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頭楊哥
-
2 # 竹溪有松風
儒,在孔孟的儒家學派形成之前泛指方士或術士,而我們現在一提到儒,卻是指儒家的思想學術,儒家的信徒儒生!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秦始皇坑的是術士,方士!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儒生!
焚書坑儒是兩件單獨事件的合稱!【焚書】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齊人淳于越反對“郡縣制”,要求依古制“分封制”。遭丞相李斯駁斥。李期建議秦始皇〔禁止百姓以古制非議今政,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遂下令焚燒了除《秦記》以外的諸國史冊,對不屬於官方的《詩》、《書》等全部燒燬;私自談論《詩》、《書》者皆處死,妄談時政者滅族;禁止私下拜師學習!此為“焚書”事件始末。
次年,有兩個名方士,候生和盧生私下妄評秦始皇,事發後逃走。始皇怒查此事,查獲犯禁令者有四百六十餘人,遂全部坑殺。此事稱為“坑儒”事件。後人將兩件事合成“焚書坑儒”。
-
3 # 滄桑短笛
愚民是儒家一貫的伎倆,也是針對99%以上平民是文盲的現實。現代人還繼續拿謊言來愚民,就太弱智了。
一、“焚書”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摘自史記)
1、為什麼“焚書”?
淳于越的言論,是“入朝就在心裡指責,出朝就去街巷談議,在君主面前誇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異說法以抬高自己,在民眾當中帶頭製造謗言。象這樣卻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勢就會下降,在下面朋黨的勢力就會形成。”
2、怎麼“焚書”?
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裡去一起燒掉。
3、是焚書嘛?
請注意“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和“以官吏為師”這兩句。博士是秦朝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的一個官名。秦朝的官吏是包括儒家在內的百家的。有儒家弟子為博士,就有儒家書籍、也就有儒家學說的傳授。所以,所謂“焚書”實際上是禁止《詩》、《書》在內的諸子百家著作在社會上流傳(違者焚燒、殺頭)。同時,保留了國家級的《詩》、《書》在內的諸子百家著作學習和研究,以及諸子百家的官方渠道的教授。
4、真有焚書嘛?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儒家六藝指的是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此後的儒家、現代儒家,缺少了哪一種?儒生說是缺少了射。儒家是缺少了“射”。但漢朝就有李廣射石的傳說,中國歷史上從未缺少過射箭的技藝。是秦始皇焚燒了儒家射箭的技藝,還是儒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己丟失了射箭的技能?很顯然,焚書是儒家的謊言。
表狡辯 。孟姜女哭長城是儒家汙衊秦始皇暴政的一個經典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春秋時期出生的孟姜女,穿越300年時空到秦朝,在長城腳下痛哭流涕。在這個故事中,秦始皇穿越到唐朝,並攜帶一群和尚從唐朝穿越回秦朝,讓這幫和尚們為孟姜女的丈夫做法師。誰是穿越劇發明者,謊言的鼻祖:儒家。
二、“坑儒”
1、史記原文是“坑術士”。儒家自認術士是儒家的一種。那麼,儒家承認煉丹也是儒家的理論、文化嘛?儒家不承認。術士被殺的悲情,儒家要蹭個熱度;術士煉丹害人,儒家推脫的乾乾淨淨。這種說法,儒家不覺無恥嘛?秦朝的儒生,僅博士就有70多人,以孔子弟子三千計,70多個博士每人一百個徒弟,秦朝的儒生就有7000多人。殺460個,是坑儒還是殺違法的諸生?表忘記,《史記》記載中,還有諸生”爭相揭發“的記載。也就是儒生們相互揭發,同類相殘的環節。而揭發本身,也說明殺術士等是依法殺人,有問詢、查證、審判環節。
