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大開的歷史
-
2 # 鳶飛九天2018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麼一種生物,名叫學霸,往往對我們來說如天書一般的知識,他們總是能夠輕鬆掌握,並且以望塵莫及的成績,讓我們只能仰望。那麼學霸中的學霸應該叫什麼呢,學神?如果有“學神”這種生物的話,那個辜鴻銘一定是了。
辜鴻銘,字湯生,號立誠,1857年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祖籍是福建泉州。就是這個被稱為“清末怪傑”的人,曾經在歐美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學貫中西,並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馬來西亞語等九種語言,是名副其實的語言天才兼學神。
辜鴻銘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他的母親則是一位西方白人。在馬來西亞的一個橡膠園出生後,由於橡膠園主的喜愛,將他收為義子,並在他十歲時將其帶往英國學習。
正是在西方學習過程中,辜鴻銘徹底展露了自己非凡的學習能力,他先後在英國、德國等國獲得了文學、哲學、理學、神學等13個博士學位,熟練掌握了九種語言。辜鴻銘不僅學習能力超強,他也將學習的知識化為己用,甚至可以用拉丁文寫詩,他的著作也是歐洲許多大學的必讀書。
辜鴻銘如此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淵博的知識,使得辜鴻銘在西方聲名鵲起。1880年,在西方遊學14年後的辜鴻銘回到馬來西亞。由於父親一直以來的影響和與馬建忠的談話,辜鴻銘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並走上了宣傳中國文化的道路。
辜鴻銘先後將《論語》、《中庸》、《大學》,也就是四書中的三書翻譯為英文,並在海外刊行。1885年,辜鴻銘來到中國,投入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門下,擔任了“洋文案”,也就是外文秘書,主要負責翻譯。在張之洞的幕府之中,辜鴻銘整整呆了20年,他一邊幫助張之洞進行洋務運動一邊繼續研究國學。
在這期間,正是靠著辜鴻銘的謀劃和積極爭取,在湖北武漢建立了由華人自己建設和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自強學堂也是現代武漢大學的前身。
辜鴻銘先後擔任了外交部侍郎、南洋公學監督等職,並先後發表了《中國札記》、《中國的牛津運動》、《華人的精神》(《春秋大義》)等在西方引起巨大影響的介紹中國的書籍。民國建立後,辜鴻銘先後在北京大學和日本講學,1928年4月,辜鴻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辜鴻銘學貫中西,對東西方文化都極為了解,他的著作也使西方人開始瞭解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也因此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在西方人中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可見辜鴻銘在西方影響之大。 -
3 # 秉燭讀春秋
辜鴻銘是門縫裡吹喇叭――名聲在外,他致力於向西方宣揚東方文化和精神,他用英文翻譯東方文化,介紹儒家思想,所以他在外國有一定的影響力,老外都說:“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一方面他主張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又很守舊,是典型的保皇派,他的作派很古怪,乾巴老頭留著一根清朝的大辮子。
都到了民國了,他還梳著辮子。據說他在北大講學時,北大的學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譏:“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辜鴻銘在當時就是個異類。
辜鴻銘堅持一夫多妻制,民國孫中山是反對一夫多妻制,辜鴻銘主張男人要娶小老婆,認為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他說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吧。他的觀點我還是蠻支援的,哈哈……。
雖然辜鴻銘是保皇派,是復古先生,但他認為有沒有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權利必須受到拘束。據說他對慈禧奢侈浪費的做法很反感,慈禧過生日,他寫了一副賀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總的來說,辜鴻銘是一個文化人,但在仕途上不是很順暢。
-
4 # 不信專家不慕仙
不知道辜鴻銘是誰,也不關心他是誰。題主作為馬來西亞人是否應該回馬來西亞問問作為馬來西亞華人怎麼看待辜鴻銘這個人,而不是到中國的網路上刷存在感。不好意思,馬來西亞華人,對於我們來說只是華僑不是同胞是僑胞,僑胞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不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不會為任何僑胞出頭,包括泰國前總理英拉。
-
5 # 帝國的臉譜
上世紀2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到中國旅遊採風,他的朋友約翰斯鄭重提醒他說:“你到了北京,不去看紫禁城倒也無妨,但一定要見見辜鴻銘。”後來,芥川龍之介果然去拜見了辜鴻銘。辜鴻銘就是這樣一個就連世界一流作家都對他充滿好奇心的怪人,他身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神秘感呢?
