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富公元
-
2 # 鑫財經
大約五六年之前,在所有的銀行,存款利率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華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後來,各商業銀行有了一定的許可權,可以在一定比例內自行設定存款利率,2015年以後,央行宣佈不在設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後,各家銀行的利率比賽一樣的不斷升高,有的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以上,幾乎是基準的2倍,比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還要高,但是還是有的人不願意存,這是為什麼?
期限太長在以前,老百姓沒什麼太多的投資方式,銀行存款是保值增值的唯二投資(另一個是國債),而國債不是隨時隨地能買到的,只有一些銀行代售,而且還有時間、額度限制,所以很多人都把定期存款作為投資的首選。
利息“太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些人認為把錢存在銀行實際上是貶值的,收益太低,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希望選擇收益率更高的投資,比如房子、股票等。
但實事求是的講,存款的安全性很高,風險很低,在投資學上講,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風險越高收益越高,哪有低風險高收益的好事?
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說,五年起5%的存款雖然利息看似不錯,但是沒有達到他們的收益或者流動性要求,所以就不願投資,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存款利率已經相當不錯了。 -
3 # 財經者思
5年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以上,最高為5.45%,但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存、不敢存,歸根到底,無非就是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銀行知名度低,擔心資金安全!5年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相當於基準上浮82%,能給出如此高利率的,要麼是部分中小銀行(農商行、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要麼是民營銀行。這一類的銀行,往往規模比較小、知名度很低,全國可能兩、三個網點,甚至於只有一個網點,這樣的中小銀行,風控體系與管理制度肯定沒有大銀行完善,且很難讓儲戶完全放心!因此,即便是存款利率高達5%以上,且有《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很多儲戶也不敢將資金存放在中小銀行裡!
原因二:5年期限太長、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一樣不划算要知道,農商行一旦推出5%的存款利率,還是會有很多儲戶感興趣的,但最終願意存款的人卻很少,主要原因就在於期限太長!5年耶,60個月,1800多天,這麼長的時間,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誰能保證資金一定不會使用到呢!而定期存款一旦提前支取,可是會按活期(0.35%)計息的,收益相差近15倍,極其的不划算!因此,很多人寧願選擇兩、三年的定期存款,一般也不會存5年的,流動性也太差了!
原因三:相比較其他理財產品而言,5%的年化收益,並不算很高就銀行定期存款來說,5%的利率已經算比較高咯!但如果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5%的收益,優勢並不明顯!比如,在支付寶中推廣展示的360天定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也能達到5%;甚至於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收益也能超過5%!
-
4 # 晴天財經閣
感謝邀請!銀行作為國家公信力的象徵在普通民眾心中擁有極高的地位,尤其是作為國有四大行來講它們的存款利率雖然相對比於一定的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但是它們的客戶流量是非常大的,很多投資者也喜歡對比不同銀行之間的存款利率,對於有一定風險的銀行往往抱有非常警惕的態度。
以上圖為例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這張包含了絕大部分知名度較高銀行的存款利率圖上來看,很多銀行五年期的定期儲蓄利率是根據三年期延伸而來。而三年期的基準利率是2.75%,上浮率一般是在40~%45%之間。
所以說即使這張圖表上的利率有一定的失真性,但是結合我們身邊的實際儲存利率來看5年期定期儲蓄,大部分的銀行包括商業銀行利率都維持在4%附近,非常少有利率高於5%的所以說並不常見。
並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五年期的國債利率也才4.27%,並且5年的時間流動封閉性對於穩健性投資者而言這個時間週期過於長,大部分的投資者時間週期基本在一年到三年之間,網際網路理財投資的最佳週期一般是在一年以內,這也是5年期定期儲蓄不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
-
5 # 龍門山財經
任何有一定金融常識的人去銀行存款,存款之前都會對資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進行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再下決定,這是正常的邏輯。5年期利率高達5%以上,為啥又不願意存?重點來了:
安全嗎?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很正常。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金額太大,擔心小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因為按照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同一個人在同一銀行的存款最高償付額為50萬,那假如有500萬,一旦出現風險該怎麼辦?分成多人存入不願意,分散多家銀行又麻煩,算了,還是找大銀行;其二,網路直銷銀行的存款模式,很多人還不適應。比如當前已經有幾十家中小銀行以及民營銀行,都成立了直銷銀行或藉助互金平臺銷售產品。平時大家都習慣面對面物理網點辦理業務,你現在搞網路存款,人都沒有見面,那個懸啊!且沒有直觀的存款憑證,出了問題,找誰?說來也不無道理,有的電話客服也確實沒名堂!第三,還有的時候,利率太高反而引起人的警覺。隔壁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才3點多,你憑啥5點多,是不是有坑?究竟是存款,理財產品還是銀保產品?你給我說清楚了!確實,有個別銀行搞移花接木銷售,將銀保產品包裝成存款,還說的天花亂墜,這又能怪誰呢?自己找的!
