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春秋網

    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卻不是一般的匈奴人。劉淵的先祖,是冒頓單于,因為劉邦曾將一個劉姓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還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就都姓了劉,直到劉淵這裡,其實都是冒頓單于的子孫。匈奴與漢朝皇帝,從這裡論,雖然打仗打了很多年,還是親戚關係呢。劉淵的父親劉豹,曾經是曹操的部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劉淵從小就學習漢文化,他懂的漢文化知識,比漢人一點也不少。

    所以劉淵是一個漢化的匈奴人。不象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一樣。劉淵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後,決心稱霸中原,與晉朝爭奪天下。他是純種的匈奴人,卻將建立的政權名字取叫漢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劉淵認為:第一,他本身姓劉,祖先又與漢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叫漢朝天經地義;第二,叫漢朝可以收買人心,奉蜀漢劉備、劉禪為正朔,可以收買一部分的人心,讓他們歸附自己;第三,匈奴與漢朝曾經約為兄弟。弟繼兄業,繼續叫漢朝,也符合法理;第四,劉淵以自己是漢朝的外甥自居,魏、晉本來就得國不正當,從他們手裡奪取天下,正是替天行道之舉。所有的戰爭都需要一個正大光明的名義,劉淵將自己建立的政權叫漢朝,其實正是利用的這個名義。事實證明,劉淵的策略是正確的。他正是利用漢朝的名義,滅掉了晉朝,成為五胡十六國中第一個國家,漢趙。

  • 2 #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大略說一下:

    1、到西晉初,內附的匈奴人基本漢化了

    匈奴曾是華夏之勁敵,漢匈戰爭持續三百年之久。東漢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附漢稱臣。北匈奴在公元89年及91年遭到東漢兩次毀滅性的打擊,一蹶不振,餘部逃往中亞,漢匈戰爭以漢帝國的全勝而告結束。

    南匈奴內附後,曾有過幾次叛亂,均為東漢政府所平定。到了東漢末年,匈奴內附中國已超過160年,他們居住於塞內,漢化程度已相當高。為了融入華夏文明,匈奴人加快漢化步伐。匈奴單于一族原本姓“欒提”,他們自稱先祖是漢朝皇帝的外孫(漢與匈奴的和親),身上有皇家劉氏的血統,故而改姓為“劉”,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漢文化的吸收。

    匈奴分為五部,以左賢王劉豹勢力最強。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拜崔遊為師,學習經史,努力汲取漢文化營養,他姿貌俊美,充滿英傑之氣。西晉開國後,朝中不少人向晉武帝推薦劉淵,認為他文武全才,必可為國家建功立業。

    2、西晉內亂,劉淵乘機崛起

    公元288年(太康十年),劉豹去世,劉淵子承父業,成為匈奴左部帥,後來改稱北部都尉。劉淵為人豪爽,慷慨好義,禮賢下士,故而許多人前去投靠他,這裡不僅有匈奴五部的豪傑,也有幽州、冀州計程車人。

    晉武帝死後,帝國開始政變頻頻,進入大動盪時期,諸王為了爭權奪利,大打出手。這是一個以武力說話的時代,軍事力量頗為強大的匈奴五部逐漸成為諸王爭取的物件。公元304年,在鄴城遙控朝廷的皇太弟司馬穎為了拉攏劉淵,表薦他為冠軍將軍,率部協防鄴城。同時,司馬穎還給了劉淵“監五部軍事”的權力,於是劉淵成為匈奴五部認同的領袖。

    當時正是“八王之亂”,雄心勃勃的劉淵不肯充當司馬穎的打手,他以召集匈奴五部為理由,離開鄴城。在匈奴五部的擁戴下,劉淵稱“大單于”,集結起一支五萬人的大軍,把單于王庭設在離石。

    右賢王勸劉淵恢復呼韓邪單于的事業,劉淵的答覆是:“大丈夫應該效法漢高祖、魏武帝,何必效法呼韓邪單于呢?”決意逐鹿中原。

    3、劉淵以“漢”為國號的原因

    公元304年,劉淵開國,國號為“漢”,此時距南匈奴內附已過二百五十年了。

    為什麼用“漢”呢?劉淵是這樣說的:“以前漢帝國能長久擁有天下,在於給人民恩惠。我乃是漢朝劉氏的外甥,約為兄弟,哥哥死了,弟弟繼承,這難道不行嗎?”