先看同時代人描寫的辜鴻銘的外貌:“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外貌,頭上一撮黃頭髮,卻編了一條小辮子,冬天穿棗紅寧綢的大袖方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說在民國十年後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時代,馬路上遇見這樣一位小城市裡的華裝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免不了要張大眼睛看得出神吧……”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到了清朝已經倒臺了的民國時代,他依然拖著一條小辮子,革命者推翻清朝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剪掉了象徵著民族恥辱的辮子,他卻對那條有損形象的辮子視若珍寶,有人以辮子是前清遺老的殘物而嘲笑他,他卻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護照,還振振有詞地說:“餘謂中國之存亡,在德不在辮。”
辜鴻銘,祖籍福建,1857年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20歲就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據說精通英、德、法、希臘、拉丁、馬來等9種語言,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是中國滿清時代學貫中西第一人。
辜鴻銘回國後,經人推薦,入兩廣總督張之洞幕府任幕僚達十多年,深得張之洞的青睞,甚至在張之洞的推薦下,獲得文科進士的封賞。不過,辜鴻銘學富五車,卻不是那種仰人鼻息的奴才,他一身傲骨。當時,鄉居賦閒的袁世凱有意捲土重來,辜鴻銘看不起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公開辱罵袁世凱“賤種、流氓”,他甚至在書中嘲笑袁世凱的智商只相當於北京街頭刷馬桶的老媽子。
辜鴻銘憤世嫉俗,罵倒世間許多豪傑,但怪事一樁的是,他對慈禧太后卻恭維有加,說她:“胸懷博大,氣量寬宏,心靈高尚”,真是驚世駭俗!
讓人更奇怪的是,他特別喜歡女人的小腳,他說:“小腳女人,神秘美妙,婦人肉香,腳唯一也!”而且,他還有嗅臭怪癖,常常捧著老婆的小腳捏捏嗅嗅,瞬間如同服下了興奮劑,竟然文思泉湧。
辜鴻銘表面上是天下第一的守舊怪人,但他拖著小辮子的那個神奇的頭腦裡,卻有許多時人所不具備的先進思想,新潮得很呢,故蘇曼殊曾評價他說:“國家養士,舍辜鴻銘先生而外,都是‘土阿福’!”
-
6 # 歷史知事
辜鴻銘就是一個沽名釣譽譁眾取寵的脫口秀演員,他說的話不能當真,因為他所有的觀點直指那個時代最可怕的方向——復古。
如果辜鴻銘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會被噴成篩子,可是在那個時代,雖然謗滿天下,卻也譽滿天下,實在是一大奇景。
辜鴻銘這個人,嚴格來說算是外華人。辜鴻銘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馬來西亞的橡膠園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英華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
辜鴻銘從小聰明伶俐,受到了橡膠園主人布朗夫婦的喜愛。布朗夫婦沒有子女,就認他為義子。也正是因為布朗夫婦的幫助,辜鴻銘10歲就離開馬來西亞,到了歐洲學習,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後來,辜鴻銘被愛丁堡大學錄取,受到了著名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辜鴻銘曾說自己在德國讀博士,一共得到了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可是辜鴻銘在德國總共才呆了不到3年。按照德國的學制,除非作弊,辜鴻銘絕無可能得到那麼多的博士學位。況且辜鴻銘也拿不出任何證據來駁斥別人的質疑。
與當時伍廷芳、唐紹儀等人的少年得志不同,辜鴻銘“得到十三個博士學位”後的20多年,始終默默無聞,一直到1909年才發表了代表作《中國的牛津運動》。
從1880年到1909年,辜鴻銘幹什麼了?答案其實很簡單,他回爐重造了!
