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飲水君
-
2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劉禹錫是唐代大詩人,名齊白居易,世稱詩豪、“劉白”。劉詩豪就是位敢講話的主,進士出身,成分好又有才,登科次年授太子校書,13年後輔佐王叔文政治革新,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連遭貶,先貶連州、朗州司馬。十年後召還朝,又因諷政加貶連州、夔州、和州刺史等。
他的人生經歷與白居易有些相似,二人同齡,同朝為官,都遭過貶降,都當過司馬的官,詩齊名,人相敬,劉禹錫詩豪的名號就拜白居易所賜。劉禹錫在罷官和州(即現在的馬鞍山市和縣),新職未任期間,出去建康(現南京市)閒玩寫了首詩,錄於下面,詩字面淺顯含意很深,友們玩味會比我解的好。
《罷和州遊建康》
秋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
官閒不計程,遍上南朝寺。
-
3 # 唐詩宋詞古詩詞
劉禹錫的詩自然流暢、簡練爽利,想要了解他的性情,當然要從他的生平經歷入手。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他出生在一個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世家,自幼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在青年時代,可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
貞元二十一年,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突然從人生巔峰跌到谷底,之後他一被貶就長達23年。在此期間,他寫下名作《秋詞》: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詩中,他表達的是一種不屈不撓、奮發自立的情懷,給他人以啟迪,給自己以激勵。
不久,劉禹錫被召回京城,已經是物是人非,他對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很不以為然,於是借遊玄都觀寫了一首詩: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這首詩一出來,劉禹錫再次被光榮貶斥。明知如此,他依然樂呵呵地上路了。這次貶斥也造就了另一經典: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被貶13年,劉禹錫又被召回京城。他想起那個玄都觀的桃花,於是舊地重遊,又寫下了一首詩,來抒發心中的感慨:
再遊玄都觀劉禹錫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比較前一首詩,這首諷刺更為辛辣,態度更為倔強。這首詩一出,他自然又被貶斥。836年,65歲的劉禹錫朝廷上書辭官,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總而言之,劉禹錫在憂患的謫居歲月裡,確實感到沉重的心理苦悶,但他始終沒有絕望,始終跳動著一顆鬥士的靈魂,不愧是“詩豪”!
-
4 # 何殊我
“詩豪”劉禹錫,是漢朝宗室之後,一生胸有大志。前半生官路通達,曾與王叔文、柳宗元等積極推進朝政改革,有了“永貞革新”。
一生坎坷的詩人後來因為觸動利益集團,被一路貶謫,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仕途蹭蹬。
但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因為仕途不順,半生坎坷,才有了千古流芳的大詩人劉禹錫。他文名大,與白居易和柳宗元都比肩,分別是不同的組合“劉白”和“劉柳”,排名都在前面,厲害吧!
劉禹錫為人達觀、光明磊落,命運的不濟在他的詩文中基本上沒有體現,滿篇都是壯志豪情和對人生的樂觀主義精神。
能見真性情的詩文首先,我們要說到千古傳誦的《陋室銘》,被貶為和縣通判以後,雖然知縣不斷給他小鞋穿,連個寬敞點的房子都沒有,他仍然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座上客都是鴻儒,“調素琴、閱金經”,文化之感滿滿的生活,孔子見了也要感嘆“何陋之有?”
到了四川,拜謁劉備廟,首先想到的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代霸主,就是因為繼承人不給力,才落得個千古感嘆。
到了揚州,在白居易等人給他擺的酒席上,席間雖然大家都對他的命運唏噓不已,淒涼的巴山蜀水,雖然改造了他的外貌看著像是“爛柯人”,但是他仍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愉快的往事只要一杯酒也就都打發掉了,“暫憑杯酒長精神”。
雖然一路被貶,他做官、詩文之餘,不忘收集整理民間歌謠,將其改造為適合文人吟詠的詩體,《竹枝詞》便是其中佼佼者,“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描繪細膩,一語雙關地既說了小男女的卿卿我我,又有點闡述自己心境,樂觀之情洋溢詩外。
-
5 # 十點讀書
是什麼涵養了這樣的生活格局?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萬丈豪氣?
