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欲雲談史論今

    楚國從西周分封到春秋早期,領土擴張有三次突破性的發展期。1、西周時期

    周成王時期,為表彰周文、武王時期的功臣後裔,把鬻熊曾孫熊繹又封到楚地。所以,《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周景王使詹伯辭晉使時也說:“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鄧,吾之南土也。”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齊太公子呂及俱事成王。”

    楚國的封地偏僻,爵位也最低。楚人的活動區域,大約在湖北當陽縣至枝江一帶荊山腳下的沮漳河河谷和南漳、保康一帶崇山峻嶺之間的狹小河谷地帶,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周穆王時期,周王國突然遭遇了一次建國以來的重大危機:“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後漢書·東夷列傳》)

    楚國配合周穆王伐徐國

    《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穆王后得驥馬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 令伐徐,一日而至。於是楚文王(肯定不可能是楚文王,是史書誤記了。)大舉兵而滅之。偃王仁而無權,不忍鬥其人,故至於敗。”周穆王一面從成周直接出兵討伐徐偃王,吸引徐偃王注意力,暗地裡卻讓楚人從長江流域出發,抄徐偃王的後路。楚華人果然驍勇善戰,一舉攻破徐國,讓徐偃王最終敗退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解除了周王室迫在眉睫的威脅。

    周夷王時期,楚國已經傳到熊渠(羋渠)手裡,楚國獲得了第一次飛躍式的發展機會。

    羋渠能得江、漢水地帶人心,趁機帶兵伐庸國(湖北竹山西)、楊越,國土一直擴充套件到鄂(湖北鄂城)。從地圖上看,庸國位於湖北西北;鄂位於湖北東南的長江邊上;楊越為湖南境內的越族人。楚國在此期間,已經把江水和漢水流域之間的土地完全佔據,還越過長江,擴張到湖南境內。

    2、楚武王時期

    這是楚國第二次獲得飛躍式的發展時期。

    公元前741年,蚡冒去世,熊通(羋通)殺死楚君蚡冒兒子自立。在羋通帶領下,楚國實力蒸蒸日上,以至於中原的諸侯們都開始感到畏懼了:《左傳》記載,公元前710年(魯桓公二年),鄭莊公與蔡侯在鄧(河南郾城東南)會面,“始懼楚也”。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向周王室強討封號不成,藉機發怒:“我祖上鬻熊,是文王老師,很早就去世。成王舉用我先祖,才給了子男的爵位,讓他居住在楚地,而蠻夷們都來順服。現在王室居然不肯加封爵位,那我就自己尊封吧。”

    楚國再度自立為王,並開始了征伐南陽盆地之路——這其中最要的就是楚武王末年徹底征服了隨國。征服隨國後,南陽盆地落入楚國之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3、楚文王時期

    這是楚國第三次飛躍式發展時期,一舉突破了南陽盆地,開始問鼎中原。

    楚文王時期,南陽盆地的眾多小國已成為楚國盤中之餐,不但先後滅了南申國、鄧國,更是歷史性地突破南陽盆地,一舉滅了息國,將領土擴張到淮河流域。從此,前方再也沒有障礙能阻止楚國向中原進軍了。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楚國是華夏民族黃帝部落顓頊一族的後人南遷到位於今天長江中游的湖北秭歸一帶後和當地的苗蠻部族日漸同化形成的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在商周交替時楚人的祖先審時度勢,率族及時投靠周文王,參加了滅商的鬥爭。周成王封楚人先祖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這裡只是彈丸之地,其後楚人以此為立足點,向南推進,發展成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國。

    楚厲王十七年(魯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弟弟熊通殺害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是為楚武王。楚武王繼位後與鄧國(今湖北襄樊)聯姻,娶鄧國公族女子為夫人,史稱鄧曼。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但沒有得手。於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權國國土不廣,但國力不弱。楚國幾代先君都未能把它滅掉,而楚武王實現先君夙願,滅亡權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大國吞併小國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過楚武王在滅掉權國後做了一件當時看來微不足道,但卻影響了日後整個中國歷史的程序的事情——設定權縣。在此之前(也包括在此之後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大國吞併小國後將本國貴族分封到被滅的小國原來的地盤上,而並不將其直接納入朝廷中樞的直接管轄之下,大大小小的貴族封地實際上成為一個個國中之國。而楚武王在滅掉權國後並未在權國原來的土地上分封貴族,而是設立由楚國中樞直接管轄的權縣,由楚武王親自委派的縣令去治理此地,此舉首開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的先河。在秦統一中國後郡縣制延續了兩千餘年,事實上我們今天的地方省區治理模式依然是郡縣制的變種。遺憾的是楚武王委派的縣令鬥緡卻並不甘心當一名縣令,他和其他貴族一樣把自己當成了當地的土皇帝,後來居然佔據權縣而叛變楚國,楚武王派兵包圍權縣並殺死鬥緡,再將權縣的百姓遷到那處(在今湖北沙洋縣),改派閻敖治理那處。

