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ynmyj

    我們這裡鄉村教師評職稱不算難、一是沒有指標限制,二是今年只要工作滿20年中職履職滿五年,學歷為小學教師合格學歷就可以申報副高,我個人認為這些條件夠低了。難道還要轉正定級就定副高不成

  • 2 # 指尖教育帝國

    說起評職稱,真是一把辛酸淚呀。平常不提也罷,提起來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我1999年參加工作。2002年評上中教二級教師。從2002年到2018年漫長的16年,我都在準備評中教一級職稱的過程中苦苦煎熬。

    人生有多少個16年?而且在之後的多少年我才能評上中教一級呢。我感覺還是遙遙無期。

    2002評上中一教師後,我們這裡要求五年以後可以評中一。但是我的學校比較偏遠,當時領導們就傳來的是六年才能評。於是2008年,我第一次評中一。據小道訊息說,2008年是最好評的,一年了之後就沒有名額了。我們夠資格的人都趕緊積極準備,其實準備,說實話,就是找關係走後門兒。也許是我送的錢不夠多。那一年教學水平最高,拿獎最多,什麼優質課什麼論文寫的最好的,我卻沒有評過去。

    就像人們說的,從2008年以後,中教一級,高階名額基本上就鳳毛麟角了。

    有5,6年的時間名額是零,之後從2014年之後,陸續發放兩三個名額。全鄉鎮二三百個老師。就兩三個名額,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夠資格評職稱的人,都要爭這兩三個名額,到底有多難,到底有多黑暗,你想也想不到。

    我們這裡評職稱採取加分制。前幾年加分的專案有:教齡,優秀老師稱號,論文。近幾年在這幾個基礎上又加了優質課評選獎項加分。

    優秀老師稱號,每個學校一年就那麼兩三個,老師為了得到優秀老師稱號,明爭暗鬥。論文無論你寫好不好,雜誌社都不會給你發的,要用錢買才行。這些年由開始的300塊錢一篇兒,現在漲到了600塊錢左右一篇兒,現在只要是想評職稱的人,每個人手裡都有九篇論文,全都是花血汗錢買。

    至於優質課,之前沒加分的時候,大家誰都不願意弄這個。因為是費力不討好。沒有什麼利益可言。

    這兩年開始加分了。結果優質課評選活動就到不了普通老師手裡了,無權無勢無關係的老師,你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

    從2014年到現在的,每年在這兩三個名額。都落到誰的手裡了,大家心知肚明。我感覺自己評上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只能靠增加教齡加分了,好多老師都快退休了,現在仍然是中教二級。我不知道我到退休的時候能不能評上中一,高階教師,更甭想了。

  • 3 # 途蟲的百味人生

    一個月前,我回答了一個關於“為什麼那麼多老師放棄了職稱評定?”的問題,引起眾多老師的共鳴,職稱,是壓在很多老師心頭的一座大山。下面的內容,主要說說評高階職稱有難。教師評職稱有多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論文,是課題,是繼續教育,是班主任經歷等等,這些固然都會消耗老師太多時間和精力,但這些,都不是評職稱最難的,只要努力,這些條件都可以達到,儘管有些東西並無多大意義。

    評職稱最難的是什麼?是你覺得自己年齡足夠大了,教齡足夠長了,材料也準備齊了,覺得自己條件滿足了,但是,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你的學校根本沒有高階教師的名額,而讓人悲涼的是,你可能等到退休那天,也根本沒有機會評上高階職稱,不管你自認為如何盡職盡責。

    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學校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很多45歲左右的中年老師基本沒有評上高階職稱的希望。我們學校有23年的歷史,學校老師的平均年齡達到47歲,高階教師名額早已經用完,而且還有高階教師名額被長期佔用,一線老師想到評上高階職稱,真是難於上青天。由於沒有高階教師名額,而且高階名額已經超編,我們學校基本上要等3位高階教師退休後,才會有1箇中級教師評上高階,這不僅嚴重挫傷了中級教師的積極性,也挫傷了年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讓年輕老師看不到希望。

    這樣的情況對老學校,對中老師教師是極其不公平的,一些剛成立的新學校,由於高階職稱名額充足,有老師30多歲或者40出頭就能評上高階教師,而一些老學校,象我們學校,很多老師到50歲也評不了高階,甚至退休了也評不上高階。高階職稱的名額應當全區統籌,不應當分配到各個學校,這樣對老學校,對老教師才公平,雖然我們反對論資排輩,特別優秀的年輕老師是可以評上高階的,但那些為教育付出更多時間,付出青春的汗水,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老師,理論上是應當更早評上高階的。

