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樓

    王陽明是儒家心學學派的掌門人,他把釋道儒融為一體,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這個學派的學術思想不光是在中國流傳,在日本、北韓半島和整個東南亞都影響很大。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有王陽明心學推動的因素存在。

    比如《王陽明大傳》的作者就是日本人岡田武彥,他不僅僅是一個陽明學者,而且是一個終生踐行了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原則的陽明門徒。對於王陽明的崇敬,岡田武彥先生沒有隻停留在心裡或者口頭上,而是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努力。為研究陽明心學,岡田武彥曾在1986年至1996年間,6次到中國訪問王陽明的相關歷史遺蹟,足跡遍佈中國八省區八十餘縣市,行程兩萬餘里。此外,他還親自捐款,大力募款,修復重建中國境內多處陽明墓、紀念碑亭、陽明故居端雲樓(王陽明的出生地、故居)等,還籌款建立了陽明中學等,為華人重新重視、重新認識王陽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岡田武彥在窮盡中日兩國史料、研究成果和6次考察王陽明遺蹟的基礎上,在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基本架構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闡述王陽明心學發展成長的詳細過程,毫不誇張地說,這部《王陽明大傳》其實是以一個儒學大家陽明學專家的角度,見證了一個人從書生到聖人的艱難卓絕的一生,講述了一個人到底在經歷了多少生活磨難,才終於在晚年終於得出了“致良知”的哲學救贖,並將之作為自己心學體系的核心出發點。需要指出的是,王陽明以畢生之功才整明白的“致良知”中的“良知”一詞,不僅僅指道德層面上的“良知”,王陽明所說的“良知”,而是指人內心深處與生俱來的真知,通俗地說就是“真理”,或者說就是“道”。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明治維新就有陽明心學的思想支援。當然,日本在經受美、英、荷、法等國家的欺辱後,知恥後勇,睜開眼睛看世界,起來增強國力,急起直追,脫亞入歐,這是更重要的因素。

  • 2 # 嗡啊瑪惹呢子溫德也梭

    姑妄說之,姑妄聽之。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似乎沒有任何記載,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為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他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於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併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做為陽明心學的開山鼻祖,他的功業和思想波及東瀛,震鑠海外,這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這個一生伏首拜陽明恐怕是後人杜撰的成分較大。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冊;作為思想家,開創儒學新天地,成為一代“心學”宗師。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歷經貶謫、受誣、辭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四句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無善無噁心之體----自性本來空寂,不粘一法,不著善惡,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者,色、受、想、行、識。善惡屬行蘊。

