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慶貴妃是陸士隆之女,清高宗乾隆妃子,無子女。雍正二年(1724)六月二十四日出生,初封常在,後進貴人、慶嬪、慶妃、慶貴妃。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十五日,薨,年五十一,葬於裕陵妃園寢。

    嘉慶四年正月初四,即太上皇乾隆駕崩的第二天,嘉慶帝以曾受其撫育追尊為皇貴妃,諡曰慶恭皇貴妃。

    所謂後宮佳麗三千,這麼多的女子共侍一夫,母憑子貴的時代,慶貴妃陸氏沒有子女,如何得到乾隆的寵愛,一步一步成為貴妃,並壽終正寢的呢?

    ①因為陸氏本身就很漂亮,容顏出眾,而且性格比較溫柔,所以得到了乾隆的寵愛;

    ②可能由於她沒有子女,一直就很低調,不跟別人爭東西,也不跟別人計較,在宮廷有時不爭才是大爭;

    令妃還把自己的親身兒子十五阿哥交給了陸氏來撫養。陸氏把十五阿哥當成親身兒子來對待,對十五阿哥花了很多的心思。

    十五阿哥長大之後大有作為,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為了感謝陸氏的養育之恩,把已經去世的慶貴妃加封為慶恭皇貴妃。

  • 2 # 文史磚家

    此人是乾隆帝身邊最低調的寵妃,由於出身低微,入宮之初得不到寵幸,而且從未生育子女,似乎註定一生都要與“悲劇”二字相始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苦命女”不僅能在波詭雲譎的後宮爭鬥中全身而退,而且還能得到兩任皇帝的尊崇,生前顯赫、死後哀榮,結局是異常的好。這位傳奇的女子,便是慶恭皇貴妃陸氏。

    在《延禧攻略》中,慶貴妃被塑造成一個懦弱女形象,長期在宮鬥中充當“透明人”角色,若不是魏瓔珞的提攜,恐怕要做一輩子的低階嬪妃。之所以如此,極可能跟陸氏的出身有關。根據史料分析,陸氏出身微賤,她的父親陸士隆極可能是沒有任何官職的漢族白身。陸氏入宮的時間,應在乾隆五年(1740年)左右,彼時她正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

    陸氏入宮之初,是一位很容易被忽略的小角色。論出身,她嚴重不及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和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二者皆出自滿洲高貴姓氏);論背景,無法跟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之女)、舒嬪(侍郎納蘭永壽之女)等人相比。這樣一位出身低、沒背景的妃嬪,要想在爾虞我詐的後宮出人頭地,可能性基本為零。

    事實的確也是如此,陸氏入宮之初,乾隆帝專寵富察皇后,加上陸氏出身微賤,所以自打她入宮後便沒被皇帝正眼瞧過一次,更別提得到臨幸,以至於混了七八年時間依然只是個常在。後宮跟外朝一樣,也是個“適者生存”的叢林社會,如果不想一輩子過著被踩在腳下的日子,在沒有高貴出身、顯赫背景的情況下,便只能透過自救的方式來出人頭地。

    好在陸氏是個聰明人,從不參與妃嬪間的爭寵,給外人留下一副淡泊名利、不慕虛榮的好形象(按照《清高宗實錄》的說法是“恭慎無違、恪勤有素,侍深宮而匪懈,夙嫻詩禮之規,承壺掖以流徽,克佐蘋蘩之職”),但在私下裡卻沒少走“太后路線”。

    眾所周知,太后鈕祜祿氏雖然有誕下乾隆帝之功,但在當年侍奉雍正帝時卻並不得寵,長年間被烏拉那拉皇后、年貴妃、李妃等人壓制,也是一副“受氣包”形象,所以天生的便對身份高、背景好的強勢妃嬪具有排斥感,而對嫻靜不受寵的妃子深表同情。而陸氏恰恰抓住這點,幫自己打了個“翻身仗”。

    陸氏在暗地裡沒少攀結太后,漸漸地便讓後者對她的遭遇感同身受,便沒少在兒子面前替她說項。而乾隆帝又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對母親說的話從來都是言聽計從,時間一長,便對陸氏的態度有所改觀,終於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將她晉升為陸貴人,三年後又晉升為慶嬪。當時的她,已經27歲。

    可陸氏的命運雖說迎來轉機,但若想繼續往上爬依舊是困難重重,原因無他,沒有替皇帝誕下一兒半女。對於後宮女人來講,子嗣既是她們邀寵固位的“資本”,更是下半生賴以生存的“依靠”,而沒有子女的妃嬪,即使再受寵,也終究會有被冷落的時刻。好在陸氏很幸運,在令貴妃的次子永琰(嘉慶帝)誕生沒多久,便擔負起撫養重任,並由此得到乾隆帝和令妃的尊重。

    陸氏之所以能獲得永琰的撫養權,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品級較高(此時已升為妃),另一方面則在於令妃連續產子,沒有精力撫養(十年內連生4子2女)。慶妃由於不能生育,便將全部母愛傾注在永琰身上,把他當做親兒子一般來撫養,以至於嘉慶帝多年後仍對她的恩情念念不忘(“諭: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見《清仁宗實錄》)。

