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託尼的幸福生活
-
2 #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相信好多媽媽對於溢奶還是吐奶都傻傻分不清楚。總會聽到寶媽說:“糟糕,寶寶又吐奶了。”其實,寶寶這不是吐奶,是溢奶。
溢奶,是4~6月齡的小寶寶最常見的生理性現象之一。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齡前後會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可能會持續到學步期前後才有所改善。
(圖片來自群美育兒)
寶寶溢奶的表現:1、乳汁順著寶寶的嘴角流出;
2、乳汁隨著打嗝噴出;
溢奶的原因:新生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胃容量小,呈水平位,且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緊,入口賁門括約肌松,食道或胃內容物很容易逆流到口腔外,尤其是寶寶吃得過快、過飽,吞嚥入大量空氣或吃奶後興奮運動時更常見。
溢奶嚴重時應這樣做:
1、適當調整餵奶時間,最好2~4小時喂一次母乳或配方奶粉。
2、嘗試調整餵奶姿勢,最好用半臥姿勢,這樣用一定的傾斜度,奶汁容易胃出口進入小腸。
3、適當給寶寶拍一拍嗝。
(圖片來自群美育兒)
而吐奶應該是指餵奶後比較強烈的嘔吐,寶寶可能會出現伸脖子或張口等痛苦的表情,胃中食物被強有力地排出,有時是噴射性的,量較多,多是生理性現象,是由於腸胃等消化 功能發育不完善所導致的。
但也有部分是病理性的吐奶,它很可能伴隨著其他的一些症狀,例如新生兒腹膜炎、腸套疊、肺炎、食道鎖閉、腸道鎖閉等。
如果寶寶吐奶的同時,精神不好,吃奶不香,伴隨腹脹、腹瀉、哭鬧不已等各種不舒服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
3 # 叮麻育兒
怎樣判斷嬰兒吐奶是否正常?
嬰兒吐奶一般都是正常的,主要是由於嬰兒胃容量比較小,存放的食物少,尤其是3個月內的嬰兒,胃呈現水平位,食物容易返回到賁門處而倒流,從而導致吐奶;而且嬰兒吃奶不當吸入很多空氣的話,會導致吐奶情況加重,不過不要擔心,一般寶寶4-6個月的時候吐奶情況都會逐漸消失的;不過還有些 嬰兒的吐奶可能是疾病導致的,則需要就醫治療,但是如何區分呢?
嬰兒吐奶是否正常具體還得看嬰兒的情況:
正常吐奶
嬰兒吐奶是間歇式的吐奶,不會特別頻繁,一般奶後吐奶,吐的一般都是奶汁
嬰兒吐奶後精神比較好,會繼續吃奶或者玩耍,睡眠,吃好喝好睡好,體重增加正常
異常吐奶
疾病導致的吐奶一般吐奶特別頻繁,嘔吐物不僅僅是奶汁,還可能是血性液體,、黃綠色或糞渣樣物,嘔吐的時候一般持續嘔吐;
嬰兒的尿量減少,影響到嬰兒體重增加,很可能體重不升反降;
嬰兒的精神狀態比較差,容易哭鬧而且不好安撫,吐奶的時候可能還會伴隨腹瀉和發燒、咳嗽、抽搐等等,需要就醫檢查。
-
4 # 助力成長路
溢奶和吐奶是寶寶常出現的現象。吸進去的奶水由嘴角反流出來,稱作“溢奶”;若奶水呈一大口的往外吐出,稱作“吐奶”。溢奶和吐奶其實是一體的兩面,都是奶水的往外迴流,程度輕的是溢奶,重的話就是吐奶。
溢奶或吐奶:
通常發生在不到 1 歲的嬰兒之中,表現為餵食後奶水在嬰兒打嗝或活動時從口中流出,在開始翻身的寶寶中更為明顯。溢奶是嬰兒常見的表現,大部分嬰兒在 1 歲前會自行緩解與改善。如果嬰兒食量正常、體重增加穩定,父母不必過度擔心。通常我們只要把餵食的方式改成少量多餐,在餵食之後拍嗝或讓嬰兒俯臥或右側臥的姿勢,往往就能大大減少吐奶的機會。
嘔吐:
未滿月的新生兒出現持續性嘔吐,必須儘快接受兒科醫生的評估。
