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途越檢車

    領侍衛內大臣掌統由上三旗子弟組成的侍衛親軍,翊衛扈從。官階正一品,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各二人,在武職中品級最高。以下有內大臣六人,從一品,亦每旗二人;散秩大臣無員限,從二品。所轄侍衛,一等六十人均正三品;二等一百五十人;三等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藍翊侍衛九十人;以及四等侍衛、漢侍衛、親軍校等。營兵亦自三旗中挑選。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二者職責不同,內大臣負責皇帝的安保警衛,九門提督負責北京城治安。

  • 2 # 無筆

    領侍衛內大臣的品銜肯定大於九門提督,實際作用上,九門提督就相當於警衛團團長,領侍衛內大臣就相當於警衛連連長。

    九門提督是駐紮京師的將軍,一般是二品官,顧名思義,主要是負責守衛京城九門,嘉慶年間,九門提督手下一般有三萬人左右,一般還負責城裡巡夜,救火,甚至是安保。九門提督的主體直到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才徹底裁撤完畢。

    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宮內侍衛的首領,是皇帝最親信的人,官居正一品,穿戴麒麟補服,在武職中算是最高的,皇帝的近身安全肯定不會交給一個人負責,所以,領侍衛內大臣一般有六個人,從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三旗中每旗挑兩人擔任。

    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有六百名左右精挑細選的御前侍衛,再加上侍衛親軍一千多人,以及宗室侍衛總共有兩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不及九門提督的多,但是地位更高,畢竟離皇帝更近。

  • 3 # 號角催人紅旗飄

    主要領侍衛內大臣由近枝親王郡王或者滿缺上三旗籍大學士兼任。是核心權利的警衛安全負責人!九門提督又稱步軍統領,是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機關。提督從一品很多由工部尚書兼任!雖互不統屬但領侍衛內大臣要更有權威!

  • 4 # 伊耆角木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跟九門提督職責完全不一樣,領侍衛內大臣是宮中侍衛處的長官,管理的是宮中宿衛,九門提督管的是北京城內城九門的兵力,都在皇宮外面。

    (和珅既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又擔任過九門提督,乾隆將他從下五旗正紅旗抬入上三旗正黃旗,擁有了任領侍衛內大臣資格)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侍衛處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組成,負責保衛皇宮、皇室成員安全、守衛宮門、引導官員覲見、保衛皇帝出巡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都是侍衛處長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從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輔助處理各類事務,也都由上三旗選拔。下屬正三品一等侍衛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衛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衛270人(上三旗各90人),藍翎侍衛90人(上三旗各30人)。後各侍衛人員由武進士中選取補充,不再侷限於上三旗,但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必須是上三旗勳貴。侍衛外放官員後往往飛黃騰達。

    (雍正最信任的弟弟允祥曾任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雖然所管人數有限,但畢竟是宮中要地,可以進出宮廷,天子近侍,非親貴大臣不能擔任。對選拔出身有嚴格要求。往往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是對大臣的一種獎賞,表明皇帝的信任。比如康熙朝的鰲拜、索額圖、明珠,雍正朝的允祥,乾隆朝的傅恆福康安父子、阿桂、和珅等。尤其是和珅,原本屬於下五旗的正紅旗,乾隆四十一年被“抬旗”進入上三旗的正黃旗,和珅才擁有了擔任領侍衛內大臣的資格。

    (京城內城九門外城七門)

    而九門提督就完全不一樣了。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其屬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步軍統領衙門所屬的八旗兵力和綠營兵丁,一部分是巡捕五營的馬步軍隊。負責京城九門內外治安巡防。既管部隊,又管警察。所謂九門,就是京城內城的九座城門(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凡九門內外一切軍事民防,九門提督都管。

    (隆科多以九門提督身份在九子奪嫡中起到關鍵作用)

    雖然品級不是最高,九門提督僅為正二品(至嘉慶時才升為從一品)。但權力相當大,統領著皇宮外京城中絕大多數的兵力。鼎盛時期,步兵統領衙門有八旗兵和綠營兵共20000餘人,五營也有兵力10000餘人,包括4000騎兵。任何人如果掌握了這樣一支軍隊,隨時可以威脅到皇宮安全。相比之下,六個領侍衛內大臣只能管五六百侍衛,實在是不足一提。所以,九門提督一職至關重要。康熙末年九子奪嫡,九門提督隆科多就是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雍正即位後更是平步青雲。九門提督一職一向是皇帝最信任的親貴兼任。比如乾隆年間和珅任此職務二十餘年,晚清慈禧最信任的寵臣榮祿就曾擔任九門提督。

