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iaqibangbangda

    「不愛說話,內向」的特點基本上源於自我的不認同,不認可自己的性格,不認可自己的溝通能力,不認可自己表達的觀點或話語的份量,等等。這種自我不認同感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認知偏見。怎樣克服這種認知偏見呢?

    1.不要過多的思考,無論大事小事,過多的思考都會使自己陷入困境,有可能人家只是知道很小的一件事,但是自己想太過多把問題放大化了。

    2.不要怕說錯話,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不一樣,表達出來的觀點也一樣,大膽的把內心的想法說出去

    3.鍛鍊自己積極的意志,充分的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改變自己的心理素質

  • 2 # 天闕867

    內向的人一般表現比較沉默,不主動、不善於與別人交往,與世無爭,容易被他人忽視。

    1.不能再有更壞的了。

    這個心理暗示很重要,是你改變內向性格的前提。你想,你因為內向別人忽視你,你難以參與到“朋友圈”,這對你來講已經是糟糕透了;而如果你橫下一條心,說出自己想說的,做出一些維護朋友關係的行動,可能會遭致別人驚訝、不屑的目光,但這又有什麼呢?吸引了目光總比一直被忽視有進展。

    再者,你不就是剛開始缺乏經驗和圓潤,某些事做得比較幼稚生硬嗎?第二次第三次呢?只要你堅持,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天地!

    請記住這句話:沒有比什麼都不做更壞的了!

    2.找準話題,形成互動氛圍。

    (1)話題有內容。不要泛泛而談,那樣會感覺是在應付對方。會讓人感覺到你們只不過是停留在一個很淺的層面上。多講一些彼此都知道的話題,這樣就會感覺像遇到很熟悉的人一樣。

    (2)多找開放性話題。交談中,儘量不要提出一些只能讓人回答yes或是no的問題來。這樣的話,剛開始就結束了,等於在扼殺你們的談話。要給人能夠展開話題的餘地。

    (3) 製造親切氣氛。不要對某話題揪住不放,以致爭辯。當然跟很熟悉的人,並且談論正事的時候可以這樣。交談時要隨和,不同意見呵呵一笑,求同存異嘛。而面對陌生人交談,必須努力製造親切的感覺。

    (4)態度誠懇,認真迴應。如果人家問你問題,不要簡單回答“是”或“不是”,也要回問對方,讓話題能夠繼續下去。 不要說出太隨便的話,否則很有可能會冒犯到你新認識的朋友,得不償失。

    (5)注意姿勢。坐姿不要太僵硬,這樣會給對方以拒絕的印象,容易引起氣氛緊張。也不要太隨意,給人漫不經心、不尊重人的感覺。對於喜歡蹺二郎腿的人,注意蹺起的腿不要過高露出鞋底;蹺起的腿的腳尖以指向交談物件的方向為宜。

    3.像對待老朋友那樣對待陌生人

    (1)不把他當作是陌生人,在你熟悉的人中你要多說話,鍛鍊自己的口才,只有這樣你在陌生人面前才會遊刃有餘。

    (2)面對陌生人不需要特意裝模作樣,不過也要表現出你的誠意。其實每個人跟陌生人交談時內心都會不安,一定要自己先放下陌生人情結。

    (3)尋找共同話題。聊天的時候可以談論一些你們瞭解並且有相同之處的東西,比如共同的朋友、共同感興趣的愛好、家鄉風俗等等。可以多講一些有關生活,工作,愛好和流行文化的問題。可以促進彼此的瞭解,緊跟時事將會為你提供很好的聊天素材。

    (5)避開那些負面的或者有爭議的話題,對於那些冗長的故事也應敬而遠之。

    4.解讀現場的氣氛與對方的心態

    (1)要避免談論會讓人討厭的話題。千萬別忘了多傾聽,少說話。不要你一個人一直髮表高見,也要學習傾聽別人說話。

    (2)解讀現場的氣氛,看準時機再發言。 要學會察言觀色,如果你注意到他人對自己所說的話題感到厭煩的話,停止這個話題,搞清楚狀況,然後繼續下一個話題。

    (3)與那些素未謀面的人聊天時,不要過多談論你的往事。可以隨便談談你身邊的時事,例如當時響起的有趣的背景音樂或是身邊的風景之類的。

    5.下次再來:最不缺的是機會

    就算對方的反應不是很熱絡,也不必感到沮喪。我們本來就不可能討每個人歡心,不過一定還有挽回的機會,你的態度要樂觀起來,這次效果不很好,但沒關係,對於內向的人,人際交往最缺的是主動,最不缺的是機會,下次再來。

    允許陌生人打斷你的說話。你要抱以這樣心態: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失禮,而是在幫你。他們打斷你的談話也是一個他們確實在傾聽你說話的最好標誌。說話被打斷表面上看有失面子,而當你坦然面對,正是表現你氣度的最好場景。