5年,這麼久,要是急需用錢怎麼辦?這確實需要認真對待。在傳統銀行的傳統存款中,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部分全部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名義上利率超過5%,等你第四年提前支取,卻按照0.3%計算利息,這不坑人嗎?況且,假如這5年之內利率上漲,又怎麼辦?按照儲蓄管理條例規定,定期存款以存入日掛牌利率為準,一直到期不變,這不又虧啦!還是存3年好嘍。這是傳統存款計息規則給我們留下的陰影。
還有存款的便利性。本來我只有5萬塊錢,鎮上銀行利率超過4%,我散步遛彎就可以把事辦了,為何要轉多次公交去縣城辦呢?利率就高了那一點點,扣除車旅費,伙食費和茶水費,我看也沒啥搞頭嘛。何必興師動眾,要去湊熱鬧?
至於超過5%的利率,有人看透了,說明我們的投資者正在逐漸成熟,不再迷戀名義利率。當安全性、流動性和便利性期望值增加時,利息高低也就無所謂了。假如一款產品能夠全方位解決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和便利性,超過5%的利率誰還不會存啊?你可以給自己過不去,但千萬別和錢過不去,好嗎?
-
6 # 商務新觀察
為什麼銀行存款利率超過5.0%以上,有些人卻不願意存入呢?這恐怕並非老百姓不願意,而是與這些小型銀行的知名度、安全性以及實體網點較少等因素有關係。
常言道,物以稀為貴。能夠在存款利率上達到5.0%以上的銀行,其實是非常之少的,少到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因為能夠將存款利率上浮至5%以上的,多是一些地方中小銀行,尤其是缺乏網點及營業部的民營銀行居多。它們的知名度普遍不高,老百姓對其認知度也較差。
眾所周知,喜歡將錢存入銀行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對於他們來說,存錢最為看重的就是銀行的安全係數,這種有實體櫃檯的金融機構感覺更靠譜。而民營銀行幾乎都是純網際網路型,在物理網點上嚴格按照“一行一店”原則,最多就是在其總行所在地設立一家網點,這讓大多數人對其安全性存疑。
另外,選擇民營銀行的存款產品,需要透過在第三方金融平臺的APP上進行,這讓中老年朋友在具體操作上,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截止目前,國內居民儲蓄規模已經高達173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真正的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就是因為一直以來,大家對於銀行的存款安全性高比較認同,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原本就有先天的優勢,哪怕是它們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較低,也不影響更多人的選擇。
總之,隨著這些小型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的大力宣傳,老百姓逐漸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而大多數年輕人已經開始將錢存入民營銀行的智慧存款,因為此類智慧存款普遍收益較高,對於他們來說,在實操上也比較簡單。
-
7 # 嘉禾聊房
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我們父母一輩年長的長輩們,他們的理財方法就是把錢放銀行做定期存款,因為在他們心目中銀行才是最安全的。目前有很多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都高達5%以上,但卻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存,這是為什麼?
