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心佳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結婚,四處幫閒,

    五車學富,六親皆散,

    七年之獄,八試不售,

    九番自殺,十堪嗟嘆!

    見字如面。徐渭的扭曲人生落在了字紙上,亦如你所見。

    但問題是,為何歷代的書法家、畫家如陳師曾、鄭板橋、齊白石等輩又都對徐渭敬仰有加呢?(齊白石曾雲,“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關鍵就是徐渭的筆法。

    他在《書季子微所藏摹本蘭亭》中說,“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已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並其鬚眉軀幹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

    其書法主張非常明白,“己意”二字。

    他將行草書對於情感的表達功能發揮到極致,在筆法、結字、章法等方面都打破傳統帖學的法則,對傳統帖學造成巨大的衝擊。

    徐渭悲劇的一生,憤懣、抑鬱、孤獨、淒涼的內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造就了藝術的奇人。中國古代佯狂的藝術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樣發瘋,生時寂寞,死後併為後人頂禮膜拜的大家實在不多――徐渭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

    徐渭死後,他的作品越來越為一些有識之士所讚賞。

    徐渭的書法隨處可見突出誇張而不失法度的結體,筆畫跌宕起伏,字型大小對比,字形的極具變化,有如狂風驟雨,酣暢淋漓,令人歎為觀止。

  • 2 # 不足齋2018

    可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吧,面對家庭的不幸,妻子的背叛,憤而殺妻坐牢,差點被殺頭!

    學富五車,卻四處幫閒,人生之苦幾乎讓他沾了個精光,精神上肯定倍受打擊!

    好的藝術要麼是無意中的偶作,要麼是從一個掙扎糾結痛苦的心靈中出來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歷史上有名的顏真卿(祭侄文稿),蘇東坡的寒食帖無不是在不幸中誕生!

    徐渭也是大抵如此吧!

  • 3 # 一笑貫長天

    徐渭可謂是中國歷史最具才華的人物,其文學,書畫,戲曲,軍事上盡皆翹楚,遺憾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一生僅僅在助胡宗憲擒徐海,誘汪真的短暫輝煌後便落魄潦倒。

    徐渭一生大多在憂懼,貧苦中度過,致使其性格恃才傲物,孤介不遜,他曾書一聯送自己,二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由此可見其性格。

    有人可能會說,問你書法,你囉嗦這些做什麼啊?我是想說,徐渭的書法與他的性格與經歷實在是不可分的。看徐渭的書法,第一眼的感覺是擁塞無比,滿紙亂麻!

    可是,你知道嗎?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叫鄭板橋,他在書法界擁有獨創六分半書,就是這樣的牛人,你知道他對徐渭如何評價嗎?他說,我甘當青藤門下一走狗!足見其對徐渭有多麼的崇敬啊!

    徐渭的書法上追鍾繇,索靖,二王,後融蘇黃米。他曾自評,吾書第一,詩第二,文三,畫四。你可知道,徐渭可是中國大寫意畫的鼻祖啊!這樣的水平的畫藝居然被排在第四,可想他的書法怎樣?

    我們再看徐渭的書法,其擁塞不堪,其實是他內心抑鬱憤懣的表露,就像殘酷的現實對他無情的擠壓。我們再看其恣肆的筆觸,沒有高超的筆法技巧如何能把如是扭結,多變的書風寫的幾乎沒有失誤呢!我們再看一看他的牽連纖絲,那就是控筆能力的完美體現,你再看看粗細的對此,那是一般高手可以做到的嗎?有人可能會說,他和現在的亂書也差不多啊?是!其有些相似,那亂是有些像,但不同的是現在的亂書真的基本功不紮實,這些人可以說我學徐渭啊!給她一句話,畫虎不成反類犬!

    致敬徐渭,你的才華,你的書法!