  • 5 # 藍音

    謝邀,侍衛內大臣官銜正一品。 〈 侍衛內大臣〉,相當於現在中央警衛部隊指揮官。〈九門提督〉,相當於北京公安局,局長。 兩官位都十分重要,前者是正一品,後者是從一品。就是說〈侍衛內大臣〉比〈九門提督〉的官銜稍大些。鰲拜,索額圖,和珅,明珠,胤祥,傅桓,兆惠,阿桂,福康安等都曾認領過侍衛內大臣。

  • 6 # 求職觀察員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這個官銜可能很多人都沒怎麼聽說過,但是一些歷史名人,比如鰲拜、索額圖、明珠甚至和珅,這些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都幹過領侍衛內大臣這份差事。

    那麼這個職位是幾品呢,其實不要小看它,因為這個職位是標準的正一品。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定,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

    不能比的,除了品級,還在於作用。畢竟領侍衛內大臣可是皇帝身邊的人,負責的也主要是皇帝的人身安全,而九門提督主要是負責城防,那麼孰輕孰重,大家自個掂量一下呢。

  • 7 # 搬不動的小強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官,非滿清親貴不能出任此職;九門提督本官是正二品,如果有其他兼職就看哪個高,當然兼任這兩個的不大多見。

    說白了,九門提督管的是京城治安和近郊軍務(當然節制不到當時的豐臺軍營),如果拿現代官職相比,大體上相當於首都衛戍區司令兼公安局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在當時的行政體系中,這個官職本身算不了核心中樞(有其他兼職另論)。當然在關鍵時刻,九門提督還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比如康熙駕崩之後,胤禛能搶班奪權,靠的一個是13爺胤祥搞定豐臺大營,另一個就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掌握了京城。

    而領侍衛內大臣,主要是負責皇城和宮城治安,如果拿現代官職相比,大體上相當於中央警備部隊的首長,現在看這個職務的級別不高。但在封建時代,皇城和宮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相當於封建皇帝的大內治安總管和貼身侍衛頭子……那是分分鐘在皇帝身邊行走的節奏……所以九門提督跟領侍衛內大臣相比,還是有點不夠級別……

  • 8 # 季我努學社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管理侍衛的大臣,清朝侍衛處設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統領侍衛親軍,其中領侍衛內大臣屬正一品官階,上三旗每旗各設二人,共有六人。它與九門提督完全不是一回事,九門提督的全稱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往往被稱為步軍統領,主要負責的是保衛京師,此外還兼具審理案件、編制保甲等職能。領侍衛內大臣創設於清朝順治年間,在順治、雍正、乾隆三朝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設立有著深刻的政治鬥爭因素,順治即位後,內大臣阿達禮等人意圖擁護多爾袞登位,雙方爆發了一次激烈的政治衝突,風波過後,順治帝意識到了掌管侍衛的重要性,其一旦擁有異心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從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便設定了領侍衛內大臣,不過這時的領侍衛內大臣人數只有兩個,屬於過渡時期,到順治帝親政後,於順治九年(1652年)授鰲拜為總管侍衛,可以說是領侍衛內大臣正式設立的標誌。

    順治皇帝

    領侍衛內大臣設立的初衷是管理侍衛,但其職責又不僅限於此,還兼有多項其他政治職能。第一是率領侍衛守衛禁中,輪流守衛的每班侍衛由領侍衛內大臣一人、內大臣或散秩大臣一人統之。第二是考核侍衛和負責侍衛的升遷,前面已提及管理侍衛的重要性,除了日常管理侍衛外,領侍衛內大臣還負責侍衛考核,“凡遇五年軍政之期,領侍衛內大臣自行考核侍衛並填注考語。”領侍衛內大臣的這一職責一直延續到嘉慶四年(1799年)。此外領侍衛內大臣不僅擁有漢侍衛和上三旗侍衛的升遷權,還負責漢侍衛的挑選。第三是掌管上三旗親軍,八旗兵制中下五旗親軍隸屬於宗室王公,而上三旗親軍隸屬於領侍衛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可以在本旗親軍內遴選將才,同時可以奏請查辦犯有過錯者。此外,領侍衛內大臣除了管理侍衛,還負有管理其他兵營的職能,透過控制皇帝直屬的武裝力量來保衛皇室安全。

