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阿翔生活記
-
2 # 胖的可愛33210672
在全國來說山西的麵食品種多,歷史久遠,西北五省都以吃麵食為主,以陝西關中道的麵食為佳,800裡平川土地肥沃,小麥出的麵粉頸道,最出名的biangbiang面,油潑面,蒜zan
面,扶風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麵皮,羊肉泡饃,鳳翔豆花泡饃,岐山油酥鍋盔,合陽花饃,天水漿水面,蘭州牛肉麵,都是文名全國,新疆拉條子等數不勝數!
-
3 # ZY燕的生活
做為一個安徽人我覺得我們那邊也愛吃麵,但是我覺得最愛吃麵的可能是河南人和山西人,因為我們那邊基本上也就一天一頓麵條,方便快嗎,但是河南和山西他們是把面作為主要主食,感覺好像主食就是麵條,很少吃米飯之類的
-
4 # 過補母
河南,湖北,湖南這邊吃麵條的人多一點吧。江西,廣西那邊也吃麵食,那邊是以麵食為主食的,家家都可以自己做麵條,去那邊賣麵條未必好賺。
不過這種事情沒個準的,同一個省,不同的地區差別可能很大,畢竟自己的嘴沒人管著,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還是要實地考查了才能決定
-
5 # 比麥
福建,全國最愛吃麵的省份之一!雖然在國內似乎名不見經傳,但是不得不承認,福建的麵條的確是種類繁多、各有特色,而且很多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豐富文化積澱和鮮為人知的故事。
福州線面
許多福州人心中,都有一碗從小吃到大的線面,代表著自個心中最高的美食標準。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祝壽送線面稱“壽麵”,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定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
線面據稱始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歷史,閩侯關源裡是福州地區著名的線面產地。線面製作全部是手工完成的,和麵、揉條、松條、串面、牽面、拉麵……製作時間要在10小時以,其中最複雜的就要數串面、牽面、拉麵,和好的面纏繞在兩條平行的竹竿上,面的粗細程度以及兩根竹竿之間的距離,都需要掌握得非常到位,沒有經驗的人是很難做好的。串好的面被懸掛在木架上,用手抓住另一根竹竿使勁地拉,線面會變得越來越細。同時,天氣、溼度、鹽巴比例,是影響線面製作的重要因素,“天熱,要多加鹽,天冷則少加,分量拿捏需要長期實踐才好把握得當。”
“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這是宋代名詩人黃庭堅的名句,詩中所讚的,就是福州線面。只要天一放晴,走在關源裡的大街小巷,不經意間,你就會看到那一架架線面在Sunny下,像銀絲,又像細紗,像瀑布,又像帷幔,閃爍著晶瑩動人的光芒。挽好的福州線面拉開最長長度可達2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麵”。好的線面,絲細如髮,煮時不糊,柔韌滑潤,嚼不粘齒。
尚幹拌麵 尚幹拌麵扁肉是福州的傳統美食,尚幹依心、尚幹依強、尚幹依冰……榕城街面上的尚幹拌麵扁肉店彷彿雨後春筍般一家接一家的冒出來,據統計居然多達600多家。不過,在這道美食的發源地閩侯尚幹,問當地老人,眾人都道“依心”店最為正宗。舊時依心師傅的爺爺便是肩挑擔哐啷哐啷地沿街叫賣扁肉拌麵,如今,尚幹依心扁肉拌麵老店依舊在福州閩侯縣尚幹鎮的舊街上。