  • 4 # 寧延安

    書法傳統

    我們現在都在講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個大傳統,書法傳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所謂傳統,“傳”是傳承的意思,“統”則指綱紀、準則。兩個字合起來,傳統是指歷時久遠、世代相傳、共守一定的準則、規範,取得了共識的某種形式及其風尚。當然,隨著時代及條件的改變,它會產生一定的發展變化。那書法傳統是什麼呢?我認為它包括兩大方面:

    一是書法的藝術美。這是書法的形式本體。書法具有藝術性,是由實用文字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它在漢字的創造與實用的過程中煉就了藝術美。諸如書信、便條、公告、抄經、詩稿、文稿等,不僅僅是生活資訊的記錄與傳遞,同時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二是書法的精神美。這是書法的精神內蘊。書法不僅給人形式技巧上的審美感受,同時,由用筆、結字、章法、墨法等形式要素共同作用創作出的書法作品,給人感受到某種精神美。這種精神美反映了書寫者的個性氣質和人文情懷,包括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經濟、科技等等綜合學養。

    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作為書法傳統的統一體,自古到今,傳承有緒,並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書法的藝術美——天生麗質

    我們中華民族的先民對漢字的創造,由最初的結繩、刻劃逐步地演進到象形文字。我們講中國漢字的造字有六大原則: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註、假借。轉註、假借是用字方法的延伸,前面四個是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象形。在象形的基礎上,會意是兩個以上象形獨體字的合成。指事是在某個象形文字的特定部位加上指事符號。比如“木”,上面是樹叉、中間是樹幹、下面是根莖。如寫“本”字,就要在“木”字下面加一橫劃,示意這是根部。“末”指的是樹梢,所以這一橫加到上面去了。形聲字,一個形符、一個聲符。比如江河的“河”,“水”是形符,“可”是聲符。所以“六書”的基本是象形。象形,具有高度抽象的畫意。比如“馬”,馬頭、馬身、鬃毛、四條腿。如接受的“受”,中間是一葉扁舟,上面一隻手在推,下面一隻手在接。這就是象形字的組合,是會意字。再如“集”字,下面是木(樹),上面是隹,就是鳥形,在篆書裡面有一個或三個“隹”,也就是一隻或三隻鳥停在木上面是“集”。這種種組合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美妙形式,這種形式美感來自於人們對於自然法則的認識。漢字的形成過程充分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先民的偉大智慧。這種智慧表現為高度的抽象審美能力。早期的文字有很濃的畫意,演變到後來就越來越簡練、概括。最初的字形是一種不規則的象形形態,逐漸變得越來越規範化,濃縮到一個小方塊裡面去,或是正方形的方塊,或扁方形的方塊、長方形的方塊。

    象形文字逐步過渡到注音文字。注音文字完全就符號化了。世界史上的文明古國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些文明古國過去都有象形文字,但是除了中國,其他古國的文字逐漸演變成了純符號的拼音文字,傳統就割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還保持著傳統,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如仰韶、大汶口、二里頭等發現的刻劃符號、象形文字,到殷商時期,正逐步地趨向於符號化,和早期純象形的文字有了區別,再經過兩週古文、大篆,文字演變越來越規範化、抽象化,到秦小篆時完全整齊劃一了。隸、楷、行、草最後到狂草,透過一系列字例的排比,我們可以發現,文字演變的過程環環相扣,來龍去脈清晰無疑,這就是中國漢字的偉大之處。

    問一個不瞭解文字學的人,在他面前放一個甲骨文,再放一個狂草,他會覺得兩者之間沒有關係,如果把中間環節的若干字例補上,整體看起來就會恍然大悟。這種現象在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漢字如此,因為我們的先祖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中文字的用法沒有離開根本,它傳承變化有緒,都有出處。不僅文字如此,華人特別強調創新發展是有傳承的發展,不主張脫離根本的突變。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平地起驚雷”似地冒出一個沒有根本的東西來是難以被認可的。我說中國書法的“天生麗質”在哪?就是中國的漢字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藝術美因子,這才成就了書法藝術。

    古人透過對自然法則的理解與活用,使每一個字的組合、偏旁的搭配形成了開合、聚散、虛實、長短、輕重、疏密、欹正等若干個對偶範疇。我們的祖先創造漢字是很聰明的。我們的書法家在書寫漢字時滲入了自己的個性、氣質,審美理想,從而造就了自己的個性風格,與他人不同,具有鮮明的“身份認定”特徵,這是美學上的價值。比如某件作品一看是傅山的,那一件一看就可認定是董其昌的。五四時期的文化精英們要廢棄漢字,他們誤以為是落後的漢字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儘管有的精英人物提出廢除漢字,廢除書法,但是最終實現不了,因為他們自己從內心、從感情上都捨棄不了書法。

