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首《If I Never Breathe Again重生》,雖然是一首愛情歌曲,但“重生”這個主題本身,就賦予了另一重關於人生的含義。從Lay Down到Again,其實《iD》這張專輯從音樂文字上來講,也有著很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從自省到自強的一種精神世界呈現。這也讓整張專輯,既有一種思辨的哲理,又有一種立體的內心層次。
《戰爭與和平》除了有人聲不斷的遞進,尤其是高音處的華彩,主歌部分華彩的鋪墊,不僅藝術感十足,而且在莊嚴之下滲透出了溫情。放克舞曲的《Give Me Your Love愛》,迪瑪希在輕快的節奏中,也同樣呈現出自己聲線輕盈的一面。當很多人習慣了他縱向的穿透力時,迪瑪希卻用這樣一種橫向的輕盈律動,告訴所有的人,他的演唱不僅有高度,還有緯度。
《月光媽媽Moonlight Mama》和《Give Me Love困在愛裡面》,作為兩種不同型別的情歌,卻讓人聽到同一個抒情但優雅的迪瑪希。咽音的運用,不僅讓迪瑪希的聲線更有磁性,也有一種俊朗的暖意。這是在舞臺上的迪瑪希,並不太多見的一面,也是錄音室專輯最能體現特質的一面。
特別喜歡專輯最後的《If I Never Breathe Again重生》,以低吟淺唱開頭,尾音處甚至能夠聽到細微的哨音回聲,這種獨語化的演繹,也讓整首歌曲有了強烈的沉浸感。再加上迪瑪希本身的藝術氣質,那種藝術化的小處理,歌曲自然就有了一種感性和技術的最大平衡。它是一首最誠摯的情歌,同時又是一種藝術的洗禮和享受,至少在目前的華語樂壇,這樣的平衡是獨一無二的。
獨一無二的迪瑪希,終於推出了一張獨一無二的專輯。
此處應該有最熱烈的掌聲。
在當代的語境下,獨一無二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夸人的成語,但在運用到迪瑪希身上時,你可以理解這是一種誇讚,但更多隻是一種中性的文字呈現。因為無論是迪瑪希這個人,還是他這次推出的這張《iD》專輯,就是華語樂壇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未來有沒有不知道,反正之前沒有過,目前所處的時代,也沒有相同甚至相近的例子。
更大程度上,迪瑪希甚至可以說是做出了一張範本式的專輯。
作為一個能夠跨越4.5個八度的天才型歌手,無論是在哈薩克還是在中國,迪瑪希的出道總是驚豔無比。但在歷史上,其實也有過近似於迪瑪希這種型別的歌手,他們技藝絕倫、無人能及,但也恰恰正是因為如此,反倒只能以精緻工藝品的身份存在。
有時候,並不是這些天才歌手不想突破,只是他的技術能力常常阻礙了他的藝術想象力,再加上週遭人們對於這種型別歌手的認知和意識,也讓他們只能遊走於自己設定的標籤中,慢慢成為同人型別歌手。雖然在音樂上,這種型別的歌手,樹立了某種聽覺意義的標杆,但卻只能以展覽的方式存在。
歌宣告明是自己的,但又不是自己的。
迪瑪希的這張《iD》,恰恰就是一張屬於他自己的專輯。沒錯,他還是舞臺上那個高音王子,但在《iD》這張屬於他自己的專輯裡,他卻用歌聲、音樂和自我,共同組合出一張介於藝術品和沉思錄之間的專輯。
《iD》在音樂上是一張多元化專輯,但在音樂型別上的多元取向,卻並不代表曲風的漫無目的。的確,專輯在譚伊哲、宋秉洋、Yerlan Bekchurin、孔瀟一等中外音樂人的打造下,有了一張橫跨電子、搖滾、舞曲、民謠、放克、流行、古典、音樂劇的多色調版圖。不過,以迪瑪希的聲線作為支點,並在這個基礎上拓展音樂可能性,又讓專輯的音樂多元卻不蕪雜,更像是以音樂的多樣性,賦予了迪瑪希音樂人格的立體性。
因為迪瑪希的演唱天賦使然,《iD》註定是一張賞聽型專輯,這絲毫不會讓人意外,而它也的的確確是一種現實。但在賞聽的同時,《iD》之所以說是一張屬於迪瑪希自己的專輯,還在於專輯透過音樂形成了一種映象,而映象裡的人,當然就是迪瑪希本希。
畢竟,迪瑪希在《id》這張專輯裡的角色,不僅僅只是歌手,還是專輯的製作人。
