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凝結成悲傷

    不是養活不了,是想不想養的問題。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老人老了,沒有生活能力了,家裡的一下子女就推卸養老的責任了。老大退給老二,老二退給老三,到頭來誰也不情願養老。

    就為了不願意多花那一點錢,把生你養你的父母晾在一旁。當老人還有一點工作能力的時候,誰都想要,想著能幫自己家乾點活啥的,可是等到真沒有一點勞動能力的時候,就開始煩了,嫌棄了。

    唉!現在社會太現實了,為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父母拋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 2 # 麒豐育兒

    這個問題就恰恰反映了當代人不孝順的問題,幾兄弟養不活一個老人,一定是這個想那個來養,那個想這個來養,到頭來,個個沒付出,還是靠老人撿垃圾來養活自己,自私自利,父母把一切全部度給了孩子,卻換來這樣的結果。你們沒想過要是有一天你們孩子這樣對你們你們會怎麼樣嗎。就在這時,應該給自己孩子樹立良好形象,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以後要這樣做,而不是不捨得為自己老了的父母去付出。。。。。。。。。。

  • 3 #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老無所依,現在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老了老了,需要子女的時候,卻無人問津!

    爺爺奶奶那輩子的,生十個八個多的是,每個孩子都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身為人母的我,當然能理解一個做母親的心,寧願自己省,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孩子好,自己心裡無比開心!再大的困難,在父母面前,都能迎刃而解!父母是超人嗎?當然不是,那是父母的愛,無人能超越!

    為什麼換成兒女,去養一個老人,卻養不活!我想知道,我們真正用心了嗎?真的能像對待孩子的孩子那樣對待老人嗎?老人有病了,要去醫院,為什麼總是對著推辭呢?

    我有一個鄰居,家裡四個男孩,老人有病了,四個兄弟對著推辭,兒媳婦們都覺得老人偏心眼,覺得老人對哪個兒子好,就應該讓哪個兒子去,結果把老人耽誤了,兄弟幾個非常後悔!但是已經晚了!我真不知道事後他們能不能原諒自己!當然了,我身邊也有孝順的人,我老公公家兄弟姐妹7個,其中一個意外身亡,還有六個,一個我老公公,一個叔叔,4個姑,我爺爺前段時間查出來癌症,在我們這幾個兄弟姐妹商量無論用什麼辦法,都要給老人看,哪怕請北京的專家,後來,醫生都勸阻不要治了,費用太高了,而且就是花了錢也堅持不了太久!後來分析了好多,也不想讓我爺爺受戲份罪了,需要化療和手術,怕一個80多歲的老人根本受不了,就決定把我爺爺帶回家保守治療,我老公公去中藥店給我爺爺拿的藥,我大姑二姑負責照顧爺爺和癱瘓的奶奶,小姑家樓層低,為了方便把房子騰出來讓老人住,剩下的人就負責給錢,讓爺爺奶奶吃的好一點!平時誰沒事了,就帶著他們去曬曬太陽,散散心情!我爺爺現在恢復的挺好的!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正能量,看到了一家人的齊心協力!我相信我爺爺奶奶心裡是非常欣慰的!他們給我做了榜樣,我也要好好的孝順老人!拿出孝心對待老人,有爸有媽才是家,所以不要推脫,不要冷漠,不要遺憾。

  • 4 # 沐子呀沐子55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家庭環境也有不同的原因。我就以我看見的周圍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現在醫療成本太高,只要生一場大病,基本全家都要掏空。村裡有戶人家,家裡四女兩男,前幾年母親得癌症,前前後後花了二十萬左右。或許很多人覺得二十萬平分到各家也不多,但是那是你沒有看到過真正農村的生活,他家有個兒子早早媳婦跟別人跑了,家裡孩子還上高中,基本家家都有孩子上學或者剛結婚買房。一人三萬多的醫療費,好幾個孩子都是借的,何況後期還是個無底洞。

