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吆賺哥衣大

    歷史上宋高宗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絕對是個有手腕和魄力的明主。南遷是迫不得已。而明朝卻不行。一是藩王太多,沒有戰略眼光,各自為戰互不團結,甚至互相攻伐。二是失去了南遷的先機。當初崇禎不是沒有想過南遷,但是礙於面子,願意讓大臣提出來,而這些文臣都是些老奸巨猾,不負責任的主。明朝的能臣還是相當多的,但是碰上崇禎這個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的昏君。都不願為其賣力。看吧,那些有能力的將軍都死在同僚手下,或者被囚禁,要麼直接被崇禎皇帝乾死。像盧象升熊廷弼袁崇煥毛文龍,都是相當厲害的人物。無奈碰上崇禎這個笨蛋蠢豬

  • 2 # e_listen141814398

    從王朝繼承的合法性來看,趙構遠遠稱不上是合法的繼承人。趙構的皇位來自於偽大楚皇帝張邦昌,而南明王朝的弘光皇帝的皇位是來自於明朝的法統原則,顯然弘光皇帝皇位的正統性要遠遠高於趙構。從政權的組織形式來看,宋王朝京城汴京集成了全國超過一半的軍力和財力,因此,汴京的淪陷,就意味著宋王朝喪失了大半的財力和軍力。南明王朝則大為不同,其主力江北四鎮尤在,仍然有超過100萬以上的正規軍,當年高迎祥的部隊就因為進攻江南而被殲滅,江南沒有農民起義的群眾基礎,明朝末年的江南民眾具有空前的所謂忠君愛國思想,而南宋王朝的群眾基礎相對起來要差許多,其不久前還發生過方臘大規模農民起義,以及當時還進行著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反觀南宋王朝則基本上從無到有草創而來,其部隊來自於農民起義的義軍,以及各地的私人武裝,內部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而南明王朝內部基本平穩,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而且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還存在著大量的義軍,所謂義軍可用,另外,明朝軍隊的海軍實力比較強,是世界上當時比較強大的海軍之一,而清朝基本上沒有什麼水師,.如果像後期的鄭成功那樣,用小股的軍隊。用海上不斷地騷擾清朝,清軍隨時擔心後院起火,很難放開手腳,明朝的滅亡有很大程度上是倒黴,天災人禍,天災比較多,另外由於政治生態的惡化,遇上了馬士英。

    那些白道黑道都來的官僚,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透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面板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靈魂包括其文化傳統,歷史是這個民族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是徹底否定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但他給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備受當時的人們批評。在馬士英的唆使下,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支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張國維都殉國而死,據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當時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也殉國而死。後來馬士英和方國安劫持魯監國朱以海,以此作為投降清朝的晉升階梯。張國維趕來營救,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但後來看管朱以海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脫,登舟入海。馬士英後來覺得沒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沒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廟出了家,很快就被清軍搜查出來,馬士英被處死。

    不可能當時全華人民都編造同樣的事實,明末清楚的史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豐富,如果這些檔案全部都是偽造的編造的,那中國歷史還有什麼可以相信啊?否認基本的歷史事實,是徹頭徹尾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會失去指責日本右翼歷史虛無主義的理由。

    按照明朝末年的情形,在馬士英像瘋狗一樣宣稱敢於議論防守清兵就要被殺死的命令之下,上百萬精銳部隊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軍。這樣的的情形,在沒有馬士英巨大破壞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先例,從邏輯上分析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書《南渡錄》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書,可信度相當高。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你說南明王朝上賞罰不明。實際上,清軍渡過長江的時候,清朝的水軍實力極差,馬士英調集超過20萬福建的軍民防守長江,並任命他的妹夫負責長江防衛,清軍與福建水師進行過幾次水戰,都是南明軍隊獲得勝利,於是慶功會和朝廷的重賞紛至而來,但出人意料的清軍忽然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順利渡過了長江。