    我們現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證明了我們的漢字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其實,漢字及其書法不僅僅起到了表情達意、交流資訊的實用工具的作用,同時還維繫了中華民族的感情。即使是在海外生活了幾十年的遊子仍然忘不掉,很多生活了好幾代的華人家族還是要回來尋祖。這種難以捨棄的民族感情就是靠中國文字來維繫,中國文字靠什麼維繫?靠美妙的書法維繫。如果沒有美妙的書法,漢字只是一種乾巴巴的、很單調的符號的話,也生存不到今天。從漢字書法當中,可以感受到高度的美感,使精神得到愉悅,享受到樂趣,所以才捨棄不掉。

    書法的精神美——自覺修為

    書法的精神美有賴於我們的自覺修為,所以我把他叫做書法藝術的鑄魂工程。藝術美是直觀的,可以觀察到的。精神美是需要透過感受來體悟的。所以我們在欣賞一件作品的時候,眼睛看到,傳入大腦的是形式、技巧上的表現,讓我們有一個審美上的認知,深一層就是心靈的感受和體悟。這種感受是精神上的共鳴。對一幅作品所蘊含的氣息、情調、意境產生感受,與作者的心靈溝通。但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精神美必須依託於形式本體的表現,依賴於藝術美而存在,藝術美的深層內蘊是精神美,這要透過作者的自覺修為而實現。

    人從識字以後,逐步地讀一些經典的詩文,讀哲學、倫理等各個方面的著作,接受書中的思想理念,轉化為自己做人處世的準則、規範。所以我們說書法的精神美是由作者的自覺修為,滲透到筆墨中去,透過書法的氣、勢和用筆、結體、章法、墨法的表現產生的韻味顯露出來。這裡面體現的是高雅、低俗還是平庸,達到什麼樣的思想、精神高度,這是瞞不過去的,在筆墨裡面必然有所反映,這是可以感受到的。在寫字過程中心存雜念的人,他的書法運筆及氣韻是不暢的、彆扭的,達不到自然的流露和真誠的表現。因為他的腦袋裡始終在想著如何表現,不可能達到自然狀態,如此境界就不可能高。所以說“修為”二字很重要。

    我們講人文修養、人格修煉、綜合學養都有賴於自覺修為。古人講“書如其人”,有些人把這歸結到政治態度上,比如說趙孟頫,他是宋代皇族,入元后為元朝做官,有些人攻訐他的字“疲軟”,以這種方式解釋“書如其人”是有缺陷的。“書如其人”,“如”的是作者的個性氣質,還應該“如”他的學養。他的書法具有文人氣還是市俗氣,可以做審美價值判斷,但沒辦法反映他的政治觀點。他的為人處世、學養的高低是可以反映出來的。古人往往比較強調人品的重要性。所謂“心正則筆正”、“人品不高,筆墨無法”等等。為了強調這一點所以特別地提示出來,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這種強調有它積極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歷史上很多書法水平頗高的人因為人品不行,對他書法的評價不高,就是因為受到這種道德觀念的影響。重視這種道德觀念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因為它有助於現今社會公德的建設和真善美價值觀念的培養。如果否定了這一點,大家都不去重視這個問題,那這個社會就很可怕了,社會的墮落就無可救藥了。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提倡,我們書法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學書法也要學做人,從學書法中學做人。