  • 3 # 莫言的故鄉

    這個題目一下子抓住了我,我小時候就是這樣一個人。現在沒人覺得我是內向的人,而我已過知天命之年。

    首先,內向的起因一定和成長環境有關係,也就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如說兒童時期沒有受到父母的關愛和鼓勵,父母和孩子沒有親近感,錯失培養孩子天真,活潑,樂觀,向上的個性,因此孩子沒有機會培養起自愛和自信心。這樣就缺乏對自我正確認識,仰視別人俯視自己。

    心理學上對內向的描述是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除非摯友)。內向性格的人有他們的優勢,比如敏感,觀察力強,處事謹慎。但是生活在社會中,愛社交、活躍、開朗、自信、勇於進取、善於表達,對周圍一切事物很感興趣、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的自信外向的個性更受歡迎。

    我小時候也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甚至來客人我會躲起來等客人走了才敢出來。剛入職教師的時候,我犯愁啊和我的老師談這個問題。他說我們就是要吃這碗飯的,要努力自我改變。30年過去了,對老師的忠告記憶猶新。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可以把握當下,然後掌控自己的未來。

    要改變,我認為首先要多關心身邊的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愛別人才會得到愛,得到關注和鼓勵。

    其次,自信來著豐富的內在。你要有立身社會之本,一無是處才沒有自信。

    另外,學會交朋友,學會與任何人聊得來。熟能生巧,英語是這樣說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完美是鍛煉出來的。

    永遠記住: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改變別人難,改變自己容易。希望內向的朋友:不抱怨,不氣餒,Sunny向上,豪邁向前。

    (說明:借用一個logo,我特喜歡這四個字,做人也當如此)

  • 4 # 搞笑屠夫

    首選來說說我自己,其實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愛說話。但在社會上溝通是很重要的,逼自己去多說話。心裡面一直鼓勵自己,這樣太內向了,不利於自己的成長。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向前衝,哪怕前幾次犯錯誤了,也沒事,這樣才可以成長呀!!!人際關係的建立都需要溝通的,所以希望可以幫助你,不要怯場,人都一樣沒有什麼好怕的。勇往直前,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哦!

  • 5 # 小髙大大

    以我自身接觸到內向的人來看。內向不代表沒有想法,相反,有時候我會感覺內向的人想法很獨特很讓人眼前一亮。

    內向的人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他們最大的問題是不會主動,有時候會不敢於表達,他們的溝通往往是被動的,別人問一句他說一句,遇到問題很少去主動與人交流。

    內向的人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學會主動,當你主動與人溝通,時間長會對性格有幫助。不要害怕什麼,誰都有錯的時候。主動是改變的第一步,與人溝通的多了,你就學到其他方面的技巧,包括溝通的方式、表達能力、察言觀色等等。當你與人接觸和交流的多了,性格慢慢就會開朗起來。

  • 6 # 淡大嬸

    性格決定人生格局。

    內向,外向,各有所缺,各有所長。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臉皮薄,和任何人都聊不了幾句話,大多隻有一個微笑作迴應。在生活和工作中,這個性格確實不討好,造成一些阻礙。

    內向的人,要怎麼改變自己呢?我認為,首先要從自己的心態做起,內向的人大多內心自卑,要找出自己自卑的點在哪裡,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多鼓勵自己,激勵自己,努力消除自卑感。

    其次,內向的人朋友都不多,外界接觸越少,越內向。且需要多開解自己,敞開心扉,去接收新朋友,把自己推出去,走出自己畫的圈子,多參與一些社交場合,由最初的不適應,渾身不舒服,想回家,逐漸變成能耐住性子多坐一會兒,多聽一聽。最好的結果就是融入大家,一起開心交流。

    最後,如果身邊有內向的朋友,請給他們一點時間,一點耐心,以朋友的身份,多影響他,逐漸讓他開朗,外向起來。

  • 7 # YY小C

    內向的人基本都是內心比較自卑,內向一般是由家庭環境跟遺傳等因素形成的,所以內向的人會比較安靜,離群,還很膽小,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人有過多的接觸(除好朋友外)。

    本人曾經也很內向,因為家庭原因(重男輕女)小時候只要我一犯錯,大人就喜歡用打的罵的,還特別喜歡在別人家面前夸人家孩子怎樣好,而說我就是怎麼不聽話怎麼不懂事等等…

    一直到工作才慢慢的改變自己,在領導與同事的帶動下,經常參加公司的各種活動,比如唱歌、泡吧、旅遊等慢慢的也就融入了公司的大家庭。可能也是因為除了玩之外工作之時我比較穩重吧,工作了一年多時間就被領導提拔升職了。在領導的帶領下,我慢慢變得更加自信了,經常主持公司會議以及各種員工培訓,也經常參加公司演講表演等比賽(當然第一次的時候都是會恐懼的要靠自己慢慢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所以內向真的很不適合當代的社會,希望所有內向的朋友都可以大膽的走出來。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做了全職媽媽,老公孩子都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也很享受現在的生活。很感謝曾經公司給我帶來的改變,更感謝自己,因為自己懂得改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8 # 微憩