    眾所周知,就在清兵渡過長江後不久,多爾袞下達了全民剃髮令,但清兵是如何渡過長江的?根據明朝史書《明季南略》和《南渡錄》的記載,渡江當日,清兵聲東擊西。從七里港趁著大霧渡過了長江,渡到一大半的時候,南明軍隊才發現清兵,隊形大亂,清兵趁機渡過長江。乍一看似乎是大霧惹的禍,可謂天不助大明。仔細一想,其實很有問題,長江大霧是經常有的現象,真正的原因是“七里港警報寂然”,就是偵察兵都被打怕了關怕了,原來在幾天前就在七里港,馬士英把前來報警的偵察兵抓起來捆起來,痛打一頓;重賞那些吹牛逼的,使得沒有人再敢來報警,於是七里港從此無人報警,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這使得南明政權從此成了瞎子和聾子,真是害人不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靠著長江天險守住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哪一個崩潰的如此的快,難道,東晉和南宋的時候,上百年都難得遇一次大霧?馬士英在七里港上演的,才是真正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比傳說中的真實多了。

    一說起少女破處的事,讓人聯想起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錄》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據《南渡錄》記載,朱由崧是被馬士英勾結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載並非是真實的,據記載馬士英勾結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宮中女人(估計是被馬士英一夥虐待死的)都說是弘光皇帝乾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馬士英制造的謊言。

    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弘光皇帝整日以淚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愛喝酒。有一次馬士英告訴他要是不聽話,就把他皇帝位置廢了,弘光皇帝聽了以淚洗面,痛哭不已,從此一切權力都任由馬士英把持。

    南明時期馬士英借皇上選皇后和妃子的機會,大肆搜刮美女,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於他只要沒有結過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進宮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殺,連這些少女的母親也自殺了,有的到處拉郎配找男人。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從歷史上看,有了權力的人找女人還真是不得了。

    實事求是的說,明朝末年的黨爭劇烈,東林黨和復社最痛恨的是阮大鋮,阮大鋮的名聲極壞,東林黨人周延儒要找一個名聲比較好的人,於是他把馬士英提拔了,東林黨人對此普遍能夠接受,畢竟,馬士英又不是閹黨集團的,為人又很好而且名聲也還算不錯。最後的事實證明,心狠手辣的馬士英比阮大鋮有過之而無不及,阮大鋮好歹還寫過《防江疏》,對長江的防守提出過很好的建議,而馬士英則把說真話的偵察兵關起來毒打,而重賞那些吹牛逼的親信,完全把私人感情置於一切之上。馬士英和阮大鋮一起,把那些東林黨人往死裡整,這使得有些東林黨人不得不寫信給左良玉求救。在弘光政權的最後時刻,在幾乎所有人都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在甚至包括馬士英提拔起來的關鍵人物都強烈反對的情況,硬生生的把江北4鎮的主力從前線調去對付左良玉,皇帝和史可法以及群臣的反對都無效。到最後大家才明白 ,這個馬士英才是最最可怕的。

    那些白道黑道都來的官僚,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透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面板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靈魂包括其文化傳統,歷史是這個民族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是徹底否定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但他給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備受當時的人們批評。在馬士英的唆使下,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支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張國維都殉國而死,據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當時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也殉國而死。後來馬士英和方國安劫持魯監國朱以海,以此作為投降清朝的晉升階梯。張國維趕來營救,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但後來看管朱以海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脫,登舟入海。馬士英後來覺得沒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沒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廟出了家,很快就被清軍搜查出來,馬士英被處死。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3 # 朝史暮想

    事實上,南宋的情況和南明是有很大的不同,正是這種不同導致了南宋政權依然能堅持很久,而南明卻被滿清摧枯拉朽地毀滅。

    北宋的靖康之難是突然發生的,而明朝是積重難返

    事實上,靖康之難的發生是很有偶然性的。而在這之前,北宋王朝其實總體處於上升態勢的,在對外擴張和對內經濟都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明朝的內部農民軍起義和北部滿清的襲擾這兩個內外問題,已經困擾明朝政府很久,始終無法根除。當時的國力,人力,財政問題的爆發都是量變導致質變發生,積重難返。

    南宋宋高宗上臺名正言順,南明繼承人問題則爭論不休

    宋高宗趙構是北宋宗室中碩果僅存的合法繼承人。而明代崇禎死後,其子嗣全都不知所蹤。再加上農民軍的殺戮,宗室中只有一些旁系遠支還尚能尋得。這就使得南明人心不穩,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繼承人正統性問題爭論不休,徒增內耗。

