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間一抹陽光
-
2 # 鄉鑑
很多農村流傳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農諺,其意思是說,在小暑大暑天裡,天氣高溫炎熱,就像被裝進蒸籠裡一樣,悶熱得讓人難受。而且,大暑正好又處在三伏天的中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說法。大暑、中伏像趕集似的竄到一起,這些都說明了這段時間的高溫天氣不會缺席。
從最近天氣情況看,今年大暑天裡,各地天氣還是比較熱的,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燒”不退。大暑到來之前,中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今年最大範圍的持續性高溫天氣過程,統計顯示有超過25個省市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重慶、北京、河北、山東、遼寧等地方的最高氣溫已超過歷史極值,部分地區氣溫達到42℃。
農村老話“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是一則預測立秋後天氣的俗語,意思是如果大暑天的氣溫不是一年裡最高的、高溫天數不長,就是沒熱透,那麼最熱可能出現在秋後的“秋老虎”期間。這句農村俗語有一定科學依據,當太陽超過黃經120°時才是一年裡最熱的時候,一般來說大暑期間太陽黃經達到120°,但如果大暑裡太陽黃經沒有達到要求,這期間就不是最熱的時候(沒熱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熱天便會在立秋後。
另外,有關大暑天氣的農村俗語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等,這些都是老輩人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
綜上所述,今年很多地區在大暑期間,其最高氣溫超過歷史極值,而且持續時間多在7天左右,這應該算得上“大暑熱透了”,最熱的時候應該不會出現在立秋以後,但風雲變幻莫測,不排除“秋老虎”不會發威。各位朋友,你們認為今年立秋會很熱嗎?
-
3 # 紀錄鄉土
大暑的這幾天真的是太熱了,因為氣溫高導致我家地裡的玉米持續乾旱,要知道現在玉米正是授粉的時候,如果持續乾旱會影響到玉米的正常授粉,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農民朋友就會開始澆灌,我們家昨天還在澆灌,我來到田野裡澆灌的時候深深的體會到了大暑的地面溫度特別高就像一個大火爐在自己跟前一樣。
但是大暑過的也很快可是大暑之後的立秋就會涼快了嗎,就像問題當中提到的“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今年立秋會熱還是會涼爽呢,那麼今天我就針對這個問題結合農村多年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講解。
什麼是“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呢那麼這句話也就是說在大暑的節氣裡如果天天氣溫度讓人感覺不熱的話,那麼立秋以後的天氣溫度就會非常炎熱,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秋後一伏”也就是說立秋之後並不是說就涼快了,而是還會長大暑天一樣。
同時也就是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快加油”,那麼就是說如果立秋時間比較早的話,根據農村老一輩人的經驗說明立秋之後的天氣是涼爽不熱的,那麼如果立秋要了幾天也就是咱們剛才講到的“秋後一伏”也就是特別熱。
今年立秋是“早”還是“晚”呢以及今天立秋還會熱嗎我看了一下今年的萬年曆,萬年曆上顯示今年的立秋比著去年要早,那麼今年立秋的天氣按照剛才咱們講到的俗語“早立秋涼颼颼”來說的話今年立秋之後不會有一伏了,也就是說不會太熱的。
綜上所述:每年的立秋時間都是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前後相差幾天,因此老一輩人留下來的一些老話還是非常有生活指導作用的,畢竟這些都是他們用自己生活當中的經驗來總結,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學習一下咱們農村關於節氣的俗語來認知。
-
4 # 鄉村波比
今年的大暑節氣當天已經過去,今年大暑節氣開始的時間是2019年07月23日。大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大暑節氣當天太陽黃經位於120°,天氣也是異常炎熱,對於南方地區來說不僅炎熱,而且還悶熱,空氣中水蒸氣比較多,水蒸氣在劇烈的太陽照射下溫度升高,整個時候就顯得潮溼而悶熱,這樣的天氣也是最難受的。
其實大暑剛剛過去沒幾天,現在的人們依然感覺酷熱天氣持續,人們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呢?現在正是處於大暑和立秋節氣之間的階段,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時間段是出於大暑節氣中的。現在中國各地普遍高溫,根據最近天氣預報顯示中國日平均氣溫高達30℃,其中目前南方多地白天氣溫就高達32~35℃。很多人也採取了多種多樣的避暑方式,比如到農村中的河裡游泳、附近山洞乘涼、吃西瓜、喝綠豆粥等等。
