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蚊子也貧血

    這種被稱為天才的人以前有不少,列如,古代有一目十行的讀書人,以前農村樂隊有一個小子七八歲,聽別人吹嗩吶,聽一遍自己就能吹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天賦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兩漢時期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特點就是外戚,漢初的呂氏,漢景帝時期的竇氏等等,漢武帝早期外戚是他母親的田氏(劉徹母親王氏的同母異父弟弟),而到了漢武帝真正掌權的時代,漢武帝由於寵幸自己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於是也就開始重用衛氏一族的外戚,而衛青和霍去病是衛氏外戚中真正有能力的佼佼者。

    衛子夫成為皇后是衛氏一族崛起的開始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是衛子夫的母親和平陽侯府的姓鄭的下人私通所生,而霍去病是衛子夫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侯府的下人霍仲儒私通所生(好亂O__O "…),後來漢武帝劉徹到姐姐平陽公主家串門,看見了衛子夫,就一見鍾情,寵幸後帶回皇宮(其實衛子夫是平陽公主安排給漢武帝的),衛子夫很快為漢武帝生下一個女兒,而此時的皇后陳阿嬌,卻遲遲沒有子嗣,而衛子夫再接再厲,給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據,最終衛子夫取代陳阿嬌成為第二個皇后。

    衛子夫火了,衛氏一族也就跟著雞犬升天。同時由於曾經放馬,衛青對馬匹比較熟悉,也自然精於騎射,於是漢匈開戰後,漢武帝也自然就是任人唯親,讓自己的小舅子衛青擔任大將軍,作為征伐匈奴的前敵總司令,統領各路漢軍對匈奴作戰,實際上當時的漢匈勢力對比上,西漢佔據絕對優勢,只有騎兵這方面,匈奴還佔有一定優勢。

    衛青是西漢外戚中為數不多的將才

    除了重用衛青,漢武帝還重用自己的大姨子的兒子霍去病,自己的這個外甥。霍去病是富二代,他的成長環境要比富一代的衛青好得多,在衛子夫尚未被漢武帝寵幸之時,衛青還是給別人放馬的奴隸,可是霍去病卻不相同,他小的時候,他的三姨衛子夫就已經發跡進入皇宮,於是霍去病和他的那個未婚先育的母親也就水漲船高,成為了上等人,有了相當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同時在舅舅的薰陶和培養之下,霍去病自然年紀輕輕就精於騎射。

    出於對自己這個外甥的喜愛和培養,也是出於權勢越來越大的大將軍衛青的牽制,漢武帝逐漸開始栽培提攜霍去病,針對匈奴人都是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漢武帝專門為霍去病組織了一直專業的騎兵部隊。這與衛青帶領騎兵和步兵混編的漢軍不同,霍去病帶領是漢武帝精心為他挑選的清一色精銳騎兵,而且還是一人多馬的配置,在當時的漢朝的盔甲和刀具製作水平遠遠高於匈奴和西域。比霍去病晚了100多年的陳湯就曾說過,“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五胡兵而當漢兵一“,雖然陳湯說的很可能是西域胡人,但是匈奴的手工業水平也必定是落後西漢很多。所以霍去病手下這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

    霍去病的成功與漢武帝提攜和支援是離不開的

    此外霍去病的運氣也不錯,漢匈大戰開始後,漢朝遇到最大困難不是打不過匈奴,而是找不到匈奴,匈奴人利用他們對於草原和大漠的熟悉,以及騎兵的機動性,經常是和漢軍捉迷藏,而漢軍則往往是迷路,比如後來李廣就是由於迷路錯過了決戰匈奴的機會而自殺,而霍去病的運氣非常的不錯,他的情報來源準確,他的幾次突襲都是很準確的找到了躲藏的匈奴人,並給予其重創,最著名就是霍去病遠端襲擊大敗匈奴人的封狼居胥,立下了不世奇功。

    霍去病代表更多的是大漢鐵馬金戈睥睨天下的強盛時代

  • 3 # 天道酬勤不如買雞

    他乾爹漢武帝,他舅舅衛清 大司馬,可以什麼樣的資源都有 從小被他們兩培訓 再加上霍去病自己的天分 當然不排除自己的努力。 就像王思聰有他爹的資源,有自己的努力能成功是肯定的 做什麼事業都有一大幫人的幫助

  • 4 # 閒看秋風999

    這個問題問得好。

    24歲的青年人,無論如何也應該是缺乏歷練,不過到了司馬遷的筆下,怎麼就成了戰神呢?司馬遷為什麼要如此青睞霍去病呢?

