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八阿哥胤禩為何不死心?
15
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一共有兩次忽悠弘時造反,但是兩次的目的大有不同!

    要解釋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我們得搞明白老八胤禩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老八胤禩是康熙帝的第八個兒子。而康熙帝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未到成年就夭折了十五個,等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太子胤礽的時候,只剩下十二個皇子具備爭奪儲君的資格。

    在這些皇子中,真正有實力競爭的,只有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老四這邊有老十三支援,老八這邊有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支援。

    所以,在勢力上和眾臣擁護上講,老八是佔據優勢的,在德行上,老八也不輸老四!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康熙帝並不這麼想。

    康熙帝心中是有一個疙瘩的,這個疙瘩並不會因為老八表現的多好而消亡。這個顧慮就是老八的出身,康熙帝也曾經大罵胤禩為“賤婦所生”!就因為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庫出身,這也讓老八從小就有了從骨子裡爭口氣的想法。

    當最後所有的奪嫡努力都竹籃打水以後,老八換了一種思路,他對其他人也講過,所謂的皇帝,就是為了爭說的算的權力。即使不當皇帝,如果說的話比皇帝還好使,那麼當不當皇帝也無所謂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分,一般什麼樣的人才這麼在意名分呢?

    就是胤禩這種出身比較低微的人(相對於其他皇子),就像過去一個連生五個女兒的人家,別人都在嘲笑他,而他偏偏要生出兒子來一樣!

    對於一般人來講,所謂的成功人生無非就是酒色財氣,對於老八胤禩來講,不好酒、不好色、不好財,唯獨對這個氣情有獨鍾。俗話說“樹爭一塊皮,人爭一口氣”,正是因為胤禩的生母缺的是這個“氣”,他才一生都在爭這個“氣”,這個“氣”,換個字來講,就是“名”!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好解釋,胤禩為什麼要忽悠弘時造反了。

    在胤禩找弘時之前,他就已經在爭這口氣了:

    不管是雍正帝即位之初追繳戶部欠款的事,還是後來的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新政推行,甚至關於西北大將軍年羹堯的生死問題。老八都在充當著一個煽風點火的角色,目的也很明確,讓天下人都去罵雍正皇帝,讓天下人都為康熙帝的錯誤傳位給老四胤禛而懊惱,從而給自己積攢好的名氣。

    當老八胤禩埋頭苦幹並接連被雍正帝破解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知了一個資訊,那就是科場舞弊案的主犯原來是弘時!

    也就是說本來胤禩打算利用山西巡撫諾敏一案,和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科場舞弊一案來整垮雍正帝,讓雍正帝難堪。不管雍正帝是嚴殺還是隱忍,都對雍正帝不利。

    如果選擇嚴肅處理,那麼雍正帝是不是就此得罪了身邊的兩個重臣,一個是九門提督隆科多,一個是首府大臣張廷玉。如果他選擇了隱忍不發,那麼雍正帝的臉面就徹底被打的無臉見人了。

    當然,雍正帝選擇的第一個選擇,最終算是給隆科多的背叛埋下了伏筆……

    在此基礎上,老八胤禩提出了一個更大的設想,那就是架空雍正皇帝,拉攏他的新政推行得罪的權貴人士。這樣就可以實現他的偉大設想,那就是雍正帝留罵名,自己留“賢王”名分,而且發號施令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於是他利用弘時科場舞弊案的把柄,挾持了弘時,又拉攏了隆科多,夥同其他人員,發動了有名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

    對弘時來說,這次參與造反,只是因為胤禩掌握了他的罪證,擔心被捅給雍正帝,所以才糊里糊塗的參與了進來。

    而對於老八胤禩來講,這件事如果能成,則他就終於向天下人證明了,康熙帝選擇老四胤禛即位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只有我“八賢王”才是真正的大才,即使沒有坐上皇帝位,那也是名聲蓋過皇帝。

    說到底,他還是不服雍正帝的心思在作怪!