    南宋朝廷尚能勉強統一排程軍事力量,明末已是事實上的擁兵自重

    北宋滅亡後,南宋偏安臨安。當時的情況不得不說已危急存亡。在面對金兵南下的時候,幾十萬宋兵前赴後繼,以血肉之軀擋住了金兵的鐵騎,“中興四將”更是一點一點把時局挽回過來。

    南明呢?地方上派系眾多,一個個明哲保身。投誠的農民軍,東南的鄭成功,西邊的李定國,這幾個派系還算出名的,其他的小派系更是舉不勝舉,如此混亂不堪,如何能抵抗住清兵南下。

    金國更多的只是追求財富,滿清要的是天下

    當時的金國還沒有漢化完成,他們能一下子奪得北宋半壁江山,自己也很意外。同時因為他們的制度沒有跟上,也沒有統治如此遼闊疆域的經驗,一開始對他們的財政打擊巨大。後來透過《紹興和議》,《隆興和議》,金軍從南宋那獲得了財政補充,同時也慢慢開始學著漢人管理農耕,對吞併南宋就少了很大的經濟驅動。

    而當時的滿清,早在東北就已經開始玩漢人那一套了。明代晚期,國家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各地都在鬧饑荒,滿清政府即使佔據了半壁江山,發現也很難很好地去供養這麼多人。這個時候,從經濟角度來說,也不得不南下。

  • 4 # 清水空流

    北宋南遷為南宋。都可以立國一百餘年。而且曾有機會恢復故土,只不過是喪失機會而已。而南明無論時機。實力,都遠遠勝於南宋,但之所以十幾年覆滅就是德行不修,換言之就是自己作死,咎由自取。在事關國家戰略問題上,南明做出了決策性錯誤,沒有集中力量對付滿清,而是對付李自成,再就是原本就想化劃江而治。可以這樣做,但絕對不能這樣說,再士紳官商集團對南明並無好敢感。原本就想投降,以及宗室的爭帝位。財政體系崩潰,漢奸太多。都是重要原因。就算是南明以對付李自成為主,也沒有貫徹到底,而是搖擺不定。沒有一個準確的目標方向。

    可以說,以南明這樣衰敗的狀況堅持十幾年已經難得了,首先就是帝位之爭,宗室太多。誰都想當皇帝。而各個實力派都各擁護自己的人的當皇帝。而明朝嫡系宗室崇禎一脈。但已經不存在,嫡系既然不在,南明各個宗室爭位不大斷。導致各自為政。馬士英擁立弘光為皇帝。左良玉此時此刻居然要""清君側""。南明歷經這五個政權覆滅的過程讓人惋惜。他們的失敗首先就是互鬥。以及為此而產生的黨派之爭的內耗。對比之下,滿清在皇太極暴死之後,各方面迅速妥協。讓福臨登基。一切為進攻大明而行動。南明在政治上的短見和無知可見一斑。而當年的南宋就幸運多了。只剩下趙構這一脈嫡親宗室。 江南地區政權架構比較完成,各個方面體系完善。但顯然南明沒有這樣的“福氣”。用現在的話說,南明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對付滿清,統戰工作沒有做好。再就是滿清和以前的金朝相比。滿清無論是在軍事力量上,還是政策方向上都比金朝強了許多。能夠在政策上迅速和北方的地主和階層融合在一起,按帝王之禮安葬崇禎,滿清的的胸懷和氣度可見一般,而且公開宣佈,滿清的最大的敵人是流寇李自成而大明。當時的南宋的實力和環境遠強於南明,當然金朝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滿清。崇禎本人一再錯過南遷的良機,使得南明政權在皇位的不穩定。這就導致了南明內部的黨爭和政治分化。而滿清政權最高原則就是問鼎中原一統天下。這就需要漢族士大夫和士紳的協作。滿清政權入關後立即與明朝的官僚士紳結合到一起。並且他他們南下對付南明。漢人打漢人。金國則一開始以破壞掠奪為主。沒有迅速漢化。沒有和北宋的官僚階層結合在一起。就此招致了南方士紳官僚階層的頑強抵。所以金朝沒有迅速滅掉南宋。等到金朝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明末黨爭和閹貨干政十分嚴重,這樣的政治動亂一直延續到了南明,這些倒了也罷了,南明宗室發“皇帝”雖多,當沒有一個成事的,而趙構能夠單槍匹馬殺出一片江山,能力水平不錯。趙構即便不是開國皇帝,但也差不多了,在用人和識人方面遠遠高於南明那些皇帝,南明宗室不是為了維護大明江山,而是在當了皇帝以後選秀女,被民間稱為蛤蟆天子,窩裡反自己打自己,在兩年內在南方已經出現在四個南明皇帝。四個皇帝互相攻擊。都希望滿清把對消滅,只剩下自己才好,然後再出來收拾殘局。其實南明政權初期的時候,形勢一片大好,有翻盤的大好機會。造成的人才分流還有一點就是南明的政權體系已經崩潰。完全是地方軍閥統治了,無論是南明皇帝以及文官系統已經無法控制軍隊。南明地方各自為政。這樣就造成無法統一指揮和協調。做一個比方,如果說北宋是意外車禍,截肢可以存活的話。那麼南明就是癌症。只有死亡了。財政系統崩潰,讓南明的皇帝無法得到有效的收入。這樣就造成南明不能有效地分配和控制地方軍閥。而這一點趙構做的就很好。始終控制著南宋幾大""軍閥""。一旦發生危機,立即“誅殺”岳飛,全力信任秦檜。用完之後,待秦檜死後立即拋棄,可謂梟雄之輩,對比之下。南明的皇帝確實很垃圾。既無識人之明,也無用人之能。南宋雖然也是軍閥”個人化”。但起碼來說,還是聽朝廷的。但南明的軍隊已經徹底個人化了,朝廷已經無法指揮了,可以說是一手好牌打的細碎。

