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妝閣古典化妝造型

    一週半的寶寶調皮,不捨的打不捨的罵,怎麼教育才好?

    首先要恭喜你,你家的寶寶很健康,發育很好,“調皮”正是這個階段寶寶的正常表現,不調皮你還擔心了。

    其次,在不危及寶寶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盡情的調皮吧,不要過多幹涉、阻止。此時的寶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都想去探索,去嘗試,他太想了解這個世界了。儘量給她更多的探索空間。

    第三,媽媽要充滿無比的耐心,無比的寬容。可能你前腳剛剛拖完的地,馬上又是亂七八糟。可能會把衣櫃的衣服都扯出來,自己躲在裡面;可能會把櫥櫃裡的米麵,抓出來放到自己的小車車上... ...

    第四,多帶孩子去外面玩玩,公園啊,動物園啊都是不錯的選擇,多接觸外面的事物和人,讓孩子接收更多新的資訊。

  • 2 # 末末地讀書

    首先說孩子調皮很正常,說明他很健康。

    其次,作為父母的,要探究孩子調皮的原因,並對症下藥。

    他調皮的時候為什麼不聽大人話?究其原因,有很多種,但是最基本的情況就是孩子聽不懂,或者是不清楚標準。比如說,他見人打招呼的時候,你跟孩子說要有禮貌,這個對孩子來說就比較抽象。你不如教他基本的標準是說,你好。

    第三,打罵肯定是不可取的。因為打罵帶來的後果,一個是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另外一個就是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 3 # 自己看娃

    孩子的教育究其根本反射出來的問題都是大人身上的問題!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自己不喜歡成為的樣子!所以,言傳身教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自己的又一次成長!家裡的人一定做好榜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反覆強調要有耐心很重要!在外面看到的也很喜歡模仿更要告訴孩子哪個對哪個錯!大人也常常犯錯不要糾結於大人的面子!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跟孩子做朋友!告訴他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犯錯還不改!

  • 4 # 陪娃日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調皮是一種正常現象,有一點小叛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所以不用太擔心。

    至於解決之道,一方面媽媽要放寬心,要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另一方面,也要多研究一點兒童心理學,做飯胸有成竹。

    推薦一本書,《全腦教養法》,裡面有理論有案例,幾乎涵蓋了這個年齡段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親試有效。

  • 5 # 可兒媽親子共讀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正是他們透過一些大人看來“調皮”的舉動,來探索這個世界,來感知周圍的事務。但是“調皮”也應有個度,如果越過度了,而家長不作為的話,可是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哦。

    那麼,該怎麼教育調皮搗蛋的寶寶呢?

    合理範圍內的調皮

    例如,媽媽在廚房忙碌,寶寶在旁邊也學著媽媽摘菜,把菜糟蹋了一地。看見爸爸媽媽寫字,也學著拿起筆就在沙發,牆壁上“作畫”。想給媽媽喂水,卻把水灑了一身……這樣的調皮,其實是無害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大人做什麼,小小的他也想去學著做,而且樂此不疲。通常,我在遇到孩子來搗亂的時候,我也不會責罵他,我就給他一棵青菜,告訴他摘掉老根,留住好的,而且,要把不好的扔到垃圾桶裡,好的留在洗菜盆裡。如果他喜歡到處畫,我會買來一盒蠟筆,給他準備一個專門的畫畫本,告訴他,這是屬於你的畫畫本,以後所有的畫都畫在上面。

    合理範圍之外的調皮

    有些調皮已經超越了界限,可能是安全界限,也可能是道德界限。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明令禁止。要非常嚴肅認真的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比如,孩子動手打大人,是一定要阻止的。我們家長,不能動手打回去來教育他,而是雙眼直視他,可以握住孩子的雙手,告訴他,他剛才那麼做是錯的。你打別人,別人會疼,如果你被打,會不會疼?如果你會疼,為什麼要打別人呢?隨便動手打人的孩子是沒有人會願意和他玩的。這種情況不會說一次就改善,我也曾經經歷過孩子打人的階段。透過很多次的溝通,大概也就是一個月左右,孩子改掉了這個毛病,那個時候她一歲多一點。其實孩子是可以聽懂大人的話的,即使他只有一歲半。