    因為撫養皇子有功,再加上令貴妃的提攜,慶妃得以長期受寵不衰,終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晉封為貴妃。六年後(1774年),慶貴妃壽終正寢,享年51歲,不久令貴妃也薨逝。慶貴妃死後,乾隆帝哀慟不已,下詔輟朝五日以示哀悼(“諭:本月十五日慶貴妃薨逝,著輟朝五日。”見《清高宗實錄》)。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因感激慶貴妃的養育之恩,下詔追封她為皇貴妃,諡號為慶恭皇貴妃(“慶恭皇貴妃,陸氏。初封慶嬪,累進慶貴妃。薨。仁宗以嘗受妃撫育,追尊為慶恭皇貴妃。”見《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一個出身低微、無兒無女的妃嬪,最終竟能得到如此“厚待”,也算是超級成功了。

  • 3 # 歷史課課代表

    慶貴妃就是歷史上的慶恭皇貴妃。慶恭皇貴妃實際上並非滿族人,而是漢族人,她是大臣陸之隆之女,陸氏生於雍正二年,自乾隆十三年她入宮被封為陸常在到乾隆三十九年病逝並以慶貴妃身份被葬入裕陵妃園寢為止,她共在宮中度過了二十六年的時間。

    慶貴妃因為身體原因,並沒有為乾隆帝誕下子女。嘉慶帝生母令皇貴妃生前,慶貴妃曾撫養過嘉慶帝一段時間,正因為如此,嘉慶帝也在即位後因念其養育之恩而將其追封為皇貴妃。

    陸氏於乾隆十三年入宮,因為出身漢族的緣故,初入宮禁的封位並不高,乾隆帝之給了她常在的位分,也沒有封號,這一時期宮中的人們都稱她為陸貴人。因為生性溫和,為人恭謹,陸常在很快便被升為了陸貴人,又過了三年,陸貴人終於升為一宮主位的嬪位,並且有了自己的封號“慶嬪”。慶嬪雖然比不上富察皇后那樣讓乾隆帝朝思暮想,更比不上令皇貴妃的盛寵無二,但是慶嬪始終不爭不搶,過著自己的安穩日子,也正因為如此,他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乾隆帝在專寵令皇貴妃之餘不時也會臨幸慶嬪,慶嬪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八年,終於在乾隆二十四年被晉為慶妃,隨後的多次南巡,慶妃也隨君伴駕,乾隆帝對他的寵愛可憐一斑,乾隆三十三年,慶妃被晉封為慶貴妃,成為了乾隆帝的高級別的嬪妃。然而,後世人們透過對乾隆朝嬪妃脈案的解讀發現慶妃的身體一直不好,常年服用中成藥,這想必也是她一生有寵卻終無子嗣的原因吧。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慶貴妃因病去世,享壽五十一歲。在慶貴妃的葬禮上。一個皇子模樣的少年哭的十分傷心,這就是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原來顒琰的生母令皇貴妃去世前,曾將還未成年的兒子顒琰託付給慶貴妃撫養,慶貴妃不辱使命,對待顒琰視如己出,顒琰在養母這裡感受到了生母一樣的關愛。也正因為如此,嘉慶帝在親政後感念陸氏的養育之恩,特將慶貴妃追封為皇貴妃,諡號慶恭。

    慶妃一生算是幸運的,要知道乾隆的婉嬪做了四十六年的嬪,愉妃居妃位四十七年,漢人出身的陸氏能在二十六年時間從小小的常在升為貴妃,可以說明乾隆對她還是很在意的。

  • 4 # 元來大

    慶貴妃陸氏(1724年—— 1774年)陸士隆之女,乾隆皇帝的妃嬪,無子女。初封陸常在,1748年封為陸貴人,1751年封為慶嬪,1759年晉封為慶妃,1768年晉封為慶貴妃。1774年逝世,享年51歲。嘉慶皇帝即位後,念曾受其撫育,追尊其為慶恭皇貴妃。

    慶貴妃雖出身低微,但她是個聰明人,從不參與妃嬪間的爭寵,給人留下了淡泊名利、不貪慕虛榮的好形象,而且她還會走“太后路線”。太后鈕祜祿氏是乾隆皇帝生母,她當年侍奉雍正帝時也不得寵,經常被烏拉那拉皇后、年貴妃、李妃等人壓制,所以她對那些身份高、背景好的強勢妃嬪沒有好感,反而對嫻靜不受寵的妃子深表同情。慶貴妃在暗地裡沒少攀結太后,漸漸地便讓太后對她的遭遇感同身受,便沒少在兒子面前替她說項。太后說的次數多了,乾隆皇帝便對慶貴妃多了寵幸。

    在令貴妃的次子永琰出生沒多久,慶貴妃便擔負起撫養重任,因此得到了乾隆皇帝和令妃的尊重。由於令妃連續產子,沒有精力撫養而慶貴妃品級較高且不能生育,乾隆和令妃便把永琰交給了慶貴妃撫養,慶貴妃將全部母愛傾注在永琰身上,把他當做親兒子一般來撫養,以至於嘉慶皇帝多年後仍對她的恩情念念不忘。因為撫養皇子有功,再加上令妃的提攜,慶貴妃得以長期受寵不衰。

