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歌手參加音樂真人秀的目的,往往總是眾說紛紜,而在很多人眼裡,歌手參加音樂真人秀,不外乎通告、曝光之類的宣傳目的,即使很多歌手在各種舞臺上,都會頻繁說出夢想這個詞,但最終還是會被捲入音樂節目邏輯的洪流,在一爭高下的慾望之下,卻離本色的自己漸行漸遠。
但對於白安來講,參加《我是唱作人》這個音樂真人秀節目,倒成了她音樂生活的一部分,這個舞臺成為了她創作、表演的新方式,也是一個音樂唱作人,走出從錄音室到現場兩點一線的舒適區之後,對自我的超越和挑戰。
白安參加《我是唱作人》的44天,最終成就了《44天》這張EP專輯。一個參加音樂節目的歌手,把節目裡的作品放進自己的專輯,並不少見。少見的是像白安這樣,因為參加了《我是唱作人》節目,延伸出了包括六首作品的大EP專輯。
於是,《44天》既是白安對於這段歷程的回憶,也是對於這次舞臺的記錄。
《44天》中的六首作品,其實都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演唱過,而這次則是以更為精細打磨的錄音室版本,為曾經在舞臺上表演過的這些作品,作一種最後的“了斷”。
毫無疑問,《44天》也是華語樂壇第一張以音樂節目為素材的專輯。
其實,從《我是唱作人》預告白安要去,一直到白安踏上舞臺,再到白安最後離開舞臺,關於她適不適合音樂節目的爭議,從而沒有中斷過。如今,透過《44天》這張EP專輯,再度重溫白安這44天的音樂旅程,你會發現,白安的創作和演唱,也確實“不適合”音樂節目這樣的舞臺。
因為別人在比賽,白安在唱歌,兩條平行線,各有各世界。但也正是這樣,你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白安的純粹和自我。“不適合”在音樂節目一路碾壓,卻能在適合音樂聆聽的環境中,純真你我。
比如像《44天》這樣的錄音室專輯。
的確,白安並沒有因為《我是唱作人》的競技屬性,而在節目中放大招、加猛料,雖然她的“電氣民謠搖滾”風格,一旦在公開的舞臺上,加大電氣和搖滾的成分,同樣很容易因為感官刺激,讓自己的音樂變得引人矚目,但是白安並沒有。
要知道電氣和搖滾,對於以民謠創作為主體的白安來講,只是她音樂的一種氛圍延伸,卻並不是真正的支點。不管白安在前三張專輯裡,有過多少迷幻的電音,或者搖滾的律動,白安音樂的精髓,始終是那個“飄泊在這茫茫人海”裡,用敏感和感性,記錄宇宙和塵埃的細膩唱作人。
事實上,就在上張專輯《1990S》裡,因為白安正式擔任了自己專輯的製作人,以更自我的方式控制了音樂的走向,由此也可以聽到她音樂氣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在編曲上去掉了很多電氣化的元素,即使是民謠搖滾的節奏律動,也變得越來越簡潔。
儘管依然年輕,但白安在音樂的把握上,卻比一般歌手提前進入成熟期,不再需要音色來武裝自己的唱作,而是讓作品以恰到好處就夠的編曲,來呈現自己最原色的創作本意。
這種逆時代成長的歌手,很少;以素顏的音樂態度,走上成人矚目的音樂節目的歌手,更少。
從一個唱作音樂人的發展脈絡來講,《44天》更像是《1990S》的後續,但它又不僅僅只是上張專輯的Bonus Tracks。《44天》一方面在音樂呈現上更素淡,更弱化了節奏律動元素,另一方面卻是讓白安的創作和人聲,真正成為了作品的主心骨。這種本末的有序,也讓她的唱作,依稀有了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黃金時代的黃金比例。