現在的天氣已經算很熱了,但是人們常說大熱在秋後,其實就是指立秋以後才是最熱的,這個或許很多人不明白。今年立秋是2019年08月08日開始到來,而今年的三伏天時間段為40天,分為中伏、初伏、末伏,整個三伏天時間段是2019年7月12日~8月20日,而立秋開始的時候正是準備進入末伏階段,這個時候確實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了,“秋老虎”才剛剛來,炎熱不會馬上過去。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以及“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這也說明了在三伏天的中伏和立秋剛過沒多久的時間段才是最熱的天氣。立秋前後,衣裳溼透,這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止高溫中暑,平時多喝水,多吃一些比較涼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苦瓜、涼粉等等。
現在才是大暑節氣剛好到來不久,這種天氣要持續到處暑節氣到來以後才開始慢慢轉涼,而整個階段目前還有二十多天才結束。
現在各地高溫,真的驗證了人們大暑秋後衣裳溼透的現象。現在持續高溫,而且雨季也漸漸少了很多,樹上知了也在嘰嘰喳喳的叫著,整個夏天都開始熱鬧了起來。現在還沒有到立秋,很多人都覺得天氣很熱了,希望立秋快點到了,也希望立秋快點過去。
-
5 # 綠野文藝
立秋的意思是夏天過去了,秋天開始了,暑去涼來。按照二十四節氣,立秋後一個節氣是處暑。也就是說天氣一天比一天要涼了。
但是,立秋到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溫度也一下子就降低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據每年的經驗來看,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在立秋後第3日,因此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南方的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有句老話“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那麼今年的立秋會不會氣溫很高?古語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判斷立秋早晚的標準主要是看立秋當天陰曆是在6月還是7月,如果是陰曆6月以內那就算早立秋,如果是陰曆7月那就是晚立秋,今年的立秋當天是陰曆7月8日,不算早立秋,是晚立秋。
去年的立秋在陰曆6月26,入伏以前早早的就熱了起來,到了立秋以後一場雨接著一場雨竟然就那麼早早的涼颼颼的了,而今年是前期沒有一點要熱的意思,截止到現在熱的日子屬實不多,也就是立秋前不熱,立秋後要熱。因此據此判斷,立秋會很熱。
不過俗語比較也有侷限性,所以參考下即可。
-
6 # 樹德漢碩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俗諺說的不假,不管大暑熱透不熱透,秋後都會燥熱的,似乎年年如此,我有感覺,我才這兩年不耕田,以前年年在大暑立秋中搶收搶種,是經歷數十年了的。今年立秋後到處暑,還會感覺酷熱燥暑的。
冬冷三九,夏熱三伏。夏至三庚數頭伏,末伏立秋找頭庚。如此計法,初伏必在小暑後,中伏在大暑前後。三伏中,最熱在中伏,最燥在末伏,今年夏至後見庚早,所以中伏長,有二十天,現在就是進入中伏好幾天了,誰不覺熱嗎?無雨就熱得很,有雨解就好許多,多雨解,就熱不透,無雨解就熱透。中國地大,西東北南氣溫降雨都大有不同,因而不同地域對熱透不熱透是有不同的認識感覺的。
立秋後有末伏,無雨,必燥熱。要是大暑中伏期間多雨,沒熱透,而到了立秋後少雨,那就會更感秋後之酷熱燥炎了。俗又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關於立秋早晚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日論的,立秋是陰曆七月的節,在七月初一前交秋是立早秋,在七月初九初十後立秋是晚立秋,以這個說法,今年是七月初八立秋,不算早,也不算晚,是適中略遲。一種是以時辰論早晚,子醜寅卯時立秋為早,辰已午未時為中,申酉戌亥時為晚。今年是七月初八寅時,3點12分57秒交立秋,時辰論就是早立秋涼颼颼了。但對涼熱時間有不同認識理解,以時辰說,早立秋涼颼颼,是交立秋那些個時刻涼颼颼,不是指立秋後十幾天時間內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不應就是指申西戌亥時,悟其意,應更多是指以日交秋遲,而不是以時論為主。我認為,在我所處之地,不論那種說法立秋早晚,也不論大暑熱透不熱透,立秋後到處暑這一段時日都是感覺很炎熱難頂的。人生百步九十半,越是最後之熱,就越感覺難受,這也是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所以,越是後熱越要學會堅持,學會防暑伏,不致因熱中暑,更要防作物受旱熱而枯,畜禽渴熱難受而死。
-
7 # 三六五平凡之路
大暑大暑,上蒸下煮,天然熱爆了,今天手機裡受到了天氣資訊,說高溫38℃,區域性有39℃,這種天,我覺得有理由有藉口待在空調房裡哪裡都不去,除非能喝上冰凍的酒水,吹著空調。