    家裡的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電源,熱水壺,尖銳物品,藥品等等都要做好防護,危險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調皮的孩子最怕因為好奇而碰危險物。

    對孩子要有耐心

    很多時候,是我們做家長的比較急躁。還沒理解孩子的行為前,先批評一通。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搗亂,只是想學著做一些事情,或者表達他對我們的愛而已。有的時候,孩子比我們聰明。他會用哭鬧,耍賴的方式達到他的目的。如果你輕易妥協,你就輸了。其實他也在和你做心理戰,看誰先投降。他們也只是在試探,看你的反應而已。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腦力,不能說和孩子“鬥智鬥勇”,至少要做到知己知彼。

  • 6 # 清香如蘭

    我是學習家庭教育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首先,恭喜你,這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表現!這個年齡越是調皮的孩子,他的智力發育越快!

    一歲半孩子正是淘氣的時候。農村有句古語:一歲兩歲,磨人才會。所以,一歲半孩子剛剛學會淘氣,而且那種淘氣,當真是又可愛又可氣,讓你打也捨不得,罵也捨不得。家長還唯恐縱容了孩子,以後管不住。

    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到,孩子越成長,就會越有自己的見解,越不完全聽家長的話,這就是孩子成長規律!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兒打罵孩子,更不要束縛孩子天性,這樣會阻礙孩子成長。

    那麼,如何不打罵孩子,不束縛孩子天性,又能讓孩子快樂成長?這就要挑戰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第一、允許孩子調皮,但需要給孩子灌輸最初的規則意識。

    一歲半孩子,調皮是他們的天性,打罵是逆天性行事,對孩子成長肯定不利。家長要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譬如什麼要求或行為可以滿足,什麼要求或行為不能滿足。對於不能滿足的要求和行為,哭鬧也沒用。這個度家長一定得把握住!這是孩子最初的規則意識形成期,任何溺愛和無視規則意識,都會對以後的教育埋下隱患。

    第二、允許孩子幹他喜歡的事,家長做好陪伴,讓孩子以自己的認知度去探索這個世界。

    舉個例子:我同事的孫子看到奶奶蒸饅頭時,鍋蓋上煙霧蒸騰,總想去摸鍋蓋,奶奶解釋沒用,就極力阻攔孫子;奶奶越不讓摸,所以好奇心越強。結果每次蒸饃,孫子都要哭鬧著摸鍋蓋。一次,同事實在看不過去,就讓孫子去摸鍋蓋。孫子張開小巴掌,狠狠摸一把鍋蓋……後果可想而知,孫子哇哇大哭。此後遇到熱飯冒煙時,就會主動提醒爺爺奶奶“熱,小心燙”!孩子以自己方式感知了“熱”和“燙”的概念,形成了新的認知。

    第三、允許孩子調皮,引導孩子,發現孩子興趣點,並加以引導鼓勵確認。

    孩子調皮,是因為他們想探索他們不知道的感受或感知,他們對於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家長站在自己角度考慮,認為孩子在胡鬧,其實,孩子的行為,大多都是無意識的自主行為。家長應該從這些行為中,去感知孩子的思維和興趣,引導孩子,開發孩子智力,在孩子調皮中,把早教理念慢慢滲透進去。

    第四、允許孩子調皮,但絕對不能打罵孩子!家長應該以言教身教和境教去引導教育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遵循孩子天性,塑造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思維認知。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關鍵!

    嬰幼兒成長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然性和可塑性這個階段,孩子智力飛速發展,行為習慣養成,正確引導,有助於孩子成長!不當打罵,會造成孩子青春期心錨,逆反叛逆到家長無計可施!