1880年辜鴻銘回國時,偶遇了語言學家、教育家馬建忠,與他暢談三日,改變了志向,從此以後開始專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馬建忠,著作有《馬氏文通》,長期在李鴻章幕府任職,是李鴻章外交和洋務的高階顧問。同時,也正是馬建忠最早繪製了“太極旗”,後來成為南韓國旗。
辜鴻銘和馬建忠相遇是,辜鴻銘24歲,馬建忠36歲,辜鴻銘自稱有13個博士學位,馬建忠則是剛剛得到巴黎政治學院的博士學位。不要以為馬建忠大器晚成,早在26歲時就是李鴻章幕僚,和王韜、鄭觀應、薛福成等人同為早期維新派的主要代表。
辜鴻銘回爐重造的地方,是中國最有學問氣息的地方——張之洞幕府。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擔任翻譯。這樣的工作實際上隨便一個有國外北京的華僑都能做到,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遠不如其他本來就有維新思想或者洋務幹才的人。
張之洞成立自強學堂時,辜鴻銘擔任了一名普通的教師,可見他在張之洞幕府並不出名。
辜鴻銘的很多觀點,被知識界和文化界傳為笑談。這不是對他的讚譽,反而是對他的嘲笑。
辜鴻銘說,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應該就像茶壺和茶杯。所以,一夫多妻制有利於社會穩定。
辜鴻銘一生都留著自己的小辮子,在他眼裡,滿清的小辮子是文化的象徵,不能割掉。
辜鴻銘還到處吹捧中國女人的小腳,還公開發表了品小腳的文章,令人作嘔。
辜鴻銘1924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演講時,曾說“日本人才是真正的華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仔細一分析,就容易把中國帶向絕路。
辜鴻銘的說法,實際上也讓很多人接受了,流傳到現在就是兩句“要找唐文化,要去日本;要找明文化,要去北韓。”元朝統治中原,讓唐宋文化丟失大半,但日本因颱風打敗忽必烈船隊,得以保持舊文化;清朝統治中原,讓明朝文化損失大半,但北韓卻保持了明朝文化。
說到這,辜鴻銘的思想核心就十分明顯了,日本那麼發達,正是因為學了中國1000年前的唐文化,所以中國想要富國強兵,直接去學唐文化就行了!
還是復古思想!
辜鴻銘沒有看到的是,日本明清時期雖然是閉關鎖國的幕府時代,可是蘭學一直在發展。蘭學就是來自於荷蘭的學問。正是有蘭學的發展,才讓日本在明治維新中阻力小得多。
日本雖然保持了一些唐朝文化,可是唐朝文化並沒有對日本的近代化強國路有任何的積極作用。恰恰相反,日本一直都在提的口號是“全盤西化”和“脫歐入亞”。日本連自己的本土文化都可以拋棄,又如何會珍惜1000年前的唐朝文化!
別人都說辜鴻銘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可是他在哪邊都是瞭解個半吊子,距離一代宗師的位置還差得遠很遠很遠!
如果辜鴻銘對別人說自己是受到馬建忠影響成了這樣,馬建忠還不得被他氣死!馬建忠給郭嵩燾當翻譯時,一直宣傳維新思想,在李鴻章幕府也是積極推進洋務運動。馬建忠在庚子年準備與八國聯軍和談時操勞過度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辜鴻銘,這個清朝腐朽文化下的怪胎,以一種脫口秀、小丑表演的形式成為當時的奇觀,實在是近代中國文化界的恥辱!
-
7 # 素履草堂
五四前後的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但人們卻時常在校園內見到一位穿著長衫馬褂的老先生,腦後拖著一條長辮,昂然前行,這位老先生便是辜鴻銘。
辜鴻銘學貫中西,人稱“清末怪傑”。他在課堂上高談“孔孟之道”,以清王朝的遺老自居,卻又是個精研西方的語言天才(他精通英、德、法、希臘、拉丁等九種語言),講起外語來如珠走玉盤,就連以英文見長的林語堂先生在談及他時亦不能不承認:“無論才智及英文造詣,至今無出其右之”。(《無所不談合集·與大千先生無所不談》)
辜鴻銘於1857年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華人的橡膠園內。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泉州府惠安縣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華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此時,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他在德華人舉辦紀念俾斯麥百年誕辰會上的即席演講,博得一片喝彩。
