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在野武將

    我來講一個小人物,他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以至於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名字。然而,他卻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他或許是晉華人,或許是衛華人,或許都不是。但大體上,就是春秋後期的人。

    他或許做著很平凡的工作,抄書。那個時候抄書是個苦差事。為什麼呢?在竹簡上寫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毛筆一個個字寫,寫錯了還要拿小刀劃掉。這樣一來,人們就充滿鄙夷地把幹這行的人叫刀筆吏。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也可能不是,他或許是一個更普通的人,甚至連這樣的工作都沒有。

    總之,對於他的生平,我們一無所知。我們只知道:他認字——當然,這在當時也很不容易了。

    有一天,他領到了一卷書,是晉國的歷史書。我們知道,春秋時期,各個諸侯都有自己的歷史記載。魯國的叫春秋,一部分儲存了下來,成為了後世的經典。其實,其他各個諸侯也有類似的記載,只可惜,很早以前就已經失傳了。他一定是完整地讀完了,然後抄了一份。或者,他一邊讀,一邊抄,就留下了他的抄寫本。

    他的抄本非同一般。因為裡面有這樣一行:

    ——晉師三豕涉河。

    就是說,晉國的三隻小豬過河了!

    後來,有學問的人當然會笑話這個人,說他看錯字了。這句話應該是晉師己亥涉河,就是說,在己亥這天,晉國的軍隊過河了——因為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這固然是合理的考證工作。

    但我覺得,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個抄書人的想象力:當他把書讀成三隻小豬過河的時候,他覺得這也沒什麼問題。他還把自己的理解寫了下來,以至於後來讀他的寫本的人,都讀著這個三隻小豬的故事。

    想想看:早在兩千多年前,一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他的腦海中就浮現過這樣的場景,三隻小豬挨一挨二地過著河——這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啊~

  • 2 # 營三千

    我們都知道古代太醫難當,皇上的病不好治,一旦出了岔子難免遭殃,但是明朝有一個神奇的太醫劉文泰,竟然連著治死兩個皇帝而全身而退,也是相當厲害。

    劉文泰雖是個在歷史上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經歷卻頗為曲折,他身為御醫,據說是連本草都不大精通的,卻官運亨通,從普通御醫升到院判,院判升到院使,成化二十三年,竟又從太醫院院使升任通政使司右通政,可謂跨行業發展。

    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朱見深殯天,劉文泰參與了搶救工作,當然,沒成功。於是禮科給事中韓重等人上疏彈劾劉文泰等太醫,說他們“俱以庸醫濫叨重用” ,瞎用藥,害死了憲宗皇帝,“罪惡深重,法所難容”,應斬首示眾。按說背上坑死先皇的罪名,政治生命就該結束了,沒想到劉文泰竟躲過一劫,只是貶官了事。

    而後,被貶官的劉文泰就繼續鑽營,想透過吏部尚書王恕的關係官復原職。但王恕非常正直,不僅沒有同意,還在奏疏裡把劉文泰罵了一頓。劉文泰心生怨意,就盯上了和王恕有矛盾的內閣大學士丘濬,從丘濬口中旁敲側擊的得到了一些王恕的所謂罪狀,然後上疏彈劾王恕,說王恕“訕君賣直”。此事一出,王恕當然也很生氣,他覺得幕後必然是丘濬指使,要求和劉文泰和丘濬當場對質。弘治皇帝一番調停,結果是劉文泰下獄、貶官,王恕解職回了老家。從此,王恕和丘濬反目成仇。

    然而神奇的劉文泰還是東山再起,繼續當他的太醫了。在弘治末年,他又參與到對弘治皇帝的搶救工作中去——然後又把弘治治死了……據說,弘治皇帝臨死之前,“太醫進藥,鼻血驟崩”,然後驟然離世,就是因為劉文泰等人“誤用熱劑”。

    身為一個醫術不精的太醫,連著坑死倆皇帝,還害的吏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反目成仇,這個小人物的經歷簡直是神奇的不真實啊……

  • 3 # 喵仔愛讀史

    一無名小將只因砍下英雄一條腿,從此家族宰相輩出,輝煌了上千年導語: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的命運有時真的不受自己掌控,可能一生坎坷不已,也可能一夜間飛黃騰達,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一個幸運兒。

    一代梟雄項羽想必是人盡皆知了,在軍事戰略上,他絕不負楚霸王的稱號,但要論政治手腕,他還是略遜劉邦一籌,這也成了他的致命缺點。那場鴻門宴,他心高氣傲地放走了劉邦,誰知劉邦並不領情,反倒招兵買馬伺機報仇。

