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善居士16688
-
2 # 夕陽下濁酒一杯
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這種“道”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
《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體,又是指“自然”的規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眾神面前,不論貴賤、貧富、聰愚,一律平等。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夠學道、得道。《老子想爾注》中說“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詞一耳”。《混元皇帝聖紀》也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個整體,成為道教教義的核心。《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貴”的“德”指的是這個“德”。《清靜經》中說:“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積德。《道教義樞·道德義》說:“道德一體,而其二
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準則的,便是“有德”;凡是違反“道”的準則的,便是“無德”。《西升經·序》雲:“道之在我謂之德”。按照“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強調:修身、治家、統治天下,都應該修道,從而使“道普德溢”,以達到太平和仁愛的理想境界。
道教將“德”按態度區分為“陰德”和“陽德”二類。所謂“陰德”,是指個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謂“陽德”,是指個人被大家瞭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
-
3 # 去你的嘚嘚
道:本義為人行的道路,用在哲學範疇,多指事物變化中須遵守的規律,亦事物萬物的本原和本體;
在古代倫理思想中,道、德是一對基本範疇,始於孔子。《孔子•述而》一文中寫道:志於道,據於德;《老子》對道德做了哲學的昇華。
”德"與“得”相通,意為具體事物得之於“道”的特殊性質。“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謂所得以然也”(《管子·心術上》)。
在倫理學意義上,“道”指人所共同遵循的普遍原則,“德”指合乎“道”的行為和品德。
“道”與 “德” 在先秦的一些著作中開始聯用,合成一詞。《管子·君臣下》說:“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荀子·勸學》也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
4 # 家在遠方355
道的意思是指大自然的規律,萬物追尋的次序,比如說生老病死,四季變化,白天黑夜等等,這些是無法改變的,德是品德 ,德行,思想,說道德從哪來呢我想人出生以後到懂事這個應該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你知道生你的是你的父母,那麼你就知道你長大了要孝順父母,養老送終
-
5 # 恆山秦老師
“道”與“德”來自於《道德經》中的《道經》與《德經》兩個部分,這也是整個《道德經》最為基本的概念,其中,“道”這個字在《道德經》中出現了七十多次,“德”出現了四十次。
“道”作為萬事萬物的總根據和總根源,萬物只有“德”於道才能真正的“德”成萬物。萬事萬物從道中得且內賦予自身者,是以生存之根據對待之,這就是萬事萬物的內在本性,即所謂德。德乃道之德,在道生萬物之後並沒有脫離之,而是以德的形式內在於萬物之中,更準確的說,道是萬物產生的根源,德乃道在萬物中顯現,是萬物之本性。
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孔者,大也。孔德,即大德,他以道為自身行為的唯一歸體。也就是說,德乃道的精神的化身和具象,這無不說明了萬物的本原就是道,萬物生存的根據就是德,即德乃道的德。
然而,道與德的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萬物一旦脫離了從道那裡獲得的德,就會失去存在的根據就不再是此事物了。所以,要使這種關係持有穩定的態勢,萬物就得守住自身的本性,這樣不僅保持住了自身存在的本原,也保持住了自身內在的本性。
總之,道與德相生相成,密不可分。
-
6 # 小強愛寫作
什麼是道和德,他們從哪裡來?
道和得得解釋的人不同意義自然不同。道和得都來自於生活
什麼是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充盈天地,拋開世間一切的大道,正所謂大道無形。猶如站在山頂,高呼山下之人,使人引入向道的道。佛家說道,隱晦之道,歸於來世,教化眾生,捨身飼虎,為證己道。儒家說道,世俗的道,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是現實主義的道,即所謂世俗歸世俗,鬼神歸鬼神。兵家的道,詭道也。謀略之道,殺人於無形,是道也。故為政者,慎用之道。老百姓的道,有錢花就是道。老婆孩子吃飽喝好就是道。
父母頤養天年平平安安走完這一生 就是道。
兒子娶妻生子,女兒嫁個好人家就是 道。
朋友有難伸出力所能及的手就是道。
世間有難悲天憫人就是道。
愛護眾生平淡相處,平等相待就是 道。
什麼是德?道家的德,是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儒家的德,以“溫、良、恭、儉、讓”為修身五德。佛家的德,分為五德:孝德、善德、忘德、生德、口德。兵家的德,六德:禮、仁、信、義、勇、智。老百姓的德,孝敬父母就是德。
愛妻護子就是德。
尊敬師長就是德。
誠實守信就是德。
他們從哪裡來?
道和德都來自於生活,一舉一動都提現著道和德,學習於生活,一人一物都是學習的典範。
鄙人愚見,望指點!