    在軍事上,金滅北宋是個大偶然事件。金國一路長驅直入打到首都,北宋是猝然而亡的,金國沒有滅北宋的意圖,縱讓劫掠以後和兩個皇帝之後就撤軍了,所以才立了兩個傀儡政權,北宋在南方行政和軍事體體系還在,軍力,財力沒有大的消耗,所謂百足之蟲,必定死而不僵就在於此。南明則不然。雖然南方架構還在,但基本上已經糜爛了,早在清兵入關之前,整個、中部、西南。包括洛陽都已經讓李自成、張獻忠折騰壞了,外殼尚在但內壤已經空了。南明好比病入膏肓人此時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清朝不過是來補刀的。換言之,即便沒有滿清南明也堅持不了幾年。強敵環伺,而南明內政不修,只知道爭權奪利、對 自己人則刀劍相向排除異己,對滿清則是一味求和卑躬屈膝,為君無德,為將無勇,為臣無能。白白坐擁江南富庶之地。一朝破滅歸為臣虜。可嘆萬里江山山河破碎,漢家千載文化一脈絕嗣。

  • 5 # 向斯爾生

    南宋是漢人政權第一次面對強大的外族勢力入侵,社會各層面高度一致,反抗到底!!當時南方發展穩定,社會沒有太多的內部動盪因素。有利於政府全盤經營劃江而治!而且趙家實權在握!

    反觀明末,農民起義已經搞亂漢人自己的陣腳,吳三桂等人的投敵徹底毀掉了主力反抗陣營。明朝各地藩王死的死,逃的逃,南明軍事和政治基礎都在掌握軍權和財力的地方勢力,皇帝只是個典型的傀儡,一面旗幟的用處而已!

  • 6 # 高廣銀

    首先文武之爭讓南明始終無法有效集中力量對抗清軍,究其根源,來自明初對軍人的低定位

    1. 朱元璋降低軍人地位,導致了日後的文武之爭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是靠武力贏得天下,但稱帝后就不希望老百姓崇尚武力,他制定了軍人身份世襲制,限定了從軍者的範圍。但由於科舉制度的發達,透過在文官系統裡出人頭地,從而獲得治理社會的權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世襲制失去了優越性。隨著明代的官僚體系越來越完備,文官的地位越來越高,並控制了軍事要務,相應的,武官和普通軍人的地位越來越低,要被文官管轄。由於文官系統瞧不起軍人,致使文武之爭愈演愈烈。