    公元202年,楚軍被困於垓下,即使項羽殺出了重圍也無濟於事,自覺無臉再面對鄉親父老,最後不堪屈辱地在烏江邊自刎。 而在此之前,劉邦曾下了一道懸賞令:誰能拿到項羽首級,不僅能封萬戶侯,還有豐厚獎金拿。

    在名利的驅使下,眾人拼死瘋搶,當項羽自刎的訊息傳來,貪功的漢軍們說不失望是假的,但劉邦為了安撫軍心決定照施其令,最後共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分得項羽屍身,其中王翳得到其首級、呂勝砍下了左臂、楊喜、楊武分別得到一條腿,想必項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具屍身竟改變了五個人的命運。

    楊喜本是毫不起眼的無名小卒,只因和大英雄搭上一點關係,並被封為赤泉侯,從此家族顯赫千年,併成功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傳言。其孫楊敞竟高坐丞相之位,還有東漢著名賢臣楊震、人稱“關西孔子”,以及著名文學家楊修,歷史上先後出了100餘位宰相。包括隋朝皇室、越國公楊素和楊玄感也是弘農楊氏的後代,楊家家族勢力只盛不衰,共輝煌了千年之久。

    喵仔/文

  • 4 # 穿過樹葉的月光

    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如果歷史上真有其人的話。還有比他更印象深刻的小人物嗎?

    如果有,還有比三毛更小的小人物嗎?能夠把最小的小人物刻畫成盡人皆知的人物,這不能不感謝一些人。

    那個年代是滄桑的,那個年代是夢幻的,那個年代造就了這個小人物,那個年代更會讓人印象深刻。

  • 5 # 經典故事

    比如,戰國時曾在江邊救了伍子胥的漁父,假如沒有他,伍子胥不可能逃脫楚兵的追殺,倘如此,吳國的歷史要改寫,楚國的歷史也要改寫。

  • 6 # 山野論史

    這個人物太小了,小到明知死得冤枉,八百多年無人替他翻案,但他又是攪動中國歷史的大人物,大到使一個鼎盛王朝被覆滅。他就是北宋時期的一個遼國漢臣馬值,沒幾個人知道這個人的名字,除非你精通北宋歷史。

    馬值,漢族,河北人,在遼國為官,童貫使遼,馬值偷偷找到童貫,獻上聯合被遼國壓迫的女真族打擊遼國,如果成功,可以順利收回燕雲十六州。童貫大喜過望,偷偷把馬值帶到北宋,童貫向宋徽宗提出這一妙計,得到宋徽宗的認可,於是給馬值封了官,並賜國姓趙,改名趙良嗣,全權負責與金國聯絡聯合滅遼之策。

    當時的女真族生活在長白山一帶。其生活的地區與北宋並不相鄰,中間隔著遼國土地,趙良嗣化裝成商人,坐船誇過渤海灣抵達金國,金國七次東渡北上,最終敲定合議,金國取燕山以北遼國土地,北宋負責是燕山以南和山西大同府的土地收復。成功後,北宋可以得到石敬瑭賄賂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土地。因為這次合議都是經海上來往簽訂,故稱《海上之盟》。

    金國如約進攻遼國,而且非常順利,遼天祚帝被打的到處逃亡,遼國五京中三個都落入了金國之手,只有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北京附近)留給北宋攻打。童貫平定方臘起義後帶著大部隊去摘果子,他們以為遼國已經被打殘,北宋15萬大軍一到,他們肯定會不戰而降,沒想到這次童貫遇到了硬茬,這位縱橫西北,把西夏打的打敗的的戰神童貫,遇到了硬骨頭遼國林牙耶律大石,這位可是幾年以後縱橫西亞的西遼帝國開創者,戰神級的人物,欺負西夏和方臘得心應手的童貫被耶律大石打的慘敗而歸。

    帶馬值會背誦的長鬍子太監童貫

    不甘失敗的北宋又組織20萬大軍二次伐遼,但是關鍵時刻功敗垂成,喪失大好機遇,童貫於是想出借金兵幫忙的主意,金國大軍一到,遼國殘餘勢力土崩瓦解,不戰而降。不過問題出現了,這些本應該北宋攻取的地區被金國佔領了。人家可不會白白送給北宋。於是負責和金國聯絡的趙良嗣再次出場。

