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書君
-
2 # 謝小樓
《端居》是寫李商隱身處異鄉思念家鄉親人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即閒居。詩的內容就是寫異鄉閒居時思念遠方親人,詩中有“空床”二字,所以李商隱思念的人可能就是他的妻子。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人居異鄉,最盼望的就是能收到家中妻子的書信,然而,詩人李商隱卻收不到遠方妻子的書信,於是只能企盼能在夢中歸家,與妻子相會,可惜,“路遙歸夢難成”,現在,連夢不也做了,詩人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
沒有妻子的書信,沒有夢中的相傳,只有一張空床,默默抵禦秋天的寒冷。
清代馮浩《玉溪生詩箋註》引楊守智說:“‘敵’字險而穩。”“敵”字在這裡不僅描寫了外在的客觀環境,還透露出了詩人的主觀心境,秋天的淒涼不斷侵蝕詩人的內心,詩人要不斷抵抗,避免完全陷入淒涼的心境中,但前面“只有”二字,讓詩人的抵抗變得多麼無力,展現出詩人刻骨的淒涼之感。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情感往往是難以表達的,比如你整天說自己好孤獨好孤獨啊,這就讓你的孤獨變得廉價蒼白,完全不能讓別人產生共鳴。
所以詩人一般不會直接表達情感,而是營造一個情境,讓你陷入其中,讓詩中的情感慢慢浸潤你的內心,從而將他的情感傳遞到你的心裡。
李商隱這首詩就是這樣,最後兩句不再直接表達他的孤寂淒涼之情,而是營造了一個朦朧悽迷的情景,融情於景,讓你在這個情景中感受他的情感。
青苔與紅樹,本是鮮明的景色,但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悽迷冷清,就像詩人的愁緒,悠悠迷迷,令人哀傷。
-
3 # 初三小雨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隱滯留異鄉的思親之作。題目“端居”,即閒居之意。
詩人遠離故土和親人,漫漫歲月裡,獨自於異鄉奔波勞累。
妻子的遠方來信,是客居異鄉寂寞生活的唯一慰藉。可如今這唯一的慰籍,乍連乍斷,都已經很久不見來信了。
在這清曠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訊的空虛失落之感變得猶為強烈,為悽楚孤獨所浸透的靈魂便自然而然地想從“歸夢”中尋求解鎖。
哪怕是剎那的夢中相聚,也可稍解相思之苦。但“路迢歸夢難成”(李煜《清平樂》),一覺醒來,竟是悠悠相別經年,魂魄未曾入夢。由來相思之苦沒有最苦,只有更苦。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顯示出遠書、歸夢的縹緲未卜,也表現出詩人兩者希望皆落空時悵然若失的心情,分外傳神空遠。
接著是歸夢醒後具體的感受,尤顯格外的寂廖淒寒。
素秋,是秋季的雅稱,但它的暗示色彩卻相當豐富。它會令人聯想起潔白清冷的秋霜、皎潔淒寒的秋月、冷冷寒冽的秋水,總之,會令人聯想起一切散發著蕭瑟氣息的秋天景物。
對於一個獨在異鄉、“遠書歸夢兩悠悠”的遊子來說,這樣的“素秋”便不僅僅是引發情緒低落的因果,而且是對孤獨悽苦的心靈一種不堪忍受的折磨。
然而,詩人可以用來和它對“敵”的卻“只有空床”而已。清代馮浩《玉溪生詩箋註》:“‘敵’字險而穩。”這裡詩人本可用一個比較平穩而渾成的“對”字。
但“對”只表現了“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現狀,稍偏於客觀描繪。
而“敵”字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淒寒意境,但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悲愴,這種婉轉深遂之感,更重於意境上的刻畫,準確且悠遠,真謂神來之筆。
三、四兩句從室內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紅樹”,貌似隨意,可移情入景,使客觀景物鮮明化,而且帶上了濃厚的主觀色彩。
寂居異鄉,平日很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更顯出寓所的冷寂。紅樹,則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紅樹,色調本來是比較明麗的,但由於是在夜間,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色調便不免顯得黯淡模糊。在滿懷愁緒的詩人眼裡,這“階下青苔與紅樹”似乎也在默默相對中呈現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清冷寥落的意態。
這兩句中“青苔”與“紅樹”,“雨中”與“月中”’,看似是詩中矛盾之處,“雨中”與“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間出現的景象。
但當詩人面對其中的一幅圖景時(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時在心中浮現先前經歷過的另一幅圖景(雨夕)。這樣把眼前的實景和記憶中的景色交織在一起,無形中將時間的內涵擴充套件延伸了,暗示出像這樣思念得刻骨銘心,魂繞夢牽已非一朝一夕,剪不斷的綿綿相思結啊!
