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禾98

    這個課題應該有了許多專業的研究文章吧!在此作為外行,想到什麼就說幾句吧。首先是漢族的分裂,信洪天王的教義的那部分人們,和仍然信守傳統意識形態的大多數人民以及絕大多數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顯然優勢在後者。更嚴重的是,後者選擇了與滿蒙朝廷及其整個國家機器站在一起,擱置分歧,共同討伐太平軍。策略運用方面,太平天國主政者往往為自己的宗教意識形態所束縛,難以借力當時已經涉足中國的西方勢力,而曾李湘淮軍集團這方面就做得卓有成效。最後,組織能力和經驗上,包括汲取財政資源的能力,太平軍明顯弱於對手,遠遠不如對手富有經驗和老辣。那麼,之所以太平天國還能波瀾壯闊地運動了十多年,是因為那時的中國,在停滯了的生產力上面,重壓著它已經難以承受的人口規模。一旦長年的戰亂減輕了或者消除了這種重壓,那麼天國的消亡就提到日程上來了。

  • 2 # 正二位都承旨

    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多方面的

    前言:

    在當代,很多人都對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報以極大的偏見,認為他們是禍害、邪教組織和人口滅絕的罪魁禍首,動輒千夫所指。但是作為一名嚴謹的歷史人,我想透過自己的闡述向各位傳遞一種觀念,對待歷史真相應該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去看待,不能忽略了太平天國在推翻腐朽的滿清政權活動中的積極作用,至少他們在對待帝國主義方面是作了堅決的抵抗的。另一方面,本文杜絕職業噴子的無理取鬧,如果您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可大方的提出來,最好帶著相關的史籍證據,文明交流。若發現上來就汙言穢語辱罵小編和其他小夥伴的,直接舉報!!!所以,文明評論哈

    太平天國簡介

    公元1850年夏,曾經的落榜秀才洪秀全在廣西省金田村釋出《團營令》,號召各地的會眾編伍集結,並於公元1851年一月十一日正式發動金田起義。同年三月二十三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自稱天王,帶領太平軍開始四處征戰。

    公元1851年秋,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並在十二月分封諸王(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尊“東王”;封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尊“西王”;封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尊“南王”;封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尊“北王”;封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作為中軍主力),並頒佈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和《太平天曆》,史稱“永安建制”。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軍攻克武昌,逼死湖北巡撫常大淳,人數增加至五十萬人。同年三月十九日,太平軍順利佔領江寧(今南京),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和江南百姓的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不久宣佈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建號太平天國,建立起於滿清王朝對抗的農民政權。

    公元1853年五月八日,太平天國派出林鳳祥、李開芳等悍將率領二萬人出師北伐。北伐軍一路攻城略地,兵鋒一度逼近天津郊區,但由於外無支援、內無糧草,已是強弩之末的北伐軍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包圍,兩員虎將先後被俘處死,北伐失敗。同年六月三日,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容等人組成的另一支軍隊也發起了西征,一路連下安慶、九江等地,逼近四川省。為遏制太平軍的攻勢,清庭急令向榮為欽差大臣,帶兵前往金陵城郊的孝陵衛設定“江南大營”,隨後琦善設立“江北大營”,企圖夾攻太平軍。公元1855年至1856年初,太平軍連破清軍,焚燬兩座大營進而攻佔揚州,向榮自盡,天京圍困解除,太平天國權勢達到頂峰,形勢一片大好。