當蔡元培去萊比錫大學求學時,辜鴻銘早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後,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經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了。14年的留學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1880年,辜鴻銘結束自己14年的求學歷程返回中國。回國後,曾為周馥和張之洞幕僚。他在張之洞門下最久,約二十多年,協辦外交,甚得其重。他在政治上擁戴清室,宣統復辟時,他曾任外交部侍郎。民元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後為北京英文日報編輯。辜鴻銘處於清末民初的大動盪時代,由於思想上的偏執,他希圖以中國傳統儒學,挽狂瀾於既倒,因而以頑固守舊為華人所詬病,終於在1928年抑鬱而亡,享年七十二歲。
辜鴻銘一生著述頗豐,他努力向世界各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當時在國際上很有影響,但因其所著書多為英文,故不為華人所知。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華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當時,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春秋大義》為辜鴻銘的英文代表作,其主要內容為宣揚中國文明的優越。辜鴻銘深諳西學,在歐美遊學期間親睹西方文明的利弊,歸國後又長期攻研儒家經典。他在對中西文化進行過總體比較後,得出只有儒學才是當時的救世學說的結論。
他認為,估量一種文化的價值,不在於都市之大,器物之新,制度的優越和科學藝術的創造等,而在於文化的靈魂,即有什麼樣的人道,什麼樣的民族性格。他認為中國文明有三大特徵,即深奧博大、單純、妙悟,而美華人不夠深奧,英華人不夠博大,德華人不夠單純。《春秋大衣》附錄長文《戰爭和出路》,為中國辯護,反對歐羅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籠罩世界之時,辜鴻銘對戰爭和出路作出了明確的解答:中國的聖經(四書五經)曾儲存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中國文明的正義精神定能拯救世界:“我們要有勇氣,不要怯懦,才可以打倒武力”,“我們大家都以為德國民族是現在世界最危險的敵人,其實現在世界最大的仇敵就是自私和怯懦,因為自私和怯懦便造成了現代的拜金主義——商業主義。”他認為西洋文明太注重物質,結果產生軍國主義和拜金主義,才導致世界大戰。
辜鴻銘的著作在歐美曾引起很大反響。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1906年10月曾致書給他,信很長,但託氏的和平主義與辜鴻銘的思想顯然差距很大,所以辜鴻銘並未回覆。
辜鴻銘的武力抵抗外侮思想,在接受英國小說名家毛姆訪問時表現的最為明顯。辜鴻銘面對這個英國小說家喊道:“你們憑什麼理由說你們比我們好呢?當你們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候,我們已經是進化的人類了。”他甚至這樣預言:你們喜歡機關槍,你們也將被用機關槍判決。
辜鴻銘雖然在政治方面的立場頑固守舊,但在當時畏洋如虎的官場氣氛中,舉措卻不失為一個愛國者。在庚子事變時,他在與英華人談判的過程中,極力維護中國的民族尊嚴與權益,痛斥英人在華舉動為卑鄙的基督徒。
辜鴻銘十三歲時跟隨外人出國,長期背井離鄉,備受悽苦,但天性穎悟,遂養成一副孤高倔強卻又失於偏執的性格,以至被人稱作“辜瘋子。”胡適曾經說:“現在的人看見辜鴻銘拖著辮子,談著尊王大義,一定以為他是向來頑固的,卻不知辜鴻銘當初是最先剪辮子的人。當他壯年時,衙門裡拜萬壽,他坐著不動,後來人家談革命了,他才把辮子留起來……這種心理很可研究,起初他是‘立異以為高’,如今竟是‘久假而不歸’了。”
胡適所說的矛盾現象卻是事實,但這一矛盾不僅甚至於他的心理性格之中,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清末明初這一大動盪的時代,傳統文化崩解的社會文化背景。辜鴻銘曾自述:許多外人笑我痴心忠於清室,但我這忠於清室,非僅忠於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於中國之政教,即忠於中國之文明。”
由此可見,忠於清室和留辮不去的辜鴻銘確實具有一種文化象徵的意義。但是長期的書齋幕府生活使他與現實生活隔絕,他的偏執性格又加強了他的偏見,以至於他維護舊禮教趨於極端,甚至把辮子、小腳、納妾等也說成是好的,他把辛亥革命及五四新文化運動均視為洪水猛獸,罵中華民國為夢魘。
1923年,蔡元培辭去北大校長職務,辜鴻銘也緊隨辭職。不久,經人推薦到一家日人辦的英文報館當總編。次年,辜鴻銘赴日本講學三年,其間曾赴臺灣講學,由臺灣遠親鹿港辜家的創始人辜顯榮招待。同學年4月23日,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辜鴻銘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北京前門車站迎接。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事?”辜鴻銘怔怔地看著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於是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奉系軍閥張宗昌內定辜鴻銘為山東大學校長,辜鴻銘也有意前往執掌。可是不慎染了感冒,請了法國醫生來看,也不見好轉。月末,在北京逝世。