    經過趙良嗣幾次艱苦卓絕的談判,金國最終答應把燕京附近的六個州割讓給北宋,但北宋必須為此付出代稅銀,而且這六個州中的一些有用人才,比如官吏、商人、手工業者都要遷到金國去。兩國從新簽訂了互不侵犯,相互不得收留對方叛將等條約。事情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宋朝並沒有想預期的那樣收回燕雲十六州,對此結果並不十分滿意。於是經常鼓動邊界上金國方面的守將叛亂投靠宋朝。

    在金國割讓給北宋的土地中,最東端只到了現在唐山市的豐潤區。遵化、豐南等地屬於北宋,唐山大部、遷安、灤縣、盧龍、撫寧、昌黎等歸金國。由遼國降將張覺管理。前邊說過,金國要遷走劃給北宋幾個州里的大部分人口,這些遷走的人口都要經過張覺的屬地,這些不願北上的人攛掇張覺叛金投宋,這樣他們就可以回家了。張覺被說動,但是北宋不敢接受,因為這明顯違反和金國簽訂的盟約,但是北宋政府又非常希望得到平營灤三州的戰略要地,於是他們導演了一出鬧劇。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應該是童貫和蔡京的主意。他們讓張覺想恢復大遼的旗號,這樣張覺就不是金華人了,然後北宋從遼華人張覺的手中接收平營灤三州的土地。這樣就不違背宋金兩國簽訂的條約了。

    這個策略得到了宋徽宗的認可,從開始的不接受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接受了張覺得投奔,並封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給了大量賞賜。

    但是宋徽宗的這一決定遭到了趙良嗣的堅決反對,趙良嗣從開始制定計劃到後來談判歸屬地問題,一直與金人接觸,算是最瞭解金國的人,他認為這一舉動必定會引發金人的不滿,會引來巨大的麻煩。史書記載【既而朝廷納張覺,馬植爭之:“國家新與金國盟,如此必失其歡,後不可悔。”朝廷不聽。坐奪職,削五階。】

    就這樣,趙良嗣被免了官,事後證明,趙良嗣是對的,北宋此舉激怒了金國,金國很快平定了張覺得叛亂,逃到北宋的張覺在金華人的壓力下也被北宋砍了頭。金國繼續向北宋討要逃跑的那些準備遷走的人口,北宋以各種理由推脫,不予兌現,再加上答應借給金國的三萬斛糧食一拖再拖,代稅銀以次充好,最終戰爭爆發。

    北宋並沒有因此反思自己行為不端惹怒金國,反而把金國攻打北宋的責任推給了趙良嗣,認為是他聯金滅遼的政策導致的惡果,把他給殺了。這趙良嗣死的實在是冤枉。

    有很多人認為北宋聯合金國滅遼是一步臭棋,那我就要問了,什麼是好棋。聯合遼國阻擊金國還是最山觀虎鬥?很顯然兩個都不是辦法,金國滅遼,北宋參與不參與都是一個結果,到時候金國滅掉遼國,對不是盟友的北宋會更好嗎?顯然說不通,馬值的策略沒有問題,問題是如何維持宋金之間的關係,北宋走得最臭的一步棋就是想法設法從金國那裡撈便宜,算計金國,一點盟友的樣子也沒有,最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兩國兵戎相見。趙良嗣是極力要求和金國處好關係的,北宋不聽他的建議也就罷了,還把自己惹出的麻煩推給馬值,讓他背鍋,這也太不地道了。

    馬值死的很冤,但是因為他是個小人物,連個替他喊冤的都沒有,想想真是可悲。

  • 7 # 小樹談史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小人物,僅僅是因為沒有喝上一碗羊肉湯,就憤然毀掉一個國家,自己也名垂青史。

    這個人名叫羊斟,他本是春秋時期宋國大將華元的馬車伕。後來,宋國和鄭國開戰,華元率兵出征。

    到達戰場後,在即將開戰的前一天,華元犒勞三軍,殺羊燉湯分給將士們吃,但卻沒有分給羊斟。理由就是羊斟只是馬車伕,沒有資格被犒勞,不配喝這碗羊肉湯。羊斟很不高興,心裡有了陰影。

    第二天,兩軍開戰。在陣前華元的戰車上,羊斟突然對華夫說,“昨天殺羊的事你說了算,現在駕車的事我說了算!”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於是,羊斟便故意驅車駛入鄭國軍隊陣中,華元還沒反應過來就當了階下囚,宋軍也因此慘敗收場。

    羊斟因為這件事出名了,只不過出的是惡名,《左傳》評價他,“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意思就是,羊斟因為自己的一點私利卻使國家戰敗,遭受損失,在他心裡,一碗羊肉湯甚至比國家都重要,真的是遺臭萬年。