    套用一句濫觴,叫做“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另外還有一句話,叫做為王者尊。司馬遷當然也不能免俗。既然漢武帝如此器重這位小夥子,拜大司馬,司馬遷完全有義務也有責任神話此人。

    其次,歷代史家在提到霍去病的時候,都是和另外一個人“衛青”合稱為“衛霍”,衛青地位也許是實至名歸,霍去病也算是沾了幾分英雄氣吧!

    再次,《史記》其實傳奇色彩多於歷史事實。而且司馬遷在描寫各種各樣的人物時候,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而且妙筆生花,彷彿親臨其境,其演繹成分也是可觀的。

    再次,張揚霍去病的馬上功績是假,突出此人的“忠君”精神才是真。在唐宋時期,霍去病都是以“忠君”的典範而進入了“名人堂”。

    再次,除了《史記》中對於“衛霍”的描寫以外,似乎其它的歷史記載也都是copy。沒有更多的史料證明此人是如何自學成才。

    最後,漢族的史學家們需要霍去病這樣一位抗擊匈奴的戰神以示“夷狄”與正統之分。忠於朝廷,忠於皇上,才是文臣武將們的本分。霍去病也就應運而生了。

  • 5 # 尋根拜祖

    霍去病確實是罕見的天才軍事家,他簡直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年紀輕輕就回天庭彙報工作去了!他的成功我概括為三個詞:天賦、環境、機遇,其中包括“高人”的指點。

    霍去病17歲第一次出征,23歲病逝,短暫的一生中,他參加了五次戰鬥,每一次的戰績都令人瞠目結舌:

    霍去病17歲第一次帶兵出征,他帶領800名騎兵,兩次奔襲數百里,斬敵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一類高官,以及單于的祖父、叔父,一戰得封冠軍侯。(想想李廣,唉!)

    19歲那年,他兩次獨自領兵,決戰河西,第一次斬敵4萬餘人,俘虜5位匈奴王,還有120多名匈奴貴族;同年秋,他率部斬殺變亂者,穩定局勢,順利迎回渾邪王部4萬降眾。從此,漢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人感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21歲那年,他協同衛青,率5萬騎兵,參加了對匈作戰最著名的“漠北大戰”。那一戰,霍去病拋棄所有糧草輜重,從匈奴人口中搶糧,他奔襲2000多里,一直追殺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兵鋒直逼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高階官員83人。這一戰,逼得匈奴人來了個全族大遷徙,從此漠南無王庭。

    一、天賦

    當一個人的成就高到讓人無法理解的時候,你就不得不承認,世間有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存在——天賦!

    有人說霍去病運氣好,也許有運氣的成分,但運氣不大可能總是圍著一個人轉。顯然運氣沒辦法解釋霍去病每次都能大捷而歸,而且每次好得讓人驚奇。

    他大概就是上天派來的戰神吧,所以,短短六年他就必須迴歸天庭覆命去了!

    二、環境

    除了天賦,我覺得霍去病還有一個一般人得不到的環境:名師伴隨,領導賞識。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漢武帝是霍去病的姨夫。這倆人一個是軍事家,一個是戰略家,霍去病自幼在兩個巨人身邊長大,得到的學習機會和悉心指點,是一般人得不到的。

    另外,漢武帝的賞識和大膽使用,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誰敢讓一個17歲,第一次上戰場的毛頭小子,獨自帶兵打前鋒?漢武帝就敢,有這樣一位領導,霍去病三生有幸。

    三、機遇

    第一大機遇就是霍去病生當其時,正好碰上對匈作戰頻繁的年代,英雄有用武之地;

    第二大機遇就是霍去病碰上了好導師、好領導,他們對他悉心教,放手用。

    總之,霍去病這樣的將領真的是不世出,他的打法比衛青更具冒險精神,更具靈活機動,亦如天神!

  • 6 # 祥子談歷史

    霍去病,一個從小被遺棄的私生子,一無師傅教導,二未機遇軍略武功秘籍,便有善騎射,勇猛果斷之能,且每戰特別注重軍略,行軍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的作戰形式,後因多次大破匈奴,功勳卓著,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爵封冠軍侯,並有西漢名將、軍事家之稱。

    十七歲初次出征,率領八百輕騎,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十九歲時,春季率軍出擊河西,殲敵四萬餘人,俘虜匈奴貴族高位者一百二十餘人;同年秋季,平定匈奴叛亂,穩定局勢,順利迎接渾邪王部眾四萬餘人歸漢。二十二歲時,率騎兵五萬餘人,深入漠北兩千餘里,一殲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敵軍七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近百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禮。

    那麼,如此了不得的一個少年軍神,其武藝軍略又是從何而來呢?