作為福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尚幹拌麵在製作工藝上延用了傳統的手工製作,麵條以優質麵粉加蛋清作為主要原料,手工攪拌並以特殊工藝發酵而成,以極富彈性,口感勁道而著稱。以花生醬、豬油、醬油、蔥花作調料,香味濃,色澤鮮,口味鹹甜,油而不膩,唇齒生香。
長樂槓面 長樂槓面是富有當地特色的美食,最早以前,長樂人過端午節,除吃粽子外,也吃槓面。人們之所以吃粽子,據稱是因為粽子像“龍角”,那粗粗的槓面,更似“龍鬚”,而節日期間長樂人把它列為特定食品,寓意吃下了這兩種食品,猶如“龍在心中”,何懼邪氣?現在的槓面已經深深地融入到長樂人的生活中,它不僅是一種美食,也傾注著長樂人的一份濃厚的鄉情。
槓面,面如其名,製作關鍵在於揉和槓。製作關鍵在於揉跟槓。首先要把麵粉和水按比例調配和成麵糰,麵糰反覆揉到不沾手為止,然後再將揉好的麵糰放置發酵一個晚上,這裡還有一個小竅門,若是在這個時候趕著做成麵條,可以將麵糰放置冰箱冷藏半個小時,也不會影響口感。然後就是槓了,將麵糰放置槓面器反覆壓成大的麵皮,等到麵皮表面看起來光滑潤澤之後,就能將其切成麵條了。槓面是一種很粗的溼軟面,剛做出來的槓面軟且有彈性,以前的槓面是純手工製作的,很粗,現在改用機器製作,雖比原先細了些,但跟其他面比起來還是很粗的,這也是槓面的一大特色。
一碗好吃的槓面,除了地道的面,湯也很關鍵,長樂槓面的湯料必須選取上好的排骨、大腸、螃蟹和老鴨等食材加以熬製,煮麵的過程中,還要加入蝦米、魚乾、花蛤、蟶、芹菜、蒜、香菇等海鮮、菌類及蔬菜等,這樣煮出來的槓面才會更加鮮美。一碗熱氣騰騰的槓面上桌,粗細均勻的麵條浸在淺白色的濃湯裡,配上碧綠的蔬菜、通紅的螃蟹、淺黃色的花蛤、粉嫩的鮮蝦,挑逗著人的味蕾。挑一筷送入口中,麵條筋道彈牙,吸足了海鮮和肉類的醇香,咬上一口螃蟹,只覺一縷奇鮮在口腔中瀰漫,最後再喝上一口濃湯,讓美味在舌尖盪漾,鮮香無比……
連江魚面 要論最具代表性的連江面食,魚面當之無愧。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連江既然臨海,飲食就地取材,自然要帶著靠海吃海的特色。而最能彰顯這海之特色並能給人留下全新深刻印象的,卻不是通常司空見慣的海鮮大菜,反是這小小的魚面。
所謂魚面,是用純魚肉打製而成的魚肉麵條,要經過去皮剔骨制蓉等多道程式精製而成,以手工擀製為佳。其中只加入少量比例的地瓜粉,顏色淡黃,少雜質。五六十年前,黃魚價廉,又肉質白嫩,連江做魚面都用黃魚。現在天然的黃魚已成為稀貨,為降低成本,已改用其他價格較為便宜的魚肉來做,但味道同樣鮮美。那魚面薄如紙、半透明、富韌性,同普通的麵條一樣可煮可燜可炒,尤其是加上瘦肉絲、魷魚絲、香菇絲、黃韭芽、青蔥段炒出的魚面,白如羊脂,配料色豔,爽滑可口,還帶魚鮮,確是一道美食,別處是吃不著的。
平潭馬鮫魚面 平潭四面環海,地處川澤,海鮮就是平潭人民最為鍾愛的食物原材料。平潭人民對於馬鮫魚的利用可謂是物盡其用。除了用以做魚丸、魚撮外,馬鮫魚還可以做魚滑、魚餃、魚面等平潭地道美食。魚面是以新鮮馬鮫魚純手工精剁成泥,加少量食鹽與調味品,粘上適量研末薯粉,碾成薄皮,切為細絲煮熟,撈起冷卻。烹調時,配肉丁、蝦仁、蔥段、胡椒粉等佐料,入高湯煮滾即成,色、香、味俱佳,嫩中帶脆,味葷且清。