    謹防“競技書法”之流弊

    “競技書法”,是我針對近些年來全國書壇書法創作和展覽評比的弊端提出的批評。書法一旦淪落到“競技書法”的地步,就會過分地誇大書法的形式表現和技巧的賣弄,忽視做人的道德準則和人品高尚這方面的修養。曾見報道有刻意想入選全國書法展的作者,急於求成,宣紙用了一刀又一刀,最終勞累猝死,實為可悲!當代書壇的很多亂象,比如作假、代筆、關起門來描摹、做舊等等。“競技書法”的惡性發展,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亂象之一。書法本來是追求藝術美和精神美的高雅藝術,現在變成了一種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獎項和職務的惡行。如某省書法家協會換屆,居然安排了幾十名副主席與秘書長,都企盼著由職務帶來社會地位與市場效益。如此種種,造成了社會性的反感,以致如今種種大獎和書法職務含金量大為降低,不值得尊重。如果長此發展下去,中國書法的前途是堪憂的。這是當代書法繁榮景象背後所隱含的危機,令人憂慮!當今書法展賽評審的機制也助長了這種風氣,一年十多個甚至二三十個展覽比賽,許多年輕人為了獲獎,不得不屈就於評委的審美偏好,研究評委的風格、用筆,投其所好,甚至於背後耍出很多小動作。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去獲取虛榮的光環,一旦成功,他也可由此得到很多利益回報。這種風氣盛行,書法的精神美從何談起?

    高雅品位是“養”出來的

    人文修養的高度決定了書法作品的審美高度。這種高雅品位是靠“養”出來的。好比我們燉高湯要用文火燉,又類似於印章的包漿,急於求成是不行的。有人制作假的舊印,用煙燻、用油塗,貌似醇厚,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是假的。所以說,文人藝術家,有歷史責任感的文藝家、官員、學者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包括我們愛好書法的各個方面的人士要注意學書法是為了什麼?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可不是為了競技書法,我們的目標是要養成我們的高雅品位、高雅的人文情懷,這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以這種立意來學習書法就能學得很有高雅品位、意境和精神內涵。好比我們看到某些作家、文人,不是書法家,他們寫的字從表現形式和筆墨技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毛病、瑕疵,這一點不如書法家,但是書法家往往在情調、氣息、那種透人心脾的清氣上面比不過這些作家、文人,因為他們讀書多。他們多少年來在作詩、作文、觀察生活、提煉作品,用他的作品倡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他們的思想境界反映在書法的筆墨氣息中,耐人尋味。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書法家思考。

    老前輩林散之先生、高二適先生、啟功先生等,他們經常提醒年輕人要多讀書,多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文修養。我看過於右任先生寫的一副對聯:“筆墨精良人生樂事;氣質變化學問深時”。學問靠什麼?學問靠讀書,不是簡單的讀,而是研讀。胸無點墨氣質就不會變化!有人批評“當今書法家沒文化”,這句話失之絕對、簡單,但是也反映出現在的書法家不重視讀書,不自覺修為,以致書法作品的精神內蘊淺薄,流於形式上的炫技。所以,高雅品位是靠“養”成的而不是靠打造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多少年的自覺修為而實現的。

    發揚書法傳統,並不過時

    書法傳統如何在當代人文修養的建設中發揮作用、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與優勢?

    發揚書法傳統在當今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書法在當今時代日益凸顯出“四性”,即文化性、人本性、社會性、國際性。書法是華人的文化基因圖表;做書之“法”和做人之“法”統一,教人“敬正”、“知恥”;書法中蘊含著剛柔性格、進退智慧;貫通著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書法的教育和傳承,可使每一個國民都得到心靈的滋潤、靈魂的提升、素質的提高,是非常有好處的。

    書法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對當今公務員素質培養具有積極作用。書法作為華人人文素質的基礎和精髓,歷來為政府官員所重視,並已成為官員必備素質之一。書法對於當今公務員的素質培養有著重要意義:①透過“以字正心”,端正思想行為;②豐富文化知識,提升綜合修養;③提高書寫水平,便於日常應用;④廣交各界朋友,抵制不良愛好;⑤凝神靜氣揮毫,有益健康長壽。練習書法可以端正官員的品格,樹立社會公德楷模;可以在書法中參悟處事規則,提高辦事能力。

    學書法有助於培養人的道德修持和真善美的品格。在書法中,美是載體和表現,它所沉積並作為支撐的,是對於真善美的理解與追求。顏真卿受到一以貫之的歷史尊崇,除書法本身的功力外,與他在安史之亂中寧死不降,最後浴火取義有關;秦檜的字寫的不錯,但卑劣人品使他永遠在華人面前跪著謝罪;周作人不僅字寫的好,而且深夜磨墨的那種文人情致也可謂真性情,但其漢奸身份,使他的一手好字成絕筆終難成墨寶。