題主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話說起來很有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其實我們分析下大暑和秋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大暑是在7月23號,這天之後,炎熱的天氣才正式提上日程,並且這個時間段是全面氣溫最高的時候,而“秋後”的秋就是立秋的節氣。那意思就清楚了:大暑這天天氣有雨涼爽的話,就是熱不透,那麼立秋之後的天氣還是很熱。因為立秋之後有秋老虎,其實還有個三伏天沒有完的緣故。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8號,而中伏結束是在8月10號,所以說,立秋在中伏之內,那立秋之後還有個末伏還沒有開始,所以立秋之後,還有十天的末伏,天氣還是熱得很,立秋之後天氣還會熱,整個8月都會熱,因為末伏在8月20號束。
大暑期間天氣雖然熱,人感覺特不舒服,但是對於農作物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三伏天有足夠長的日照時間,有合適的溫度,這樣都有利於農作物開花、灌漿、結果。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的農作物,都喜歡高溫日照,當然天氣還不能幹旱,是不是的在午後來電雷陣雨是最好不過了。
-
8 # 怡庭農業
暑為熱的意思,大暑意味著大熱。當前正好處在大暑的時候,這兩天我們豫北地區的氣溫也是居高不下,不光天氣熱,還伴隨著雷電大風暴雨的極端天氣出現,又熱又潮,特別是雨後經過太陽的暴曬過後,那種“上蒸下煮”的滋味比熱更難熬。不過還好再有十幾天的時間就立秋了,不過在我們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今年立秋會熱嗎?
農村俗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是什麼意思?大暑是24節氣裡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由於日照增多,氣溫炎熱,固這段時間被稱為大暑。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我想大多數人都能看懂。說的就是大暑如果熱不透的話,那麼大熱就會在立秋以後。
而立秋是意味著夏天的結束,秋天的來臨。所以通常來說,立秋過後隨著日晝時間的減少,副熱帶高壓天氣的轉移,溫度也就會逐步下降轉涼。但是由於每年的立秋的農曆時間不固定,所以有時候大暑天氣反道不是最熱,就像我們農村常說的“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三伏天不熱,那麼秋老虎就會容易出現,大熱也就在立秋以後了。
那麼今年立秋的時間在什麼時候,立秋過後還會大熱嗎?今年立秋的時間是在公曆的8月8日,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初八,具體時間是從凌晨3:12:57開始,所以今年也被人稱為早立秋,按照我們流傳的俗語來說,今年立秋過後應該會比較涼快一些。
而當前大暑剛剛過去不久,全國各地基本上都處於高溫天氣,也就意味著今年的氣候比較正常,大暑該熱的時候天氣炎熱,那麼大暑過後出現秋老虎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氣溫由熱轉涼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雖然再有十幾天就立秋了。但是中午時分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根據多年的經驗分析,真正的涼快至少要在處暑過後,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四個節氣,今年的8月23日以後,也是我們豫北地區玉米收穫的季節。所以大家在處暑來到之前,還是需要注意防暑降溫的。
-
9 # 老張談三農
目前全國各地都開啟了火爐模式,人們生活在各個城市當中,猶如置身於烤爐當中,城為烤爐、人為魚肉,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盼望酷暑炎熱能夠早點過去。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這段時間我們正處於三伏天氣,尤其是進入中伏以後,氣溫不斷升高,更加上人難以得到一絲涼爽。大暑過後、上蒸下煮,雖然很多人都非常盼望早點立秋,畢竟一層秋雨一層涼,不過有的農村老人卻說“大暑熱不透,熱在立秋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大暑過了這段日子氣溫不是特別高、人感覺不到熱的話,那麼今年立秋之後的氣溫會非常高。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今天老張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這個話題。“大暑熱不透,熱在立秋後”這句話在老張看來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原因是夏至之後,白天的時長要大於夜晚的時長,尤其太陽向北半球偏移這段時間,太陽照在地球上的熱量會持續增加。而地面因為每天日積月累地受到驕陽炙烤,地表水快速蒸發,因此地面的溫度越來越高,經過長時間的熱量累積地表的溫度已經非常高了,這個相信很多朋友都能感受得到,夏天的時候即使是傍晚之後不穿鞋的話,光腳在地上走的,也會發現地面非常的燙,這就說明了地溫已經很高了。