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話科研
-
2 # 趣學演算法
被拒肯定心情不爽,但是要冷靜下來,轉移注意力。不用太發愁,論文努力寫出來了就一定能發出去,相信自己!
我有兩篇論文都是這樣,等了很久,拒稿。一個沒給什麼要緊的意見,這種比較鬱悶,不知道改進的方向。一個拒絕意見直中要害,這種意見我是比較喜歡的,專家提的意見一針見血,認真按意見補充修改,就很容易發表了。這樣的論文還可以選擇投不錯的期刊。前一個沒意見的論文就有些棘手,需要自己想想哪裡不對,最好放一個月反思時間,想好了修改,沒有太大把握,也想不出有啥要創新的,就選擇了一個低檔次的期刊投了,果然中了。
好事多磨,再接再厲,拒絕多了,大風大浪也平靜
-
3 # 帥小西De
謝謝邀請,我17年1月一篇論文投稿生態工程EE,後面返回一個審稿專家的意見,比較正面,而且建議小修,但是編輯拒絕啦。之前,我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所以就主動郵件聯絡了編輯,做了一次申訴,編輯兩天後也回覆了意見,是由於另外一個審稿人的意見很極端,基本說的論文一無是處。在回覆郵件,感謝編輯後,我們改投了ESPR,目前已經處於送審狀態。所以,被拒後,如果審稿人意見比較正面,可以嘗試申訴,我們課題組成功了兩次,機率是六分之二,哈哈。在根據意見修改後,再改投。注意時間節點,拒絕後不要立馬投稿,防止是同一個審稿人,會覺得你一稿多投。最後,祝願大家文章不拒絕,直接接受。
-
4 # 一休哥111
首先要理解SCI論文被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態。對完全拒絕的論文,編輯通常會表達不願再看到該文。( 再寄送這類文章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補充修改後改投其他SCI期刊)。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不僅僅是筆誤也有專業知識上的錯誤,因為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你相同領域的專家。如果作者對否定的原因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在回覆中委婉地表達一下你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新的一輪審稿程式。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如果文章被拒絕是因為資料或分析有嚴重缺陷,這類論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資料支援或有了更明晰的結論後,再將經過修改的“新”文章寄給同一SCI期刊,編輯通常會考慮重新受理。也可以考慮影響因子低些的期刊。
如果不是論文質量太差,論文被拒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2、分析不到位: 有新的發現,但未能很好地提煉昇華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只有單純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論的分析。
3、內容不夠分量: 不同雜誌對論文內容的重要性要求是不同的,論文應該是該雜誌感興趣的領域,能夠引起該雜誌讀者群的興趣。
4、理由不夠充分: 論文提出的論點不能透過該實驗方案所證實。邏輯推理有問題,實驗方法學理論的欠缺。作者未能公正客觀地從其實驗結果中推得結論。
5、實驗不完善: 資料或分析存在嚴重缺陷。實驗資料量太小,分子細胞生物體內實驗 n>3,器官、動物體內實驗 n>6,重複 n>3。實驗條件控制不好,或沒有設立對照組。
6、資料統計處理不當: 資料統計檢驗方法和統計學分析方法不對或不夠妥當。 7、應用領域窄: 僅僅是區域性 (Local) 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義、可以推廣到其他地方的工作(General),或僅僅是國外方法在中國某一地區的應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8、表述問題:表達很重要,好的表達讓人看了很舒服,也很容易懂。很多專家都是寫作高手,招博士生時也很注重文章功底。寫好文章後,你還要推敲推敲,看是否清楚到位,不要因為自己的表述讓人產生模糊不清的概念。因此,在自己的論文完稿後,還要多加檢查,避免低階錯誤,力求表述準確,推斷合理,達到合格水平。
篇幅有限,後面關於如何回覆審稿人和拒稿後怎麼做有機會再回答吧!