福清港頭燜面 在福清,說起吃麵,港頭燜面是不二之選。製作燜面相當講究技巧,首先在於選料上,時令海鮮不可或缺,而且絲螺必不可少;其次,火候須掌握恰當,太久了面會糊掉,時間太短面又煮不熟;再次,兌水很關鍵,要根據麵條重量按照一定比例放水,多了會煮爛,少則太乾;最關鍵的是用油,港頭燜面一定要用加工後的油。製作時先用油熱鍋,加入洋蔥、白菜、海蠣翻炒;再加入蝦和蟹添上水蓋上鍋蓋燒開;然後加入麵條,放入螺肉燜直至熟透,加入適量鹽和味精;最後再加入蔥和芹菜,一碗美味可口的福清港頭燜面就可以出鍋了。勁道的麵條,爽口的湯汁,精選的配料,四溢的香氣讓這道港頭燜面尤其誘人,小小一碗卻精緻豐富,多種海鮮的搭配讓營養與口感交錯相融,令人十分滿足。
廈門 沙茶麵 廈門最具特色的美食,是本地蝦面和印尼沙茶醬的混血兒,伴隨南洋華僑歸鄉而興起,成為閩南人最日常的食物。湯頭濃醇,有花生醬和魚蝦的幹香,鹼水圓面勁道入味,加料選擇豐富(各種海鮮/素食/豬雜/滷味),容易吃出大號的滿足。
蝦面 比起沙茶麵的聞名遐邇,蝦面顯得格外低調,更多是本地人才知其奧秘!過去閩南人在立夏的中午煮它來進補,認為吃了蝦面就會像熟蝦的顏色一樣紅光滿面,精神煥發。用炒熟的蝦頭和蝦殼熬湯,逼出紅彤彤的蝦油,最後放入小顆的墨魚丸和金門狗頭蝦(比大蝦要鮮甜)。泡在這樣的湯裡,豆芽和鹼面都超級入味。
酸筍面 廈門的這碗酸筍面,一向被稱為黑暗料理,簡直與廣西的螺螄粉有一拼。然而這並不妨礙廈門人對它的喜愛,幾乎每一個廈門吃貨,都對酸筍面情有獨鍾。任由山珍海味擺在他們面前,也動搖不了他們晚上餓了想吃一碗酸筍面的衝動。據說廈門酸筍面的鼻祖是“高阿二酸筍面”,老闆阿二當年生意失敗欠下一大筆債務,無奈之下到廈門擺夜宵攤謀生,但卻一直生意平平。酸筍產自阿二的龍海老家,通常只作為輔料與肉片一起翻炒。在廈門,大家都覺得它又酸又臭,敬而遠之。某天阿二突發奇想,將酸筍加入面中,研發出了這碗酸筍面。有遊人路過見到酸筍面,會抱著獵奇心態試上一試。沒想到酸筍面本身的味道雖然相當厚重濃郁,但細細品嚐卻發現,酸臭氣息僅僅是假象而已,筍的鮮和味的酸反而能讓人胃口大開。漸漸的,阿二的生意一日好過一日,聲名漸漸傳開,周邊的街坊鄰居都趕來一試,酸筍面就這樣火爆起來,幾乎霸佔了廈門的夜宵江湖。
漳州滷麵 漳州的滷麵,據說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發展至今,已成為漳州人婚假、搬家等喜慶日子的必備美食。漳州滷麵湯頭濃稠,口感清淡,略帶微鹹,取用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乾貝、蝦乾、黃花菜等配料在熱鍋裡炒熟,加上豬骨湯煮開,再放入味精、白糖、精鹽和番薯粉等,調成滷料,麵條則加入鹼製作而成,食用時,在麵條上放上韭菜、豆芽,澆上滷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香菜等,這就是一碗完整的漳州滷麵。漳州滷麵最大特色就是每家店都會提供豐富的滷味配料搭配,滷大腸、滷肉、炸肉、筍片、鴨血,各種滷味搭配上滷麵,別有一番風味。
手抓面 “手抓面”又名“豆乾面份”,是閩南漳州一帶特有的道地民間小吃,以麵粉裹著油炸豆乾,抓在手掌裡進食而得名。和滷麵一樣,手抓面也要用鹼面。在沸水鍋裡氽熟後撈出,分別團成直徑大概為15釐米的薄面餅。取這樣一片面餅放在手上,先後塗抹上甜醬、花生醬、沙茶醬、辣椒醬、蒜蓉醬和芥末醬,再放上一條油炸豆腐乾,然後把麵餅包捲起來,蘸雜醋醬吃。香、甜、酸、辣,冰涼、滑潤,從吃法到口味,這手抓面卻是別具風味。
當歸鴨面線 東山特產。面線剪斷、乾鍋燒熱後放入黑麻油煎黃薑片,再加入鴨肉炒香。將炒香的鴨肉、酒、湯頭、冰糖與包入布包的藥材盛入陶鍋中用小火燉煮約1時,待鴨肉軟爛時,另取一鍋氽燙白麵線,即時加入當歸鴨湯中即成。麵湯喝起來甘醇、清甜而不油膩,還飄散著淡淡的中藥香,面線柔韌有勁,飽吸當歸鴨肉湯後,醇厚甘美,令人回味無窮。