    有善有惡意之動——因無明妄動,而有人我之分。即有人我,便有善惡意識心的生起,此時與心之體(自性)已不相應,開始遠離了自性。

    知善知惡是良知——心的特徵是覺,明明瞭了的覺,於人我之善惡意識及行為,自然洞察清澈。

    為善去惡是格物——惡行會導致煩惱苦難的輪迴苦果報,善行可走向解脫之大道。當純善無惡時,又會迴歸清淨之自性。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3 # 談歷解史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軍人,日本從隋唐時期開始學習中國,許多日本人都對中國文化有深入瞭解,東鄉平八郎十分熱愛中國的心學,尤其崇拜心學的代表人物王守仁,這對他之後的軍事生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呢? 王守仁畫像 關於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這個問題,還需瞭解王守仁的心學是什麼。心學是屬於哲學領域的東西。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民族只有那些關注天空的人,才是這個民族的希望。哲學給一般人的感覺,就像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言:大瓠,大樗,大而無用。但是王守仁卻用自己一生實踐的領悟告訴世人,哲學並不是大而無用,需懂得知行合一,相反,諸如武力,終究都只是一時的,只有不斷探索的民族,才能永遠進步。 王守仁被稱為哲學家,但他也是軍事家、政治家。王守仁的心學,歸根結底屬於唯心主義。他的花開花不開理論,使很多人都產生了爭議。尤其是對唯物主義者來說,是堅決反對的。但是這其中有一條是沒有爭議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作為軍人,東鄉平八郎和王守仁有共通之處,他隨身帶有一個印章,一蓋就顯示出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這就能看出來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東鄉平八郎是要把心學的理念帶在身邊,不時提醒自己。 東鄉平八郎是怎麼死的? 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生於弘化四年,他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並因此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他逝世於1934年5月,那麼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呢?《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中曾描繪過一場慘烈的琉球之戰,東鄉平八郎因實力不堪與大清相抗衡,最終選擇了剖腹自殺。那麼,一代悍將真是死於這樣的非難嗎?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這一“懸案”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呢?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原名仲五郎,在其青年時期恰逢明治天皇掌權,隨後的幾年中明治政府不僅大力拓展經濟、政治改革,更是全力發展其海上軍事力量,作為當時日本海軍優秀軍官的東鄉平八郎有幸被派遣至英國進行深造,在長達八年的精心研習後,他憑藉對海軍事務全部精通的高階專家身份回到了日本。 回國後的1863到1868年間,東鄉平八郎先後參與指揮“薩英戰爭”及對幕府作戰。1884到1900年間其參與戰事主要是針對中國,他先是任“天城”艦艦長,後又參與中日甲午戰爭及澎湖海戰。1904到1905年間還參與了對俄作戰,這期間他主要組織並指揮了黃海海戰及對馬海峽海戰,那麼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日本戰將最終結局是怎樣呢?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呢?1913年,東鄉平八郎被封為帝國元帥。1934年他病危時又被封為侯爵,同年因病逝於東京,享年86歲。 東鄉平八郎和王陽明有關係嗎 東鄉平八郎王陽明這兩個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兩人卻是有聯絡的。東鄉平八郎深受心學影響。根據姚業鑫著的《名邑餘姚》所記載,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的一枚印章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王陽明有關心學的淵源有哪些呢? 王陽明畫像 在日俄戰爭期間,東鄉平八郎提出了一個練兵新理念:“一個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個百發一中的大炮。”馬海峽海戰中,他在旗艦“三笠”號掛起自己的戰鬥旗幟Z字旗,意為:“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勉勵諸君奮勇殺敵”。在海戰勝利後,一艘美艦前來日本訪問。在東鄉平八郎的慶功宴上,有幾個美國軍人邀請他乾一杯,他爽快的答應了。其間他被一名軍官的氣質折服了,這名軍官就是後來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 1891年北洋海軍在日本回航時透過瀨戶內海,在廣島的宮島附近停泊時,接受了吳中牟田倉之助中將協同參謀東鄉平八郎的訪問。這次訪問對外界宣稱是“平遠號”故障,進入軍港維修,其背後的真正目的是刺探日軍的軍事情報。雖然這樣,但還是日軍的情報網路更加深入,瞭解的中國情報更多,為之後日軍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東鄉平八郎對王陽明的心學頗有體會,他認為“炮口是軍艦的靈魂,中國艦隊毫無顧慮地這樣做就能感受到士氣,軍官和水兵沒有緊張的感覺,軍艦有力量也發揮不出來,沒什麼令人害怕的”。這便是東鄉平八郎王陽明之間的關係了。 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是真的嗎 甲午戰爭對中國意義很大,它標誌洋務運動失敗,隨後激起了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同時它也改變了東亞和整個世界的格局,最終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走上向擴張侵略的道路。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的一項重大議題。在這場海戰中以鄧世昌、丁汝昌為代表的中國水師將士忠心報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而作為日軍方面最高將領,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戰成名。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海軍大將、元帥,也是日本侯爵,與日本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他在甲午海戰中指揮浪速號擊沉高升號,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 1894年7月25日,正在浪速前橋上的東鄉平八郎艦長,看到一艘飄著英國國旗的運輸船高升號。當高升號經過浪速號時,他看見船上站著不少清兵。東鄉平八郎馬上發出訊號,要求停船檢查。高升號傳來資訊稱船隻緊急情況,需要小船接應。然而,浪速艦拒絕向高升號提供小船。浪速號和高升號僵持了2個半小時後,東鄉平八郎下令擊沉高升號。浪速號先發射魚雷,然後用炮彈攻擊,千餘名清兵跳入海中。下午1點15分高升號從船尾開始沉沒,速浪號停止炮轟。1點46分高升號從海面上徹底消失,清朝官兵死傷無數。這是日軍第一次嚐到不宣而戰的甜頭,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 後世對東鄉平八郎的評價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軍神,為日本軍界做出過突出貢獻。那麼世人對東鄉平八郎評價如何呢?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一生的巔峰就是日俄之間的對馬海戰。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鬥。日本損失微乎其微,卻贏得了壓倒性勝利。這一戰俄軍艦隊全軍覆沒。只有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最終逃回到了海參崴。對馬海戰的結果再次證實了馬漢的學說,又一次證明了戰列艦在海戰中的霸主地位,深刻影響了近一百年的海軍戰術發展,尤其是英國的海軍大臣費席爾,他堅持相信這次戰爭是對戰列艦最好的證明,戰列艦最重要的就是航速和火力。這次海戰刺激了無畏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產生與發展,使得鉅艦大炮主義走向頂峰,人們對東鄉平八郎評價中稱他為東方威爾遜。 對馬海戰的強大影響力不僅侷限於軍事層面,這次海戰直接改變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之前一直處在世界前列的俄軍海軍一蹶不振,海戰失敗極大的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軍透過此戰,為《朴茨茅斯和約》的簽訂打下了基礎,從那時起便進入世界海軍強國之列,一躍成為東亞地區的強國。對馬海戰震驚了西方,震驚了世界,從此日本具有了挑戰世界的能力。 這次海戰的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功不可沒,世人對東鄉平八郎評價與讚譽一時不絕於耳。 東鄉平八郎和尼米茲是什麼關係 東鄉平八郎 尼米茲分別是日美兩國同時期的海軍將領,都為本國海軍的興起做出過突出貢獻。東鄉平八郎尼米茲兩人有什麼聯絡呢? 東鄉平八郎銅章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海軍元帥、日本侯爵,主要戰績是在馬海峽海戰中指揮日本海軍戰勝俄國海軍,這是在近代史上亞洲人戰勝歐洲人的先例,使他獲得了“東方納爾遜”的美譽。他出生在薩摩藩鹿兒島加治屋町。自幼修文習武,他還研究過炮術。1863年參加薩英戰爭,之後他參加了海軍步入軍界。在國內戰爭時期他擁護天皇,主張統一建立天皇制。後來到英國學習,成為一名海軍專家,後來在甲午海戰中擔任“浪速”號巡洋艦艦長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時擔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早年研究過潛艇,之後成為柴油引擎技術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成為了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主要指揮對日作戰。二戰結束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東鄉平八郎尼米茲這兩個敵對國家的將軍在戰場之外還見過面。1905年9月作為少尉候補的尼米茲到達日本,在艦上收到了一張東鄉平八郎的園遊會邀請函。尼米茲和上層軍官一起與會,在席間尼米茲大膽邀請東鄉到他們這一桌,東鄉平八郎接受了邀請,這是兩人唯一一次會面。

  • 4 # 松月泉石

    陽明心學融會釋儒道,其核心思想和方法更近乎禪,禪宗在日本上層社會廣受推崇,為接受學習心學打下了深厚社會群體和思想基礎

  • 5 # 宏燈詩話

    談談日本與王陽明心學

    其實談到日本與陽明心學,就不得不展開分析一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有多大。陽明心學自問世以後,之前在《談談王陽明的“心即理”》中提到,它為解放人的思想和內心,開啟了一扇歷史性的大門。陽明心學說,心即理啊,所有的心之想都是天理。正因此解放了人的內心,人們從朱子的理學中解脫出來了。因此,深受一些達官貴族、學者士大夫等人的追捧,尤其是在中下層的民眾影響更大(因為這部分人最受思想壓迫)。