嘔吐的原因:1.幽門狹窄:常發生在出生 2~4 周的新生兒中,患兒胃部出口的肌肉肥厚,導致噴射狀嘔吐。寶寶很容易餓,體重卻沒有增加,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2.胃食道反流:初期症狀很像一般的溢奶,但不會隨時間改善,寶寶反而會更頻繁地吐奶。少食多餐、分段餵食、餵食後 30 分鐘採取直立抱姿可減緩寶寶的症狀。
3.胃腸道感染:除了引發嘔吐,常有發熱、腹痛以及腹瀉等併發症以外,最常見的原因為輪狀病毒感染,症狀 7~10 天后才會緩解,必須注意寶寶是否有脫水的症狀。
4.其他疾病:例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盲腸炎、腦膜炎,都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吐奶可能是正常現象,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現。當寶寶出現嘔吐物呈鮮紅色或者膽汁狀、嚴重腹痛、反覆性嘔吐、腹脹、精神不振或者過度躁動、肢體抽搐、脫水、無法經口餵食或者 24 小時內持續嘔吐時,最好立即帶寶寶就醫,接受適當的治療。
-
5 # 小兒推拿師王佔雷
其實最簡單的辨別就是,嘴裡吐出來的奶的狀態,如果是豆花狀則是消化有問題,這時應該讓寶寶適當少吃奶,母乳的孩子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應該適當的清淡,少吃生冷的食物,同時孩子也得適量少吃讓自己的胃有一個恢復過程,奶粉寶寶也得適量少吃啦!為了讓孩子恢復的快些可以帶孩子去做綠色療法的小兒推拿,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恢復!
如果是吐出來的奶,則是還沒有消化過的,一般這種情況都是給孩子吃多啦,母乳,混合餵養,純奶粉的適當也是得讓寶寶少吃。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都可以透過小兒推拿綠色療法來調理孩子的脾胃功能。
-
6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吃奶後,如果立即變換姿勢,奶汁很容易從口角流出,有的時候是一小口,有的時候是一大口,這種情況一般是溢奶。溢奶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主要因為嬰兒的胃呈水平狀態,且胃上端的賁門括約肌比較鬆弛,奶液容易溢位。如果餵奶太快、喂得太多、吞入空氣,或者突然變換體位、未及時拍嗝、媽媽餵奶姿勢不正確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寶寶溢奶,一般情況下,溢奶後寶寶的狀態是放鬆、舒服的。
而吐奶則是胃中食物被強有力排空,而且量比較多。吐奶吐出來的多是跟剛吃進去的奶液不同,可能含有奶瓣,豆腐渣樣奶液,有酸味或者其他異味,吐奶的速度通常較快,甚至是噴射狀的。寶寶吐奶,除了因為胃發育不完善,還有可能是疾病的原因或者餵養過度。寶寶偶爾吐一次奶,且狀態良好、看起來反而舒服了,那媽媽不需要太過擔心!但如果頻繁吐奶,體重急劇減輕,還伴隨著發熱、精神不振的情況,應及時就醫尋找原因。
寶寶在吃奶過程中或吐奶後,奶汁誤入了氣道,稱為嗆奶。嗆奶的原因主要是小嬰兒的會厭調節功能弱,也與維生素A缺乏關係密切,尤其是早產兒。
-
7 # 兒科醫生雨滴
作為資深的兒科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溢奶和吐奶都是很常見的,那我們怎麼樣去區分呢?
溢奶是寶寶無噁心、毫不費力地從哇的一聲從嘴巴里溢位溢位乳汁的現象。一般常見於餵奶後立刻發生,量少,寶寶無痛苦表情。
吐奶是指寶寶常有噁心、腹壓增高、胃內容物從口腔、甚至是鼻腔噴出,奶量常較多。
二、需不需要干預?