    鰲拜畫像

    可以說,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位高權重,掌握的是最核心的武力,因而不是一般人可以出任此職的。有清一代能擔任此職務者幾乎都來自勳貴家族,地位十分尊貴,同時在清代“首崇滿洲”原則影響下,漢人鮮有能任此職者。領侍衛內大臣對清朝的政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歷任領侍衛內大臣的家族與皇室聯姻的現象也十分普遍,一方面這種聯姻鞏固了其家族勢力,另一方面也加強了他們對皇室的支援,有效地鞏固了皇權。此外,許多領侍衛內大臣都是清朝有名的政治人物,如鰲拜、鄂爾泰、索額圖等人,他們對清朝政局產生了或利或弊的影響,比如索額圖曾參與了康熙晚年的諸皇子奪嫡鬥爭。

    領侍衛內大臣鄂爾泰

    參考文獻:

    常江:《清代侍衛制度》,《社會科學輯刊》1988年第3期。

    黃圓晴:《領侍衛內大臣與清初政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會議論文集,2011年11月。

    範美玲:《清朝中期侍衛制度變遷研究(1775-1820)》,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 9 # 山脊釣煙緣

    這個東西不能單純這樣比,很多官銜看著不大,但一般都是正國級兼任,而且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所以對比只能按人來比較,純粹比較官銜無意義。

  • 10 # 閣下可知司馬懿

    雖然這個名稱不怎麼威武,但是清朝領內侍衛大臣的品級是槓槓的正一品,也就武官能夠做到的最高職位。總共只有六個名額,只從滿洲八旗的上三旗中間選,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兩人。

    領內侍衛大臣的職責,是管理的是皇帝的侍衛們,負責宮禁的安全。這些侍衛本身也有等級,其中一等侍衛就是正三品,要知道一個普通的將領,在沙場拼殺幾十年,能撈到一個正三品的參將就非常不容易了!

    都說宰相門前已經是七品官了,這皇帝的侍衛可是正三品啊。

    領內侍衛大臣身份尊貴,又是皇帝的近臣,所以清朝歷來都是以滿洲親貴來擔任。甚至有人以親王之尊來擔當——比如雍正朝的領內侍衛大臣就是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

    而九門提督,其實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九門提督統合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其實是清朝御林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低於領侍衛內大臣的正一品。

    九門提督同樣是關乎京師安危,皇帝的人身安全,所以九門提督也是由皇帝所信任的滿人來擔當。在涉及到皇位爭奪的時候,九門提督一職,往往起到決定作用。比如在康熙臨終之時,正是因為有了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大力協助,雍正皇帝才能夠順利繼位。

    總之,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一內一外,掌管著皇宮乃至於京師的軍務和防備,皇帝一般都會把這兩個職位給自己最信任的人。

    客官請留步,先贊再關注!

  • 11 # 途牛山上談歷史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都是清宮戲裡面,十分讓人耳熟能詳的官職。它倆沒有從屬關係,職責與分工都不相同。如果非要將兩者作比較的話,個人認為領侍衛內大臣地位更尊貴,而九門提督權柄更重。

    1.兩個官職誰的品級更高?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屬於品級最高的一類。自順治時期建立,乾隆時期達到巔峰,像權傾朝野的和珅就擁有這個頭銜。而隨著滿清朝廷勢微,地方總督逐漸做大,領侍衛內大臣也不再復當年的輝煌了。

    九門提督是從一品,略低於前者,由康熙皇帝創立,有的影視作品中稱其為“步軍統領”。提起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九門提督,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如果沒有他的鼎力相助,九龍奪嫡最終鹿死誰手真的不好說。

    2.這兩個官職一般由什麼人擔任?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象徵意義要遠大於實際意義,一般都會由滿族勳貴中的核心人物擔當。清朝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幾乎都當過領侍衛內大臣,比如鰲拜、和珅和福康安等人。他們要麼權傾天下連皇帝都忌憚,要麼就是皇帝最寵信的臣子比親兒子都親的那種。由於皇帝經常把領侍衛內大臣一職當做獎賞分發給大臣們,所以同一時期經常有多人可以得到這一殊榮。清朝制度規定:領侍衛內大臣最多可以同時有六個,且必須出身上三旗,每旗兩人。

    九門提督顧名思義他是提督,是將領。所以能當上這個官職的人,除了必須是滿族比較重要的勳貴外,還得有相應的硬體素質,起碼得真正帶過兵,上過戰場才行。值得一提的是,和珅除了領侍衛內大臣還當過九門提督。雖然他也當過侍衛,但主要還是個文官。他之所以能當上九門提督,主要是因為乾隆皇帝的寵愛。

    3.兩個官職分別負責什麼?