    那麼他第二次忽悠弘時造反,心境就完全不同了:

    胤禩發動的八王議政計謀被老十三給粉碎了。

    此時的老八胤禩還是有些悲壯的,他喊了一聲:

    “老九、老十,不要慫包求人,走!”

    此時的老八胤禩是徹底輸了,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弘時不失巧合地又找上了門。於是老八胤禩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並且告訴弘時,不能太“仁慈”,自己輸就輸在了一個“賢”字上,太注重名分了。

    然後弘時又傻啦吧唧的派出了殺手,想幹掉弘曆,當然最後並沒有成功。

    但是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李衛這小子跟雍正帝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導致了弘時的死,他是這樣說的:

    “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啦!”

    雍正帝對這句話深有體會,痛定思痛,最後痛下決心殺掉了弘時,為弘曆的順利繼位鋪平了道路。

    弘時臨死的時候,大喊:

    “八叔,阿其那!阿其那!你明明知道我不是弘曆的對手,還讓我去爭,逼得皇阿瑪殺我!我恨你!”

    這就是老八胤禩的計謀!

    假如弘時成功了,那麼雍正帝就失去了弘曆這麼好的皇子,他自然痛苦萬分。假如弘時失敗了,那麼雍正帝就失去了弘時這個皇子,重蹈康熙帝的覆轍。不管是哪種結果,對於雍正帝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而最終,他終於贏了雍正帝一次,臨死前還給雍正帝寫了一封信,其實說到底只問了他一句話:

    “四哥,你到底累不累?你這麼拼,到頭來也不過得到了身前身後的罵名而已!”

    說到底,老八胤禩兩次說動弘時造反,並不是真的為了扶弘時上位,而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老四胤禛差而已!

  • 2 #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裡面的八阿哥其實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幫勢力,一幫代表傳統和保守,切身利益受到了改革侵害的頑固勢力。說難聽一點就是右派,說好聽點,就是恪守傳統、祖宗成法。

    八阿哥和雍正之間的你死我活的爭鬥,並不是你當皇帝還是我當皇帝的個人恩怨,而是以八阿哥為代表的貪圖享樂,腐朽墮落的滿清貴族和一雍正為代表的銳意改革,打破陋俗,為民生天下謀福祉的實幹派之間的階級矛盾。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永遠存在的。

    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八阿哥還有大量八阿哥一樣的人,會堅定不移的覺得自己是正義,正直,正確的,相對來說,雍正才是奇葩和怪咖。

    本來在白山黑水之間啃樹皮,冒了那麼大的險,受了那麼多罪,死了那麼多人,好不容易入主關內,好不容易過了兩天舒坦日子,就要改革。如果說這個改革能夠讓老哥哥們過得好吧,也可以,然而卻是要滿清貴族把利益讓出來,和他們的奴隸一起勞動。

    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我策馬揚鞭殺進來了就搶,搶完了就大口喝酒大碗吃肉,過後沒有了又來搶,從成吉思汗開始就是這樣的,突然要我種地,這不是逼鴨子生雞蛋麼。

    而且根據改革,你地多的人還要多繳稅,我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這幾畝宅基地,以後世世代代指望著它給吃給穿,突然間我的生活的資本就變成了負擔,不要說八爺不能理解,估計很多當時的人都不能理解。我馬上打天下的勝利者,統治者,貴族,怎麼就和你叫花子奴隸一起在一個田裡勞動了呢?

