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提起袁隆平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古人云:“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如果我們說袁隆平拯救了中國,一點也不過分。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新,百姓的溫飽是當務之急。而這溫飽主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按照當時的計劃經濟,每戶人家,每個人分到的糧食根本不夠一個人一天正常的營養攝入。長期這樣下去,還談何建設。

    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袁隆平老師站了出來,將他研究了十幾年的心血奉獻了出來,雜交水稻的品種一時間遍佈了全國各地,糧食產量翻了幾翻。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而水稻是否高產,最重要的就是植株的性狀。在自然界中,由於基因突變總是沒有規律且隨機的。袁隆平為了得到優良且高產的植株,只能透過人工培養。但他沒有畏縮,他憑藉堅強的毅力,採用了大量的樣本,然後一株一株地去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植株。然後透過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培育出穩定的,優良的,高產的植株。實驗獲得成功後,袁隆平無私地將自己十幾年的研究成果,免費發放給全國的農民,使華人民的糧食問題得到了解決。

    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完中國國內人民的糧食問題之後,還充當了中國外交的有力武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具有適應性強、穗大粒多、生命力更旺盛、根系更發達的特點,於是,中國將雜交水稻引進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菲律賓等國家,使得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解決了溫飽問題。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形勢又變了。作為產糧大國的中國,現在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反觀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明明隔三差五就鬧饑荒,人民根本吃不飽飯,他們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是中國的鄰居,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人口數量約13.2億,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印度超過3分之2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為生。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了,但因為技術等不到位,產量卻很低,印度人口又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印度出口糧食,而中國卻要進口糧食呢?

    當然是有原因的:印度政府是不能強制收購糧食的,所以糧食都是歸印度農民自己所有,但因為他們太窮了,必須把糧食賣掉換錢,再拿錢去買其他生活必需品,才能生存下來。所以真不是他們的糧食太多而賣掉,而是貧窮所至。

    中國之所以需要進口糧食,原因很簡單:保護環境。

    要知道,隨著工業化程序的發展,中國可用於種植糧食的土地其實並不多,特別是南方多山地,根:環保需要。中國地形複雜,很多地方都不適合走機械化大規模管理種植,為了保護環境,不開發新的耕地,中國選擇從國外進口糧食。

    同時,如果中國不進口糧食,中國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種,糧食產量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人們的日常生活必定會受到影響。

    進口糧食就可以完美解決吃不飽的問題,還有利於穩定糧食價格,中國在“自給”的基礎上,選擇進口糧食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10系統不管是執行程式。開啟網頁或者運行遊戲,執行軟體。在執行前總是彈出是否關機或者重啟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