    首先,給大家科普兩個知識點:

    一個是: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相信不少小夥伴並沒有使用過專業的測評去測量自己的性格傾向,更多的是透過日常行為判斷去做的評估,因為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給自己或者別人隨便貼標籤,不管我們是屬於哪種性格,都會存在優勢和風險。

    第二個是:3歲看大,7歲看老,性格到25歲之後會趨於穩定不變,性格雖然很難去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行為。相信在生活中,會有很多小夥伴的性格都是偏內向,而且有一部分的人他的性格其實是偏內向,但他們一樣可以在各種群場合做到遊刃有餘,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很多都是透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希望把自己變得更加樂群,能夠向那些大咖一樣可以在各種場合都應付自由,能夠在自己的男神女神面前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從而獲得芳心。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做呢?

    內向性格風險和優勢

    內向的人比較安靜,謹慎,不喜歡與外界過多接觸。他們不喜歡與人接觸不能被解釋為害羞或者抑鬱,這僅僅是因為比起外向的人,他們不需要那麼多的刺激,因此喜歡一個人獨處。內向人的這種特點有時會被人誤認為是傲慢或者不友好,其實一旦和他接觸你經常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

    來看看我們會存在哪些風險?因為咱們平時會表現得比較沉默,在行為舉止上會讓人覺得我們不好相處,比較冷淡,通常會被別人疏遠;我們喜歡希望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避免喧囂和吵鬧,這樣會讓別人覺得我們不大合群;同時我們喜歡偏向於慢節奏,會讓人感覺沒有精力沒有那麼充沛。

    那麼我們內向的人有哪些優勢呢?雖然咱們平時會比較沉默,但不意味著我們會冷淡或者不友好,而且我們不會隨便打擾到別人,做事情也會更加專注。

    如何改變

    內向的性格經常會被人誤人,相信會給不少小夥伴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困惑,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前面提到的性格分析,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個大體的判斷,相信聰明的小夥伴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微小憩在這裡也教各位小夥伴一些比較實用的小妙招,讓你快速改變行了。

    ① 從心態開始

    一開始的時候微小憩就有提到各位小夥伴不要隨意給自己或者別人貼標籤,性格並沒有好與壞之分,我們的性格雖然內向,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存在,並不是一無是處。想要改變必須要認同這一點。

    同時內向的性格會讓別人給我們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我們需要改變的不是性格,是去改變我們日常的行為,這是我們必須擁有的第二個心態上的認知,改變行為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

    ②減少內心活動

    3歲看大,7歲看老,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方式都是受環境的影響,同對不同的場場,有我們自己的一套行為習慣。內向的小夥伴們的心理活動會比較多,但行動或者說表達出去的卻是比較少。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於我們內心的思想活動過多了,當我們的實際表達跟不上內心思想運轉的速度,當我們把語言組織好後卻發現錯過了最佳的發言時間,從而會造成尷尬,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願意去表達,也就給人留下了不大會表現的印象。

    想要改變自己多年的行為習慣,這是最難的一件事情,而且在改變的過程中會讓人感覺特別地不舒服,在這裡我們需要認知一點:跳出舒適圈。

    前面已經提到過當我們性格形成為一個習慣以後,我們會覺得以往的行為會更舒服,想要改變行為,就是讓自己不舒服,很多一開始會很不習慣。

    同時一開始對自己的要求會過高,希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成像演說家一樣,像交際高手一樣。但其實任何人的成長都是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都是點滴積累起來的。

    行為上的改變,我們可以從少到多的方式去做改變。

    從單個熟悉的人開始。從身邊熟悉的人兩三個人開始練習,多跟他們溝通,先去跟他們聊他們喜歡的話題,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知識體量,這一步是必不可少了。從跟熟悉的人溝通中,自己變自己以前的溝通方式,多把自己的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相信熟悉的人也願意成為你的聽眾。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跟人溝通的一些小技巧,到時候就可能對不同的人群使用。

    融入熟悉人的活動。單純地跟個人溝通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改變自己日常的行為,融入到他們的圈子裡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交際範圍,可以先跟熟悉的人一塊出去玩,比如一塊唱K,一塊出去遊玩等等。相信在這些活動中能夠給你更多的溝通的機會,觀察下別人怎麼樣聊天的,自己可以加入到他們一塊開始聊,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的溝通會越來越順暢。

