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慧慧職場
-
2 # 十年前就叫涯客
真正的君子是少數,真正的小人也不多。中間的不好不壞的普通庸眾是多數。所謂“還是好人多”是相對個別垃圾的。相對君子,大部分人談不上好,他們不願主動作惡,也不想犧牲自己利益去見義勇為,順大溜是他們的突出特徵。君子和小人是人群中的兩極,他們習性不同,道德底線相去甚遠。君子的價值取向是善是義,小人是權是利。君子手段少,不願下三濫,小人幾乎沒有底線常不擇手段。君子走在明處,小人藏在暗處。好人敬君子,小人笑君子。庸眾有時也認不清真君子。培根有句名言:普通的美德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讚美,稍高的美德也會引起人們的驚異,而最上層的美德,是普通人難以認知的。做君子也不能學東郭先生或農夫,否則,小人會更加肆無忌憚,社會上的邪惡會更加氾濫。通常情況下,我們要近君子遠小人,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與小人糾纏,但如果真的繞不過去了,我們一定要冷靜,要運用智慧法律等手段,將小人制服。此外,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心中都有善有惡,只是比重不同。小人,只是其惡佔其人格的主要方面而已。有時候,同樣一個人,對張三而言是小人,對李四可能就是君子。這需要相處的藝術,我們要儘量贏得別人善的一面。我們都不是完人,我們不可能對什麼人什麼事都做得盡善盡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願君子越來越多,小人與賤貨越來越少。
-
3 # 淡定155868716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和小人如何界定,本人認為還沒有標準的尺度。某個人對於你來講是個小人,在別人面前也許是個正人君子,雖不是好君子,至少也是個偽君子,偽君子不等於小人,也就是說他具有兩面性,但是小人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斤斤計較,耿耿於懷”。
小人的作為是吃不了一點虧,只要你稍有一點雞毛祘皮事得罪他,他會想方設法報復你。如果都認為寧得罪君子而不得罪小人是處事的真理的話,那麼,我們在君子面前也許會成為小人,在小人面前就成了“縮頭烏龜”。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得罪就得罪,不要讓小人養成習慣,不怕他耍賴,狠狠教訓他一次又何防!這樣他在你面前也就不敢做小人!
-
4 # 如夢192927610
這句話包含的意義是告訴大眾一種處世的智慧。
先看歷史故事。
中興名將郭子儀位極人臣時,有御史中丞盧杞求見,郭面色凝重,讓侍從妻妾全部退下,正衣冠親自迎接,給了盧杞極高的接見規格待遇。眾人不解,郭解釋,是為保郭家全家日後安全。盧杞相貌醜陋卻又極具才幹(有才幹出人頭地可能性極大),是屬睚眥必報小人,接見時,妻妾侍從們若態度傲慢或不經意輕侮了他的醜陋,會給郭家埋下禍端。後來盧杞成功上位宰相,便開始了清算,嘲笑或侮辱了他的人,俱各打擊報復,對郭家卻禮敬有加。郭子儀政壇長青樹,與他的處世智慧是分不開的。
胯下之辱的韓信,功成分為楚王,對當初侮辱他的屠中少年,不但沒為難他,反而召見並讓他做了中尉。
君子講究的是善與義,或是胸中藏有更高遠的志向和目標,就看淡了自已的得失名利,甚至君子一層的人,更有以天下為已任,造福蒼生為終生追求,他自然不會或不大有閒心去計較得罪他的人。小人追逐的是自己的名與利,睚眥必報,排除異已便為心中所日思夜想,得罪他的成本很高。韓信乃君子,盧杞為小人。郭子儀不得罪盧杞,實乃處世明智之舉!
當然,社會主流的道德與道義,並不是對小人妥協,讓小人大行其道。輿論的導向,社會對小人的自動疏離,讓小人只能逞其勢一時而必不久遠。盧杞當宰相兩年便被謫居一個小地方鬱鬱而終,便是社會給他最後的回答。其實小人在逞勢時,我們要避其正銳時的戾氣,免受其害,內心裡卻不認可而疏遠他,所謂虛與委蛇。小人自以為聰明,快意恩仇,窮極名利,其實是隻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每一次的得勢不饒人,都是自絕於人眾的做法。人生活在人際網路中,當週圍的一切人都漸行漸遠,心裡拒絕你的時候,小人的末日也就來臨了。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請回顧,小人哪個有好下場?!