這是生活造就的嗎?不,君請看,歷史上那麼多人物遭受厄運,依然能夠笑看風雲,活出人生大格局。
比如詩豪劉禹錫。
他,被朝廷流放到“巴山楚水淒涼地”23年,依然高歌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時代強音;他,以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氣度,展示自己的堅毅高潔、錚錚傲骨;他,以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難,走向未來。
讓我們從劉禹錫身上看一看豪氣是如何練就的。
面對自己:
心中若有春天,秋風秋雨奈若何?
劉禹錫曾經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雲少年。
21歲時,他和柳宗元一起同榜進士及第。古代的科舉,相當於今天的高考,錄取率極低,有“五十少進士”之說,進士及第是殿試中三甲的第一甲,第一甲只有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老爸就是探花出身。
33歲之前,劉禹錫一路青雲直上,從監察御史做到農田水利財政部長,金光大道在這個年輕人面前緩緩展開。
然而,升得太快了,一旦下降,也會是加速度方向。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以王叔文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發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革新運動。劉禹錫作為一個有為青年,對唐王朝的復興報以極大的熱情,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
這場革新功過自有史家評說,但它的歷程如同煙花,瞬間即逝。其結局是——順宗不順,被迫讓位給太子李純;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同參與的八人被貶為遠州司馬。
風蕭蕭兮易水寒,八位司馬灰頭土臉地上路了。當劉禹錫山一程水一程地向貶地奔去時,朝廷官員議:劉禹錫貶得太輕了吧?於是加貶連州(今廣東境內)刺史。然而,朝廷依然覺得貶地不夠遠,連州尚未到任,又貶至朗州司馬。
命運狠狠地給了劉禹錫一擊,從朝廷的最高核心領導到如今的貶謫身份,內心要經歷幾多掙扎才能釋然?
此時,再來看看劉禹錫的選擇吧:他用不屈的堅強直面苦難的來臨!他在詩文中找到與命運和解的可能!在朗州的大地上,在颯颯秋風中,劉禹錫放聲高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從宋玉的《秋聲賦》開始,中國就有“悲秋”文化,然而,劉禹錫一掃蕭瑟之氣,發出激昂之音!
這樂觀的精神、這開闊的胸襟,讓人舒暢、讓人敬服。誰說人生逢秋就要悲嘆?哪怕遭遇挫折、遭遇不幸、遭遇困境,只要心中有春天,秋風秋雨又奈何?
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那些打不垮你的,終將使你更堅強。
面對小人:小人當道,我自錚錚硬骨
網路上流行一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依舊少年。”意思是一個人經歷歲月,依然保持少年的本真。
那麼,現實人生裡,有多少人碰得頭破血流之後,還豪氣依在呢?
元和九年(815)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一起奉詔還京。
距離第一次被貶,剛好過去了十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十年時光已讓劉禹錫從一個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吏艱難跋涉著步入中年歲月。
十年時光似海,足以使一個人學會游泳,泅渡自己。現實中的中年人,常常會在某一天發現自己變成了年少時討厭的模樣:圓滑世故、無稜無角、黑白不分、世事練達。
被命運教訓過的劉禹錫,是不是會在官場上如魚得水隨波逐流呢?
沒有!他依然目光清朗豪情萬丈!依然意氣風發氣宇軒昂!
那一日,劉禹錫和柳宗元一起去玄都觀看桃花,看著人來人往,想著奸臣當道,劉禹錫憤而題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玄都觀裡的千樹桃花本是人間至美之景,但到了怒目金剛的劉禹錫這裡,卻化身為趨炎附勢攀附權貴之流。
劉禹錫的言外之意是:你們這些小人,算是什麼東西?都是我劉禹錫走了之後的鼠輩!
對待小人,要強硬,不屈服,這就是劉禹錫的態度!他不是那種不懂官場規則的人,也不是那種看不透世事的人,他就是不肯妥協,不願低頭。
這份豪氣是和才氣、正氣相對應的。就好像《紅樓夢》中最有才幹最有膽識的賈探春,在面對小人王善保家抄家搜身之時,狠狠地打出一耳光!