同時,這二句詩兩兩對立呼應,又使詩句具有一種週而復始,流動的美,色彩斑斕,對比的美。
最後聯絡一開頭的“遠書”“歸夢”來細細品味,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紅樹,似乎還可以浮現出相隔千山萬水的雙方 ,皆自對月對風對雨,默默地祝福,默默相濡以沫之情景。情到深處素明月,思之盡頭清風雨!
風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懷愁緒而寥落之情難遣的,又豈止是作客他鄉的詩人一人呢!
2
-
4 # 阿木中醫李建勳
《求同》
鴻雁傳書空悠悠
南坡念懷黃金菊
東風無力半夜秋
北門西閣正月求
-
5 # 塗鴉55639153
孤身歸故空悠悠,
草深茅屋幾許愁。
書案依舊塵埃滿,
蜘蛛不請臥床頭。
-
6 # 春江花月夜74772178
未近老屋心已悲,
魂牽夢繞念幾回。
推門忽驚家鹿遁,
舉步又擾寄鳥飛。
風吹野蒿簷上舞,
塵蒙蛛網壁間垂。
唯有門外老槐樹,
樹下當年等過誰。
-
7 # 三古讀書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著名的居秋夜感懷之作,情致清冷寂寥。起句首先點明獨自客居他鄉之處境,“悠悠”疊字益顯客居之清冷滋味,情韻低迴。次句一“敵”字則滿腔悽愴全盤拖出。古人本有悲秋傳統,而詞句獨傳神處,乃在這一字不僅表現了“空床”與“素秋”相對的淒冷,更表現了這一環境中秋夜難寢之人心理上難以擺脫之悲愴。三、四句忽轉入寫景,雖有“青苔”,“紅樹”,然而更有“寥落”,更有“愁”,如影隨形,無以遣懷。一、二句寫心境、處境,三、四句寫環境,情與物融,意與象洽,構成的意境卻從平淡中產生了攝人心魄的魅力!
-
8 # 孤獨的人209381559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和懷著“使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一樣,李商隱也是胸懷大志,但結果卻是宦途失意,抱憾終生。比杜甫更悽慘的是,杜甫還活到了六十多歲,並曾經面見過皇帝。如果不是他耿直無私的話,大富大貴的生活,離他並不會遙遠。而李商隱就慘多了,他一生抑鬱不得志,從事的都是官微薪薄的工作。最後,以四十四歲的實齡,客死異鄉,讓時人和後世惋惜嗟嘆不已。一生壯志難酬、抑鬱終老的李商隱,因為總是在失意中度過,就寫下了不少悽慘哀傷的詩詞,向人們表達了強烈的悲愁失意的情緒。像這一首《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總是與失意相隨相伴的李商隱,在一個秋雨連綿的日子裡,看著在雨中凋落的秋葉而發愁。臺階上已經長滿了青苔,但是詩人的歸期,還是遙不可及。孤身在外的詩人沒有什麼相知的同僚和故友,只有那一張寂寞的床,在夜晚和他一起抵抗秋夜的悽清寒冷。遠方家裡的妻兒,肯定都是在盼望著詩人能夠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但“走馬蘭臺類轉蓬”的小吏工作,使詩人和他的家人的期望,歸於失望。快要一千二百年了,今天的我們,讀了詩人的這首詩以後,似乎也要和他一起度過一個寒冷的不眠冬夜了。
-
9 # 荖朽尋禪
李商隱(約813——858年),享年45歲。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出生於河南滎陽。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和李賀、李白合成“三李”,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唐文宗開年二年(837年),24年的李商隱初登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由於年輕氣盛,不諧世事,便捲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成了政治的犧牲品,一生困頓不得志。約(858年)在河南鄭州病故。現藏於河南滎陽,有人又說藏於河南沁陽王庒鎮。