這個反對中國現代化的“老怪物”,像極了金庸筆下桃花島上的那個黃藥師,桀驁不馴,一身反骨,笑看冷眼人世。辜鴻銘所闡發的“華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義”,在華人對外傳播民族文化的歷程中,寫下了獨特而醒目的一筆。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個世紀之前,西方曾流傳著一句話“到中國不可不看紫禁城,不可不見辜鴻銘”。
辜鴻銘著有《華人的精神》和《中國的牛津運動》等著作。他向西方宣傳了中國的文化和精神,翻譯了中國古代四書中的《論語》《中庸》《大學》三本,併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英國作家毛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人都曾來中國拜訪他。1913年,辜鴻銘與詩哲泰戈爾一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辜鴻銘舊照)
在當時的西方世界,辜鴻銘幾乎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
不過,辜鴻銘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華人。
1857年,他出生在馬來半島檳榔嶼的一個英國橡膠園。早年間,辜鴻銘的祖輩從福建遷至南洋謀生。到辜鴻銘這一輩時,他已經是第三代華僑。辜鴻銘的父親叫做辜紫雲,是當時英國橡膠園中的總管。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純正的西洋女人。
橡膠園主人布朗尤其喜歡這個混血小孩,他將辜鴻銘收為義子,並讓他從小就讀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等到辜鴻銘10歲時,布朗想將辜鴻銘帶到英國接受教育,辜紫雲很快答應了下來。
臨行前,辜紫雲拉著兒子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發誓,“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了自己華人的身份”。這句話在幼小的辜鴻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成就了後來的那一位狂儒。
辜鴻銘在歐洲留學了14年。在這段期間,他先後獲得了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並且還精通九國語言。在25歲的年紀,辜鴻銘已經成為了一名精通西學的優秀青年學者,年紀輕輕已然聲名顯赫。
(張之洞畫像)
1881年,辜鴻銘在回到故鄉後,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他開始潛心去鑽研學習中國文化。在感受到《論語》《中庸》等古代大作偉大的思想精神後,辜鴻銘決定在西方大力宣揚中國文化,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1885年,辜鴻銘前往成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外文秘書。在張之洞府上的二十年間,辜鴻銘一面為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面專研國學。並且在這段期間,辜鴻銘還將《論語》等著作翻譯為了英文,在西方報紙上刊載,引發了西方人的持續關注。
辛亥革命後,辜鴻銘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不過,在後來的五四運動中,辜鴻銘卻和陳獨秀、李大釗的方向等人背道而馳。辜鴻銘是封建帝制的最忠實擁護者,在辛亥革命之後,他依然在腦後留著長長的辮子,這在當時顯得頗為特立獨行。
曾經有學生問他,為何留辮子,他反而對學生說:“我的辮子長在身上,而你們的辮子卻長在心裡。”
拋開外形不說,辜鴻銘的很多思想,似乎都帶著“傳統”的味道。比如他對封建“一夫多妻制”就非常地推崇。他曾說:“妾者,立女也。當男子疲憊之時,有女立於其旁,可做扶手之用,故男子不可無女人,尤不可無扶手之立女。”並且他還認為,男人女人就像茶壺與茶杯的關係,茶壺可以只有一個,但茶杯卻應該有很多。
(陳獨秀畫像)
後來有一次在日本演講時,他曾提出過“日本人是真正的華人”這一觀點。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是在中國頻受欺凌後的一聲的痛心疾首地吶喊,但實際上卻是在讚揚中國文化。他提出,日本人之所以是真正的華人,是因為他們繼承了真正的大唐文化,才得以有了今時今日的強盛。
值得一提的是,辜鴻銘鑽研了中國文化後,卻又開始蔑視西學。這與當時他在北京大學的同事胡適完全相反,因此兩人也頗有些不對頭。
辜鴻銘很狂。當日本人推薦他去當張作霖的顧問時,張作霖眼見這個老頭古板怪異,便問他說:“你能做什麼?”