    第二個例子是我身邊的人,家裡三個女兒,一個兒子,這在計劃生育這麼嚴格的90年左右,簡直是匪夷所思,但是他家還是為了生兒子,要了四個孩子,家裡可以說是一貧如洗,姐姐們也早早就輟學了。可能因為本身的重男輕女,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也都養大成人了,但是對待女兒明顯的沒有對待兒子上心。女兒早早出嫁之後,都在本市,但是一年回家看父母的次數屈指可數。兒子畢業,買房,結婚,生子本來家裡就一貧如洗,基本沒幫上什麼忙,揹著房貸、車貸,還得養孩子。但是父母年紀大了,時不時生病,只要一生病,就給兒子打電話,哪怕是女兒就在本村,也不會和她說聲。之前兒子都是有求必應,再難都答應著,可是後來也傷心了。兒子的媳婦生孩子剖腹產,女兒,他媽就不願意了,在醫院罵罵咧咧,月子裡也不照顧,甚至不願看孩子一眼,孩子還沒六個月就要斷奶,再生個孫子。兒媳婦生氣,兒子也不高興,相信以後得日子會很難過。

  • 5 # 不矯情作者

    一、老人之前對兄弟有偏心,比如偏愛小的或者其他兄弟,就造成了兄弟不合,覺得爸爸以前最愛你,你就應該多給點,可是呢,這樣一來,得寵多的兄弟就不樂意了,覺得必須公平點,就吵起來,之後就誰都不樂意多出點給父母了!

    二、兄弟幾人不孝順,這個真的是很現實的問題,還有打罵老人的現象,還有啃老的,不願意去工作待在家裡等著父母養,不開心就拿來罵,種種原因就是不願意去管老人的死活。三、有句老話叫:有了媳婦忘了娘,而且一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兄弟幾個都分家了,因為有些可能是妻管嚴,所有兒媳要是不願意去搭理老人,兒子自然也就不會去!還有就是很多家庭結婚後有小孩,所有為了生計都需要出去打工,出去之後就很少回來,也就不管老人在家的情況了!

  • 6 # 王小尖38514448

    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無能為力!我今年才30歲,弟弟也才20!我24歲結婚,25歲生孩子!還沒生的時候媽媽就得了腦出血!那年她才46歲!在醫院住了大半年!回家後爸爸照顧她,2017爸爸又得了腦血栓!比媽媽還嚴重!現在媽媽只能自己在屋裡上廁所!爸爸還有小腦萎縮!糊塗!偏癱!現在在養老院!不是我們不孝,我也有家,有孩子要養,房貸要還!本身就是農村的,也沒有學歷,就靠和老公開個小吃鋪賺錢!從懷孕到生沒有休息過一天!弟弟還小,媽媽有病那年初中都沒念完就出來學徒了!現在也在打工,我們不可能不幹活掙錢,專門在家照顧他倆!所以只能送養老院!每個月都會去看他們!

  • 7 # 淡如清風1314

    放在當今社會幾個孩子並非養活不了一個老人而是各自的心態有問題,如果幾個孩子協商好贍養老人的方式,有錢的多出錢有力的多出力,大家都不斤斤計較彼此理解,那麼老人的養老都不成問題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老人經常到辦公室找著想吃低保,看著也確實可憐,顫顫巍巍的行動不便,我悄悄問了同事他為什麼吃不了低保,原來他有兩個兒子,都有收入,對老人有贍養的義務,夠不上吃低保的條件,我也只能唏噓,我問過老人為什麼不和兒子一起住,讓兒子養活,他說兒子這了那了各有各的難處,也不知道是不是實話,究竟是不願意養活他還是他不想找孩子要錢,不管是那種情況我都提他有點悲哀,前一種辛苦拉扯大的孩子不給老父親養老,只能自己一趟一趟的找政府要救助,後一種自己都快吃不上飯了還在替孩子著想,不管孩子吃糠咽菜也能有一口飯留給老人吧,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自己生活在一個大家庭,四代同堂叔叔伯伯嬸嬸姑姑們都很孝順,奶奶85歲,身體很好,天天笑呵呵的,一大家人都很和諧,很尊重老人。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有一個老太太有一兒一女都不願意養活身體有點殘疾的老母親,後來孫女不忍心把奶奶接到自己身邊一個人又上班又租房照顧老人。所以老人的養老不能不能解決在於人的良心,良心價值千金。