作為一張專輯,即使是EP專輯,《44天》也並非是六首歌曲簡單的拼湊,它有著一張專輯真正的創作核心,用劃重點的方式呈現,那就是白安在今年《我是唱作人》第一次亮相時演唱的歌曲——《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
在春樹的詩歌基礎上並譜曲,《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在感同身受之下,也還原於白安內心的夢。而想要像個孩子一樣的她,其實也想在音樂的世界裡,像個孩子一樣單純又從容。這一次的編曲,雖然同樣用了合成器,但輕柔的襯托,倒真像是白雲朵朵般夢幻,讓白安這個想要實現的夢,變得晶瑩透亮。副歌部分加入的世界音樂元素,有著很多原生態的風情,這也讓音樂意境變得更為遼闊。而原生態,何嘗不是現在這個世界曾經的孩子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音樂人寫孩子,往往會用回溯的時態,但在白安的這首《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寫的唱的卻全是未來。
孩子的天真與純粹,恰恰就是白安想要的未來。
由《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作為整張EP專輯的支點,然後也延伸、拓展出另外五首作品。《所愛之初》成了專輯的入口,也是“孩子夢”的起點。雖然同樣有合成器元素,但同樣的氛圍襯托,也將專輯的起點,有種雲霧繚繞的夢幻。
不過,《所愛之初》的主題和內容卻並不抽象。看起來美好的夢境和意境,聽起來柔軟的白安人聲,卻因為“我不能太過、太過於愛你,因為我還有,許多夢尚未追尋”這樣的歌詞,敲醒了旁觀和聆聽的諸人。
白安是溫柔、感性、多情的創作女生,沒錯!但白安卻又是一個現代的獨立女性,她需要自由,她表現堅定,她需要愛,但卻不在愛中沉溺,而是藉助愛的力量前行。
也所以,《所愛之初》裡那種溫柔又夢幻的歌聲,才會給人帶來一種力量。
如果說《所愛之初》是專輯的Intro,那麼《最想見到你》無疑就是專輯的Outro。一切迴歸了女性的溫柔和繾綣,保留了孩子的純粹和純真,經歷過漫天的風霜和雪雨,最終在追尋未來的路上,與理想、與最愛的人一起相遇。鋼琴與箱琴的對話,簡約卻純情、清新又浪漫。不僅愛情不復雜、未來不復雜、理想不復雜,其實音樂,同樣也不復雜。
專輯其它三首歌曲中,《吾愛無愛》也是在《我是唱作人》舞臺,口碑極佳的作品。在當時,白安光著腳在舞臺上一邊彈琴、一邊唱歌。
《吾愛無愛》也像是《所愛之初》的逆映象,是一個唱作女生,在愛與不愛之間的糾結。只是與一般女歌手不同的是,“反正人生不過短暫幾十年,看開就不浪費”這樣的結尾,又用一種特別的豁達,證明了白安的眼界和獨特。
相比較而言,《紅色狂想》和《不安於世》,則是《44天》裡最烈焰、不安的瞬間,也記錄下一個唱作人躁動且具有侵略性的音樂動機。當絃樂交織著慾望,《紅色狂想》也成就了《44天》裡最絢爛又最狂想的樂章,它不是白安一直的模樣,卻又是她靈魂深處慾望的一種釋放。
同樣的,《不安於世》因為有“五月天”的瑪莎參與制作,也賦予了專輯最狂野的律動。只不過,如同公路搖滾的前行感,不僅讓《不安於世》以更遼闊的方式呈現,而且那種一往無前的音樂氣質,同樣貼近了專輯未來感的主題。
編曲簡約但也豐富,最重要是不喧賓奪主,不干擾白安創作和表達的原色。而在整張專輯曲目的設計和排列上,白安同樣在44天這個時間軸之下,以未來作為創作的座標,用慾望、愛情、孩子等多種維度,塑造了一個有過去、有未來,有訴求、有希冀的音樂夢境。
