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務新觀察

    很明顯,最容易掉進非法集資陷進裡面的人主要有以下兩大類:一是老年人;二是貪圖高收益的人。為什麼這兩類人更容易陷入理財陷進去呢?因為這兩類人的內心深處已經完全被騙子所洞悉。我們今天一起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了解一下目前非法集資的形式?

    過去很長時間,非法集資活動還主要集中於線下進行。往往都是在當地某些酒店或者俱樂部裡搞一些活動,以此來完成現場拉人頭式的宣傳、忽悠。

    目前來看,非法集資和網路傳銷已經成為當前比較突出的兩大類經濟犯罪行為。首先從非法集資來看,不僅僅是過去的傳統的非法集資,還有以P2P網貸平臺、虛擬貨幣等為代表的利用網際網路實施的非法集資。

    尤其是在網路傳銷方面,主要包括以拉人頭式的傳統傳銷和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投資理財”等為幌子的網路傳銷,甚至假借“慈善”和“創新”或者“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路傳銷犯罪行為。

    另外,就是那些打著“養老”旗號引誘老年人投資的活動。比如說,利用P2P網路借貸平臺、股權眾籌、金融互助計劃等新型網際網路金融形式實施非法集資和網路傳銷複合犯罪。

    為何“它們”容易陷入非法集資活動中?

    正如文章一開始所說,最容易陷入非法集資和理財陷進去的人往往都是老年人、貪圖高收益的普通投資者。最關鍵的殺手鐧其實就是利用人們普遍的“貪心”。

    首先,從老年人的角度來看,尤其是那些已經退休在家手上又有些閒錢的人,也恰恰是被非法集資專案重點“盯防”的物件。就像我在談及非法集資形式時,專門提到的那些打著“養老”旗號的讓人防不勝防。因為老年人除了希望有所收益外,更主要還是為自己的養老及健康方面投資,而且是在所不惜。

    然而,那些“騙子”們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活動,幾乎是屢試不爽的。抓住任何時候老年人都是最看重身體健康這一點,然後就以健康產品講座或者免費諮詢、發放保健品等形式達到吸引老年人的目的。接下來,只要老年人到了現場就很難逃過忽悠者的“魔爪”。

    其次,就是那些追求“高收益+保本”理財產品的普通投資者,這些人本身不具備相關的理財專業知識,也沒有豐富的實操經驗,但又盲目輕信高收益的同時,還能有本金百分之百安全的保證。請問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由此可見這型別的人純粹屬於風險防範意識不夠。

    總之,防範非法集資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只要大家提高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不輕信那些打著養老旗號的忽悠,更不盲目相信“高收益+保本”理財的餡餅,就不會讓騙子們有機可乘的。說起來非法集資的形式不管怎樣變化,有一條永遠不變,那就是利用“貪心不足”人性弱點。

  • 2 # 財經宋建文

    哪類人群容易陷入非法集資的圈套?為什麼?

    兩類人群容易陷入非法集資圈套,分別是農民和老人。

    現在很多非法集資開始往農村轉移,因為城市裡很多人透過電視網路等媒體都知道了,所以就往資訊不發達的地方走。這些騙子們到了農村後,會給農民兄弟描繪很多美好的前景,利用農民急於脫貧的心理,精確的切入。而很多農民都是很純樸的,不但自己相信了,還會去給自己的親戚,給村民們自發的做宣傳。這種口口相傳、熟人拉熟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些甚至到其他村去宣傳。

    本質上還是因為農民的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文化水平不高,那麼面對非法集資者們的各種好口才,各種宣傳,自然是難分真假,因而農民現在成了非法集資的騙子門重點盯上的目標,迫切的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防範風險集資的宣傳。

    第二類就是老人了,非法集資向老人人群發起攻勢,主要是利用老人普遍貪小利的特點,比如說送大米啊,送油啊,有時候甚至還給老人免費測血壓、體檢,免費送藥等等,以此來取得老年人的信任。當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後,就會被當成比家人更親的人,這樣騙子們下一步再提出消費全額返利、高息理財個個月給你養老金等等誘惑性的建議,就很容易被老年人接受了。