因此,‘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並不是宣揚的社會對小人的妥協與包庇,而是一種與小人相處的處世智慧!
-
5 # 談者無語
“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是華人必須掌握的處世哲學,如果連這個都不會,不要談在社會上混的風生水起了,引來殺身之禍都有可能。
“君子不黨 ,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 ,其利人助也”這段話引自馮道寫的《榮枯鑑》。用現代文翻譯如下:君子不愛拉幫結夥,一旦遭遇災禍往往無人救援。小人愛鑽營愛結交朋友,反而往往得到別人的幫助。
後面還有一句話“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道義一旦失去了並不會有什麼實際的懲罰,但災禍一旦降臨如果沒有解救但方法一定會遭遇巨大的困難。
得罪君子通常是得罪一個人,得罪小人往往容易得罪一群人。原因就是“君子不黨”,小人常常“朋比為奸”,不講道義、不守規矩,一頓群毆或者趁機誣告、落井下石,弄死你再說。
君子和小人鬥爭,往往是君子越鬥越少,小人越鬥越多,越鬥勢力越大。原因就在於君子往往不屑於團結力量,自以為道義傍身,最後在現實中碰壁,被小人打得暈頭轉向、一敗塗地。
我們往往欣賞堅持道義的君子,但是也要客觀的知道遭遇災禍的往往也是這些君子,君子是很難做的,而小人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最終逃脫災禍。
“小人”嚴嵩如何鬥倒“大人”夏言夏言是如何得罪小人嚴嵩的?
嵩與言同鄉,稱先達,事言甚謹。言入閣援嵩自代,以門客畜之,嵩心恨甚。《明史 夏言傳》夏言一開始不但沒有得罪過嚴嵩,相反兩人有過相當的蜜月期。兩人都是同鄉,而且兩人還有考官與考生這層“師生”關係(嚴嵩中進士早,曾經做過夏言的主考官),後來夏言得到嘉靖帝的寵幸升官之後,嚴嵩就投靠夏言並且“事言甚謹”,也就是說各種投其所好,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所以夏言入閣拜相之後,就將嚴嵩也提拔了,並且作為接班人培養。只是夏言這個人做人處事態度粗暴,把嚴嵩真的是當“門下走狗”來驅使,就從這點上,嚴嵩就“心恨甚”了。
你看,得罪一個小人,其實非常的容易!
有個有趣的佛教故事,其實很能說明對待“君子”和“小人”應該怎樣做才能相安無事。
弟子問:“師父您有時候打人、罵人;有時候對人又彬彬有禮,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
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起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裝不下太多指責和訓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禮節!”
嚴嵩是如何邀寵的?
明世宗嘉靖帝沉迷道教,當時的首輔夏言反對嘉靖帝修仙,漸不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將沉香水葉冠賜予夏言、嚴嵩等大臣,夏言不肯戴;但嚴嵩每次出朝都會戴此冠,還特地用輕紗籠住以示鄭重。世宗見狀,越發喜歡嚴嵩而嫌惡夏言。
(電視劇《大明王朝》中用鮮花冠代替水葉冠,凸顯嘉靖帝沉迷修仙的荒唐誤國)
小知識:為什麼夏言不願意戴水葉冠?
按照制度 : 明代入流的官員朝服戴梁冠 , 公服戴展角蹼頭 , 常服戴烏紗帽 ; 士子、庶人戴四方平定巾 ;農夫戴斗笠 、蒲笠 。雖然後來頭巾的式樣繁多 , 但束髮冠仍是逸出禮數之外的 。明人劉若愚 《明宮史〔水集 〕 · 束髮冠條》說 : “其制如戲子所戴者 。”明朝仍然延續了宋朝的巾下戴冠的作風 , 不這樣戴就顯得不守禮數,單獨戴冠只有那些戲子、或者道士之流。夏言固守“道義”,不肯媚俗;嚴嵩“無節”,無所不用其極,自然就贏得了嘉靖帝的更大信任。
這裡是不是就是“道義失之無懲”?你看嚴嵩為了邀寵,拋棄了道義、棄節操於不顧,有什麼損失呢?沒有,反而日見寵信。
“小人”嚴嵩的致命一擊
夏言失去世宗信任後,嚴嵩因為善於諂言媚語,得到世宗歡心。夏言擔心被罷官,喚嚴嵩過去商量,嚴嵩卻已經偷偷到陶文忠家裡計劃怎麼咬他壞話以便取而代之。夏言得知非常惱恨,便示意諫官一次次彈劾嚴嵩。世宗正在寵信嚴嵩,並未聽進去,而二人從此就大為不和。嚴嵩得到世宗宴請和召見時,磕頭下跪,訴說夏言怎麼欺辱他,淚如雨下。世宗讓他把夏言的罪狀全說出來,嚴嵩這下得以大揭其短。世宗大為惱火,最終強令夏言致仕。最後嚴嵩又聯合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夏言處以極刑。死時六十七歲。
可惜嘉靖帝處於盛怒之中,根本無法聽進去夏言的一番忠告,最終身死。這裡,難道不是“禍無解處必困”嗎?