    陽明心學除了在中國聲名遠播,對周邊的國家有產生了巨大的思想衝擊。特別是日本和北韓。因為,在明代,日本和北韓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在外交上有往來。陽明四十二歲時, 曾在浙江為官,與日本禪僧了庵桂悟會晤。陽明先生話多,大力在他面前宣講自己的學說,並得到了他的高度認同。於是,桂悟和尚回去日本後,開始在其國內與同道友人講陽明心學(此時還不能算傳播,只能說日本的江湖中開始有了陽明的傳說)。

    到明萬曆年間,陽明先生的大作就正式傳入了日本。十六世紀中期, 被稱為日本陽明心學的“元祖”的中江藤樹在日本正式傳播陽明心學。後來,又出現了一批心學大師。其中有一個叫三輪執齋的大師最先註解了《傳習錄》(甚至早於中國本土,可見日本人的先見之明)。佐藤一齋提出朱陸(王) 會同的理論, 從而使得日本陽明心學搏得了官方地位。大鹽平八郎將張載太虛說與陽明心學結合起來, 發展了陽明心學, 他本人甚至在陽明心學的鼓舞下, 鬧起了起義。雖說起義失敗,最終自殺,,卻發出了倒幕運動的訊號。在這之後的維新志士,如梁川星巖、西鄉隆盛、吉田松陰等, 都是陽明心學的忠實粉絲。他們以陽明心學為團結下層武士、平民的紐帶和驅動力, 開展倒幕和維新運動。因此,學術界一致認為,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說到這,我想重點提一下,陽明心學在明亡以後,被清代朝廷打壓(當然,漢人曾國藩私下裡是極力推崇)。然而在日本, 陽明學發展迅速。明治維新之後,陽明心學的信徒還包括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一生伏首拜陽明’。這個鬼子生於弘化四年,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再談當代,有個著名的企業家、日本商界“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寫了本著作《活法》,其中大部分的觀點和學說都來源於陽明心學。

  • 6 # 高會民

    陽明心學對明治維新的影響,並不是它直接作為維新運動的指導思想產生的。而是陽明心學透過對日本明治維新參與者的影響,而間接對維新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陽明心學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去尋找。一是對"舊"的擊破,一是對"新"的指引。

    於"舊"而言

    陽明心學在王陽明離世大約80年後傳入日本。公元1602年,王陽明的代表作《傳習錄》傳入日本,1650年開始出版。但在這時,日本傳統官學是程朱理學,整個社會在嚴密的等級制度下階級流動性極差。相對於程朱理學重人倫等級秩序,等級觀念更鬆散更追求平等的陽明心學讓許多地位較低的武士、文人看到了提高社會地位的可能性。這樣的利好之處,吸引了大量中下層人士支援倒幕和開展維新運動。

    除此之外,陽明心學中強調的"夫君之於民,猶心之於身也……謂夫民以君為心也,君以民為體也,體而必從夫心則民亦必從夫君矣"的思想,也是符合日本天皇爭取奪回國家實際控制權,加強國家精神控制和統一的有力思想。因而陽明心學容易,也的確獲得了社會上層部分有能力的有識之士的支援。

    於"新"而言:

    陽明心學重塑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為武士們確定了新的忠誠物件、良知內容。一大批受影響的下層武士走向政治中心,帶來了日本傳統社會的存在模式的改變,推動那些習慣於傳統社會的人走向對外戰爭和工業化。陽明心學所含有的不同於傳統儒家思想的革命性,喚醒了沉睡於舊文化中的日本。

    同時,陽明心學在日本的最初支持者近江聖人中江藤樹及其弟子,在江戶後期將陽明心學與蘭學一起教授,使得一些人接觸到的陽明心學是更加前衛更加帶有資本主義新色彩的思想。

    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日本出現了意圖推翻舊秩序,學習新文明的上層人士和大量中下級人民。陽明心學以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無形之中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迅速發展和深入落實。

  • 7 # 煮酒君

    若要在日本發起一個“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稱為聖人”的投票,想必很多日本人都會把票投給王陽明。

    王陽明少年天才,文武雙全。雖然能力出眾,卻因批判當權的太監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沒想到,正是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王陽明完成了從凡人中的偉人到聖人的蛻變。

    那麼,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出來了什麼呢?

    王陽明本名叫做王守仁,這個名字來自於《論語》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他少年聰慧,雖然直到五歲都不會說話,不過他早已默記了許多書籍。等到他能開口說話時,已經通曉各種事理。王陽明十三歲時,與私塾和老師探討天下大事,便立志要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後來明英宗被蒙古俘虜,王陽明又立志學好兵書,報效社稷。

    少年的早慧讓他從小就勤于思考,不斷尋求真理。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把南宋思想家朱熹尊為祖先,在當時,百姓學習的儒家經典都是朱熹批註的。人們探討學術問題都採用朱熹的思路,而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堅決倡導者,他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認為世間萬物都來自於"理","理"也就存在於萬物之中。

    朱熹的這一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奉為真理,於是王陽明最初也是按照朱熹的辦法來思考。朱熹認為,人要是想成為聖賢,就需要透過"格物致知"來找尋存在於萬物中的"理",最終達到"物格知至"的境界。

    為了成為"聖賢",王陽明便四處"格物"。新婚之夜,他悄悄跑到院子裡,盯著院中的竹子看了足足三天三夜,卻一無所獲。失望之下,王陽明開始懷疑朱熹的理論到底是否可行。

    弘治十二年(1499),王陽明曲折考中進士,踏上仕途;七年後的明武宗正德元(1506),他因上疏抗爭劉瑾專權,被痛打四十大板,貶到偏遠的龍場。

    在上任途中,他察覺有殺手跟隨,便偽造跳水自盡的現場逃脫追殺。艱難到了龍場,他才發現,這裡不但生活條件艱苦、氣候難以適應、語言還互不相同,各族人民在這裡聚居,導致這裡社會混亂,民風剽悍。

    他努力克服外在的不利條件,積極教化百姓,給大家講道論理,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在空閒時間,他常常自己待在石洞裡讀書,久而久之,王陽明突然提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觀點,在王陽明自己看來,想要成為聖人,光靠自己就夠了,以前總是從事物中尋找"理",想借此成為聖人的思路是錯誤的。