    楚武王三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國和鄭國在鄧地會見,當時蔡、鄭二國雖然距離楚國較遠,但因楚國的勢力擴張,蔡、鄭二國便從此時起開始畏懼楚國。楚武王三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隨國,先派薳章去求和,把軍隊駐在瑕地以等待結果。隨華人派少師主持和談。鬥伯比對楚武王說:“中國在漢水東邊不能達到目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大軍隊,整頓裝備,用武力逼迫別國,他們害怕因而共同來對付我們,所以就難於離間。在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隨國最大。隨國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拋棄小國。小國離心,對楚國有利。少師這個人很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疲弱計程車卒,助長他的驕傲。”熊率且比說:“有季梁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鬥伯比說:“這是為以後打算,因為少師可以得到他們國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軍容弄得疲疲塌塌來接待少師。少師回去後,請求追逐楚軍。隨侯將要答應,季梁勸阻隨侯,隨侯害怕,從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沒有敢來攻打,而是強求隨侯替楚國要挾周天子,楚武王說:“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奪。我也有一支不像樣的隊伍,想因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號。”隨侯畏懼楚國的兵威,照辦不誤,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尊封楚國國君名號,但周天子沒有同意。楚武王三十七年(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於是當即自稱王號,稱為“楚武王”。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

    當時普天之下只有周天子稱王,各國國君都只能接受周天子冊封的爵位,依爵位大小依次稱公、侯、伯、子、男。楚武王是天下諸侯中率先公然稱王的,並公然自稱蠻夷(其實楚人也是華夏民族炎黃後裔,只是長期生活在漢水流域,同當地苗蠻部族日漸同化,所以被中原諸侯蔑稱為蠻夷,現在楚武王索性自稱蠻夷)擺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周王室對楚國擅自稱王一事無可奈何,但在整個春秋時期中原各國的典籍中一直稱楚國君主為楚子(周王室冊封的子爵)而非楚王。楚武王才不管別人怎麼稱呼他,他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而非虛名,於是他又踏上了征服別國的道路:楚武王三十七年(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春天鬥伯比因少師受到隨侯的寵信,於是對楚武王說:“現在可以攻打隨國,隨國內部產生裂痕,不可以失掉機會。”同年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湖北鍾祥縣東)會合諸侯的軍隊,只有黃、隨兩國不參加會見。楚武王於是先派薳章前去責備黃國,然後親自率軍討伐隨國,軍隊駐紮在漢水、淮水之間。隨國的季梁建議隨侯向楚軍表示投降,說:“等他們不肯,然後作戰,這樣就可以激怒我軍而使敵軍懈怠。”少師對隨侯說:“必須速戰,不這樣,就會丟失戰勝楚軍的機會。”隨侯率軍抵禦楚軍。遠望楚國的軍隊,季梁說:“楚人以左為尊,國君一定在左軍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戰,姑且攻擊他的右軍。右軍沒有好指揮官,必然失敗。他們的偏軍一敗,大眾就會離散。”少師說:“不與楚王正面作戰,這就表示我們和他不能對等。”隨侯沒有聽從季梁的話。在速杞與楚軍交戰,楚軍大敗隨軍。隨侯逃走,鬥丹俘獲隨侯的戰車和車右少師。同年秋天,隨國要同楚國講和。楚武王本來不同意。鬥伯比說:“上天已經剷除他們討厭的少師,但隨國還不可能戰勝。”於是讓隨侯在表示願意侮改之後,再和隨國訂立盟約而回國。 從此隨國再不敢得罪於楚國。