  • 7 # 爸媽共讀

    孩子長到一歲半,和嬰兒時期比懂事了很多,語言、運動、理解、社交能力都在進步,這個時期對外界的探索慾望更強,會表現出大人所認為的調皮。其實這個階段孩子是沒有意識到什麼事情對什麼事情不對的,你所謂的調皮在他們看來就是正常的肢體活動,用打罵來對待他們本身就不是合適的方式。

    大人沒必要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孩子,大人認為的調皮有時候只是因為自己的怕麻煩。我認為教育1-2歲的孩子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嘗試一下:

    1.和寶寶玩遊戲,讓他在在遊戲中體驗快樂。

    孩子會調皮那是在探索世界,一些舉動在大人看來不合適,比如亂摔東西,亂吃東西,但他們身體裡不僅有一個不安分的精靈,而且有那麼多的體力和精力,必須發揮出來,所以大人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在玩樂,設計一些既安全又能鍛鍊孩子思維或增強其認知的遊戲,讓孩子體驗和爸媽一起玩的樂趣。有了足夠的互動玩樂,也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調皮搗蛋了。

    2.和寶寶一起看書、講故事。

    一歲多的寶寶基本都會說一些簡單的話,也能理解簡單的故事,認識一些貓啊狗啊之類的小動物。多買些繪本給寶寶看,給他講裡面的故事,講的時候順便模仿一下動物的叫法等,他對於五顏六色的繪本內容會很興奮,對爸媽講的繪聲繪色的故事更會著迷,同時也能認識書裡面所講到的那些動物。

    如果寶寶還不會看書,或者對書一點興趣也沒有,那也應該逐漸地培養這種習慣,這對於以後認知世界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孩子特別喜歡以書裡面的故事或人物為榜樣,比如2歲的孩子,看過佩奇以後,調皮的時候只要說佩奇是怎麼樣做的,就能制約他像佩奇那樣乖。看書就是用一種側面的方式給他樹立第三者榜樣,讓他不知不覺形成一種規則準繩。

    3.陪寶寶體驗他想玩的東西

    在寶寶硬要調皮玩某個非玩具的東西時,可以考慮買這種東西同樣造型的玩具,總之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去放心玩,體驗過了他就滿足了。寶寶的探索慾望很強,只要是安全的,爸媽可以耐心的滿足他,讓他去體驗一下。同時要注意多引導他去玩有益的遊戲,慢慢轉移他的注意力,還可以模擬一些危險場景,告訴他這樣做是危險的。

    4.體能鍛鍊

    如果孩子精力特別旺盛,以上所說的不足以滿足,那就教他一些體能上的遊戲,爬,走,跑等,類似於老鷹捉小雞這樣的消耗體力的遊戲,既可以鍛鍊身體也能消耗他的精力。

  • 8 # 簡依媽育兒

    寶寶調皮,首先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不用太擔心。好動調皮都是寶寶的一種天性,反過來想,如果你的寶寶經常待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的是不是很奇怪。愛玩愛鬧都是寶寶健康的一種表現,對於一個一週半的寶寶,大人的所謂大道理他都是無法理解的,你打他罵他寶寶心裡都是不理解這種的,只會對大人反感或者愈演愈烈。愛動的寶寶容易接觸到一些危險情況,作為大人應該確保寶寶的安全。適當的時候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避免接觸危險性事物。透過一些小故事告訴寶寶不要接觸火,電等危險物品。給寶寶閱讀繪本,將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項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多營造一些親子活動,和寶寶一起玩耍,寶寶也都是喜歡父母的陪伴的,他們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一起玩耍可以滿足寶寶的這個心理同時也能看緊自己的孩子。同時作為家長在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為不要當著寶寶的面,自己也要時刻注意,寶寶是最佳的模仿者。有句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家長的榜樣作用。

  • 9 # 像天使守護你

    “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於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裡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

    1歲半的寶寶正處於探索未知,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階段。您問題中說寶寶很調皮,我真的無法理解1歲半的孩子是如何“調皮?”亦或是大人在看待孩子行為時本身存在的問題?說一個發生在我女兒身上的小事例,那時孩子大概2歲多。周未我們帶她去公園爬山,同行的還有親戚一家,他們家有個和我女兒差不多大小的孩子。

    兩個孩子很興奮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大人們在後頭邊走邊聊天。突然,兩個小傢伙都四肢著地,手腳並用在地上爬。當時,我們都是下意識地喊出聲:“寶寶快起來,地上髒!”兩個孩子不但不聽反而咯咯地邊爬邊笑。

    親戚正要氣呼呼上前去教訓時,我一把拉住了。就在一瞬間我腦袋裡突然蹦出一個念頭“孩子這樣多可愛!”