    實際上,雍正改革在歷史上也是極具跨時代意義的,徹底穩定住了清朝後來的幾百年。歷來關外少數民族打進來容易,長久統治是很難的。

    所以八爺不見得是壞人,只是說認知能力,時代背景侷限,他也有自己的理論——祖宗成法幾百年都這樣過來了,你這樣亂動,說不定沒等你改革成功,當時一起打天下的股東就起來把我們推翻了。

    八爺其實也是在捍衛他的理想,他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正義的。年羹堯,隆科多這些人,為什麼主動親近八爺?因為人到了那個位置上,都會覺得,我提著頭玩了大半輩子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我和子孫後代只吃不做,天天享福麼?你讓我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服務,那個時候的人真沒這種覺悟。

    一頭是老百姓和天下,一頭是兄弟夥,就是看得罪哪一頭,造福哪一頭的問題。

    很顯然,心懷天下的康熙選擇了雍正,那麼八阿哥就是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不符合現實政治的需要。

    後來幫助雍正西北平叛,八爺還是肯出力的,唯獨就是頑固不化地反對改革,因為他到死都會認為雍正的改革就是扯淡。

    懷著這個堅定理想,他會一直和雍正改革作對,注意,是和改革作對,不是和雍正個人作對。

    在本劇中,有一個人和八爺恰好相反,他就是十四阿哥,他是跟雍正個人鬥氣,為此可以不顧國家,雍正請他出來做事,他賭氣不出來。而八爺不一樣,只要是為了祖宗江山,哪怕是忍氣吞聲在雍正手底下幹著總理王大臣,他還是願意的,尤其是平定西北叛亂,本劇中八爺管理戶部,給年羹堯錢還是很積極的。

    其實你仔細分析電視劇裡面表現的細節,會發現八爺這個人並不是個臉譜化的反派,他做事情是有原則和目的性的。他的邏輯性就是對滿清貴族,既得利益者好。比如說四爺和十三爺去江夏鎮了,八爺來看望他生病的孩子,比如見到官員就拉攏等等。

    最可怕的並不是腦殘噴子,而是這種有理想,有計劃,有目標的對手。

    包括在制錢上,八爺把銅的含量提高了一成,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官僚集團能多貪一點。八爺腦子裡其實就是老一套,不適應雍正的新一套。

    那麼他為什麼要忽悠弘時謀反呢?因為他以為弘曆肯定是繼承雍正的遺願繼續改革的,而沒腦子的弘時,因為之前科場舞弊案有把柄在自己手上,所以可以被自己擺佈,那麼如果把這個傀儡皇帝扶持上位,有一個好處就是,八爺自己的意志能夠得到繼續貫徹——將雍正改革作廢,全部迴歸到舊的遊戲規則。

    還有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弘曆小時候跟著康熙爺,是康熙爺調教的,所以知道父親的改革,也知道康熙爺的懷柔。而弘晝是人精,不食人間煙火。只有弘時比較弱小,小時候和八爺關係就很好。

    哪怕就算是扶持不上去,也能噁心雍正一下,就是讓他們骨肉相殘。

    那麼你說八爺既然不是非要當皇帝不可,那麼當初為什麼要整太子呢,因為八爺打心眼裡看不起太子——我這麼能幹賢達,你一天到晚就在睡父王的女人,貪得無厭,你這種人都能上臺。八爺心裡面不服氣,再加上太子自己也很差勁,自然八爺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然而呢,其實八爺犯了個天大的錯誤,那就是他肯定想不到乾隆帝,也就是弘曆其實骨子裡和自己一樣,是個自戀的頑固派,改革創業不行,敗家很可以,八爺要是稍微忍一下,苟到雍正死,那麼很有可能是可以和自己這個侄兒一起愉快地驗證那句話——

    是金子,總是會花光的。

    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是電視劇的藝術加工了,真實歷史上的八爺很慘,很早就失寵,然後雍正繼位後三四年就被辦了,根本輪不到他什麼理想,追求,手上的牌還沒理清楚就出局了。

  • 3 # 把酒共東風

    只說劇,不談史。

    還記得圖理琛押解肖國興回來後,康熙說的兩句話嗎?“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要說胤禩這貨心眼是真的太壞了。他之所以忽悠弘時謀反,其實全是為了禍害雍正,給雍正添堵。當看到他給弘時情真意切的說,“八叔老了,不想爭了”,我差點就給這老小子騙了。他是不想爭了嗎?真不想爭的話,後來他搗鼓的“八王議政”又是為了嘛呢?真就是為了保弘時?聽他扯淡吧!就憑弘時那點彎彎繞,他就是繞到天邊也翻不出胤禩的五指山去,即便坐上了皇位,他也一準兒是胤禩手裡的傀儡,弄不好還會被取而代之。