    一、武藝應當師從衛青

    元狩二年的一天,河東郡平陽侯府大宴官員,平陽縣小吏霍仲孺隨同數名同僚前往幫忙。期間,平陽侯府女奴衛少兒初遇霍仲孺,二人便一見鍾情之感,感情迅速升溫,隨即尋個方便,在一處隱蔽之所,發生了乾柴烈火,生米煮成了熟飯。

    誰曾想到,就這一次的緣分邂逅,衛少兒竟然喜懷身孕,不久生下一子,取名霍去病。而此時的霍仲孺卻正在與另一個娘子喜結連理,明顯的很不是東西,根本沒有心情去管衛少兒母子倆,更別說資助一塊銅板了。

    在如此窘迫潦倒的情況下, 衛少兒咬牙獨自承擔起了養育霍去病的重擔。

    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西漢,男女風氣還是比較開放的。如果放在之後的宋、元、明、清等朝代,母子怕是難以活命。

    但是,就在霍去病將滿週歲之時,衛少兒不幸因病離世。臨死之際,將霍去病託付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衛青。

    之後,霍去病就隨同衛青一起生活在了平陽公主府中。而此時,也就是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初登大寶。

    一年後,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府上小歇落腳之時,一眼相中的衛子夫,並將其帶入了宮中。

    又一年後,三歲的霍去病同舅舅一起進了皇宮,霍去病自然由舅母去管教,而武勇的衛青則成為了建章監和侍中。

    此時,無論是衛青,還是懷有龍種的衛子夫,前者深受漢武帝重用,後深受漢武帝寵家。而此時霍去病在宮的身份可就不一般了,應該和一個小霸王差不多,沒人敢管,也沒人想管,也只有衛青敢去教訓一二。只因二人都是私生子的出身,也有點同命相連的味道,舅舅自然對霍去病百般照顧,自己能拿出手的也就是武藝與軍略了。

    所以,在宮中能教其騎馬箭、軍事謀略等技能者,唯有衛青才更加可能。

    二、軍略應當學自典籍

    直到九年後,衛青出征匈奴之時,霍去病也有十二歲了,也更加的痴迷兵書戰策。這一舉動,也深得漢武帝喜愛,遂允許其自由出入皇宮。

    此後,霍去病的身影經常留戀藏書閣,專研各類軍略典籍。

    雖然,之後霍去病第一次上戰場之時,有人勸說其帶上兵書,方便戰場學習。但是,霍去病卻一口回絕,說是所有的兵韜戰策皆藏於心,關鍵在於臨陣靈活發揮。

    也確實如此,戰場上的霍去病將軍隊的靈活性發揮到了極致。

    三、成長出自武帝厚愛

    之後,霍去病也經常出入於皇宮四周,擺桌案為山,以石子為兵,進行排兵佈陣。漢武帝見之,深驚其才,遂於其十七歲之時,命其隨同衛青出征匈奴。

    可見,漢武漢看人的眼光有多麼的毒辣。

    而霍去病也不負漢武帝之期望,初次征戰,雖然僅率800驍騎,卻敢孤軍深入敵境數百里,大勝匈奴數千大軍,直到最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但令人遺憾的是,年僅二十三歲的霍去病,卻因病英年早逝。

    霍去病的死,猶如一把命運的“屠刀”,直接斬在了漢武大帝的雄心壯志上。直令漢武漢大感悲傷,為此從邊境五郡的調遣數萬鐵甲軍,從長安排列到的茂陵墓地,為霍去病送行,並追諡其為景桓侯。

    對此,大家怎麼看?