嚴嵩的行徑,是徹底的“小人”,善於揣摩嘉靖帝的心態,以弱示強、用影帝級的演技,最終將老上司、老對手推入深淵。
小結很多時候,“小人”的報復往往不是在明處,而是在“暗中”,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才是“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的真正原因!
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能分辨君子、小人,更要有一顆慧心,懂得如何和君子、小人相處!
-
6 # 我是一個小書蟲
這種處世哲學應該堅決抵制。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句話對華人流傳很久的名言,顯而易見的意思是,得罪的小人,他會伺機報復,得罪了君子,君子有容人之量,不會報復。
1 不問事情是非曲直。
這種處世哲學,同一件事,面對不同的人(小人君子),有著不同的態度,華人的思維中,不問事情本來的是非曲直,只不思考事情本身,沒有對事情深層次的追究,沒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所以華人喜歡“和稀泥”,整個社會就是潛規則下一團亂麻,就是一缸臭醬。
2 只關心自己利益。
華人不去探討事情本來的面目,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華人的自私也是很有名,華人的信仰也能看出來,華人只信對自己有用的。李敖批評金庸“信佛,選擇性信,對自己有利的信,對自己不利的不信”。魯迅作品中對華人的自私和冷漠有著強烈的批判。
總而言之,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壞的一方面影響深遠,導致社會上君子越來越少,小人越來越多,社會中遵紀守法的越來越少,潛規則橫行無阻。
所以我認為對“寧可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種處世哲學應該堅決抵制。
-
7 # 老樹A
,子曰:"君子喻心儀,小人喻以利。"所以判斷君子與小人就從義和利講。君子存心但憑忠義,小人處事盡設機關。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像這樣的人常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人做對不起自己的事,往先想到自己是不是有些過錯,"愛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自己。" "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曰,我必有仁必無禮也。"對待對不起的人首先檢討自己,能夠原諒人家。有時還想想過去他做的某些事,對我還不錯,也就不計較了。小人則不同,看平時相處還不錯,一接觸到利益馬上就不一樣了,對他十回好一回不好馬上翻臉。"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小人心胸狹窄,報復性大,對他要敬而遠之,不可得罪。君子待人恕道,小人處事忌恨。君子與小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要學習修養向君子看齊,"要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做人要學厚道。為人處事不要把利放到第一位,錢再是好的,不義之財還是不要的,這樣不斷修身養德,也能做一個君子。君子如果不注意修養,有時一心想到自己利益,也會變壞的。
-
8 # 浸淫之辭
君子和小人的定義一直再被變化……
其實君子本來是所謂的偽君子……
小人卻是指偉大的黎民百姓!
-
9 # 自由的魚168047374
君子坦蕩蕩,就是得罪了,他也不會放暗箭。而小人,不得罪,都有可能暗箭難防!
君子,研究事。小人,研究人。
-
10 # 如一凡夫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胸懷坦蕩,不斤斤計較,寬容大度,而小人心胸狹隘,常耿耿於懷,多於算計,所以,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也是華人的待人之道,為人處世之心得體會,是一人間真言。
回覆列表
得罪君子不會吃虧,得罪小人立招禍害
君子處置有方,小人不擇手段
君子寬容,小人計較
君子坦坦蕩蕩,小人私下害人
君子過往不究,小人挾私報復
君子謙和有禮,小人囂張跋扈
君子給你改過機會,小人睚眥必報
君子也許還會幫你,小人早已斷了後路
因此,得罪君子基本沒有危害,得罪小人卻遺患無窮。
其實,我們應該反過來,尊重君子,而儘量不得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