    弘時這一輩子都沒活明白,但是卻給死明白了,死到臨頭才參透了他八叔的良苦用心。痛哭流涕,啪啪打臉,直呼“八叔,八叔,阿其那,阿其那”。因為啥叫他八叔阿其那呢?僅僅是因為雍正給他改名嗎,當然不是了,是因為他八叔明知道他爭不過弘曆,還攛掇他去送死。他這是恨呢,既是恨胤禩用心險惡,也是恨自己醒悟太晚。

    或許有人認為他並不太壞,而且有時候還是很顧全大局,他自己也說過這樣的話,“不管將來我們哥幾個誰當了家,這大清總還是我們的大清吧”。他說這話,那是他自以為還很有希望當皇帝的時候。再看看他那“八王議政”失敗絕望後的所作所為,蠱惑弘時謀反,誘導他暗害弘曆,促使雍正父子互相殘殺,這難道不是在動搖大清的根基嗎。

    自己得不到的,寧肯毀掉,也不願意被別人得到,這就是大清朝的“八賢王”胤禩,這也的確是他忽悠弘時謀反的真實原因。

  • 4 # 天高雲淡131719

    雍正登基,胤禩的皇帝夢徹底破滅,但不死心,策反弘時,乃一箭雙鵰之計,第一,弘時城府淺,容易控制,一旦繼位,名正言順。第二,萬一失敗,雍正處理胤禩一黨時,還會搭上自己的兒子。

  • 5 # 歷史茶坊

    因為胤禩不甘心,不甘心眾望所歸的自己竟然敗給了以冷面冷心著稱的老四胤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把我前半輩子在我自己身上輸掉的,後半輩子在你弘時身上贏回來。胤禩做為最具實力和威望繼承大位的阿哥,在康熙駕崩之時卻被半路殺出的一匹黑馬胤禛登上了皇位,他怎能嚥下這口氣。雖然在形勢危急之時低頭臣服,但他的心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捲土重來,鬧它個天翻地覆。

    那麼弘時有哪些優勢可以被胤禩利用呢?

    弘時有謀反的動機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弘時沒有謀反的動機,任憑胤禩巧舌如簧也難以獲得成功。弘時雖然序齒為三阿哥,可因為前面兩個哥哥早夭,他便成為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按照古人立嫡、立賢、立長的原則,弘時有極大的可能被立為儲君。可弘時的美夢被雍正無情的破壞了,這也怪雍正把事情做得太過明顯,多次表露出屬意立四阿哥弘曆為儲君的意圖。果真如此的話,弘時將成為第二個胤禩。為此,素有大志的弘時頓時蠢蠢欲動,企圖先發制人,而早被暗中觀察的胤禩發現了他的意圖。

    弘時有絕佳的條件

    前面說了弘時是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除此之外,借弘時這頂大帽子遮掩一下,以免被後人指斥為亂臣賊子。胤禩鼓動隆科多謀反時說道:“自今已後,世間再無八爺黨,我們都是三爺黨。”弘時是雍正的兒子,子承父位那是名正言順。胤禩藉著這個名頭行不軌之事,非常刁鑽狠毒,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讓雍正自食惡果,看他如何處理自己的親生兒子謀逆。

    弘時的積極配合

    弘時也知道老爹雍正平生最大的政敵便是八叔胤禩,只要跟胤禩扯上關係便要冒極大的危險,但苦於沒有幫手,正好八叔雪中送炭,再加上眼睜睜看著弘曆聖眷益盛,便橫下心來,兵行險著,卻依然把自己隱藏在幕後。弘時先是向雍正提出讓旗主王爺們進京整頓旗務的方案,又透過弘晝言語間的疏漏讓進京的八旗王爺們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一切佈置妥當後才讓胤禩等人在朝會上乘機發難,逼迫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以上就是胤禩忽悠弘時謀反的原因,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胤禩最終還是功敗垂成,他到死不明白為什麼雍正處處都能夠逢凶化吉,化險為夷,難道真的是天意難違嗎?

