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校園文化資源做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發校園文化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以下的策略:
一、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語)。學校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的圖書,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醫療衛生、環境科學、少兒百科,是語文課程教學極為重要的資源庫。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定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教授閱讀的方法,透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
圖書室還可以建設電子閱覽區,讓學生在廣闊的電子書海中遨遊。學校圖書室為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到圖書室借閱圖書,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為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圖書室可開展“每週新書推介”向全體師生推薦介紹新到的圖書,培養了學生對圖書的閱讀興趣。
同時,每個班開設圖書閱讀課,透過圖書閱讀課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另外,每個班都建立了“圖書角”“學習園地”“讀書會”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二、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
校園環境也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顯性和隱性兩部分。顯現的校園景點中那碧綠的草坪、盛開的鮮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以及其他裝置設施,可以成為學生文娛生活、養育薰陶的好地方和學生進行文學創作的好素材。這些校園文化資源都能成為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
例如,我們可以按照語文教學的需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對學校環境進行觀察,觀察花草樹木在一年四季的變化、標誌性建築的結構、學校雕像所蘊含的意義,然後佈置學生進行寫作,讓這些校園文化資源成為學生寫作的物件,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深厚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校園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隱性的是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如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都可以視為語文教學資源來開採、挖掘、利用。例如:學校定期組織各種閱讀知識競賽,如講故事會、朗誦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語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語文競賽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紮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3-6年級的語文課程標準是要求學生每個單元都要進行必要的習作,習作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寫人的,有記事的,有寫景的,也有狀物的,這些習作都和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在班級把學生的優秀習作進行展示,達到共同學習,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在校園進行美文誦讀、講故事、硬筆書法、作文等語文競賽。透過競賽,可以讓學生在美文誦讀中感受到美文誦讀的節奏、品味美文誦讀的韻律,在講故事比賽中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和理解故事中的真、善、美,在硬筆書法比賽中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感悟中華民族文字所蘊含的巨大的人文內涵,在作文比賽中鍛鍊學生的遣詞造句、修辭、結構等習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高超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班班通網際網路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引導學生瀏覽《中國兒童文學網》、《中國兒童網》、《小學語文網》、《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小學語文動漫課堂》等網站,品味既充滿童趣,又富文學性的語文課程資源,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積極開發學生資源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因此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特長以及隨機生成的一些資訊納入教育教學過程。
( 一)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開發與利用
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執教者瞭解到很多學生透過網路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圓明園中奇珍異寶的圖片及文字資料,這些對於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需要教師重複講解的重點,那麼執教者就把重點放在作者佈局謀篇的特點上。課堂上,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圓明園原貌(照片、歷史)及珍貴物品的資料(如曾展出的銅猴首、銅羊首、銅虎首的價值),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為什麼用大量篇幅寫昔日的輝煌?”由此,將學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
(二)對學生優勢特長的開發與利用
學生總在自已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的優勢特長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資源,也是校園文化資源的組成部分。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優勢特長,在學校成立了“朗誦興趣小組”、“國學興趣小組”、“播音興趣小組”、“小作家興趣小組”等文學小團體,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詩歌朗讀的技巧和方法,接觸和學習國學經典內容,學習播音,如何練習文章寫作,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團體文學活動中,理解中國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編撰校本教材
(一)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作文,這些作文可以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編輯《小學生優秀習作選登》、《小學生優秀觀察日記選》、《小學生自編童話故事集錦》,我們可以把這些集子裝訂成冊,置於教室,供所有同學閱讀,交流彼此寫作經驗,共享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二)編寫《國學經典誦讀本》。兒童誦讀國學經典,“具有相當現代的合理因素,第一,充分尊重兒童生理階段的特殊性。國學經典的句子,大多數短小、韻律,適應了兒童心理特點,透過誦讀的反覆刺激,有助於早期語言能力的開發,同時也打下文言語法與詞彙的心理底子。”[1]第二,哲學史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對科學史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學習能力,很大的一部分,是潛移默化的學習。看起來他好像學了並不懂的內容,看起來他真正記得的也並不多,其實這些將轉變成一種“內隱記憶”,在心理背景中漸漸會產生作用。[2]基於以上的兩點認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三字經》、《諸子百家》、《百家姓》、《千字文》等古典文獻中節選適合小學生誦讀及理解的內容作為校本教材,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接受力,增強文化心靈的動力。
(三)組織學生製作校報。小學生愛畫畫,
也愛寫字。他們的世界透過畫畫和寫字體現出來。做為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愛寫字的特點,組織學生定期、分班製作校報,愛畫畫的學生在校報上畫圖,讓愛寫字的學生在校報上寫字,讓愛寫作的學生撰寫文章,共同完成校報。透過展示,發揮校報這種校園文化資源的作用,磨鍊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畫與寫”的課程。無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可以透過繪畫把它描述出來的。古代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王維的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自古“詩畫不分家”。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的天性,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如上完《詠鵝》這首古詩,可以讓學生根據“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畫出鵝的樣子;如講到鯨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鯨的描寫,畫出鯨的特點。“畫與寫”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繪畫的。興趣,又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每週一詩”活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對於小學生而言,這樣要求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透過背誦,積累詩文中的詞彙、句法、詩法,獲得語言材料,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每週一詩”活動就是把所有要求背誦的詩詞彙編成冊,分發給學生人手一冊,讓學生提前背誦,每週背誦一首,積少成多,周復一週,久而久之,學生可背下所要求背誦的古詩,語文素養可得到大幅的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充分重視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積極開發學生資源,創造性地編撰校本教材,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校園文化資源做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發校園文化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以下的策略:
一、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語)。學校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的圖書,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醫療衛生、環境科學、少兒百科,是語文課程教學極為重要的資源庫。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定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教授閱讀的方法,透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
圖書室還可以建設電子閱覽區,讓學生在廣闊的電子書海中遨遊。學校圖書室為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到圖書室借閱圖書,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為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圖書室可開展“每週新書推介”向全體師生推薦介紹新到的圖書,培養了學生對圖書的閱讀興趣。
同時,每個班開設圖書閱讀課,透過圖書閱讀課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另外,每個班都建立了“圖書角”“學習園地”“讀書會”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二、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
校園環境也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顯性和隱性兩部分。顯現的校園景點中那碧綠的草坪、盛開的鮮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以及其他裝置設施,可以成為學生文娛生活、養育薰陶的好地方和學生進行文學創作的好素材。這些校園文化資源都能成為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
例如,我們可以按照語文教學的需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對學校環境進行觀察,觀察花草樹木在一年四季的變化、標誌性建築的結構、學校雕像所蘊含的意義,然後佈置學生進行寫作,讓這些校園文化資源成為學生寫作的物件,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深厚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校園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隱性的是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如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都可以視為語文教學資源來開採、挖掘、利用。例如:學校定期組織各種閱讀知識競賽,如講故事會、朗誦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語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語文競賽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紮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3-6年級的語文課程標準是要求學生每個單元都要進行必要的習作,習作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寫人的,有記事的,有寫景的,也有狀物的,這些習作都和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在班級把學生的優秀習作進行展示,達到共同學習,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在校園進行美文誦讀、講故事、硬筆書法、作文等語文競賽。透過競賽,可以讓學生在美文誦讀中感受到美文誦讀的節奏、品味美文誦讀的韻律,在講故事比賽中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和理解故事中的真、善、美,在硬筆書法比賽中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感悟中華民族文字所蘊含的巨大的人文內涵,在作文比賽中鍛鍊學生的遣詞造句、修辭、結構等習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高超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班班通網際網路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引導學生瀏覽《中國兒童文學網》、《中國兒童網》、《小學語文網》、《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小學語文動漫課堂》等網站,品味既充滿童趣,又富文學性的語文課程資源,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積極開發學生資源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因此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特長以及隨機生成的一些資訊納入教育教學過程。
( 一)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開發與利用
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執教者瞭解到很多學生透過網路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圓明園中奇珍異寶的圖片及文字資料,這些對於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需要教師重複講解的重點,那麼執教者就把重點放在作者佈局謀篇的特點上。課堂上,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圓明園原貌(照片、歷史)及珍貴物品的資料(如曾展出的銅猴首、銅羊首、銅虎首的價值),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為什麼用大量篇幅寫昔日的輝煌?”由此,將學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
(二)對學生優勢特長的開發與利用
學生總在自已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的優勢特長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資源,也是校園文化資源的組成部分。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優勢特長,在學校成立了“朗誦興趣小組”、“國學興趣小組”、“播音興趣小組”、“小作家興趣小組”等文學小團體,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詩歌朗讀的技巧和方法,接觸和學習國學經典內容,學習播音,如何練習文章寫作,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團體文學活動中,理解中國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編撰校本教材
(一)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作文,這些作文可以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編輯《小學生優秀習作選登》、《小學生優秀觀察日記選》、《小學生自編童話故事集錦》,我們可以把這些集子裝訂成冊,置於教室,供所有同學閱讀,交流彼此寫作經驗,共享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二)編寫《國學經典誦讀本》。兒童誦讀國學經典,“具有相當現代的合理因素,第一,充分尊重兒童生理階段的特殊性。國學經典的句子,大多數短小、韻律,適應了兒童心理特點,透過誦讀的反覆刺激,有助於早期語言能力的開發,同時也打下文言語法與詞彙的心理底子。”[1]第二,哲學史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對科學史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學習能力,很大的一部分,是潛移默化的學習。看起來他好像學了並不懂的內容,看起來他真正記得的也並不多,其實這些將轉變成一種“內隱記憶”,在心理背景中漸漸會產生作用。[2]基於以上的兩點認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三字經》、《諸子百家》、《百家姓》、《千字文》等古典文獻中節選適合小學生誦讀及理解的內容作為校本教材,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接受力,增強文化心靈的動力。
(三)組織學生製作校報。小學生愛畫畫,
也愛寫字。他們的世界透過畫畫和寫字體現出來。做為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愛寫字的特點,組織學生定期、分班製作校報,愛畫畫的學生在校報上畫圖,讓愛寫字的學生在校報上寫字,讓愛寫作的學生撰寫文章,共同完成校報。透過展示,發揮校報這種校園文化資源的作用,磨鍊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畫與寫”的課程。無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可以透過繪畫把它描述出來的。古代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王維的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自古“詩畫不分家”。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的天性,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如上完《詠鵝》這首古詩,可以讓學生根據“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畫出鵝的樣子;如講到鯨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鯨的描寫,畫出鯨的特點。“畫與寫”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繪畫的。興趣,又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每週一詩”活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對於小學生而言,這樣要求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透過背誦,積累詩文中的詞彙、句法、詩法,獲得語言材料,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每週一詩”活動就是把所有要求背誦的詩詞彙編成冊,分發給學生人手一冊,讓學生提前背誦,每週背誦一首,積少成多,周復一週,久而久之,學生可背下所要求背誦的古詩,語文素養可得到大幅的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充分重視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積極開發學生資源,創造性地編撰校本教材,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