雲霄水面 水面,在雲霄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實說起來,這水面跟我們通常說的“清湯麵”差不多,只不過雲霄人把清湯麵玩出了一點新花樣。一要把麵粉攪出筋來才做麵條,而且只新增些許的鹼和食鹽,最大限度保持了自然原味;二要湯鮮,肉丸東加豬骨湯,那湯便有味了;三要澆頭好,清湯水面還要澆上幾粒餛飩和肉丸。別處的餛飩餡用肉茸或千刀肉,雲霄的餛飩用碎肉,入口能咬出小肉塊,方能吃出肉香。而肉丸,是把新鮮瘦豬肉打成肉茸,再加玉米澱粉做成,吃到嘴裡脆響。最後,澆上一點用豬油炸成金黃色的蔥頭,便滿碗葷香了。如今也有人把麵條用蔥油、生抽乾拌,再配一碗餛飩、肉丸湯,吃法變了,但水面不變,還是乾溼共生。鮮香的麵湯,Q彈的肉丸,勁道的麵條,讓人唇齒留甘,回味無窮。
漳浦豬肝麵線 在漳浦的早晨,到街邊小店吃一碗新鮮料足的豬肝麵線,無疑是最大的幸福。高湯熬製的湯底燒開後,放入新鮮粉嫩的豬肝切片,再加入幾塊豬血和豆腐,一點廋肉和青菜葉,幾顆花蛤和海蠣,還有漳浦人不可或缺的肉圓。最後,放入又細又有韌性的手工面線,快速攪散,撒上芹菜和蔥花即可。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豬肝麵線出爐了。濃濃的大骨湯,營養又養胃;又細又長的面線,面香十足;粉肝香甜柔軟,蘸上店家自制的醬料,味道更是獨特。
詔安賊婆面 第一次聽到“賊婆面”這個名字的人,一定非常好奇,這到底是什麼面?為何名字叫的如此“特殊”?原來,賊婆面其實就是清湯麵,至於這名字的由來,其實是與這碗麵的創始人有關。“賊婆”一詞,在詔安未必盡是貶義,也多有稱歎女子性格潑辣,做事厲害、能幹、風風火火的意思。賊婆面創始人八歲的時候,有一次貪玩,竟揹著一個小嬰孩三兩下爬到了屋頂上!地上的鄰居大人們看見了,又驚又怕,又不禁對她過人的膽量和超乎敏捷的身手暗暗稱歎。所以,從那天起,她便有了“賊婆”這個封號。“賊婆”成家以後,就靠著自己做面的手藝養活了九個兒女,“賊婆面”的名頭也越來越響,最後竟成為詔安的著名小吃。“賊婆面”只是清湯麵,但絕不僅僅是普通的清湯麵:湯是高湯,精選新鮮的豬筒骨,文火熬煮一夜方成;然後將精心挑選的豬後腿肉細細剁成肉蓉拌入湯中,將湯中的雜質和浮油吸附出來,讓豬肉的鮮味徹底釋放;最後得到的高湯清澈見底卻極為鮮美,湯中滿是精華。面則選用當年新收小麥磨成的精麵粉。和麵時不加一滴水,用的全是鴨蛋。面和完醒發後,要不停地揉捏,一遍遍的揉捏中,麵粉的清香和鴨蛋的鮮香慢慢交融,之後擀成薄薄的麵皮,再小心疊置好,切成細細的麵條。
配料則一定要新鮮的,而且大蝦、魷魚、鴨胗、豬肉糜、雞胸肉……應有盡有。食客在吃麵之前,先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配料,然後將大火煮到恰到好處的面撈起放入碗中,再放上幾片青翠欲滴的蔬菜作為點綴,最後打上一鍋高湯猛火催沸,將選好的配料倒入其中汆燙,僅僅片刻間,配料已全然熟透,迅速起鍋倒入大碗中,滴上幾滴香油,撒上少許香菜末,便大功告成。紅的大蝦、白的魷魚、粉的雞肉、綠的蔬菜……真是賞心悅目。吃一口面,爽滑彈牙;再喝一口湯,清鮮醇美。這時已顧不得其他,只能埋頭大快朵頤。
泉州面線糊