    跟陌生人問路。跟熟悉的人倒是很容易做到,但要是跟陌生人,你又會緊張,又會不知所措,那行動如何開拓陌生人這條路呢?跟不認識的人問題是最好的辦法。首先不是真要你到不認識的城市,你可以在你熟悉的城市裡,隨便找個人問路。相信現在很多人還是很願意幫你指路。當你敢向陌生人問路的時候,你可以當作自己是外地來的遊客,再問下陌生人這附近有哪些知名的風景呀,建築呀。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當然還會有其他的辦法可以使用。

    融入陌生人圈子。當然這個不是讓你跟所有陌生人打交道,跟朋友在一塊玩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也會帶他身邊你不熟悉或者不認識的朋友過來,你學會主動跟人家打招呼,聊天,加入到他們的圈子或者活動中。

    練習演講。相信很多性格內向的小夥伴都希望自己能夠像演講家一樣,站在臺上給別人進行演講。這也是我們去做的目標之前,我們需要先自己練習自己說話的語速,語調等等,透過私下刻苦的練習,從幾個人開始練習自己的表達能力,再慢慢地把人數增加。相信當你做到這點的時候,你的行為基本上已經改變過來了,你也將成為更受歡迎的人了。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可能會嫌棄我前面說了一大堆沒有用的,後面的方法卻這麼少。其實前面的會比後面的更重要,當我們認清了事物的本質,這樣解決問題會更容易。

  • 9 # 優智謀

    首先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並把這種善良透過自己的笑容、友善的舉動、得體的語言等逐漸的嘗試著表現出來,當然,這些都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練習的過程,才能形成這種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一個友善的人際環境,有一些能夠及時的指導你,鼓勵你的朋友,你與人交往的能力提升的就比較快,這是指外部的環境。就你自身而言,你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對人際交往中不好的方面要進行修正,對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要不斷的重複,把它固定下來,形成與人溝通交流的良好習慣。你還需要看書學習,多與賢能的人交流、溝通,養成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性格。透過多方面的、持久的鍛鍊和打磨,久而久之,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就很順暢了。

  • 10 # 妙妙一角

    341-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內向性格也有其優點,沒有必要變換成外向性格罷。曾經的我也為自己的“內向靦腆”苦惱過,後來發現其實做自己也是很好的!

    根據研究分析,人的一生中“內向”與“外向”這兩種個性力量是同時存在的,不誇張地說內向的個性能力是獲得外向個性能力的前提。

    正如埃裡克森在《同一性危機》中說的,自我認同是一種精神朝內的灌注。其實,人的個性是複雜的,不可能像文化標定那樣是單一的。社會是個舞臺,只要喜歡人就可以表演出不同的個性色彩。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偉人,藝術家,創業者都因為發展了很好的內向能力而讓自己能在浮躁的社會里沉靜下來,獨立思考,富於創意,最終獲得成就。

    從《內向者的優勢》中我們瞭解到: 簡單的說外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短能夠做出很多短時的反應,而內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長往往需要更長時間。所以在我們熟悉的場景中,外向的人能夠在聚會上頻繁切換話題左右逢源,好像什麼都知道,但是內向的人卻總是欲言又止。其實外向的人習慣的是在說的時候思考,而內向的人必須思考好後再說,僅此而已。內向的人做任何事會經過深思熟慮,而外向的人則是做了再說。就因為這樣的基因差異造就了內向與外向。

    所謂內向的優勢在於其慢的一面,能夠把事情考慮清楚、考慮周全,所謂三思而後行。內向的人更能夠抵禦誘惑、耐住寂寞、而能將更多精力用於內心的思索,而過多的社交會使其喪失精力。截然不同的是外向的人必須從外部刺激中補充精力,不停的趕場子、不斷的求新求異。 人只有發展好內向的力量,讓心靈成為快樂的源泉,外向的個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沉靜得下來,也能放得開去。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你的靈魂會遠離你,終身漂泊。自己愛自己,從內心世界去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快樂是隨時可以自給自足的。

    內向者的能量多來源於自身內在世界——如思想、情緒和觀念。他們善於儲存精力,但他們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並體驗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覺,由此他們需要限制自己的社會交往,以免被過分消耗。他們並不一定就是安靜或孤僻的,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在自己的頭腦內部,他們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賞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內向的人心思細膩,善於分析和解說;外向的人心思粗線,情緒化和機敏。內向的人思想深邃,悲觀;外向的人思想快活,樂觀。內向的人善於獨處,外向的人善於集體交際。內向的人智商普遍偏高;外向的人情商普遍偏高。內向的人細心而有條不紊,外向的人粗心但行動力高。內向的人思想理性敏感;外向的人感性堅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治“老賴”的大狠招“限駕令”來了,你贊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