比如在英文首曲《Screaming吶喊》裡,迪瑪希看似和一個“你”對話,實際上這個“你”,就如同鏡子裡的自己,那個天賦異稟卻同樣會有挫折感,但卻還是會衝出迷霧,用吶喊迎向另一片天際的自己。
同樣的,《Lay Down》在看似勵志的主題下,其實卻有著放下再出發這樣的遞進意義。對於像迪瑪希這樣年少成名的歌手來講,往往還沒有看夠名利的風光,根本無瑕顧及思考成功與失敗之間的辯證關係。而迪瑪希卻在鮮花與掌聲中,用思辨的方式呈現Lay Down的意義,這也讓他的這張專輯,充滿了沉思的力量。
另一首《If I Never Breathe Again重生》,雖然是一首愛情歌曲,但“重生”這個主題本身,就賦予了另一重關於人生的含義。從Lay Down到Again,其實《iD》這張專輯從音樂文字上來講,也有著很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從自省到自強的一種精神世界呈現。這也讓整張專輯,既有一種思辨的哲理,又有一種立體的內心層次。
貼合迪瑪希聲線特點的音色打造,也讓整張專輯在音樂技術上同樣獨一無二。
《iD》的幕後團隊當然稱得上是中外精英匯聚,但他們卻同樣是最適合迪瑪希的音樂人,因為學院化的功底,因為藝術化的造詣,也使得《iD》專輯在現代與傳統間,還有一種當代的藝術感。
《戰爭與和平》的古典交響、搖滾和電音的結合,既是迪瑪希身上音樂血脈從傳統到現代的傳承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用一種複合型的恢弘,更襯托出他音域的寬廣。除了音色調,更美,堪稱是EDM時代的音樂劇。
除此之外,《荊棘王冠The Crown》和《Just Let It Be》,也分別在南歐和中世紀的氛圍中,透過更現代的音樂方式,找到一種全新的音樂出口。這既是一種音樂的傳承,也是一種情感的遞進,讓迪瑪希的演唱,因此有了一種更縱深、寬闊的空間。
不得不說,迪瑪希的演唱在這張專輯裡,有些出人意料。
這個出人意料,是建立在大眾對於迪瑪希認知基礎上的。大家都知道迪瑪希高音優秀,但很多時候也僅僅如此,但《iD》可不僅僅只是迪瑪希的高音秀。
甚至可以說,像迪瑪希這這種型別的歌手,如果他們推出音樂專輯,最終還是聲線大於作品,那他們出唱片也變成了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迪瑪希不是這樣的。
《戰爭與和平》除了有人聲不斷的遞進,尤其是高音處的華彩,主歌部分華彩的鋪墊,不僅藝術感十足,而且在莊嚴之下滲透出了溫情。放克舞曲的《Give Me Your Love愛》,迪瑪希在輕快的節奏中,也同樣呈現出自己聲線輕盈的一面。當很多人習慣了他縱向的穿透力時,迪瑪希卻用這樣一種橫向的輕盈律動,告訴所有的人,他的演唱不僅有高度,還有緯度。
《月光媽媽Moonlight Mama》和《Give Me Love困在愛裡面》,作為兩種不同型別的情歌,卻讓人聽到同一個抒情但優雅的迪瑪希。咽音的運用,不僅讓迪瑪希的聲線更有磁性,也有一種俊朗的暖意。這是在舞臺上的迪瑪希,並不太多見的一面,也是錄音室專輯最能體現特質的一面。
回到用哈薩克母語演唱的《Sagyndym Seni想念你》,即使有語言認知的阻礙,卻依舊可以聽到迪瑪希的深情款款,這也是音樂超越文字的最大意義。反過來講,同樣如此,在《iD》專輯的前半部分,迪瑪希用的都是中文演繹,不能說他對中文的理解力就一定有多強,但在標準的中文發音背後,迪瑪希之所以能夠把這些歌曲的情感演繹得通透,也就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的靈氣。藝術總是相通的,情感也是相通的,明白了這種相通,音樂自然也就通透。
特別喜歡專輯最後的《If I Never Breathe Again重生》,以低吟淺唱開頭,尾音處甚至能夠聽到細微的哨音回聲,這種獨語化的演繹,也讓整首歌曲有了強烈的沉浸感。再加上迪瑪希本身的藝術氣質,那種藝術化的小處理,歌曲自然就有了一種感性和技術的最大平衡。它是一首最誠摯的情歌,同時又是一種藝術的洗禮和享受,至少在目前的華語樂壇,這樣的平衡是獨一無二的。
這種獨一無二,當然適用於整張專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