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37033338579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望海潮》賞析

    這首詞以“東南形勝”三句入手擒題,起筆大開大闊,直起直落。“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說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各樣的建築鱗次櫛比,簷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可理解為形容樓閣高下不齊,也可解釋為大約之義,與下面的“十萬”聯絡,大約十萬人,未必是確數。此句寫出了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緻和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由大都市轉寫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樹圍繞著錢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長,遠遠看去就像雲霧一樣。一個“繞”字,把長堤曲折迤邐的形態寫了出來。接下來寫了錢塘江水的氣勢的浩大。歷來錢塘江八月觀潮是盛舉。三變用一“怒”字將錢塘江潮的盛世之況表現出來。然後詞人寫到“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三句中三變從“珠璣”、“羅綺”和“競豪奢”三個方面寫出了杭州的繁華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達到了窮奢極欲的程度。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在於西湖,西湖之美在於其景,更在於其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著實清麗可嘉;可是這裡卻有比畫一樣的西湖還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佳句,無華的字宇間透露著別樣的華麗。“三秋”說明了桂花開的時間比較長,非常的清香撲鼻,長久不散;“十里”是說這一帶的湖中大量種植著荷花,待到花開時就應了那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這一句中包含了豐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細緻的描述了這裡的自然環境。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對仗工穩。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說的是笛聲和歌聲晝夜不停,或是在晴空中飄揚,或是在月夜裡輕蕩。“弄”和“泛”字生動地表現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歡快和喜悅。“嬉嬉釣叟蓮娃”,說的是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採蓮的孩童喧鬧嬉戲。透過這一句話描繪了一幅老少同樂、國富民安的遊樂圖卷。

    接下來詞人寫“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一位達官貴人在此遊樂,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一派暄赫的聲勢。落筆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地位顯赫且風流倜儻的長官在此飲酒賞樂,樂於山水之間。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也點明瞭詞人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望海潮》是柳永為了與早年的好友孫何相見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間,深知杭州的湖光山色、風土人情。當時舊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可是因身份懸殊,門禁森嚴,兩人無法相見。柳永就填了這首《望海潮》先在歌妓中傳唱,結果很快就讓孫何聽到了。孫何問及詞作者原來是故人,便請柳永前去赴宴)。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的和未寫出的盡數包括。說的是當達官貴人們召你回去的時候,就將這裡的美麗景色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可以在同僚面前誇讚一翻,告訴他們世間真的有這樣一個人間仙境。

    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很強。詞人以清新的筆墨,鋪陳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把杭州富麗非凡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錢江潮的壯觀,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區的富庶繁華,人民生活的美好都盡收詞人筆下。相傳後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後,十分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人謝驛(處厚)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羅大經《鶴林玉露》)雖然說金主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許只是謠傳。但是產生這一傳說,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同時作為高階官僚的範縝對柳永這首詞也極端讚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鎮壓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詠歌,巧於耆卿詞見之。”(見《方輿盛覽》)柳永擴大了詞的內容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他的詞反映了都市的繁華與山川的壯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逸動的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