“如果說鄉愁是一種味道,那麼面線糊,是所有旅居海內外泉州人的鄉愁。” 面線糊是泉州的傳統名點,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很多泉州人的一天是從這樣一碗如絲似線的面線糊開始的。穿行在泉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面線糊店。可怎樣的面線糊好吃呢?關鍵在湯底,有說法稱,泉州的面線糊分為“魚湯派”和“骨湯派”。魚湯派湯底主要是由小魚、魚骨、蝦米等熬成,特點是鮮美、清淡;骨湯派主要是由豬大骨熬成,特點是湯濃、味甘。不過目前來講,已經沒有明確的“魚湯派”與“骨湯派”之分,店家大多改用海鮮做湯底,因為海鮮湯的味道更加鮮美。做好的面線糊味道鮮美,鮮甜爽滑,講究糊而不爛。根據個人喜好,搭配蟹肉、蝦仁或大腸、小腸、豬血等多種配料,點綴少許的香菜、胡椒粉、蒜泥和當歸浸泡的白酒調味,色澤黃紅青白,具有鮮、香、淡的特點。呼嚕下肚,味道鮮美妙不可言。
泉州滷麵
泉州滷麵,貴在質樸。滷麵實際上是是面與湯的共舞,是文化的大融合在飲食文化中的表現,正如北方的燴菜,相容幷包是滷麵的精髓。泉州滷麵並非滷水作湯之滷麵,而是由各種配料做成滷湯與麵條混起來的“滷麵”。一碗麵好不好吃,關鍵看湯,滷麵的精華全在滷汁裡,滷麵是典型的“拖泥帶水”的食物。一般用熬製的骨湯或肉湯,調味品有沙茶、胡椒粉、蔥茸辣椒醬、糖、鹽、味精、雞精等。香菇、豬肉等料倒入湯中煮透,然後新增地瓜粉調稠,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吃時把鹼麵條放入熱開水洗鹼,撈起裝入碗裡,再將滷料澆在上面,最後配上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芫荽等佐料,麵湯甘滑可口,清香鮮美。相比漳州和莆田,泉州滷麵口味偏淡,湯底更濃,面與湯達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在勾芡中偏愛雞蛋花,使得湯底更為醇厚,蘸料里加上蒜蓉、醋、甜辣醬,蒜味去腥,酸辣加味,味道很是泉州。看起來糊里糊塗的一碗麵,吃起來可一點都不糊塗,各種鮮味各司其職,糅合得天衣無縫,這是能讓人吃撐的家味。
沙縣拌麵
三明的沙縣小吃可謂是稱霸食林,扁肉拌麵更是沙縣小吃的當家名角了,被人戲稱為情侶套餐。在沙縣,進店之後要拌麵,店主往往還會加問上一句,“是沙縣拌麵還是夏茂拌麵?”兩者的區別在於麵條的不同。沙縣拌麵的麵條較薄有彈性,結合花生醬和蔥花的香氣,讓不喜麵食的人也能吃下一大碗;夏茂鎮是隸屬沙縣的一個小鎮,這裡可以說是沙縣小吃的發源地。比起我們常吃的沙縣拌麵,夏茂面的麵條較寬而筋道,加了天然的鹼有特別的香味,配上新鮮時蔬,別有一番風味。
沙縣拌麵的靈魂在於花生醬。沙縣的花生醬以民間磨房生產的最為地道,花生與冷油一起下鍋,炸到花生衣有裂縫,撈出晾開散熱,再放進石磨中慢慢磨成糊狀,就是花生醬了。用這樣的花生醬拌麵,鮮活油潤,香氣撲鼻。現在不管是本地還是外地的沙縣小吃,幾乎都從配料場直接買加工好的成品,只有特別講究的店家才會自己買來花生去磨花生醬了。
峽陽筷子面
峽陽筷子面,麵粉加食用鹼加工成方形麵條;將麵條焯煮熟透膨粗成筷子粗細,出鍋清水退熱,抓取成團涼放;豬油爆蒜頭制油湯,將熟麵條放入開水中焯熱,取出入油湯攪拌,撒上蔥花即可食用。
順昌豆漿面
到了順昌,一定要吃豆漿面。豆漿底加醬油,味精和鹽,剛出鍋的麵條放入冰水裡過涼,洗去表面粘稠,然後放入豆漿中,再加上雞蛋、蔬菜絲等,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味覺體驗,佐以香脆的油條,吃一碗,整天都充滿了正能量。
政和雞酒面