  • 7 # 汗青正浩

    提到霍去病,大家應該很容易聯想到“戰神”二字,回顧他的一生,曾經歷過過大大小小的戰役,雷厲風行,有勇有謀的他也總能在他的戰場上給自己以及士兵一份滿意的答卷。與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將相比,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年紀輕輕便一戰成名。這不禁引發很多人的思考,霍去病究竟是憑藉什麼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是真的天賦異稟,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

    自身的天賦加名師的教導是成材的關鍵

    眾所周知,即使是天才,如果沒有老師加以教導,那最後天才也將泯然眾人矣。霍去病的身上確實有著一種讓人嫉妒的東西——天賦。當時的霍去病雖然年輕,但是他天資聰穎,富有才能,在作戰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況且,在他的身邊還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衛青,一個是漢武帝。

    衛青自己本就是一個軍事才華極高的將領,霍去病從小在衛青身邊長大,衛青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教學,對霍去病軍事才能的增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而漢武帝也是個有才能的人,加上他很早就發現霍去病身上的閃光點,出於利益與賞識,他對霍去病也是關愛有加,並給予指點。有了這兩人的幫助,霍去病如有神助,成長速度迅速自然不在話下。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當然,光有才華也不夠,畢竟這個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是懷才不遇的人也很多,最後真正能成名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除了自身才能以外,還有一點之於成功也很重要,那就是運氣。當時恰逢匈奴作亂,讓許多將領都很是頭疼。因為匈奴對於草原更熟悉,他們也更懂得隱藏自己,很多時候,帶兵打戰的將領收集到的關於匈奴的情報都是假的,導致他們做出錯誤指揮。

    而霍去病的運氣卻很好,每次到手的情報真實性都非常高,幾次戰役下來,他都能將匈奴殺的片甲不留。手握真實情報加上自身軍事才能讓霍去病屢戰屢勝,而這一次次勝績又讓他的呼聲越來越高,最後聲名遠播,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啟動了開始的機關,後面的一切都順理成章。

    天妒英才,霍去病英年早逝

    不得不說,霍去病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因為他一直都處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下,同時又年少有為,譜寫下一個又一個神話。但是他的一生又是遺憾的一生,大概是因為天妒英才,霍去病在取得成就的幾年後便英年早逝了。有人猜測,他的死亡和匈奴有關。因為他曾經為了更好得擊敗匈奴,去了解匈奴的生活習性,並且為了士兵能更快獲得補給,經常在戰場上直接掠奪匈奴的食物。但是就是這個行為讓匈奴有了可乘之機,在食物裡做文章,害死了霍去病。

    倘若此番猜測為真,那霍去病真的是成也匈奴,死也匈奴。當然,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從天而降,雖然相對於別人來講,霍去病擁有更好的機遇,但是也正是因為他曾經努力,才有實力抓住那些機遇,才有了之後的故事。霍去病作為一個年輕的“一代戰神”,他的離開讓許多人難過、遺憾,如果他的生命能夠再長一點,或許他能創造出更多奇蹟。

    參考資料:

    《漢書》《史記》等

  • 8 # 憑欄莫望月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想到這句話,我們就知道是漢朝的將軍霍去病。

    這位年輕的將軍,就是那樣厲害,十幾歲的時候帶著他的快速部隊深入到漠北深處,打擊匈奴。

    打仗行軍,這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過去我們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無論哪一方面都要具備條件,才能在征戰的時候取得有利。

    孫子兵法說百戰百勝,知彼知己。在大漠之上如何做到知彼知己,那麼最好的防守是什麼呢?就是進攻。要如何進攻本來大漠以北的那些匈奴人來無影去無蹤,個個都是騎馬射箭的高手。怎樣和他們打仗?

    當然這是要高人的指點,如果不像老師像前輩,像兵法,學習這個人怎麼能夠成為將軍,怎麼能夠去打勝仗。

    霍去病這個少年將軍,也曾因於他在從小的學習,從小在經營裡成長,並且是漢武大帝的少年團。

    並且有衛青的親手指點,再加上皇帝的培養,你說這樣的人,不成才就不行。

    不過這個人沒有好下場,年紀輕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歷史上沒有說清楚,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人到底是怎麼死的,雖然找不到具體原因,大家猜一猜也只十之五六。

  • 9 # 文城觀點

    歷史上,對霍去病的評價基本上都是讚賞的,這裡先引一段很有見地的評價,之後再來分析為何霍去病年輕輕的就能成為一代戰神。

    宋朝武學博士何去非評價霍去病說:“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何博士備論》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2-17])