  • 8 # 平安健康250227036三

    清官難斷家務事,婆有婆的理,老大有老大的理,老二有老二的理,,,,,,各有各的理。一句話指兒不養老,指地不打糧。

  • 9 # 老糊塗蟲3

    1、“孝”文化觀念的缺失。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孝文化並不缺乏,但近幾十年來,對於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不足,甚至於全盤否定。不注重對人格修養的培育,唯分數是論,“孝”觀念缺失或淡薄。

    2、“利”字當頭。幾千多年之前,我們的先人孟子就“利”與“義”的關係早有論述。人們都說“情誼無價”,可是當下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得到?有多少人真正注重友情,親情?所以一旦涉及到對老人的贍養問題,首先考慮到的總是:為什麼總是要我一個承擔?我吃虧了沒有?

    3、榜樣力量的缺失。中國古人特別強調長子、長女的榜樣作用。例如有“長子如父”、”長嫂如母”之說。我們的先人有許多長子、長嫂感人的故事。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長子、長姐恰恰帶頭不起表率作用,消極影響很壞。

    鑑於以上三點,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處理:

    第一、全社會動員,加強“孝”文化觀念的培育宣傳。

    第二、弘揚正氣,打擊邪氣。營造一種社會氛圍,宣傳孝老愛親的典型,曝光虐待老人的行為,讓自私自利的行為或心態沒有市場空間。

    第三、樹立榜樣。要教育人們樹立大局意識,包容意識,不要斤斤計較,勇於吃虧,傳播正能量,培育良好的家風。

    第四、政府也要積極探索社會化養老模式,解決子女養老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10 # 法重情深

    老人生養小孩與小孩養活老人那情況能一樣嗎?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但孩子的家就不一定是父母的家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父母生養幾個孩子,再苦再累也都是為了孩子,就是要飯,也都為了孩子能夠好好的生活。有時候寧願自己少吃一口,也不讓孩子受餓。這是天下父母的心情。當然,那些殘忍父母的情況例外。

    而孩子養活父母,情況卻大不一樣了。孩子們大多有自己的生活,都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幸福一點,都想著好好地養活自己的孩子。而對於父母卻不那麼關愛了,有的甚至認為父母就是一個累贅,嫌棄父母。

    我曾看到有的父母生養了幾個兒女,等到老年之後。幾個兒女沒有一個養活父母的,有的老人甚至凍死在家裡一個多月竟然無人過問。老年人這種生活是多麼的淒涼和悲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不是幾個子女養不起父母的問題,而是想不想養活、願不願意養活父母的問題。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烏鴉尚有反哺義,人類豈無報母恩?多向動物學習學習吧,不然真的連豬狗都不如了。

    朋友,你怎麼看?不妨說一說。

  • 11 # 有書共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來說一說親友間見面問候方式的變化:

    小時候,大家相互打招呼是一句“你吃了嗎?”,現在變成了“去上班了?”或者“下班了?”等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改變?以前,吃飽穿暖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目標。

    那時候管工作叫“飯碗”?因為那時候上班是為了賺“嚼穀”,說白了,工作的目標就是一日三餐。

    但是現在,你會把你的工作叫做“飯碗”,管上班叫賺“嚼穀”嗎?我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吧。

    現在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標變了。

    以前,“生活”這個詞應該拆開來理解,叫“生下來,活下去”。

    一個老人生幾個小孩,除了剛開始幾年多一張嘴吃飯之外,對這個家庭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一旦小孩長大了,還能幫家裡幹些農活來減輕一些家庭負擔,

    甚至還可以透過去幫別人砍材、放牛等來賺點小錢,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而且那時候也沒有其他的消費。

    所以那時候養一個小孩的成本是很低的。

    現在我們再來說贍養老人的問題。現在養一個老人費錢嗎?

    其實要不了幾個錢,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外,無非就是定期體檢啦,買點保健品之類的。

    但是為什麼養不起呢?因為“沒錢”。

    也許有人就會問了,既然養一個老人要不了幾個錢,為什麼說沒錢養呢?那是因為現在人們的開銷太多、太大了!