    確實,在身後看著兩個小傢伙撅著屁股爬行的樣子太搞笑了。我一點都不生氣了,忍不住笑地走過去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這樣走路呢?”

    “媽媽,我們在比賽爬山!”

    哈哈哈,原來,在孩子的眼裡,爬山就是要“爬”。這是一種多有意思的體驗,無非就是衣服髒了,洗洗就乾淨了。也不會產生什麼有害健康、或是防礙他人的後果。但如果當時不分清紅皂白給孩子一頓訓斥,豈不是生生地阻止了孩子探索的腳步。

    事實是,他們當時爬了一會就起來了,因為爬著走實在不方便呀。這件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否就是孩子“調皮”的表現呢?

    寶寶的意識發育和語言表達能力往往不同步。也就是說他聽得懂大人的話,很多東西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沒辦法用語言說出來。他們常用的表達方式就是,順從或反抗。

    家長不能簡單地認為反抗就是調皮,一定要從孩子的各種表達中,聽出孩子的心聲,引導孩子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感謝您提出這個問題,您是對孩子很負責的家長。

  • 10 # 西熙小艾

    其實調皮是大人給孩子的定義,這是寶寶認識世界的方式,打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正確引導。

    一歲半的寶寶,已經學會走路,說話,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也在一步步深入。只是有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會出現讓大人認為調皮的行為。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給寶寶打上標籤,不然就會無意中引導寶寶一步步走向大人所認為的調皮不聽話的壞孩子。作為媽媽我們要正確引導,而不是打罵。

    第一,寶寶喜歡到處轉,碰不該碰的東西。

    一歲半的孩子,好奇心特別強,雖然在媽媽眼裡是孩子,但是寶寶卻覺得自己很厲害了,可以走路,還可以說話,再加上強烈的好奇心,這裡看看,那裡摸摸,這個很正常。這個時候不要簡單粗暴的說“不”,給孩子一定的活動空間,對於危險品,我們可以選擇隔離寶寶。對於家裡的危險品,可以再寶寶還沒碰到的時候,提前敲警鐘,現在有很多這方面的動畫片,告訴寶寶插座不能碰,剪刀不能拿等,可以跟寶寶一起看,然後把家裡的這些一一拿給寶寶看。有了動畫教學,寶寶自然就不會去碰了。

    第二,寶寶喜歡打人,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經常動手。

    這是寶寶社交的一種方式,只是他們不會表達,原本可能是想摸一摸,但是掌握不好力度,變成了我們認為的打。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做示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讓寶貝多練習。

    第三,寶寶不聽話,苦惱。

    寶寶這種表現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另外一種是想引起媽媽的注意。

    對於第一種情況,如果是合理的,我們可以滿足寶寶,如果太過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冷處理,不理她,哭鬧一會發現沒有作用,寶寶自己也會放棄了,我們要給寶貝灌輸一種思想,不是所有的東西你想要就可以得到。

    第二種情況,經常是我們忽略了寶寶,適當安撫就可以了,或者轉移注意力,小孩子很快就可以被吸引過去。

    每個孩子都是聽話的,沒有調皮的孩子,我兒子六歲了,我從來不打也不罵,現在大一點了,我會耐心的給他講道理。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簡單粗暴不會有好的效果,很多家長對孩子各種挑剔,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你所挑剔問題,自己身上基本都有。在挑剔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也要檢討自己,有沒有發同樣的錯誤。我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傳身教,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的。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自律,才能要求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elevision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