    這一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起先漢武帝與匈奴交戰,大都以一些世家宿將出馬的,戰於塞下便止步不前了,而奴隸出身的衛青,還有頑皮孩童成長起來的霍去病,卻能轉戰萬里,攻無不克,威震天下,他們的軍事能力不是靠平時學習訓練而來的,而是靠天資,他們天生就有很善於打仗的稟賦;二是漢武帝要教霍去病學孫、吳兵法,而霍去病則說:“打仗靠兵略又能怎樣?不必去學古代兵法。”可見,征戰技巧不是靠兵法傳下來的。之前沒有人像霍去病這樣說過,是他第一次說出如此睿智的話,這足見霍去病對軍事技巧是個行家裡手。

    同時,從武學博士何去非這一段話中還可以看出霍去病早年學兵的一些經歷,首先,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作為帝王,他親自來教霍去病學孫武兵法,關係如此緊密,這很有利於以後霍去病被重用;其次,霍去病年少時就很有軍事天賦,對領兵作戰的看法與常人大不一樣,他不那麼重視兵略、兵法,而更重視在實戰中的靈活機動,臨場發揮。他與歷史上的趙括是大不一樣的人。

    霍去病(劇照)

    第一,私生子出身,卻幸運地遇到了一位不一般的女主

    霍去病是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出生的,從他的出身來看,並不好,他一個私生子,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的小官員霍仲孺的私生子。平陽侯府在當時地位顯赫,它是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曹時)與漢武帝的同胞姐姐平陽公主的府邸。霍仲儒安平陽侯府當差,侍奉平陽侯,而平陽公主的侍女衛少兒與霍仲儒相好了,兩人私通,後來,霍仲儒當差期滿便回到了平陽縣,而平陽侯府裡的衛少兒生下了霍去病。霍去病出生之後,衛少兒沒有再與霍仲儒聯絡,衛少兒也沒有告訴霍去病他的父親是誰。所以,霍去病從小就不知道他父親是誰,跟沒有父親差不多。

    而霍仲孺回到了平陽縣後,也沒有再與衛少兒聯絡,他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該說這霍仲孺是很厲害的,與侯府侍女私通,生下了後來赫赫有名的驃騎將軍、大司馬,後來回家結婚後又生下了漢昭帝時的輔政大臣、漢宣帝時權傾朝野的大司馬。當然,他的兩個兒子的成功要歸功於平陽侯府的女主人平陽公主。平陽公主是漢武帝的親姐姐,姐弟兩人關係很好,平陽公主是比較開明有政治頭腦的,她的侍女衛少兒與霍仲孺私通,她沒有怪罪衛少兒,反而在衛少兒生下霍去病後,對霍去病很好,並且,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霍光也很好,霍去病和霍光才有機會獲得漢武帝的重視和培養。

    霍去病與漢武帝(劇照)

    衛少兒有一個妹妹衛子夫,從小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而平陽公主將她推薦給漢武帝,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此後,衛氏一家受到了武帝的庇護,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原本是太平公主的騎奴,常跟平陽公主左右,後來被推薦給漢武帝,成了漢朝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大司馬,衛氏一家成了顯貴。

    霍去病的父親品德不行,丟下懷孕的衛少兒就走了,而霍去病卻是有情有義的。當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便在出征途中路過平陽縣時,在平陽縣傳舍與霍仲孺見面,向當年拋棄了他和他母親的生父霍仲孺下跪,非常恭敬地表示:“去病早先不知自己是大人之子,未能盡孝。”霍仲孺羞愧萬分,他驚恐地說:“老臣得託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這位從未盡過父親責任的生父置辦了田宅,添了奴婢,並將他的同父異母弟霍光帶到長安培養。後來霍光成了一代權臣。

    第二,初戰即封侯,養成自己的作戰風格

    霍去病在少年時就“善騎射” ,沉默寡言,處事執著,漢武帝很喜歡他,霍去病很年輕時就讓他當侍奉在身邊,還親自培養他。

    西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任命為票姚校尉,那時他才17歲。隨後,他開始跟著他的舅舅衛青一起出徵,進入漠南,襲擊匈奴,他領輕騎八百,甩掉了匈奴大軍,突襲“利”,所斬殺和捕捉的人數遠遠超過了漢軍損失的人數,斬獲匈奴兵多達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國、當戶等高層官員,特別是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名為產的籍若侯,並把單于的叔父羅姑比也俘虜了。因為戰功卓著,霍去病首戰後便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享邑一千六百戶。(參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霍去病之所以能首戰便能大捷,是因為他有非常獨特的備戰和征戰方式。他的戰略戰術是極為獨特的,他在用兵策略、征戰方式、選兵用兵、後勤保障和賞罰方式上都極具特色。