-
5 # 道遠123
據稿很正常的,我就剛剛被1區退稿,要從新整理材料,找文獻找資料,估計要2個月時間。本人只投1區,2,3區看不上,耽誤時間。投稿需要乾貨,灌水,但也有運氣的成份。
-
6 # 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
論文在投向目標期刊後會經歷一個標準的流程,最後期刊編輯會對你的論文給出幾種結果:接受,既論文具備出版的資格,當然這種一次就接受的情況很少,第二是小修改,論文存在表達、拼寫或語法方面的問題。第三是大改動,在經歷一些大的改動後論文可被接受,例如重寫某個章節,從而得到更為清晰的解釋、增加方法論或結果,修改以滿足對作者的要求。第四是拒絕退回,但提出修改和重新申請的邀請,雖然論文具有一定的潛力,但是需要大量的修訂才能獲得允許。例如,邏輯不清、方法論介紹不清楚、寫作水平欠佳以及對領域的貢獻不清楚。最後一種結果便是拒稿,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方法論有缺陷、對該領域沒有什麼貢獻等。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對待拒稿呢?
如果作者通過了所有的稽核,而且書寫習慣較好,符合期刊的目標和領域,那麼沒理由不發表,因此你的論文將經過同行稽核過程。如果你的手稿被拒,那麼別灰心。誰都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就連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和一些突破性的研究也會在初次選擇期刊時被拒。如果你收到了拒絕函,並不是說期刊需要你的修改。但是,審稿人仍然會對你的論文提供詳細且有意義的評價,你應該考慮在投稿下一家期刊時整合一下他們的建議。
重要地是需要客觀地檢視審稿人的建議,即使他們可能對於你的論文比較嚴苛。聰明的作者會在心中對科學保持興趣,並將審稿人的建議整合從而打造更好的手稿。用幾天的時間暫時忘掉拒稿信和你的論文,然後再重新專心完成,分析審稿人的建議。你應該決定下一個投稿的目標期刊是什麼,並相應的修改你的論文。當然,你也不需要可以去改變你的論文來體現上一個期刊的修改方式,不過,大多數的修改意見還是應該考慮一下。
-
7 # 美輯編譯
一篇SCI論文的寫作發表才算真正的完成。而這個過程有的花費一年的時候,有的甚至更長。但並非所有投遞出去的論文都能發表。常見的SCI期刊拒稿率達70%,高分值的SCI期刊拒稿率甚至更高。面對這樣,不如人意的結果,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理解SCI論文被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態。其次對完全拒絕的論文,編輯通常會表達不願再看到該文(再寄送這類文章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補充修改後改投其他SCI期刊。第三,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不僅僅是筆誤也有專業知識上的錯誤,因為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你相同領域的專家。如果作者對否定的原因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在回覆中委婉地表達一下你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新的一輪審稿程式。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最後,如果文章被拒絕是因為資料或分析有嚴重缺陷,這類論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資料支援或有了更明晰的結論後,再將經過修改的“新”文章寄給同一SCI期刊,編輯通常會考慮重新受理。
如果被拒論文不是由於文稿中的錯誤,而是重要性或創新性不夠,作者仔細考慮審稿人意見並認真修改文稿後,可以寄給影響因子較低的其他SCI期刊。如果文章拒稿是因為資料或分析有嚴重缺陷,如樣本量不足等。這類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證據支援或有了更明確的結論後,再將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應的期刊。期刊編輯會考慮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僥倖的心理,認為換個期刊後審稿人或許不會找出資料或分析層面的不足。這種機率非常小,畢竟論文的資料處理及分析方式決定了結果的可靠性。如果被拒論文不是文章中的資料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創新點缺乏。那麼,作者就要仔細考慮審稿人的意見並認真修改,轉投到影響因子低一點的期刊嘗試。不同期刊對論文的創新點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發要求,進而縮短收稿週期。如果是因為審稿人審稿時不夠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禮貌地申辯下。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並非源於專業知識,而是因為有些時候期刊的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作者這個領域的專家。即便他們的審稿意見看似不夠專業,我們也要禮貌地申辯。如果作者對否定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 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這就是學術本身的意義所在。在回覆中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到新的一輪審稿程度。