李商隱寫《端居》時,正處於他本人在官場上失敗,四處奔波,居無定所,身居他鄉的逆境中抒寫的。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愛妻從遠方的來信好久沒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的音訊,只有在睡夢中回到家鄉以解鄉愁;可是夢醒後,環顧四周,只有空空的床榻和寂寥的深秋,不由得心生淒涼,
寂居異鄉,平常無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和滿地的落葉,雨夜的寒冷、月色的冷清,又那裡比得上鄉愁的磨人。
我們今天主要分析這首詩中的“敵”字,“空床”與素秋兩詞,本已經是寂寥透頂,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有要相互敵對,可見那時的李商隱心中是多麼的悲哀與矛盾。更增添了“雨中寥落月中愁”的悲切意境。
-
10 # 三葉草青青
相比起李商隱的“無題”詩世人皆知,這首《端居》的名氣要小得多,卻美得不像話。細細讀來,詩中悲愁和思親之意令人感同身受。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01創作背景眾所周知,因為“牛李黨爭”的影響,李商隱一生都在被排擠,遠離政治中心,困頓不得志。
終其一生,官職低微,前途渺茫,大多時候背井離鄉任職,與家人分隔兩地。這首《端居》就是他獨居異鄉時因思念親人,卻未收到家中音信而作,愁腸百結,思親情深。
題目“端居”就是閒居的意思,說明當時的李商隱未受重用,職務清閒。
02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晚間,李商隱躺在冷冰冰的床上,輾轉不成眠。他仔細回想,已經很久沒有收到妻子的來信,不知家中是哪般光景。好不容易睡著了,夢迴故里,喜笑顏開,可半夜醒來,恍然驚覺不過夢一場,自己已離家多年,久到自己都記不清楚了。環顧四周,偌大的床榻空空蕩蕩,在清冷淒寒的秋夜裡,他獨自一人快要無法承受這別離之苦。
首句“悠悠”二字,寫盡家書久不來,夢歸未成真的悵然若失。羈旅數載,想要歸家而不能,詩人從心底長嘆一句:“何日是歸期?”
第二句的“敵”字也格外精妙。按照常規思路,“空床對素秋”比較平穩,“對”字也合情合理。李商隱用“敵”字,比較冒險,初初讀來,有刻意雕琢之感,再三體味,方覺雋永。
如果此處用“對”字,則是描繪客觀景色,不含作者彼時心中所感。可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詩,每一幅畫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有感情。
“敵”不僅有“對”之意,寫出“空床對素秋”的蕭瑟冷清,還寫出了獨居的詩人無法承受這種寂寞孤單、清冷淒涼的悲愴與心酸無奈。
結合整體意境與情感來看,這個“敵”字甚至比李煜“羅衾不耐五更寒”的“不耐”二字更為深細、貼切。
03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三更夢醒,睡意全無。詩人看著窗外的臺階,因自己客居他鄉,備受排擠,平素不常與人來往,已長滿了青苔。外面似乎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秋雨,依稀還有疏淡銀白的月光,秋天的紅葉在這樣的夜色裡變得模糊暗淡,看不太清楚。
雨悽悽,月冰涼,秋夜如此寂寥清冷,蕭索寡淡,讓人心生愁緒。可這一切,又怎比得上鄉愁磨人?
