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叭娛樂

    個人覺得這個節目的意義在於探索。基於傳統音綜當下遇到的各種挑戰,《我是唱作人》似乎想找到突破的方向或方法。

    給予歌曲更多的關注,擺脫大眾對音樂人的審美疲勞,寄希望於新的歌曲來拉攏那些不斷挑剔的觀眾。

    對投票環節的開放,希望觀眾對節目有更多的信任感,保留住節目的正面印象。

    不過這個節目也沒有跳脫出音綜固有的模式,能否成功就看“新歌”的質量到底如何了。

  • 2 # 你的小Monkey

    《我是唱作人》上半季我是一期不落的看下來的,我居然愛聽曾軼可了!簡直太神奇了!

    在soul上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透過他們發的瞬間瞭解到他們的靈魂,我也真的在上面找到了我的靈魂伴侶,感謝soul

    我來說說我的感受,這個節目真的很用心,選擇的參賽嘉賓都是不同風格的,一來是增加可看性,二來是為了增加冷門音樂的接受度!沒一類音樂都需要平臺,抖音上都是高進的歌,可是高進還是很早被淘汰了,我們都懂聽眾要彰顯自己的“逼格”,“我聽你音樂我也不選你”高進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真的蠻心疼的!大流行輸給了幾次小眾音樂?

    說實話,我很喜歡《開飯啦,唱作人》這個延伸節目,車澈導演和唱作人們在一起聊天,很多音樂人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觀眾也在這個環節對“唱作人”“音樂人”有了新的瞭解,這是華語樂壇認真做音樂的人應當高興的事情!我不敢說有何意義,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用心在做的好節目,期待更多有實力的唱作人的到來!

    聽見心中所愛,唱作自成一派!加油

  • 3 # 常石磊

    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一定能讓華語樂壇,多一種甚至N種可能性,因為真實生活中的唱作人,當他的熱情在這個舞臺上一覽無遺的被表達時,會有很多的潛在能量,只有在這個舞臺上才能被髮掘。

  • 4 # 老喵玩遊戲

    我認為《我是唱作人》對於華語樂壇的意義在於“創新”。這裡推崇的是原創或新創,像文學創作一個道理。以往的情況是,人們唱歌或聽歌不是翻唱就是學唱,誰唱得好或者說模仿得好誰牛逼,比如“全民K歌”就是這樣。而《我是唱作人》是用“自己做詞,自己譜曲,自己歌唱”三位一體的原創作品展現給大家,供大家欣賞、評判,最後一首新歌脫穎而出,那這項活動的本身就較前的歌曲大賽進了一個層次。這是很有意義的創新,真希望愛唱歌的夥伴們原創一首歌去試試。當然這是很有難度的,可是隻要喜歡就有創意,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反正我想試試去。

  • 5 # 圈外扒姐

    每當有問題提到“意義”二字的時候,扒姐總是不自然地想到電影《艋舺》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飾演文子的趙又廷在一次打鬥中一臉疑惑地問道:“每天這樣打打殺殺,意義是什麼?”阮經天飾演的和尚不假思索地回覆道;“意義是三小!”

    為華語樂壇造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扒姐年輕的時候喜歡聽搖滾樂,喜歡鄭鈞、喜歡許巍、喜歡唐朝、喜歡黑豹、喜歡beyond;也喜歡“四大天王”的歌,其中張學友完美的顫音更是讓我的耳朵懷孕……上學的時候又去聽鄭源、周杰倫、聽林俊杰……必須學會他們其中的幾首,以便讓自己KTV麥霸的稱號名副其實。可是,現在慢慢步入中年,再去KTV唱來唱去還是那幾首。是華語音樂沒落了,還是我真的老了?

    華語復興需要所有音樂人的共同努力

    不得不說,現在的華語樂壇不管是產量還是質量,都較我們心目中“輝煌的年代”有所下降。更多音樂人的轉行,讓華語音樂的發展雪上加霜。“四大天王”中有三位專注演戲了,還有更多的音樂人、歌手去專門做一些不疼不癢的綜藝了……

    索性,華語音樂青黃不接的年代,有一批有責任、有擔當的音樂人為了華語音樂的復興,正走在努力奮鬥的路上。《我是唱作人》是開始,但絕不是終點。

    華語音樂的復興需要所有音樂人共同的努力!