    這裡劉淵說的哥哥是誰呢?我估計是蜀漢第二任皇帝、劉備的兒子劉禪。蜀漢亡國後,劉禪投降曹魏後,在公元271年去世。劉淵所說的大漢,包括西漢、東漢、蜀漢,劉禪死了,他劉淵要把這個皇統給續上。

    由於漢代奉行和親政策,匈奴單于之後裔確實有漢人之血統。以前是大漢帝國庇護南匈奴,如今大漢帝國垮臺了,我匈奴改姓劉,要重新立起漢室。

    為了表示自己是繼承漢室皇統,劉淵還煞有其事地修建八座漢代皇帝祭廟,包括“三祖”與“五宗”。“三祖”就是三位開國皇帝,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五宗”就是五位傑出的皇帝,包括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明帝、漢章帝。同時,他又把劉禪尊為“孝懷皇帝”。搞這麼多名堂,無非證明自己乃是貨真價實的漢室繼承人。

    應該說,匈奴人的漢化比較徹底的。比如劉淵之後的兩個皇帝,其子劉聰與其侄劉曜。劉聰對經典史籍很精通,博學強記,還能寫一手好文章。在二十歲時,他前往京師洛陽求學,許多名士都跟他有往來,年紀輕輕就已經聞名京師內外了。劉曜同樣卓而不凡,喜歡讀書,文筆優美,常自比於樂毅、蕭何、曹參,可見深受漢文化的薰陶影響。知道匈奴人以漢化為榮,就不奇怪他們把國號稱為“漢”了。

  • 3 # 國史記聞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記載,劉淵乃是“新興匈奴人,冒頓之後也”。冒頓單于就是那個曾經“鳴髇血汙”殺了自己親生父親,首次統一北方草原,差點活捉劉邦,給呂后寫信求愛的匈奴帝國建立者。那麼,他的後人怎麼改姓劉,並且建立的政權以“漢”為國號呢?

    《晉書》中解釋了劉淵姓劉的原因——“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冒頓單于本姓攣鞮氏,在白登之圍後,劉邦首次採取了和親的措施,那位宗室女與冒頓的後代,便以劉為姓。在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遷居中國。在漢靈帝中平年間,南匈奴單于曾經出兵輔助平定黃巾起義,董卓之亂時,他們又入寇太原、河東等地,繼續向中原地區挺近。

    挺著挺著,他們就和漢人的區別越來越小了。史書記載,劉淵自幼學習漢族文化,《毛詩》、《春秋左氏傳》、《孫子兵法》以及史書什麼的全都涉獵,成為文武全才。晉朝建立不久之後就進入“八王之亂”的混戰時期,劉淵也正是在此時迅速崛起。他的部下勸他擺脫沒有希望的西晉的控制,畢竟“今見眾十餘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意思是咱匈奴有精兵,打晉朝如摧枯拉朽,運氣好了,可以像漢高祖一樣統一天下,即便運氣不好,也能像曹魏一樣稱霸一方。並且因為漢朝立國四百年,現在亡國不久,現在這種天下混戰的局面,更讓人思念穩定的大漢,所以我們應該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收買人心。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劉淵稱漢王之後,果然“遠人歸附者數萬”,他更是高舉“反晉復漢”的旗幟,向全天下宣告“天誘其衷,悔禍皇漢,使司馬氏父子兄弟迭相殘滅。黎庶塗炭,靡所控告”,並且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追封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正兒八經地以大漢繼承者自居。

    這種“借殼上市”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常見,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正統性,對招徠百姓,穩定政局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 4 # 歷史風暴

    人心思漢,人心思漢,人心思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並沒有為中華民族帶來新一個盛世,主要是因為這位開國皇帝本身就是紈絝子弟,比如司馬炎經常玩羊車望幸的遊戲。司馬炎能夠滅掉吳國統一天下完全是因為當時吳國的皇帝孫皓更加沉迷酒色,所以並不是司馬炎有多厲害,是同行襯托的好。