一切都是那麼的黃金比例,所以也值得特別安利。
關於歌手參加音樂真人秀的目的,往往總是眾說紛紜,而在很多人眼裡,歌手參加音樂真人秀,不外乎通告、曝光之類的宣傳目的,即使很多歌手在各種舞臺上,都會頻繁說出夢想這個詞,但最終還是會被捲入音樂節目邏輯的洪流,在一爭高下的慾望之下,卻離本色的自己漸行漸遠。
但對於白安來講,參加《我是唱作人》這個音樂真人秀節目,倒成了她音樂生活的一部分,這個舞臺成為了她創作、表演的新方式,也是一個音樂唱作人,走出從錄音室到現場兩點一線的舒適區之後,對自我的超越和挑戰。
白安參加《我是唱作人》的44天,最終成就了《44天》這張EP專輯。一個參加音樂節目的歌手,把節目裡的作品放進自己的專輯,並不少見。少見的是像白安這樣,因為參加了《我是唱作人》節目,延伸出了包括六首作品的大EP專輯。
於是,《44天》既是白安對於這段歷程的回憶,也是對於這次舞臺的記錄。
《44天》中的六首作品,其實都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演唱過,而這次則是以更為精細打磨的錄音室版本,為曾經在舞臺上表演過的這些作品,作一種最後的“了斷”。
毫無疑問,《44天》也是華語樂壇第一張以音樂節目為素材的專輯。
其實,從《我是唱作人》預告白安要去,一直到白安踏上舞臺,再到白安最後離開舞臺,關於她適不適合音樂節目的爭議,從而沒有中斷過。如今,透過《44天》這張EP專輯,再度重溫白安這44天的音樂旅程,你會發現,白安的創作和演唱,也確實“不適合”音樂節目這樣的舞臺。
因為別人在比賽,白安在唱歌,兩條平行線,各有各世界。但也正是這樣,你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白安的純粹和自我。“不適合”在音樂節目一路碾壓,卻能在適合音樂聆聽的環境中,純真你我。
比如像《44天》這樣的錄音室專輯。
的確,白安並沒有因為《我是唱作人》的競技屬性,而在節目中放大招、加猛料,雖然她的“電氣民謠搖滾”風格,一旦在公開的舞臺上,加大電氣和搖滾的成分,同樣很容易因為感官刺激,讓自己的音樂變得引人矚目,但是白安並沒有。
要知道電氣和搖滾,對於以民謠創作為主體的白安來講,只是她音樂的一種氛圍延伸,卻並不是真正的支點。不管白安在前三張專輯裡,有過多少迷幻的電音,或者搖滾的律動,白安音樂的精髓,始終是那個“飄泊在這茫茫人海”裡,用敏感和感性,記錄宇宙和塵埃的細膩唱作人。
事實上,就在上張專輯《1990S》裡,因為白安正式擔任了自己專輯的製作人,以更自我的方式控制了音樂的走向,由此也可以聽到她音樂氣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在編曲上去掉了很多電氣化的元素,即使是民謠搖滾的節奏律動,也變得越來越簡潔。
儘管依然年輕,但白安在音樂的把握上,卻比一般歌手提前進入成熟期,不再需要音色來武裝自己的唱作,而是讓作品以恰到好處就夠的編曲,來呈現自己最原色的創作本意。
這種逆時代成長的歌手,很少;以素顏的音樂態度,走上成人矚目的音樂節目的歌手,更少。
從一個唱作音樂人的發展脈絡來講,《44天》更像是《1990S》的後續,但它又不僅僅只是上張專輯的Bonus Tracks。《44天》一方面在音樂呈現上更素淡,更弱化了節奏律動元素,另一方面卻是讓白安的創作和人聲,真正成為了作品的主心骨。這種本末的有序,也讓她的唱作,依稀有了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黃金時代的黃金比例。