    楚武王三十八年(魯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國派遣韓服向楚國報告,請求和鄧國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巴國的使者到鄧國訪問。鄧國南部邊境的鄾地人攻擊他們,並掠奪財禮,殺死道朔和巴國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責備鄧國,鄧華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國派遣鬥廉率領楚軍和巴軍包圍鄾地。鄧國的養甥、聃甥率領鄧軍救援鄾地。鄧軍三次向巴軍發起衝鋒,不能得勝。鬥廉率軍在巴軍之中列為橫陣,當與鄧軍交戰時,假裝敗逃。鄧軍追逐楚軍,巴軍就處於他們背後。楚、巴兩軍夾攻鄧軍,鄧軍大敗。鄾地人黃昏後潰散。楚武王四十年(魯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國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貳、軫兩國結盟。鄖華人的軍隊駐紮在蒲騷,準備和隨、絞、州、蓼四國一起進攻楚國軍隊。莫敖擔心此事。鬥廉說:“鄖國的軍隊駐紮在他們的郊區,一定缺乏警戒,並且天天盼望四國軍隊的來到。您駐在郊郢來抵禦這四國,我們用精銳部隊夜裡進攻鄖國。鄖國一心盼望四國軍隊,而且依仗城郭堅固,沒有人再有戰鬥意志。如果打敗鄖軍,四國一定離散。”莫敖說:“何不向君王請求增兵?”鬥廉回答說:“軍隊能夠獲勝,在於團結一致,不在於人多。商朝敵不過周朝,這是您所知道的。整頓軍隊而出兵,還要增什麼兵呢?”莫敖說:“占卜一下?”鬥廉回答說:“占卜是為決斷疑惑,沒有疑惑,為什麼占卜?”於是就在蒲騷打敗鄖國軍隊,終於和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回國。楚武王四十一年(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紮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請對砍柴的人不設保衛,用這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屈瑕的意見。絞軍俘獲三十個砍柴人。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裡。楚軍坐等在北門,同時在山下設伏兵,大敗絞軍,強迫絞國訂立城下之盟而回國。在進攻絞國的這次戰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準備攻打楚軍,派遣伯嘉前去偵探,三次遍數楚軍的人數。楚武王四十二年(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軍攻打羅國,鬥伯比為他送行。回來時對他的御者說:“屈瑕一定失敗。走路把腳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穩定。”於是進見楚武王說:“一定要增派軍隊!”楚武王拒絕他,回宮告訴夫人鄧曼。鄧曼說:“大夫鬥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數的多少,而是說君王要以誠信來鎮撫百姓,以德義來訓誡官員,而以刑法來使屈瑕畏懼。屈瑕已經滿足於蒲騷這一次戰功,他會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於不設防範嗎!鬥伯比所說的請君王訓誡百姓而好好地安撫督察他們,召集官員們而勉之以美德,見到屈瑕而告訴他上天對他的過錯是不會寬恕的。不是這樣,鬥伯比難道不知道楚國軍隊已經全部出發?”楚武王派賴華人追趕屈瑕,但沒有追上。屈瑕派人在軍中通告:“敢於進諫的人要受刑罰!”到達鄢水,楚軍由於渡河而次序大亂。全軍亂七八糟毫無秩序,而且還不設防。到達羅國,羅國和盧戎的軍隊從兩邊夾攻楚軍,把楚軍打得大敗。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將領們被囚禁在冶父,等待處罰。楚武王並沒文過飾非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說:“這是我的罪過。”於是把將領們全都赦免。

    楚國與漢水流域諸國征戰不休,可除了權國之外幾乎再沒滅過的國家,如今又遭遇敗仗,楚武王擔心楚國的國力會被曠日持久的戰爭拖垮。權衡利弊後他決定集中全力先消滅漢水流域最大的隨國,隨國是漢水流域反抗楚國的諸小國中實力相對最強的,滅了隨國其它小國不在話下,甚至可能自動歸附,況且隨國擁有天下最大的青銅礦山,當時的兵器主要用青銅打造,獲得隨國的礦山意味著楚國可以打造出更多精良的兵器。楚武王五十一年(魯莊公四年,公元前690年)三月楚武王派兵大舉攻打隨國,此時的楚武王年事已高,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臨行前他告訴夫人鄧曼:“我心神動盪不安。”鄧曼何許人也?從攻打羅國前她對楚武王的進言不難看出這是一位有勇有謀充滿女子力的巾幗丈夫,她回覆楚武王道:“君王的福祿已盡。滿了就會動盪,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臨作戰,將要釋出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大王此去可能會死於征途,可如果大王不去您會死不瞑目。如果國家和軍隊沒有什麼損失,而君王死在行軍途中,這就是國家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楚武王絲毫不覺得這是在詛咒自己,他只是叮囑鄧曼:如果自己有何不測以太后身份輔佐新君執政,隨後就義無反顧踏上征途。楚軍還沒踏上隨國的土地,楚武王就病發身亡,楚軍將領秘不發喪,率領楚軍攻下隨國。當凱旋而還的楚軍將士回到家鄉和家人重逢時他們發現太后鄧曼早已出城恭候他們,他們就這樣用馬車載著他們的君王馬革裹屍魂歸故里。也許此時這些從死人堆裡殺回來的戰士都在心中感嘆:有這樣的君王、這樣的太后,楚國不強天理不容!

    楚文王熊貲是楚武王熊徹和王后鄧曼之子,熊徹是響噹噹的英雄豪傑,鄧曼也是有勇有謀的巾幗丈夫,他們從小就對熊貲進行狼性教育,熊貲從沒沾染其他貴族子弟嬌生慣養的陋習。熊徹認為身為天下霸主必須文武雙全,武功武略方面自己可以傳授熊貲,至於文化方面嘛他特意請來了洋家教:申華人葆申。申國在今陝西一帶,早些年也是少數民族部落,後來與周王室通婚,從而擺脫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國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其受中原文化薰陶已久,在楚武王眼裡也算是先進性文化的代表。葆申不僅是熊貲的老師,也是熊貲日後成就霸業的領路人。