-
7 # 文海微沙
簡單地說“道德”就是“道理”和“原則”,我們經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裡就是就是道理和原則對人類的自我規範。
那麼什麼是“道”?所謂“大道至簡”,這世間的道原本就是最簡單的道理,世間萬物都包含“道”,普通人對於“道”只是簡單的認知,而尋道者則是研究和理解,雖然說“道”是最簡單的,它隱藏在世間萬物之中,但是尋找“道”的過程卻是漫長、曲折的。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1+1=2,可是如何證明1+1=2卻是需要數學家們透過大量的演算和資料才能夠證明。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形象的證明,普通人只需要知道1+1=2,而數學家們卻需要證明它背後隱藏的本質。
但是自然界的“道”和數學界的“道”卻有所不同,自然界的道更加複雜一些,它只能透過人們的感悟去了解它。比如說火山噴發,對於普通人來說那是一種災難,而對於尋道者來說,那就是一種啟示,來自於自然界對人類的啟示。
再比如說宇宙星辰的運轉,對於普通人來說那或許很神秘,可是在尋道者眼中,他們看到的卻是宇宙的規律,他們要做的就是找出這些規律,從而去研究思考這些規律背後所隱藏的含義,並且得出一些類似於人生短暫,生命不止,生死消亡不可避免這些人生至理。
那麼“道”起源於何時何處?這是根本就無法考證的,只能說“道”是從宇宙開始之初便已經存在,並且將一直存在下去。
那麼什麼是“德”?“德”從表面上來看就是以人為本,它是原則的最好體現,它給人類確定的基本的行為準則,比如說我們“五德”,仁、義、禮、智、信,就是要求人們要遵守這五種道德,它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人類的延續和生存。
那麼這就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如果人性本善,那麼就不需要道德的約束,但是從道德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來看,我們不得不得出“人性本惡”的結論。
所以說,“德”始於人而終於人。
-
8 # 無為6777599135
道、德兩字的溯源。
引經論典可能會把自己繞暈,但有些人喜歡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乎者也代表不了知識,白話同樣洞悉世界,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用語言來表述但它並非一般的道。語言表述的"道",從自然而來,效法大自然,萬物永珍從誕生開始就具有的模式,通俗講就是自然規律,萬物永珍運轉的規律,至此嘗淺輒止。
德本意是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執行。執行圍繞特定規律,就是上述的"道",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圍繞自然規律,後來引申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展,遵循規律去發展社會。
德即是對“道",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踐行。
通俗講學習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才能發展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及永珍的和諧共處。
道是自然規律,德是遵循自然規律與自然規律融合的方式方法。
道和德組合一起是現代詞彙,道德是基於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社會現象,它是協調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以及集體之間關係的一類行為規範的總和。道德是人們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標準,並指導和調節行為的準則。
-
9 # qSy112233864喜樂孩子
道,是神教人做人的道理。
德,是在這個道理指導下的具體行為。
道指導人行,德靠行為表現出來。
-
10 # 讀書思考筆記
什麼是道?
有人說是自然法則,有人說是道理和原則,有人說是客觀規律,有人說世界本源,還有人道是說不清的東西。其實他們只說對了一半。而大部分人要麼胡說八道,要麼說的晦澀難懂。但是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大多數人不知道,可是又知道。什麼是道?
“老子”告訴你,什麼是道。有錢就是道。你看老闆說的話,經常沒有理,但是你得聽它的。客人來店裡吃飯買東西,顧客就是上帝。上帝是幹嘛的,上帝就是一切,就是造物主。所以有錢就是道。什麼人說話最多人聽?馬雲爸爸說的條條是道。建林爺爺說的都是真理。花藤叔叔放個屁都很香,只要你成功了,你說什麼都很多人信,很多人圍著你轉。相反,馬路邊的乞丐說什麼也不會有人信,也不會有人聽。書法再好也不會被成為書法家,而有些人書法很醜卻被成為大師,這就是有錢和沒有錢的區別。雖然我說很庸俗。但是這是事實。所謂法則,規則,原則,規律等等統統是給弱者準備的。道德經雲,水利萬物而不爭,故幾近於道。“老子”認為水是最接近道的東西。那麼水有什麼特性。水最最最最主要的特性就是人人都需要,動物需要,植物也需要。沒有水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不復存在。所以水是大家都需要的東西。所以所謂道,也是大家都需要的東西。人民幣也是人人都需要的東西,只要有了足夠的錢,你可以買更大的房子,你可以買小車,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你可以使喚別人幹嘛就幹嘛,你可以嘿嘿嘿嘿嘿嘿,這個社會是錢的社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錢,什麼社會規矩,什麼道德底線,什麼人脈關係,什麼樣貌長相……所以,努力掙錢吧,有錢人的世界和窮人的世界規則是不一樣的。所謂得道。從社會庸俗的角度講,就是你得到了足夠的錢。錢是道,技能也可以說是道,只要你掌握了高科技或者別人都想要的技能,老闆會給你加工資,給你倒茶,圍著你轉。但是老闆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錢。
但是,你以為有錢就可以花天酒地,道德淪喪,為所欲為了嗎?從某種角度上說,他們成立,但是又不成立。因為在金錢之上還有更加高階的道。比如權力。你用錢做犯法的事同樣會收到法律制裁。就算你同時擁有最高的權力和最多的錢。這個世界還存在生老病死。比如亂搞女人會讓你掏空身體,腎虛會讓你百病叢生,你很可能得上艾滋。就算不碰女人,你也有可能得上一些現代無法治療的疾病。而事實上,所謂病大部分人其實是自己不注意或者自己造來的。所以在金錢和權力之上,還有一層道,那就是身體的規律,它不會因為你有錢而變好,也不會因為你有權而害怕你。而更可怕的是,多數人是因為你有錢而誘發了它。所以道德經上還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說,你有錢你不能看不起別人,你不能恃才傲物,你不能利用錢做一些敗壞道德的事,否則很快你就會受到懲罰。你的財產很很快會沒掉。