    這樣的人統一天下是很不幸的,而司馬炎的繼承者司馬衷據說還是個傻子,透過立司馬衷也能看出來司馬炎水平有多高。那也就不意外,在晉朝統一天下11年後,司馬家那些手握兵權的王爺們大打出手,迎來了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

    剛過幾天安穩日子的老百姓又被捲入其中,他們被迫成為統治者的炮灰,據說在戰爭主要爆發地的洛陽,一次戰役就陣亡8萬人,周圍16歲以上的男子只要能拿得起武器的都被迫參軍了。

    從東漢末年一直到八王之亂其實已經過去了上百年,可惜這上百年的時間裡,大多時間都是在動亂中過來的。其實,老百姓的需求很簡單,過幾天安穩日子。分裂的時候打仗正常,都統一了還這麼不著調。於是,人們開始懷念漢朝。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建立之初也是百廢待興,皇帝為了能夠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行黃老之術,而且儘量減少大規模工程建設,就連首都長安都是分幾次建成的。稅收也低,劉邦為了讓老百姓趕緊富起來稅率降低三分之一,到他兒子漢文帝時期又在這個基礎上下調50%,而且此後漢朝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老百姓的生活比晉朝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

    相比於亂七八糟的晉朝,漢朝自然被人民所思念。就像劉淵起兵前所說的那樣: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

    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人望。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劉淵的本意並不是恢復漢朝,而是復興匈奴,所以到劉淵兒子的時候由於已經取得了對漢人的優勢,就開始鄙視漢文化,推廣胡人文化了。

    總之,那時候的統治者沒一個靠譜的。

  • 5 # 科普大世界

    如果說歷史上哪個朝代最偉大,可能不少人都會選擇漢朝,大漢王朝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時代,國家統一,民族尊貴,幹掉了匈奴傲立於世界,“三祖五宗”都是最好的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武雄風,昭宣盛世,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多個盛世局面,一直到滅亡,漢朝國家實力都遙遙領先於周邊國家,兩漢400年曆史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深深的印記到了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每每想起都激揚澎湃心嚮往之。

    我們至今想起漢朝還有這種感受,那麼西晉末年那些經歷了黃巾之亂、三國動盪和八王之亂的老百姓會怎麼想呢?肯定比我們更加嚮往漢朝,可以說是整天唸叨著漢朝的好啊!經歷或者聽說漢朝時生活安居樂業吃喝無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糧食多得吃不完都發黴了,再看看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八王之亂已經把國家都折騰空了,十多歲的孩子都不得不上戰場打仗,而且是在鬧內鬥,怎不讓人逢人就想哭訴什麼時候再回到大漢朝啊?

    劉淵就是抓住了天下人的這種心理想建立又一個漢朝的。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裔,漢朝和匈奴第一次交鋒的平城之圍後,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由於匈奴人是從母姓的習俗,所以冒頓單于和這位宗室女的孩子都姓劉,劉淵就是他們的後裔。

    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是自認為身上流淌著漢朝王室血統,所以在當時那個人心思漢的大環境下,他適時的打出了重建漢朝的旗號,這是很有號召力的,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勢力迅速壯大,永興元年(304年),劉淵自稱漢王,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備的兒子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國號為漢,這是繼蜀漢之後建立的又一個漢朝,史學家稱之為“匈奴汗國”,後來由於其子劉聰改國號為趙,又稱漢趙、前趙。

    劉淵在位六年,在治國平天下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但是他和劉備同樣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其子劉和繼位,後為另一子劉聰成功篡位,劉聰倒行逆施,導致漢趙逐漸衰落,最終為後趙石虎所滅,歷時才26年。

  • 6 # 沅汰

    劉淵沒有建立漢朝,只建立過匈奴漢國。

    漢獻帝興平元年匈奴的單于扶羅死了,同時又因為匈奴常受到鮮卑的侵擾,所以求助於漢。曹操把匈奴分成五部:左部萬餘居於太原故泫氏縣,即現在的山西高平縣;右部六千居於祁縣,就是現在山西祈縣;南部三千居於蒲子縣,即現在山西隰縣;北部四千居新興縣,即現在山西忻縣;中部四千居大陵縣,現在山西平陸。內遷至太原的匈奴左部最高首領左部帥名字叫劉豹,就是劉淵的父親。