  • 5 # 史海甄客百曉生

    第一,低調的慶貴妃

    之所以說慶貴妃陸氏低調,主要因為她自身的條件不足所致。

    我們都知道,在後宮當中,要想得到皇帝的寵愛,無外乎有以下三點:一、有足以讓皇帝重視的顯赫家世;二、有足以令皇帝痴迷的傾城之貌;三、為皇家開枝散葉,有誕育皇嗣之功。但陸氏卻十分巧妙地躲過了這三點。

    慶恭皇貴妃陸氏劇照

    論出身,按照《清史稿》的記載,陸氏是“陸士隆之女”,短短五個字卻暴露出最關鍵的資訊:那就是她出身不高。與同為漢女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和孝儀純皇后魏佳氏相比,陸氏差了不止一點點。

    論容貌,1724年(雍正二年)出生的陸氏,比乾隆小13歲,在年齡上看似在當時眾妃嬪中佔據很大的優勢。但乾隆前三次(雍正十三年、乾隆二年、乾隆十年)大封妃嬪之中,陸氏均未中選。從乾隆初年一直到1748年(乾隆十三年),陸氏一直都是常在的位分,所以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在乾隆眼中,陸氏的容貌絕對不出眾。

    乾隆劇照

    論子嗣,這一點很受容貌的影響,所以終陸氏一生,未能誕育子女。所以雖然陸氏入宮很早,在資歷上絕對勝過很多人,但因為自身條件的不足最終只能使自己在後宮當中成為“透明人”一般的存在。

    第二,受重視的幸運兒

    而說到陸氏的受重視,一切要從1748(乾隆十三年)這一年說起。說來也奇怪,本以為註定要孤老一生的陸氏,卻從1748年之後開啟了開掛式的生活。從1748—1759的十一年間,陸氏由陸常在升到了慶妃,真正成為一宮之主。雖然在晉升速度上與很多寵妃沒法比,但就平穩度而言,陸氏卻遠比那些時而得寵時而失寵的妃嬪要好得多。

    那麼陸氏的位分晉升難道是因為乾隆的回心轉意嗎?其實不然,在這裡首先就要感謝“一老一少”當中“一老”的助力。這位強有力的助攻手就是乾隆的生母,時為崇慶皇太后的鈕祜祿氏。前面我們說過,雖然陸氏出身卑微,但她卻自幼秉持孝恭謹慎的良好品行,於是閒來無事的她就經常跑到鈕祜祿氏那裡請安,陪太后聊天,給素來閒悶的太后帶來不少歡聲笑語。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畫像

    久而久之,太后對於陸氏這個孩子是越來越喜愛越看越順眼,於是便在乾隆每次請安之時,對自己兒子訴說陸氏如何如何好。乾隆呢是出了名的大孝子,自然對於母親的建議十分重視,也就因此對陸氏多了些許重視,陸氏由常在升到妃位的晉升就是這樣來的。

    第三,嘉慶眼中比生母還重要之人

    但陸氏上述的“柳暗花明”並非她人生當中最為巔峰之時刻。1760年,令貴妃魏佳氏誕下皇十五子永琰,乾隆對此子十分看重。因為魏佳氏子女眾多,所以撫養精力十分有限,於是乾隆破例(低位分妃嬪撫養高位分妃嬪之子)特命無子嗣的慶妃代為撫養永琰。一方面是對陸氏人品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對永琰的格外看重。

    對於終生無子的陸氏來說,永琰的到來使她萬分歡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陸氏將其後半生所有的精力和愛都給了永琰。因為陸氏本身品行良好的緣故,使永琰在養母的教導下朝著乾隆預想的方向成長,這自然會讓乾隆很欣慰。於是,為了表揚陸氏的撫養之功,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45歲的陸氏被晉封為慶貴妃,這也使其成為本不受寵的妃嬪逆襲擁有顯赫地位的典型案例,所以永琰便是陸氏逆襲人生當中的“少”助力。

    慶恭皇貴妃陸氏劇照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51歲的慶貴妃去世。按照常理,乾隆對這位妃子是沒有多少感情的,但畢竟陸氏當年奉養太后撫養愛子有大功,於是乾隆還是為其舉辦了隆重的喪儀,並且為她“輟朝五日”。

    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在乾隆去世嘉慶親政之後,為了表達對養母陸氏的感恩戴德,嘉慶破例(按照常理,只有尚在世之先帝妃嬪才可晉尊位號)追封其為“慶恭皇貴妃”,並且對養母的侄子進行了大肆封賞加官進爵。由此足以看出,在被撫養的那段時光中,陸氏在嘉慶眼中甚至比生母還重要。

    嘉慶帝劇照

    小結:

    自身條件不足本註定孤老一生的陸氏,沒曾想在“一老一少”助力之下,在後半生得到乾隆的重視並委以重任,在去世若干年後還有養子對其念念不忘,雖然終生未能誕有子嗣,但如此待遇於她而言,也是另外一種幸福和值得。

  • 6 # 雍親王府

    一位帝王后妃想要在後宮之中立足,獲取高級別的冊封和更加尊貴的地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她要麼有著足夠顯赫的家族背景,令皇帝不僅不敢對其小覷,甚至還要伺機“拉攏”;要麼就是有傾國傾城之貌,為帝王所鍾情進而獲得專寵,不再旁顧其他妃子;要麼就能夠為皇帝誕育皇嗣,憑藉著“母以子貴”,最終獲取晉封。