    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皇宮內的侍衛處,而侍衛處的工作類似於皇帝的貼身保鏢,人員編制大概在一千出頭。這群由八旗勳貴子弟組成的侍衛團體每天陪著皇帝四處逛,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其實這群侍衛並非武藝超群,不少人都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他們來當侍衛,只是家裡讓來混經驗的,以期將來謀個一官半職。如果侍衛們真的忠勇無敵,當年嘉靖皇帝就不會被幾個農民闖入皇宮,甚至差點幹掉了。

    九門提督負責整個京城的防衛和治安工作,類似於衛戍部隊兼警察的性質,人員編制有近3萬,辦公場所被稱為步軍衙門。與侍衛處這種“摸魚“的單位不同,步軍衙門非常重要,關乎到皇室的身家性命和京城百姓的安危。九門提督對外可以牽制各地方勢力,對內節制著整個京師,每一次行動都是真刀真槍的火拼,因此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如果說侍衛處的老爺兵屬於儀仗隊的話,步軍衙門這群人就是特種兵了。

    結語

    領侍衛內大臣本質上與太子三師很像,都屬於地位崇高,位極人臣,但是實際意義並不大。皇帝無論是在深宮大院裡還是外出巡遊,能遇到刺客的機會都少之又少,況且真有刺客來襲,圍在皇帝身邊的人也是太監們,御前侍衛不過是擺設罷了。

    九門提督則不同,實際意義很強,有點軍區司令員兼任警察局長的意思。不僅有具體的工作要處理,而且手底下的這群兵每天也要操練以保持戰鬥力,並不是花架子。

    領侍衛內大臣也好,九門提督也罷,都不是普通大臣能夠擔當的,他們必須是皇帝的親信,且出自滿洲貴族,漢人官員休想染指。所以,滿漢一家,滿漢不分貴賤只不過是朝廷的一句口號罷了,終清朝268年國祚,皇帝沒有一天不防備著漢人。

  • 12 # 萌發萌噠

    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一般是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

    九門提督的品秩剛開始定為正二品,在嘉慶四年升為從一品,一般是以皇帝親信大臣兼任。

    主要職責是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禁令、緝捕、斷獄等,可以說是範圍很廣,綜合來說就是負責北京的守備和治安,統領3萬左右的人馬。

    領侍衛內大臣共有6人,一般是出自天子親衛上三旗中,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中各2人。

    領侍衛內大臣品秩為正一品,為清朝武官中最高品秩,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或者滿洲親貴兼任,所統領的侍衛部隊為1000多人。

    總結來說這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是由皇帝信任的王公大臣負責,像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是既兼任過領侍衛內大臣,還兼任過九門提督。九門提督是負責北京的守衛,領侍衛內大臣是負責皇宮的守衛,可以說是負責皇帝安全的最後兩層防禦。

    以品秩和出身尊貴來說,無疑是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更大。

    但就實際來說,不說兼任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的王公大臣的全部權力,只論單純的這兩個職位的權力來說,九門提督更大。

    因為理論上來說,皇宮守衛雖說是皇帝安全的最後防禦,但北京的防禦其實更重要,如果都城被破的話,那麼大勢已去之下,皇宮的守衛自然是不值一提,皇宮的守衛更多是預防刺客之類的刺殺斬首行為。

    所以說北京安全了皇宮才有保障,不能單純的重點防禦皇宮,因此九門提督一個人統領3萬左右人馬,而領侍衛內大臣為6個人,共同統領著1000多人的侍衛部隊,兩者之間掌握的兵力可謂是天差地別的。