    劉淵既然是匈奴人,為什麼姓劉?那個鳴鏑弒父的匈奴冒頓單于是劉淵的先祖。“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說的也是這位冒頓單于。致書妄言給呂后說兩個人都是鰥寡,不如合而為一的也是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和漢朝聯姻,他的子孫冒姓劉氏。

    秦漢時期匈奴確實很厲害。到了內遷的匈奴與漢雜居,甚至為漢人佃客耕田,已經失掉了遊牧民族的彪悍之風變得衰弱了。劉淵起事,匈奴的實力已不足為用,所以他只能以劉氏之後的名義以冒稱希望取得漢人支援。所以劉淵趁西晉八王之亂時建立匈奴漢國。後來劉曜改為趙國,後稱前趙。

  • 7 # 平沙趣說歷史

    平沙認為,答案是扯大旗!

    劉淵

    劉淵出身匈奴,這個曾經雄踞草原的遊牧帝國曾是漢朝的心腹大患,西漢跟匈奴打了幾十年,直到漢元帝時期昭君出塞、呼韓邪單于臣服漢朝,西漢跟匈奴的紛爭才告一段落。

    但在新朝和東漢時期,匈奴再度跟中原對立,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附漢稱臣,北匈奴在東漢和鮮卑、南匈奴等的聯合打擊下,不斷向西遷徙,消失在了漢朝的視線中。

    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在進攻北匈奴時沒少接納降眾,因而勢力大增,野心也漸漸大了起來,曾幾次反叛,但其部族成分複雜,內部很是不隱,被漢朝管得死死的,南匈奴單于被東漢官員斬殺的例子比比皆是。

    漢末大亂時,南匈奴也參與其中,後來曹操拘留呼廚泉單于,將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于王朝終結。

    此時南匈奴內附已超過160年,深受漢文化影響,到三國時期,他們更是將單于家族的姓氏“欒提”,改為“劉”,因為匈奴單于曾跟漢朝聯姻,匈奴又有隨母姓的傳統,乾脆就改了。

    匈奴五部中,左部的勢力最大,劉淵就是左部首領劉豹的兒子,並在父親去世後繼為左部首領。劉淵曾作為人質長期待在洛陽,深受漢文化薰陶,再加上匈奴人的強悍,可謂文武雙全,這種人,一有機會,是不會甘居人下的。

    西晉的虛弱

    劉淵繼承父位時,還是晉武帝時期,但劉淵已經開始招攬人才,西晉朝廷卻無反制措施。

    晉武帝去世後,即位的晉惠帝智商不高,大權旁落,西晉的大臣、後宮、宗室開始了一番權力之戰,剛開始是太傅楊駿掌權,繼而皇后賈南風奪得大權,與此同時,以西晉宗室為主角的八王之亂也拉開了帷幕。

    八王先後登場,數次交鋒,只為爭奪最高權力。在爭奪過程中,八王都喜歡招攬胡人為軍隊,南匈奴就以其剽悍軍力,被諸王爭相爭取。

    隨著戰亂的持續,西晉越發衰弱,匈奴卻在戰爭中獲利,劉淵成功統一匈奴五部,自稱“大單于”,建單于王庭於離石。

    定國號為漢

    304年,劉淵開國,國號“漢”,正式扯旗造反。

    剛剛自立的時候,匈奴部將勸劉淵復興呼韓邪單于的事業,但劉淵搖頭,做什麼單于,要做就做劉邦那樣的大事業。而劉淵也以漢朝繼承者自居,其理由為:

    “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人望。”

    劉淵的意思是漢朝曾與匈奴聯姻,約為兄弟之邦,漢朝為兄,匈奴為帝,現在哥哥漢朝亡了,我們做弟弟給他續上,不行嗎?