    2. 南明武官要求獲得地位,稍有不諧即演變成內鬥

    政權更迭之際,朝廷對軍人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南明時期,武官開始要求以前沒有過的待遇和地位,變得越來越政治化,甚至開始挑戰文官的權威,一旦他們覺得文官在妨礙自己,就開始對朝廷抗命甚至叛變。在南明歷史的很多緊要關頭,武官總是在內部破壞國家政權,而文官們為他們的輕蔑付出了不少代價。

    其次黨爭是消耗南明實力的另一大頑疾,其根源是明初宰相制度被取消

    1. 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導致權力真空出現

    明初本來有丞相,即宰相,但由於朱元璋猜疑心非常強,以各種罪名把丞相都除掉,同時廢掉了宰相制度。自此在六部尚書之上,就只有皇帝一個人處理各種龐雜的事務。朱元璋屬於政治超人,能挑起這個重擔,但明代後來的皇帝,大多數都不像朱元璋那樣,於是,誰來輔佐皇帝這個問題就出現了。

    2. 大學士的出現一度解決了問題,但也催生了黨爭

    明代中後期逐漸出現了由大學士組成內閣輔佐皇帝的現象,而伴隨對內閣權力的攫取,黨爭就出現了。大學士內閣畢竟是衍生品,幹著宰相的活兒,終究不是宰相,身份和職權都模糊不清,執政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極易受到各個派系的攻擊,往往不得善終。這不但導致黨爭成了惡性迴圈,還使國家的發展被嚴重阻礙了。

    3. 南明皇帝的無能放大了宰相制度的缺陷

    南明時期,絕大多數皇帝的能力不足,面對複雜的政治局面,要麼推卸責任,要麼力不從心,放任黨爭愈演愈烈,將宰相制度的缺陷進一步放大,使國家在亟需統一力量應對外侮之時,卻根本無暇集中全部精力。

  • 7 # 歷史隨談

    明朝南遷時,經過十多年的大規模叛亂,天下早就被軍閥勢力控制了。在這種背景下,天下的軍閥伸出胳膊來,都比皇帝的腿粗。面對此情此景,南明皇帝怎麼折騰,也只是一個傀儡。

    宋朝南遷時,天下還沒有被軍閥勢力控制。總地來說,宋朝是被金國突然斬首滅亡的。在這種背景下,有強大的官僚系統支援,南宋皇帝自然容易整合出強大的軍事力量。

    關鍵點就在於:趙構的基本盤是文官系統、鄉紳階層。

    如果當時遍地都是曹操、袁紹、袁術之類的豪門大佬,趙構就算當了皇帝,他又能指揮動誰呢?這就好像漢獻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哪個大哥是他能指揮得動的?

    當然了,如果當時遍地都是左良玉、高傑、鄭芝龍、孫可望之類的擁兵大佬,趙構就算當了皇帝,又能指揮動誰啊?這好像南明出了三個皇帝,但這三個皇帝能指揮動下面的哪位擁兵大佬呢?

    從這層意義上,趙構的這個基本盤非常穩定,主要是因為大宋帝國並沒有強大的豪門勢力,也沒有強大的軍閥流寇勢力。趙構既然爬上皇位,就很容易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帝。

    文官系統、鄉紳階層,都對秩序崩潰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因為秩序崩潰了,難免會出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聲,更會出現殺貪官打土豪的呼喊。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文官系統、鄉紳階層,都希望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存在。

    有文官系統、鄉紳階層支援,想弄出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並沒有什麼難度。因為文官系統、士紳階層以前幹什麼,現在還繼續幹什麼就可以了。總而言之,保證稅收的正常收剿、上交就可以了。

    只要他們都繼續這樣做,皇帝為代表的中央政府,就可以獲得一筆龐大的、穩定的經濟資源。這筆經濟收入有多麼龐大?我們只要知道一個數字就可以了。

    張浚在四川對酒徵稅,一年就收入690萬緡。要知道,這只是對酒徵收的稅,而帝國的稅收大頭並不在這裡。

    這種數字,放到明帝國後期的歷史上,肯定會驚呆所有人的眼睛。因為什麼遼餉不遼餉的,才多大個數字啊?