    公元1856年正月,東王楊秀清因洪秀全長期無心理政,企圖取而代之,於是假借“清軍潰退”之大捷,裝扮天父下凡,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北王韋昌輝趁機奏請殺死楊秀清,打壓東王府勢力,可洪秀全不準。不久太平軍將領陳承瑢密告,宣稱楊秀清圖謀弒君篡位,洪秀全這才當即下令北王、翼王及燕王合力剷除東王。得到天王允許的韋昌輝於次日凌晨領兵偷襲東王府,將楊秀清與其家屬、幕僚部署、周邊群眾等2萬人全部殺死,金陵城一片血海,史稱“天京事變”。石達開因不滿韋昌輝的暴虐行為逃出金陵城,其後在洪秀全密召下又領兵回師,剷除了韋昌輝勢力,使得這場事變得以平息,但太平天國也自此開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1860年二月至五月,太平天國後起之秀李秀成領兵多次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為天國開拓了江蘇南部大片土地。公元1862年一月,李秀成圍攻上海,因洋人和清軍的頑強抵抗而未能攻下,但這場戰役使歐美列強調轉方向,開始敵對太平天國。同年五月,英王陳玉成在壽州被叛徒出賣而處死,太平天國損失一員虎將。公元1862年六月,為破解清軍對天京城的包圍,洪秀全嚴令李秀成回師救援,太平軍集結了20萬兵力與湘軍惡戰四十多天,但未能取勝,太平天國失去了最後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公元186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天京城外圍要塞盡失,城內糧草短缺,李秀成苦諫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儘快脫離危險,洪秀全不準,並在不久後病逝,其子洪天貴福繼位。七月十九日,天京城失守,清軍對城內的太平軍以及無辜百姓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並放火燒城,曾經繁榮的金陵城變成一片廢墟。公元1864年十一月,洪天貴福被清軍逮捕處死,持續十四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帷幕。

    失敗分析

    相信不少人都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感到嘆息,拋開一些負面的情緒,自金田起義就順風順水的太平天國,怎麼到了最後就變成這番模樣了呢?擁有無數精兵強將的太平軍怎麼就被滿清扼殺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領導階級的腐朽與脫離群眾

    早在永安城的時候,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就已經顯露出了腐朽的一面。洪秀全不僅急不可耐地分封諸王(攻下一座小城就開始封王?太不自量力了),而且大肆挑選民間女子充實後宮,一共納妾38人,可見洪秀全的帝王思想是何等的嚴重。在太平軍攻佔金陵城後,洪秀全的享樂思想和奢靡思想達到了極限。根據清庭整理的《李秀成自述》記載:“王以兩江衙門為府,修造帝居,半載方成,窮極壯麗;周圍十餘里,宮閣林苑,金碧輝煌,侈麗無匹”。而其他諸王也是竭盡所能地修建自己的華麗府邸。例如李秀成對東王府這樣描述,“窮其工巧,聘心悅目;冠履服飾,儀衛與馬,備極奢華”,可見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在進入天京城後是多麼的墮落。

    與此同時,由於生活環境的改善,諸王間的關係也日趨惡化,以往同甘共苦的品質正不斷被猜忌、神秘、明爭暗鬥所替代。古書《太平天國》這樣記載道:“寢食必俱,情同骨肉;彼此睽隔,猜忌日生”。而作為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就僻處深宮,專心研究宗教神學,長期不理朝政,脫離實際的革命鬥爭,日漸脫離了廣大群眾。

    戰略失策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後,就立即開展了兩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軍事行動,即北伐和西征。然而在小編看來,這條戰略是正確的,但實施的重心不對。北伐應該是主要矛盾,而西征則應該是次要矛盾。為什麼?由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僅憑區區2萬人的兵力就能逼近天津,幾乎橫跨黃河南北,可見此時清軍的實力是何等的孱弱。

    其實自公元1644年滿清入關以後,八旗軍的戰鬥力就開始不斷地下滑,出現追求享樂的傾向。早在康熙第一次親征準葛爾的戰爭中,他就親眼目睹了八旗官兵“逗留觀望,不思振旅揣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託舟楫之不具,藉端引日,坐失事機”。在之後的各種戰役中,八旗的主力地位逐漸被綠營兵(漢軍)取代。而隨著國家承平日久,綠營兵的昔日敢打敢衝的作風也不復存在。到了咸豐年間,清軍已經完全變成了一支只會吃空餉卻毫無鬥志的軍隊,欺壓百姓遊刃有餘,鎮壓叛亂頓作鳥獸散。

    若洪秀全能夠敏銳地抓住滿清朝廷這一致命弱點,集合主力部隊進行北伐,借鑑明太祖朱元璋的戰略,即兵分兩路,一路取潼關入陝西關中地區,後掃平山西全境,以作為側翼;一路經河南、山東,直取通州,最後兩軍會師於北京城下,共同攻城,相信清庭到時也不得不退出中原了!就算北京城打不下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也能緊緊掌握在太平天國的手裡,到時伺機而動也行。