-
8 # 一休哥111
1、修改材料 主要指對論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刪節或調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證明觀點的論據,是論點成立的依託。 那麼對選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選用說明觀點的材料;二是真實,即所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實際,準確可靠;三是合適,即材料引用要恰當,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在修改論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確鑿有力;是否有出處;是否能相互配合說明論點;是否發揮了論證的力量;是否合乎邏輯;是否具有說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補足,要把空泛的陳舊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調換;要把不實的材料和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堅決刪除。
2、修改結構 結構是論文表現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論文內容的組織安排。結構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論文內容的表達效果。結構的調整和校正,關係著全文的佈局和安排。調整結構,要求理順思想,檢查論文中心是否突出,層次是否清楚,段落劃分是否合適,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如何,全文是否構成一個完整的嚴密的整體。調整的原則和要求,是要有利於突出中心論點,服務於表現中心論點。
3、修改語言和標點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要使論文寫得準確、簡潔、生動,就不能不在語言運用上反覆推敲修改。論文的語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說明儘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使文章精練,必須把囉嗦、重複的地方,改為精練、簡潔的文字;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三是語言的可讀性,為了語言的可讀性,要把平淡的改為鮮明,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把含混、籠統的改為清晰、具體。
4、修改錯誤的語法表達 A、一般現在時:用於說明研究目的、敘述研究內容、描述結果、得出結論、提出建議或討論等;涉及到公認事實、自然規律、永恆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現在時。 B、一般過去時:用於敘述過去某一時刻的發現、某一研究過程(實驗、觀察、調查、醫療 等過程)。用一般過去時描述的發現、現象,往往是尚不能確認為自然規律、永恆真理,只 是當時情況;所描述的研究過程也明顯帶有過去時間的痕跡。 C、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完成時少用。現在完成時把過去發生的或過去已完成的事情與現在聯絡起來,而過去完成時可用來表示過去某一時間以前已經完成的事情,或在一個過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過去行為。
-
9 # SCI論文助手
SCI被駁回後,如何進行修改?
1. 準備cover letter。
很多人不太重視cover letter的重要性,但實際上無論是作者還是審稿人,首先看到的不是具體內容,而是你的cover letter。因此務必在格式上,條理清楚地寫明白。我個人的習慣是避免囉嗦,清楚明瞭(格式很重要),因為大家都很忙,套話需要有,但別太多,都是圈內人,直指問題核心即可。‘
’2. 如果你同意審稿人的修改意見。
那就表示你同意,然後寫清楚做了什麼修改即可。不用大段表揚審稿人多厲害……也不用重複太多文中的話。
3. 如果你不同意審稿人的意見。
3.2 不同意,且認為審稿意見有問題:請小心,這個時候要考慮清楚是否要在返修意見中直接argue。不是不可以argue,我個人的經驗是argue從來沒有輸過,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對自己的文章非常瞭解,不會因為argue暴露自己弱點。如果你確定自己是對的,可以試著申訴。我作為審稿人並不拒絕作者的argue。
實際上你可以想一下,如果審稿人覺得你文章有大問題,完全可以直接拒稿,何必再來讓你跟他吵一頓?所以一般讓返修的,至少可以值得主編是有興趣,審稿人中是有人支援的。所以可以好好表現。但要注意,argue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一旦裡面有任何試圖攻擊審稿人或者主編的意味,就麻煩很多……