如果是但如果溢奶,寶寶也沒什麼異常,可以不干預,這屬於生理性的,因為寶寶為比較水平,路口比較松,出口比較緊,就很容易產生餵奶後溢奶。
但如果是吐奶,而且是比較嚴重,我們要考慮到寶寶可能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或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異常所致。
比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發育異常或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如先天性巨結腸、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腎盂腎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可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引發嘔吐。
總之,嬰兒 出現了吐奶症狀,如果嘔吐嚴重或除了嘔吐症狀還伴有發熱,腹瀉等其他症狀,則要考慮並非是病理性嘔吐,要及時去看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或錯過手術機會。
-
8 # 家庭醫生線上
不少爸媽看到孩子嘴裡有奶汁出來就非常恐慌,生怕孩子是生病了,吐奶了,那麼如何分辨寶寶是溢奶還是吐奶呢?溢奶是正常的一種表現,吐奶可能是病理狀態,往往和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有關係。溢奶和吐奶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溢奶是寶寶無噁心、毫不費力地,哇的一聲從嘴巴里溢位乳汁。一般常見於餵奶後立刻發生的,溢奶時候的奶水量少,寶寶無痛苦表情。溢奶的發生往往和媽媽餵奶姿勢不正確有關係,寶寶的胃腸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嬰兒的胃呈水平狀態,且胃上端的賁門括約肌比較鬆弛,奶液容易溢位。如果餵奶太快、喂得太多、吞入空氣,或者突然變換體位、未及時拍嗝、媽媽餵奶姿勢不正確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寶寶溢奶。所以餵養時最好讓寶寶的身體有一定傾斜角度,餵奶後要輕輕拍打背部預防溢奶。
吐奶是指寶寶常有噁心、腹壓增高、胃內容物從口腔、甚至是鼻腔噴出,奶量常較多。吐奶發生時可能含有奶瓣,豆腐渣樣奶液,有酸味或者其他異味,吐奶的速度通常較快,甚至是噴射狀的。偶爾一次吐奶沒什麼大礙,但是如果家中寶寶頻繁吐奶,體重急劇減輕,還伴隨著發熱、精神不振的情況,應及時就醫尋找原因。比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發育異常或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如先天性巨結腸,此外上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腦膜炎等疾病也可能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引發嘔吐,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
9 # 丁媽親子時光
新生兒的胃比較特殊,吃飯胃口的食物比較容易迴流,經常會發生吐奶或者溢奶的情況。寶寶吐奶溢奶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只要體重增長正常、精神良好、大小便正常,寶寶不必擔心。
△溢奶
乳汁從寶寶嘴角、鼻孔少量流出來的現象,稱為溢奶,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的賁門括約肌還未成熟,在吃奶的同時把一些空氣吸到胃口,這些空氣在寶寶吃完奶後需要溢位,空氣溢位的同時還帶了一些奶水出來。
所以姿勢稍微移動,便可能導致喝進去的部分乳汁從口鼻中逆流出來。溢奶是自然從寶寶口中流出來,寶寶沒有痛苦的表情。一般吐一兩口就沒有事情了。
△吐奶
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
吐奶是因為寶寶腸胃功能較弱,在胃裡的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從而從寶寶口裡流出。
吐奶一般發生在餵奶半小時後,吐奶時,寶寶會比較痛苦。
不管是吐奶還是溢奶,都是表面看都是奶從寶寶口鼻中流出來,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如何判斷吐奶溢奶1.首先看奶流出來的量
如果奶流出的很多。並且寶寶有不舒服或者哭鬧的現象,就是吐奶。
2.時間段
除了量的比較,還要看時間段,吐奶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就沒有了。
寶寶吐奶溢奶處理方法:溢奶:每次哺乳後,將寶寶豎直抱起來,幫他拍幾個嗝出來,將胃裡的空氣排出,溢奶就會減少,如果拍完嗝,寶寶還會溢奶,就讓他俯臥一會兒,不過,俯臥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守在寶寶身邊,以免寶寶窒息,
吐奶:如果寶寶發生吐奶量多且頻繁,媽媽要觀察他有沒有其他症狀,如果寶寶精神愉快、且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不必擔心,如果寶寶有食慾不振、發熱、咳嗽等症狀,就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
10 # 蘇永泉中醫育兒
新生兒吐乳,首當與溢乳相鑑別。吐乳者,常為嘔吐並作,從口鼻中噴出,或食後而吐,或朝食暮吐,或隨乳隨吐。溢乳則為餵乳不當,姿勢不對,吮乳過飽,常從嘴角溢位,不屬病態。
初生兒吐乳,以哺乳不當,頻喂無度,使乳停滯於胃,胃氣上逆而吐者最為多見。吐乳總以寒、熱、傷乳為多見。傷於寒:時吐時止,或朝食暮吐,面白肢冷,乳食不消。傷於熱:隨食隨吐,吐有酸腥臭味,口中熱,面紅唇乾,到晚不寧。傷乳:吐出奶瓣,氣味酸腐,腹脹,哭鬧不寧。
無論哪種病情,總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若見嘔吐頻作者,可配服“徵逆丹”,以助降逆安置之功,快速止吐。傷食吐乳,注意按時給乳,節制餵乳,勿於飽食,常能自愈。而母親不注意節制餵乳,常致積傷脾胃,百病蜂起。
-
11 # 育兒百科精選
寶寶現在母乳餵養,有時候會有些吐奶。聽說生病或者腸道不適也會導致吐奶。
那麼如何來判斷孩子的吐奶是正常還是疾病導致的呢?