    話說楚文王熊貲繼位後得到茹黃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們到雲夢澤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地的美女,縱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聽政。葆申說:“先王占卜讓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黃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地的美女,縱情女色,一年不上朝聽政。您的罪應該施以鞭刑。”楚文王說:“我從離開襁褓就列位於諸侯,請您換一種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說;“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廢棄。您不接受鞭刑,這是讓我廢棄先王之命。我寧可獲罪於您,也不能獲罪於先王。”楚文王說:“遵命。”於是葆申拉過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覆做了兩次,對楚文王說:“請您起來吧!”楚文王說:“同樣是有受鞭刑的名聲,索性真的打我一頓吧!”葆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要使他心裡感到羞恥,對於小人要讓他皮內覺得疼痛。如果讓他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那麼讓他覺得疼痛又有什麼用處?”葆申說完,快步離開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淵邊上,請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說;“這是我的過錯,葆申有什麼罪?”於是改弦更張,召回葆申,殺死茹黃之狗,折斷宛路之箭,打發走丹地美女,將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上,數年時間兼併三十九個國家,擴大楚國的疆土,使楚國日益強盛。

    在疆域擴大的同時楚文王遷都郢城,郢都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兼有水陸之便,東接雲夢,西扼巫巴,北連中原通衢,南臨長江天險,不僅自然條件優越,而且戰略地位重要,從此成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楚國的發展與強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楚文王定都於郢後表明楚國已牢固地控制江漢地區。為承繼楚武王“欲觀中國之政”的意願,立即全力北進。當時漢東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漢北,以直接叩開北通中原的大門。此時楚文王已在楚國全境大力推行楚武王創立的郡縣制,嚴格意義上說楚武王只是建立了權縣這一個縣城,放眼楚國全境依然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貴族封地,而到了楚文王時期郡縣制作為一項制度真正在楚國全面推行開來。此時楚文王北上中原參與爭霸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老師和母親的母國申國和鄧國。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領兵攻申。攻申必經鄧。鄧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國(楚武王夫人鄧曼是鄧人。)但它與楚近鄰,當時征服鄧更有直接意義。鄧人對此是有警覺的,如騅甥、聃甥、養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機殺掉楚文王,說:“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楚文王繼續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楚文王此舉固然是爭霸事業的需要,但也使他個人揹負罵名——對信奉周禮的中原各國而言楚文王以外甥的身份滅掉舅舅的國家是有違禮教的,況且鄧國熱心款待你,結果你小子扮豬吃老虎恩將仇報。事實上楚文王並非一個六親不認之人,恰恰相反這哥們還是一代情種,只可惜在政治利益面前個人的情感是那麼蒼白無力。

    我為什麼說楚文王是一代情種呢?這還得從他發動的一場戰爭說起。打仗就像打架總得有個理由,古往今來開戰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而楚文王發動的這場戰爭源自於一場三角戀——導致這場戰爭的女主角名叫息媯,她是陳莊公之女,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媯的姐姐嫁給了蔡國,息媯歸寧探親時(一說出嫁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得知身為連襟的蔡侯給自己送了一頂綠帽子就想報復蔡侯,可蔡國的實力強於息國,息侯一氣之下就去勾搭楚文王。息侯向楚文王建議:“請您假裝進攻中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功。”楚文王聽從息侯的計策。同年九月楚軍在莘地(今河南汝南縣境)擊敗蔡軍,俘虜蔡哀侯。

    按息侯設計的劇本故事至此結束:自己報了辱妻之仇,楚國建立了滅蔡的戰功,雙方皆大歡喜。可歷史的走向沒按他設計的來:戰敗被俘的蔡哀侯心懷怨恨,便設計報復息侯,在楚文王面前稱讚息夫人的容貌極美。楚文王聽到蔡哀侯之言不禁動起了心思,於是以巡遊為名來到息國。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見息夫人果然容貌極美。次日楚文王設宴招待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滅亡息國,並讓息侯擔任守衛城門計程車兵。息侯這才知道自己召喚出來了一個大boss,本來以為自己才是這出三角戀戲劇的主角,結果人家大boss分分鐘秒了自己。息夫人聞訊後想投井自殺,這時楚文王拿出他老爹當年在周天子面前耍流氓的派頭威脅要處決息侯。後經大臣鬥丹勸阻息夫人以保全息侯的性命為條件嫁給楚文王。

    息夫人以一己之身保護了息侯和息國百姓免遭兵革之災,她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從未主動說過一句話,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麼話可說的?”在那個所有人都削尖了腦袋用盡各種手段爭取君王寵愛的後宮中偏偏就有這麼一個拒絕以色侍人、倡導女性自立的另類。令那些削尖了腦袋用盡各種手段爭取君王寵愛的妃子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楚文王始終鍾情於這個從不主動和自己說話的女人,楚文王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行為已經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許是為了把自己摘乾淨,他自欺欺人地把所有事都算在蔡哀侯頭上,於是再次派兵攻打蔡國,把蔡哀侯抓回楚國蹲班房。楚文王本來是打算殺了蔡哀侯的,但心地善良的息夫人阻止了他這樣做,此刻的息媯完全無法預料自己仍將繼續一段坎坷的命運。