4. 針對統計、方法的,務必嚴肅對待。
我個人經驗:大多數稿子是可以修改的,但是統計、方法學上面有硬傷的稿子是無藥可救的。因此如果主編讓你看看統計方法或者其他細節,務必認真對待。不要隨便回覆。
5. 感受一下回復郵件是否會給審稿人看。
很多審稿意見雖然是審稿人寫的,但回覆的郵件卻未必會再給審稿人看,因此需要揣摩一下文章最後是否會再回到審稿人那兒。這取決於回信中你去說服誰。如果只是主編看一下,那就力圖說服主編即可……可以省下不少筆墨。
-
10 # EditSprings
一篇SCI期刊論文,從一開始大量閱讀同行業的文獻到有思路做實驗再到論文的撰寫完成,這個時候已經算是歷經了艱辛困苦。論文投出去之還得經過漫長而忐忑的等待,且好不容易收到雜誌社那邊的回信,又緊張有興奮,可得到的往往是幾個審稿人的輪番攻擊。這時候,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回覆審稿人的意見。掌握一些答覆審稿人意見的方法,能夠避免很多後期的麻煩哦。
第一,目標期刊編輯和編輯委派審稿人的意見要特別重視。也許會出現一些提出的刁難性的問題,但記住一定要禮貌溫和地作答,態度要誠懇,期刊編輯讓你修改或審稿人給你Major revison的決議都是好訊息,證明文章按他們的意見修改後是可以被接收的,按照他們的意見來,畢竟他們的主觀感受能決定您文章的歸屬。
第二,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所謂修改就是對文章內容進行的修改和補充,所謂argue就是在回覆信中對審稿人的答覆。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審稿人argue。對於語法、拼寫錯誤、某些詞彙的更換、對某些公式和圖表做進一步解釋等相對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據審稿意見照做。而對於新意不足、創新性不夠這類根本沒法改的,還有諸如跟演算法A,B,C,D做比較,補充大量實驗等短時間內根本沒法完成的任務,我們則要有理有據的argue。在Argue的時候首先要肯定審稿人說的很對,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點是blablabla,跟他說的不是一回事。然後為了表示對審稿人的尊重,象徵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這方面的discussion,這樣既照顧到了審稿人的面子,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
第三,修改時間的訣竅掌握。一般人拿到自己投出去稿件的意義時,如果只是小修,且審稿意見不多的話,肯定會牟足了勁兒,花十幾個小時來搞定。但問題是是否需要改好後立即返稿給審稿人?這個時候最好是等至少半個月時間,如果太急,審稿人發現了其他問題,可能會被再次打回來,耽擱的是自己時間,因此反覆檢查是很重要的。如果收到的是文章大修,改完後一定要等到約定時間之前三五天時間返稿,這樣顯得
總之,寫答覆信的宗旨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和工作量達到論文被接收的目的。
-
11 # 工學者
SCI論文能夠一投就中的,實在萬中無一。因此,投SCI論文被拒稿,乃是常有之事,不必驚慌,不必焦慮,更不必為此悲傷。
有的時候,SCI論文投稿有點玄乎,也許需要集齊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得以發表。當然,這只是吐槽一下投稿過程的曲折和艱辛而已。曾經有一位教授說過,論文寫作不難,真正難的在於論文投稿與發表——前輩誠不我欺也。
下面以我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為例,為你解答SCI論文被拒稿之後,該怎樣處理的問題。
這篇文章屬於儲能材料方向,導師一開始想沖沖 Nature Communications,於是我把論文的格式按照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模板去弄好了,在2月13日把材料都上傳到了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投稿系統,但是因為那天是週四,臨近週末,便沒有點選遞交,等了2月18日,也就是下一個週二投了過去。2月24日被NC拒稿,編輯建議轉投Nature 旗下的 Communication 系列2019年的新出期刊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沒有轉投。
跟導師商量之後,決定試試 Wiley 旗下的 Advanced Materials。花了一天多時間改好格式後,2月26日把文章投遞到了 Advanced Materials。10天之後收到編輯來信,表示 Advanced Materials 不接收這篇稿件,建議轉投到新刊 Energy Technology 或 Small Methods。Energy Technology 不太看好,Small Methods 文章質量比較高,但還是沒有轉投 (如果轉投的話編輯承諾會送審,中的機率比較大)。
接下來還是改格式,思慮再三,3月11日投了 RSC 旗下的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果然不出所料,還是被拒,3月24日編輯建議轉投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在材料 or 儲能領域,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已經算很不錯的 SCI 期刊了,但是導師和我都覺得不甘心,認為我們的文章值得更好的。於是並沒有馬上同意轉投,而是先擱置著,再試試其他的期刊,沒有更好的選擇再回來轉投。