    在一些非法集資案件,受害的老年人佔了一半,很多老年人把自己的“養老錢”、“救命錢”全部投入這些非法集資中,最後血本無歸。

  • 3 # 小斯筆記

    我認為有三類人群非常容易陷入非法集資的圈套:第一類是老年人,第二類是農民,第三類是急功近利的人。

    老年人

    老年人是近年來非法集資的重點陷害物件,原因如下:

    首先,老年人金融理財知識匱乏,分辨不出產品的真偽,他們也很少上網,不懂得金融騙局的常見套路;

    其次,老年人太容易相信他人,沒有風險防範意識,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且很容易跟風;

    第三,老年人喜歡佔便宜,看到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很容易被吸引住;

    第四,老年人缺乏關懷,犯罪分子對他好一點,很容易就付出真情實感,錢包就掏出來了。

    2015年12月e租寶因集資詐騙罪被立案偵查,其中老年投資者的佔比竟然高達90%,投出去的錢財幾乎血本無歸。

    農民

    農民的特點是,文化水平不高,經濟收入偏低,有很多都在外地打工,不僅辛苦而且賺的不多。所以當他們看到一些能夠很輕鬆就賺到大錢的專案,就容易掉進陷阱裡面。

    不僅是農民,三四五線小城市的老百姓也有同樣的特點。而且農民和小城市的老百姓,鄰里關係、親戚關係走得比較頻繁,自己看到了理財專案,還會向周圍人去推薦,經常會導致一大家子的人都被騙,很慘烈。

    急功近利的人

    我曾經說過無數次,理財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只會給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我們投資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抵抗通脹,讓資產保值或是穩步增值,而不是靠投資理財從窮人變成富人。

    但是有很多人投資理財就是為了發財,妄想短期內暴富。我經常看到有人諮詢這類問題:“手上有10萬元,怎樣理財在一年內翻番?”對此我出了給個白眼,已經不屑理這種人了。

    如果你真想賺大錢,就好好提升自己的知識和工作能力,爭取升職加薪,或是做一點生意。妄想透過投資理財賺大錢,結果只會把自己坑得很慘。

    很多非法集資騙局設定的收益率非常高,20%、30%以上比比皆是,個別甚至能達到年化收益率100%,你自己想想,什麼樣的專案能夠保證拿到這樣的高收益?!如果有的話,豈不是人人都要去做了。

    這三類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有點“貪心”。其實只要你能抵抗得住高息的誘惑,就能避免95%以上的非法集資騙局。

  • 4 # 空谷財譚

    這些年,非法集資的發生可以說越來越頻繁,之前有爆雷的所謂P2P,80%以上都有非法集資的罪名。所以,做好風險防範,讓人們遠離非法集資陷阱,是我們社會應當做好的工作。那麼,哪類人群容易陷入非法集資的圈套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家庭主婦。家庭主婦泛指在家掌握經濟大權,負責全家的生活起居的這部分婦女,通常這部分人的年紀都在40歲以上,手裡有一些積蓄,喜歡投資理財。她們很容易為高息所誘惑,自己對於理財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透過口口相傳,在某個群體裡散播高息理財的訊息,形成羊群效應,從眾心理強而不注重理性分析。

    第二類:老人。和推銷保健品的套路一樣,推銷人員會利用老人的孤獨感,對老人噓寒問暖,透過心理戰術拉近與老人的距離,博取老人的信任。之後適時向老人介紹自家的理財產品,”曉之以利,動之以情“,讓老人乖乖掏出養老錢。老人相對資訊閉塞,容易相信人,很多老人把把這些推銷人員當朋友,不斷向自己的朋友推薦,自以為是在幫朋友,哪裡知道是在拉人上當。

    第三類: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輕人。這一人群有個特點,就是想快速致富,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去。很多人幻想透過理財實現財富自由,所以追求高風險高收益。儘管知道這些非法集資有風險,但他們不會相信自己是最後一棒,有時不但成為”投資者“,甚至還會主動成為非法集資者的幫兇,為的就是”一夜暴富“。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 5 # 財智成功