    可是,洪秀全卻把重心放在了西征上面,僅派出實力單薄的北伐軍,焉能不敗 ! 再說,你以北伐作為牽制清軍行動也就算了,可為什麼偏偏派出的軍隊質量又那麼好呢?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最勇猛的將領,可以比喻為天國的“徐達和常遇春”,他們麾下的北伐士兵也是久經沙場的廣西老兵,作戰經驗十分豐富。這樣的精銳部隊,擱哪個國家都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啊!就這麼被白白糟蹋了,真是無知。而且,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良好的機會明擺著已經失去了,洪秀全居然還命令李秀成再次組織第二次北伐,勞師遠征,愚蠢至極。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天王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不久,就頒佈了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檔案《天朝田畝制度》。根據這部綱領的內容,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願望,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實現“均貧富”。然而這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進行的轟轟烈烈,但是它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封建體系,提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革命綱領,只是一味地用美好的言語去打動人心,這就造成了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起義的目的不明確,很多人是帶著“脫離困苦、迫於生計”的這種思想進行鬥爭的,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對這場運動的意義產生懷疑。

    另一方面,洪秀全等人在起義初見成效的時候,封建思想急劇膨脹,在目標還沒有實現、最需要眾志成城的時候,選擇了自甘墮落,竟然稱天京是“小天堂”,然後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等級制度,要求城中百姓見官必須伏地跪拜,若仰視或衝撞儀鑾,當場“雪雲中”(就是殺頭的意思)。這種做法無疑在激化內部矛盾,最後還引發“天京事變”,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忽略知識分子及中華傳統文化

    太平天國因吸取了歐洲基督教的教義,進而自創“拜上帝教”起家,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屬於基督教的變種產物。但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理論和實踐都必須立足於實際,與當地的國情相結合。太平天國既然是起於中華大地,那麼自然就要結合中國的文化。但是呢?洪秀全沒有很好的認識到這一點,反而利用宗教打壓和破壞中華文化與知識分子,脫離了實際。

    我們知道,洪秀全是因為兩次科考不利,憤而放棄讀書的。他曾經這樣說道:“吾若有他日,定自出科舉”。在他當上天王、定都天京後,也確實出臺了不少教育制度。例如公元1854年中旬舉行的太平天國第一次科舉考試,打破了女性不得應試的規定,挑選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傅善祥,這是非常不錯的實踐。又如,洪秀全規定所有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並在各地設立私塾。

    可是,這些措施到底還是為太平天國的統治階級服務的。由於早年對儒學的痛恨,洪秀全將孔孟之學看作是“妖書”,不僅砸爛孔廟,而且焚燬所有相關的書籍物件,一切以他自己編撰的《舊遺詔聖書》、《原道醒世訓》、《御製千字詔》、《幼學詩》、《天條書》等刊物為主。試問,這種東西能起到多少教育的作用?教育出來的人又是一般什麼模樣?而且天國政府的這種“打砸搶燒”的行為,令原本有意於為太平天國服務的江南士紳們大感失望,他們不敢相信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竟被這般羞辱,轉而繼續支援滿清朝廷,這樣天國就失去了爭取人心的機會。後來崛起於湖南的曾國藩就是利用了這點,宣傳太平天國的忤逆行為,號召所有讀書人起來打倒長毛賊(太平軍蓄髮)。

    亂封王爵招致不滿

    在永安建制之初,為安定軍心,也為每一個參與起義的太平軍將士一個目標,洪秀全除了自封天王外,另封了“東南西北翼”五王。後來打入金陵城後,又先後封了燕王秦日綱和豫王胡以晃,共計七王。但就算怎麼說,人家畢竟較早參加革命,資歷和成績都擺在那裡,受封也是情理之中,沒什麼好計較的,你努力了也有機會封王。可是在後面的十幾年時間裡,洪秀全居然先後封了2000多個王,有的王甚至要用數字代替稱號,這就麻煩大了!