最後我們想試試 Elsevier 旗下 的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它其實也是新期刊,2020年6月份才出第一個影響因子),改好格式之後,3月24日投了過去。出人意料地,這個期刊很快送審,10天后便收到了審稿意見,編輯給了大修。收到審稿意見後的第二天,我們就拒絕了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編輯關於轉投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的建議。然後專心回覆審稿意見,4月18日返回審稿意見,當天論文被接收,4月30日論文線上發表。
詳細的投稿過程和時間節點可以看下錶。
投稿歷程:
關於Graphic Abstract:
1.投Nature Communications時不需要Graphic Abstract;
2.投Advanced Materials 前設計了Graphic Abstract;
3.投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需Table of Contents Entry( Graphic Abstract +標題作者+一句話簡介);
4.投Energy Storage Materials需Graphic Abstract;
5.每個期刊Graphic Abstract的尺寸要求不一樣,需要根據期刊要求調整。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返回的審稿意見情況:
一個編輯,三個審稿人
Associate Editor: 1個問題(嫌題目太長,建議改短一些)
Reviewer#1: 建議修改後接收,5個問題
Reviewer#2: 建議修改後發表,6個問題
Reviewer#3: 建議小修後接收,5個問題
要求回覆時間:2020.04.04——2020.06.03
幾點投稿建議:
1.投稿時間儘量選擇週二或週三(這個有人專門研究過,感興趣的可以搜一搜);
2.投稿前弄清楚每個期刊的格式要求;
3.如果不是很想轉投,可以再投一個審稿速度快的期刊 (建議是另一系統的);
4.回覆審稿意見前應仔細檢查文章,不能等到 Proof 階段再找出一堆問題;
5.文章資料要儘可能多一些(不一定全部放上去),圖表要規範、整齊。
若想SCI論文被接收,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論文的“核心競爭力”,即文章的質量要好、創新點要高。其他的,像圖表要正確美觀、論點要立得住、語言要規範、行文要有邏輯、格式要符合要求等,如果都做到了,便不用存有疑慮,大膽投出去。
-
12 # 一直在學習的smile
SCI論文被拒稿,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要根據你是如何被拒的情形來做決定。
第1種情形,沒有被送審,直接拒稿。也就是說是沒有任何審稿意見。
這種情況下你需要考慮的是:第一,論文質量太差,第二,是不是你的論文和雜誌的範圍不一致?回答了以上兩個問題之後,修改你的論文,然後重新找一個雜誌進行投稿。
第2種情況,已經送審了有審稿意見,但是審稿人的意見是拒絕。
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根據審稿人的意見修改你的論文,這個時候的修改是有的放矢的。有可能審稿人的意見很尖刻,也有可能審稿人的意見對你的論文幫助不大,無論是哪種情形,都要認真考慮審稿人的意見。
論文經過修改之後,如果你覺得這個雜誌仍舊適合你的論文,你可以進行申訴重新投稿,但是這種情況一般也很少發生,重新投稿的機率也不是很大,成功的希望不太大。
還有一種是雜誌社會給你推薦雜誌,推薦的雜誌往往是影響因子較低或者是一些新雜誌,還沒有影響因子。這種情況下,你如果認可也可以直接轉投雜誌社推薦的雜誌,通常錄取的機率會大一些,但可能影響因子方面不是很理想。
如果不想投雜誌社推薦的雜誌,那麼只有自己重新找雜誌進行投稿,然後重複上一個迴圈。
-
13 # 工學腦洞
SCI論文被拒後,要做的事情就是修改-換雜誌重投。
每一篇文章的拒稿原因都不相同,需要題主去仔細分析審稿人的意見,如果審稿人是針對文章實驗本身提出的專業建議,那麼題主就要非常重視,按照審稿意見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去仔細修改後重新換雜誌投稿;如果審稿人像一個語文老師一樣給出文章寫作的諸多問題並拒稿,或者給你類似“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但是就是覺得你做的東西不對”的審稿意見,或者認為“文章內容和所投雜誌不符”,那麼題主只能自認倒黴,稍微修改下直接轉投就好。
比如,我於2017年8月23日投稿一篇SCI期刊,10月25日得到審稿人的修改意見如下:
該審稿人認為,我的文章主題雖然很新穎,但是和所投雜誌主旨不符,同時認為文章的整體書寫,包括用詞、語法等不合格,因而拒稿。
另一個審稿人的意見相似,提出了共35條修改意見,每一個都是針對文章書寫而不是實驗本身,甚至文章分幾段都提出自己的意見,其給出的審稿意見部分截圖如下:
對於這種拒稿原因,只能自認倒黴,在稍微修改了題目的情況下(文章整體幾乎不變),我於幾天後轉投同一級別期刊,目前編輯的意見為建議修改(小修),看來問題不大。
由此可見,一篇文章從投稿到收錄,有一定運氣的成分,對於我的同一篇文章,有的雜誌認為完全不合理,有的雜誌確認為值得收錄,所以希望題主在文章投稿時放寬心,好的審稿意見就接受,不好的審稿意見就一笑置之,希望題主能夠一切順利!