三更半夜,已看不清“青苔”、“紅樹”,詩人此處的寫法,屬於移情入景,而非客觀描繪,是主觀情感的表達。一青一紅,都是明豔的色彩,但在雨中和月中卻只是模糊的黑影。彩色變黑白,似乎青苔、紅樹都在寂寒的夜裡惆悵,呈現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寂寒寥落的意態。
末句又是“雨中”又是“月中”,簡直就是“月亮雨”,不太可能在同一晚上出現。這裡,詩人虛實結合,將眼前之景與記憶中之景結合,暗示自己夜半思親已非一夕,以至於分不清現在與過去。
現在是月夜,以前是雨夜,不同的夜晚,不同的景色,都是一種孤苦哀愁,詩人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這種虛實交錯的寫法,把時間線拉長,讓詩裡的鄉愁更加濃。他等了又等,不知歸期,未得來信,真讓人心疼。
也有人說李商隱這首詩裡思念的物件是妻子王氏,畢竟他很愛她,也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證。
但三葉草更願意理解為詩人在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畢竟,獨在他鄉為異客,故鄉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心中所念,魂牽夢縈。
-
11 # 秋嶠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和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此詩讀來,感覺象是作者遠離家鄉,因故久不能回故里。看看己是深秋,面對淒涼的景色,作者沐浴在冰冷的月光中,凝望著月亮勾起心中無限的思緒和離愁。
譯成白話大約是: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遠方的書信了,想回家的願望也因故被長久的取消了,季節己經進入深秋(素:白色,作霜解)萬物凋零,可我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面對。(敵:面對)
房前臺階下的青苔和被霜打紅了的樹葉,在風雨的摧殘下己是斑剝飄零,所剩無幾,面對淒涼的月色我顯得更加冷落和愁悵。
-
12 # 七月流火152267452
小李商隱晚唐才,一身仕途多坎坷。才高八斗也私情,他鄉寂寞憑夢還。不做原意意何解,只嘆偉才也作悲。官嚼志向未取得,思妻還鄉靠夢繞。
-
13 # 原卉詩詞
這是詩人滯留異鄉,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全詩: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首句寫詩人盼遠書而不至,覓歸夢而不成,只能從心靈深處發出一聲長嘆。第二句寫詩人中宵醒來寂寥淒寒的感覺,空床獨寢之人難以言狀的心靈的悽愴。一個“敵"字,可謂深刻。第三.四句移情入景,寂居異鄉,就連“青苔"“紅樹"都和我一樣滿懷愁緒啊!
全詩乍看似平淡無奇,然而正是在這平淡無奇中,詩人卻寄寓了至深的感情。“悠悠”二字言內的書.夢渺茫,言外的時.空遠隔,都在傳神中。一個“敵”字,更兼主.客觀雙重意境,深細雋永。“青苔"對“紅樹",“雨中”對“月中”,“寥落”對“愁",把眼前的實景與記憶中的虛景交織在一起,擴大了詩的內涵。
李商隱《無題》詩很有名,《詠史》詩多託古諷時。如《端居》等情景小詩則真實感人,毫無贅典隱晦之病。
-
14 # 杜象應
“端居”,意為閒居,無所事事,也稱平居、安居。唐代李商隱的《端居》詩什麼意思?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顯然,《端居》這首詩是作者客居他鄉、思念妻子之作,其詩中包含了濃濃的悲愁與無奈。也難怪乎?王維都感嘆到這一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端居》,描寫了孤寂中一份淒涼與悲哀:
收不到妻子的來信,我只能在夢中迴歸家鄉。然,中霄醒後,環顧四周,僅有居室內的一張空床面對著霜天殘月。
朋友們也不常來,門前階下都長滿了青苔,還有那幾株被風霜侵犯了的紅葉樹。而當它們被雨洗刷而落下時,在這月色朦朧的夜裡曾幾多憂愁。
既然如此的思妻之切,那又該如何賞析《端居》這首詩呢?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兩地分居的夫妻,總是聚少離多。李商隱《端居》就是針對這種感覺而作的。
首先,作者從“家書”久不來了,心裡很惆悵,於是就託夢魂回故鄉,去了卻了那種久違了的思念。
有道是“家書抵萬金”,但在家人音信全無的狀況下,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思念成痴,唯夢能圓。