    此外,他發展了南宋哲學家陸九淵"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也"的觀點,提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及其中蘊含的"理"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中,想要參透"理",需要的不是求諸外物,而是拷問本心。

    他不但自己體悟,還在晚年開辦書院,向學員講授"心學",影響深遠。他的思想蘊含的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光芒不可磨滅。到了近代,無數革命志士對他的思想推崇備至,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人從中吸取營養,獲益匪淺,他的龍場悟道,真可謂是意義深遠。

    日本人對王陽明更是大為推崇,曾參與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的,創下近代黃種人大敗白種人先例的東鄉平八郎,一生崇拜王陽明。根《名邑餘姚》記載,東鄉平八郎始終隨時帶著一塊寫有“一生伏首拜陽明”的印章。

    時至今日,日本企業家最崇拜兩位華人,一位是孔子,另一位便是王陽明。日本著名企業家,日航CEO,在日本商界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他著作《活法》中,大部分的觀點都源自王陽明心學。

  • 8 # 行為藝術活雕塑2005

    與其說日本人敬畏王陽明,不如說日本人敬畏王陽明的心學。談到日本與陽明心學,就不得不展開分析一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有多大。陽明心學自問世以後,之前在《談談王陽明的“心即理”》中提到,它為解放人的思想和內心,開啟了一扇歷史性的大門。

    陽明心學說,心即理啊,所有的心之想都是天理。正因此解放了人的內心,人們從朱子的理學中解脫出來了。因此,深受一些達官貴族、學者士大夫等人的追捧,尤其是在中下層的民眾影響更大(因為這部分人最受思想壓迫)。

    陽明心學除了在中國聲名遠播,對周邊的國家有產生了巨大的思想衝擊。特別是日本和北韓。

    因為,在明代,日本和北韓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在外交上有往來。陽明四十二歲時,曾在浙江為官,與日本禪僧了庵桂悟會晤。陽明先生話多,大力在他面前宣講自己學說,並得到了他的高度認同。於是,桂悟和尚回去日本後,開始在其國內與同道友人講陽明心學(此時還不能算傳播,只能說日本的江湖中開始有了陽明的傳說)。

    到明萬曆年間,陽明先生大作就正式傳入了日本。十六世紀中期, 被稱為日本陽明心學的“元祖”的中江藤樹在日本正式傳播陽明心學。後來,又出現了一批心學大師。其中有一個叫三輪執齋的大師最先註解了《傳習錄》(甚至早於中國本土,可見日本人的先見之明)。

    佐藤一齋提出朱陸(王) 會同的理論,從而使得日本陽明心學搏得了官方地位。大鹽平八郎將張載太虛說與陽明心學結合起來, 發展了陽明心學,他本人甚至在陽明心學鼓舞下,鬧起了起義。雖說起義失敗,最終自殺,,卻發出了倒幕運動的訊號。在這之後的維新志士,如梁川星巖、西鄉隆盛、吉田松陰等, 都是陽明心學的忠實粉絲。他們以陽明心學為團結下層武士、平民的紐帶和驅動力, 開展倒幕和維新運動。

    因此,學術界一致認為,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說到這,我想重點提一下,陽明心學在明亡以後,被清代朝廷打壓(當然,漢人曾國藩私下裡是極力推崇)。然而在日本, 陽明學發展迅速。明治維新之後,陽明心學的信徒還包括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這個鬼子生於弘化四年,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

  • 9 # 平原止一

    王陽明提出的“心學”,回答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問題,即“人皆有如純金般的真心”,隨著人在這社會中的成長,此“真心”不斷為外物矇蔽。就如金在礦中,此礦唯經烈焰,受鉗錘,才可出精金。故而強調了事上練,強調“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陽明心學,給儒家思想注入了源頭活水,相對朱熹發展的禁錮思想的“理學”而言,更強調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但該思想如果特別強調了個性認知“是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若在沒完成自我約束前,片面強調了自由(孔子自評: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也會落入虛狂。

    儒家思想到宋形成“程朱理學”,經歷了元、明、清,元、清為外族統治,朱元璋格局不高,基於對知識分子的不信任,而對其思想束縛、壓抑越來越強。

    二戰前,中華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基礎,這種壓抑也傳道過去,革命與改革,思想先行,故而陽明思想成為明治維新解放思想的武器而大行其道,王陽明自然也成了日本人敬仰的中國偶像。

  • 10 # 李若凡的散文集

    首先,建議您可以讀一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如果您讀過之後您就會明白不僅是日本人推崇王陽明先生。.您也會仰視這位王陽明先生的!

    心學的理念就是知行合一!所謂知行合一就是你做的和想的是一樣的.我記得《心學》裡王陽明先生說過一個例子.他說:有一個母親,年事已高.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兒子撫養.兒子撫養的時候心裡咒罵他的母親.‘你怎麼不早點死,在這兒拖累我,早點死得了.家裡的糧都不夠吃了’但是表面上兒子還是百依百順.做樣子給周圍人看’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就是虛偽,那知行合一說的是什麼.就是虛偽的反義詞啦!我理解淺顯,望樓主見諒!心裡想的要和你做的一樣.這是最簡單的解釋!更深一層的,就是你做的要圍繞你想的來開展,工作生活都如此!

    接下來說日本人為什麼推崇,先看日本的文化,女人對男人無微不至,男人對工作鞠躬盡瘁,這是日本的天皇文化,聽到這裡樓主是不是能明白,日本的男人女人對待自己做的事情那是極其認真負責,並且發自肺腑!要不然他們的這種文化是如何堅持這麼多年呢,而王陽明先生說的是什麼?他說的就是這種發自肺腑!

    所以你看日本人的文化與王陽明先生的學說相近,而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又是很久很久之前發表的了,日本人當然推崇啦!

    至此,不得不佩服王陽明先生的心,可以引導一個國家的進步!

