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楓雨韻

    戲曲方面我喜歡三個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從聲腔上講,越劇委婉細膩,濃濃的南方韻味;黃梅戲秀美清麗,如民間小調,近似歌曲。我自小愛好音樂,接觸越劇黃梅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後,文藝作品放開,看電影接觸的,特喜歡,為此多次看電影,加深印象,還買了劇本。那時的越劇電影有《紅樓夢》、《追魚》、好象還有袁雪芬的《祥林嫂》;黃梅戲電影有《天仙配》、《女駙馬》。熟知了徐玉蘭的寶玉,王文娟的黛玉,王少舫的牛郎,嚴鳳英的織女。嚴鳳英死於文革,徐玉蘭去年去世。學越劇吐字方面有點體會,那就是江浙語吐字時舌尖一般抵著下牙。

  • 2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越劇和黃梅戲都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都是來自華東地區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安徽省。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的戲劇愛好各不相同。我認為黃梅戲,在祖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很受歡迎,而越劇在某些地方受人青睞。一九五七年文化部把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搬上銀幕拍成電影,黃梅戲就名揚國內外,受到世界各華人民歡迎。現在在各國華人中,誰都知道中國有黃梅戲的劇種。黃梅戲受到歡迎,與安慶市羅嶺人嚴鳳英分不開的,她把湖北黃梅縣流傳的採茶戲,注入安慶地方語言,讓其唱腔更加豐滿園韻,而走紅唱響國內外。(本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魏青衣

    越劇和黃梅戲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劇種,我本人比較欣賞這種富有江南特色的劇種,這兩個劇種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都很接近普通話,音樂曲牌都趨向於流行音樂等。

    拿最經典的《十八相送》唱段來說,越劇和黃梅戲對唱毫無壓力,而且也幾乎沒有違和感,而且在地域上,這兩個劇種離得也不遠,浙江和安徽兩省,還有很多交界的地方。

    就越劇和黃梅戲而言,同為中國五大優秀劇種,其受眾群體不同,不過如果想要比較一下,我感覺除了音樂曲牌無法論高低之外,傳播度和熱度還是可以說一下的。

    傳播度:黃梅戲>越劇

    就這兩個劇種的流行度而言,黃梅戲要大於越劇的,比如在一個不關注這兩個劇種的普通人身上,他們聽的更多的還是黃梅戲的《天仙配》、《女駙馬》,而越劇就拿不出一出全國皆知的劇目來。

    比如我在很小的時候,還沒正式接觸戲曲那會兒,就經常從電視機看到“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等唱詞,甚至都成了我們那裡小孩子的民謠,基本上誰都會唱。

    但是越劇的傳播就沒有那麼廣了,雖然越劇的經典劇目也有很多,但基本很難從越劇中找出能夠與《天仙配》、《女駙馬》這樣的經典劇目相匹敵的劇目。

    而且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傳入香港後,在香港迅速颳起了一陣黃梅戲電視劇、黃梅戲電影風,在短短的十年,香港有一百多部黃梅戲電視劇的問世。

    我們熟知的《新白娘子傳奇》,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了紀念黃梅戲電視劇而拍的。那時候在東南亞,也有很多黃梅戲戲迷。相比下來,越劇雖然近些年在國外也有傳播,但還沒到那種為人痴迷的狀態。

    熱度:越劇>黃梅戲

    前面說了,黃梅戲有兩部經典劇目,但是這麼多年以來,彷彿黃梅戲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兩齣戲,除此之外很難再給人留下別的印象,近些年黃梅戲似乎也在日漸衰落。

    而越劇則不同,越劇在浙江流傳甚廣,大大小小的劇團數千個,至今仍受很多人的喜歡,在浙江省,經常能看到走穴的民間越劇團到處演出,紅白喜事上也經常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相比下來黃梅戲的熱度那就差太遠了,不說民間劇團,連官方劇團都沒多少了,而且除了皖南部分地區之外,其他地方很難見到黃梅戲的演出。

    越劇幾乎在每個省份都有劇團,而黃梅戲幾乎在每個省份都沒有劇團,一個蒸蒸日上,一個日薄西山,儘管黃梅戲曾經也有過輝煌,但是現在真的是不行了。

    不過越劇和黃梅戲各有各的優點,我的文章也只是一家之言,其實有很多人同時喜歡越劇和黃梅戲的,至於它們哪個更受喜歡?我想應該是各有千秋吧!

  • 4 # 王潤璞

    我先說越劇它是浙江的地方劇種,善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之氣,越劇的舞臺藝術在注重內容美的同時,更加重形式的美感,美輪美奐的舞臺藝術真是美不勝收,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出了色彩各異的劇目,老藝術家徐玉蘭與王文娟聯袂演出的《紅樓夢》《追魚》拍成戲曲電影,經久不衰,尹派傳人趙志剛的《沙漠王子》範瑞娟與傅全香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家喻戶曉。

    黃梅戲故鄉是安徽,用的也是安徽的語言,黃梅戲清爽易懂,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老藝術家嚴鳳英的《牛郎織女》《天仙配》膾炙人口,之後湧現出一大批中青年演員,馬蘭黃新德的《龍女情》韓再芬的《孟麗君》等都是讓人稱讚不絕,

    要不越劇與黃梅戲作比較,本人更青睞於黃梅戲,它來於民間,雅俗共賞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越劇來於南方,語言的差異,劇中的唸白與劇情有些觀眾看不懂,有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知道的有限不對之處見諒。