    學書法可以促進讀書與思考,能促使人被動接受或主動涉獵習書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知識。習書者一旦對書法涉及的人物、歷史、政治、哲學等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延伸閱讀,擴充套件知識面。而古今卓有成就的書法家,多是飽讀詩文、飽覽群書的、文化修養極高的文化大家。

    可以說,發揚書法傳統在我們當代,不單是提升書法家的人文修養,對於提升全社會的國民素質,端正社會風氣,提高全民人文修養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希望可以幫到您

  • 5 # 15250786293

    徐渭的草書氣勢磅礴,徐渭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又有了一些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形態,讓明代的書法邁向了另一個頂峰。大家都知道,董其昌破壞了書法中的墨法,那麼徐渭就破壞了書法中的筆法。徐渭將繪畫中的筆法破壞了,又將書法中的筆法破壞了,可以說,徐渭在書畫筆法上的研究是極為透徹的。這也就成就了徐渭在美術上以及書法上的極大成就。

  • 6 # Five201314

      徐渭從少年時代即開始習練書法,早年頗學鐘王,為其書法藝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其狂放不羈的性格不為楷書所束縛,中晚年大量作行書和狂草,尤以別具特色的草書最多。其傳世書法作品主要即行草,這也是行草之書最少約束而又瀟灑風流的緣故。

      徐渭楷體意多含蓄而古拙。字多為方正之形,大小隨形,不做整齊劃一安排,雖有法而不循法,變化天然,亂頭粗服,天真爛漫,毫無輕佻之習,洗盡鉛華之氣,而厚重、渾樸之趣溢於意表。這種書法,用線拙劣,細細品賞則愈探愈有味,有一種特殊之美深蘊其間。

      最能代表徐渭書法風格,亦最具個性特色的當屬其草書。觀其草書數字連綿、一氣呵成、奔放奇縱似寫胸中之塊壘。徐渭草書運筆超脫,狂放不羈,氣勢雄健,情感激烈;字形則大小參差,或顛撲,或偃仰;字或如狂,或如醉,皆出之自然,渾然天成。寓姿媚於撲拙,寓霸悍於沉雄,筆畫圓潤遒勁,結體跌宕嬗變,章法縱橫瀟灑,達到書寫神韻之頂端。

  • 7 # 晉風

    他胸懷奇才,詩書飽腹,但考舉不第,懷才不遇。做人幕僚,又遇倒黴的主,以致懼禍發瘋、殺妻入獄。可謂空懷報國之心,未酬扶貧濟世之志,以致憂憤窮困一生,實是一個悲劇才子的人物。 但正是徐渭的歷經磨難,激發了他在書畫藝術上的靈感。學書先從魏晉入手築基,再探唐宋明大家。由於性格的契合、認識上的獨具慧眼,特別衷情米芾米顛的書法,以致於他非理性的(實是徐的稟異天賦)、狂逸恣肆、滿紙雲煙的草書,時刻流淌著米之血液的噴張!

    由於活的鱉屈,心中才華之氣只能都噴薄到書畫上,酒醉時,便自吟自揮毫,真有“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的雄放英發,所以留世的作品都以行草書居多。就拿《七律朝廷久罷詩軸》來說,點畫狼藉,老筆紛披。筆畫忽粗忽細,筆觸忽溼忽幹,字距行距密無空隙,抬眼望去,真有屯雲滾滾,疾風暴雨之臨景!此中沒有出規入矩的法度,有的是逆俗叛世、孤傲狂狷的宣洩!這種塊磊不平之氣,所引發來的激越情緒,征服了後世無數的藝術家。

    所以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他的《徐文長傳》裡對徐文長書法這樣讚歎道:“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

    確實,他的書法面目之奇異,用筆之大膽,在中國書法史上絕無僅有,不愧是中國書法藝術歷史長河中一波異彩紛呈的浪花!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8 # 雲舒森林