    魯莊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去世,息夫人長子楚堵敖繼位。本來嫡長子繼位完全名正言順,不過楚國不像中原國家:楚武王殺死侄子奪取君位,鄧曼以女流之身掌控朝政輔佐新君,嚴格意義上這些都是不合周禮的行為,但楚人只看重現實的實力,才不去管虛無縹緲的禮法。也許是楚堵敖的弟弟熊惲表現得太出色了吧,楚堵敖把自己這位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視為對自己的最大威脅。魯莊公二十二年(前672年)楚堵敖想殺死自己的弟弟楚成王。楚成王逃到隨國,然後聯合隨國將楚堵敖殺死,自立為君。當時楚成王年幼,軍國大權落入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就這樣當年被迫侍奉兩位夫君的息夫人如今又親眼目睹了自己的二兒子殺死了大兒子。

    子元因貪戀嫂嫂息夫人的美色,想要誘惑息夫人,便在她的宮室旁邊造一座房舍,在裡邊搖鈴鐸邊跳萬舞。息夫人聽到後哭著說:“先君讓人跳這個舞蹈,是用來演習戰備的。現在令尹不用於仇敵而用於一個寡婦的旁邊,這不是很奇怪嗎?”侍者告訴子元。子元慚愧地說道:“女人尚不忘國仇家恨,我反倒忘了。”魯莊公三十年(前664年)當時子元變本加厲,公然住進王宮,企圖挑逗息夫人。若敖氏的鬥射師找到子元,痛斥他的無道,結果反遭子元囚禁。若敖氏一族本就對子元的囂張跋扈隱忍太久,子元又做出此等有辱尊卑倫常之事,還囚禁諫阻的鬥射師,更是怒不可遏。事已至此,若敖氏當機立斷,時任申公的鬥班率眾闖入宮中,怒殺子元,平息持續八年的子元之亂。

    此後息夫人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息夫人有著拒絕以色侍人、倡導女性自立的鮮明個性,促進中原與楚地兩種文化的交融,她獨有與蔡侯、息侯、楚王虛實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一身赴難、勸課農桑、推崇新政、輔幼稱霸的四項功勳。這個女人年輕時被迫侍奉兩位夫君、親眼目睹過自己的孩子自相殘殺、被小叔子調戲過,命運不可謂不坎坷,但她卻始終堅持著活出了屬於她自己的精彩。相比她的婆母鄧曼:鄧曼是剛烈如火的鐵娘子,而她看似柔弱似水,不禁令人生出同情之心,可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堅韌不拔的心。楚武王、楚文王、鄧曼、葆申、息媯他們前仆後繼為楚國的霸業添磚加瓦,或許此時連上天也開始眷顧楚國了吧。

    楚成王熊惲在母親息夫人輔佐下漸漸穩固了自己的王位,隨即沿著武王、文王的既定路線北進中原,參與到爭霸天下的大業中。回首剛建國時的楚國不過只是今天湖北秭歸一帶的偏遠小國,受封子爵,經武王、文王兩代先君勵精圖治,又有鄧曼、息媯這樣的賢內助扶持,此時的楚國已是地跨今日的鄂、湘、皖、贛、豫等數省的大國,以疆域而論楚國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國(不僅在東方華夏諸國中如此,此時西方的古希臘由一個個小城邦組成,而偉大的羅馬帝國大致要到秦漢時期才誕生)。擁有遼闊疆域的楚國卻一直被中原諸侯視為來自城鄉結合部的暴發戶土老帽,本來早已稱王,卻被中原諸國稱為楚子。為改變楚國備受歧視的狀況楚武王聘請外教葆申教育自己的太子,也許正因為如此文王相比自己的父親在武功武略上相差無幾,而文化素養則高出其父,這或許正是這位一生都在用武力開疆拓土的君王卻得到“文”這個諡號的原因。也許是受到來自中原的母親影響成王的情商超過了祖父武王和父親文王:他繼位後先是安撫百姓,然後和諸侯們都取得了良好的關係,最後又主動向周天子送上了貢品。那會已經沒有多少國家把周天子當回事了,看到楚國來給自己捧場,周天子一高興就把祭祀祖宗的肉賞給了楚成王(這是很高規格的賞賜了),還給楚成王下令:以後你就好好鎮守南方,南方的少數民族要是不老實,你可以去征討,只要不北上擾亂中原就行了。楚成王這招能屈能伸玩得漂亮:以名義上的尊奉周天子緩和自己和周王室以及中原諸國之間的矛盾,自己趁機大力在南方擴張,更何況自己現在是奉天子之命征討蠻夷可謂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本來周天子的話是沒有多少人聽的,楚成王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開始代替天子行使起了討伐的職責,雖然不能往北打,可在南邊那塊他是沒少折騰,這楚國的國土面積一下子就擴大了幾千裡,楚國也一躍成為強國。此時的南方並沒什麼大國,很多甚至還是未開化的原始部落,楚人拿著青銅打製的兵器(成王應該感謝他的祖父為他奪得了天下最大的銅礦山)追逐拿著木器、石器、骨器當兵器用的原始部落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勢不可擋。在這一擴張過程中楚成王始終堅持佈施仁德恩惠,同中原諸侯保持良好關係,避免他們干涉楚國在南方的擴張。當楚國完成在南方的擴張後騰出手來的楚成王開始大舉北進中原。後世的史書大多側重於記錄楚國北上參與中原爭霸,尤其是與晉國爭雄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卻忽略了楚人自始至終都未曾停息的南平百越之戰。事實上站在整個華夏民族的立場上參與中原爭霸是中華民族內部事務,而南平百越卻是實實在在將華夏文明播散到了今天的兩廣地區乃至越南北部。