  • 8 # 磨史作鏡

    歷史上產生大影響的小人物至少有三種:

    一種當時身份的確是小人物,但由於做了一件大事,後世留名的“大人物”。刺秦王的荊軻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外國也有,比如刺殺林肯總統的那個演員普斯(好像是這麼翻譯,有多種譯法,本身也說明是小人物,連名字都不統一)。中國戰國時期幾個大刺客要離,聶政,專諸等都是這樣的情況。

    一種是在歷史上感覺是個小人物,但其實地位在當時並不低。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燕王劉守光的愛將李小喜,背叛了劉守光投降晉王李存勖,導致劉守光最終兵敗被殺。在歷史上李小喜是個小人物,也是真小人,但是一國之君寵臣身份,決定了他又是非典型的小人物。還有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時,率先開啟城門的大太監曹化淳也類似這樣的人,如果他不開城門,也許明王朝就有可能苟延殘喘,畢竟北京城本身防禦嚴密,又有勤王之師在路上。

    最後一種是徹頭徹尾的小人物了,身份普通,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也都透過各種方式影響了歷史走向。比如漢末,小霸王孫策雄踞江東,可是卻被“許貢三家客”圍攻重傷而死。如果他不死,他領導下的吳國會對三國走向產生多大影響呢?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一時半會兒輪不到孫權什麼事兒了。還有崇禎皇帝,在北京城陷落後,第一時間並沒有想著上吊,而是提著手銃準備出城逃跑,然後找勤王之師,捲土重來未可知啊。可是命運不濟,在城門那裡守門士兵死活不讓出城!這個不知名的守城兵士,也許是千總把總之類的小人物,成了要崇禎皇帝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 9 # 以史為鑑

    一,偵察兵的故事

    胡宗南攻佔延安,毛主席轉戰陝北。

    期間負責毛主席安全的中央警備團責任重大,需要時時刻刻做好偵察工作。

    有一次,中央警備團時任副排長的戰士苟美成和一名戰士接受了對清澗方向敵情的偵察任務。

    為了便於偵察,他專門穿了一身果軍的黃軍裝。他們向南出發後,狂風不停地吼著,四處捲起了塵土,一路上也未見一個行人。當行至距清澗二十餘里的駱駝鋪附近時,天色已晚,因為沒有得到任何情況,苟美成心裡有些著急。

    正在這時,忽然發現遠處路旁有人走動,他們以為是老鄉,隨即驅馬走上前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兩個敵軍士兵,倒揹著槍,歪戴著帽子。

    苟美成一見是敵人的前沿警戒,便急中生智,厲聲喝道:“你們是哪一部分的!看你們這個熊樣子!”敵兵見他穿戴整齊,身掛馬刀,以為他是長官,便低著頭連聲答:“是!長官。”

    苟美成又一抬頭看,發現兩邊山上敵軍正挖工事,這時才感到情況有點嚴重,心裡雖然有點膽怯,但仍很鎮靜地向挖工事的敵軍喊道:“媽的!誰叫你們磨洋工,快點挖!”隨後又向兩個敵兵吩咐道:“你們嚴密注意周圍情況,我到前邊觀察一下。” 話音未落,已經調轉馬頭飛也似的衝出了敵人警戒。

    二,炊事兵的故事

    一天傍晚,警備團哨兵發現一名軍人吆喝著幾頭豬,向東趕路。

    因為東邊最近是胡宗南大部隊前進的方向,中央警備團立即派士兵前去查明情況,並轉告那人迅速向西轉移。

    戰士追上去一看,竟是本團炊事班的老張。原來早在部隊撤離延安以前就派他出去買豬,自從時局緊張,警備團撤離延安以後,再沒有聽到過他的音訊。

    老張自己講述說:“豬買了以後往回趕路,突然形勢緊張起來了,看到沿途老鄉都在堅壁清野,向山裡疏散。我向村幹部、老鄉打聽訊息,都說胡宗南開始進攻延安了。各種傳說也一天一個樣地多起來,有的老鄉說鬍匪軍佔了咱延安;有的說中央和毛主席早已過了黃河了;可是也有人說毛主席沒有走,還留在陝北。我想,不管怎麼說,毛主席過了河,更保險一些,估計我們團也跟著主席過河啦。從這以後,我隨疏散的群眾走,一路上村幹部、老鄉們幫我照看著這群豬,幫我打聽咱們團的訊息。東打聽西打聽,也聽不到一點準確的訊息,所以我就打定主意在陝北和敵人打轉轉。這群肥豬就是我的盤纏啦。”

    說到這裡,老張有點倦意,因為他已經趕著豬奔走了半個多月了,但他還是興奮地說:“真想不到在這裡會碰到中央和毛主席,我又回到了部隊,黨交給我的任務這下算完成了。可是豬都瘦了!”