新生兒容易吐奶,要怎樣護理?
寶寶打嗝和吐奶是不是跟腸胃不好有關呢?
溢奶和吐奶有什麼區別嗎?
生理性吐奶:新生兒從出生到六個月之後,胃是呈水平位的,六個月以後隨著慢慢發育,胃會轉為立位,所以在橫位的時候,孩子吃奶後,奶水到達十二指腸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奶水停留在胃裡面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很容易發生回奶。
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的情況不多,主要見於食道噴門失遲緩、胃扭轉、幽門狹窄,都會引起吐奶,這要經過相關檢查才能確診。 一般情況下嬰兒溢奶是在嬰兒喝奶後馬上平臥在床上奶水會從嘴角流出,寶寶溢奶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寶寶受涼之後也會出現吐奶或者溢奶的情況。
為了減少寶寶喝奶後吐奶溢奶的情況,建議在餵養的時候應當選擇正確的姿勢,喝奶後掌握好怎樣給寶寶拍背,儘量在喝奶後寶寶保持側臥位,避免溢奶或吐奶。
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寶寶打嗝和吐奶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與寶寶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發育未完善、賁門鬆弛有關,要三個月以後才慢慢好起來,有些可能要到六個月以後。
每次吃完奶後要把寶寶抱起來拍嗝,方法是讓寶寶的頭靠在大人肩上,大人用空心的拳頭由上往下輕拍寶寶後背,直到拍出嗝來。
當寶寶發生輕微的溢、吐奶時,通常他會自己調適呼吸及吞嚥的動作,所以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
不過這時不要立即再喂寶寶,如果是飲食過量引起的吐奶就要減少餵奶量,延長餵奶時間,如果吐奶很嚴重則應禁食4到6小時。
在嘔吐得到緩解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
12 # 木木大魔王
溢奶和吐奶的區別:
一, 發生的原因不同
溢奶一般屬於正常現象,由生理原因引起。而吐奶則一定伴有嘔吐現象,可考慮胃腸炎或是過敏等其他問題。
二,寶寶感受不同
溢奶一般是從嘴角邊溢位,較緩和,寶寶沒有痛苦的表情;吐奶則是強而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較劇烈,寶寶有痛苦的表情。
三, 嘔吐物的性質不同
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較新鮮的奶液,而病理性的嘔吐一般帶有奶塊,或有酸臭味,有時可見黃綠色膽汁樣物,甚至吐出咖啡色液體。
四,應對方法不同
溢奶主要是由於餵養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的,糾正主要從餵養方式入手。而嚴重的吐奶則需透過就醫治療來改善。
-
13 # 育兒知識分享
如何分辨寶寶吐奶?
生理性吐奶:新生兒從出生到六個月之後,胃是呈水平位的,六個月以後隨著慢慢發育,胃會轉為立位,所以在橫位的時候,孩子吃奶後,奶水到達十二指腸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奶水停留在胃裡面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很容易發生回奶。所以說所有的孩子都會吐奶,只是有的孩子會吐的多一些,有的孩子吐的少一些。一般吐奶的現象在3歲以後就會消失。
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的情況不多,主要見於食道噴門失遲緩、胃扭轉、幽門狹窄,都會引起吐奶,這要經過相關檢查才能確診。
寶寶溢奶和吐奶的區別?