    因為生存的緣故,楚國從立國之初就面臨南方蠻族的嚴峻威脅。滅三苗、平山越,楚國的國土以漢水平原為中心向廣闊的中國南方各省擴張開來。當楚人在與南方蠻族進行著一次次血與火的征戰時也日漸接受了中原的華夏文明洗禮,這個與蠻夷混居,被中原人視為半蠻夷的部族逐步過渡成為一個文明國家。公元前740年楚文王建都於郢,楚成王時期又獲得周天子的祭肉,這僅僅只是楚國強大的開始。在此後幾百年中楚國一面北進中原,參與群雄逐鹿的爭霸鬥爭;另一方面繼續向南擴張。北上中原為楚國贏得了大國的榮耀,南平百越則為楚國提供了廣袤的國土,為楚國的強盛提供了充足的經濟與人口資本。楚國曆代君王都把南進作為國家生存的根本。楚國全盛時期的疆域北抵黃河,東至江南,南達兩廣,總面積高達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地跨南方七省。楚國對南方地區的經營開發為秦統一後華夏文明融合南方各少數民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憑藉在南方擴張獲得大量土地、人口和經濟自由為依託楚成王開始大舉北進中原。當時鄭國地處中原腹地,是當時齊國和楚國兩國爭奪的焦點。自從楚成王六年(魯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楚國子元伐鄭失敗後楚成王和斗子文相繼在楚成王十三年(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 、楚成王十四年(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楚成王十五年(魯僖公三年,公元前 657年)連續攻打鄭國,鄭國招架不住,鄭國國君鄭文公想與楚國求和,但遭鄭國大夫孔叔勸阻。 因此齊、楚兩國關係極其緊張。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國力正盛,於是親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聯軍南下攻打稱臣於楚國的蔡國,以此警告楚成王。楚成王派屈完與八國諸侯在召陵訂立盟約。但這絲毫沒影響到楚成王繼續北上東進,與齊國爭霸,只不過手段上做得更加高明——避免與齊國正面衝突,選擇伺機而動。楚成王十七年(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秋天齊桓公在首止(今河南睢縣東)會見諸侯,以定周朝太子之位,因此遭致周惠王不滿,周惠王派周公宰孔召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跟隨楚國,又讓晉國輔助你,這就可以稍稍安定。”鄭文公對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興,亦對沒有朝見齊國感到懼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國而不參加盟誓。孔叔勸阻鄭文公,但鄭文公不聽,於是離開軍隊潛逃回國。斗子文趁機滅亡弦國(今河南息縣、潢川間),弦國國君逃亡到黃國。當時江、黃、道、柏四國和齊國友好,這些國家都和絃國有婚姻關係。弦國國君仗著這些關係而不去事奉楚國,也不設定防備,所以被楚國所滅。

    楚成王十八年(魯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夏天齊桓公率領齊、魯、宋等國軍隊攻打鄭國,包圍鄭國的新城(今河南密縣東南),以懲罰鄭國不參加首止,而與國楚親近。同年秋天楚成王親自率軍北上圍攻齊國的盟國許國(今河南許昌)以救援鄭國。由於諸侯出兵救援許國,楚成王於是撤軍回國。但他並未回到郢都,而是駐軍在武城(今河南南陽北),觀察動靜。同年冬天,許國國君許僖公由於畏懼楚軍,於是在蔡國國君蔡穆侯的帶領下,前往武城去見楚成王。許僖公兩手反綁,嘴裡銜著璧玉,大夫穿著孝服,士抬著棺材。楚成王詢問逢伯。逢伯回答說:“從前周武王打敗商朝,微子啟就是這樣做的。周武王親自解開他的捆綁,接受他的璧玉而舉行掃除兇惡之禮,燒掉他的棺材,給以禮遇而命令他,讓他回到原地原位去。”楚成王接受逢伯的建議。面對楚成王咄咄逼人之勢,齊桓公於是全力進攻鄭國,以阻止楚國北上。鄭國在齊國等中原國家的打擊下,只得向齊國請和。楚成王二十一年(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諸侯在葵丘會盟,鄭國、許國都被迫參加盟會。在此形勢下楚成王並不急於和齊桓公正面爭奪,而是繼續東略,迂迴打從,避免與齊桓公正面衝突,以此來爭取東進的時間。楚成王二十三年(魯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冬天楚成王因黃國(今河南潢川西北)不向楚國進貢品,於是出兵攻打黃國。楚成王二十四年(魯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攻打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同年夏天,楚軍滅亡黃國。面對楚成王的攻伐,齊桓公也未救援黃國。滅亡黃國之後楚成王繼續東進。楚成王二十六年(魯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滅亡英國(今安徽金寨東南)。至此楚國勢力已推進到淮河中游一帶。楚成王二十七年(魯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春天楚成王由於徐國(今江蘇泗洪南)依靠中原諸侯的緣故,於是出兵攻打徐國。同年三月齊桓公與宋、魯、陳、衛、鄭、許、曹等國在牡丘(今山東聊城東北,當時屬齊地)結盟,決定救援徐國。各國國君在匡地(今河南睢縣西)等待,由魯國大夫孟穆伯率領各國軍隊前往援救徐國。 各國國君是被迫前來抗楚救徐,自己卻不敢親臨前線。正面抗楚不利,同年秋天齊國等國軍隊攻打楚國的同盟國厲國(今湖北隨州東北),企圖抄襲楚國後方,以解除徐國之圍。同年冬天宋國趁曹國軍隊遠出,襲擊曹國。楚國於是乘機大舉進攻,在婁林(今安徽泗縣東北)打敗徐國。齊桓公以八國之眾不敵長驅直入之一的楚國,足見楚成王大膽果斷。但齊桓公此時已經年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同年,管仲也去世了。此後兩年齊桓公雖曾討伐厲國、英國,以報“婁林之役”的失敗,企圖挽回在淮泗地區的敗勢,但他自己也已經步入了晚年最昏庸的時代。