作為一張專輯,即使是EP專輯,《44天》也並非是六首歌曲簡單的拼湊,它有著一張專輯真正的創作核心,用劃重點的方式呈現,那就是白安在今年《我是唱作人》第一次亮相時演唱的歌曲——《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
在春樹的詩歌基礎上並譜曲,《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在感同身受之下,也還原於白安內心的夢。而想要像個孩子一樣的她,其實也想在音樂的世界裡,像個孩子一樣單純又從容。這一次的編曲,雖然同樣用了合成器,但輕柔的襯托,倒真像是白雲朵朵般夢幻,讓白安這個想要實現的夢,變得晶瑩透亮。副歌部分加入的世界音樂元素,有著很多原生態的風情,這也讓音樂意境變得更為遼闊。而原生態,何嘗不是現在這個世界曾經的孩子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音樂人寫孩子,往往會用回溯的時態,但在白安的這首《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寫的唱的卻全是未來。
孩子的天真與純粹,恰恰就是白安想要的未來。
由《就讓我像個孩子一樣》作為整張EP專輯的支點,然後也延伸、拓展出另外五首作品。《所愛之初》成了專輯的入口,也是“孩子夢”的起點。雖然同樣有合成器元素,但同樣的氛圍襯托,也將專輯的起點,有種雲霧繚繞的夢幻。
不過,《所愛之初》的主題和內容卻並不抽象。看起來美好的夢境和意境,聽起來柔軟的白安人聲,卻因為“我不能太過、太過於愛你,因為我還有,許多夢尚未追尋”這樣的歌詞,敲醒了旁觀和聆聽的諸人。
白安是溫柔、感性、多情的創作女生,沒錯!但白安卻又是一個現代的獨立女性,她需要自由,她表現堅定,她需要愛,但卻不在愛中沉溺,而是藉助愛的力量前行。
也所以,《所愛之初》裡那種溫柔又夢幻的歌聲,才會給人帶來一種力量。
如果說《所愛之初》是專輯的Intro,那麼《最想見到你》無疑就是專輯的Outro。一切迴歸了女性的溫柔和繾綣,保留了孩子的純粹和純真,經歷過漫天的風霜和雪雨,最終在追尋未來的路上,與理想、與最愛的人一起相遇。鋼琴與箱琴的對話,簡約卻純情、清新又浪漫。不僅愛情不復雜、未來不復雜、理想不復雜,其實音樂,同樣也不復雜。
專輯其它三首歌曲中,《吾愛無愛》也是在《我是唱作人》舞臺,口碑極佳的作品。在當時,白安光著腳在舞臺上一邊彈琴、一邊唱歌。
《吾愛無愛》也像是《所愛之初》的逆映象,是一個唱作女生,在愛與不愛之間的糾結。只是與一般女歌手不同的是,“反正人生不過短暫幾十年,看開就不浪費”這樣的結尾,又用一種特別的豁達,證明了白安的眼界和獨特。
相比較而言,《紅色狂想》和《不安於世》,則是《44天》裡最烈焰、不安的瞬間,也記錄下一個唱作人躁動且具有侵略性的音樂動機。當絃樂交織著慾望,《紅色狂想》也成就了《44天》裡最絢爛又最狂想的樂章,它不是白安一直的模樣,卻又是她靈魂深處慾望的一種釋放。
同樣的,《不安於世》因為有“五月天”的瑪莎參與制作,也賦予了專輯最狂野的律動。只不過,如同公路搖滾的前行感,不僅讓《不安於世》以更遼闊的方式呈現,而且那種一往無前的音樂氣質,同樣貼近了專輯未來感的主題。
編曲簡約但也豐富,最重要是不喧賓奪主,不干擾白安創作和表達的原色。而在整張專輯曲目的設計和排列上,白安同樣在44天這個時間軸之下,以未來作為創作的座標,用慾望、愛情、孩子等多種維度,塑造了一個有過去、有未來,有訴求、有希冀的音樂夢境。
一切都是那麼的黃金比例,所以也值得特別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