    在選兵方面,由於霍去病獲得了漢武帝的特許,他有權在漢軍中挑選他所看中計程車兵,所以他能選到他滿意計程車兵。他選拔士兵的方式很特別,他不靠比武,不靠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不像後來的湘軍那樣),而是敢死而無後顧之憂的,比如,非嫡長子,有多個兄弟的,難以繼承家業的,甚至曾經犯過事想洗刷恥辱的,還有就是有特別專長的,獲是武功高強的。總之,不怕死,能打硬仗,善於打仗的人。

    在帶兵方式上,霍去病是很奇葩的,他並不像古代名將們那樣表現得與兵將們同甘共苦,不會與士兵同吃同住,親自為士兵治傷等,而是高調地張揚自己,他有自己的廚師,吃住比士兵高階得多,他從來也不掩飾自己比士兵高貴,是高高在上的統帥,而他手下的將帥卻特別地服從和崇拜他。

    這當然與他的賞罰的特別方式有關,他重賞嚴罰,賞罰分明,在賞的方面兌現特別及時。由於霍去病多是採用奇襲、突襲的方式作戰,所以,生死難料,所以,他必須採用重賞方式,一有戰功,立即重賞,士兵征戰,一旦有了戰功,便能一輩子吃穿不愁,重賞之下,兵將很有戰鬥力,皆是能嗷嗷叫往前衝,能所向披靡。

    在征戰戰方式上,霍去病是最具特色的,他與他舅舅衛青的作戰方式決然不同,衛青求穩周全,險中重穩,謹慎征戰,而霍去病在戰鬥中可謂無法無天,他從不拘泥於兵法,從不按規則出戰,什麼戰術是有效的他就用什麼戰術,他什麼都幹,其用兵方式常出於匈奴意外,也出乎武帝意料。他打仗神出鬼沒,讓匈奴防不勝防。他打仗像一陣風,飄風不定,哪兒都敢打,沒有前方和後方之分,沒有正面與背面之別,當匈奴正防著他的正面攻擊時,他卻抄了匈奴的老窩,他帶兵出擊,讓無處防備,心驚膽戰,不知道霍去病會從哪來冒出來。他經常神鬼莫測地從哪個地方冒出來,突然狠狠地給匈奴一頓猛揍,之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後勤保障上,霍去病也很特別。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霍去病則從來都不備足糧草,他不讓糧草成為騎兵的包袱,常常是就地取材,打到哪兒便在哪兒搶糧草,把敵人的糧倉變成了自己的糧庫,自己不用帶糧草,卻總是能從敵人那裡獲得豐富的保障。因為霍去病帶兵作戰太靈活,神出鬼沒,迴旋的餘地太大,所以,他總能有機會獲得敵人提供的後勤保障。這一特點是別的將領想都不敢想的,因而,作戰謹慎的衛青常常為他的外甥霍去病擔心。

    總之,霍去病領兵作戰,便形成了自己極有特色的作戰風格,率領不怕死的騎兵,集中各種有特技的人才,在大靈活性地左衝右襲,旋風式地四處出擊,在匈奴的領地上如入無人之境。匈奴將領遇到了霍去病很絕望,聞其名膽寒心顫。霍去病的騎兵比匈奴人的騎兵更是“精騎”,所以,匈奴人遇到霍去病,一點也沒轍,毫無應對之招,所以,霍去病常常能大獲全勝。

    霍去病雕像

    第三,打通河西,創造了漢軍征戰匈奴的奇蹟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他在這一年的春、夏兩季率兵進擊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

    在春季征戰中,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出征隴西,再次征討匈奴,並由此拉開了打通河西走廊的戰爭序幕。霍去病率精騎越烏鞘嶺,接連在匈奴五國中征戰,捕獲大量俘虜及輜重物品,但他下令全都捨棄了,繼續率軍突襲,差一點就將伊稚斜單于的兒子捉捕了。之後,霍去病又越過焉支山,進擊一千多里,連戰六日。霍去病的精騎於皋蘭山下斬殺了蘭王、盧侯王,活捉渾邪王子和匈奴相國、都尉,繳獲修屠王的祭天金人。其突入區域之深,戰果之顯赫,是此次漢軍所沒有的。在春季攻勢中,霍去病共殲敵一萬八千餘人,繳獲物品無數,但很多都在征戰途中扔掉了。漢武帝見霍去病戰國顯赫,加封他食邑二千戶。