    劉淵還說追懷後主,這個後主就是蜀漢皇帝劉禪,劉淵認為漢朝的正統包括西漢、東漢和蜀漢,接下來就是他建立的漢,所以他在位時給劉禪追封了“孝懷皇帝”。

    為了表示自己是繼承漢室皇統,劉淵還建了漢朝宗廟,包括高祖劉邦、世祖劉秀、烈祖劉備,以及太宗漢文帝、世宗漢武帝、中宗漢宣帝、顯宗漢明帝、肅宗漢章帝。

    為何建漢

    解釋劉淵定國號為漢,單純地說漢化是不全面的,沒理由他接受漢文化國號就一定要為漢。

    劉淵定國號為漢,一來可以說是他的個人志向,想像劉邦他們那樣一統中原,名流千古。

    二來是為了穩定人心,找個託詞。胡人入主中原,這在之前是從未出現的,劉淵要找個託詞,證明我不是異族,我就是名正言順的漢朝,曹魏篡漢,晉朝篡魏,這些都是偽朝,我這才是正統。

    千萬不要小看名正言順的作用,如果你實力碾壓天下,當然說什麼都對,但如果不是的話,還是花點心思找個靠譜點的理由吧。

    不過匈奴漢的皇帝們發現,漢朝的名號沒有那麼好使了,跟你沒什麼人聞名而來,在經歷過內亂後,劉曜將國號改為了趙,史稱前趙。

  • 8 # 大國布衣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有一個實力頗為強大的國家叫漢國,其開創者劉淵乃匈奴人,後來還攻破長安滅亡西晉,在十六國早期這是一個存在感很強的國家。那劉淵身為匈奴人為何取了一個和漢朝一樣的國名呢?他的姓和漢朝劉氏有無關係呢?

    匈奴人中的劉姓乃冒姓,意思是冒用漢朝皇室的姓,劉淵的父親為匈奴左賢王劉豹,母親為匈奴呼延氏,是個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記載,匈奴劉姓源於漢匈和親。當年,匈奴強盛時,劉邦“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據《晉書》),從漢高祖起,西漢歷代皇帝,包括惠帝、文帝、景帝、武帝都對匈奴採取了和親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即發生在漢元帝時期。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匈奴冒姓劉氏的代表人物,並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著姓了劉。

    304年十一月劉淵打著以“兄亡弟紹”復漢為名義,於左國城南郊築壇即漢王位,大赦境內,改晉永興元年為元熙元年,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政權。同時,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透過這一系列對前漢皇帝的追尊祭拜,劉淵取得了承漢正統的先機,也贏得了不少晉人的好感,為漢國建國開了個好頭。劉淵屬於已經漢化了的匈奴人,利用當時西晉粗立,根基不穩,又逢“八王之亂”,天下復又人心思漢的機會,適時的扯起“滅晉興漢”的大旗對於他的漢國統治還是很有好處的。316 年長安被漢國攻陷,晉愍帝投降後遇害,西晉為漢國所滅。

    但匈奴漢國的存在時間實際上並不長,318年七月,漢昭武帝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立,八月外戚靳準發動平陽事變殺粲,鎮守長安的漢中山王劉曜發兵攻靳準。十月劉曜軍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為了區別稍晚時間羯人石勒建立的趙國,稱劉曜建立的趙國為前趙,石勒建立的趙國為後趙。

  • 9 # 殘缺853

    劉淵是匈奴人,為什麼建立漢朝?其實願意很簡單

    其一:漢朝與匈奴和親,匈奴人是漢朝人的外孫,外公死了,而他的子孫不行。外孫就來繼承外公的事業

    第二:不現實。匈奴透過漢朝的打擊後,北匈奴西遷,南匈奴附漢,大多向華夏遷徙,匈奴故地大部分被新式的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佔據

    第三:不能爭取民心,以漢朝繼承人的身份來起兵,這樣更能得到華夏公民的支撐,

    第四: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他從小就作為人質待在洛陽,深受漢文化薰陶,他實際上已經被漢化了

  • 10 # 南方鵬

    匈奴內附,到東漢末生亂,曹操打敗匈奴後,把他們分成五部,任命劉豹為左部帥,曹魏建立後,劉豹子劉淵作為質子住在洛陽,服膺儒家名教的世家豪族重新掌權,以晉代魏,劉淵也沾染了漢風,學習儒家經典,學有所精,在京城聲名雀起,為司馬炎和司馬攸所重視,在劉淵即將回幷州繼任其父之位時,司馬攸認為此人大志又有大才,遲早成為中原大患,勸司馬炎殺掉劉淵,晉武帝沒有聽從。