其次,“空床敵素秋”,儼然更寂寞、淒冷。空床,言明少有伴妻,那一人就很獨孤:素秋,指代秋天,告知天氣越來越冷、溼氣漸生漸重。
好在一個“敵”字將兩者相融合,比用“對”字來得更深厚,把悲秋同孤愁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清代馮浩《玉溪生詩箋註》引楊守智說:“敵”字險而穩。
再之,作者為了突出或增加氛圍,就有意識地藉助“青苔、紅樹”,外加上“雨”景、“月”色,表達了愁思、念想之情。移情於景,蕩氣迴腸,無不悲傷與悽苦。
一言以蔽之,李商隱唯美詩《端居》,表達了“路迢歸夢難成”(李煜《清平樂》中句)的悲思之情,充分吐露了“思妻切,夢難斷”的不眠之夜。
-
15 # 睡得安穩健康才會在你身體裡蝸居
難懂李商隱
最苦年代你盛世,流盡淚水為己哀,無親無友孤身過,伸腳踩不上地球,孤寒身敗進墳墓,無人不為才感動,哀絕倒下有人扶,生命已進鬼門關。
-
16 # 樂樂阿婆2
李商隱的這首巜瑞居〉》不用解釋了,誰都能懂,附合一首
遠書舊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借下臺階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附合一首
蕭瑟孤館閒春寒,杜鵑聲鳴空靈陽,
欲寄梅花箋魚書,江風自繞柳下影
-
17 # wtongda
遠書歸夢兩悠悠,
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是詩人滯留異鄉,思念妻子之作。表達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首句:寫詩人客居異鄉,很久未收到家人音信。在這寂寞清冷之夜,盼望妻子書信不至,而產生歸家之夢。深夜醒後,寂寥淒涼的感受難以名狀,從心靈深處發出一聲長長嘆息。
承句:只有空蕩蕩床榻與那寂寞清冷素秋,默默相伴。詩人空床獨寢、空廓虛無之感變得更加強烈。在寂寥清秋之夜,一種虛無之感不能自拔。
轉句:夜間迷濛雨色、朦朧月夜,滿懷愁緒。在詩人眼裡,臺階下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紅的樹葉,在迷濛秋雨、冷冷清月籠罩下似乎也在默默相對,呈現一派清冷寥落。
結句:詩人面對這一幅圖景,情不自禁勾起悠長聯想,先前曾滯留異鄉,在月明之夜,與妻子各在天涯一方,默默相思的情景。詩人藉助雨景、月色,表達悲愁孤寂思念之情。
全詩四句,借景抒情,格律工整。表達真情實感,耐人尋味。
回覆列表
李商隱,字義山,是英國公李世績的後人。當時溫庭筠、段成式和李商隱都在家族之中排行第三十六,所以也稱他們的詩歌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無題詩,有的詩就算不是無題,但是因為詩歌的名字取首句的前兩個字,所以也被稱為無題。實際上,李商隱的詩除了無題,很多的絕句也是非常的唯美,端居就是其中一首。
全詩如下: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首詩的名字叫《端居》,是他寫給妻子表達自己思念之情的詩,雖然在詩歌的流傳程度上比不上《夜雨寄北》,但是詩中傳達的情感卻不遜色於《夜雨寄北》。
第一句的意思:妻子從遠方的來信已經很久沒有,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家鄉。在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書的空廓虛無之感變得如此強烈,只有在夢中尋求慰藉。
第二句的意思:只有空蕩蕩的床榻和寂寥淒寒的秋夜相對。次句緊接著第一句寫夢醒後的寂寥淒寒的感受。"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清冷淒涼的情狀,抒發了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
第三句的意思:階前的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這句是對周圍景色的描寫,寓情於景,階前的青苔更顯出冷寂,紅樹則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第四句的意思:雨夜的淒寒、月色的冷清,又哪裡比得上我的鄉愁呢?詩人夜不能寐,在這冷雨夜中思念遠人,這種愁緒寥落之情難以排遣,不禁令人心生憐惜之情。
這首詩和《夜雨寄北》表達的情節相同,都是對遠方人得思念,但是夜雨寄北之中表達著希望,而這首詩更加悲傷、更加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