    然而,在乾隆朝時期,就有這樣的一位后妃,她出身並不顯赫,雖有一絲美貌但卻也依然在佳麗遍佈的後宮中為人所忽視,而一生從未誕育子女更成為了她的“致命之殤”。可縱然如此,她依舊能夠晉封為後宮中地位非常高貴的貴妃之位,去世之後更是被追封為皇貴妃,終成一代“後宮贏家”。

    這位乾隆朝時期的“傳奇后妃”,便是歷史上的慶恭皇貴妃陸氏。她的經歷也充分說明,想要在後宮中崛起,並不止只有依靠著皇帝這一條路,透過“曲線救國”的方式,走皇帝身邊“關鍵人”的路線,一樣可以立足於後宮之中。

    “低調”而又“平凡”的陸氏,依靠著“太后路線”,晉封為妃。

    《清史稿》中,關於陸氏的介紹只有短短一行字,非常的簡單:

    “慶恭皇貴妃,陸氏。初封慶嬪。累進慶貴妃。薨。仁宗以嘗受妃撫育,追尊為慶恭皇貴妃。”

    在與其他清朝後妃的記載文字對比來看,對於陸氏的記載少了一個非常關鍵性的資訊,那就是陸氏的父親。

    這一點在《清史稿》中陸氏的介紹裡並沒有說明,這其中的原因必然是其家族的地位非常卑微,而在其他史料上,對於其父親的介紹,也就僅僅是“陸士隆”這個名字而已。

    也有史料記載,陸士隆並未入朝為官,沒有官職,只是江南地區的普通士大夫階層出身的一介讀書人,因而在清朝的官方史料中沒有對其的過多描述與記載。而從後來乾隆皇帝將其家族予以抬旗,正式劃歸鑲黃旗內務府佐領下這樣一份旨意安排更可以看出,陸氏所在的家族甚至在其入宮前都不在旗籍,被抬旗後也只是給予了其一個“包衣”的身份,這些都說明了陸氏家族出身是非常低的。

    陸氏出生於雍正二年(1724),但是其最早出現在乾隆朝的史料中的時間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她被冊封為陸常在,四月又被晉封為陸貴人。

    可是這一年,陸氏已經是24歲了。按照清朝時期傳統,參加後宮選秀的女子一般都是在十二三歲左右,由此也可以推測出,陸氏應該是在乾隆登基之初就已經入宮了,只是在此之前由於其出身的卑微並沒有得到冊封,只是普通的宮女,再經過了長達十年在後宮的摸爬滾打經歷後,這才終於有了身份。

    當然,陸氏被乾隆皇帝所忽視也是一種必然。這一時期,乾隆皇帝一生的摯愛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尚且在世,後宮之中還有包括後來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等一眾寵妃,這些后妃都是出身高貴且在乾隆皇帝登基前就已經嫁給了乾隆,所以從各方面來說,陸氏確實排不上位置。

    然而,也就是從乾隆十三年(1748),陸氏得到冊封開始,其品階和級別開始穩步提升,其原因在於,這個時候的陸氏找到了她在後宮中的第一位“貴人”,這便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爾貴人陸氏,恭慎無違,恪勤有素。侍深宮而匪懈,夙嫻詩禮之規。承壺掖以流徽,克佐蘋蘩之職。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金冊晉封爾為慶嬪。”

    這是乾隆皇帝冊封陸氏為慶嬪時的冊文,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句便是“侍深宮而匪懈”。

    所謂“深宮”,就是指乾隆皇帝的生母,當時的皇太后鈕祜祿氏;而“匪懈”一詞的意思便是“毫無懈怠”。“侍深宮而匪懈”便可解釋為,陸氏侍奉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皇太后非常的盡心,毫無懈怠之意,可以說是做到了無微不至。

    乾隆皇帝將她對於侍奉太后的功勞,放在了“恭慎無違,恪勤有素”這樣的對其性格的評價之後,便說明這是乾隆皇帝將其晉封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陸氏被晉封為慶妃的冊文上。

    “爾慶嬪陸氏,夙著柔嘉,素嫻禮則。早膺象服,小心祇事夫慈宮。久侍璇闈,令德夙傳於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慶妃。”

    “小心祇事夫慈宮”中的“慈宮”,便是專指皇太后。陸氏小心、細緻的侍奉皇太后,同樣也也成為了陸氏晉封為慶妃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而這便是陸氏的“太后路線”。

    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孝子,對其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是極為敬重,並且對其母親的話可謂是言聽計從,從不反駁。

    於是,陸氏便緊緊的抓住了乾隆身邊的“關鍵性”人物——皇太后。

    她不僅經常性的前往其宮殿請安、探望,還抓住一切機會盡到自己的孝心,最終陸氏得到了鈕祜祿氏太后的喜歡與青睞,在這期間皇太后也少不了在乾隆皇帝面前誇讚陸氏。

    有了皇太后的“背書”,乾隆皇帝對於陸氏的印象必然也是大有改觀,給予了其充分的認可。就這樣,可以說是透過太后的“舉薦”,出身並不高貴,且入宮多年一直沒有誕育子嗣的陸氏,先是被封為嬪,之後更是被封為妃,成為了一宮之主,級別和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比較一下康熙朝時期,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是透過誕育了雍正,才被晉封為嬪;而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更是在生下八阿哥胤禩的近二十年之後,才被正式封為嬪級。從一點說,沒有子嗣的陸氏已然是非常幸運的了。