    任何希望獲得6%以上年收益率,並且付諸行動的人,都有可能陷入非法集資的圈套。

    這兩年爆雷的P2P平臺數以千計,涉及資金超萬億,相當比例都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本金收回來的希望渺茫。顯然,投資P2P平臺的多數是年輕人和中年人,老年人少之又少,這是投資P2P需要透過智慧手機操作,對老年人來說難度較大的結果。具體到線下的非法集資,則又以中老年人為主,兩者有著鮮明的差異,唯有追求高收益是不變的共同點。

    非法集資和詐騙其實在很多時候很難分辨,更多要看官方定性。後者雖有追回的希望,但是資金若是被揮霍一空,同樣會顆粒無收。

    如今保本保收益的理財方式年收益很難突破6%,這是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速決定的。一定意義上講,GDP增速就意味著一國資產一年下來產生了多少新的價值,可以理解為利息。部分企業利潤遠高於6%,但是也會有相當多的企業微利或者虧損。把全國千千萬萬個企業的利潤平均,最終的社會安全年收益率邊際就會在經濟增速上下浮動。

    新的價值需要透過生產製造出來,企業借錢後如果不能有超過6%的利潤率,最終就容易形成壞賬,這就是壞賬產生的基本邏輯。一些企業借了錢確實是想好好生產,經營好自身,然後再去還錢,但是生意是賠還是賺涉及因素很多,風向又經常變,虧錢了自然就還不上錢,一旦走上法律途徑,非法集資投資者自負盈虧就成為最省事的解決方案。

    如果把錢借給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這是民間借貸。如果這個人或者企業同時借了很多人的錢,這就可能會被定為非法集資。律師之所以掙錢,就在於同一件事往往可以有多種解讀,最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非法集資無處不在,我們認為正常的投資或者借款,都有可能成為非法集資。因此與其去糾結什麼是非法集資,不妨先把收益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但凡能夠超出6%的,都有可能是非法集資。

    通貨膨脹是非常好驚人的,因此但凡有點存款的人其實都希望獲得6%以上甚至更高的理財收益。多數人是理性並且保守的,羨慕高收益但是不會去冒險,剩下的少數人更加衝動,有冒險精神,有時候確實能有更多收益,但是本金全部損失的同樣不少,如果綜合這些人的收益率,也許跟保守投資者差不多,或者更低。

    最後,如果借錢者資質和實力能夠得到認證,如果民間借貸都上徵信,如果投資者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如果騙子們都能被刑之於法,那麼,還會有那麼多非法集資的問題嗎?

  • 6 # 逝水的英雄

    老年人,尤其是有點積蓄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他們是非法集資圈套的主要受害群體。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跟老人的特點有關。

    老年人注重身體健康

    老年人普遍從苦日子熬過來,喜歡沾點便宜,利益心重

    缺乏子女的陪伴和交流

    集資者或者叫詐騙者圍繞這些特點,專門開發了針對老年人的戰術。老人有病注意健康,那就以養生講座的名義組織他們,用虛假的”養老公寓專案“騙他們的投資款。平常以發放禮品的形式籠絡人心,靠雙倍返還本金和高額收益率來引誘老年人上鉤。集資者和銷售人員對老人們噓寒問暖,比親兒子還親。他們和老人建立了情感聯絡,老年人對他們的謊話深信不疑,哪裡還能去分辨是不是圈套。即使有懷疑,他們的文化水平低金融知識少,也沒辦法分辨。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集資人詐騙客花了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老年人,他們比子女更瞭解他們的父母。

  • 7 # 琅琊榜首張大仙

    騙子的手段不算是非常高明,但是總能夠得手,其實就是利用著大家的一種人性弱點進行攻擊的!

    所以,當你有以下幾點情緒和弱點的時候,你就很容易進入騙子的全套之中;

    第一,想要一夜暴富!

    第二,想要不勞而獲!

