……
這時,家長不要求全責備,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
多給孩子一些機會,這種“我會做”的感覺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強大。
試著給孩子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內心的潛能。
2. 培養孩子的鈍感力:該失望時,就讓孩子失望一回吧生活中,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多數家長都見過或經歷過:
孩子已經有很多衣服了,但見到名牌衣服仍想要,家長想都不想就掏腰包;孩子的紅領巾落在家裡了,家長怕孩子挨批評,立刻打車送到學校;孩子的作業忘寫了,求家長幫助,家長無奈開始模仿孩子的筆跡;……每位家長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覺得為孩子花再多的錢都不在乎,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願意,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從小被溺愛、家長負責擺平一切的孩子,常常更容易“玻璃心”。
在脫離了父母的呵護後,遇到任何一點不順心的小事,都會痛苦萬分,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因為這些孩子壓根兒不知道挫折為何物,更別說堅強地去面對挫折了。
所以,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家長一定要理智一點,該拒絕時,就拒絕吧!該失望時,就讓孩子失望一回吧!孩子會明白,生活中難免有些小小的失望,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3. 指導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讓孩子更加自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在開始階段,孩子可能會無章可循,甚至會出現一團糟的情況。為了儘量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您不妨幫孩子準備一些便利貼、記事本、小卡片等,讓孩子事先考慮好今天有哪些事情要做,記下來,然後一件件完成。
當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一定掌控感的時候,內心也會強大起來。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家長不妨多說這樣一些話:
“這由你決定。”“這是你的責任。”……一次次的獨立決斷可以幫助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他們會學會思考,面對問題時更加自信。
如果孩子還有其他成長或學習方面的困惑,也可引導孩子閱讀我的作品《胡小鬧日記》
-
5 # 泉媽育兒心得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似乎說明父母對孩子的付出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比例,但這並不能完全怪孩子,父母也要負很大責任。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孩子依賴成性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依賴父母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如果孩子對父母一點都不依賴,那麼父母未免會傷心難過。同時,在某種程度上,父母對孩子也有情感上的依賴,並把孩子的依賴當作自己的一種期待,一種與孩子血肉相連的情感宣洩。問題的關鍵是,父母如何掌握孩子依賴和自立的尺度?
消除孩子浮動的情緒,增強抗挫力同樣是考試失敗,每個孩子的應對方式不一樣,有的認真吸取教訓,奮起直追,爭取下一次的進步;有的就此消沉,一蹶不振,再有沒有學習的動力;更有甚者產生輕生的念頭,跳樓自殺!種種結果,表現出孩子的抗挫力,所謂抗挫力就是指一個人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抗挫力的大小,與孩子的經歷有關,也與孩子的意識、意志有關。一個能夠正確對待挫折、意志力堅強的孩子,在面對不如意時,情緒波動相對比較少,抗挫力則相對比較高。我們要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和挫折,儘可能地不被挫折擊倒,就是被擊倒了也要儘快爬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得到經驗的積累。因此,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父母不妨採取一些措施:孩子能自己解決的困難,讓他自己解決;孩子不能解決的困難,可以建議他找父母或朋友、同學幫忙解決。總之,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將來獲得成功,就要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學會抗擊挫折,不斷增強抗挫力。父母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教孩子凡事往好處想。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如果覺得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看比自己還不幸的人。這可以稱為對比推理法,當一個人看到不幸的並不只有自己的時候,心裡自然就會平衡一些。
2、告訴孩子,現在的挫折對未來來說,只是過去的回憶。不要一味地回顧過去,不要對曾經遇到的挫折過於在意,要充分享受現在及未來。過去的已然過去,悔之無益,耽誤的只是自己的時間,糟蹋的只是自己的情緒。
3、教孩子關注挫折背後更多的東西。當孩子在人生路上面對失敗、挫折時,父母應鼓勵孩子不要氣餒,要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讓心中產生正面的能量,失敗、挫折給孩子帶來的收穫遠遠比他失去的要多。
孩子依賴成性,會使孩子失去抗挫力同事曹姐剛到辦公室,女兒的電話就從學校追來了:“媽媽,我忘帶英語書了,第三節課就得用,你快回家幫我取!”曹姐有些不悅地說:“你怎麼又忘東西呀?”電話裡女兒卻已經急了:“你到底管不管呀?反正我第三節是英語課,你看著辦吧!”說完,“啪”的一聲結束通話了電話。曹姐有些為難,今天是公司月底的結賬日,是財務部最忙的一天。可女兒的英語書怎麼辦呢?猶豫了一會兒,曹姐還是請假幫女兒送了英語書。
許多父母都有一個誤區,覺得為孩子準備好一切,讓孩子享受現成的東西,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這是以孩子失去獨立能力作為代價的。孩子享用越多現成的東西,就越會認為,社會理所當然要為自己服務。而長大後,當他們面對嚴峻的現實,就會覺得社會虧欠自己,就會仇視社會。如果父母過度以孩子為中心,只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繼而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只會找父母來幫忙解決,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就會不知所措,這也使孩子失去了抗挫力。同時,父母把自己的一切都寄託在孩子身上,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這是父母對孩子獨立人格的一種不尊重。
要知道,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本領。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連自己的物品都不會整理,必然會在生活中處處碰壁,那麼即使功課再好、分數再高,將來也不會有大發展。那麼,身為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呢?