    擁有一個盤根錯節,觸及帝國各個角落的龐大文官系統;擁有每年幾千萬緡的固定收入。就算趙構沒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也可以成為當時最大的實力派。

    關鍵是,在這種背景下,一個軍頭想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只能與趙構合作,甚至只能接受趙構的領導。因為一個軍頭與趙構合作、或是接受趙構的領導,才能擁有穩定的後勤支援,也可以得到整個文官系統的支援。

    張俊、韓世忠、岳飛、吳氏兄弟可能成為最強大的軍頭,也未必就是他們真的神功無敵,而是因為他們背後有強大的中央政府給他們輸血。

    在小農社會里,沒有高高在上的皇帝還真不行。因為皇帝沒有了,或是皇帝成了擺設,常常都是一片混亂的時代。

    宋帝國滅亡後,對大家而言,也是如此的。他們尊重趙構,並不是簡單的因為趙構的血統多純正,而是因為尊重趙構才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

    因為明朝滅亡時,帝國已被軍閥控制了。所以在南明時代,有一個大哥的小弟,在皇帝面前,那是手搖大扇,一副牛X哄哄的樣子。一個高階文職官員就教訓他說,在皇帝面前,你就這樣牛X哄哄,你這是想幹什麼?

    從理論,這個高階文職官員的教訓非常有道理。所以這個大哥也只能訓斥自己小弟。然而過了幾天,那個高階文職官員就被人約出去談了談,談過之後,就變得老實了。因為不老實不行啊,他的耳朵讓人割了。在這種背景下,奢言什麼政府指揮槍,那就是在扯淡罷了。

    記得當年學文學史的時候,其中一章講到《桃花扇》嗎,這部劇概括了從明亡前期到福王政權垮臺這一歷史時期政治舞臺上的重大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復社文人與閹黨餘孽之間的鬥爭為主要衝突,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廣闊歷史畫面,劇本反映了當時民族的階級的和統治階級內部的複雜尖銳的矛盾,揭示了南明王朝必然滅亡的命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哦!

  • 8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南宋和南明雖然同樣是南遷,但面對的敵人和形勢卻大不一樣。

    第一:南宋的皇位沒爭議,南明一直在鬧騰

    南宋時,宋徽宗只有一個兒子跑到了南方,即宋高宗趙構,他不需要和人爭位,南方計程車紳和官員也不需要傷腦筋去想著支援誰,反正出錢出力支援這個獨苗就好,比較容易集中資源幹大事。

    反觀南明,大把的朱明宗室在南方,崇禎的直系繼承人一個都沒跑過來,這就有了鬧分裂的基礎。即便是最沒爭議的崇禎堂弟弘光皇帝也是搶來的皇位,南方最大計程車紳集團東林黨可沒認他,不停的鬧騰,結果不到一年宏觀政權就被幹掉。

    第二:金國南下和滿清入關的目的不一樣

    金國在滅掉遼國後,還沒來得及消化勝利果實就迅速的南下侵宋,雖然攻破宋朝首都,但初衷只是為了搶劫,為了財富而來,根本就沒有做好統治原宋朝地方的準備,搶完了就走,汴京他們都沒要的。金兀朮打過長江到處抓趙構,也僅僅只是為了抓趙構,都沒想過要佔領南方。

    滿清不一樣,在崇禎朝他們就多次入關搶劫,錢和人都搶得差不多了,多爾袞率部入關時就已經做好了搶奪中原花花江山的準備,進入北京後,迅速的遷都,就是要賴著不走了,戰略上決定了要爭江山,自然準備的就更充足。

    第三:金國無法統治北方,滿清輕易的就撿到了果實

    剛才說了,金國南下僅僅是為了財富,那麼他的目標就只有北宋首都汴京,即便是分兩路南下攻宋,也只有山西和河北遭受到兵災,北方其餘的地方,如山東、陝西等地都還是宋兵、宋將、宋官在守衛,金國也沒有實力佔據北方,剛開始都是用劉豫這樣的宋人幫助管理,結果劉豫被南宋打得節節敗退,金國還要來幫他收拾爛攤子,金國開始治理北方都是好久以後的事了,那會已經簽訂紹興和議了。北方都沒搞好,哪有精力南下?