辜鴻銘在怔怔地看了張作霖幾眼後,直接轉身離去。
後來,在國外的多次演講中,每當有人質疑中國文化,或是鄙視他時,辜鴻銘總能用自己無與倫比的才華,讓對方羞愧難當或是當場折服。
說起來,辜鴻銘確實是當時的一位狂人,但他也的確有狂妄的資本。他曾評價自己是中國僅有的兩位好人之一。而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吃了幾年前清的俸祿,所以要一生堅持保皇。對於這樣一個人,說他是狂儒,的確再合適不過了。
(參考資料:《辜鴻銘傳》)
-
9 # 趙sir論史
最尊貴的華人——“怪傑教授”辜鴻銘
北洋時代有一位大師。因為當時無人能理解其思想見識而被稱為怪人。直到百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思想界學者感嘆我們錯過了他100年!錯過了他深邃的思想內涵。後悔忽視了他那些前瞻性的預言。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華人才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遠遠勝過西方文化。還是自己老祖宗的東西,能代表人類的未來。這位歷經百年孤獨的大師,就是為同一時代的其他學者們譏為小丑的辜鴻銘,他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孤獨桀驁的身影。我們很難想象。當年面對中華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的思潮當中。這位桀驁不馴的老人以什麼樣的勇氣選擇同激烈尖銳新文化運動作鬥爭?誓死捍衛中華傳統文化的尊嚴。辜鴻銘在北京大學講授英國文學課的期間。正值西風日盛,西裝革履之際,他經常頭戴瓜皮小帽,身著長衫留著長辮,和接送她的長辮子黃包車伕,成為北大校門口一道怪誕的風景線。當時甚至很多知名學者都非常不理解她,甚至有人建議將他逐出北大,好在當時校長蔡元培先生力挺他說他是一位學者,智者賢者。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的辜鴻銘人稱“清末怪傑”。幼年遷徙,少年遊學,青年歸國,中年出仕,壯年任教,老年講學。精通九種語言,有13個博士學位。他曾將《論語》、《中庸》、《大學》等譯成英文,德文刊行於國外反響巨大。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雖然生在馬來西亞,卻在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傳承上,遠超過同時代的華人。他終身致力於用傳統的中國文明連線於一種理解和闡釋現代歐洲文明擴張進步理念的心向,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故事,《華人的精神》等英文書,向西方積極弘揚中國的文化和精神,影響深遠。
晚清以來,正值中國國家形象及中華傳統文化形象對海內外嚴重扭曲,他寫作的《華人的精神》一書轟動西方後被譯為多種文字,該書充分闡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中國文明的價值,彰顯了中國傳統的獨特價值,改變了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同時,也揭露了西方文明的深層弊病。辜鴻銘的學術活動很受西方重視,成為中國最早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者,盛名遠播海外的辜鴻銘,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華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曾向他請教孔學。當年在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生於南洋長於西歐,但愛國情操卻從未離身。在崇洋懼洋成風的年代,辜鴻銘始終高舉愛國主義大旗,文化巨匠吳宓曾以“極熱烈愛國主義者”加譽之。並說:“辜氏久居外國,深痛中國國弱民貧,見侮於外人,又鑑於東鄰日本維新富強之壯跡,於是國家之觀念深,愛中國之心熾,而闡明國粹,表彰中國道德禮教之責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終身,無縮無倦。”
二、捍衛民族自尊的文化學者
1867年十歲的辜鴻銘隨義父布朗夫婦返回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國家英帝國前,父親辜紫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你身邊是英華人,德華人還是法華人,都不要忘了你是華人。辜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振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這位善良友好的英國紳士告知帶他到歐洲求學的目的是為了給他按上一副具有透視能力的西洋鏡,會通中西,日後擔起強化中國,教化歐美的重任,並支援他學成東返。辜鴻銘窮其一生堅守了兩位父親的“回到東方來,做個華人”,“學貫中西,教化歐美”的遺命。