1、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要給孩子一些空間。把孩子應該自己完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他應該承擔的責任,統統交給孩子,給他獨立面對這一切的機會,使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人。
2、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具,自己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掌握生活的技能,同時鍛鍊孩子的抗挫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3、對於已經在生活和自理能力上出現問題的孩子,父母更要痛下決心,停止包辦代理。但父母要給予孩子一些提示、指導,讓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當孩子有進步時,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於替他補救,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孩子依賴父母,大多數是溺愛造成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的父母:怕孩子摔倒受傷,不讓孩子學騎腳踏車;怕孩子扎到腳,不讓孩子在沙灘上脫鞋;怕孩子摔壞餐具,不讓孩子拿碗筷……塑造孩子的主動權在父母手中。面對諸多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劇,我們與其想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倒不如反思一下現在的父母都怎麼了。父母無微不至地關照、保護孩子,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會使孩子失去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限制孩子能力的發展,使孩子變得“無能”。那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給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1、影響孩子的社會性。受到過分保護的孩子,人際交往侷限於父母和親人,不能從廣泛的交往中體驗他人的情感、意識及價值觀念等。進入學校後,往往不知道與他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從而形成孤僻、依賴、憂鬱的性格,甚至產生嚴重的社會行為問題。
2、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去探索,去努力發展和表現自己的智力。更加糟糕的是,由於很少有需要自己動腦、動手的機會,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常表現出軟弱、退讓和懶惰的性格,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不願動腦筋想問題。
3、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的作業中出現很多錯誤,從而被老師批評,在同學面前很沒有面子,就情不自禁地包辦代理。父母要丟開這個“面子”,讓孩子學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比如,因為他上課沒注意聽講、寫作業不認真,所以知識沒掌握、考試沒有得到好成績,這樣孩子下次就會警醒。而父母的包辦代理會讓孩子失去這種責任感,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形成惡性迴圈,使孩子總是不能獨立品嚐成功的果實。
給孩子上好挫折教育這堂課有的時候,孩子無法面對挫折並不是他的錯,而是從來就沒有人教他如何應對挫折。幫助孩子正確應對挫折,在心理上成熟起來,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一項最重要的技能。做好這一點,孩子日後面對生活的無情時,才能選擇勇敢面對,避免因為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而自暴自棄。那麼,父母具體該如何做呢?