社會很現實,當四面都是小人,你即便求饒,也沒人會放過你。沒人在乎你的落魄,你的孤單。因此,你要用強大來對抗對手,否則只能承受弱小帶來的傷害。越是強大,越不乏同道之人。劉禹錫的政敵多,但是朋友更多。
當然,因為“千樹桃花”,劉禹錫又被貶了。再次回洛陽時,距離他第一次被貶,已經過了二十三年。人生有幾個二十三年呢?當年的青蔥少年郎如今已是白髮老兒。
兩年後,56歲的劉禹錫再遊玄都觀,想起前次被貶經歷,不屈的火焰又被點燃,老頑童心性再一次大爆發,樂而題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分明就是在高調宣稱:當年因為“玄都觀裡桃千樹”被貶的劉郎又回來了。
這個一生豪氣之人,摧不跨、壓不倒、意志不衰,就是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套路卻不套路,看透人性卻不寬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內心明亮——這樣的豪氣,是不是活出了錚錚硬骨?
面對朋友:劉柳好兄弟,豪氣柔腸兩相宜
對待小人,他有盔甲;對待朋友,他有柔腸。
一個有著俠肝義膽的人,又怎會缺少深情的一面?
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同年進士,又一併參與了王叔文變法,人生同起同落,同進同退。在貶謫途中,結伴同行,遍訪美景,詩酒相依。文壇、政壇上,他們都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然而,當劉禹錫扶著母親靈柩回長安之時,驚聞柳宗元去世的訊息,悲痛至極!
他立即去柳州處理柳宗元喪事,並請文壇老大韓愈來為柳宗元寫墓誌銘。柳宗元所有的詩稿在去世前均交給劉禹錫整理,柳宗元的六歲小兒被劉禹錫收養並如親生孩子一樣撫育成人。
人生路上,有此好兄弟,夫復何求?
這份豪爽,這份義氣,放在今天這個時代,亦如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現實中,我們都喜歡和豪爽之人交朋友,因為他們不會精明算計,因為他們會付出熱情和真誠,所以他們值得託付值得深交。
跳出侷限,活出格局
幾乎每個華人都對劉禹錫的《陋室銘》爛熟於心,它明白曉暢,朗朗上口,文中的驕傲語氣和少年的豪氣心性非常吻合。
事實上,劉禹錫寫這篇文章時已經50多歲了。當時他在和州做通判,知縣策大人對空降至此的劉禹錫很不喜歡。
本來劉禹錫應該住衙門三室三廈的房子,策知縣偏偏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郊區。劉禹錫來到郊區一看,此處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立刻高聲吟誦:“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辨。”
策知縣不樂意了,哼,讓你高興?從城南移到城北住去吧,三間房子變成一間半。劉禹錫走至江邊,看到白雲悠悠、楊柳成行,揮筆寫下:“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被氣炸的是策知縣。小人陰暗的心理再一次蠢蠢欲動,他讓劉禹錫從城北遷到破爛不堪的陋室,只有一間茅草屋,但那又如何呢?劉禹錫在茅草屋裡,鋪開宣紙,轉瞬間,《陋室銘》揮灑而就。
是啊,“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在《陋室銘》裡,劉禹錫展示了豪氣的又一境界。
僅僅是樂觀的緣故嗎?是,但又不完全是!
劉禹錫能戰勝小人的原因,是他跳出了名利的侷限,有更高的人生格局。
他深知人性的醜陋、自私、慾望,看到了策知縣內心的官欲、權欲在作祟,理解了他人的侷限,就不會把他人的卑劣當回事,因此能夠活得輕鬆自在。
現實中的我們,如果能夠像劉禹錫一樣,洞悉人性的醜陋、拒絕名利的誘惑、聽從內心的聲音,就能遠離紛紛擾擾,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囿,不被一地雞毛的瑣事所困擾,任何小人的詆譭都無法傷害到我們。所謂無欲則剛就是這個道理。
像楊絳先生就曾經說過:“我和誰都不爭,我和誰爭都不屑。”因為心中有大格局,楊絳先生這句話說得格外有豪氣。
劉禹錫的晚年,與白居易酣飲終日,以詩酒琴書自樂,在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都不便的情況下,依然高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個堅強驕傲的老頑童,在出走半生之後,依然樂觀豁達,活出了豪氣的最高境界。
看來,人生的困難挫折都不足以怕,真正要怕的,是你丟掉了自己的豪氣。
一個有豪氣的人,走得出困境、鬥得過小人、交得了摯友、活得出自我。
有豪氣,方成大格局。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從一個人的詩作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志向、性情,你從詩中看到了怎樣的唐朝詩人劉禹錫?