辜鴻銘早年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意識,有一次在英國的倫敦電車上,有幾個英華人看著辜鴻銘留著辮子,覺得非常好玩,言語之間就流露出非常鄙視的樣子,當時辜鴻銘手裡正拿著一份《泰晤士報》,意識到了幾個英華人的表情,故意把報紙倒過來看,那幾個英華人就中招了,於是很好奇的議論:“看吶!那小子連幾個字都不認識,還看什麼報紙?”沒想到辜鴻銘用嫻熟的英語回覆他們:“你們英文才26個字母,太簡單!不倒著看根本沒意思!”幾個英華人當場被駁斥的啞口無言。辜鴻銘剛到中國時,在輪船上看到有人詆譭中國,便釆用多國語言與他們辯論,舌戰中洋人佔盡上風。當時廣州候補知府楊玉書看到這一幕,讚歎他的才華,便將他引薦給了張之洞。張之洞只和他交談一番後立即為以重任。1905年辜鴻銘任黃埔江俊志局督辦,當時有洋人在工程中貪汙舞弊,辜鴻銘逮捕了他,這名洋人的國家領事,以為當時落後的華人還沒有這一專業的人員,便詭稱中國方面工程監管人員都不是專家,不是內行人,所以無法核查此事。辜鴻銘當時便出示自己萊比錫大學的工科文憑,對方相顧失色。
三、明心見性的思想論戰
辜鴻銘居北京期間,很多洋人慕名來訪,一次有英國作家毛姆來訪,抱怨他的油燈太過昏暗,他說我們華人講求明心見性,其燈自亮,不像你們西洋人專務外表。宏明曾對北大學子說:“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是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華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蠻族之幫”。其稱西方為蠻夷之邦,東方則明心見性,被當時的人視為夜郎自大,但百年後的今天,很多大家看到辜鴻銘對東方文化的思想認知都驚歎其極大的預見性和深邃性。
辜鴻銘雖然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他的傳統文化的意識非常的強,家裡常年供奉著祖宗的牌位,每逢節慶一定要去祭祀,辜鴻銘後來給兒子取名也是嚴格按照族譜來取,他曾對自己的“辜”姓做過考證,他曾說:“辜姓,古漢語裡是“罪”之意。考其姓式由來,祖上肯定是犯過罪的,是罪犯”。但辜鴻銘說:“這些都不足以羞恥,如果一個人數典忘祖,那才是真的羞恥”。
四、溝通中西文化的保守大使
辜鴻銘立志溝通於中西文化,一方面是將中國經典古籍《論語》等譯成英文,讓西方人瞭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在清末民初的中書英譯中最享盛譽。另一方面是將外國詩歌翻譯成中文,是中國近代翻譯介紹西方詩歌的先驅。辜鴻銘翻譯的特點就是“意譯法”即採用“動態對等”的方法力求使譯文在表達思想上與原文相同,而不是原文與譯文之間文字的機械轉換,他在《論語》譯序中明確指出其翻譯的目的:讓普通英語讀者能看懂這本給了華人智力和道德風貌的中文小冊子,因此他努力使孔子及其弟子的談話方式就像有教養的英華人在表達與這些中國俊傑同樣的思想時一樣。辜鴻銘一生著述頗豐,且著作多用英文寫成,其目的即在於使西方人瞭解,並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華人的精神》這本書是辜鴻銘向西方宣傳中國文化的代表作,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並很快由德國學者施密茨譯成德文,一時轟動西方。1913年,辜鴻銘成為最早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候選人,提名理由是他向西方翻譯介紹了大量的儒家經典,弘揚了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道德觀和人生哲學。激烈批判了以西方為中心的大國沙文文化,雖然這一年該獎項由印度泰戈爾所獲,但辜鴻銘在西方的聲望並不遜色於泰戈爾。與其飲譽西方相比,辜先生在國內卻備受爭議和抨擊,當時很多崇尚西方文化的華人認為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承襲,有些不分精華糟粕全部拿來主義且大肆宣揚,最經典的比如說他的所謂“茶壺茶杯論”辜鴻銘他贊成男人納妾,“茶壺茶杯論”在當時影響很大,他說:男人就好比茶壺,女人好比茶杯,見過一把茶壺配四隻茶杯,卻沒有見過一隻茶杯配四把茶壺的,代表他傳統保守思想的“茶壺茶杯論”在當時流傳很廣。民國才女陸小曼和徐志摩結婚的時候,陸小曼對徐志摩立下規矩,她對徐志摩說:你不要拿辜先生的“茶壺”做藉口,你不是“茶壺”,而是我的“牙刷”,“茶壺”可以公用,但“牙刷”不能公用,我今後就只用你這隻牙刷,而你不能覬覦別人的“茶杯”!一時傳為笑談。
五、剖析人格精神的“心理學家”
辜鴻銘自己身體力行,踐行自己理論與主張,娶中國妻,那日本妾,酷好女子纏足,康有為曾給他寫過一副橫批:知足常樂,他還熱衷於評論,曾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沒有文化的美國》的文章,說美國除了愛倫坡的詩外,沒有一首好詩,對於歐洲一些國家文化,也多有不屑之詞。
他曾巧妙的把華人的精神特點歸納為八個字:深沉、博大、淳樸、靈敏。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把華人、英華人、美華人、德華人、法華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對比,他說:“美華人博大淳樸,但不深沉;英華人深沉,淳樸,卻不博大;德華人博大,深沉,而不淳樸;法華人沒有德華人的天然深沉,不如美華人的心胸博大,也不如英華人心地淳樸,但他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不具備的靈敏,只有華人完全具備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辜鴻銘稱西方為“四夷之邦”,他是東方文化的捍衛者,曾開玩笑的說:“如果我有權在手,我定要殺兩個人以謝天下!”他到底在恨誰呢?就是翻譯《天演論》的嚴復和翻譯《茶花女》的林紓。嚴復主張“物競天擇”,讓人們只知道“物競”而不知有公理,導致社會炮火連天,民不聊生。林紓翻譯《茶花女》,教青年奢談戀愛,不知禮教為何物,假若不殺此二人,天下安得太平?
