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頭狼的生活記憶vlog
-
2 # 南方妹紙
說起吃飯的意思,在每個地方或城市、當然有所不同的叫法。
如果有人問(妹紙)我?
那麼,
我會告訴你。
在廣州,叫做食飯。
因為,這就是廣州本地話!
如在北方?
可能叫吃飯了!
之所以,
不管說那一種語言!
同樣的一個道理叫(吃飯)的意思呢。
-
3 # 金屬非標定製弟
我來自安徽合肥市,我們這裡吃飯用家鄉話說叫:“七飯”。“你七過了沒有?我早就七過了,你們怎搞到現在才七啊,一豪豪不急嘛。”。“麻個到我家七飯,就滴樣講。”等等。一個地方方言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所謂十里不同音,咱們國家幅員遼闊,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方言特色,這也是我們的生活寶貴文化財富,讓我們學號普通話,傳承好家鄉話,希望大家有事沒事來我家七飯。
-
4 # 魅力經典
十里不同天,八里換規距。在農村相差二十里方言就有細微的差別。我這裡是濮陽清豐縣城北十幾裡左右的方言,請各位指正。
吃飯叫“七(實際發音比七重,比吃輕)飯”;
吃了個饃叫"削(xuè)了個饃”;
邊吃饅頭邊吃鹹菜叫“就著鹹菜七饃”;
見面打招呼“七(吃)了miu哩?";
吃早飯叫“七(吃)青倒飯”;
吃午飯叫“七(吃)晌午飯”;
吃晚飯叫“喝湯”;
做飯不好吃叫“住(做)那飯難七(吃)得哩”;
做玉米粥叫"擦糊塗”;
做大燴菜叫“aó菜”;
炸油條叫“炸面託";
蒸包子叫“住(做)菜桌得”;
半晌或半夜餓了吃叫“拌(bán)騰了個饃”;
吃飽了叫“七哩撐哩慌”;
坐席讓客人吃菜叫“叨,叨,並(別)瞪得,叨叨”;
往西二十里的饅頭叫“幹泥”。
-
5 # 俗雅共鑑
地方語言(常簡稱為方言)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指一個特定地理區域中某種語言的變體。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
中國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話(簡稱:北語)
2.廣東話(簡稱:粵語)
3.江浙話(簡稱:吳語)
4.福建話(簡稱:閩語)
5.湖南話(簡稱:湘語)
6.江西話(簡稱:贛語)
7.客家話(簡稱:客語)
單單就“吃飯”方言肯定不止十幾種,我們這邊的方言是白話,“吃飯”
就是“食飯”
-
6 # 見識雲南
我家鄉雲南。在相對正式場合,或陌生人之間談論吃飯時,當然還是使用“吃飯”較多。但如果是熟人朋友之間,或略帶玩笑場合,表達方式就太多了。綜合起來雲南方言除了“吃飯”之外,還有以下常用詞表達同樣含義:
腫飯。也稱“腫脖子”,估計取義自雞進食的狀態。
乾飯。幹字表示較為激烈的動作。
總體上,雲南全省非正式使用最多的的就是““甩飯”或“腫飯”。這兩個詞是典型雲南地方詞彙。
-
7 # 土家榮哥
我們張家界這邊還好,家鄉話基本上都聽得懂,好多方言跟四川重慶,貴州銅仁,貴陽等地差不多。一般吃飯就是乾飯啊,逮飯啊的…
記得小時候,好像普通話還沒普及的時候,老師教課都只是用家鄉話教的,後來有一天從外地調來了一個老師,第一天教課叫我們朗誦課文的時候,那老師說我們一個個像唱歌的…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家鄉話都不同,也不管好不好聽,聽不聽得懂,但我就覺得自己家鄉的方言就如老師所說的,它就如這世間的歌聲,永遠美麗動聽!
-
8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我知了哥生活所在的廣東粵西茂名,茂名市是上世紀50年代因發現大量油頁岩而列入國家開發後興建的新興工業城市,這裡除了通行普通話,還是講三種方言的人都比較多的城市。每天在我身邊都可以聽到這三種方言:一是講白話,即粵語;二是客家話;三是黎話、海話,即都是閩南話的不同分支。
“吃飯”用白話來講是“食飯”(sig6 fan6),都是第6聲。有些白話方言小分支也有說“訖飯”(hig1 fan6)的。“你吃飯了嗎”說成“你食咗飯未?(nei sig zuo fan mei ?)”
茂名電白的黎話講“吃飯”是(jia moi)。問“你吃飯了嗎”,講成“nu jia moi awa?”