一般情況下嬰兒溢奶是在嬰兒喝奶後馬上平臥在床上奶水會從嘴角流出,寶寶溢奶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寶寶受涼之後也會出現吐奶或者溢奶的情況。吐奶以及溢奶都是從寶寶嘴角流出奶汁,吐奶是寶寶胃裡的食物不由自主的逆流到口腔外,新生兒餵養不當引起嘔吐溢奶生活當中很常見的。
為了減少寶寶喝奶後吐奶溢奶的情況,建議在餵養的時候應當選擇正確的姿勢,喝奶後掌握好怎樣給寶寶拍背,儘量在喝奶後寶寶保持側臥位,避免溢奶或吐奶。
寶寶打嗝和吐奶是腸胃不好嗎?
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寶寶打嗝和吐奶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與寶寶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發育未完善、賁門鬆弛有關,要三個月以後才慢慢好起來,有些可能要到六個月以後。每次吃完奶後要把寶寶抱起來拍嗝,方法是讓寶寶的頭靠在大人肩上,大人用空心的拳頭由上往下輕拍寶寶後背,直到拍出嗝來。
因為寶寶的胃還沒長好,呈水平位置,所以容易進空氣,吃下去的奶很容易泛上來,而排出嗝以後,裡面的空氣就排出來了,奶就慢慢下去了,就不容易吐奶了。另外,寶寶受涼會容易出現吐奶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多加註意。
新生兒吐奶媽媽怎麼護理?
一般的吐奶後寶寶的精神狀況尚好,吐後還有求食慾望,睡眠好,偶爾吐一兩次,不是經常性的,一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孩子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疾病導致的是吐奶頻繁,尿量減少,影響到的孩子的體重增長。
當寶寶發生輕微的溢、吐奶時,通常他會自己調適呼吸及吞嚥的動作,所以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不過這時不要立即再喂寶寶,如果是飲食過量引起的吐奶就要減少餵奶量,延長餵奶時間,如果吐奶很嚴重則應禁食4到6小時。在嘔吐得到緩解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1、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2、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3、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4、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課程全部免費,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14 # 早育之說
新生兒每天睡飽、吃飽才能成長,但喝完奶卻不時吐了出來,溢奶、吐奶、嗆奶各種狀況樣樣來,爸媽可以如何處理?
狀況1、溢奶
正在喝奶或是剛喝完奶的寶寶, 從嘴角流出少許的奶汁,這就是「溢奶」,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長周琪指出,有時候寶寶喝奶時吸得太急、太快,口中的奶來不及吞嚥,奶就會溢位來,尤其是用奶瓶喝奶時,只要輕輕擠壓奶嘴孔就有許多奶流出來,便容易出現溢奶狀況。
偶爾溢奶應無大礙
如果寶寶平時喝奶狀況都很正常,只是偶爾口中的奶沒有吞下去而從嘴角流出來,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問題,除非寶寶有吞嚥的困難。
發現溢奶趕緊擦拭
有些爸媽在寶寶溢奶後,便一直幫寶寶拍打嗝,或是誤以為寶寶已經吃飽了,就不再給他喝奶,這都是錯誤的做法!看到寶寶溢奶,爸媽只要趕緊擦拭清潔即可。
狀況2、吐奶
嬰兒時期的寶寶蠻常出現吐奶的情況,這是因為寶寶食道與胃連線處的賁門括約肌尚處於較為鬆弛的狀態,喝奶時常常一併把空氣吞下去,肚子裡有許多空氣,若沒有適當打嗝讓氣體排出來,當氣體衝出時會連帶地將牛奶帶出來。
從吐奶顏色查異樣
一般吐奶應該是呈現乳白色或是乳塊,這型別通常較沒有大礙。但若是寶寶吐出來的奶帶有血色,可能意味著某處出血了,像是嚴重吐奶的寶寶使得食道產生裂痕而讓吐奶有血色,不過,若為純母奶哺餵,也可能是媽咪的乳頭破損,寶寶吸到乳頭的血而使吐出的奶是粉紅色。如果吐奶帶有綠色,就是含有膽汁,當寶寶的腸子阻塞時,才會連同膽汁一起吐出來,這些爸媽都要留意。
觀察寶寶吐奶頻率
觀察寶寶吐奶的頻率,爸媽會想知道一天吐幾次奶算是過於頻繁?新生寶寶通常每3、4個小時會餵食一次,若幾乎每次都會吐奶,爸媽就會受不了而帶寶Bora求診。
留意寶寶體重變化
除此之外,也要留意寶寶的體重變化,頻繁吐奶的寶寶體重應該增加不多,但如果寶寶很常吐奶,但體重增加還是超過一般標準,也許就是因為給予太多奶了。周琪醫師解釋,臺灣爸媽喜歡將寶寶喂得白白胖胖,有時候是爸媽給予寶寶太多奶水,但寶寶的胃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的容量而吐出來。
前3個月寶寶的體重應該是幾乎每個月都會重1公斤,若寶寶雖然會吐奶,但體重增加都超過1公斤,便可知寶寶吐出來的部分就是多的,但寶寶每月體重只增加少於500、600公克還會吐奶,就要特別注意!