    而且縱觀有清一代,很長時間內,九門提督都是由皇帝親信大臣負責,皇帝的兄弟是不能染指的,直到中後期開始,才有皇帝的兄弟開始兼任這個差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就是因為九門提督實際權力很大,所以皇帝害怕兄弟掌握這個權力了,有野心的話,往往會利用這個權力來造反的。

    而反觀領侍衛內大臣,皇帝兄弟或者皇族中人兼任的情況還是不少的,說白了就是實際權力不大。而且由6個人擔任,多少有著互相牽制的意思,所以自然放心讓這些人兼任。

    最後總結來說,單純以品秩來說,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比之九門提督更大。單純以實際權力來說,九門提督是比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更大。

    當然如果以現實來說,這兩個職位很多情況下是由皇帝信任的王公大臣兼任的,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 13 # 豫見婁東

    當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大清王朝時期,整個封建官僚體系已經相當完善,大清王朝只需要照搬而已。但凡事都有不同,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這個王朝除沿襲前朝之外又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

    就官職就而言,為大清王朝所獨有的就有不少,而其中的一個官職又是格外的不一樣,甚至是特立獨行的,這個官職就是“領侍衛內大臣”

    清朝皇帝與百官景象

    原本職責重要,品階最高

    領侍衛內大臣,顧名思義,這個官職職務就是管理侍衛的,但還有一個“內”字,指的就是皇宮之內,所以這個官職的本職就是負責管理皇帝的護衛衛士,承擔皇帝的安全之責。既然是事關帝王安全,這個官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則,歷朝歷代都有負責拱衛禁宮,保衛皇帝安全的職位,領侍衛內大臣又為何獨樹一幟?

    負責皇帝安全的職位很多,但是官級品階能出其右者聊聊,這領侍衛內大臣是真正的最高階“正一品”官,屬武職,職位品階高於各地鎮守將軍與地方都統。而且在清朝所有官職涉及到“侍衛”二字的,官階為一品的只有此職。所以,某些清宮劇中,那些年輕帥氣的主角自報家門什麼“一品帶刀侍衛”等等,均屬於杜撰,此處筆者捎帶說明,避免被其混淆。

    清朝帶刀侍衛

    晚清帶刀侍衛

    榮譽大於職責

    原本這領侍衛內大臣是基於八旗滿洲之“上三旗”(即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各設定一人,職責就是管理所在旗籍之內的侍衛。但是隨著清王朝的統治穩固,皇帝個人安全已經由外轉內。

    就是說外部敵人的威脅已經不存在,唯一有可能傷及皇帝性命的危險大多來自於朝廷內部。這種情況下,皇帝是不可能將個人安危託付於一人或個別幾個人,所以領侍衛內大臣的原本職責其實已經是名存實亡。雖然領侍衛內大臣名義上對禁衛軍(也就是帶刀侍衛等等)有管理排程之責,但是實際上沒有皇帝的命令,誰也調不動禁衛軍。當然,對於禁衛軍的行政管理之責領侍衛內大臣還是有的,但也多是日常事務而已。

    那麼既然職務上已經“雞肋”,那還留著它作甚?實際上,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職位的榮譽性遠遠大於它自身的職責。能夠榮膺此職之人,那都是皇帝的絕對心腹。漸漸的榮任領侍衛內大臣演變為給外界一個訊號,相當於告訴滿朝文武,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皇帝的近臣,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所以能夠榮任這一職位之人,往往僅是兼任,因此領侍衛內大臣本職之外的權力,那才是其核心的政治資本。

    清 王翬 《康熙南巡圖》

    任職者必須根正苗紅

    既然領侍衛內大臣已然成為一個“榮譽性”的虛職,已經沒有了常務任職的必要,而且任職者都是皇帝近臣心腹,因此皇帝在任命此職務之時顯得格外吝嗇。能夠榮任這一職位的人物,不是滿洲親貴,就是宗室皇親,而且還有不少都是當朝權傾朝野的人物。

    筆者列舉幾位,看看那些“領侍衛內大臣”們有多“紅”,也可以領略不同帝王,不同時期,不同的用人風格。

    康熙朝時期,榮任領侍衛內大臣的有索額圖明珠。清朝初期,由於清廷內部權力之爭以及全國區域性地區依然處於紛爭局面,在這種並不安定的情況下,皇帝很難將大權獨攬,原因之一就是軍權的分裂。又因為前有多爾袞等宗室爭權之例,如此權力就會下放到個別滿洲親貴權臣之手,鰲拜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做到了隻手遮天。