  • 6 # 戲說歷史不是戲

    八爺對雍正的恨是刻骨銘心的。

    其實九子奪嫡失敗後,八爺就沒有再尋求當皇帝的念想了。 而是一直在尋求除了皇帝以外權力的最大化(也就是分權)。比如,八王議政,處處掣肘雍正,從而重新整理自己的存在感。可當自己被抄家了的時候,最後的一張牌只有弘時了。

    首先,弘時對皇位有著覬覦之心。 本來自己是皇子裡邊最年長的,生母也被封為側福晉,按理說,自己接班名正言順。但偏偏雍正對弘曆有偏愛(康熙也有偏愛),導致弘時心懷不滿,伺機報復。 試想,如果是弘晝,不管八爺怎麼鼓動,弘晝只會再整一出活出喪來,因為弘晝沒有奪嫡之心。

    其次,八爺是為了讓雍正父子自相殘殺,坐收漁翁之利。 弘時不管殺得了或是殺不了弘曆,八爺都贏了。殺了弘曆,雍正會懲罰弘時,殺不了,事情敗露,雍正照樣會懲罰弘時。不管成與不成,對於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雍正,都要忍受內心煎熬,大義滅親。

    最後,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弘時假借聖旨之名,發配八爺的家人和門人。聖旨上說抄家,並沒有說發配。所以說,八爺也有報復弘時的一己私念吧。

  • 7 # 一葉富春

    弘時臨死時大喊:“八叔,阿其那!阿其那!你明明知道我不是弘曆的對手,還讓我去爭,逼得皇阿瑪殺我!我恨你!”

    那麼問題來了,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為什麼要忽悠弘時謀反呢?在《雍正王朝》中以老四胤禛勝出而宣告“九子奪嫡”結束。其實在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的內心是不能接受的:一直以來,胤禩自認為無論是才能,名聲等各個方面都勝胤禛一籌,可是勝出的卻是在他眼裡的冷血暴君獨夫胤禛。他心裡的這個坎一直到死都沒有跨過。

    其實胤禩出身低賤是一個方面,在九子奪嫡中敗北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康熙厭惡他的所作所為像:結黨營私,籠絡人心,作事無底限等等。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自然明白,把皇位交給他,大清朝就玩完了。

    而胤禩到死也沒有明白箇中的道理,把這一切都怨恨在胤禛的頭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各顯其能。

    三阿哥弘時本身是長子,且弘時處處與弘曆爭,明眼人都看地明白。雍正沒有宣佈誰是太子前,弘時自認為是有機會的。胤禩何精明:這難道不是雍正朝的“九子奪嫡”嗎?可是當時的情況是弘曆聖眷日益,弘時在朝廷中又無權,無人。不得不求助於八爺一夥。在胤禩看來何樂而不為呢?1,雍正兩子相爭動搖的是雍正的根基,弘曆贏了對他也無不可。2,若弘時贏了,以弘時的能力根本不能駕馭朝政,勢逼讓他做個攝政王,把持朝廷。3,其時八爺黨的根本還在,以胤禩的性格認為值得一博,要不然就沒機會了。這也是胤禩忽悠弘時謀反的原因了。

  • 8 #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以胤禩為代表的八爺黨一直都是胤禛的老對頭,雙方的爭鬥貫穿整個劇情。雍正登基後,雙方的鬥爭水平也上了一個臺階。

    胤禩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也是以為有才幹有理想的政治家,在國家遭遇危機的時候,他與雍正也是站在一條線上,比如西北叛亂,他也是出過力的,但是他與雍正帝根本矛盾永遠無法調和。