  • 4 # 曉瓊老師

    我是一名陝西關中鄉村高中教師,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已經七年,現在的職稱是中二。在我們這裡中二到中一晉級所需的條件為:

    1.獲得中二職稱滿五年以上

    2.遠端教育證書

    3.計算機模組證書

    4.至少有一次年度考核優秀

    5.課題或論文

    符合以上條件可申報評選職稱,但由於職稱崗位數有限,符合條件的老師要先經過學校篩選,刪去一部分人,再報上級評審。當然篩選也有規則,我們學校採用的賦分制,加分條件有:

    1.班主任

    2.各種榮譽證書

    3.實際工作量

    班主任加分多少和擔任年限有關,榮譽加分多少和榮譽等級有關,再就是工作量越大,加分越多。學校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每年評職稱人數遠遠超過上級部門給的崗位名額數,所以在我們這裡評職稱太難了,難就難在名額太少!但聽我們同事講,在有的地方,評職稱很簡單,符合條件的直接就晉級,我想這跟當地的教師數量有關係吧!

  • 5 # 429方寸世界

    每一次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教師隊伍都會分裂,被評上教師和負責評聘的領導都會犯罪一次。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必須做好學校領導工作。教師水平差不多,有的教師提前做鋪墊,逢年過節給領導送禮聯絡感情,每次送禮3千元都是小數。評職稱時必須單送2萬元,讓學校主管領導覺得滿意,她會安排送禮教師做學校科研課題負責人,提拔她擔任中層幹部,可以在量化考核時佔據有利位置。

    評職稱的民主推薦都是騙人的,校長收哪個教師的錢財就會大力宣傳她,你教書再好,學生和家長再滿意,不給校長送禮,教師民主大會可能不會推薦你。

    評上職稱的教師,平均每個人至少送出去2萬元,行賄犯罪是沒問題。每一次被評定為高階中學教師的人,如果測謊是否行賄,暴露者絕不是少數。

  • 6 # 中學語文王老師

    教師評職稱到底難不難?作為已經評上高階職稱的我講講我晉升職稱的歷程。本人從1991年就評上了中學二級職稱,從這一年起開始每年都準備論文、優質課、輔導獎等材料,同時多次創造條件爭取評模範教師,模範班主任等。開始的時候職稱評審方案規定就是各種材料和模範證積分,積分越高,就越有機會提前晉升。為了能夠提前晉升,本人每項準備的材料都有十幾樣,說實話,雖然有經過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也有部分是掏錢買的。就這樣,每到職稱評審的時候,本來想著很有希望的,但是最後一加分,還是在邊上。看著一個個沒有自己工作時間長,沒有自己成績好的都評上了,自己確實非常心焦。後來,由於領導換了,職稱評審方案也換了,這次是根據工作量和學生成績,不再講材料和證書了,終於在工作十七年的時候,評上了中小學一級職稱。但是,學校圍繞工作量的計算方法和成績的計算方法,同事們之間,領導和同事之間鬧得不可開交。往往是到上級追著到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才定下來。後來學校又換了一任領導,比較講究公道,就讓所有教師投票決定學校新的方案。新的方案著重論資排輩,按照教齡、職齡、成績排名,雖然這個方案與職稱評審制度著重實際業績的要求不太一致,但得到了同志們的一致贊同,原因是消除了職稱評審的不確定性,每個人都可以預測自己哪一年可以晉升到上一級職稱。同志們再也不會因為準備那麼多的材料而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了,也不會因為為了成績的計算方法不一致而相互攻擊了,相對來說,關係和諧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中間也換過幾任領導,但這個方案一直在實行,且再沒有引起過同志們之間的矛盾。

  • 7 # 77878rmhh

    從來不評職稱的臺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臺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煉,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臺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臺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型別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臺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透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乾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臺灣很少透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鑑”,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資訊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釋出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嚥”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瞭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臺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那時,學生只學到高三上學期的課,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有學習呢。考完評估分數,選擇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申報參加甄選,就行了。若覺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學校,則可以再參加紙考拼拼看。 紙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時,他們已經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課程,有點類似大陸的高考。 例如,一個學生學測後,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進入高雄醫學系,那麼,他可以選擇不參加紙測了,直接選擇填讀高雄醫學系。 當然還得參加甄選面試,每個人可以填選六個志願,通常不想再參加紙考的人,選填的最後一個志願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學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覺得學測成績不足以達成他的願望,抑或覺得自己面試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他會選擇用紙考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作者:何鳳珠,教師月報)