    徐渭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在書法、繪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有成就。他的這些藝術形式寫意性特別濃厚,尤其是在書法,繪畫方面。他的潑墨大寫意的藝術風格更彰顯其桀驁不馴、獨立高標的人格風範。

    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有成就,且有多部文集、劇本問世。但其人一生坎坷,經歷奇特,是一位“可憐”的人物。早年聰慧,積極入世思想頗強,但科舉考試屢試不第。中年在浙閩總督胡宗憲幕府任書記,參加過抗倭戰爭。後嚴嵩倒臺,胡宗憲受牽連被殺。徐渭害怕株連,精神近乎失常,曾多次自殺,均未死,但幾近瘋狂。後竟誤殺其妻,被逮入獄,坐牢七年,終在友人營救下出獄。晚年極其貧困,靠賣畫為生,生活悽慘, 73歲孤獨地離開人世,死時只有破床一張,上無草蓆,只有薄薄的稻草相伴。

    徐渭的作品主要有:書畫有《山水人物花卉》冊、《牡丹蕉石圖》軸、《墨花》、《黃甲圖》軸、《榴實圖》軸、《墨葡萄》等;詩文有《青藤文集》;書法有《草書詩軸》等;戲曲有《四聲猿》、《南詞敘錄》等。

    徐渭是天才的悲劇性的藝術家。其悲劇性的坎坷一生必然反映於其繪畫、書法等作品中。他是用作品來表現其身世的坎坷,抱負的無法實現,精神的受壓抑的苦悶、彷徨,因此他的作品表現性極強,非理智的智慧,達到了最高層次,是令你血脈驟然緊張,精神極度亢奮的本真,而所謂翩翩起舞的優雅和矯揉造作的虛偽根本看不到。

    徐渭的心中鬱積了太多的憤懣和不平,難以自拔,唯有寄情於酒和書畫,才能抒發他心中的怨恨。所以原先的柔弱的、纖毫的工筆畫已不能適應這一切,於是徐渭就開創了潑墨大寫意畫法。這種畫法使用純粹的水墨,不用顏色。徐渭認為:“墨分五色,幹、溼、濃、淡、焦,加上紙的素白,天然成了六彩。五墨六彩的對比與和諧,足以描述一個水墨的天地。”他發明一種“蘸墨法”,或筆頭清水,筆尖墨色,或筆上淡墨,筆尖濃墨,一筆之中含濃淡,起伏、向背、明暗,種種變化都在這無法無天的水墨之中。他還悟出了“積墨法”,墨色

    覆墨色,層層疊疊。還有一種“破墨法”,以一種墨色落紙,在其溼時在以另一種滲破,或濃破淡,或淡破濃,自然天成。這種種的墨法都在寫意,而不是象形。所以站在徐渭的畫前,你會感到他畫的葡萄、石榴、瓜、蘿蔔、豆、蟹、魚等等,都不追求形似,而儀態卻栩栩如生,生氣勃勃,但卻帶有憤怒之氣,正可謂憤怒的生氣勃勃。這一點頗像蘇東坡,東坡作畫時追求神似,他擅畫醜石枯木,有點以醜為美的意味,這也無非借醜石枯木抒發心中的盤鬱之氣。這正如米芾所說:“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以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盤鬱也。”(米芾:《畫史》)。不過蘇東坡是以形寫神,他是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神的抒發,並不是完全放棄形似,而徐渭是有點以神寫形,以神造形。神就是形,形就是神,形神兼備,兩者俱得。例如徐渭畫的雨中芭蕉,用急風暴雨的筆墨,傾盆而下,將上下兩邊壓成邊線,造成一種擠壓感,在這種擠壓下,芭蕉的墨色擠往兩邊,顯得生氣勃勃,且有一點憤怒。

    芭蕉在形象上達到了似與不似的妙境。看徐渭的繪畫,大都是一大團墨色,好像是心中鬱積了太多的苦悶、委屈、和淚水,這一切無法排遣,越積越多。那用淡墨破濃墨, 或用濃墨破淡墨的墨色對比,就好像憤懣之氣在心中的運動,好像在尋找一個突破口。那墨色的葉、草、葡萄等等,就是被所壓抑之氣從胸中的噴出,因此石榴、芭蕉、