    楚成王二十九年(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齊國後繼無人,霸勢轉衰。楚成王與齊桓公爭霸歷時十餘年,結果楚國取得輝煌的成果。其原因除客觀上因管仲先死、齊桓公力竭,齊國已力不從心、明顯地走下坡路外,主要是因為齊桓公後繼無人,齊桓公晚年,甯戚、王子成父、賓須無、管仲、隰朋等一大批老一輩的功臣良將,皆先後離世,齊華人才匱乏,導致齊國自齊桓公死後齊國便一蹶不振。但從主觀上來講則是楚成王、斗子文審時度勢,謹慎謀劃、奮發進取的結果。楚、齊爭雄的歷程也充分地顯示楚國後來居上、生機蓬勃、人才輩出的趨勢。此後楚軍又在泓水之戰中打敗了意圖爭霸的宋襄公,至此楚國經歷武王、文王、成王三代君王前仆後繼勵精圖治篳路藍縷終於成為泱泱大國。眼看楚國三代君王為之奮鬥的霸業即將唾手可得時楚國命中的剋星橫空出世,把眼瞅著就快被楚國收入囊中的霸業奪走了,此後楚國和這個對手相愛相殺百餘年——這個對手就是春秋時代當之無愧的霸主晉國。

  • 3 # 荒徑漫草

    最近正好在看楚國曆史,不請自來答一下。既然題主問的是尤其是楚國早期的領土擴張,那就是要知道夢國八百年(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歷史裡前四百年(公元前1115——公元前669年)的擴張史。本來是打算從公元前1115說起,誰知道查資料時說最早的幾位楚國領導都沒記載有關戰爭的事情。因此只能從最早有記錄的說起:

    楚若敖

    楚若敖,公元前791年-公元前764年在位。楚國在西周末年吞併了那處國(今荊州),因為沒有準確年份,而西周最後一年是公元前771年。時間正好是他在位期間,因此那處國應該是楚若敖的功勞。

    楚厲王

    楚厲王,熊蚡冒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征服陘隰,記載中他父輩去開荒比較多,征服的國家記錄的只有這一個。

    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熊通於公元前706年伐隨,不過沒有滅國。公元前703年聯合巴國打敗了鄧國,併吞並了鄾國(今襄陽市東偏北)。此時鄧國只是敗沒有被滅,戰敗一般情況是納貢。公元前698年,熊通滅了權國,並非常有創造性的設為權縣,而不是嚮往常一樣分封給卿大夫,令鬥緡為縣尹,不得世襲。多說一句楚武王超級敬業,他是死在最後一次伐隨的征途中。

    楚文王

    楚文王,熊貲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他就比較厲害了,滅國無數。

    1.楚文王於公元前688年舉兵討伐申國(今河南南陽),因為中間隔了個鄧國,而鄧國國君鄧侯是楚文王舅舅。因此楚文王就跟鄧國借道,當時騅甥、聃甥、養甥勸鄧侯趁機殺了楚文王以絕後患。鄧侯不同意,那三人嘆道鄧國必亡於此人之手。公元前687年楚文王滅了申國,返程時果然攻擊了鄧國。

    2.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應息國國君息侯之請討伐蔡國,理由是蔡侯與息侯的夫人同出身於陳國公室。息夫人去見蔡夫人時,被蔡侯調戲。息侯的謀劃是請楚國假裝攻擊息國,然後息侯向蔡侯求援。蔡侯果然上當,蔡、楚兩軍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內)被擊敗,蔡侯被俘。然而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那時候國王被俘都是有優待的,一般還會放回去。蔡侯因為被息侯暗算而生恨,於是心生一計,他去和楚文王說息夫人是絕世美人。楚文王有些心動,他以巡遊為名來到息國。息侯自然設宴相待,楚文王一看,息夫人果然是美女。第二天楚文王設宴回請息侯,息侯不知有詐因此被俘,至此息國滅。