    古人云:“王乃人中龍鳳”,只有做出非常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稱王的,所以歷代王朝,除了皇室男子(特殊)外,其他人要想得到王爵賞賜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異姓大臣被封王爵的數量相當少,一部分屬於開國功臣(例如明朝的徐達、常遇春),一部分屬於特殊貢獻者(例如唐朝的郭子儀、清朝的吳三桂)。受封王爵者,不僅是件十分榮耀的事情,而且地位相當高,說明你的付出得到了國家的肯定。然而回看太平天國這2000多個王,大部分都是毫無功績的權貴,這讓那些在前線拼死奮鬥的太平軍將士怎麼想?而且因為數量太多,王爵的價值一落千丈,受封的不高興(憑什麼我用數字代替),沒有受封的更不高興(憑什麼我沒有),整個太平天國的賞罰體系一片混亂,沉重的打擊了太平軍計程車氣,大批的將領和士兵叛逃,清軍得以長驅直入。

    還有一點更要命的是,這些王們雖然不值錢,卻個個手握重兵,各自互不統屬、互不服氣,這給太平軍之間的調配造成了巨大隱患。在李秀成奉命集結20萬人在天京城外抵抗清軍時,許多王根本不理會李秀成的調撥命令、自把自為、坐失良機。可以這麼說,第二次天京突圍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在於統屬的失靈。

    歐美列強的打擊

    早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歐美列強的態度是十分興奮的,因為他們相信這群信奉耶穌的華人(當時還不知道拜上帝教的教義)是歐洲人的朋友,甚至連羅馬教廷都派出一名樞機主教前往中國考察。雖然後來他們得知太平天國是在歪曲基督教進行鬥爭運動,但自始至終列強都保持著一種觀望的心態,而太平軍也不斷地從這些列強手裡大規模購買火器,這個在初期戰勝清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可是這種“親密行為”在公元1862年一月被打破,因為李秀成進攻上海,威脅到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同時也看到太平天國的衰落,列強們開始將槍口轉向了太平軍。同年三月份,由美華人華爾組成的“洋槍隊”協助清軍反擊太平軍,與此同時,英國的軍艦開進了長江流域,炮擊太平軍陣地。這一系列事件都在說明一件事,洋人已經不是太平軍的朋友了,太平軍的火器進口也被迫終止,而太平天國的滅亡也指日可待了!

    結尾

    公元1864年七月十九日,清軍攻破天京城,剩餘的太平軍將士向著敵人做了最後一次抗爭,最終他們全部被殺,天京城頭上那杆隨風飄揚了十四年的太平旗終於倒下了!回顧這段歷史,太多的血腥和紛亂,同時也造就了太多的傳奇與啟發。至少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 3 # 娜迦style

    東西南北翼,清朝馮韋石(清朝逢危時)!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的確,太平天國猛將如雲!以上都是典型的太平天國開國元勳!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代歷史對太平天國的的定義:一場動搖了滿清統治根基的農民起義!

    失敗的根本原因:歸結於農民階級的時代侷限性!

    天平天國爆發的背景:

    民族矛盾: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此時的中國已經被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了!

    階級矛盾:清朝末年吏治腐敗,天災人禍年年不斷,各種各樣的農民起義紛至沓來!

    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交織結合,決定了天平天國運動在反封建的同時必然反侵略!縱觀歷史,其他農民起義中是不存在反侵略的!

    講人話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壓力增大了,難度也擴大了!

    太平天國運動從建國起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建制太平天國從建國起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建制!即誰是最終的領導人!天京事變最終成為了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的轉折點!(禍起蕭牆,敗於內亂)

    1856年八月,楊秀清居功自傲且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於是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於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九月,韋昌輝殘殺楊秀清極其部屬上萬餘人!不久韋昌輝又被洪秀全殺害!石達開因遭洪秀全疑忌,不得不帶兵出走!1863年六月,在大渡河畔遭清軍圍殺!至此,五王均死,清朝危解!

    至於其他野史怎樣說洪秀全這個人我就不知道了!

    我是娜迦,我只說我自己知道的!