吐一點點奶應該沒關係
如果寶寶一喝完奶,馬上就吐奶,或是出現力道強大的噴射式吐奶,就要特別小心。倘若寶寶的吐奶量就只有一點點,且吐了奶之後好像沒事一樣,並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這型別的吐奶可能就較沒有關係。
發現吐奶確認是否嗆到
寶寶吐奶之前,可能會想要打嗝、胃脹脹的感覺,因而臉上出現怪表情,奶就一口噴了出來。當發現寶寶吐奶了,爸媽應該趕快擦拭吐奶,確認有沒有嗆到寶寶的鼻子。
狀況3、嗆奶
當寶寶喝奶時,口水或奶水跑進氣管之中,讓寶寶感覺有異物在氣管內,就會想要用咳嗽方法將異物咳出來,這是自然反射的動作,就像是喉嚨或氣管有痰會想要咳出來,以避免異物進入肺部,造成吸入型肺炎的發生。
吞嚥協調才不會嗆奶
吞嚥的協調是非常精細的動作,只要吞嚥不協調或速度太快就會被嗆到。咽部構造是分成氣管在前、食道在後,當寶寶喝奶時,會厭軟骨會將通往氣管的通道蓋住,防止食物掉入氣管,若是蓋得不夠緊或是蓋的時間不準確,都很容易嗆到。
感冒鼻塞時容易嗆奶
通常一般來說感冒鼻塞時,較容易嗆奶,因為鼻塞喝奶時無法以鼻子呼吸,用嘴巴邊呼吸邊喝奶的結果就是容易嗆到奶。若以嗆奶本身來說,吞嚥有問題的寶寶就容易嗆奶,如果寶寶每次喝奶都會嗆到,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腦部有腫瘤影響吞嚥神經功能,但此情況較為少見。
發現嗆奶應停止餵哺
嗆奶的發生速度很快,因此通常沒有什麼徵兆,爸媽若是看到寶寶喝奶時咳嗽,就已經是嗆到奶了。爸媽發現寶寶咳嗽嗆奶時,就應該立即停止餵食,避免繼續哺餵,並輕輕拍打背部,觀察寶寶是否能夠正常順暢地呼吸,讓痰或奶水回到喉嚨,經由喉嚨吐出來或吞下去即可。
可別再把手伸進寶寶喉嚨裡,越挖寶寶會吐得更多,因為解決嗆奶的關鍵是讓氣管內的異物排除,而不是讓食道內的東西吐出來,否則吸氣時又嗆到更多奶水。
【貓小帥識字】冒險故事好多哦,可培養小朋友的初期閱讀能力呢。更多早教育兒資訊,有相關方面的問題請關注“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
15 # 高雅珊683
我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經常有年輕的媽媽在問這個問題,一般溢奶是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因為吞入了過多的空氣,或者哭鬧等,導致胃內一部分奶液反流,從嘴角溢位,即為溢奶。溢奶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一般一歲後就好了。吐奶要嚴重多了,有的孩子會有噴射性,就要考慮是否合併消化道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病理性胃食道反流等。至於預防,一般會建議餵奶時奶嘴牛奶充盈,減少空氣的吸入,餵奶後拍背,這樣會減少溢奶的可能。
-
16 # 美可親子
寶寶溢奶大多數時候是在剛喂完奶後從嘴角流出,或者由於挪動寶寶時動作過大時導致寶寶,一般情況下溢位的是未消化或者部分消化的奶,量不多,無混有其它物質。寶寶吐奶大多數情況下較為猛烈,表現為突然地嘔吐,可在奶前奶中奶後發生,甚至與餵奶無明顯關係,嘔吐的量中等偏多,甚至混有其它物質,可能還伴隨有其它症狀比如腹瀉等。事實上,由於小月齡的寶寶胃常常處於水平位置,容易有返流出現溢奶的情況,隨著月齡增長,大多數可以自行緩解。為了防止寶寶溢奶或者減少溢奶的次數,家長可以儘量減少讓寶寶過度餵養的情況,每次餵奶後暫豎立抱著寶寶,輕輕拍背,最好是能拍嗝30分鐘後再讓寶寶平臥睡覺。有需要挪動寶寶時,注意動作情況,避免晃動寶寶的肚子或者頂到胃部,減少溢奶的發生次數。
-
17 # 聽說月亮打烊了