    滿清就不一樣,他們一個是運氣好,入關時北方已經被李自成搞得殘破不堪,明朝在北方的軍隊也早就打沒了,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主力後基本上就是一個個的接收,而且滿清和金國不一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一直在使用漢族士紳,確定了要入中原後,這些漢族士紳都是踴躍參與,有這些對明朝特別熟悉的漢族士紳幫助,滿清接收原明朝的北方地區後,能輕鬆的開始治理。也能更好的整合資源給南下的軍隊提供幫助。

    第四:南宋的南方是完整的,南明的南方有缺口

    南明時,長江以南的四川、湖北都丟了,四川是張獻忠的,湖北是李自成的,滿清追著李自成打,李自成又不經打,滿清很輕鬆的就佔領了湖北大部分地區,南明直接就面對從湖北和徐州過來的清軍的兩面夾擊。滿清速度又快,南明都還在搞黨爭,沒有時間組織防線,當然,湖北丟了,也組織不起來。當初的蒙古不就是打破襄陽後,迅速的滅掉南宋。

    南宋可是有整條長江防線,不說四川的吳階,守湖北的是誰?岳飛,巴不得拼命直搗黃龍的主,能讓金國打過來?南宋有整個南方,南明只有半個,差距很大。

    第五:南明實在是不爭氣,都面臨滅頂之災了,還不能統一對外

    南宋時,因為皇權沒爭議,所以各個軍頭能在同一面大旗下聯合對外,後方的物質、資源也能統一調配,內部也沒有爭鬥,和也好,戰也好,都只有一個目的,不能讓金國過江。南方的農民起義都叫岳飛他們幾個被滅了,整個南宋只有一個領導,那就是趙構。

    南明時,長江以南除了明軍,還有西南的大西軍、湖廣的大順軍都是各自為政,即便最後都歸於一面旗幟下,也因為前面的仇恨互相猜忌,無法整合在一起。

    弘光死後,桂林的永曆和福建的隆武又都開始爭皇權,導致的後果就是後來的李定國和鄭成功因為在政治上分別支援永曆和隆武,而無法團結一心,在滿清佔據北方後,南明本來就比滿清弱,還要鬧分裂,怎麼能夠學南宋守住半壁?

    第六:金國無法收攏漢族士紳的心,滿清完全就是“以漢制漢”

    金國在當時被稱為野蠻人,即便戰場上無敵,宋朝計程車大夫還是看不起他們,不會幫助他們統治北方和進攻南方,僅僅依靠金國自己的力量是無法佔據和統治偌大的地盤的,金國自己也沒意識到這點。

    滿清在內部的范文程、洪承疇這些漢族士紳的幫助下,知道要想拿下整個明朝不能只依靠滿族自己的力量,對於前明的漢族士紳是極力的拉攏,對於前明朝官兵也是以高官厚祿相吸引。南明於其說是滿清滅掉的,不如說是帶路黨滅掉的,和蒙古滅南宋差不多。

    大概就說六條,其實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樣苟安一百多年,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內部沒有核心領導人,如果崇禎不上吊,來到南方,或許會強得多,即便最終還是會被滅,但至少能堅持的更久一些,時間一長,誰知道會不會出變化。

  • 9 # 策神歷史

    同樣是遭遇,同樣都是被外族所侵,但是宋朝卻可以南渡長江,在臨安建都,繼續在南方維持國運一百五十二年。

    可是在南京有陪都,六部全都滿員,雖然其他五部是陪襯,但是兵部可是真正的掌握著兵權的,可以調集南部省份的軍隊,絕對是比南宋要強的多。

    但是為啥南宋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皇室成員幾乎一掃而空,只剩下一個趙構,就可以力挽狂瀾,從一片廢墟混亂中重建宋朝,是因為趙構真的能力超群嗎?恐怕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有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所有事情可以發展以及延續,都是建立在其一定基礎上。那宋朝首先能存活下去的基礎就是不殺士大夫。