2、儒家自稱,坑儒後儒生逃出秦國,投奔了陳勝吳廣反叛軍,並喊出了著名的“天下苦秦久矣”的罵詞。反叛投奔,當然是需要投名狀的,只是“天下苦秦久矣”這個投名狀實在太空洞、毫無說服力。若真有焚書坑儒的事,儒家為何不用“焚書坑儒”作為反叛秦國、投靠陳勝吳廣的投名狀呢?當時的儒家,全是白痴?很顯然,在儒家逃出秦國、投奔陳勝吳廣反叛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焚書坑儒這個事。禁止非議朝政、誅殺行騙的術士,在當時是正義的行為,而非秦朝的過錯。
儒家口水四濺的大談“焚書坑儒”,但從來都不說是誰最早發明這個詞彙的。為啥?沒有哪個儒家敢承擔謊言造謠的責任。“焚書坑儒”的作者,是儒家一直小心隱藏的秘密。
三、焚書坑儒的得失計算
若真有焚書坑儒,把儒家詩書都統統燒光了、把儒生統統殺光了。是什麼結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從此少了儒家這一家。
沒有焚書坑儒。儒家以及儒家理論存貨了下來。結果儒家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百家少了99家。只剩下的儒家還自宮成了儒教。
殺光儒家,顯然是中華文化損失最小的唯一途徑。殺光儒家,顯然是保持中華文化傳承的最有效辦法。秦始皇最大的過失,應該就是沒有把儒家、儒生統統殺光。留下了這個禍害、害了中國2000多年!
真希望歷史上有焚書坑儒。殺光所有儒家,保留中華傳統文化。
可惜,真沒有。
-
4 # 風箏m82
不到三十天,秦朝以前的書籍都化為灰燼,第二年,秦始皇開始了坑儒事件。秦始皇怕死,要尋找長生不老神藥,方士侯生,盧生等人答應找到此藥,可這種藥哪裡有呢?這兩人自知弄不到長生不老藥,回去也是死路一條,乾脆逃之夭夭,還宣傳秦始皇剛愎自用,濫用科罰,貪於權勢,秦始皇聽後大怒,下令追查,並親自圈定460餘人活埋於咸陽。
焚書坑儒,焚書直接受害者是儒家學派,秦始皇做了焚書坑儒事件沒多久就發現了這次事件帶來的隱患,這也讓秦始皇和李斯始料未及。這460餘人也並不是儒家,而是一些術士,也或許有儒派思想存留者。
-
5 # 臨江煮茶
民間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處位於驪山腳下洪慶溝,這裡自古文風盛行,人文地理皆有歷史,一草一木富含風情。
洪慶溝背驪山而依渭水,溝淺林茂,幽靜處光聚,又有紫陽之稱。古都咸陽與之隔河相望,是歷代設廟立堂的居所。
秦始皇將禁書收聚在此焚燒,將幾百儒士壓解於此活埋應該是一個傳說。
也許此處曾經有一座大的書院,藏千萬卷書納數百名士,宣揚治國理民之道。其所持的理論也許干擾觸及了秦始皇的治國大政而惹下禍端。
書院被禁,禁書被焚,儒士被驅逐或交於司政追究也可以被稱做"焚書·坑儒"。
-
6 # 左說春秋
一、所謂焚書是真的,但不是焚燒六國所有書。所焚之書為反對秦代中央集權制,鼓吹分封的各種反書。而醫書等專業技術類書籍不在焚燒之列。各國檔案類書籍一部分毀於戰爭,一部分毀於焚書。主要是為統一思想,鞏固中央集權制度。這種事歷史上並非秦始皇專利。當時能夠擁有書籍的絕非一般百姓。至少是士大夫以上。即是普通知識分子也難擁有大量書籍。目前流傳下來的古籍不多,不能全算秦始皇頭上。
二、所謂坑儒也許實有其事,至於如何坑殺並無記載。也可能借鑑坑殺趙軍40萬事套成。趙軍太多用坑殺,區區460人焉何費勁挖坑?況且各地之人都要集中到咸陽去挖空埋掉?匪夷所思!所殺之人,也不盡是儒生。主要包括兩種人。一是反秦始皇及中央集權制的一部分儒生,這些人借古諷秦,動搖國家制度。二是一部分以方術之名欺騙秦始皇的人,如抓捕燕人盧生等。也許還有其它犯罪人員。
總之,焚書坑儒一事在咒罵秦始皇的2000多年裡越傳越具體,但最早的出處卻很籠統。毛主席答郭沫若詩中提出"焚書之事待商量",歷史也不乏置疑之聲。虎爺爺簡單回答這些。引證太繁,說明足矣。
-
7 # 娛樂新劇情
焚書坑儒,發生於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勵精圖冶時期,是在秦朝施行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必然觸碰到一些人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懷。焚書坑儒,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李斯曾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就是焚書。焚書坑儒,儒到底指哪些人呢?