  • 11 # 迷樓

    王陽明是儒家心學學派的掌門人,他把釋道儒融為一體,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這個學派的學術思想不光是在中國流傳,在日本、北韓半島和整個東南亞都影響很大。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有王陽明心學推動的因素存在。

    比如《王陽明大傳》的作者就是日本人岡田武彥,他不僅僅是一個陽明學者,而且是一個終生踐行了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原則的陽明門徒。對於王陽明的崇敬,岡田武彥先生沒有隻停留在心裡或者口頭上,而是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努力。為研究陽明心學,岡田武彥曾在1986年至1996年間,6次到中國訪問王陽明的相關歷史遺蹟,足跡遍佈中國八省區八十餘縣市,行程兩萬餘里。此外,他還親自捐款,大力募款,修復重建中國境內多處陽明墓、紀念碑亭、陽明故居端雲樓(王陽明的出生地、故居)等,還籌款建立了陽明中學等,為華人重新重視、重新認識王陽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岡田武彥在窮盡中日兩國史料、研究成果和6次考察王陽明遺蹟的基礎上,在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基本架構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闡述王陽明心學發展成長的詳細過程,毫不誇張地說,這部《王陽明大傳》其實是以一個儒學大家陽明學專家的角度,見證了一個人從書生到聖人的艱難卓絕的一生,講述了一個人到底在經歷了多少生活磨難,才終於在晚年終於得出了“致良知”的哲學救贖,並將之作為自己心學體系的核心出發點。需要指出的是,王陽明以畢生之功才整明白的“致良知”中的“良知”一詞,不僅僅指道德層面上的“良知”,王陽明所說的“良知”,而是指人內心深處與生俱來的真知,通俗地說就是“真理”,或者說就是“道”。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明治維新就有陽明心學的思想支援。當然,日本在經受美、英、荷、法等國家的欺辱後,知恥後勇,睜開眼睛看世界,起來增強國力,急起直追,脫亞入歐,這是更重要的因素。

  • 12 # 嗡啊瑪惹呢子溫德也梭

    姑妄說之,姑妄聽之。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似乎沒有任何記載,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為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他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於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併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做為陽明心學的開山鼻祖,他的功業和思想波及東瀛,震鑠海外,這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這個一生伏首拜陽明恐怕是後人杜撰的成分較大。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冊;作為思想家,開創儒學新天地,成為一代“心學”宗師。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歷經貶謫、受誣、辭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四句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無善無噁心之體----自性本來空寂,不粘一法,不著善惡,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者,色、受、想、行、識。善惡屬行蘊。