    以撫養皇子為契機,陸氏得到了她在後宮中的第二位“貴人”的支援。

    在清朝的歷史上,也並非全部的沒有生育皇子的后妃都就此失去“逆天改命”的機會。

    康熙朝時期的和妃瓜爾佳氏,早年生下一女但是早殤,之後再也沒有誕育子嗣,然而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時候,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她與當時也沒有誕育皇子的佟佳氏貴妃,共同撫養了幼年時期的弘曆。也正是因為這段“扶養孫子”的經歷,讓原本在康熙後宮中,地位非常普通的瓜爾佳氏得到了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尊崇,最後更是被封為了惇怡皇貴妃,在生前和身後都享盡了殊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陸氏也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絕佳的“抱大腿”的機會。這一年乾隆皇帝的皇十五子永琰出生,而他的生母便是當時乾隆皇帝最為寵愛的令貴妃魏佳氏。

    這個時期的令貴妃魏佳氏,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下七公主開始,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誕育皇十七子永璘,十年間,魏佳氏先後為乾隆皇帝誕育了四男兩女共六位子女。

    也正是因為誕育子女的數量太多且頻率過高,使得魏佳氏根本無力撫養全部的子女。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皇帝安排已經是慶妃的陸氏撫養皇十五子永琰。

    可以說,在此之後,陸氏將全部的心血都用於永琰身上,對其的撫養和教育是盡心盡職、無微不至,而這不僅讓他與年幼的永琰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是讓永琰的生母魏佳氏頗為感動,陸氏與魏佳氏之間,透過永琰就此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絡。

    乾隆三十年(1765年),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因為“斷髮事件”,為乾隆皇帝所厭惡,儘管乾隆未下旨將其皇后之位廢黜,但卻收繳其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其皇后之位“名存實亡”。一年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輝發那拉氏去世。

    就在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失寵的同時,魏佳氏被乾隆皇帝冊封為皇貴妃,以“副後”身份統御六宮,成為實際上的“後宮之主”,並且是後宮之中級別最高、身份最為尊貴的后妃。

    而掌握了後宮權勢,並且為乾隆皇帝所專寵的魏佳氏,並沒有忘記這位精心撫育自己兒子,並將永琰視如己出的慶妃陸氏。於是在魏佳氏的“保舉”之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陸氏正式被乾隆皇帝冊封為慶貴妃,坐上了此時乾隆後宮的“第二把交椅”,就此從身份卑微的普通宮女,搖身一變成為了地位尊崇的貴妃,可謂是實現了後宮人生的“逆襲”。

    “養子”永琰登基,陸氏再獲追封。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慶貴妃陸氏去世,終年五十一歲。

    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透過秘密建儲的方式,將當時只有十四歲的永琰確立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從永琰的出生,到被確立為王朝統治的接班人,陸氏親眼見證並且親自陪伴了永琰了成長,雖沒有最終見到其登基大統,但是在永琰心中,陸氏的地位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這份地位比他的生母魏佳氏還要高。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將皇位禪讓給了永琰,永琰登基為帝,這便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與此同時,乾隆皇帝還追封了永琰的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純皇后。

    這一時期的情況大家都非常清楚,乾隆皇帝雖然已經禪位坐上了太上皇,但是依舊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此時的嘉慶皇帝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卻僅僅是個“三皇帝”,他的影響力甚至比不上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

    在此期間,嘉慶不僅要繼續住在王府,所有事情也都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斷然不敢將陸氏升格的事情搬上臺面,不僅如此,也是礙於乾隆皇帝,就連與其關係恩愛的結髮妻子、喜塔臘氏皇后去世,嘉慶都只能將其草草下葬,可見此時嘉慶對於乾隆皇帝的畏懼。

    終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第二天正月初四,嘉慶皇帝馬上追封陸氏為“慶恭皇貴妃”:

    “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

    此一來,嘉慶皇帝也算了結了長久以來自己的一樁心願,同時也就此報效了陸氏對於他的養育之恩。

  • 7 # 千水千山

    封建社會,一個妃子若想在皇宮有一席之地,除了皇帝的寵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子嗣,有了皇子的依靠,才能在宮中長久地保有地位。

    否則一旦皇帝駕崩,沒有子嗣的妃子只能孤獨地度過餘生,其悲涼情景可想而知。

    然而歷史上卻有一位妃子,出身並不高貴,為人也非常低調,卻能在暗流湧動的後宮一枝獨秀,最後享盡榮華富貴,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她便是乾隆的慶貴妃陸氏。

    這位陸氏的出身相較於其他後宮之主,地位是比較低微的,她的父親只是江南的一個讀書人,並非官宦人家。當時陸氏初入宮時,並沒有受到乾隆的關注,直到二十幾歲才嶄露頭角。

    因為那時乾隆的最愛富察皇后尚在人世,還有許多寵妃在前,乾隆根本沒有機會注意到陸氏,而且陸氏的相貌並不是特別出眾,在一眾的妃子當中,是很普通的一位。

    陸氏為人低調,不願與人爭高下,她最後能夠脫穎而出,運氣佔了很大比例,但也和她個人的努力分不開。

    陸氏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能夠看清當下的局勢,雖然她看似不爭不搶,但很懂得明哲保身,知道如何才能保自己在後宮的平安。