其一,夫子(老師),這些人都是本國(統一前的小國,下同)傳授文字,文化禮節的人。這類人普遍都有忠君思想。被秦滅國之後不會輕易接受文字改革,改私學為公學也觸犯了它們的利益,當然成了反動的代表,坑殺是必然的。
其二,史官,這類人文化水平都不錯,而且本國文化根深蒂固,秦朝規定史官所藏秦國史記以外,別國史記一概燒燬;私人所藏儒家經典和其它書籍一概送官府燒燬。史官儒家文化深遠,會出現私藏典籍行為,也在官府坑殺之列。
其三,士子,此類人都是飽讀詩書,每人都有固有的價值觀。焚書坑儒的目的就是統一思想,士子所處國家歷史,文化,禮儀都有差異,思想難於統一,只有殺了這些文化人,才好統一施行秦朝文化,禮儀。
其四,方士,就是江湖術士,講求仙成道。
焚書坑儒是文化的傳播的災難,是反人類前行的惡行。也是統治者殘酷壓迫人民的行為。
-
8 # 唐史大白話
對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和思想去評判,而是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看。
秦從七國戰亂的紛爭中脫穎而出,靠的是法家和雜家的治理理念和手段,是霸王之術,而不用儒家學術治理國家,用王道之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儒家遠未達到一家獨大的程度。七國有信奉兵家的,有尊縱橫術的,有用法家治理手段的,各國各族大眾的思想、法度、官制等都不盡相同。
這種情況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最迫切的事是什麼?當然第一要務是整合。整合面上的東西相對容易些,阻力也相對小些,象統一度、量、衡、道路。而最困難的是整合大眾的思想,所謂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個想法。怎麼樣才能快速統大眾思想或者拑制大眾思想?當然是只能看官方的書,聽官方的話,與官方保持一致。如果有些人總是說官方的決策舉措這也不好,那也有問題,對秦始皇推行統一的想法肯定有很大影響。
所以為了達到快速拑制大眾的思想,李斯提議,當然最重要的是秦始皇要決策,實行了一項重要舉措--那就是焚書,簡而言之,是除了秦本國的書藉、醫藥、占卜等書以外,其餘各國書藉一概收繳樊毀。當然這一舉措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來看,是種極大的破壞,但就當時而言,所起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這種舉措理所當然受到讀書人的反對,讀書人哪裡最多,當然以習儒家經典的儒生最多。另外當時大抵還有一些喜歡言論、讀各類雜書、傳道授業,大抵在始皇帝看來,除了法家、兵家以外的讀書人都是腐儒吧。
所以當博士、儒生們對始皇帝的決策說三道四,對民眾產生不利影響時,始皇帝果斷揮起了屠刀,坑殺了400多名儒生。但這只是種象徵,一種震懾,相對全國儒生而言,這個數字並不太大。
-
9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秦始皇坑的是學道立方的方士、術士,而非儒士。
《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於是乃亡去。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益發謫徙邊。”
《史記.儒林列傳》: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阬術士,六從此缺焉。"
所謂“焚書坑儒”中國文化,所有的各家思想,都指向同一個道。
各家學說的差異,只是一道各用用法各異而已。
這個道是怎麼來的呢?因為錨定天地而來。
天地只有一個,所以天下也只能有一個道。所謂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會有那麼多的百家之說呢?