    大家看到老張回來了,高興壞了,因為當時毛主席和和戰士們連一點新鮮菜也吃不到,有了幾頭大肥豬,可以改善好久伙食了。

    革命前輩的回憶錄說實話比抗日神劇這類電視劇好看多了。

  • 10 # 南門太守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無數小人物推動了歷史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角。但客觀地說,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英雄,所以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往往還是那些英雄人物。

    也有一些小人物,關鍵時刻也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樣的人歷朝歷代、各個時期都有,隨便舉一個三國的例子,看看一群小人物如何把馬超這個“大人物”掀翻在地的。

    那是在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結束了潼關之戰,打敗了馬超及關中諸將,之後留下夏侯淵駐守長安。曹操一走,參加過上次關中叛亂的涼州各路軍閥在馬超的鼓動下又蠢蠢欲動,馬超還聯絡了在興國的羌族首令阿貴、在白項的氐王千萬等部族勢力,再次起兵。

    馬超等人攻打效忠於朝廷的郡縣,即使有不願意跟著起事的,由於害怕馬超的攻打,“隴上郡縣皆應之”。之後,馬超在冀縣建立了基地,自稱徵西將軍,兼任幷州牧,“督涼州軍事”。

    有一個名叫楊阜的當地官員,一心想推翻馬超,開始苦於沒有機會。後來,楊阜的妻子去逝,他以喪假為由離開冀縣。楊阜有個表兄叫姜敘屯兵在歷城,此地位於冀縣以南,前往武都郡的方向。

    楊阜在歷城與姜敘相見,並拜會了姜敘的母親。楊阜就把此前在冀縣的事跟表兄說了,言談之中“歔欷悲甚”。姜敘的母親聽到了他們的談話,被楊阜的義氣所感染,支援兒子參加楊阜的計劃。

    這樣,楊阜牽頭,姜敘又找來同鄉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等人,以及武都郡人李俊、王靈等結謀,約好共同討伐馬超。姜敘還派堂弟姜謨悄悄潛進冀縣,設法聯絡上仍在關押之中的楊嶽,還聯絡了梁寬、趙衢、龐恭等人,在冀縣城內秘密結盟。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年)9月,楊阜和姜敘在歷城與冀縣之間的滷城起兵,馬超聽說後親自率兵討伐,這正是楊阜、姜敘想看到的結果。

    馬超一走,趙衢、梁寬等人立即把楊嶽解救出來,利用楊嶽在冀縣的影響力,很快控制了縣城,楊嶽下令關閉冀縣城門,殺了馬超的妻子兒女。事情好像很容易,其實這是長期準備的結果,而關鍵人物是趙昂以及他的妻子王氏。

    趙昂就是楊阜、姜敘找來結盟人中間的一個,他當過縣令,後來是刺史的軍事參謀,他的妻子叫王異,當時夫妻倆居住在冀縣。馬超攻打冀縣,趙昂積極守城,妻子王異也力所能及地參加了守城。韋康想投降,趙昂也進行苦勸,但韋康不聽,冀縣為馬超所佔。

    馬超想拉攏趙昂為已所用,“然心未甚信”。馬超的妻子楊氏聽說王異不一般,就主動請來相見,王異知道丈夫已秘密參加了圖謀馬超的行動,為了贏得馬超的信任,她與楊氏也主動接近,最終獲得了楊氏的信任,透過馬超的妻子楊氏這層關係趙昂也得到了馬超的信任。

    馬超攻打滷城,遭到楊阜、姜敘的抵抗,楊阜親臨一線,身上先後負了5處傷,本族子弟也有7個人戰死。在他們的拼死抵抗下,馬超無法得手。

    馬超想回兵,但冀縣已經易主。馬超走投無路轉而偷襲歷城,歷城的人居然認為他們是姜敘等人回兵,沒有任何防備,馬超輕鬆地將歷城佔領,抓到了姜敘的母親,馬超想用姜敘的母親作籌碼與楊阜、姜敘談判。

    薑母很有氣節,痛斥馬超:“你這個背棄父親的逆子,殺害守君的賊人,天地豈能容你,不早點去死,還有什麼面目活著?”薑母故意要激怒馬超,然後求得一死。馬超大怒,把她殺了。

    馬超無可奈何,下令一把火燒了歷城,之後由武都郡進入漢中,逃到張魯那裡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最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