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
18 # 安如心視界
溢奶
是在孩子不哭、不鬧、沒有痛苦的情況下,奶水直接從嘴裡溢位來,是一種常見現象。
引起寶寶溢奶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個是寶寶的體位導致的;一個是與寶寶胃腸道肌肉發育不成熟有關,第三,就是喝奶時嚥下氣
吐奶
則是大量吐奶,寶寶會有痛苦、難受的表情,伴隨大幅度的嘔吐動作,把奶水嘔出來的現象。
寶寶吐奶時,媽媽要注意避免豎抱寶寶,以免口腔內的嘔吐物反流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可以將寶寶置於側臥位,有助於寶寶將口中奶液吐出。
如果寶寶吐奶後仍然表現得很不舒服,嘔吐物呈棕色或綠色,或是呈噴射性嘔吐,那麼就應該及時就醫,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由於腸梗阻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或幽門狹窄所致,需要及時就醫。
-
19 # 家有寶貝蛋兒
怎樣判斷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吐奶或者溢奶,在小月齡的寶寶身上經常會發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胃容量很小,呈水平狀,並且賁門肌肉比較鬆弛,還不能夠有力的防止食物反流,再加上大人給寶寶餵奶過量的話,就很容易發生吐奶或者溢奶。
吐奶和溢奶症狀很像,都是食物從胃裡經食道反流出來。不同的是,溢奶一般量比較小,且寶寶溢奶後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現;吐奶一般量較大也頻繁,且寶寶多有哼哼唧唧,或者扭動身體等不舒服的表現。溢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吐奶多伴隨消化不良,生病感染等情況。
所以,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不要過量餵食,餵奶之後要及時幫寶寶拍嗝。也不要立馬將寶寶平躺放下,拍完嗝可以稍微豎著再抱會寶寶。溢奶或吐奶後要及時幫寶寶清理,防止寶寶再誤吸。
-
20 # 親親媽咪在努力
看到很多人已經區別了吐奶和溢奶,我不想重複,我只想說媽媽一定要去判定是否是病理性的,比如說噴射性吐奶,見吃就吐等等。我想說下我的親身經歷,我家寶寶百天內就是非常愛吐奶,所有人都跟我說沒有問題,只有我覺得不對勁,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搞笑是連醫生都說聽著肺上還好,看孩子精神什麼都好,我一直強調她是噴射性吐奶,拍了肺片,發現是已經肺炎中重度。所以在吐奶這個問題上要去觀察,必要的時候去醫院排查,正常的吐奶寶寶護理的好的話會很大程度減少的,甚至不吐的。
回覆列表
剛生下來的寶寶一般胃還沒有沒有長好。吃多了或者柔她肚肚就有可能吐奶。那到底溢奶和吐奶有啥區別呢?我是一名育兒媽媽。讓我的經驗分享給你。
溢奶通常有這種表現。
自動從嘴角流出是剛吸入的奶我們家寶寶剛吃完奶的時候,有時候回看到嘴角出有奶流出來。這個就是溢奶。
吐奶的特徵
我家寶寶抱習慣了每天都是抱著,不抱就哭。所以每次吃完奶,就給她拍嗝後。還會有奶從嘴裡吐出,吐出的奶是奶瓣狀,也就是說經過胃消化後吐出。
有時候寶寶是噴射性的吐奶,我家寶寶就有過很多次,這個寶媽不必驚慌,只有寶寶正常吃奶,體重增加,精神狀態好就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