    第一,不甘心失敗。胤禩的理想需要透過掌權來實現,即使當不了皇帝,透過扶持弘時上位自己當個掌握實權的周公也能接受。胤禩忽悠弘時爭奪皇位,既是奪嫡的延續,也是對雍正的背水一戰。

    第二,胤禩與雍正政見不和。雍正上臺後,改革吏治,整頓旗務,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胤禩的八爺黨是舊貴族的代表,只會因循守舊,處處都是“聖祖說的、祖宗乘法”那一套。雍正帝“新政”嚴重侵犯舊官僚舊貴族的利益,八爺黨想廢除新政就必須逼雍正退位。

    第三,弘時符合八爺黨的要求。弘時是位不得志的皇子,頭腦簡單,又有小辮子被胤禩抓住。扶弘時上位,便於控制。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胤禩漏掉了弘晝這個不起眼的“人精”,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 9 # 達摩說

    有句話說的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用在胤禩與弘時二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胤禩在做皇子時就一直有爭儲的心,並且心思縝密且險惡。後來爭儲失敗,但依舊不甘心做雍正的臣子,始終尋求機會翻盤,於是他看中了弘時。

    不得不說,胤禩看人是很準的,他能看出雍正的這三個兒子中,最受器重的是弘曆,最閒雲野鶴的是弘晝,而最不安分的則是弘時。

    弘時覺得自己並不比弘曆差,而一直以來康熙與雍正對弘曆的偏愛也讓他既自傲又自卑。一旦有人挑撥,他勢必坐不住,進而走上爭儲乃至謀反的道路。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弘時從政治見解上與胤禩一樣,都屬偏於保守的,主要特點就是傾向於恪守祖制,對改革比較反感。胤禩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試圖去拉攏弘時。換言之,弘時對雍正的改革也有不滿之心,才會接受胤禩的拉攏。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胤禩企圖拿弘時當擋箭牌和傀儡。精明如胤禩,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篡權亂政,把他的賢王之名敗壞乾淨,他只會把弘時扶上位,然後自己控制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怪不得在八爺黨密謀八王議政時,十爺傻乎乎地說要把八爺推上來,八爺大義凜然地說:“天若助我,我為周公。”

    這才是老八高明的地方呢!

  • 10 # 紅雨說歷史

    其實在《雍正王朝》裡邊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的關係就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關係。八阿哥哥所代表的利益永遠是每族滿族貴族的利益,四阿哥胤禎除了自身利益以外他還心繫大清王朝,天下黎民百姓。只是這次革新派站在了站在了當時位置的頂端,成為了皇帝。

    八阿哥胤禩他也其實並不是一個奸臣,他其實也是為了大清社稷,為了滿族利益。他忽悠一弘時謀反最大的因素就是他不服。八阿哥是庶出,但是他一直有一顆當皇帝的心,《雍正王朝》最經典的評價就是他處處模仿康熙,卻處處不像。原因之一就是他心中沒有天下。他雖然貴為八賢王,門生遍佈朝政,但是卻不懂得隱忍,不懂得退讓,過於急功近利。他擺明了將“結黨營私”擺上了檯面,給康熙看,康熙如何能夠開心。但是有這些缺點八哥卻不自知,他一心認為自己確實比皇上四哥強,所以他要爭個高低。

    四阿哥胤禎登基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力排眾議任命漢人年羹堯為西北大將軍王,並且取得了西北大捷,然而年羹堯卻不識抬舉狂妄自大。雍正推行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政策不僅將滿族貴族,更是將天下讀書人得罪了個遍,但是百姓比較受益,朝廷收益是增加的。

    八爺就趁著滿朝官僚利益都在此次改革中受挫的機會,發動了逼宮。八爺忽悠三阿首先三阿哥弘時也是一個利益燻心,垂涎皇位的人。第二忽悠三阿哥謀反,八爺是受益者,即使逼宮退位,八爺也不會留下謀反的罪名,反而是擁立新皇的能臣。第三三阿哥弘時和八爺一樣,代表的都是滿族貴族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壁網線插座接法圖解,網線插座怎麼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