  • 4 # 新知傳習閣

    首先我們來看看太平天國的政治理念,從西方引進了上帝和基督教,進行了部分本土化的改造,但並沒有達到和本土文化完美融合。這一點就決定了太平天國根本就走不遠。

    因為中國綿延2000年,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為核心的東方文化。這些文化以及文化的深層行為特徵,已深深的滲透在我們的血液裡,在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已成為社會的基本準則。

    在主流社會的知識分子眼裡,太平天國就是一個邪教。在漢族知識分子眼裡,太平天國比滿族人還可恨,也更可怕。因此太平天國根本就沒有辦法引起中國主流知識分子的關注,更不要說配合合作。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所以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漢族知識分子,紛紛組織團練,訓練軍隊,聚集在維護漢族文化的大旗下,堅決鎮壓太平天國,並最後取得了勝利。

    在皇權專制時代,沒有地方權貴和知識分子的支援,任何一個政權都沒有辦法建立和維持下去。太平天國也是如此。

    太平天國不僅是一個邪教,更是一個非常落後的組織。他們沒有一個正確的領導核心,缺乏前瞻的戰略眼光。小農意識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承擔起打倒滿清政府,建立先進漢人政權的任務。

    他們一開始就仇視漢族知識分子和漢族文化。起義軍所到之處,就搗毀孔廟和焚燒儒家書籍,欺負漢族知識分子,把這些人變成了他們的敵人。

    太平天國的形勢剛剛好轉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陷入了內鬥。不僅是廣東人和廣西人之間鬥爭,連廣西人內部也出現了很多的矛盾。最後引發了天京事變,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被殺。在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隊伍內部,廣西人全部出局,廣東人洪秀全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次事變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並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另一方面,天京事變的爆發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負面效應,就是讓太平天國的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對於太平天國的理念,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從此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整體的戰鬥力大大削弱,甚至還出現了大量的叛逃現象。從這一刻起,太平天國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因為太平天國內部沒有高階知識分子,所以很難制定出合理的外交政策,也很難取得西方列強的大力支援。

    但是經過長期接觸,他們沒有辦法理解拜上帝教的教義,不明白為什麼天父天兄的弟弟是洪秀全,這是基督教文化裡邊根本沒有辦法接受的。

    再往後,他們就發現太空天國根本就是一個邪教,也是一個非常野蠻的軍事組織,遠遠沒有滿清政府靠譜,最終他們又轉向了和滿清政府合作。

    西方列強幫助湘軍和淮軍,組建了強大的軍隊,還派出了僱傭軍,協助他們鎮壓太平天國。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不管是軍事還是文化,太平天國的制度建設都是非常落後的,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承擔起建設一個新中國的任務,連建立一個專制帝國的基礎都沒有,他們是根本沒有辦法取得最後勝利的。

  • 5 # 黃先生—歷史發燒友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從1851年一直到1864年,持續了14年。這場運動被清政府殘酷鎮壓,引起後世感慨萬千。起義失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內部分裂。定都南京之後,天國內部領導沉迷於繁華膏腴之地,流連於生色犬馬之中,日漸腐敗。內部鬥志日衰,反倒陷於爭權奪利之中。楊秀清飛揚跋扈,杖責韋昌輝哥哥,又杖責石達開岳父,韋昌輝與石達開和楊秀清的矛盾重重。楊秀清不知收斂,多次借天父下凡責備洪秀全,又逼封萬歲,最終在洪秀全授意下,韋昌輝殺進東王府,殺害東王以及兩萬多天國將士。後來洪秀全又殺韋昌輝,逼走石達開,石達開走時帶走十幾萬天朝文武。經此內訌,精華損失殆盡,天國日漸衰微。

    2、洪秀全領導能力不足。洪秀全在永安封了五王,諸王皆受楊秀清節制,此時內外即皆仰仗楊秀清。後來攻克天京後,更是深臥宮中。在宮門處書寫大字: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雲雪中。一國之主懶政如此,成千古奇談。後期大肆分封,竟然封了兩千多個王爺,導致政出多門,各個將領不服從指揮。曾國荃圍困天京後,讓李秀成行攻北救南之策,進攻皖北,結果損失了十萬人馬。後期又拒絕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方案,最終導致天京城破。

