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彩虎
-
2 # 紫龍防務觀察
為什麼以前部隊打仗時候都要在步槍上插上刺刀呢?這種行為究竟是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還是有真正的用途呢?其實以前部隊在槍械上刺刀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旦敵人衝進戰壕,過長的步槍不可能對敵人進行精確射擊,靠槍托砸人的效果往往不能達到一擊斃命,敵人往往會在哪打到後開槍還擊,這對進攻雙方士兵都是一種考驗,所以才在槍的前端配置了一柄刺刀,在平時行軍的時候為了防止誤傷友軍是不會帶上的,只有在衝鋒前才會裝在槍上。
一戰與二戰中因為雙方連發武器的數量並不是很多,除了機槍之外的衝鋒槍很難在射程外對敵人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衝鋒這一戰術依舊是可行的,只要保證能壓制住敵方的火力點衝鋒遍會十分的成功,甚至不會遭受太大的損傷,衝鋒時候自然要帶上刺刀與敵人在戰壕中進行肉搏戰,一般進入肉搏戰這一階段時,比拼的往往是雙方誰的刺刀更長一些,誰的膽量更大,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敢在戰場上刺刀見紅,與敵人決一死戰的。
不過隨著自動武器的發展,衝鋒這一戰術逐漸被淘汰了,一戰期間的凡爾登戰役中雙方都大規模使用了機槍與大炮,這使得在從前無往不利的衝鋒逐漸變成了東西行為,沒人能在密集的火力往下生存,刺刀便也變得無關緊要了,畢竟根本沒有肉搏戰的機會,自然不會用得上近戰武器,而現代各國也很少給部隊配發刺刀,原因就是大部分步兵開始機械化作戰,在車內刺刀很難舒展開,甚至會碰到隊友。
-
3 # 紅色手電筒
你說的應該是一戰以前。戰爭從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用的時間很長,早期的火槍發射速度慢,同時子彈的命中率不高,在十九世紀,各國的軍隊都採取排隊槍斃的陣型就是這種原因,圓形的彈丸在100米以外基本上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而且在100米的距離內,也不是指哪打哪,多數情況是打哪指哪,這種情況下,刺刀就成了主要的戰鬥武器。
1640年前後,法華人發明了刺刀,這時的刺刀更象匕首,是直接插入槍口,在刺刀出現以前,火槍手除了火槍以外還必須攜帶一個砍刀或者佩劍一類的自衛武器用來對付敵方的騎兵,但是刀劍等短兵器對付騎兵很困難,所以火槍手當時和長矛手是混摻在一起列陣的,長矛手保護火槍手。當刺刀出現以後,長矛手的位置就開始由火槍手取代。到了1688年,法國的沃邦元帥發明了槍刺管,就是槍刺的後端是一個管子,這個管子是套在槍管外表,這樣火槍就是上了刺刀也可以開槍,這個時候火槍手開始徹底取代長矛手。
火槍早期使用的彈丸是圓形的,隨著技術進步,子彈的彈頭逐步變成圓柱形或者橢圓形,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定裝子彈出現了,再過了30年左右,無煙火藥出現了,同時金屬定裝彈出現了,加上槍械中膛線的普及,子彈的殺傷力和精確度有了質的提高,蘇沃洛夫時代那種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的情況徹底過去了。子彈開始取代刺刀成為主要的殺傷手段,不過這個時候,槍械的射擊速度不高,很多時候還是會發生白刃戰,所以一把長長的刺刀還是當時各國步槍的標準配備,一戰前各國裝備的步槍加上刺刀都有1.7米左右。
在日俄戰爭中,機槍已經出現了,但是這時候的機槍數量少,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使用機槍,當時各國的機槍都是當作火炮使用,當時的機槍還用馬拉,長得和火炮差不多,而且還要進行間接射擊什麼的,但是在日俄戰爭中發現,機槍還是發給步兵使用比較好。這樣機槍的數量暴增,到了一戰時期,各種橫飛的彈頭已經主宰了戰場的各個角落,白刃戰漸漸的成為了罕見的事情。而刺刀也是越來越短,現在已經主要作為野外工具刀使用了。
回覆列表
做為最早大量換裝刺刀的軍隊,英國陸軍本身就一直維持著相當的戰鬥力,英軍士兵的訓練標準與嚴格度可以說是冠絕歐洲,也保障了英軍的刺刀拼殺能力。無論是面對拿破崙時代的法軍,克里米亞戰爭中的俄軍,還是一戰中的德軍。英華人都以訓練有素的刺刀搏殺和嚴整的陣型讓敵人叫苦不迭。
毫不含糊的說,刺刀玩得好的軍隊往往本身的戰鬥力就相當驚人,例如曾經說出:“刺刀是好漢,子彈是笨蛋!”的俄羅斯名將蘇沃洛夫曾率軍與同樣裝備刺刀的土耳其軍隊激烈的肉搏拼殺,將土耳其軍隊殺的暈頭轉向,雙方的戰損率達到了驚人的1:30,土耳其西亞病夫之名也不脛而走。這完美的證明了一支腐朽落後的軍隊戰鬥力絕不是因為裝備落後,而是訓練和士氣組織能力壞到家了。
土耳其人的問題在東亞大陸同樣出現,當清軍在1840年面對英華人犀利的肉搏戰時竟也是畏畏縮縮,英華人不僅火槍齊射上壓倒清軍,就連拼刺刀也遠勝裝備腰刀長矛的清軍,後來在甲午戰爭時,清軍面對完全西化訓練的日軍屢屢發起的刺刀衝鋒,也是從不敢與之硬剛,淮軍往往都輸在了日軍發起的刺刀衝鋒中。
可見這小小的刺刀彰顯的是一支軍隊高昂計程車氣和決心幹狠仗的勇氣,雖然後來的刺刀很難發揮出曾經的熱度,但是刺刀訓練依然是提升一支軍隊士氣和訓練水平的絕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