雞酒面,政和非常特殊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這個好像是在國內也只能在政和才能吃得到,原本是專門給生完孩子的產婦吃的,超補,是用當地的紅米酒、冰糖與土雞燉的湯,澆上面條,味道非常霸道。
元坑筷子面
“元坑筷子面”是改良型的福州切面,因每根麵條粗似筷子而得名,當地人也稱“元坑粗麵”,全手工製作,煮熟拌入新鮮豬油,醬油,味精即可食用。其麵筋強、煮時不糊,吃時耐嚼,越嚼越香,隔餐翻煮味道更佳。
莆田滷麵
如果你有機會來莆田,有一道美食是你不得不吃的,那就是莆田滷麵。莆田人的婚嫁、滿月、做壽、喪葬人生大事都離不開面的身影,大小節日宴會請客主食必定是滷麵。莆田宴席裡廚師最看重的就是滷麵,是作為壓軸的大菜上的,莆田人習慣用滷麵的味道好壞來評價廚師的廚藝水平。 莆田滷麵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開始準備。麵筋當然是講究的第一道工序,不像削麵還是拉麵那樣,現場把麵糰削、拉成粗、細面,這個麵條要用不同麵粉按比例加工,打出來的面要韌性,下鍋後不易糊掉。熬高湯也是重要的程式,挑選豬骨頭裡最好的骨段,熬出來的高湯要白花花的,香噴噴的,每份高湯要兌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後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蝦乾,乾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前面的所有工序都好了以後,就是火功了,滷麵之所以是叫滷麵,因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燉出來的,讓高湯和配料的味道滲透到麵條裡面,這樣燉出來的面才能有味道。
古田盒面
盒面,古田獨有的一種特色名小吃,因分成小碗裝在食盒中沿街叫賣而得名,地道的古田盒面會讓人回味無窮。盒面的用料很特殊,它的用料很特殊,首先,面用的是閩東特產的“大條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並炒透加澱粉和佐料製作而成。盒面的佐料也值得一提,除了特製的蒜頭醋外,還有一種非常神秘的香料,大約只有古田人才知道其中的秘密,不過正是因為這種香料,使得盒面吃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讓人吃了還想吃。
屏南鴛鴦面
鴛鴦面,是寧德市屏南縣的傳統特色小吃,俗名“苦椎面”。鴛鴦面所用的原料很獨特,並非麵粉,而是“鴛鴦果”,,學名“橡子”。橡樹葉似芭蕉扇,所結為橢圓形硬殼野果,與花生仁一般大小。鴛鴦常食此果而長得雍容華麗,山民便要分享一二,剝掉硬殼送入嘴中一咬,苦澀難嚥。其又心有不甘,就採回一簍進行加工,透過不斷嘗試,終於摸索出一套製作工藝。鴛鴦野果滿山遍野,原材料不缺,但是要製作鴛鴦面難在加工。要先將鴛鴦果退殼,磨碎果仁如澱粉狀,然後放進木桶用水浸泡沉澱,過濾掉澀汁。十幾道工序下來,原有的苦味蕩然無存。最後把果仁水澱粉鏟到鍋裡熬成膠塊,再切成細條或刨絲曬乾儲存,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幹品的鴛鴦面具有不生蛀蟲可儲存數年不變質的特點。鴛鴦面呈咖啡色,入口如米粉膠感覺,韌脆細嫩有獨特風味。要食用時,拿乾果先煮軟煮透,加上肉絲和糟姜、蔥蒜等調料,進鍋熱炒。食用時須將幹鴛鴦果在沸水中滾熟悉,放清水裡浸漂使之發秀,瀝水乾,加雞汗、蝦仁燔炒,不糊不碎,條條伶俐。若以一把魚腥草,加豬骨湯清燜鴛鴦果,食之不僅清爽可口,而且還能解除痔瘡發作之苦。米燒兔外皮米黃鋥亮,肉質潔白細嫩。經當地人介紹,鴛鴦面是隻有在屏南才能吃到的純綠色食品,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福安拌麵