  • 6 # 樂舞盒

    不管是《星光大道》的造星運動,《中國好聲音》的拉幫結派,或是《聲入人心》的另類運作,其實與音樂的創作本身,關係似乎不大。

    哪檔節目,最終敗於追名逐利的俗套,真正的好作品,無不是超脫世外,有著淡泊名利的大胸襟高人。

  • 7 # 奇叔

    《我是唱作人》的初衷在於支援,提倡華語樂壇唱作人原創作品競演的節目。注意,節目是邀請擁有創作才華的各類音樂人,進行詞典創作的舞臺比拼,無關流派,無關咖位,拋開一切標籤與束縛,追求音樂的本質模樣,激發純粹的原創音樂能量,見證華語樂壇原創的覺醒與復甦。

    然而可惜,不太成功。為什麼沒有《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大的影響力,甚至連《蒙面唱將》的影響力都不如。因為《我是唱作人》侷限性決定了目前的影響力不溫不火。

    先說《我是歌手》,都是新舊唱功厲害的歌手在比拼,同時又一次為新舊明星提高知名度。如老生代黃綺珊、韋唯等等,如新生代鄧紫棋、趙雷等等都是從《我是歌手》上提高知名度的。所以《我是歌手》的音樂空間還是很大的。

    如《中國好聲音》,更加是草根們展露歌聲與成名的大舞臺,自然而然容易吸引觀眾。

    又如《蒙面唱將》也是實力比拼的舞臺。當然,從某種意上來說,《蒙面唱將》是《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的克隆一樣,只是節目的名稱不同而已,實質上差不多。

    而《我是唱作人》名義上是在提倡原創,而那些原創歌手人,很多人都是在其它節目上表演過,不過是再來到《我是唱作人》的舞臺上作一次表演。從中就可以看出《我是唱作人》的侷限性,沒有更大的音樂發展空間。《我是唱作人》不是別出心裁,而是尋求已知的原創,在舞臺上一次吸引觀眾的表演。如果《我是唱作人》不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變。那麼,除了宣傳一次原創的眼球外,其意義有多大就不知道了。

    建議:希望《我是唱作人》順帶提倡鼓勵一些草根原創吧!如果不小心發現幾個厲害的草根原創,擴大了影響力。那麼,《我是唱作人》在真正意義上,更加吸引原創們的熱情,自然而然吸引追求原創音樂夢們的一個大舞臺,從而帶起了《我是唱作人》的一次昇華。其意義更大,但不鼓勵黑箱操作。

  • 8 # 廣東特產彭于晏

    這幾年,關於音樂類的節目出了很多,比如已經延續了好幾季的《歌手》,還有《Teana之戰》,新出的《這就是原創》等等,4月12號,愛奇藝又新上了一個新的節目——《我是唱作人》。一期看下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音樂類節目,基本上包括了現今華語樂壇的幾個型別的音樂,微博上的音樂博主“黃樂溼”說的“#我是唱作人# 是個很有意思的節目,集合了說唱(熱狗)、搖滾(梁博)、實驗(曾軼可)、民謠(毛不易)、流行(高進、汪蘇瀧、陳意涵、王源)幾種不同的音樂型別。”

    熱狗是說唱音樂的代表人物,看過《中國新說唱》等同型別的節目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在說唱音樂裡,熱狗是大前輩了,有很多的好作品,在《我是唱作人》節目裡,熱狗的表現也依然很穩,尤其是現場表現特別有感染力,可以炸翻全場。

    梁博是中國好聲音的冠軍,在最火的時候選擇學習進修,一般也很少參加綜藝節目,是一個熱愛音樂,很有個性的歌手,這次他唱的《表態》雖然有7分鐘,可是好的作品是不在乎時間長短的,因為好聽,聽眾就不會厭倦。梁博的歌就是屬於那種初次聽還行,越聽越好聽的型別。