-
14 # 智慧夢想HL
根據專家審稿意見來判斷,如果審稿專家指出了一些致命測錯誤,而你經過檢查發現確實如此,那麼這篇文章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你應該調轉思路,重新新的研究,或者想辦法解決那麼錯誤。如果專家的審稿意見中指出了許多小問題,而且強調你的論文很一般,沒有什麼創新性,那麼你透過修改,並回複審稿人說明你論文的創新性在哪裡。當你的論文根據審稿意見修改完成後,不能直接投稿,這樣很容易直接被編輯拒稿,應該對於拒稿的論文一般不會再考慮,除非編輯指明你可以重新投稿。如果編輯在決定信中沒有說你可以修改後重新投稿,此時你還想再投這個期刊的話,你需要給編輯寫一封信說明你的論文創新點在哪裡,以及審稿人疑惑的問題該怎麼去解釋,並闡述你的論文為什麼適合在這個期刊上發表,最後請求編輯給予再次考慮的機會。如果編輯回覆你說你可以重新投稿,那麼你就按照之前的投稿流程再投一次,然後耐心等待審稿結果。最壞的結果是,編輯不同意你再投稿,那麼你只能考慮其他期刊了,選一個主題相關度較高的,不然很容易直接被拒。總之,被拒稿是再平常不過的了,沒必要過於氣餒,要好好審視審稿人的修改意見,這些對於你論文質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
-
15 # zhengyi00
投稿也有套路。
第一,投稿範圍要和期刊對應。
第二,高手基本能夠判斷投稿論文適合於什麼層次的期刊。
第三,投稿是一個從高到低的過程,一般時間不緊迫的情況下從高到低逐步投稿,一般一流不行,就二流,二流不行改三流和四流。
第四,時間較緊的話,一般降低一個層次投稿,保證儘快發表。
第五,期刊也有各種風格,包括審稿週期和發稿量,以及不同主編的口味。
總之,投稿是論文完成以後的一個重要工作。
回覆列表
通常,SCI論文被拒後大家心裡肯定不太爽,但所謂機遇蘊藏於機會之中。結合個人近2年的10餘次SCI期刊投稿經歷,做一分析。
被拒後一定得到了審稿意見,應高度重視,並對論文做出修改被編輯拒:被編輯拒掉的稿子,大多是因為不復合期刊的scope,或是創新性不夠。否則編輯都會送出去進行同行評審。因此,如果是在編輯手裡被拒的,不必過於氣餒,應繼續尋找期刊,加強對論文創新性的論述,讓論文能夠清晰明瞭地表明自己對科學或技術的推進在哪裡?
被審稿人拒:被審稿人拒後,一般是審稿人認為論文有較嚴重的問題,無法透過修改解決。或者是審稿人提出了major revision(大修)的要求,但其中有1位審稿人拒稿,最後編輯綜合做出了拒稿的判斷。此時,一定會收到很多具體的建議,對於其中有價值的建議,應該重視併力所能及的修改,因為下次投稿這些問題可能還是會被問出來。
如不認同審稿人或編輯的看法,可申訴這個我課題組的同學用過兩次了,前提是審稿人的評價確實不客觀,或審稿人並不是該領域的學者。他有一篇論文投稿了環境領域的頂刊EST,後來6個審稿人中有1個拒稿,其餘都是大修或是小修,最後編輯給了拒稿。老師鼓勵他進行了申訴,編輯同意了申訴並將論文再次送審。之後論文經仲裁後獲得了修改的機會,最後成功發表。
這個經歷啟發我們,在投稿頂刊時,一定不可輕易放棄,有些學術觀點,是要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