    3.公元前678年,楚文王正式滅了鄧國。

    再下去就是中後期的了,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 4 # 君山話史

    楚國在春秋時代的擴張史,可以看《左傳》,寫得非常詳細,這裡我不詳說,我就說說大家比較不瞭解的,楚國在春秋之前的擴張史。

    楚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鬻(yù)熊,他曾經是周文王的手下,雖然談不上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忠於職守,靠一個“勤”字也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鬻熊死得早,沒能得到封賞。他的兒子熊麗與孫子熊狂都比較平淡。周成王親政後,念及文王、武王創業之艱辛,沒有眾人扶助是不可能取得天下,新政府不能忘掉這些人的功勞,於是封鬻熊的曾孫熊繹于丹陽,當時這裡是南蠻地界,是為楚國。楚繹只是子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算是低等的,級別不高。不過後來歷代楚國君主發憤圖強,終於將這個南方小國營造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

    楚國的崛起,是在西周的周穆王時期。當時東部的徐國叛亂,徐國公然稱王,徐偃王還趁周穆王出遊時,偷襲鎬京。周穆王把征伐徐國的重任交給南方的楚國,對楚子來說,能幫朝廷掃平叛變,那是天子看得起咱,況且這還有油水可撈。他欣然領命,興師大舉進攻徐國。徐偃王不堪一擊,國破身亡。

    這場戰爭的最大收穫者乃是楚國,楚國奉王命伐徐後,原先唯徐偃王馬首是瞻的一幫小嘍囉轉而投靠楚國,楚國由是坐大,這也是其強盛的起點。

    到了周夷王時,王室衰微,給了南方楚國坐大的機會。楚國君主熊渠乃是一代名君,他也是楚國的第六位君主,在他強有力的統治下,楚國開始騰飛。熊渠有過人的才幹,在江漢一帶深得民心,他看到周室衰弱,乘機而起,欲獨霸南方。

    熊渠興師動眾,攻打庸國,大肆擴張地盤。之後他又把兵鋒對準揚粵,揚粵即揚越,在今天湖南長沙以北至湖北沔陽一帶,一路挺進到鄂地(今湖北鄂城)。熊渠志不在小,他一口氣將三個兒子封為王:長子熊康為句亶王,次子熊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顯然他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你可以稱王,老子也可以稱王。自此,楚國雄踞江漢之地,周夷王雖然一肚子氣,可是犬戎之患未平,他也無力在南方大打出手,只得忍氣吞聲。

    周厲王上臺後,重振周室雄風。他親率六軍討伐淮夷,征服大大小小淮夷部落二十六個,大勝而歸。是役的勝利,令周室的權威重振於東南,南方楚國熊渠亦不免震驚,擔心周厲王在擊破淮夷之後,下一個目標便是自己,於是自動收起王號,又自稱諸侯,繼續效忠王室。

    不過,楚國還是賊心不死,到了春秋時代,隨著周室衰落,楚國又一次按捺不住稱王。春秋時代的楚國,故事太多,這裡就不多說了。

  • 5 # 澹奕

    作為先秦時代最大的國家,楚國的崛起可以說是一段“白手起家”的傳奇——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到最後的“橫貫千里,雄踞南方”,從周王朝等級最低的子爵,到第一個稱王的諸侯。

    開啟地圖會發現,先秦時代的諸侯國中,楚國的版圖大得驚人,佔據了當時已知的東方世界的幾乎一半。那麼,楚國如此龐大的版圖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楚國就有點像大熊貓——出生的時候如同小老鼠,誰都想不到日後會變成龐然大物。原本的楚人先民居住在黃河下游,被商朝追殺驅逐逃到了南方,之後參與了周朝滅商的戰爭而被冊封為子爵。

    然而立國之初的楚國非常貧瘠弱小,進貢周王室的貢品只有用於祭祀的包茅,還有從鄀國偷的牛——這就是著名的“鄀國盜牛”的故事。

    就是因為貧窮,楚國之王前去朝貢的時候,竟然無法進入大殿,只能與鮮卑酋長一起在殿外看守篝火。作為華夏後裔的諸侯之君,竟然被視作蠻夷,這讓楚人感覺受到奇恥大辱。從此之後,楚國一方面繼續進貢周王室,另一方面辛勤開發荒蠻的南方。

    後來楚國逐漸崛起,甚至與周朝相抗衡,周昭王時代,昭王南征結果一去不復返。從此,周王室逐漸式微,而楚國崛起成為強國。

    楚宣王、楚威王時代,楚國國力達到了極盛,而其版圖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當時南方各國都被楚國所滅,群蠻也被楚國所征服。楚威王滅掉吳國之後,整個長江流域、淮水流域,甚至於揚粵之地都被楚國納入疆域。

    有一部叫做《楚國八百年》的紀錄片,對於楚國曆史有興趣也不想翻閱繁冗晦澀的史書的朋友,可以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孔子一當官就殺了少正卯,真有這麼大的仇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