  • 5 # 順其自然143835692

    當然是黃梅戲了。因為黃梅戲的詞曲好懂些,流傳地域廣,而且祖國各地有許多愛好者和草臺班子。越劇起源於浙江紹興,流行於江浙滬部分地區,且表演時念唱難懂,全國各地流行較少,所以說華人對黃梅戲的認知度高於越劇。

  • 6 # 牽著蝸手散步

    黃梅戲之所以家喻戶曉,就因為它朗朗上口,容易傳唱,加上優美的旋律和眾多的故事情節,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需求,應該說這些年來黃梅戲的影響力超過了越劇。反觀越劇,本來吳越細語就比較難聽的懂,要聽的懂越劇多少得懂一點浙江方言,要學唱越劇多少得會說點浙江話,所以這些都是影響越劇流傳的因素。

  • 7 # ziYAN

    我覺得越劇臺詞,比黃梅戲臺詞更有意義,越劇臺詞情文並茂,越劇盤妻索妻,那些詞特別優美動人,柳義傳書,那些好詞,別路依依強割捨,天涯記憶在明月中,相逢竟是陌路人,忍將慧劍斬情絲。

  • 8 # 方寸之上

    黃梅戲發源於安徽、湖北一帶,經過歷代藝人的努力,嚴鳳英大師把黃梅戲發展為一個膾炙人口的大劇種,傳統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牛郎織女》等深受觀眾喜愛。80、90年代,以馬蘭、黃新德、吳瓊、韓再芬、吳亞玲、楊俊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黃梅戲領軍人物崛起,全國可謂無人不知黃梅戲。年輕一代裡,王琴、何雲、鄭玉蘭、吳美蓮、袁媛都比較優秀。

    越劇雖然以紹興方言演唱,但越劇旋律優美、故事動人,不僅南方人民喜歡,許多北方戲迷也票越劇,水平很多還不錯。肯下這麼大功夫,可見對於越劇的熱愛。越劇院團巡演很多都排全國的,江浙滬、珠三角、雲貴川、湖北湖南,甚至到寧夏、新疆等等。越劇明星也比較多,除了創派老藝術家、中生代王君安、吳鳳花、陳飛、錢惠麗、李敏、茅威濤、張小君等,到年輕一些的張琳、楊婷娜、盛舒揚、王柔桑等,都是粉絲眾多的偶像級人物了。

    這兩個劇種市場化比較明顯,觀眾發展的比較好,希望更新的一代表演時基本功再紮實一些、流派韻味再濃厚一些,再多出幾個戲曲明星。

    天津梨園金秋戲曲展演要開始了,這也是天津人民看外地地方戲的好機會,有越劇和黃梅戲。

  • 9 # 手機使用者11412973302

    黃梅戲和越劇都是優秀劇種,各有特色。但非要比較的話,只要比較一下喜歡唱黃梅戲和喜歡唱越劇的人數就一目瞭然,可以說五比一吧!在東北在嶺南經常能聽到黃梅戲的聲音,也可以說在全國範圍內到處都有唱黃梅戲的!而越劇只在江浙盛行,最大範圍也只不過江淮之間,只因為難唱,更唱不準韻律,所以說受歡迎的當然是黃梅戲了。

  • 10 # A秋收起義

    當然是黃梅戲好聽!全國都喜歡!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的黃梅縣!發展於與黃梅縣隔壁的安慶市!越劇只是浙江、上海一帶喜歡!男的用女的演!越劇很討厭!

  • 11 # 店中龍

    不是吐槽,我真這樣想,曾經我都非常喜歡,但後來當我因戲肝腸才斷時,我不再喜歡越劇,儘管我的耳朵仍然很喜歡,但心卻不再,因為都是女人在唱,我為誰落淚腸斷。無語!

  • 12 # 安居樂業1414

    毫無疑問

    黃梅戲好聽

    不過省黃演員不少 領導不行

    看一個安慶市再芬黃梅劇院的發展

    另人敬佩

    韓再芬是各行各業學習的楷模

  • 13 # 張永科38

    越劇和黃梅戲都在中國五大劇種之內,|各有其特色。黃梅戲由於曲調優美單一,唱詞白話易懂,人們普遍易於接受,因而喜歡的人較多。加上國家推出《天仙配》《女附馬》《牛郎織女》等戲曲節目,使黃梅戲幾乎家喻戶曉。OO越劇流派紛呈,以尹桂芳,範瑞娟,徐玉蘭,畢春芳,陸錦花,竺水招為代表的六大派負有盛名。曲目繁多。越劇多流行於江,浙,滬地區,由於方言味較重,難於推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越劇。就全國而言,因黃梅戲好聽通俗易懂,故喜歡的人較多。而越劇雖曲調優美,由於檔次高方言重,故喜歡的人較少。我個人是五大劇種都喜歡。

  • 14 # 風輕雲淡聽心

    黃梅戲的唱腔旋律優美動聽,朗朗上口,經典唱段太多太多了,首先容易懂容易唱,容易流傳,越劇首先語言關就過不了,不看字幕根本聽不懂,而且即使學唱,我們北方人很難把握,黃梅戲南北方都能傳播,黃梅戲戲詞美,唱腔多種多樣都很美,黃梅戲的優秀男女演員更是太多了:張輝,黃新德,吳瓊,韓再芬,楊俊,馬蘭,餘淑平,趙章偉,袁媛,夏園園,鄭玉蘭,程丞,周源源,董家林,張小威,梅院軍,餘順,劉華,李文,鋸翔,馬丁,李萍,張小萍,劉國平,熊辰龍,孫娟,謝思琴,王剛,陳燕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起的魏武卒與司馬錯的秦銳士哪個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