前言前兩天剛好寫了一篇《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佛系白居易和中二劉禹錫的不同人生觀》,從老年的白居易和劉禹錫的兩首詩裡可以看出這兩人的不同價值觀。
一、先看看這兩首詩這兩個人是多年好友,而且同年生人,在開成元年(836年),劉禹錫(772-842)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這時白居易(772年-846年)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這一年都是六十四歲,二人重聚在一起少不了詩歌唱酬。白居易給劉禹錫寫了一首詩,劉禹錫收到後頗有感慨,回贈了一首詩
1、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2、下面是劉禹錫酬和白居易的贈詩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兩人的相似經歷與不同的氣質劉白二人年輕時,都有匡國救民之宏志。遇到挫折後,白樂天開始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但劉禹錫則屢經坎坷而不屈不撓,直至老而不休。從劉禹錫的兩首《遊玄都觀》就能看出來。815年, 八司馬事件後好容易回到京城,卻嘲笑人家“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結果又被貶黜。
同一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結果又遭誹謗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那一年兩個人43歲。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人生觀的轉折點, 他以“兼濟”為志漸漸轉向了“獨善其身”。
十四年後,公元828年,劉禹錫又回到長安,還是不服氣,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雖然已過天命之年,但老頭子頗有幾分中二青年的氣度。
當時的白居易在長安任任刑部侍郎,但是不久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躲到了洛陽,遠離政治漩渦,避開了甘露之禍。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
三、《詠老贈夢得》與《酬樂天詠老見示》的區別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詩,講的是佛系生活,“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平日裡閒聊天還是挺有興致的,“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從劉禹錫的最後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可以看出劉白二人的不同,劉禹錫依然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概。 這兩句既是劉禹錫的自我剖白,又是對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結語劉禹錫卻有有著不屈的性格,能夠和白居易一樣人萬劫餘生,享受到古稀高壽,也算是詩人中的幸運之人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就是劉禹錫的寫照
............
-
7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堅定樂觀的“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有“詩豪”之稱。
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考中了進士,《舊唐書》說他:“精於古文,善五言詩,今體文章復多才麗。”劉禹錫詩歌和文章都寫得很好,而且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參與了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並且成為核心成員之一。但這次改革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都被貶到邊遠地區作了“司馬”。
三十四歲的劉禹錫開始了長期的貶謫生活,這對他是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有屈服,沒有消沉,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劉禹錫先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後來又先後轉任連州(今廣東清遠)刺史、夔州(今四川奉節)刺史。在唐朝,朗州和夔州所在的荊楚之地巫風盛行,民間的祭祀活動非常多,而祭祀時,一定會唱民歌,這深深地吸引了劉禹錫。
屢經貶謫的劉禹錫雖然在政治上很難有所作為,但他沒有一蹶不振,熱情地投入到了當地民歌的蒐集整理當中。在這些民歌俚曲之中,他感受到了別樣的生活之美。《舊唐書》說:“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禹錫或從事於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為新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
劉禹錫沒有因為其詞俚俗而瞧不起民歌,不僅親自參加民間的歌舞活動,而且給他們創作新詞,所以後來洞庭湖一帶的民歌,很多都是經過劉禹錫整理改編的。他的《竹枝詞》就是向民歌學習的結晶,至今仍傳唱不休: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被後人稱為“詩豪”,他無愧於這個“豪”字,他的堅定樂觀,執著的人生信念,在二十多年的貶謫生涯中從沒有改變過。這充分地體現在他的詩歌裡,比如這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他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展現出了秋天的生機和活力,更展現出了自己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再比如這首《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雖說讒言如浪,遷客似沙,但他堅信,是真金總會放出光彩的。