    她待人溫和,再加上沒有子嗣的威脅,所以後宮之人並不覺得她有什麼危險。

    乾隆後來最寵愛的令貴妃在還沒有得寵之時,與陸氏的關係尚好,令貴妃一路走來也是十分艱辛,陸氏在其尚未發達之時,從不像其他人那樣對令妃冷言冷語,而是明裡暗裡給予了一定的幫助。

    所以令妃對陸氏的印象一直很好,當令妃在後宮的地位漸漸穩固之後,對陸氏也給予了一定的提攜。

    令貴妃在十年當中為乾隆皇帝生下了四男兩女,可見其受寵程度之高。 但是因為頻率太高,令妃無力撫養這麼多孩子,乾隆只能找其他妃子來幫忙撫養,由誰撫養,當然也會徵求令妃的意見。

    因為與陸氏的關係比較密切,此時的陸氏也已被封為慶妃,再加上她沒有子嗣,所以年幼的永琰便由陸氏撫養。

    陸氏幾乎將所有心血都傾注在永琰身上,給予永琰無微不至的照顧,令妃看在眼裡心中也非常感激。

    陸氏同時對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皇太后也是非常盡心盡力,乾隆是個大孝子,對自己的母親言聽計從,陸氏對太后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乾隆非常滿意,這也加速了陸氏晉升的機會。

    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因為“斷髮事件”,使得乾隆徹底對她失去了耐心,雖沒有廢了她的皇后之位,但也是有名無實。

    之後令妃晉升皇貴妃,成為後宮中名符其實的掌權者,陸氏在後宮的地位也僅次於令皇貴妃。她雖沒有子嗣,但憑著自己隱忍善良的性格,終於為自己贏得後宮的地位和尊重。

    永琰因為由陸氏撫養長大,因此對陸氏的感情勝過自己的親生母親令妃。永琰掌權以後,追封陸氏為“慶恭皇貴妃”。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慶貴妃陸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並沒有記載,只是說她是陸士隆之女。

    陸士隆是漢人,也並不是權高位重的官員,因此,陸氏坐定了是漢女出身。

    根據滿清後宮祖制,皇帝的嬪妃必須從滿洲八旗顯貴中擇選。因此漢女想在後宮佔一席之地,是極為困難的。

    (慶貴妃劇照)

    然而,既沒有顯赫出身,又無子嗣的陸氏,為什麼卻能打破這一定律。她不但生前一再得到晉升,死後也極盡哀榮。她去世後,不僅乾隆為她輟朝五日,嘉慶即位後,還追封她為慶恭皇貴妃。那麼,她憑什麼得到這一切呢?

    清朝的嬪妃想要得到晉升,一般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出身是否顯貴?二是容貌是否出眾?三是有沒有育嗣之功?這三個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身在後宮的陸氏,顯然不具備這些硬性條件。

    據史料記載,陸氏不過是江南普通人家的女子,早年曾做過戲子,後來跟隨戲班給乾隆獻戲,被乾隆相中,因此留在了宮中,並被封為陸常在。不久後,又被封為陸貴人。

    這麼短時間內便兩次得到晉封,看來是很得乾隆寵愛的。

    不過,當時最得乾隆寵愛的是令妃、舒妃等人。她一個小小的常在貴人,很快就被乾隆遺忘在了腦後。

    好在陸氏雖位低人卑,但她並不自怨自艾,知禮守本分的她從不樹敵,與出身於漢軍旗的令妃更是關係融洽。

    (崇慶皇太后劇照)

    不光如此,陸氏侍奉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很是盡心,因此頗得崇慶皇太后的歡心。

    崇慶太后雖說是乾隆生母,但在雍正在位時並不受寵愛,自然很同情一樣不受皇帝寵愛的陸氏。所以,她經常在乾隆面前替陸氏美言,乾隆對崇慶皇太后一向孝順有加,自然對陸氏也不能輕視了。

    乾隆十六年,崇慶皇太后下諭,乾隆將陸氏冊封為慶嬪,陸氏終於成為一宮之主。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崇慶皇太后乘輦同行。乾隆知道陸氏得崇慶皇太后喜歡,於是命陸氏與之前往。

    乾隆二十四年,對陸氏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

    這年,和她關係親密的令妃,誕下了皇十五子永琰。

    令妃母以子貴被晉封為令貴妃,在崇慶皇太后和令妃的美言下,陸氏再次得封慶妃,進一步鞏固了地位。

    更讓陸氏高興的是,一直沒有子嗣的她,得到了養育永琰的資格。

    (令貴妃劇照)

    本來,令貴妃是完全有資格撫養永琰的。不過,在清朝後宮中,向來皇子出生後,都會交於其他妃以上位份的妃子代為撫養,所以正得寵愛的令妃一方面為取悅乾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永琰,於是在她的建議下,乾隆出於信任,把永琰交給陸氏撫養。

    這份榮寵,讓陸氏極為高興。再加上她本就沒有子嗣,在撫養永琰一事上自然極為盡責。

    於永琰而言,陸氏雖是養母。但由於她舐犢情深,倍受呵護的永琰,自然對她感激。

    此後,乾隆二十七年和乾隆三十年,好人緣的陸氏,兩次都得以隨乾隆再下江南。她能有這個殊榮,一方面必須感謝崇慶皇太后和令妃的美言,另一方面也是得她養育的永琰頗為乖巧,讓乾隆非常滿意,念她有功的原因。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再次遵崇慶皇太后的諭旨,將她封為了慶貴妃。