    就拿我們家來說,我們兩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個月的收入一萬出頭兩萬不到,說多不多,說少呢也不算少,應該能代表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了。

    但就是不夠用:小孩的奶粉要錢,尿不溼要錢,房租要錢,各種應酬要錢,還要交學費“充電”,還有每年的保險費等等,剛貸款買了房子,每個月還要還房貸。

    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就不夠用的,都捨不得買件好點的衣服或者去外面吃頓大餐,更別說出門旅遊了。

    小孩還是老人在幫忙帶,別說養老人了,現在老人還在幫我們分擔!

    當然,當老人真需要我們贍養的時候,滿足老人基本的生活所需,還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說,幾個孩子養一個老人,並不是能不能養活的問題,而是怎麼養的問題:是僅僅滿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還是讓老人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老人可以生養好幾個小孩,因為他們只需要活下去;

    而現在幾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是因為我們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 12 # 亂語瘋丫頭

    一切都在人心。絕大部分父母對孩子都是疼愛的,也不排除個例,肯定是有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是不孝順的兒女,兒媳婦所佔的比重應該更多些吧。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義務和責任把孩子撫養成人。只要父母把孩子撫養成人了,孩子就有義務和責任贍養老人。雖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每個孩子的關心度可能不盡相同,這絲毫不能影響孩子應盡的贍養義務。但是總有一部分人,認為父母給他的關心少些,財富少些當作藉口,躲避贍養義務。其實這是自私的表現。請問這樣的人,你對你的幾個孩子能完全一碗水端平嗎?再說了,有必要端平嗎?

    無知者無畏,自私者無恥。

    1.n年前,有一家,只有一個兒子,兒子懦弱,是個沒有出息的人,當民辦教師,後來轉正了。媳婦是個白白的女人,沒有工作。兒子的父親早就去世了,就剩了母親。母親年齡大了,不能自食其力了,經常臥床不起。就由兒子兒媳婦送飯。兒媳婦每次送的飯都涼了或者不大熱了,有時送的飯老人還咬不動。這也還是能忍受的。最不能忍受的是,兒媳婦一邊給婆婆向碗裡倒飯,一邊數落婆婆。 給婆婆送飯時, “老不死的” “還沒死嗎”等等話語經常掛在兒媳婦的嘴邊。時間長了,婆婆覺得活著也沒意思了,就想了個法,上吊死了。

    2.老家鄰居。我們回家伺候公公婆婆的時候,經常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叔叔到家裡來玩。耳聾,駝背,走路嗎爬著走。他的老伴早就去世了,他的老伴在世的時候,對婆婆可是非常的惡毒。他有兩個兒子兩個閨女。閨女出嫁了,大兒子娶了媳婦,二兒子還沒有媳婦。大兒媳婦可是個厲害的主,她進了門就把婆婆比下去了。公婆就開始受她的氣。這位叔叔的兒媳婦經常打罵他。其實他的兒子也不是什麼好鳥。有一次我聽到他的大兒子在訓他:你爬到這裡找死呀?鄰居叔叔爬到了家裡一個地方,動不動了,他的大兒子還的時候就這樣罵他的親爹。

    有一天,兒媳婦來送飯,直接吧飯倒在了叔叔的飯碗裡。叔叔不吃。因為經常不刷碗,碗很髒了。兒媳婦厲聲罵了她公公一頓。

    第二天,有人看見隔壁叔叔順著樓梯向平方頂上爬。下午的時候,兒子來送飯,發展其父親在樓梯下,頭上臉上有血,已經死了多時了。

  • 13 # 超級爸爸

    關於這個話題,先讓我說一件真實的事件的。

    一個遠方親戚,1930年出生的,在邊遠的農村生活,這輩子一共生了10個孩子,除了一個兒子小時候疏於管理溺水身亡,其他都長大成人成家立室娶妻生子,雖然不富裕,但這個大家族也是其樂融融。