直到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才從和州刺史的任上被徵召回朝。回京路上,在揚州遇見了多年不見的好朋友白居易。想到劉禹錫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涯,二人都是感慨萬千。酒宴上,白居易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送給他,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句子,對劉禹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禹錫就寫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是劉禹錫的詩歌名篇,顯示了他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同時又暗含著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深刻哲理。
詩人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如今回來,當年的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了,只能徒然地吟誦著“聞笛賦”表示悼念,真是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他接著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皆春。詩人在惆悵之中卻又表現的相當達觀,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世事的變遷和宦海的沉浮,他都能豁達地面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形象生動,後人常常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含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詩的最後兩句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表明他對生活並沒有喪失信心,表達了重新投入生活的願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
8 # 隨手談詩
實際上,從後人對劉禹錫的稱呼,我們就可以看出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了。他被稱為“詩豪”,所以他慷慨豪邁、所以他有壯志豪情,這些都能從他的詩中體現出來。
藉機吐槽一下,我們說回劉禹錫,還是從幾首代表作來說吧。
絕不沉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的人生轉折點發生在貞元二十一年,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作為革新派,他與柳宗元等8人同時被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罪名的“八司馬事件”。在此之前,劉禹錫的官路可順暢了,但是到此為止,他從萬里雲顛跌入了人生低谷,這一貶啊,就是23年。
終於熬過了23年,劉禹錫返回洛陽時,遇到了白居易,兩位大詩人在酒席上相互唱和,劉禹錫寫下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你看這首詩,前4句都是辛酸和憤懣,淒涼之地,被放逐23年,老友皆逝,物是人非。怎能讓人不悲痛惆悵。
但如果詩到此就結束,那就不是劉禹錫了。不論內心有多少苦,劉禹錫總能振作起來,所以他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舟沉,千舟過,一樹病,萬木爭春。一切的悲傷過往,都被這兩句詩洗滌乾淨,劉禹錫的樂觀意志,盡顯無餘。
能使他振作起來的,除了內心的強大,就只需要一杯酒加成了。
慷慨豪邁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他被貶謫的23年裡,曾經寫下了一首詩,與自古以來所有詩人都不一樣。
秋天,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秋風蕭瑟、樹木蕭條、落葉紛飛,使人一到秋天,就沒來由地生出一股愁意,所以人們要“悲秋”。
春天則不一樣,雖然也有“傷春”之說,但那是暮春,人們不忍春天離去才會傷。對於初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就會讓所有人感覺小宇宙的爆發。
但是到了劉禹錫筆下,他一洗世人對秋天的刻板偏見,在他心裡,秋天更勝於充滿生機的春天。看那白鶴白雲而上,便把他的滿腔詩情也帶入了雲霄。
浪漫樂觀竹枝詞二首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說起浪漫,你會想到屈原,會想到李白,會想到很多人,但很難會想到被稱為“詩豪”的人,也有浪漫的一面。
我太喜歡這首詩了,你看那個少女,正沉浸在愛情中難以自拔,可是又不知道心上人到底是怎樣想的,既歡喜,又憂慮,真正把少女初戀時的驕傲可愛的微妙心裡寫得十分生動。
我每次讀這首詩就會想,劉禹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是把自己化成了一個少女後才寫的這首詩嗎?
不畏世俗,堅守本心陋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為一個貶官,到了地方,自然會被一些宵小之徒欺辱。
在和州,劉禹錫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通判,那位高高在上的知縣大人,一次又一次刁難著這位曾經的朝廷大員。
不按規定給劉禹錫房子住,先後兩次把他安排到十分簡陋的地方,這卻正中劉禹錫下懷,知縣心想,我明明是要整你,你卻這麼開心,這不是跟我唱反調麼?於是他出大招了,只給了劉禹錫一個小房子,僅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劉禹錫心中冷笑,便寫下了這篇《陋室銘》,還請人刻在石碑上,立在屋前。
短短81個字,劉禹錫借陋室,抒發自己的高尚品德,任你怎麼欺辱我,我不會與你們這些小人同流合汙,只要我內心高雅,一間陋室又奈我何?
吹了一把自己,順便狠狠惡心了知縣大人。
-
9 # 好玩的國學
唐朝第一刺頭劉禹錫的生活哲學:最牛的人生就是提升自己熬死對手
題記:把挫折當做人生的獎賞,愈挫愈勇,你真的能得到人生的獎賞。
如果說盛唐如縱橫沙場的大將軍;中唐像柔弱的白衣秀士;而晚唐,就像李商隱所說的那樣,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白髮老人。
盛唐有李白神飛天外的飄逸;中唐有白居易人到中年靜看人生滄桑,晚唐有李商隱,傷感於夕陽的小徑中獨自徘徊。
但歷史總有例外,中唐也有豪放派。他就是被譽為“詩豪”的劉禹錫。
“詩豪”不僅指劉禹錫的詩豪放明快,也指他不服輸不服軟的一生。
劉禹錫前半生順風順水,中年慘遭貶謫三起三落,於“巴山蜀水淒涼地”中蟄伏了二十三年,但二十三年的被貶生涯,並未壓倒劉禹錫。他堅信“吹盡狂沙始到金”,堅信牛逼的人生就在於誰能熬到最後。劉禹錫用他樂觀向上鄙視苦難的性格,熬死了朋友,熬死了政敵,晚年重返政治中心位極人臣,在看盡了春花秋月狂風大作,嚐盡了人生悲歡離合後,在人淡如菊中安然老去。
劉禹錫是中唐時代的亮色,是隻要幹不死就往死裡乾的典型,是窮且益堅的楷模,是不如意的人的一盞心燈。
人生無常,唯有堅強。這是劉禹錫給我們的啟示。
哲學家劉禹錫相信“人定勝天”,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蔑視苦難,他擁抱挫折,把不如意當成命運的獎賞——沒有黑雲壓境的苦難,哪會知道自己的上限?