    第三,貪圖蠅頭小利!

    第四,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的美夢!

    第五,沒有自我判斷分析能力,喜歡人云亦云!

    不要以為詐騙離我們很遠,其實真的很近

    我記得看過一個所謂的廣告類電視,講的就是受騙上當的預防宣傳!其中,節目組請來了將近100名的、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段的人!透過短訊息進行一個當場的測試,看看是否有人會受騙上當!

    結果非常不錯,100%沒有被騙的,於是這些人紛紛開始議論,那麼低俗的詐騙訊息,怎麼可能會上當!

    可是當節目組,請上了另外100名因為同樣短線詐騙,集資,導致上當的人群之後,大家眼眶紅了,哭了,甚至不敢相信!

    其中有許多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另一半,同事,同學等等!有工程師,有老師,有警察,有大學生,有老年人,各種各樣的都有!

    所以說,不要以為詐騙離我們很遠,其實,真的很近,可能就在你的身邊,只不過別人不好意思說出來而已!

    我身邊的例子

    我身邊就見過因為被詐騙,騙得非法集資最後人財兩空的例子!在2014-2015年的牛市行情裡,我的朋友不斷手段簡訊和電話推薦,告訴他有“免費的”群可以讓他加入,裡面每天都有“免費”的牛股推薦,有“免費”的高手、老師指導!

    於是我的朋友覺得反正是免費的,就參加看看究竟!沒想到,在加入的幾周裡,行情非常好,騙子推薦的個股也大部分有不錯的表現,我的朋友在這段期間裡賺了不少!

    後來,騙子開始升級群裡的會員,要求付費才能進入下一個群,此群將不再推薦!那麼許多因為這些騙子賺到錢的人就有了一個想法“反正是賺來的錢,交點學費無所謂”!然後大家都付款進入了下一個高階群!

    可是在高階群裡,騙子雖然每天推薦牛股,但是還鼓動大家集資炒股,說這樣的回報率更大,而他只抽提成等等!有些人不信,不給,有些人信了,給了!

    隨後,當行情結束,牛市結束,這些騙子依然在瘋狂的推薦,瘋狂的撈金,導致了所有的人扭贏為虧,甚至還賠上了一筆不小的“進群費”,“好處費”!

    總結

    所以在生活裡,千萬不要相信“免費的”,“畫大餅的”,高額利息的圈套,因為天上不會掉下餡餅,當你因為這些,而將自己的資產給予他人打理的時候,往往就是有極大的風險再也拿不回來的結局!

    在前幾年的時間裡,有多多少少的P2P平臺倒閉,有多多少少的融資,槓桿配資平臺跑路,其實都是利用了人性的貪婪這個弱點!如果你無法剋制,那麼再“幼稚”的圈套都會讓你輕鬆上當!

  • 8 # 郭施亮

    最明顯的,莫過於喜歡貪圖小便宜、高收益率的人群,很可能陷入其中。對於非法集資的行為,是違法的,但非法集資者,往往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旗號吸引貪圖小便宜的人群去關注。實際上,對於有理性的人,往往會意識到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給到非常高的收益率,都是不正常的現象,你看到別人的利息,但別人看到你的本金,投資理財更需要注意投資安全性的問題,這也是任何投資的首要原則。

  • 9 # 陸燕青

    “容易陷入非法集資的圈套”的人,絕非等閒之輩,反而是些有點小聰明,期望高收益的人士。“非法集資”往往戴上“合法”的光環,所以,一些“有路子”的人士,仗著自己資源優勢也會“深陷其中”。

    大凡一些年近八旬的退休老年人,他們膽小怕事;只敢將餘錢存入銀行定期或者活期。此類老人連債券和理財產品都不敢購買,更是不會沾邊於“非法集資”。

    與此相反,一些年富力強,對於金融常識一知半解的人士;以追求高額回報為目標,很容易陷入“非法集資”的泥灘。他們往往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先少量參與“非法集資”;在嚐到一點“甜頭”之後,才開始大舉介入。