    劉淵初起事還不敢想像到能發展到哪一種程度,以為可以當劉備割據一方,既然以漢為國號,用漢家名義號召天下人心,就又攀附了更近的皇室蜀漢,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下令建造漢高祖劉邦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儼然以復興漢朝的正統子孫自居。

  • 11 # 半畝園書生

    劉淵建立的是漢國,歷史上一般稱為漢趙國。西漢時由於漢武帝對匈奴的打擊,匈奴逃到漠北,後因內部權力之爭,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到東漢時,竇固和竇憲進一步打擊,南匈奴向東漢臣服內遷,北匈奴西遷進入歐洲。南匈奴內遷後,南匈奴最後一個君主呼廚泉單于,在216年赴鄴城(河北臨漳),覲見當時的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劃分匈奴汗國為五部,每部設一個總督,主要居住在山西和內蒙等地,匈奴汗國從此滅亡。百餘年來,匈奴人跟漢人雜居通婚,絕大多數人已經漢化。

    以單于為首的匈奴貴族,本姓欒提,現在自稱是漢王朝的後裔,所以改姓為劉。可以說,這時的匈奴已經成為當時中央政府的一份子。

    西晉時,匈奴貴族的一位左賢王的孫子,劉淵長大,鎮守鄴城的皇太弟司馬穎任命他當匈奴五部大都督,但他跟其他匈奴貴族一樣,被限制居留在鄴城,不能離開。“八王之亂”時,劉淵乘機向司馬穎建議說,我願意為你效勞,動員匈奴五部力量,共赴國難,司馬穎大喜,放他回去。劉淵回到左國城(山西)立即集結五萬人,但這時司馬穎已經失敗,於是劉淵宣佈獨立,在304年建立漢趙國,立國26年。

    “八王之亂”引起的“五胡亂華”既有本民族意識而引起的野心,更多的是西晉政府的腐敗和官員對少數民族的殘暴引起的。劉淵當皇帝不久死去,經過一場奪位鬥爭,他的一個兒子劉聰繼位。這時的洛陽已經處在大動盪的環境中。西晉皇帝司馬熾想在軍隊的保護下逃出洛陽未果,而負有保衛皇帝任務的司馬越反而逃路,只留皇帝一人留在洛陽。漢趙國的劉曜(劉淵族子)與王彌,石勒連兵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後被殺,司馬熾被殺後,他的侄子司馬鄴,被人帶著逃回長安,317年,漢趙劉聰圍攻長安,司馬鄴投降,後被劉聰所殺,西晉滅亡。

    後來漢趙內部又經過一系列的權利鬥爭,劉曜登基繼位,把劉漢國改國號為趙,同時,漢國大將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後篡權建國號趙國,史家為區分,將劉淵建的漢國稱為漢趙,石勒建的趙國稱為後趙。

    參考書目《中國通史》教科書;《中國通史》呂思勉

  • 12 # 史無止境

    西晉末年,一場宗室之間自相殘殺的“八王之亂”,使日益腐朽的司馬氏政權江河日下,對大陸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減。早就蠢蠢欲動的匈奴人劉淵借中原板蕩之機,在西晉北部版圖上獨立門戶,建漢稱帝,攻城掠地,由此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劉淵,生年不詳,祖父為南匈奴單于於扶羅,父親為匈奴左賢王劉豹,母親為匈奴呼延氏,是個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記載,匈奴劉姓源於漢匈和親。當年,匈奴強盛時,劉邦“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晉書》),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並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著姓了劉。

    劉淵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由於他文武雙全,語出驚人,司馬昭對他另眼相看。西晉時,劉豹去世,劉淵代父之職,成為南匈奴左部帥,歷任北部都尉、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等職。期間,劉淵“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傑無不至者”(《晉書》),幽冀一帶的名儒,也不遠千里紛紛前來拜見,個人威望與日俱升。