寧德以福安拌麵最為著名,福安的拌麵不同於福州等地方的拌麵,並不以花生醬為拌料,據說面中通常會加入類似蘭州牛肉麵的蓬灰水,所以比其他地方更不易粘連且耐煮。煮麵時先準備好生抽、豬油、雞精、醋等;面鍋中放水,開鍋後煮麵條,八九成熟就足夠了,撐出麵條,放入碗中,加入豬油(有些攤子過去用蔥油)、炒好的肉末、糟菜和上海青即可。拌麵是早餐的大愛,一天的開始,味道特別香,生活特別美。
-
6 # 別說我是誰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一年收穫兩種穀物,小麥和玉米,所以麵粉是河南省最普及也是最愛的主食!而且吃麵的營養價值高,所以河南人人高馬大帥氣!
-
7 # 玉墜兒
山西吧。我是地道的山西大同人,我們大同的刀削麵真的不錯。面勁道爽滑,湯汁油而不膩。山西太原的打滷麵也挺好。我們山西人好吃麵,在家裡自己做蔥油麵,擱鍋面,還有揪面片。再配上我們山西的醋,那叫一個香。有機會一定要嚐嚐我們山西的面喔。
-
8 # 大同風豹
山西稱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曆史了,稱為“世介面食之根”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有280種之多,最有名的是大同刀削麵是全國最有名的麵食之一,名揚海內外,可謂“麵食之王”,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其它如有大拉麵、拔魚、剔尖、河撈、貓耳朵等等。做法有蒸、煎、烤、炒、燴、炸、灘、拌、蘸、燒等。
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摸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可稱“麵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麵的獨樹一幟主要是與它的做法有關,對和麵的技術要求較嚴,對刀也有獨特要求,要特製的弧形削刀。
有詩讚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
9 #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陝西省的臊子面和褲帶面以及拉條子,甘肅省的牛肉麵和手擀麵以及餄餎面,山西的刀削麵與面葉以及拉麵,河南省的燴麵和機器面以及黃面魚魚,四川的擔擔麵與炸醬麵,湖北省的熱乾麵,重慶的小面等等好多這樣的麵食都是一樣的好吃。
-
10 # 飛飛剪影
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肅,新疆,重慶,黑龍江省,江蘇省,河北省,廣州
各地方,做法不同,叫法也不同,
回覆列表
我身為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我來說下,要說最愛吃麵的我覺得應該還是河南和山西的人。河南的燴麵和山西的刀削麵,就拿我來說一天最少要吃一頓面,以前在南方打工,天天吃米飯,吃的我都想吐,好想吃家裡做的西紅柿雞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