    “非法集資”的套路就是以小額的“大比例回報”,來誘惑參與者;如果他們沒有巧妙的手法及環環相套的路數,也不會有這麼多聰明人入局。而這些“小聰明”因為貪婪而因小失大;最後弄到血本無歸。

    “非法集資”之所以能夠流行,其背景是民間資金緊張。諸多民企企業缺乏流動資金,進行高利息的民間拆借;還有所謂的“過橋資金”,都是高利貸的生存環境。在此背景下,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民企企業,其“非法集資”中,有一些相關的權力部門人士參與其中。

    極少數強勢人士在“非常集資”,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有意無意中產生了一定的標杆作用。如果“非法集資”即將“ 炸雷”,這些權勢人士可能先知先覺,提前取出本金避免災難。

    由此可見,那些認為參與“非法集資”者都是傻子之輩,反而可能是自己太傻,根本沒有了解“非法集資”的內幕。杜絕“非法集資”除了普及金融常識之外,還需要對於貪婪之輩警鐘長鳴!

  • 10 # 勇談樓市壹貳叄

    非法集資的針對物件往往是老年人和農村人居多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老家有一個所謂的“信用社”(其實就是個人名義辦的銀行,不具備資質)因為都是同村或者一個鎮子上的,大家都彼此熟悉。大家因為彼此信任加上利息確實要比銀行的要高,所以很多農村老人都會把自己的錢從正規銀行提取出來,然後轉存到這家所謂的“信用社”。短時間內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一般過了1年後問題就會出現,最常見的就是跑路等,這樣的情況我相信看到的朋友都或多或少都有耳聞。那麼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老年人和農村人大多數對於銀行沒有明確的概念,正不正規不知道。在很多老年人和農村朋友眼中,銀行就是櫃檯加上工作人員,自己存錢得利息,誰給的利息多,就把錢放到哪裡。而且這些非法集資給出的招牌基本上與農村的很多銀行差距不大,比如:某某信用合作社、某某城鄉合作銀行等等。這些招牌很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這些銀行是跟地方有直接關係的,也就是有足夠的信用背書。

    第二、以優質專案的名義開始向老百姓透漏為什麼會給這麼高的利息。上面講的高利息是吸引老百姓願意把錢放到這裡的根本原因,而他們往往會以各種專案來獲取老百姓的認可。比如:某某工廠、某某樓盤等等,這些專案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與這家集資單位有麼有關係,大家就不知道了。因為資訊的滯後性,必然導致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

    不懂法、愛佔小便宜是老年人和農村朋友容易被套路的根本

    第一、沒有足夠的知識作為支撐是很難區分真假理財集資的。包括真正的銀行在內很多工作人員都會向你推薦理財產品,而且針對的物件往往也是老年人。老年人對於銀行的信賴度是很強的,至今我還見過不少老年人習慣用存摺,不習慣用銀行卡。老年人對於新興事物的接受度慢,使得很多非法集資的團伙有了可乘之機。他們拿的理由跟正規銀行更加充分,任何手續都是準備的很好(大機率是假的)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很難區分其中的真假,尤其是在豐厚禮品等的強大攻勢下老年人被忽悠是大機率事件。

    第二、老年人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群體,獲取資訊的途徑有限。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跟年輕人不一樣,老年人理財往往喜歡扎堆。而很多老年人因為子女工作等原因,很多都是自己找事情幹,老年人彼此之間的在一塊的時間是最久的。往往這些集資團體,拿下一個老年人後,讓這個老年人去周邊擴散往往起到的效果是致命的。這就跟農村一個道理,因為彼此資訊的封閉,他們獲取資訊的手段就是周邊人,一旦有人得到好處了,自然自己就會跟進。

    綜上,非法集資為什麼這麼猖狂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我們普及法律的不夠,加上如今很多老年人都是與子女分開居住,彼此溝通不暢也是導致了很多老年人想要從其他方面獲得精神認可的根本原因。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經濟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10萬,存款80萬,有兩個孩子,岳母卻要讓你給小舅子買套房,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