    毛不易是從《明日之子》這個選秀節目出來的,也是《明日之子》第一季的冠軍,當初的《消愁》《像我這樣的人》《二零三》這幾首歌也曾是頻上微博熱搜,原因很簡單,就是歌好聽。他的歌總是像在娓娓道來一個陳年故事,能觸動人心,讓人一聽莫名產生共鳴。很多歌詞也寫得非常有文學性,像一首詩。

    曾軼可的歌很前衛,實驗派的獨立音樂人,她的歌曲風格獨特,但是很抓耳,每首歌都很有特徵,有記憶點,雖然曾軼可是綿羊音,但是她的歌曲很多都是搖滾風,搭配在一起有種別樣的感覺,很好聽。

    汪蘇瀧的歌曲最早是在網路上先紅起來的,也曾霸佔過QQ音樂榜單榜首過,現在汪蘇瀧的歌曲依然是流行曲風,很歡快,好聽,但也不屬於口水歌,還是很有傳唱度的,他也是個很有才的唱作人。

    王源作為TFBOYS的一員,也是出道多年,有很豐富的舞臺經驗,還考上了伯克利音樂學院,這次他唱的《隨想》總體來說旋律上是不錯的,歌詞也比較有深度。

    陳意涵是從《創造101》的節目出來的,在節目裡就知道她是在參加101中為數不多的會創作的偶像,這次她唱的《他們說》曲風歡快,也不錯。

    高進是個歌紅人不紅的唱作人,李玉剛的那首傳遍大街小巷的《剛好遇見你》就是由高進作詞作曲的。他的歌曲比較接地氣,有的可能有點江湖氣息,歌詞也有一些年齡的厚重感在裡面,雖然可能有些年輕的聽眾不一定會喜歡,但既然歌紅就自然有紅的原因,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這種風格的。

    我覺得歌曲沒有高下之分,也不需要刻意製造什麼鄙視鏈,只要歌曲是正面的,能表達某種心情,引起共鳴,聽起來有人會喜歡,就是好音樂。《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能請到不同型別的唱作人來參加,本身也是代表了一種對音樂包容的態度,是一檔很專業的音樂節目。

  • 9 # 娛樂小夏天

    《我是唱作人》是華語樂壇首檔明星唱作人原創作品競演節目。節目邀請擁有創作才華的各類音樂人,進行詞曲創作的舞臺比拼,無關流派,無關咖位,拋開一切標籤與束縛,迴歸音樂最本質的模樣,用純粹的原創音樂競技,全面激發華語音樂市場原創能量,見證華語樂壇原創音樂的覺醒與復甦。挖掘出更多更好的音樂人。

  • 10 # 王者榮耀曜缺瑤

    《我是唱作人》總監製陳偉認為,比起年輕的唱作人發不出歌,華語流行音樂更大的困境是連知名唱作人的歌都發不出去。

    “我們就要把面臨到這個行業最大問題的這些典型人物拉在舞臺上,試圖以最大的勇氣去觸碰這個問題。一群人的問題反而不是問題,一小群頭部唱作人的問題可能才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當他們的問題解決了,一群人的問題就全解決了。”

    那麼這一群人的問題,憑藉一檔音綜能夠解決嗎?

    “如果是以近十年為一個時間週期的話,華語樂壇剛好在經歷著一個載體革命。就是這十年,我們經歷了從卡帶,CD,再到MP3,再到手機播放器的轉變。近兩年的聽眾已經接受了載體的革命,但這個過程對於內容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影響。”流水紀說。

    音樂載體革命出現之前,音樂收聽形式相對單一。周杰倫、林俊杰等頭部音樂人的優秀作品更容易得到曝光,並躥紅大街小巷。這些本身質量過硬的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一直流行至今。

    到了數字音樂時代,音樂的曝光能力從依靠質量轉變為依靠渠道。在生命力愈加繁榮的移動端,每一位使用者都會被動地接收到各個渠道頻繁推送的“神曲”,主動挑選音樂的習慣與能力正在被削弱。所以雖然渠道變寬了,但一些優質音樂被發現的機會則更加渺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對於雙方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