確實沒錢存了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居民儲蓄是國內儲蓄的主要來源。但從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成為拉動國民總儲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居民儲蓄增速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從2010到2017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與此同時,儲蓄率下降還伴隨著居民家庭槓桿率的快速提升,從2013到2017年,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這意味著超前消費導致擁有負債的家庭越來越多,他們哪裡還有錢來理財呢?
把錢存銀行也有風險了
隨著銀行破產法的實施,把錢存銀行等同於0風險的傳統固有思維被打破。萬一有一天,銀行真的破產,銀行只會承擔有限的責任,並不能全額賠付自己的損失。銀行破產,現在是國家允許的,而且最高償付限額只有50萬!要知道,現在隨便一個銀行,恐怕輕輕鬆鬆就能擁有數以億計的存款吧?50萬連零頭都不夠。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倒閉,很多儲戶的錢都打水漂了。
銀行理財流動性差
銀行年利率在5%以上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清一色1年以上的定期理財產品,流動性很差。如果儲戶選擇把資金放銀行定期理財,由於流動性大大降低,萬一有個急用,又不能隨時支取,恐怕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
儲戶選擇更多了
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網際網路理財之風盛行。網際網路理財尤其是一些“寶寶”類產品,他們依託自身app龐大的流量池,憑藉高收益率、支取靈活等優勢,獲得了大量的客戶,與此同時,選擇銀行理財的人自然會大量減少。同樣是存錢,資金週轉靈活,利息又差不多,為啥客戶要把錢放到銀行呢?
綜上所述,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5%的理財產品,對目前的很多儲戶來說,並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除非手頭閒錢特別多,並且這筆資金打算長期不用錢,否則一般都不願意把錢放到銀行。
-
8 # 睿思天下
有些銀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達到了5%以上,好多人也不願意去存。我就是其中一個,我是絕對不願意在這樣的銀行定存5年的。這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信譽度較低
一般這樣提供5年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以上產品的銀行都是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吸收存款的銀行,這些銀行一般規模較小,平時也沒有聽說過,在生活中根本就看不到營業網點。真的在網上買他們的產品,肯定是感覺心裡沒有譜的。這些產品,如果萬一出現問題,那可真是不好找了。
2、流動性太差
5年期存款,流動性太差了。雖然利息看著高一點,但是確實是犧牲了很大的流動性,萬一五年當中要用到這些錢的話,提前支取可能利息就會比較低了。因此,一般情況下,都是不願意購買這些流動性很差的產品的。一般一年期理財比較合適,現在一年期理財一般利率在4%左右,還是不錯的利息了。
3、購買有限制
這些網際網路平臺上產品,有時候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每天都有限額,因此,很難買到這些產品,特別是想多買點更是很困難。而且,即使是買到了,在賣出以後可能也會面臨一個到賬時間的問題。這些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綜上所述,這些銀行存款產品,好多人不願意買的原因主要是銀行信譽度低,5年期限太長流動性很差,還有就是購買有限制不好買到。
感謝閱讀!
-
9 # 財道
無論是哪一個儲戶,在銀行存款都會想著存在利率更高的銀行,畢竟存款利率高意味著利率更多,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啊,可是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存5年期利率超過5%的銀行存款呢?
首先要看發行的銀行,存款利率超過5%的銀行主要是地方銀行,包括中小銀行,規模小,銀行網點數量少。六大行這樣的國有大行則是很少給出5%以上的利率。
在儲戶的認知裡面,他們不知道這些地方銀行,當聽到某某城商銀行,甚至可能會覺得“銀行”不靠譜,認知讓他們知道六大行之內的任何一家銀行都非常安全,值得信賴和託付全家存款。
儲戶擔心不安全,所以存款意願低說到底,還是使用者害怕地方小銀行,才導致了不敢存在利率很高的這些銀行裡面,在他們看來,即使六大行利率低,但是安全可靠,不會跑路。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小財認為只要是銀行都是安全的,都是可以放心存款,不需要擔心安全性的問題,即使是某某城商銀行,某某農商銀行,某某信用社等也是極其安全的,只要是被叫做銀行的金融機構都是合法批准成立的,而且還有銀保監會進行監管。
也有人說小銀行會倒閉,其實有些杞人憂天了,國內已經倒閉的銀行就是一家,還在上個世紀,小銀行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存款和取款以及相關的功能都有,倒閉的風險基本上為0。如果實在認為地方銀行可能倒閉給存款帶來損失,那麼在地方銀行的存款不超過50萬元進行了,畢竟有《存款保險條例》保障著每一個儲戶最高50萬元的額度。
-
10 # 春去秋來75
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問,為什麼有些銀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5%以上,有些人願意存?有人在這家銀行存款,有人在那家銀行存款,很正常,豈能統一?