1、幫孩子樹立“我能行”的積極態度。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父母要微笑著說:“來吧!你肯定行!”這種激勵和期待比什麼都管用。要知道,孩子第一次學走路就是在這樣的鼓勵下開始的。當他們跌跌撞撞撲向父母的懷抱時,父母鼓勵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悅交織在一起,那是世間最大的幸福。
2、讓孩子經受磨練,避免對他們過分嬌縱。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受過挫折並不斷地解決困難中磨練出來的,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作為父母,要注意從小讓孩子經受各種磨練,避免對他們過分嬌縱。
3、幫助孩子把挫折變成財富。失敗的教訓、苦難的環境磨練了人們的意志,會讓人越挫越勇,最終實現遠大的發展目標。孩子遭受挫折以後,會在心理上引起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只要意志堅定,善於總結教訓,就能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東西。
4、幫助孩子走出失敗的陰影。優秀的父母懂得鼓勵孩子,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充滿自信地迎接失敗的挑戰。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要幫助他們從事件本身解脫出來,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從錯誤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而不要因犯了錯誤而使自信心受到損傷,甚至受到摧毀。
合格的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自己去做決定,即便他們有時會做錯也無妨,這個過程本身就對他們的未來大有好處。父母不應該是代替孩子做事的“代理人”,而應該是在背後支援孩子的“堅強後盾”。
-
6 # 小麟說電器
首先大人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慌亂,多跟孩子溝通,多看一下歷史人物專輯,鼓勵孩子,講解一下那些著名的人物成功以前不是也經歷過各種磨難嗎
-
7 # 孟芷琳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長其實都知道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候很多做法卻無法真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時甚至適得其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有效的誇讚孩子:當孩子成功完成某件事時,許多家長都知道要誇獎孩子,但往往不得法。家長們的誇讚往往流於表面,“寶寶你真聰明”“寶寶你真棒”,類似這種話。久而久之,孩子們對於此類通用語言產生免疫,不再為自己成功完成一件事而感到自豪,體驗不到成就感。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需要落到實處,真正看到孩子在完成過程中的閃光點,總的來說就是具體事情具體誇。
二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支援:中國的家長表達愛大部分是含蓄的。很多家長努力工作,拼命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上最好得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卻往往忽略瞭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父母愛的需求也不同。
對於嬰幼兒來說,父母的陪伴、無微不至的關懷,父母自身的穩定情緒,都能給孩子一種安全、充滿愛得生活環境。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是強大的,充滿安全感的。
對於青少年來說,父母的理解和支援對於他們尤其重要。這時候的孩子想脫離父母的掌控,想獨立,但他們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此時的他們是自相矛盾的,想要獲得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又不能完全獨立。這時候的父母就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發揮空間,但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需要知道和支援的時候提供幫助,僅是指引,而不是包辦。
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每個人一生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相反地,很可能就是起起落落落落…..,面對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跌不起。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並不是一味教育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讓孩子一遍遍嘗試。雖然這種方法在理論上行得通,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家長需要培養的是孩子能接受失敗的這種承受能力,可以因為失敗而有挫敗、失望、傷心等負面情緒,但能很快從這種情緒中恢復過來,重新充滿活力,這是強大內心的表現。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在孩子需要的範圍內給與支援,讓他們明白,無論怎樣選擇,父母一直在他們背後支援他們就夠了。
-
8 # 知對知錯學物理
大孩子遭遇不如意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小孩子一點點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情緒激動,安撫無效,越來越多的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內心脆弱,抗挫折能力“弱”!
孩子們遲早要遠行,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只用物質來塞滿他們未來的行囊,但一定會刻意強化他們的內心。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是一個未雨綢繆的長期堅持的過程,我們不能等到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才急於改變孩子的心理狀況。儘快用正確的理念和恰當的方式培養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強大的心,將來才能走更遠的路。
但你是否知道,做一個好媽媽好爸爸是有有效期的。孩子小時候會把媽媽和爸爸當做全知全能的依賴,而這也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進入青春期後,媽媽和爸爸就很難對孩子施加有效影響,此時應該是驗收孩子成績的時候了。你的孩子是否能夠面對一時的挫折和失敗,是否能處理好不同情景下的人際關係,是否獨立於社會的能力......那麼如何培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呢?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1.在孩子遭遇挫折產生挫敗感或者畏難情緒時,做他(她)堅強的後盾,給他們心理支援。
2.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孩子學會以積極正向的思維模式看問題。
3.避免對立,掌握轉化的智慧。相信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此路不通,他路必通。這種信念會是支援孩子戰勝挫折的強大力量。
-
9 # 霍體清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
從有關媒體報道,再到各大醫院門診訊息,青少年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們平時做心理諮詢,青少年學生也是主要諮詢物件。而患上心理疾病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個性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這種個性的形成,一般都是小時候被否定、打擊、指責,實際還有溺愛造成的,一方面指責你什麼都不行,一方面把什麼都包了,不讓你做。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敢於面對困難,不在乎別人的冷嘲熱諷,這些人,即便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也會從容的度過一生。就像小米創始人雷軍說的,罵我的人都是閒著沒事,不如我的人,比我強的人,天天忙死,都懶得搭理我。這是內心強大的人的真實寫照。
孩子從小多鼓勵,參與家庭事務,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事情,允許失敗,失敗以後和孩子一起分析,面對,這種環境就可以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
10 # 現在自我管理碎碎念
孩子們從出生到長大,這個過程很神奇。怎麼一個神奇法兒呢?