    3、定都南京。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此為大誤。定都南京後,守衛南京就成了首要任務。後來清朝兩次組建江南江北大營,太平軍皆分兵來救,導致北伐、西政兵力不足。後期更是處於防禦態勢,一味防禦南京,不主動攻克北京,起義不可能取得成功。

    4、以宗教起家,不重視文化。基督教在當時接受的人並不多,並不能作為一種長久的精神力量去感召天國將士,後期更是神話破滅,天父殺天兄,總歸一場空。太平天國不重視孔孟之道,不懂得籠絡知識分子,軍中人才凋零。

    5、對手實力太過強大。曾國藩可謂太平天國的死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堅持到底。堅持從長江中上游進攻,先破安慶,後破南京,奉行: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及能成功。實行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手下又有李鴻章、左宗棠、鮑超、曾國荃等名將,天京終於淪陷。

  • 6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沒錯,太平天國比較像樣的是他的軍制,但也只侷限於陸軍。你的意思清朝沒有猛將?清朝作戰不勇猛?清朝軍隊紀律不嚴明?要是光靠這些就能勝利,那也太簡單了。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革命,政治性的,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延伸,如果要想勝利,必須在政治上勝利,而政治上勝利的根本就是人心,只有取得人心,軍事才能勝利,政治才能成功。

    讓我們來看下太平天國運動能取得哪些人心吧,他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他反清,因為滿清是部族統治,他反清能爭取到漢人的支援,因為滿清統治的腐敗性,他反清能爭取到漢人農民的支援,好,他的主體有了,就是漢人農民。

    我們再來看看他的問題。他宣揚拜上帝教,利用宗教來進行統治,而我們中國幾千年來,說句實話,不習慣這種統治,這種宗教形式的統治在中國從未成功過,如果他成功了,就是幾千年中國文明全失敗了。他否定和打擊中國所有的文化,重點反對儒教,儒教是講忠孝的,他反對的就是這個,如果他成功了,那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全失敗了。

    他的這些特點把他能團結到的人又推到敵對一方了,實際上,太平天國和滿清的戰爭由民族戰爭變成了拜上帝教和儒教的戰爭,在中國,你認為誰能贏?

    清軍設立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他攻破這倆大營,破了清軍再設,石達開出走,清軍圍追堵截,誓死跟你幹到底,追你一萬里也要幹掉你,你真的覺得這只是簡單的戰爭?當時清軍要是敗了,就得天天拜上帝,不能拜父母祖宗了,所以太平軍猛,清軍更猛,而且基本上剿滅太平天國的清軍都是漢人士大夫階層領導的地方漢人團練,所以這是一場文化的較量,你覺得那個拜上帝教有希望贏嗎?

  • 7 # 每天來罐正能量

    太平天國以洪秀全創始的拜上帝教為旗號,看似有信仰,是一群信徒。

    他們的口號很吸引人均田免糧,所以可以說是得民心的擁護。

    從1851年在廣西金田起義,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永安後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

    其中,馮雲山是太平天國的潤滑劑。他是維繫他們團結的核心人物。可他在一次戰役中死去。

    太平軍打下金陵後,實力達到頂峰。可他們的領導人此時不思進取。腐化嚴重。崇尚奢華,貪酒好色。

    洪秀全的妃子就有數百人,比皇帝有過之無不及。洪秀全身居後宮,幾近不離朝政。楊秀清大權獨攬,飛揚跋扈。

    後而太平天國內訌,進行大火。楊秀清被殺。死傷計程車兵數萬人。

    這次內部爭鬥太平軍元氣大傷,也證明了那句話,堡壘是先從內部攻破的。

  • 8 # WarOH協虎

    太平軍早期最為勇猛的五位將領,沒有一位活過40歲的。隨著這五人的死亡,太平軍也失去了戰鬥力……太平天國於1851年金田起義,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將領的輔佐下,洪秀全的太平軍稱得上是猛將如雲。

    早期的太平軍思想也較為純粹,一心想建造一個人人平等的天國盛世,所以士兵們作戰勇猛,紀律也十分嚴明。最輝煌的時候定都六朝古都——南京(天京),但這也是太平天國走向衰落的開始……