回覆列表
銀行定期存款5年期限的年利率到5%以上,就是非常高的一個收益率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敢存或者不願意存,主要原因:一是收益率比一般也高出不少,比基準利率上浮了82%;二是隻有地方小型商業商業才能給出這樣的年利率, 客戶擔心不安全;三是存款期限太長,流動性差。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間的利率差異
自從2015年國家對銀行利率實行市場化,把利率交給市場來定價,各家銀行擁有更多的利率自主權以後,利率大戰從此拉開了序幕,單就定期存款5年期限的利率,各家銀行基本上是這樣的:國有銀行年利率在2.75%——3.3%,股份制銀行年利率是2.75%——3.5%,地方商業銀行年利率是3.85%——4.12%,個別小型商業銀行可以達到5.225%%,村鎮銀行年利率達到3.85%——4.2625%,民營銀行最高可以達到4.5%——5.45%,從中可以看出來能夠達到5%以上的定存5年利率都是地方銀行。
客戶不願意存高利率定存的原因:一是利率太高,超出了傳統的上浮標準。在利率逐步放開市場化以前,央行要求各家銀行在公佈的基準利率基礎上可以上浮最高55%,也就是說定存5年利率基準是2.75%,上浮55%以後執行利率最高可以到4.2625%,在完全放開利率市場以後,銀行可以任意上浮下調,有條件的銀行可以上浮更大的比例,只要銀行盈利就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銀行上浮比例均未超過55%的比例,達到5%以上的比例需要上浮82%以上的比例,讓客戶覺得有些不真實,有些太高,所以不敢存這樣的存款。
二是地方小型商業銀行的安全性不如大型商業銀行。能夠把執行定存5年利率定到5%以上的年利率,這樣的銀行都是地方小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或者農村商業銀行)個別村鎮銀行以及部分民營銀行。這些銀行本身的資產規模和抵禦風險能力都不如大型商業銀行,說白了就是安全性不如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現在的投資理財者即使是風險厭惡型的、專門去選擇存款的客戶,也會考慮存款安全性的問題,有些人寧可存在大型商業銀行中,利息所得可能會低一些,但是先確保安全再說。
三是5年定存期限太長,流動性幾乎沒有。如果把存款利率先放一邊不談,單就5年定期存款這一個期限也是夠長的,一般情況下,作為普通存款來說,只要不是智慧存款、大額存單業務,定期存款沒有什麼流動性,存款期限名義上是可以提前支取,但是提前支取的利率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來計算利息,這對客戶來說損失太大了。5年之內發生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誰也不敢預測未來5年不使用自己的閒置資金,所以存款週期太長導致沒有客戶願意冒著損失大量利息的風險去存這個5年期限的定存。
定存5年的產品,選擇上應該考慮流動性和安全性,不應該單純的只是考慮收益率,就像民營銀行很多靠檔計息的5年存款,計息先按照5年計算,提前支取再去靠檔計息、或者按照提前支取的利率,既有流動性還不至於減少利息損失太嚴重,只是安全性比不上大銀行。如今大銀行也有一些現金管理產品,流動性不錯,但是收益率遠沒有地方銀行那麼高。看起來任何一家銀行的存款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客戶有客戶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