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渺一分鐘

    種種的種種,從表面上看,似乎狂放愉快,風神可羨,然而骨子裡卻透露出巨大的悲哀。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悲哀的背後,卻展示出一絲人文的曙光,本體意識的覺醒,使得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轉換思考的角度去注重自身存在的價值與尊嚴,從而保持高標人格,活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我。

    因此,在齷齪的時代裡活出生命的真實,便構成了千古頌揚的魏晉風流。

    在這個風流的漩渦裡,陶淵明無疑是最完美的一個。他沒有借醉來遠離險惡,沒有借毒來麻醉人生。他選擇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清新廣袤的田野,走進了人類賴以憩息的精神家園。他從各種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判斷是非,按自己的意志處世為人。“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蕭統語),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將人格與自由視為生命中兩個本質元素。以生命的火焰燭照他的人生里程,超然特立於一個時代之外,真正順應生命的本質要求,做一個大智大賢之人。

    透過《歸去來兮辭》,我們完全可以領悟陶淵明的生命大智慧。

    走進田園、不慕權勢是生命的原始皈依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在黑暗官場裡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詩人,開始將生命的目光投向田園,他認為,只有田園才是靈魂真正的皈依之所。“有四方之事”和“風波未靜”的官場對詩人來說,只是“異地”、是“異鄉”,是個人精神無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心靈牽掛的永遠是故土田園。

    田園,便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徵。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人性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故而詩人才有“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的感嘆,才有“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的自責,才有“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自悔。這自然也讓我們聯想到西方賢哲筆下那些渴求迴歸田園的呼聲:

    “生命之解脫意味著生命迴歸於真實,意味著臻於完美之境,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明白,復歸於無感情的塵土是一種快樂。”(尼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電噴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