  • 8 # 勇慶霏

    教師憑職稱到底有多難,用我身邊的事例和你們說一下吧。

    我一位同事今年虛歲60歲,還有一年退休,他現在是小學高階教師,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學一級教師。當然,現在名稱都改了不分中小學了,統一歸類,只說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階教師,也就是說他現在是一級教師。你知道他在評一級教師的時候是在哪一年嗎?1998年!

    我2005年參加工作以後才親眼看到這一現象,2008年的時候,我們這裡最後評一次,中級和高階各三個名額。從那以後斷檔了八年(臨縣從08至今一直沒有),導致很多老師年限夠了堆積在一起。2016年給我們學校中、高階各三個名額。2017年,因為反映問題的比較多,所以又取消了職稱評定。結果導致我現在還是二級教師。我上文所說的60歲的老同志,現在還在努力的去爭取,但是他明年就退休了,今年下半年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現在看來前景不太樂觀。估計又不會有名額!

    再說一下職稱評定的需要的材料,以前評定要求一級教師必須有一次縣模,高階教師必須有兩次縣模,為了得到縣模全校老師打破了頭去爭,而每一年名額少之又少,還有發表論文,各種課題、優質課教學設計等等等等。而且各項培訓還要有學時,我們這裡要求一定要達到360學時以上,因為前幾年一直沒有名額,所以有幾位老教師在培訓上就不是很在意,導致了他們的學習就差了幾十學時,達不到標準,後悔不已!

    很多人可能會說既然這麼難,不評不就得了嗎?可是職稱和工資是掛鉤的,誰不是為了養家餬口啊?

    你們那裡職稱評定容易麼?

  • 9 # 小學語文老教師—老李

    評職稱,特別是評副高,我們這邊有幾項必達要求:優質課縣級一等獎或以上(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一樣),縣級課題或以上(農村不作必達要求),育人方面縣級獎勵或以上(無論城市還是農村),論文縣級一等或以上(農村不作必達要求)……

    而學校為了各種原因好長一段時間基本上要進行優質課比賽都讓年輕人去參加,畢竟上了年紀的人連普通話都沒年輕人講得流利,所以通常情況下上了年紀的人都難拿出“優質課一等獎”的硬體,那麼無論你教齡多長,也無論你在其他方面如何出色,都只能“望職興嘆”。

    而年輕人又因為學校各級職稱編制所限。像我們學校,按編制只有20多箇中級編制,而現有中級職稱的老師卻有30多人,如果政策不改變,那麼年輕人再等10年都只能停留在初級。

    還有就是副高,我們學校只有二個名額,而且每年只能報一個,縱使有多人合條件,如果二個名額滿了,其他人也就“沒希望了”。

    你們說評職稱難不難?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說不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好在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學校的老師好像都沒有特別在意職稱問題。

  • 10 # 小桔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用現在的話說,教師就是教書育人。其本質工作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

    能夠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為國家造就人才,這就是一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

    多年前,在教師管理中引入職稱評定製度,從此,清貧而無爭與世的教師們,工作之外,多了一項任務:評職稱。

    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現在學校中有一個群體的教師,從入職的第一天起就決心認真上課,認真教書,不評職稱。這個隊伍越來越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評職稱,因為評職稱太難了:

    第一難:指標難。每到職稱評定季,上面會給各學校單位部門分晉級的指標。許多時候是指標太少或者沒有。三五個人得一個晉級指標是常事,十來個教師一個指標也不希奇。有的規定,退休一個高階才能晉級一個高階,致使有的學校多年無指標。

    第二難:論文難。一線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每天都在教學,多沒時間,精力去寫論文。但無論文,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致便許多老師只能花錢買版面發論文。

    第三難:證書難。評職稱,必須有各種各樣的模範,先進榮譽證書,而這些證書,多被學校領導和領導的紅人截獲,把持,根本無緣一線教師。無證書,哪能有職稱。

    評職稱是教師管理中的一個問題。指標,論文和證書,是教師評職稱中的三大。所以,一年過了又一年,許多教師只能望職稱興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氣片,地暖,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採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