劉禹錫說: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百戰百勝也難免有失敗的時候,多次骨折反倒讓自己成為良醫。人生要是沒有挫折,誰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呢?
苦難對一個堅強的人來說,從來不是懲罰,而是上天的獎賞。面對未來,我們總要跳起來,高一點,再高一點。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跳起來,尋找自己上限的過程。
桃花劫
劉禹錫一生三起三落,有兩次與桃花有關。他二十一歲中進士,三十歲做到監察御史,仕途一帆風順。與好友柳宗元投身王叔文的改革集團,但改革失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與柳宗元一起被貶遠州。十年後,劉禹錫回京,寫了一首桃花詩,正是這首詩成為他的桃花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道是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經過十年的蟄伏,劉禹錫還是那副誰也不服的樣子,千樹桃花暗指投機專營的新貴,看花人則是諷刺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權貴們不高興,再貶!
十四年後,劉禹錫終於回到京城。按理說就不要再寫什麼桃花詩了,但劉禹錫偏偏又寫了一首,而且膽子越來越大,不再暗指,而是直接開罵!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桃花盛景不再,桃樹倒了,猢猻散了,而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在這兩首詩中,劉禹錫表現了一個“刺頭”的偉大品格,他就是一臉大寫的不服,官職可以掌握在你們手裡,但品行不可以,你永遠也別想控制我的獨立與思考。
牛逼的人生都是熬出來的
劉禹錫堅信未來總是美好的,只要能熬住現在。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狂沙吹盡始到金。
劉禹錫將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他樂觀的認為,終有一天Sunny會帶來春的訊息,相信明天終將美好。
劉禹錫是天生的樂觀派,與他相比,名叫樂天的白居易卻顯得消極了許多,白居易一生沒有什麼大波瀾,除了“江州司馬青衫溼”的鬱悶,其餘時間優哉遊哉。他十分同情劉禹錫的遭遇,別人青雲直上,但劉禹錫卻是沉淪下僚,難道劉禹錫一輩子只能做山谷裡的野百合,但劉禹錫說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你能夠熬得過冬天。
公元826年,白居易與回京的劉禹錫在揚州見面,二人把酒言歡。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表達深切的同情,其中多有傷感之句。
與為我引杯添酒飲,君把箸擊盤歌。
世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覺得這太傷感了,他寫詩回贈說: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安慰劉禹錫,“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劉禹錫迴應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反倒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持淡然的態度,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劉禹錫與柳宗元是一對患難生死的朋友,但柳的性格不如劉積極樂觀,他承受不住人生的打擊,妻子、母親去世,官職沒有了,他喪失了鬥志,他在永州感到無邊的寂寞,他寫詩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怎樣的一種清冷而無邊的孤獨啊?劉禹錫又寫詩安慰柳宗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春女思,秋士悲,但劉禹錫絕不是一般的文人,他眼中的秋天,充滿了昂揚向上的力量。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了積極向上的心態,正是這種樂觀曠達,成就了劉禹錫,成就了他不將就、不服輸的人生。
失意而不失志,堅強自己,熬死對手,超越底線,尋找上限,這就是劉禹錫的生活哲學。
-
10 # 草夕寸品文史
劉禹錫是中唐詩人當中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用自己的豪情萬丈,用倔強和樂觀的心態成為了一股清流,他的詩中滿是積極向上,不服輸的精神,無論身處何地,無論遭遇如何,他總能擁有一個好的心態,保持自己的本色。
劉禹錫也是年少成名,他和白居易同歲,在白居易28歲科舉高中寫下:“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而劉禹錫早在七年前就已經高中了,那時的劉禹錫只有21歲。所以說青年時期的劉禹錫可謂仕途順利,年少得志。“人有旦夕禍福”就在他想要大展宏圖之時,永貞革新失敗,而立之年的劉禹錫等革新派受責遭貶。雖然遭遇不順,但是劉禹錫沒有放棄,就在這時,他寫下了人生最有代表性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元和十年,已經不惑之年的劉禹錫被召回京都。間隔了十年的歸來,劉禹錫感慨萬分,在觀看了長安玄都觀桃花後,他寫下了《遊玄都觀》: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是一首諷刺詩,明著寫桃花,實際上寫的是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他把桃花比作政治新貴,將看花人比作趨炎附勢的小人,還在結尾表明態度:你們都是在我被排擠出去後,才爬上來的,不值一提!這首詩表達了強烈的蔑視之感,不過這首詩卻給劉禹錫帶來了可怕的後果,得罪了掌權的新官僚,剛剛回到皇都的“劉郎”再次被貶,而且這次是更加荒涼的連州。這一去就是十四年啊!