客家話講“吃飯”是(si fan ),但更多分為“食朝”(sig zao)即吃早上靠近中午正餐,和“食夜”(sig ya)即吃晚飯兩種具體分類講法。
-
9 # 蘆薈79545
我們老家河南洛陽,
中午吃飯叫“吃晌午飯”,
晚上吃飯叫“喝湯”,
晚飯稱為喝湯的原因,估計源於歷史上河南是人口主要聚居地,人多糧少。
舊時人口眾多的河南,因水災、蝗災、旱災頻頻發生,導致糧食嚴重不足。
人口眾多,糧食不足,為了應付糧食短缺,百姓家戶只能每晚都是吃湯食,比如,紅薯湯、拌麵湯、菜湯等等,也叫喝湯。
久之,晚飯把吃飯稱為喝湯,形成了習慣。
直到現在,河南很多地方仍然把吃晚飯稱作喝湯。
-
10 # 聊聊雙色球
在河南,清早(早上)見面打招呼:“吃飯了木有”?中午端著飯碗湊到一塊兒,“你吃哩啥飯”?早飯、晚飯都說“吃飯”。唯獨到晚上,“吃飯”換成了另外一種叫法:喝湯。關於喝湯,有種說法是河南原來窮,一日三餐緊巴巴的,白天要下地幹活,早飯、午飯做的一般比較好點(將就填飽肚子),晚上不用幹活,清湯寡水將就一頓。久而久之,行成一種只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方言,管晚飯叫喝湯。
在我們農村,現在依然有把“晚飯”稱“喝湯”。洛陽、平頂山、駐馬店等都有把晚飯稱“喝湯”的叫法。但現在“喝湯”的“湯”內容豐富,不再是單純的清可見底的“米湯”。農村人晚飯可以熬個紅薯小米綠豆粥,烙上幾張油饃,炒上兩個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電視,其樂融融。或者擀上一塊麵,打個滷,吃撈麵條。有人不想做飯,想換換口味,上街上飯店買一碗羊肉湯,回家泡上油饃,美滋滋地享受一下。總之,晚飯不管你喝粥、吃米飯、吃麵條、喝羊肉湯,都稱“喝湯”。牌場上一坐,“你喝了(liǎo)湯了(la)”?“剛喝了(liǎo)”。“喝的啥湯”?“孩她媽沒在家,自己燒的紅薯米湯就著點鹹菜,啃了兩個涼饃”……
“吃飯”、“喝湯”,鄉情,鄉音。樸實親切,回味悠長。
-
11 # 晉祠70後生
你吃了沒啦?
太原晉源方言,是問好的常用語!
你大(da)早吃了沒啦?
吃了,煮疙瘩就鹹(hang)菜,
晌(so)熬吃甚呀?
紅面剔巴古,攔調和(ho)
黑裝(zo)來吃甚?(晚飯)
調和(ho)飯秸秸湯(to)(和子飯)
有添白了沒啦?(乾糧)
廚(zhu)房了
火圪嘮焙的起團團(tua,tua)
-
12 # MCbeyond
吃飯了嗎就叫歹飯了嗎。
關於這個歹飯的問題,很多人都覺得很土,但是這句話絕對有根源可尋。這是典型的龍口話,山東煙臺龍口蓬萊一代的人都說吃沒吃叫歹沒歹。現在八零九零零零壹零後的年輕人都說吃了嗎,很少用老土話了。
很多東北人認為大連屬於遼寧,遼寧屬於東三省,那麼大連也屬於東北。這個說法沒錯,大連是東北的大連。但是為什麼很多大連人不認為自己是東北人呢?這得看看大連居民的特點了,目前有70-80%的大連人都屬於山東裔,包括歷史上因為貧困遷移到大連的移民的後代,也包括近些年來山東人來大連買房落戶長期生活的人,這些人佔大連的主體。另外20-30%來自東北各地,和全國其它地方來到大連落戶。
屬山東裔的大連人雖然是紮根大連,但是仍然保持了山東的口音,飲食習慣,習俗,與正宗東北口音還差很多,當然現在也都亂串,反正老大連人情感上更皈依于山東人,而不是東北人。
大連有好多好玩的事,你比方說泡崖子:pao ya zi ,我們就叫:pao ai e 磊子山:lei zi shan,我們就叫la z san,寺兒溝:si er gou,我們就叫刺er溝。。。。不勝列舉!
不來大連真不知道這兒的方言笑死個人。
-
13 # 齊聲喚賢
我的故鄉“吃飯"通常說法即稱“吃飯“。不過,還有一些俗稱,如:咥飯(與陝西說法相同)、咥一頓、咥一回(次)、逮一頓(回)、ke(“逮"之轉音。如“逮人"稱“ke人")一頓、唑(“搓”音)一頓、來一頓(回)。還有到他人家吃飯叫“噌一頓(回)"。與朋友同吃,叫“聚一次“。會餐稱“海一頓(回)。
網友們猜一猜,這是何地之說?
順便說一下,時常有人把“咥"與“挃“不會讀,不會用。咥,在《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裡,只有一讀音“xi",意思是嘻嬉、嘻笑。其實,都陋載了一個讀音“die",如“咥飯"。另外,還有人把打架也寫成“咥架““咥捶“,這就錯了,這裡應寫作“挃",讀音為“die"。須知,挃仗、挃一頓,是要用手的。古代工具書裡,收有此字。前兩年,李行健編著的巜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入了此字。其義為“打",動詞。其音即“die"。
-
14 # 幸福因為有你LZY
“吃飯”用我們湖北孝感話說就是“七飯”,睡覺就說“睡瞌書”。毛巾叫“扶子”,討厭叫“討人嫌”吹牛叫“吊到咵”我們叫“我者”,做飯叫“捂飯”。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回覆列表
俺是河南人,我們老家稱呼三頓飯分別為 吃早飯:發音“清道飯” (qing dao fan);吃午飯 發音“晌午飯”(shang wu fan);晚飯 發音“黑了飯” (hei liao fan)。 吃飯時是蹲還是坐?一般早飯都是一家人圍著菜鍋,或蹲或坐都行;午飯就和大家以前說的一人端一個大碗,往門口外面一蹲(谷堆 音gu dui)就開吃了,兩邊鄰居也一樣,邊吃邊聊。聊家常、農事、說笑……晚飯和早上差不多。 不過這些年隨著農村生活條件改變,也都在向餐桌上移動。就連吃飯的大海碗都不太好買了!農村也是在改變的嘛!生活水平、質量也都在不斷的提高啊!以後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