    此時,皇后鈕祜祿氏早已因斷髮被廢,而盛寵不衰的令貴妃,也已被冊封為皇貴妃,成為統攝後宮的實權人物。

    (乾隆劇照)

    陸氏在晉封貴妃後,地位尊貴僅次於令皇貴妃,無兒無女又不得乾隆寵愛,能得到這樣的尊貴,身為漢女的陸氏已經十分不簡單了。

    可惜,陸氏在成為慶貴妃後,僅過了6年便因病去世了。

    陸氏去世後,乾隆以貴妃之禮厚葬,考慮到她一生無兒無女,命皇子與公主為其穿孝,並輟朝五日以示哀悼。

    嘉慶四年,88歲的太上皇乾隆帶著對權位的不捨去世了。

    已經在位4年的永琰終於得到了親政的機會。

    據《清仁宗實錄》記載,永琰在親政後,先追封生母令妃為孝儀純皇后,同時又將“與生母無異”的陸氏追封為慶恭皇貴妃,並對她的侄子陸松齡多有封賞,官至給騎都尉。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仁宗實錄》)

  • 9 # 米瑞話影視

    【米瑞君】的觀點:在清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妃子,她自始至終都不是皇帝的寵妃,並且終生沒有生育,但是,她的人生不僅沒有悲催,反而榮耀加身,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就算乾隆帝時期的慶貴妃陸氏。而等到她的養子嘉慶帝即位後,念曾受陸氏撫育,又追尊她為慶恭皇貴妃。對此,《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中有明確的記載:

    “慶恭皇貴妃,陸氏。初封慶嬪。累進慶貴妃。薨。仁宗以嘗受妃撫育,追尊為慶恭皇貴妃。”

    慶妃比乾隆小13歲,24歲被封為陸常在,同年被封為陸貴人;27歲晉封為慶嬪,36歲晉封為慶妃,45歲晉封為慶貴妃,51歲去世。她的晉封道路非常穩健,紮紮實實。那她為什麼會有如此好的境遇呢?

    陸氏為人謙恭低調,不喜爭鬥,她溫馴恬淡的性格成為後宮中的一股清流,這種品性讓她在乾隆眼裡與眾不同

    陸氏是漢人陸士隆之女,史書上對她並沒有詳細的記載,陸士隆的官職不高,這就意味著進宮後的陸氏並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來庇護。深知這一點,陸氏為了自保和不給父親增加麻煩,總是低調謙恭,不惹是非。從不去爭寵,更不去參與宮鬥。

    陸氏雖然沒有生育子嗣,可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她養育了永琰,也就是嘉慶帝,母憑子歸,陸氏有這個福氣和運氣

    永琰的生母是令妃,她的生育能力極強,十年中生下六個孩子,但是如何養育成為難題。於是,乾隆經過考察之後,選擇讓沒有孩子的陸氏來養育永琰。

    而陸氏對永琰視如己出,盡心盡力地撫養,不僅將永琰培養成才,而且她與永琰產生了親密深厚的感情。在永琰眼裡,養母陸氏比親生母親令妃更讓他愛戴和親切。所以,在乾隆駕崩的第二天,嘉慶就追尊陸氏為慶恭皇貴妃,這也體現出嘉慶的一片孝心。

    陸氏深得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的喜歡,這也是她能夠在後宮如魚得水的重要原因

    陸氏和崇慶皇太后的關係很是親暱,陸氏盡心盡力地侍奉崇慶皇太后,她也得到了極為豐厚地回報。崇慶皇太后是乾隆地生母,她說話的分量自然很重。崇慶皇太后經常在乾隆面前說陸氏的好話。久而久之,陸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綜上所述,沒有人脈,沒有背景,也沒有兒女,陸氏憑藉自己的低調和聰慧,在清朝競爭激烈的後宮裡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陸氏生前富貴,死後也光彩。不爭,也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也許實實在在做好自己的事,老天自有安排。

  • 10 # 江湖小曉生

    慶貴妃陸氏是乾隆後宮裡非常特殊的一個妃子,因為她既沒有怎麼得到過乾隆的寵愛,又沒有為乾隆生下過一兒半女,卻能夠在嘉慶上臺後,被追封為皇貴妃。

    慶貴妃的出身很平凡,她老爹陸士隆就是個布衣,她被封為陸常在的時候,已經是25歲高齡了。可能大家覺得這是正當年的年紀,可清朝皇帝選妃,都是從十二三歲的小姑娘選起,25歲的慶貴妃,顯然是歲數不小了。

    年紀大了,又沒有生兒子,怎麼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呢?慶貴妃,有自己另闢蹊徑的想法。她從來不爭不搶,一直在後宮過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過小日子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其他妃子都奔著皇帝去了,太后那邊自然是很清淨的,為此陸氏就這麼跟太后的關係處好了。

    一、侍奉太后有功勞,陸貴人成為了慶嬪。

    人各有志,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搔首弄姿的後宮當中,每個女人都在爭奇鬥豔,她們想要讓皇帝看到她們的美麗,從而特別關照一下她們。