    一、高層動盪、猛將無幾

    太平軍金田起義後,一路上可謂是勢如破竹。攻下永安後,太平軍進行了盛大的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以及翼王石達開。我們可以很清楚從這次封王中明白,洪秀成所領導的太平天國起事早期完全有賴於這五位早期的開國將領。可惜在之後的幾年與清朝的戰役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死去。

    如果洪秀成能團結這剩下的三位將領,也許太平天國還不會那麼早就敗亡。可惜的是楊秀清居功自傲且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於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東王楊秀清被殺,隨後北王韋昌輝也被洪秀全殺死。

    翼王石達開雖然沒有被殺死,但是洪秀全卻大肆封其兄弟為王牽制石達開。為了避免洪秀全疑忌,石達開不得不帶兵出走。1863年六月,石達開在大渡河畔遭清軍圍殺!至此,五王均死,洪秀全無人可依靠,只能提拔年輕將領諸如忠王李秀成等。

    二、天父殺天兄,回家做長工

    前面我們說到,太平天國前期起事的五王均死,太平天國失去了優秀的軍事將領。但是更為致命的是,這五位將領同時也是太平天國精神支柱的象徵。前面兩位還好,是在對清軍作戰中犧牲了。但是後面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卻是直接被洪秀成殺死,石達開也被逼得獨自帶兵出去。

    這在當時給底層民眾以及士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正如民間的歌謠所唱的“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起包裹回家去,依舊做長工”。至此,太平天國失去了他賴以統治的基礎,軍隊更是人心惶惶,士兵不知道為何而戰。

    所以早期的太平天國確實是猛將如雲、士兵作戰勇猛、紀律嚴明,最輝煌的時候曾經佔有中國半個疆域,勢力發展遍佈18個省份。但是後期的天平天國猛將早已無幾、士兵不知為何而戰,紀律也十分渙散。

    曾經被翼王石達開殺得幾乎想要跳河自盡的曾國藩,在大敗於南京城大敗忠王李秀成。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就此結束……

  • 9 # 歷史茶坊

    太平天國儘管在起義之初迅猛發展,一路勢如破竹,定都金陵。然而它不僅未能推翻腐朽的滿清王朝,反而節節敗退,最終被剿滅,這其中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探索和研究。

    太平天國喊出的口號“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在當時確實吸引了一大批勞苦大眾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然而拜上帝教中“獨尊上帝”的教規使飽受儒家數千年文化薰陶的讀書士子對之望而卻步。太平天國每佔一地,搗毀寺廟,打砸孔廟及其牌位。人死稱之昇天,不用棺木,不設香火。將一切書籍稱為妖書,一併焚燬。

    這些行為對於一向以“敬天法祖”作為立身準則的讀書人產生了極大的刺激。曾國藩說“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 ,《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荊,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確屬實情。不能團結知識分子反而將他們推向對立面,這是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太平天國雖然戰將如雲,擁兵百萬,但後期卻節節敗退,屢屢敗於湘軍幾萬人之手,除了戰術上的原因,也有戰略上的問題。湘軍之所以能屢建奇功,在於曾國藩的戰術配合,湘軍自建立時便尤其注重水師的建設,曾國藩早已預見到想要在長江流域擊敗太平天國,水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反觀太平天國,儘管自武昌順江而下時擁有戰船千艘,聲勢浩大。但在西征時被湘軍在田家鎮一舉殲滅後,便再也沒有發展起來。以致於在廣闊的千里江面上,太平軍只能被動防守,而湘軍卻能夠水陸配合,馳騁自如。這是太平天國在戰術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戰略層面上,湘軍先定長江上游,順勢而下,穩步推進,先克九江,再破安慶,最後圍南京。反觀太平天國,派偏師北伐,犯下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西征軍雖兩次攻佔長江上游重鎮武昌,也曾佔據九江多年,但始終無法固守,更別說開拓了。

    好不容易攻破了江南大營,又因為內訌而前功盡棄,這是戰略上的失誤。1856年9月爆發的天京事變,更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人才凋敝,自此軍政大權皆握於天王洪秀全之手。洪秀全志大才疏,又嫉賢妒能,處處鉗制回京提理政務的石達開,迫使石憤而率部遠征。洪教主只能依靠後起之秀陳玉成和李秀成四處救火,充當消防隊員。當這場大火直接燒至天京城下時,太平天國也只能以覆滅而告終。

    總而言之,太平天國無論是在戰略規劃還是戰術配合上都遠遜對手,又缺乏有效的領導核心,加上其特有的排它性,無法吸引和團結知識分子及高階人才的加入,最終被清政府鎮壓是必然的結果。

  • 10 # 草堂有春色

    太平天國走向失敗,第一是“內訌”。第二是“腐敗”!