    有善有惡意之動——因無明妄動,而有人我之分。即有人我,便有善惡意識心的生起,此時與心之體(自性)已不相應,開始遠離了自性。

    知善知惡是良知——心的特徵是覺,明明瞭了的覺,於人我之善惡意識及行為,自然洞察清澈。

    為善去惡是格物——惡行會導致煩惱苦難的輪迴苦果報,善行可走向解脫之大道。當純善無惡時,又會迴歸清淨之自性。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13 # 談歷解史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軍人,日本從隋唐時期開始學習中國,許多日本人都對中國文化有深入瞭解,東鄉平八郎十分熱愛中國的心學,尤其崇拜心學的代表人物王守仁,這對他之後的軍事生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呢? 王守仁畫像 關於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這個問題,還需瞭解王守仁的心學是什麼。心學是屬於哲學領域的東西。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民族只有那些關注天空的人,才是這個民族的希望。哲學給一般人的感覺,就像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言:大瓠,大樗,大而無用。但是王守仁卻用自己一生實踐的領悟告訴世人,哲學並不是大而無用,需懂得知行合一,相反,諸如武力,終究都只是一時的,只有不斷探索的民族,才能永遠進步。 王守仁被稱為哲學家,但他也是軍事家、政治家。王守仁的心學,歸根結底屬於唯心主義。他的花開花不開理論,使很多人都產生了爭議。尤其是對唯物主義者來說,是堅決反對的。但是這其中有一條是沒有爭議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作為軍人,東鄉平八郎和王守仁有共通之處,他隨身帶有一個印章,一蓋就顯示出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這就能看出來東鄉平八郎為何崇拜王守仁,東鄉平八郎是要把心學的理念帶在身邊,不時提醒自己。 東鄉平八郎是怎麼死的? 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生於弘化四年,他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並因此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他逝世於1934年5月,那麼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呢?《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中曾描繪過一場慘烈的琉球之戰,東鄉平八郎因實力不堪與大清相抗衡,最終選擇了剖腹自殺。那麼,一代悍將真是死於這樣的非難嗎?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這一“懸案”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呢?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原名仲五郎,在其青年時期恰逢明治天皇掌權,隨後的幾年中明治政府不僅大力拓展經濟、政治改革,更是全力發展其海上軍事力量,作為當時日本海軍優秀軍官的東鄉平八郎有幸被派遣至英國進行深造,在長達八年的精心研習後,他憑藉對海軍事務全部精通的高階專家身份回到了日本。 回國後的1863到1868年間,東鄉平八郎先後參與指揮“薩英戰爭”及對幕府作戰。1884到1900年間其參與戰事主要是針對中國,他先是任“天城”艦艦長,後又參與中日甲午戰爭及澎湖海戰。1904到1905年間還參與了對俄作戰,這期間他主要組織並指揮了黃海海戰及對馬海峽海戰,那麼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日本戰將最終結局是怎樣呢?東鄉平八郎怎麼死的呢?1913年,東鄉平八郎被封為帝國元帥。1934年他病危時又被封為侯爵,同年因病逝於東京,享年86歲。 東鄉平八郎和王陽明有關係嗎 東鄉平八郎王陽明這兩個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兩人卻是有聯絡的。東鄉平八郎深受心學影響。根據姚業鑫著的《名邑餘姚》所記載,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的一枚印章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王陽明有關心學的淵源有哪些呢? 王陽明畫像 在日俄戰爭期間,東鄉平八郎提出了一個練兵新理念:“一個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個百發一中的大炮。”馬海峽海戰中,他在旗艦“三笠”號掛起自己的戰鬥旗幟Z字旗,意為:“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勉勵諸君奮勇殺敵”。在海戰勝利後,一艘美艦前來日本訪問。在東鄉平八郎的慶功宴上,有幾個美國軍人邀請他乾一杯,他爽快的答應了。其間他被一名軍官的氣質折服了,這名軍官就是後來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 1891年北洋海軍在日本回航時透過瀨戶內海,在廣島的宮島附近停泊時,接受了吳中牟田倉之助中將協同參謀東鄉平八郎的訪問。這次訪問對外界宣稱是“平遠號”故障,進入軍港維修,其背後的真正目的是刺探日軍的軍事情報。雖然這樣,但還是日軍的情報網路更加深入,瞭解的中國情報更多,為之後日軍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東鄉平八郎對王陽明的心學頗有體會,他認為“炮口是軍艦的靈魂,中國艦隊毫無顧慮地這樣做就能感受到士氣,軍官和水兵沒有緊張的感覺,軍艦有力量也發揮不出來,沒什麼令人害怕的”。這便是東鄉平八郎王陽明之間的關係了。 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是真的嗎 甲午戰爭對中國意義很大,它標誌洋務運動失敗,隨後激起了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同時它也改變了東亞和整個世界的格局,最終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走上向擴張侵略的道路。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的一項重大議題。在這場海戰中以鄧世昌、丁汝昌為代表的中國水師將士忠心報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而作為日軍方面最高將領,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戰成名。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海軍大將、元帥,也是日本侯爵,與日本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他在甲午海戰中指揮浪速號擊沉高升號,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 1894年7月25日,正在浪速前橋上的東鄉平八郎艦長,看到一艘飄著英國國旗的運輸船高升號。當高升號經過浪速號時,他看見船上站著不少清兵。東鄉平八郎馬上發出訊號,要求停船檢查。高升號傳來資訊稱船隻緊急情況,需要小船接應。然而,浪速艦拒絕向高升號提供小船。浪速號和高升號僵持了2個半小時後,東鄉平八郎下令擊沉高升號。浪速號先發射魚雷,然後用炮彈攻擊,千餘名清兵跳入海中。下午1點15分高升號從船尾開始沉沒,速浪號停止炮轟。1點46分高升號從海面上徹底消失,清朝官兵死傷無數。這是日軍第一次嚐到不宣而戰的甜頭,東鄉平八郎甲午海戰一將成名。 後世對東鄉平八郎的評價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軍神,為日本軍界做出過突出貢獻。那麼世人對東鄉平八郎評價如何呢? 東鄉平八郎舊照 東鄉平八郎一生的巔峰就是日俄之間的對馬海戰。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鬥。日本損失微乎其微,卻贏得了壓倒性勝利。這一戰俄軍艦隊全軍覆沒。只有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最終逃回到了海參崴。對馬海戰的結果再次證實了馬漢的學說,又一次證明了戰列艦在海戰中的霸主地位,深刻影響了近一百年的海軍戰術發展,尤其是英國的海軍大臣費席爾,他堅持相信這次戰爭是對戰列艦最好的證明,戰列艦最重要的就是航速和火力。這次海戰刺激了無畏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產生與發展,使得鉅艦大炮主義走向頂峰,人們對東鄉平八郎評價中稱他為東方威爾遜。 對馬海戰的強大影響力不僅侷限於軍事層面,這次海戰直接改變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之前一直處在世界前列的俄軍海軍一蹶不振,海戰失敗極大的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軍透過此戰,為《朴茨茅斯和約》的簽訂打下了基礎,從那時起便進入世界海軍強國之列,一躍成為東亞地區的強國。對馬海戰震驚了西方,震驚了世界,從此日本具有了挑戰世界的能力。 這次海戰的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功不可沒,世人對東鄉平八郎評價與讚譽一時不絕於耳。 東鄉平八郎和尼米茲是什麼關係 東鄉平八郎 尼米茲分別是日美兩國同時期的海軍將領,都為本國海軍的興起做出過突出貢獻。東鄉平八郎尼米茲兩人有什麼聯絡呢? 東鄉平八郎銅章 東鄉平八郎是日本海軍元帥、日本侯爵,主要戰績是在馬海峽海戰中指揮日本海軍戰勝俄國海軍,這是在近代史上亞洲人戰勝歐洲人的先例,使他獲得了“東方納爾遜”的美譽。他出生在薩摩藩鹿兒島加治屋町。自幼修文習武,他還研究過炮術。1863年參加薩英戰爭,之後他參加了海軍步入軍界。在國內戰爭時期他擁護天皇,主張統一建立天皇制。後來到英國學習,成為一名海軍專家,後來在甲午海戰中擔任“浪速”號巡洋艦艦長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時擔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早年研究過潛艇,之後成為柴油引擎技術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成為了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主要指揮對日作戰。二戰結束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東鄉平八郎尼米茲這兩個敵對國家的將軍在戰場之外還見過面。1905年9月作為少尉候補的尼米茲到達日本,在艦上收到了一張東鄉平八郎的園遊會邀請函。尼米茲和上層軍官一起與會,在席間尼米茲大膽邀請東鄉到他們這一桌,東鄉平八郎接受了邀請,這是兩人唯一一次會面。

  • 14 # 松月泉石

    陽明心學融會釋儒道,其核心思想和方法更近乎禪,禪宗在日本上層社會廣受推崇,為接受學習心學打下了深厚社會群體和思想基礎

  • 15 # 宏燈詩話

    談談日本與王陽明心學

    其實談到日本與陽明心學,就不得不展開分析一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有多大。陽明心學自問世以後,之前在《談談王陽明的“心即理”》中提到,它為解放人的思想和內心,開啟了一扇歷史性的大門。陽明心學說,心即理啊,所有的心之想都是天理。正因此解放了人的內心,人們從朱子的理學中解脫出來了。因此,深受一些達官貴族、學者士大夫等人的追捧,尤其是在中下層的民眾影響更大(因為這部分人最受思想壓迫)。