因為存在著一個學道立方的問題。道只有一個,但是道有無窮多的方面,不得大道,只尋得大道之皮毛,以皮毛立一方之學,這就是道裂為百。
立一方之學的人,則被稱之為方士。
始皇帝焚書坑儒,坑的就是這些學道立方的方士,並沒有幾個儒生。
秦始皇時代的孔子後代是孔鮒,當時居於魏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孔鮒不願出仕,於是令其弟子叔孫通在朝廷擔任了待詔博士,後被秦始皇召為魯國文通君,拜少傅,在秦國嚴格的賞罰制度下,可謂作為特例厚待了。
秦始皇燒的書,也是一些不道的方術之書。
代表國家官學計程車人,還有國家官學的典籍,始皇帝根本沒有禁燬。
秦始皇帝的用意是好的,因為要復官學,必須得禁私學,要立道,必須得廢異端。
所以,始皇帝做的事,是複道之舉。
-
10 # 烏辰子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第一個事實上統一了天下的君王,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秦始皇知道周朝分封制給天下百姓帶來永不休止的離亂,痛定思痛設立郡縣制,廢除分封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
秦國曆經六代人的勵精圖治,終於在秦始皇的手中用十年時間統一六國即公元前221年,設立了一系列的超前措施,和行政體制,但是由於人民長時間生活周朝分封時代,思想上完全跟不上,或者是知識階級、六國貴族不願意放棄手中既得的利益。特別是郡縣制的實施,極大地消除消弱了他們手中的權力和利益,便有了公元前212,博士淳于越再次提出:想效仿古法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全面恢復分封制度,這樣知識階級、六國貴族就可以利用儒家的克己復禮,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這便是是師古法復辟封建,主流的主要原因。
當時,丞相李斯異常清醒,斥責腐儒們厚古薄今、誹謗朝廷、禍亂民心、不服皇命、各種尊私學,便上奏禁止私學。秦始皇便下令除了史官所藏秦國曆史以外,別國史一律燒燬私人收藏儒家經典和諸子書也燒燬,聚眾談論詩書者斬首,只留醫書、占卜、農作書。
總體來看,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在維護帝國常運轉,意圖長治久安,防止書生們於此惑亂民心,進而形成歷史倒退,進而強調對皇帝、帝國的尊嚴,。
回覆列表
作為秦始皇加強思想專制措施的“焚書坑儒”是中學歷史課上的一個難點。而我們很多歷史老師在講解“坑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是比較片面的,只是照本宣科的說秦始皇下令把460名儒生和方士坑死。
“儒”指的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因此我們很多人會把這段歷史理解成秦始皇打擊的物件是方士和儒家學說的追隨者。其實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的。
那麼秦始皇“焚書坑儒”中的“儒”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秦王朝之後,加強了對華人思想的控制,這在每朝每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有兩個為始皇求取長生不老丹藥的術士卻長了長舌頭,就在私底下議論秦始皇。
說秦始皇雖然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就把從古之今的所有聖賢都不放在眼裡,他剛愎自用完全聽不進去批評的聲音,下面的官員為了討好他,都撿好的說,完全說在欺騙他。更為可氣的是他還頒佈法令,規定我們方士之術如果不靈驗的話就要被處死。像他這樣的暴君我們不得為他求長生之藥。
這兩人議論完了之後,害怕被他人聽見,就找到機會溜之大吉了。
無巧不成書,這件事情正好被秦始皇知道了,湊巧此時又有人舉報咸陽城中有儒生妖言惑眾,給老百姓洗腦。這還要的,秦始皇大怒下令逮捕散佈“妖言”的讀書人,並對他們嚴刑拷打,要求他們互相揭發,結果共有460名儒生被牽涉進來。最後這460多人被統統活埋。這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儒”事件的前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