    可是陸氏是個例外,她知道自己出身平凡,長相也一般,沒有特別出眾的地方,所以她只能靠孝順,來博取老太后的歡心。

    她沒有給乾隆生下過孩子,所以她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顧老太后。而乾隆是個大孝子,陸氏的所有舉動,乾隆其實都看在眼裡。

    爾貴人陸氏,恭慎無違,恪勤有素。侍深宮而匪懈,夙嫻詩禮之規。承壺掖以流徽,克佐蘋蘩之職。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金冊晉封爾為慶嬪。

    從乾隆給陸氏的冊封文書中,我們就能夠看得出,陸氏最初只是常在,後來靠著年紀升任貴人。不僅行為舉止十分端莊,而且侍奉老太后是孜孜不倦。

    現在因為她侍奉老太后有功勞,又有老太后特別的關照,所以陸氏就被冊封為慶嬪了。這一攀升的機會,使得陸氏多年辛苦的時光並沒有白費。這一年慶嬪已經28歲了。

    二、繼續跟著太后混,慶嬪就成了慶妃。

    成為慶嬪的陸氏,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侍奉太后的好處,從皇帝那兒下手,未必就能討喜,反倒是虛度光陰。

    與其跟那幫女人爭搶皇帝,倒不如她另闢蹊徑來好好服侍太后。官升一級,慶嬪的各方面待遇也是有增加的,這對她本人來說,也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為此她更加賣力,在侍奉老太后的事情上,絲毫不敢怠慢。

    爾慶嬪陸氏,夙著柔嘉,素嫻禮則。早膺象服,小心祇事夫慈宮。久侍璇闈,令德夙傳於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慶妃。

    終於在公元1759年,36歲的慶嬪終於被乾隆皇帝再次提拔,成為了慶妃。這一提拔至關重要,因為成為妃子以後,那就是小老婆裡的翹楚人物了。

    那麼為什麼要冊封她為妃子呢?其實很簡單,還是因為她照顧老太后十分用心,而且深得老太后的賞識,於是乾隆也就按照老太后的旨意提拔她為慶妃。

    三、慶妃不爭不搶,這也是她受重視的原因。

    慶妃很有意思,她跟其他女人截然不同,她不願意去曲意逢迎地對待乾隆。而且她也沒有那麼多花招,所以她在後宮的人緣其實還是不錯的。

    乾隆皇帝後宮佳麗那麼多,看到乾隆來了一個個別提多興奮了,可是慶妃始終都是那種恬淡的性格。因此她逐漸也自然地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試想一下,慶妃的出身十分單薄,她既不是旗人,父親陸士隆又不是官員。她這樣的人,入了宮如果沒有特別的花招,怎麼可能被封為妃子呢?

    她到了宮中以後,還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花招,甚至連母以子貴的條件,慶妃都不具備,因為她沒有兒子。

    很多普通的女人,因為給皇帝生了兒子,所以被冊封為妃子,這本身也沒毛病。畢竟皇帝的兒子,將來最差也是王爺,王爺的母親成為妃子這有何不可呢?

    可是慶妃是沒有兒子的,既沒有兒子,又沒有背景,還是漢人出身,你讓慶妃拿什麼去跟後宮的那幫女人爭呢?除了孝順,似乎沒有其他武器了。

    四、慶妃撫養過嘉慶皇帝,與令妃打成一片。

    慶妃在乾隆朝創造的奇蹟,是很多女人都望塵莫及的。可是慶妃並沒有止步於妃這個稱號,她在1768年,居然又被冊封為了貴妃。

    那麼是什麼神奇的命運,讓乾隆皇帝把這個女人又晉封為貴妃了呢?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令妃和他兒子永琰了。

    令妃魏佳氏是很受乾隆皇帝喜愛的,她就是劇中的魏瓔珞。因為受寵,所以不斷給乾隆生孩子,先後生了4個兒子2個女兒。

    這麼多孩子怎麼撫養得過來呢?乾隆一看,這慶妃不是閒著沒事幹嗎?得了得了,你也別服侍太后了,你先來幫她帶一個孩子吧!於是慶妃就成了永琰的養母。

    這個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皇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慶妃沒有自己的兒子,所以她把永琰當成了親生兒子一般看待,對他的照顧細緻入微。

    最終她的行為也感動了魏佳氏令妃,從而兩人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了令妃在乾隆耳邊吹風,給慶妃封個貴妃又算什麼事兒呢?

    令妃病重的時候,甚至曾經將永琰託付給了慶貴妃,可惜令妃還沒死,這慶貴妃就已經先走了。為此令妃特地讓兒子永琰披麻戴孝,為自己的養母慶貴妃送葬。

    總結:時常抱大腿,終能得攀升。

    陸氏從一文不名的普通布衣,逐漸被封為慶嬪、慶妃、慶貴妃,這一路走來,少不了兩條大腿,一條是老太后,一條則是魏佳氏令妃。

    跟這兩個人打理好關係以後,乾隆皇帝自然是愛屋及烏,逐漸開始欣賞陸氏了。這事兒還沒完,等到她的養子永琰成為了嘉慶皇帝並且親政以後,又開始給陸氏加封了。

    本來陸氏是慶貴妃,現在嘉慶皇帝直接追封她為慶恭皇貴妃。可見在後宮生存,除了得寵和生孩子,還有第三種生存方案,那就是抱大腿。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中字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