    陽明心學除了在中國聲名遠播,對周邊的國家有產生了巨大的思想衝擊。特別是日本和北韓。因為,在明代,日本和北韓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在外交上有往來。陽明四十二歲時, 曾在浙江為官,與日本禪僧了庵桂悟會晤。陽明先生話多,大力在他面前宣講自己的學說,並得到了他的高度認同。於是,桂悟和尚回去日本後,開始在其國內與同道友人講陽明心學(此時還不能算傳播,只能說日本的江湖中開始有了陽明的傳說)。

    到明萬曆年間,陽明先生的大作就正式傳入了日本。十六世紀中期, 被稱為日本陽明心學的“元祖”的中江藤樹在日本正式傳播陽明心學。後來,又出現了一批心學大師。其中有一個叫三輪執齋的大師最先註解了《傳習錄》(甚至早於中國本土,可見日本人的先見之明)。佐藤一齋提出朱陸(王) 會同的理論, 從而使得日本陽明心學搏得了官方地位。大鹽平八郎將張載太虛說與陽明心學結合起來, 發展了陽明心學, 他本人甚至在陽明心學的鼓舞下, 鬧起了起義。雖說起義失敗,最終自殺,,卻發出了倒幕運動的訊號。在這之後的維新志士,如梁川星巖、西鄉隆盛、吉田松陰等, 都是陽明心學的忠實粉絲。他們以陽明心學為團結下層武士、平民的紐帶和驅動力, 開展倒幕和維新運動。因此,學術界一致認為,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說到這,我想重點提一下,陽明心學在明亡以後,被清代朝廷打壓(當然,漢人曾國藩私下裡是極力推崇)。然而在日本, 陽明學發展迅速。明治維新之後,陽明心學的信徒還包括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一生伏首拜陽明’。這個鬼子生於弘化四年,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再談當代,有個著名的企業家、日本商界“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寫了本著作《活法》,其中大部分的觀點和學說都來源於陽明心學。

  • 16 # 高會民

    陽明心學對明治維新的影響,並不是它直接作為維新運動的指導思想產生的。而是陽明心學透過對日本明治維新參與者的影響,而間接對維新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陽明心學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去尋找。一是對"舊"的擊破,一是對"新"的指引。

    於"舊"而言

    陽明心學在王陽明離世大約80年後傳入日本。公元1602年,王陽明的代表作《傳習錄》傳入日本,1650年開始出版。但在這時,日本傳統官學是程朱理學,整個社會在嚴密的等級制度下階級流動性極差。相對於程朱理學重人倫等級秩序,等級觀念更鬆散更追求平等的陽明心學讓許多地位較低的武士、文人看到了提高社會地位的可能性。這樣的利好之處,吸引了大量中下層人士支援倒幕和開展維新運動。

    除此之外,陽明心學中強調的"夫君之於民,猶心之於身也……謂夫民以君為心也,君以民為體也,體而必從夫心則民亦必從夫君矣"的思想,也是符合日本天皇爭取奪回國家實際控制權,加強國家精神控制和統一的有力思想。因而陽明心學容易,也的確獲得了社會上層部分有能力的有識之士的支援。

    於"新"而言:

    陽明心學重塑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為武士們確定了新的忠誠物件、良知內容。一大批受影響的下層武士走向政治中心,帶來了日本傳統社會的存在模式的改變,推動那些習慣於傳統社會的人走向對外戰爭和工業化。陽明心學所含有的不同於傳統儒家思想的革命性,喚醒了沉睡於舊文化中的日本。

    同時,陽明心學在日本的最初支持者近江聖人中江藤樹及其弟子,在江戶後期將陽明心學與蘭學一起教授,使得一些人接觸到的陽明心學是更加前衛更加帶有資本主義新色彩的思想。

    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日本出現了意圖推翻舊秩序,學習新文明的上層人士和大量中下級人民。陽明心學以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無形之中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迅速發展和深入落實。

  • 17 # 煮酒君

    若要在日本發起一個“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稱為聖人”的投票,想必很多日本人都會把票投給王陽明。

    王陽明少年天才,文武雙全。雖然能力出眾,卻因批判當權的太監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沒想到,正是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王陽明完成了從凡人中的偉人到聖人的蛻變。

    那麼,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出來了什麼呢?

    王陽明本名叫做王守仁,這個名字來自於《論語》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他少年聰慧,雖然直到五歲都不會說話,不過他早已默記了許多書籍。等到他能開口說話時,已經通曉各種事理。王陽明十三歲時,與私塾和老師探討天下大事,便立志要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後來明英宗被蒙古俘虜,王陽明又立志學好兵書,報效社稷。

    少年的早慧讓他從小就勤于思考,不斷尋求真理。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把南宋思想家朱熹尊為祖先,在當時,百姓學習的儒家經典都是朱熹批註的。人們探討學術問題都採用朱熹的思路,而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堅決倡導者,他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認為世間萬物都來自於"理","理"也就存在於萬物之中。

    朱熹的這一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奉為真理,於是王陽明最初也是按照朱熹的辦法來思考。朱熹認為,人要是想成為聖賢,就需要透過"格物致知"來找尋存在於萬物中的"理",最終達到"物格知至"的境界。

    為了成為"聖賢",王陽明便四處"格物"。新婚之夜,他悄悄跑到院子裡,盯著院中的竹子看了足足三天三夜,卻一無所獲。失望之下,王陽明開始懷疑朱熹的理論到底是否可行。

    弘治十二年(1499),王陽明曲折考中進士,踏上仕途;七年後的明武宗正德元(1506),他因上疏抗爭劉瑾專權,被痛打四十大板,貶到偏遠的龍場。

    在上任途中,他察覺有殺手跟隨,便偽造跳水自盡的現場逃脫追殺。艱難到了龍場,他才發現,這裡不但生活條件艱苦、氣候難以適應、語言還互不相同,各族人民在這裡聚居,導致這裡社會混亂,民風剽悍。

    他努力克服外在的不利條件,積極教化百姓,給大家講道論理,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在空閒時間,他常常自己待在石洞裡讀書,久而久之,王陽明突然提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觀點,在王陽明自己看來,想要成為聖人,光靠自己就夠了,以前總是從事物中尋找"理",想借此成為聖人的思路是錯誤的。