正因為低溫的升高和地表水的快速蒸發,使得大暑過了這段日子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氣溫都非常高。但是如果大暑過後氣溫不高的話,這就說明今年降雨量非常的充沛,三天兩頭的降雨造就了夏天不太熱,但是這種情況下,對於中國中原地區來說不可能降雨從夏天一直下到秋天,尤其是立秋之後,太陽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這個時候帶有大量溼空氣的海洋氣候會隨著太陽南移,降雨量就會持續性的減少。而且由於夏天時降雨頗多,在秋天的時候一般降雨都很少,甚至秋天沒有降雨,因此立秋之後天氣會異常的乾燥,這個時候由於太陽的餘威仍在,因此秋天的氣溫會很高。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實際上還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大暑之後的熱和立秋過後的熱,完全是兩種不同概念的熱。打個最直白的比方,就是說夏天的熱往往會使一種溼熱,因為人非常容易流汗,體溫又非常高,這種給人身上黏黏的感覺。而秋天的熱是一種燥熱,會讓人感覺到早上起來嗓子疼,而且人特別容易上火,所以實際上,這句話說的也不是完全正確,因為這兩種熱是有明顯的差別的。
-
10 # 呂不在為
進入大暑已經第四天了,這個天氣真是蒸籠一般,動一動就是大汗淋漓,大暑的時間是15天,今天距離立秋還有11天,針對這句話來說是有道理的,所謂大暑熱不透就是說在大暑節氣內沒有出三伏天的情況,正好今年出現了這個情況。
大暑熱不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今年的中伏有20天,加上初伏和末伏的兩個10天,這樣就有40天的時間了,大暑和小暑想加只有30天,所以這就會出現大暑結束還沒有出伏,也就是所謂的“大暑熱不透”。
大熱在秋後秋後簡而言之就是立秋之後,按說立秋之後應該是天氣涼爽的,但是今年立秋不同往年,立秋的時候仍然沒有出伏,大熱是必然的,也就是所謂的“秋老虎”,這種天氣要想結束只能等到下一個節氣得到來,也就是處暑,處暑節氣表示熱天過去。最後總結一下,今年立秋後會繼續熱一段時間的,這句話也有他的現實意義,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措施,避免中午下地勞作,以免造成什麼題的傷害。
回覆列表
題主應該說的是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今年立秋會熱嗎?
很多用來預測天氣狀況的農村諺語還是非常準確的。“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大暑節氣,天氣不是那麼炎熱,較為涼爽的話,那麼立秋之後,就會出現“秋老虎”,天氣會變得比盛夏更為炎熱。
大暑是夏季最後的一個節氣,一般在7月23.24號開始,處於三伏天的中伏,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季節,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乾旱少雨,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時期,古人形象的描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在大暑期間,最高氣溫能達到37-38°C,出門在外,大太陽把人曬得脫了幾層皮,這悶熱的天氣像蒸籠一樣,汗流浹背,酷熱難耐!
雖然酷暑的天氣讓人難熬,但是對於五穀作物來說,反而是有利的一面,在古時候有諺語說“大暑不暑,五穀不鼓”,“大暑五酷熱,無谷多不結”,大暑期間正是農作物開始結籽灌漿的重要時期,充足的日照和高溫有利於光合作用,能夠加速營養物質的積累,這時期雨水適宜,日照充足,到了秋季農作物就能夠穀粒飽滿,五穀豐收。
但是,每年的天氣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地理,環境,副熱帶高壓,厄爾尼諾現象等多種因素影響,有的年份大暑,三伏天期間,天氣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炎熱,反而讓人感覺到這個夏天不過如此,並沒有出現讓人受不了的悶熱天氣,就像農村老人說的,“該熱不熱,必有反常”,冬冷夏熱,四季交替,夏天不熱,秋天熱,這些反常的天氣往往會在以後的一段時期表現出來。
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這一段時期太陽高度角最大,近似於直射地面,太Sunny穿過大氣層的厚度最小,地面日照時間最長, 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於消耗的熱量,這樣熱量慢慢積累下去,到了中伏天地表熱量達到最大值,這也是大暑炎熱的一個基本原因。
如果在大暑期間,受多風,多雨等氣候影響,整體天氣沒有出現過於炎熱的天氣,地表的熱量達不到最大值,那麼就會出現“大暑熱不透”的反常情況,那麼就發生了季節往後延遲,立秋之後天氣本應該變得涼爽,這樣就會出現天氣比盛夏還要炎熱的情況。
今年大暑節氣各地氣溫以炎熱高溫為主,個別地區最高氣溫達到了38度左右,屬於該熱的時候熱,正常氣候特徵,今年立秋之後,估計很大可能不會再出現溫度過於高的情況。
不過,立秋之後,仍然還有一伏,仍要注意防曬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