    太平天國乃是政教合一之政體。宗教上,洪秀全是教主(曾自稱他和耶穌同一天登位為天國之主);政治上,他則是國君,稱"萬歲"。因此,身居東王高位,稱"九千歲"的楊秀清,在政治上與洪秀全仍是君臣之分,宗教上卻是“天父”,神權左右皇權導致核心矛盾,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而這兩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楊秀清是農民起義領袖裡有眼光的,不論是指揮戰爭,還是組織政府,他都有許多建樹,為太平天國立下了不朽功勳。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對楊秀清評價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可惜楊秀清在建都南京後,封建特權就開始急劇膨脹,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時間,從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裡則為統治一切的全權主宰。所有軍國大事僅與東殿尚書侯謙芳、李壽春等一二人計議,嚴重脫離群眾,加之作風極度張揚,每次出門都盛陳儀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來懲罰洪秀全,最後更是發展到"逼封萬歲"。為了顯示特權,楊秀清還設立各種酷刑,如鞭打、枷杖、斬首、五馬分屍等,連韋昌輝、秦日綱、黃玉昆等一些高階將領都被他杖責過。楊秀清的驕橫,造成他和諸多朝臣的積怨,也導致洪秀全的不滿,終於釀成了一場災難-天京事變,天京事變連去二王,都是太平天國的核心人物,翼王石達開回天京後又受到洪秀全的猜忌,於1857年5月負氣出走,率數萬將士脫離天朝,獨立作戰。雖繼續反清,但遠離根據地,於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滅。而洪秀全也是盡其奢華營造天王府,廣選後妃,妃嬪多達八十八人,更是在朝天門上掛了個止行詔:“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有詔方準進,否則雪中雲。”當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都不能隨意出入天王府。洪秀全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爾虞我詐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是在建都南京後就暴露本性,整天只知縮在後宮享樂,直到病死!假若沒有李秀成、陳玉成等年輕將領的崛起,太平天國的命運,或許早在1856年後就已岌岌可危。

    儘管太平天國時期清朝災荒頻發、饑民遍野,天地會、白蓮教等起義風起雲湧,然而以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知識分子,卻選擇站在已經腐朽的清王朝的一方,有一點也有很大關係,洪秀全對於自己創立的拜上帝教以外的一切意識形態和偶像崇拜,例如孔廟、佛寺、道觀、尼姑庵等,洪秀全及太平天國的做法是“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諸凡百神皆為妖魔,遇廟像輒焚燬”,以致“所過廟宇祠觀,無論土木形骸,金碧神像,悉遭殘剝”。在太平天國刊印的宣傳冊中,凡是涉及菩薩的名稱,一律換成“該殺”,對於觀音菩薩稱為“觀音該殺”,對於文殊菩薩則稱“文殊該殺”。在曾國藩們看來,即使是殘暴如明末清初的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也對儒釋道和鬼神,保持著相當的敬畏,然而太平軍卻以“摧毀一切”為使命,對於“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不分青紅皂白,像極端宗教主義一樣的狂暴性摧毀。對此曾國藩表示: “(太平軍)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在普通民眾和知識分子們看來,誰坐天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問題是,關於文明社會的某些基本原則:例如對於儒釋道的敬重,對於鬼神和祖宗的信仰,以及尊重私有財產、商業經濟的自由流動,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不能撼動的,清朝雖然腐朽、內部也千瘡百孔,但是滿清的統治者,是承認這些基本準則的,遺憾的是,作為“長毛”的太平軍並不承認這些,由此,太平天國最終將自己,逼到了與文明社會的對立面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條件很好,丈夫一般,他苦追我7年,婚後我對他百般使喚,現在他卻要離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