那麼是不是說,自己沒有得勢就任其發展呢?既然命中註定,是不是一定要聽天由命呢?不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改變的。諸葛亮就是我們學習最好的例子。去拯救那個明知道不可能拯救的天下,是因為諸葛亮不懂運勢,不識時務嗎,不知道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嗎?絕對不是。如果認為天下興衰覆滅是客觀規律就該做事不理,無為而治。何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他心中住著天下黎民百姓。
所謂順勢而為,趨吉避凶,不過只是普通人的規則。古人把修行為了四個最高等級,真,至聖,賢。而黃帝內經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換句話說,只要心中有想保護的人。那麼你就不必去理會什麼外部條件。什麼自然法則,執行規律,生老病死。去ni的。只要是至親至愛之人,只要能拯救,我相信無論什麼手段你都會用。怎麼會去管什麼自然規律。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自己要強大起來,強大才是唯一不變的道。強大才能保護想保護的人。強大才有資格談善良。只要你足夠強大。時間也好,質量也好,空間也好,都可以由你掌控,什麼五行生剋,風水運勢,趨吉避凶,統統無效。比如前段時間希格斯發現了玻色粒子。傳說中的能夠使物質獲得質量的上帝粒子。或者愛因斯坦相對論裡面時間會變長的效應。是不是有一種東西是世間萬物存在的根基。沒有了它就沒有這個多彩的世界呢。老子說,有。他不知道叫做什麼名字,強行把它叫做道。
回覆列表
“道德”這個詞我們經常說,但要問具體是什麼意思,還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道德”一詞起源於先秦時期的《道德經》一書,“道”和“德”兩個字本來是兩個概念,是分著用的。最早開始連用,始於荀子的《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簡單來說,“道”是體,“德”是用。“德”是“道”的體現;“道”是“德”的本性。下面我們簡單分解一下:
道。是《道德經》一書中最高的哲學概念,也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涵義:
一,道是形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源。老子認為,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從“道”那裡化生出來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最初的本源。這個“道”是一個形而上的虛無之體,雖然她能孕育萬物,但她無形無相,無色無聲,恍兮惚兮,若有若無,超越時空,可以說她是“無”,卻又真實存在。正因為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所以才勉強稱她為“道”。
二,道是宇宙萬物存在和運動變化依
據。“道”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後,便蘊藏於萬物之中。雖然看不見,摸不到,但是自然萬物都要依賴她,她依然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萬物得“道”則生,失“道”則滅。所以,“道”仍然是宇宙萬物存在和變化的依據。
三,道是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道”化生宇宙萬物,進而又衍生出我們所熟悉的物質世界。但是這個世界總是按照其一定的規律在運動變化著,比如太陽、地球、月亮的自轉和公轉,我們現代人稱為自然規律,在老子看來,這是天道。
老子認為天道最重要的規律,就是萬物都有陰陽,陰陽互相作用而達到統一,這個世界才會和諧。所以老子希望人們能夠效法自然,不要執著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是要從現象裡面透視本質,把握事物的發展運動規律,才不至於被當下的心境所迷,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安身立命。
四,道是人類社會所遵循的生活準則。“道”既然是宇宙的本源,也是萬物運動發展的依據和規律,那我們人類也要把“道”作為應該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原則,比如修身之道、齊家之道、治國安邦之道、養生之道、處世之道等等。現在全世界都興起“老子熱”,如果人類都能遵循“道”的生活原則,這個世界必將變得和諧、美好、幸福。
德。德是道之用。尊“道”必須貴“德”。怎樣做到“貴德”呢?簡言之,就是“惟道是從”。“德”的主要涵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德”是“道”的作用。“道”化生宇宙萬物,這就是“德”,這也是“道”最偉大的“德”。“道”性蘊含於萬物之中,使之能夠生存發展,也是“德”。“道”雖化生萬物,卻不以德自居,不佔用,不圖報,不干涉,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體現。“德”是“道”的特性的具體體現,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什麼特性呢?虛無、自然、清淨、無為、恬淡、柔弱、樸素、不爭、純粹、平易等等。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體性、屬性、德行,具備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社會倫理道德。從廣義上來講,“道德”的“德”,還包括社會倫理道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誠實守信等等,這也是自然規律,也是“道”性,不遵守這些社會倫理道德,就是與“道”相違。
古人說:“德者得也”,得到什麼?就是得於道果,得到這個“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對有德之人也稱有道之士。“道”由“德”彰顯,“德”以“道”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沒有“道”就沒有“德”,沒有“德”我們也體悟不到“道”,這兩個字確實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