大和二年,五十七歲的劉禹錫再次回京,距離上一首《遊玄都觀》已經過去整整十四年了。十四年間,早已物是人非,就連皇帝都已經換了四個。此時的劉禹錫再次來到了曾經寫過桃花詩的玄都觀,不過從前絢爛的桃花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滿庭菜花正開。此情此景,劉禹錫感慨萬千,於是再度寫詩《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毫不隱瞞曾經的舊事,他在詩的題目中加入了“再”,目的就是要舊事重提。十四年前的因詩獲罪沒有消磨意志,自己的鬥志也沒有因為遭遇不幸而喪失,反而愈挫愈勇。反倒是從前的那些像“桃花”一樣的新貴們,和那些阿諛逢迎的小人們,如今的你們早已不知蹤跡,早已失去勢力,而曾經的“劉郎”,雖然歷盡艱辛,仍懷有志向,我——劉禹錫,如今又鬥志昂揚的回來了。這是一種豪情也是一種毅力,只有曾經遭受過挫折和打擊,但是沒有被挫敗的人,才能夠有這樣的胸襟和膽氣。
寫完這首詩後,果不其然,劉禹錫再一次付出了代價。三年之後,已近60歲的劉禹錫被再度排擠出京。雖然劉禹錫仕途坎坷,但其晚景並不淒涼,後來他到洛陽養老,晚年與朋友白居易等人詩詞應和,一時成為佳話。兩首桃花詩,兩次諷刺,兩次獲貶謫,但是劉禹錫用自己的倔強與樂觀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詩豪”,他用百折不撓的鬥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影響了無數人。
回覆列表
所謂“文如其人”,一個人的詩作裡,當然暗藏著他的心性和靈魂。劉禹錫得名“詩豪”,絕非浪得虛名,一個“豪”字,性情已有三分躍然紙上。
大家最熟悉的劉禹錫的代表作,往往是《陋室銘》,垂髫小兒,也能背得出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嚴格說來,《陋室銘》其實不是詩作,而是一篇託物言志的駢體銘文。仕途歷來暢順的劉禹錫在“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到安徽和州縣擔任通判。通判本是個小官,但按照唐朝的吏制,也該住在縣衙裡,有座三間三廂、還算敞亮的房子。但和州知縣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從城南臨江的破宅子到縣城中部轉身困難的斗居,強迫他搬了三次家——你越超然淡定,我越渾身不爽。小房子住著舒服是吧,給你往小裡換。
劉禹錫再惟吾德馨,也忍不下這口沒來由的窩囊氣。他的反擊方式,是著人在斗室前立了塊石碑,上面刻的,正是傳唱千古的《陋室銘》。這位知縣大概沒有想到,此一舉,成就的既是劉禹錫的千古美名,也是自己的歷朝罵名。
比起畢竟還透露著幾分文人清高和憤懣的《陋室銘》,答主其實更喜歡他在被貶路上寫下的那首《秋詞》。
看看古人都是怎麼寫秋天的,宋玉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李煜寫“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白居易說“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到了劉禹錫這裡,提筆幾句,一掃消沉頹唐,氣象頓起,私以為,只此一首,足見他心中有朗朗乾坤——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他的一生其實算不上大道通達,雖少時成名,一度位極人臣,但三起三落後,最終辭官隱退。好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那些格調激越、爽利達觀的詩篇,留下了他的氣度和詩名,萬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