    宋朝雖然因為宋徽宗這個玩藝術的皇帝,把國家玩的被金朝給一鍋端了,但是大部分被金華人押送到北方的都是宋室的皇族,以及一些宮人。而宋朝還保留著大部分的人才,足以支撐國家可以延續下去。

    而明朝,因為崇禎的剛愎自用,以及從來都不願承擔任何責任,只要實行的方法有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以及執行的不好,就會將責任推到提出這個辦法的大臣身上,然後該定罪定罪,改殺頭就殺頭,一點都不會珍惜。

    那些認真負責,累死累活的臣子,不但做事情要受到掣肘和瞎指揮,還要每天要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替國家做事,直接導致很多人對國家漸漸失去信心,最後終於無人可用的境地。

    像孫承宗,空有一身本事,但是崇禎就是能做到你不來,我就不去請的賭氣心思。袁崇煥帶著兵馬前來救駕,被殺了。

    孫傳庭一介書生,投筆從戎,盡忠愛國,然而面對孫的死,崇禎始終因為覺得孫傳庭可能逃跑,而一直沒有撫卹,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但是崇禎對這些為國家犧牲人的態度,卻被其他的官員看到,也深深的記在心裡,最後大家離心離德,最終導致國家的分崩離析。

    還有一點可以看出,其實從明朝末年崇禎的安排來看,他是有意要把明朝弄滅亡的。其實在李自成進而北京之前,崇禎是有很多機會將自己的太子送往南京即位,也有大臣幾次提起這個議案,希望可以讓太子南渡。

    但是沒有一個大臣提到要讓崇禎南渡,這讓崇禎很是失望。但是或許大家都希望這個崇禎快點死掉吧,因為誰都不希望讓一個精神病來做皇帝,但也是因為如此,崇禎賭氣似的將太子一直留在北京,直到被李自成抓住。

    因此明朝失去了一個慾火重生的機會。這從南明建立起來後,各種人稱帝,那個帝即位就可以看出,使得資源浪費,彼此之間相互傾軋,最後導致內訌。

    而宋朝的趙構,就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其他的皇族全被掠到了五方城。因此從這點可以看到,趙構在南方繼承皇位,根本沒有任何人有非議。

    再加上宋朝對於臣子的寬容政策,使得很多人都能很快的集中在趙構身邊,調集南方的力量抵禦北方金人的攻擊,最後獲得半壁江山。一直到金人被蒙古人滅了,南宋都沒有滅亡。

  • 10 # 麻雀1940

    ①漢人南遷建立南宋,皇帝是父子和兄弟繼承。還有一大幫的文官武將。

    ②南宋成立後,北方不單單有金。還有西夏,蒙古等。

  • 11 # 一葦

    許多人只關注中原王朝,忽略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是在變化的這一事實。中國古代北方的幾個主要的民族,是在逐漸變得強大的。從匈奴到鮮卑再到突厥實力都在增強。尤其是軍事實力在遊牧民族中的比例比農耕民族高得多。這種實力的增長在遊牧民族中體現得更明顯。契丹人建立遼,是遊牧民族發展史上一個質的飛躍,自此,少數民族首領開始自稱皇帝,而非可汗,真正有了入主中原的念頭,對領土的要求也更為執著,這就是幽雲十六州丟失的重要原因。南宋能存在一百多年,而南明面對的滿清比金人更強大,一匡天下的野心也更大,手段更高明,所以南明無法像南宋那樣存續一百多年。

  • 12 # 啃著窩窩頭憂國憂民

    北宋正統皇子跑了一個,比較好容易組織統一的抵抗,再則沒有漢奸帶隊。崇禎皇子都被抓了,沒有正統陷於內鬥,清軍內有洪承疇等出謀劃策,外有吳三桂等衝鋒陷陣

  • 13 # 沉默寡言的思考者

    個原因,一個是金國由盛而衰時間短,金國貴族腐化太快,明朝衰到極點之時,滿族還是上升期。第二個原因,岳飛韓世忠劉琦痛擊金國侵略者,使得他們無力再戰。明朝後期吳三桂有能力,卻用在了對自己民族身上。第三個原因是,禽會只當了十九年政,下地獄時宋朝軍力還在,雖然武穆已經不在,但是將士還在。自保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憑什麼今天制裁這個,明天制裁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