    “八王之亂”爆發後,成都王司馬穎執鎮鄴城,封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當時,因為戰亂,中原漢人大量流徙江南,幷州境內的胡漢勢力對比和人口分佈發生了重大變化,匈奴貴族劉宣等人見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有機可乘,便秘密推舉聲名顯赫的劉淵為大單于。劉淵得到訊息後,歷經周折,成功擺脫司馬穎,蛟龍終歸大海。

    西晉永興元年(304)十月,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建立政權,國號為漢,改元元熙。因晉氏猶在,四方未定,劉淵沒有貿然稱帝,而是效仿當年劉邦,權且稱漢王,依照漢制設定百官。元熙五年(308),劉淵羽翼漸豐,便正式稱帝。劉淵是匈奴人,一心想著興邦復業,可他為何要稱漢皇帝呢?筆者認為,這與劉淵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勢有關。

    劉淵自幼居於漢地,酷愛讀書,痴迷漢文化,曾拜上黨名士崔遊為師,遍習中原的儒家經典和歷史、軍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誦之”,深受漢文化影響和薰陶。這一點,從劉淵七歲喪母時表現出“擗踴號叫,哀感旁鄰”(《晉書》)的孝道禮儀上不難看出。在日後與太原名儒王昶、王渾、王濟的密切交往中,劉淵逐漸成為一個漢化程度相當深的匈奴人。

    崇尚漢文化,使劉淵傾心接受漢文化;而劉淵在官場上受到的種種遭際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動向漢人、漢文化靠攏的一個重要因素。晉武帝時,王渾、王濟等人舉薦劉淵擔當消滅孫吳的重任,卻遭到了孔恂、楊珧等人的強烈反對,特別是諫辭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晉書》)八個字,既刺痛了劉淵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漢匈之間難以消除的民族隔閡。

  • 13 # 小小美說史

    最近剛好看資治通鑑看到這一塊了,回答一下。

    劉淵從小是受華夏文化教育成長的。

    (淵)幼好學,師事上黨崔遊,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

    後來到了劉淵創業的時候,劉淵的叔祖右賢王劉宣勸劉淵結援鮮卑、烏桓,以“復呼韓邪之業”。劉淵回答說:“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因此劉淵的文化認同就是認為華夏文化,而非匈奴。

    在擬定國號的時候

    淵謂群臣曰:“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與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

    即位之後,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三祖指漢高祖劉邦,世祖劉秀,昭烈劉備。

    從劉淵的表述來看,他宣稱繼承漢朝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自己有漢氏的血統,可以繼承漢朝的法統;二是可以借用漢氏在民間遺存的影響力。這樣對比劉備的事情本質也差不多: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有劉漢的血統,問題是從三國時代到中山靖王都多少年了,劉備是不是也很難查,就算真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劉備所攜帶的劉邦的基因也不一定比劉淵多多少;其次劉備建立蜀漢從法理上來講也不是真正就繼承東漢,更多地是借用一個口號而已。

    劉淵即位之後,為漢朝列祖列宗建立宗廟,這就相當於現在一個新政權繼承前某個政權的國號、憲法、政治體制,因此劉淵的漢國如果真的統一了全國,後世應該也會認為他是漢朝的繼任者。

    從華夏文化對於領袖的判定來看,劉淵已經可以被漢族所接受,甚至可以被稱為明君和仁義之師。

    劉淵遣喬晞寇西河,喬晞殺賈渾及其妻宗氏,劉淵聞之怒曰“使天道有知,喬晞望有種乎!”

    劉景攻延津,沉男女三萬餘人於河,劉淵聞之大怒曰:“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爾,細民何罪!”

    劉淵的表現,比當時晉室的那群混蛋是要更好的。

    到了劉淵的兒子劉聰時,有一次劉聰想為其皇后蓋宮殿,廷尉陳遠達用漢太宗愛百金而棄露臺之例諫劉聰:“陛下承荒亂之餘,所有之地,不過太宗之二郡,戰守之備,非特匈奴、南越而已。”

    這尼瑪都開始把太宗當自己的祖宗,把自己真正的祖宗當敵人了。想想在清朝時一句“不教胡馬度陰山”就犯了大忌,這樣的滿清都能被人認為是正統,那劉淵的漢國當然可以成為中國歷史上正統的一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貝春中華1號38度濃香型白酒多少錢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