    不要以為鰲拜被擒之後,這“權臣”現象就隨之消失,索額圖就是既鰲拜之後的新起之秀,當然了,索額圖與鰲拜不可同日而語。為了平衡關係,康熙皇帝不得不重用另一人,就是納蘭明珠,這就是康熙朝“索明”二相黨派之爭。可是康熙皇帝並非不能庸主,最終索額圖與明珠都因為“結黨營私”被依次打倒,尤其是索額圖,不但不得善終,而且還成了亂臣賊子,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索額圖(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

    到了雍正朝,朋黨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大清王朝進入了中國封建社會難得的經濟建設時期,因此雍正朝的領侍衛內大臣都是皇帝的親信干將。先後榮任這一職務之人分別是,雍正皇帝鐵桿兄弟怡親王胤祥和“改土歸流”頭號功臣鄂爾泰

    胤祥不必多說,危機四伏的雍正朝初期,胤祥對於穩定朝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他更是雍正皇帝致力於改革的絕對擁護者與排頭兵,可惜英年早逝。

    而鄂爾泰那就絕對是雍正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治世能臣。“改土歸流”在我們後人看來是順理成章,但是在當時那絕對是燙手山芋的苦差,搞不好就是身敗名裂,甚至是死於非命。但是鄂爾泰就在雲貴總督這個可能地方總督排名最靠後的職位上,出色地完成了雍正皇帝寄予厚望之重任。雍正皇帝對鄂爾泰的啟用乃至重用,絕對是清王朝“伯樂與千里馬”之佳話。

    鄂爾泰(1677—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

    到了乾隆朝,大清王朝真正到了太平盛世,乾隆皇帝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與乾綱獨斷。年輕時的乾隆皇帝頭腦睿智,但隨著年齡增長與功績攀升,個人情感喜好與理智博弈之時,往往前者佔據上風,因此乾隆朝的眾多領侍衛內大臣們,除了功績卓越之外,更多了幾分“關係”因素。例如,兆惠、阿桂、福康安等人,基本上都是依仗軍功而榮任此職,而傅恆和和珅這兩位就有不少水分。

    尤其是這和珅,雖說和大人確實能力出眾,但是武功方面並不突出,因此他能夠成為領侍衛內大臣,原因就是一個,那就是皇帝的絕對寵臣。

    和珅(1750年—1799年),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

    再往後,知名度比較高的領侍衛內大臣,當屬咸豐朝的肅順了。咸豐時期,大清王朝早已由盛轉衰,乃至江河日下。這位年輕的“苦命天子”嗣承大統之後,並沒有就此消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而是整飭朝綱力圖扭轉乾坤。

    肅順的大刀闊斧與敢作敢為行事風格,成為咸豐皇帝整風運動的排頭兵,肅順因此而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咸豐九年,肅順榮任領侍衛內大臣,集榮耀於一身,達到權力頂峰。此時的肅順依舊鋒芒畢露,這為日後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而埋下伏筆。可憐肅順空有拳拳報國之心,怎奈不懂政治,更不懂人心險惡?

    縱觀清王朝歷朝領侍衛內大臣,雖有個別之人德不配位,但是整體上這個隊伍還是以忠君愛國之人物為主,其中真正不乏值得歌頌之人物。

  • 14 # 歷史新觀點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侍衛處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組成,負責保衛皇宮、皇室成員安全、守衛宮門、引導官員覲見、保衛皇帝出巡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都是侍衛處長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從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輔助處理各類事務,也都由上三旗選拔。下屬正三品一等侍衛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衛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衛270人(上三旗各90人),藍翎侍衛90人(上三旗各30人)。後各侍衛人員由武進士中選取補充,不再侷限於上三旗,但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必須是上三旗勳貴。侍衛外放官員後往往飛黃騰達。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九門提督一職由於關乎京師防務,擔任該職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自設立以後主要由滿族大臣擔任。在清朝要發動武裝政變,第一個要擺平的人就是九門提督。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立刻判處和珅死刑 。次日就宣佈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以防止發生叛亂。

    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有六百名左右精挑細選的御前侍衛,再加上侍衛親軍一千多人,以及宗室侍衛總共有兩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不及九門提督的多,但是地位更高,畢竟離皇帝更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跪求杜牧的村行!速度(1)這首詩描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