    瓜豆、都顯得生氣勃勃,且帶有一點憤怒。在這裡,形就是神,神就是形,形神兼備,達到了一種至妙的境界。

    《墨葡萄》是徐渭最有成就的水墨大寫意花卉作品的代表。此畫構圖奇特,氣勢不凡。畫幅右邊的葡萄藤葉密集,而左邊卻疏落清爽。葡萄葉被畫家用它豪放潑辣的水墨技法隨意點來,濃淡交錯,造成錯落生動的氣勢,不求形似。再配以晶瑩圓潤的葡萄,行草書寫的詩詞,姿勢略傾斜,字跡飛舞,構成了似不經意、信筆揮灑的水墨大寫意畫卷。畫上題詩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表現了他悲涼無奈的心情。

    徐渭的書法也蘊含了他的寫意性。他最擅長的是行草,這與他狂放的寫意畫風相一致。書如其人,他的草書具有一種癲狂的醉態,筆墨流動,彷彿非理智清醒的人所為。他可以進入一種忘我的創作境界,可以完全忘卻周圍的物理世界,全然進入了心理的專注,達到心忘手,手忘筆,筆忘字,不經意運筆而自然有書的境界,他得意而忘形。徐渭的草書破壞性極強。看他的草書有一種狂躁的氣息,頗能震撼人心。那歪歪斜斜的字型,汪洋恣肆的筆畫和他心中鬱積的憤懣的噴發相映照,顯得生氣勃勃。這尤其從他的書法代表作品《草書詩軸》中能體現出來:全幅作品線條強勁縱逸,即長拉硬扯,盤環勾連,一往流轉,

    又鬆鬆緊緊,疏疏密密,既塗既抹,又寫又畫,粗拙不失飄逸,濃重時見空靈。他似乎不善於用中鋒藏筆,而多側筆露穎,以顯耀其精神,呈現其媚趣。“媚者,蓋鋒稍溢位”,“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他似乎不重使轉,而時時直折生斷,“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的鐵律,他也沒遵守。字的間架結構完全被打散了,有時這邊的字分成了兩半,卻同另一邊的字連起來,削弱了字的可識性,以服從整體的章法佈局。區域性的技巧美失去了原有的價值,一切取決於視覺整體,以表現出更大、更渾然蒼茫的審美意識。他的筆勢不是縱向的一一推移,而像是縱橫不羈的生拉硬扯,你爭我奪。字不像是一一從筆下流出,而像是一下從籮筐裡倒出來的,橫倒豎歪,粗頭亂服,怪態百出,但又無不生動活潑。作品似乎著意在渲染一種氣氛,濃墨重按如塗如畫的墨色,如同天上的烏雲,翻滾奔湧,甚或還夾帶著飛沙走石,有一種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氣勢迎面襲來,令人驚駭令人愁,但又無處逃避,無處躲藏……

    徐渭的書法藝術境界是不能用傳統的標準、傳統的規矩來約束的,它是從胸中自然流出的獨家創造。“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是春。”“不求形似求神韻,根撥皆吾五指栽。”正是他獨特藝術境界的真實寫照。袁宏道初次看了徐渭的書法作品便說:“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落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然可見,意甚駭之。”後來又對其作品進行了細緻的觀賞,再評道:

    “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不論書法,而論書神,成八法之散聖,字型之俠客也。”可見徐渭的書法中既有憤怒的不平之氣,又有奔放的氣勢,可謂憤怒的生氣勃勃。

    徐渭的積極表現自我情緒的藝術,開啟了後世表現主義的先河,影響深遠。就近代畫壇所景仰的大畫家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而論,都是從此畫法脫胎而出。鄭板橋對徐渭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刻了一枚“青藤門下走狗”的印章,用來鈐於畫上。並說:“鄭所南、陳古白兩先生善畫蘭竹,燮未嘗學之;徐文長、高且園(鳳翰)兩先生不甚畫蘭竹,而燮時時學之弗輟,蓋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也。文長、且園才橫而筆豪,而燮亦有倔強不馴之氣,所以不謀而合。彼陳、鄭二公,仙肌仙骨,藐姑冰雪,燮何足以學之哉!”(鄭板橋題畫蘭竹)近