    在夏季攻勢中,霍去病、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出征河西,他們分兩路進軍,本想在分路夾擊之後再會師,但公孫敖在征戰途中卻迷路了,失去了與霍去病會師的機會。此時,霍去病獨自率軍長驅直入,他繞過居延,越過小月氏,深入至匈奴境內兩千餘里,大迂迴大穿插,率軍插至祁連山脈的西北部,從匈奴側背突然向匈奴進行突襲,擊敗了匈奴鎮守在河西的渾邪王、休屠王兩大勢力,擒住了匈奴單桓王和酋塗王,俘獲部落小王七十餘人,而匈奴的相國、都尉及以下將官兩千五百人投降。此次霍去病孤軍深入,戰國輝煌,漢武帝又增加封賞食邑五千四百戶。

    霍去病對渾邪王、休屠王的打擊導致了匈奴的內部矛盾加劇,匈奴單于伊稚斜認為戰敗是由於渾邪王、休屠王防守不力,伊稚斜想誘殺兩王,乘機奪其部屬。渾邪王、休屠王懼怕被殺,向漢朝傳遞降漢的計劃。漢朝得到訊息後,漢武帝和朝中大臣擔心匈奴詐降,便派霍去病率兵去迎接二王。

    可是,休屠王於途中又後悔了,渾邪王堅持降漢計劃,把休屠王殺了,兼併了其部眾。霍去病立即率兵渡黃河,突入渾邪王營寨中,與渾邪王會合,並將不願歸降的八千多人殺了,引渾邪王向漢武帝投降。此次渾邪王來降,漢軍得降兵四萬餘人,對匈奴是很大的打擊。漢武帝念霍去病的巨功,又加封給他食邑一千七百戶。至此,河西地域的匈奴勢力已基本被漢軍清除,漢朝受河西之敵的威脅已解除。漢武帝減少了隴西、北地、上郡三地的戍兵的一半。霍去病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征戰標誌著匈奴已失去了西域的控制,也使漢朝可以減少百姓徭役,漢朝的邊疆安寧了許多。

    漢武帝見霍去病戰功卓著,正想為他修建一座豪華府邸,但被霍去病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參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第四,引兵直搗狼居胥山,威逼漠北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決定與匈奴單于的主力決戰,他命老將衛青和年僅21歲的青年將軍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在數十萬步兵和其他兵種的配合下,分別經由定襄和代郡進擊,深入大漠,直奔匈奴主力去決戰。

    霍去病率軍北進,他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右北平太守路博德會師後,突襲兩千多里,深入匈奴腹地,所到之處,皆取匈奴糧草補給,在大漠中征戰。他先是生擒了單于近臣章趨,接著,誅殺了北車耆王,與匈奴左賢王正面交戰,大敗左賢王,繳獲了敵軍旗鼓,最後,俘虜了屯頭王、韓王等三人,活捉了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殲滅匈奴七萬多人。

    緊接著,霍去病一直追擊北驅匈奴左賢王,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位於今蒙古國首都東側五十公里),並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於姑衍山舉行祭地儀式。霍去病兵鋒所向,已逼近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在漠南已被全殲,單于伊稚斜逃到了漠北。史書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參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軍設防於烏桓的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並置護烏桓校尉,防備匈奴。

    霍去病此次或巨大戰功,被漢武帝加封食邑五千八百戶,之後又被封為大司馬。,

    漠北之戰充分證明了霍去病戰略戰術的巨大成功,他的作戰方略是對漢軍戰術的巨大革新。他的以精銳的騎兵迂迴穿插,直搗敵後,突襲奇襲敵之薄弱環節,出其不意,以最快速度取得勝利的方式,是對漢軍作戰方式的創造性革新。

    同時,在漠北之戰中,霍部捨棄了鉅額後勤補給,取糧草於敵,以敵之資,補己之用。這既能消耗敵人的物資,又能減輕漢朝的糧草負擔。這大大緩解了當時漢朝因常年戰爭而後勤補給困難的巨大壓力。

    第五,英年早逝,武帝悲傷不已

    天妒英才,正當漢武帝最需要霍去病時,霍去病卻過早地去世了。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決定發動對匈奴的最後一次大決戰,可是,就在這時,驃騎將軍霍去病卻突然去世,他去世時年僅24歲。他的去世,使漢武帝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決戰 。