    直到老人和妻子年老之際,身體發生了各種問題。在疾病面前,問題才凸顯出它隱藏的真面目,爆發了。

    老人的治療,進進出出在醫院躺了近乎半年,孩子這麼多,怎麼都不好意思請護工照顧,會被人笑話的,在農村養這麼多,當年最殷切的期盼本來就有一部分是用來養老時候派上用場的,現在自己80多歲高齡躺在醫院了,如果孩子都不管,請護工照顧,估計老人也想自己先嚥氣。

    於是,就在半年中,如此大的家族,每個孩子都有孩子,甚至有了孫子,按照道理照顧一兩個老人,即使是生病,也不成問題的。但結果是,讓人非常寒心的。

    先是孩子多,父母本身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以至於現在如何照顧自己的父親,是插管治療搶救還是回家靜靜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人多力量大,但分歧更大。甚至有孩子覺得父親本來對自己就不好,現在自己家庭都顧不上,提出不想照顧的。

    問題演變成,核心不是照顧重病的父親,而是家庭紛爭!簡直如電視劇一樣,一天一個劇情,他們完全忘記了,可能在自己父親最後的時光,重要的是陪他說上幾句話,因為這時間是越來越少的。

    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句響噹噹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卻都有各自的不幸。

    曾經,我們也信奉,“一家有老,如有一寶”的觀念,如今老人卻成了一種累贅。我舉的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在養活一個老人這個問題上,家庭糾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加上各種婆媳關係不和的糾纏,就更復雜了。

    其次,政府的醫療保障不夠完善,遇上大病沒有醫保,幾乎要掏空一個家庭的全部家底。現在家庭又非常重視孩子教育,投入非常大,在老人和小孩面前,理性都會讓人把錢留給有未來的孩子。

    最後,現在的中年人啊,活得其實非常憋屈。這幾年油膩中年男,枸杞保溫杯,華為高管被裁員跳樓自殺……一波又一波的中年危機像一地雞毛到處亂飛,讓人疲憊到崩潰。

    所以,為什麼幾個孩子也養活不了一個老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望深處看,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需要反思。

  • 14 # 侯虹斌

    從最淺的層面來談,這就是“一個和尚擔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因為有幾個孩子(尤其是兒子,更為典型),每個人都可以推諉責任,每個孩子都覺得:為什麼要我養,不還有老二(老大)嗎?

    人人都有一點責任,就人人都沒有責任。

    這種現象當然不是現在就有的,古已有之。

    這裡不能怪孩子們不負責任,而是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的轉型期。一方面,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社會奉行的是“養兒防老”,老子撫養兒子,兒子贍養老子,天經地義。同時,兒子也要對老子絕對服從。中國傳統社會講究的是,以孝治國。他們把孩子養大了,想當然地覺得,兒子也應該感恩,應該回報,應該贍養他們。

    這不是錯。這是當時社會公認的規則。而且,由於人們還不富裕,要把有限的糧食和衣物、財產都分給孩子們,讓他們長大,確實不易;這樣他們也沒有機會給自己留下多少養老錢了。孩子們反哺是應當的。

    但是,社會轉型了。成人需要把孩子撫養長大,這不僅是他們的義務,也是法律責任。而孩子對老人的贍養,雖然也有法律規定,但數額小;碰到老人生病的時候,幾乎就杯水車薪了。實際上,一個文明社會里,孩子的成長仍然是靠父母,但父母老了之後,他們贍養問題,卻不是靠孩子,而是靠他自己的積蓄,靠他的各種保險保障,最後,還靠政府和社會的福利兜底。他們的孩子只需要安心地照顧自己的下一代。

    在西方文明社會,以及中國的大城市裡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境,現在主體就是走這條路了。

    但是,中國廣大的群眾,尤其是農村,是沒有這個條件的。他們既沒有社保,也沒有其他社會保障,連積蓄都沒有,更不用提有餘錢去買商業保險了。如果他們的孩子不養他們,他們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而且,聯想到很多地方是要傾家蕩產地給孩子準備婚房,給孩子結婚的話,這些父母,老了之後的撫養問題就更加麻煩,更充滿了不合理了。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品德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國外生活的人英語基礎差,想考act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