    代的吳昌碩題徐渭的書畫冊亦說:“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顏真卿)。”齊白石對徐渭更是傾慕備至。他曾說:“青藤、雪個、大滌

    子之畫,能縱橫塗抹,餘心極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餘於門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又題詩曰:“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吳昌碩)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再如戴熙曾提到他看到徐渭的一套三十六幅冊頁時的情形,有“此冊開視,心目為快,家人在旁,亦復齊聲拍手,噴噴稱妙”。在浙江民間,有關徐文長的傳說至今不衰,可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 9 # 狂喜淡墨a

    徐渭的書法淺識

    明代山興人,(浙江紹興),字文清,號青藤老人,青藤道人,其號有十幾個。工畫,工書,善草,行草仿米芾,其筆急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不論書法,論書神,誠入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

    嘗自雲: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

    其大才人也,其書文詩畫,四絕,其草書,追求書之神化,不求造表細節,有法臻格,鋒芒直逼,書草於性情激揚,筆力勁蒼老道,穩健而脫俗,其靈俊處,實出天賦異稟,直迫之晉詣,兼唐之草神,久遂自成一家,傳之散聖之美譽。

    草善,率爾真實,筆畫狂放,獨具匠心,運之以神筆,鬼沒神出,入草奇逸,一如登山臨水,枯藤繞纏,臻其妙,意近而法嚴,意法尺寸相宜,是謂草達高界之境。一生曲折,乃大不易,炎涼使他,形成個性倔強,孤傲自賞,又鬱鬱寡歡,之性格,徐渭成年後“貌修偉肥白,音朗然如鶴唳”。

    所作的詩文恣露胸臆、奇傲縱誕,有超軼千古的不羈之感。從其草書,詩文,可以略見其情。掙扎於命運之中,書墨如命運交響,可敬拜。

    徐渭的藝術之路,難道不是一面可借鑑之鏡嗎?那就是人遇挫折愈加勇往。追求藝術是一個非常艱性之路程,藝路就是人生之路,無平坦之路,曲曲折折,會讓人歷練人性,其藝術就是對人的大寫意,也體現了藝術形式是來表達一個人的悲歡。

    徐渭像

  • 10 # 詩夜城主

    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布衣,明代晚期書法家,其書法自成一家風格,遺憾的是徐渭未能被選入“明末四大書家”,“明末四大書家”有董其昌、米萬鍾、邢侗、張瑞圖,即便如此,徐渭書法也頗受後人稱讚,那麼徐渭書法好在哪呢?

    徐渭書法反映其極強的個性。

    自古以來,書法開啟的是千姿百態的視覺藝術世界,在徐渭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徐渭由於身世坎坷而逐漸產生的極強個性與叛逆精神,其書法和他的個性一樣狂放不羈,恰恰這樣的精神正是書法藝術可遇又不可求的,徐渭主張學書法要獨出於己,目的在於“寄興”,即表現自己的真面目,

    徐渭書法堪稱藝術的極致。

    書法在東漢末期逐漸擺脫實用性的束縛之後,就形成了獨立的藝術門類,進入一個自覺的藝術階段,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尚韻”之風,唐代時期的“尚法”之風,宋代時期的“尚意”之風,元代時期的“尚古”(復古)之風,每個時期的書法藝術風格都不一樣,直至明代書法就又進入了藝術的更全新階段了,

    徐渭書法遵循藝術規律,有嚴謹的法度,同時又具有無限自由創作的空間,既追求形體的美感,又保持其“以形見義”的特點,徐渭擅長行草,字字狂放揮灑,膽魄非凡,他的狂草更是氣勢礴,筆墨恣肆縱逸,就連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意思是甘願為徐渭研墨,做他的書童,

    徐渭的代表作,行書《夜雨剪春韭詩》筆勢奔放,氣勢象邁,有“宋四家”黃庭堅書法一波三折的意境,米芾書法的情趣,其行草《三江夜歸詩》滿紙菸雲繚繞,頗有“草聖”張旭的風格,可以看出徐渭書法也是集眾大家所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知識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