    漢武帝為紀念戰功卓著的霍去病,專門下旨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陵墓,形狀仿照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成了漢代石雕的傑出代表作。霍去病去世後諡“景桓侯”,取義“武與廣地”,彰顯其徵遠克敵、勇猛作戰,擴充疆土的功績。

    霍去病墓前石雕:《馬踏匈奴》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去世,十分悲痛,他特意調遣河西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長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以表示對這位英年早逝的驃騎將軍的尊重和愛戴。

    霍去病陵墓

    結語:死因存疑?實不必疑,戰功和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霍去病死後,對於他的死,史書記載不詳,而褚少孫在《史記》的補記中有一段記載提到了霍去病死的問題:“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這是霍光臨終前上書漢宣帝劉詢請求將他的部分封地還給霍去病的孫子霍山。之前,霍去病死後,其子霍嬗襲爵冠軍侯,但霍嬗早逝無子,依漢制,侯爵不能傳給兄弟或侄子,所以,霍嬗的冠軍侯絕封。他的侄子不能繼承,所以,霍光才要求分封地給已過繼給霍去病當兒子的霍山。於是,霍山得封樂平侯。

    曾有一種說法,質疑霍去病之死,認為那麼年輕,死得很蹊蹺,懷疑是否被漢武帝害死的。因為霍光去世時正是他掌兵權最輝煌的時期,當時,他與衛青同為大司馬,但朝中軍中皆認為霍去病處於官場上上升時期,都開始遠離衛青而靠向霍去病,武帝嫉兵權旁落,所以,有可能害了霍去病。

    其實,這種臆斷是沒有根據的,理由是:其一,霍去病去世時,武帝非常悲傷,他正想讓霍去病率兵遠征匈奴,與單于決戰,不可能在當時害霍去病;其二,在不久後,武帝臨終前升任霍去病的同父弟霍光為大司馬,囑其輔佐漢昭帝,如果武帝當時害了霍去病,不可能還會在臨終前讓霍光當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其三,當時朝中還有衛青等掌兵,武帝授權給霍去病領兵,而霍去病常常出征不帶糧草,武帝根本不用擔心霍去病用兵自重,他仍有足夠的掌控力,不會兵權旁落。

    霍去病的死,多半是人們所分析的,是在漠北之戰中漢軍,霍去病喝了帶有病菌的水後而病倒;或是由於連年艱苦征戰,且又常不帶糧草,征戰太勞累了,對身體的損害過大,而當時的醫療條件較差,疾病難治,導致疾病加重,不治而亡。不必有過多猜測。

    霍去病年輕輕的即創造了絕世軍功,創造了漢軍奇蹟般的騎兵速戰方略,成了漢代著名的年輕戰神,為後世軍事家們所讚歎!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專找敵人的重要人物下手,從不失手,這樣的年輕戰將,是絕對的天才戰神!

    漢代歷史學家班固的評價是最能說明霍去病的軍功的:“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漢書·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班固對歷史上名將的評價,極少有如此之高的!

  • 10 # 易有情

    @高人指點也好,無師自通也罷,沒有一個好的平臺,自然就會平庸。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是事實。本事再大能耐再強沒有廣路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霍去病能有這麼大的名氣,和漢武帝時期帝國發展是有一定關聯的。如果霍去病出生在漢文帝時,他的故事也許是另一番風味了。

    霍去病能成為一代戰神,其身世至少是一種主線。霍去病舅舅衛青,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哥哥。大將軍頭銜,深的武帝看重,霍去病又自幼跟隨舅舅衛青,見識和學識方面是近水樓臺,在皇宮得到更好的教育。很小就被武帝賞識,加上自身聰明好學,自然而然就有比其他人更好的路途。

    英勇善戰,初露鋒芒就一戰成名,和漢武帝這個伯樂更是默契有度。有漢武帝大帝國這個深厚的平臺,還有舅舅衛青的指教帶領,只要稍加努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加上自身有著戰神的精神,在匈奴這個大舞臺首播一炮而紅。年紀輕輕就戰功頗多,封侯拜將。歷史上也只有霍去病一人而已。

    假如霍去病出生在農戶家庭,沒有衛青這樣的舅舅,自然就不會有漢武帝這個至尊伯樂,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估計也很難有如此高的榮譽和名氣。人的命運和出身何處有直接關係。不要為出身低微而萎縮,也不要為出身高貴而懶惰。我們雖然成不了霍去病那樣,至少有他身上的那種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嫁女,對方說給三萬八千元彩禮,但要我返回三萬元。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