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從出生開始,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建立一個固定的思想就是“他們的內心一定是脆弱的!”
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內心世界的建設就像休房子打地基一樣,是“零”基礎的。
如果您的孩子現在的內心世界是不強大的,那麼只能說在孩子的童年時代,你對於孩子內心世界建設有一些缺失,現在想要彌補。
那麼怎麼彌補呢?
首先你要分析,孩子現在幾歲?在同齡人階段內心世界的強大要去到具體的事件具體的分析,不能一句話概括:我就想要提高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強大。那這個“強大”要是沒有範圍,估計就夠你折騰的了。
所以我們得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給孩子一個小目標,這個目標範圍確定後開始行動,治標不治本的事兒千萬要杜絕,興許一次不行兩次不行,別放棄,孩子的事,是一輩子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的失敗妥協放棄會害了孩子們的一生,那麼一次兩次三次的成功也別驕傲得停止了前進的腳步。
內心世界的建設,現在誰都不敢打包票說成功,那些心理專家也不一定行,因為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無法從生活中進行觀察,即使是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知識的盲區也不一定就能解決世界上每個不一樣孩子的問題。
所以你是孩子的父母,這件事兒只有你上。
-
11 # 清心半夏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讓孩子學會適應及自我調節的能力;學會失敗,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控制事情的結果,即使失敗也可以從新再來。如果我們過多地保護孩子,會使孩子學不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替他解決;在孩子每遇到一件事都要教給孩子如何應對,這樣孩子能逐漸開始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是抗壓的關鍵。教給孩子任何情緒都是允許的,但情緒過後要知道自己下面該怎麼辦。在自己不高興或憤怒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失敗時如何吸取教訓從頭再來。
人生充滿了壓力及挑戰,孩子有了抗壓的能力才會使內心變得強大。
-
12 # 小小思維家
談論情緒感受
除了憤怒和興奮,家長很少在孩子面前袒露情緒。結果,孩子不知道如何識別各種情緒,缺乏應對情緒的技巧。不妨在日常對話中加入一些表達情緒的詞語,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幫其識別情緒,並積極健康地管理情緒。
教會孩子現實地思考
當孩子表示自我懷疑、自責、悲觀時,家長應教育他們以不同角度看問題,冷靜思考後再解決問題。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演講前,我總有各種擔心,不過可以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做好準備了,只要盡力,一定會發揮得很好。”
採取積極行動,做表率
家長要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會改變壞情緒和感受。如果今天在學校不順心,回家後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感覺好起來。家長也要給孩子做表率,比如可以說:“我感覺有些累,但為全家人做晚餐讓我特別有成就感。”
遇事不代勞,一起想辦法
回覆列表
謝謝,我教育孩子的失敗在於窮家富養耽誤了兒子,因此從小培養孩子成長教導孩子做人是關鍵。孩子內心的強大與從小生活的壞境有關,性格在於培養,意志靠磨練。周圍人的作為是對孩子下意識的薰陶,孩子也在不斷地觀察這個世界,認識這個社會,認識到對與錯,是與非,美與醜,善與惡。知道什麼能為,什麼不能做。對孩子正確的事情從正面多肯定,多鼓勵,告訴孩子一些事情就應該這麼做,要大膽的去做,勇於擔當,善於擔當,做一個負責任的有用的人。錯的要嚴厲批評。發揮正能量,減小汙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