    此外,他發展了南宋哲學家陸九淵"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也"的觀點,提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及其中蘊含的"理"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中,想要參透"理",需要的不是求諸外物,而是拷問本心。

    他不但自己體悟,還在晚年開辦書院,向學員講授"心學",影響深遠。他的思想蘊含的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光芒不可磨滅。到了近代,無數革命志士對他的思想推崇備至,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人從中吸取營養,獲益匪淺,他的龍場悟道,真可謂是意義深遠。

    日本人對王陽明更是大為推崇,曾參與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的,創下近代黃種人大敗白種人先例的東鄉平八郎,一生崇拜王陽明。根《名邑餘姚》記載,東鄉平八郎始終隨時帶著一塊寫有“一生伏首拜陽明”的印章。

    時至今日,日本企業家最崇拜兩位華人,一位是孔子,另一位便是王陽明。日本著名企業家,日航CEO,在日本商界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他著作《活法》中,大部分的觀點都源自王陽明心學。

  • 18 # 行為藝術活雕塑2005

    與其說日本人敬畏王陽明,不如說日本人敬畏王陽明的心學。談到日本與陽明心學,就不得不展開分析一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有多大。陽明心學自問世以後,之前在《談談王陽明的“心即理”》中提到,它為解放人的思想和內心,開啟了一扇歷史性的大門。

    陽明心學說,心即理啊,所有的心之想都是天理。正因此解放了人的內心,人們從朱子的理學中解脫出來了。因此,深受一些達官貴族、學者士大夫等人的追捧,尤其是在中下層的民眾影響更大(因為這部分人最受思想壓迫)。

    陽明心學除了在中國聲名遠播,對周邊的國家有產生了巨大的思想衝擊。特別是日本和北韓。

    因為,在明代,日本和北韓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在外交上有往來。陽明四十二歲時,曾在浙江為官,與日本禪僧了庵桂悟會晤。陽明先生話多,大力在他面前宣講自己學說,並得到了他的高度認同。於是,桂悟和尚回去日本後,開始在其國內與同道友人講陽明心學(此時還不能算傳播,只能說日本的江湖中開始有了陽明的傳說)。

    到明萬曆年間,陽明先生大作就正式傳入了日本。十六世紀中期, 被稱為日本陽明心學的“元祖”的中江藤樹在日本正式傳播陽明心學。後來,又出現了一批心學大師。其中有一個叫三輪執齋的大師最先註解了《傳習錄》(甚至早於中國本土,可見日本人的先見之明)。

    佐藤一齋提出朱陸(王) 會同的理論,從而使得日本陽明心學搏得了官方地位。大鹽平八郎將張載太虛說與陽明心學結合起來, 發展了陽明心學,他本人甚至在陽明心學鼓舞下,鬧起了起義。雖說起義失敗,最終自殺,,卻發出了倒幕運動的訊號。在這之後的維新志士,如梁川星巖、西鄉隆盛、吉田松陰等, 都是陽明心學的忠實粉絲。他們以陽明心學為團結下層武士、平民的紐帶和驅動力, 開展倒幕和維新運動。

    因此,學術界一致認為,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說到這,我想重點提一下,陽明心學在明亡以後,被清代朝廷打壓(當然,漢人曾國藩私下裡是極力推崇)。然而在日本, 陽明學發展迅速。明治維新之後,陽明心學的信徒還包括日軍帝國主義“軍神”之一的東鄉平八郎,隨身帶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這個鬼子生於弘化四年,曾參與馬海峽海戰並指揮日本海軍大敗俄國海軍,成為近代史上黃種人大敗白種人的先例。

  • 19 # 平原止一

    王陽明提出的“心學”,回答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問題,即“人皆有如純金般的真心”,隨著人在這社會中的成長,此“真心”不斷為外物矇蔽。就如金在礦中,此礦唯經烈焰,受鉗錘,才可出精金。故而強調了事上練,強調“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陽明心學,給儒家思想注入了源頭活水,相對朱熹發展的禁錮思想的“理學”而言,更強調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但該思想如果特別強調了個性認知“是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若在沒完成自我約束前,片面強調了自由(孔子自評: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也會落入虛狂。

    儒家思想到宋形成“程朱理學”,經歷了元、明、清,元、清為外族統治,朱元璋格局不高,基於對知識分子的不信任,而對其思想束縛、壓抑越來越強。

    二戰前,中華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基礎,這種壓抑也傳道過去,革命與改革,思想先行,故而陽明思想成為明治維新解放思想的武器而大行其道,王陽明自然也成了日本人敬仰的中國偶像。

  • 20 # 李若凡的散文集

    首先,建議您可以讀一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如果您讀過之後您就會明白不僅是日本人推崇王陽明先生。.您也會仰視這位王陽明先生的!

    心學的理念就是知行合一!所謂知行合一就是你做的和想的是一樣的.我記得《心學》裡王陽明先生說過一個例子.他說:有一個母親,年事已高.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兒子撫養.兒子撫養的時候心裡咒罵他的母親.‘你怎麼不早點死,在這兒拖累我,早點死得了.家裡的糧都不夠吃了’但是表面上兒子還是百依百順.做樣子給周圍人看’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就是虛偽,那知行合一說的是什麼.就是虛偽的反義詞啦!我理解淺顯,望樓主見諒!心裡想的要和你做的一樣.這是最簡單的解釋!更深一層的,就是你做的要圍繞你想的來開展,工作生活都如此!

    接下來說日本人為什麼推崇,先看日本的文化,女人對男人無微不至,男人對工作鞠躬盡瘁,這是日本的天皇文化,聽到這裡樓主是不是能明白,日本的男人女人對待自己做的事情那是極其認真負責,並且發自肺腑!要不然他們的這種文化是如何堅持這麼多年呢,而王陽明先生說的是什麼?他說的就是這種發自肺腑!

    所以你看日本人的文化與王陽明先生的學說相近,而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又是很久很久之前發表的了,日本人當然推崇啦!

    至此,不得不佩服王陽明先生的心,可以引導一個國家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血病的症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