六、不畏強權的怪誕老頭
他主張皇權,醉心於傳統政治方式,但不懼怕權貴。曾詩諷慈禧壽辰,當眾賀詩: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當年袁世凱搞善後大借款,六國銀行請辜鴻銘任翻譯,他說出了讓這些銀行家目瞪口呆的名言:所謂的銀行家,就是晴天千方百計把傘借給你,雨天又兇巴巴地把傘收回去的那種人!這句話後來流傳甚廣,被當成英國諺語收入英國《大不列顛詞典》,1916年袁世凱去世時,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卻請戲班在家唱了三天堂會。
辜鴻銘在北大任教時,瓜皮小帽,長衫長辮是北大校園獨特的風景線,被當時人稱為怪誕的現象,百年後我們才發現辜先生是用穿舊服,守舊制等偏激行為方式對抗整個社會棄絕中華傳統的畸形走向,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那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痛苦與憂慮。辜先生曾在《在德不在辮》一文中說道:洋人絕不會因為我們割去髮辮,穿上西裝,就會對我們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當我們華人變成西化者洋鬼子時,歐美人只能對我們更加蔑視。事實上,只有當歐美人瞭解到真正的華人,一種有著與他們截然不同卻毫不遜色於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他們才會對我們有所尊重。
辜鴻銘正妻是中國女人,名字叫淑姑,納了一個日本夫人叫吉田蓉子,吉田蓉子在陪伴了辜鴻銘18年之後,因病去世,她給辜鴻銘留下了一子一女,兒子名辜守庸,備受辜鴻銘的溺愛,是日本夫人所出,過了一輩子公子哥的生活。女兒珍東,娜娃是正妻淑姑所生的兩位千金,這兩位小姐不僅聰穎明慧,學得多國語言,繼承了辜鴻銘的性格,孤傲,清高。
怪傑“教授”,百年孤獨的辜鴻銘於1928年在北京壽終正寢,享年72歲。
結語:
辜鴻銘,這位當年陳獨秀眼中“很可笑”的“復古向後退”的“老頑固”、“老古董”的“腐儒”怪人,在百年後的今天,日益受到華人尊重,不僅在於他遠超於同時代知識分子的國學造詣和深邃思想,還在於他是那個積弱難反,西化成風的時代中,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者,在於他讓世界瞭解到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博大,瞭解到華人的不可輕視和欺侮。正如辜先生對恥笑他的北大學生所言: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百年春秋,世紀風雨,辜先生的辮子早已灰飛煙滅,辜先生的話猶在耳:我們心中的辮子還在嗎?
-
10 # 史學愛好者
辜鴻銘: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男神
他一生榮擁13個博士學位
他一生精通9門語言
他的名言:我的辮子生在腦後,你的辨子長在心頭
他的母親是西洋人,他的父親是華僑,從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用辜鴻銘自己的話說是四洋,即“生於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但他一生留著長長的辮子,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近乎偏執的推崇和堅守,甚至因此經常與洋人較勁,卻能夠得到洋人的認同和尊重。
近代歐洲,有一個名言流傳頗廣:到中國可以不去看故宮,但不可不看辜鴻銘。可見,辜鴻銘已經成為洋人心目中的男神。
有一次,在英國倫敦電車上,幾個年輕人看到留著長辮子的辜鴻銘,見他樣子可笑,便出言侮辱。當時辜鴻銘手裡正拿著一份《泰晤士報》,於是把報紙掉頭來看,那幾個英華人嘲笑說:“看,那小子連字都不認得,還看什麼報紙?”
辜聽了之後,用純正嫻熟的英語將整段文章朗誦出來,然後說:“你們英文才26個字母,太簡單,我要是不倒著看,那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這幾個英華人驚愕的看著辜鴻銘,隨後悻悻離開。
1884年遵從父親“回到東方來,做個華人”的遺命,回到了中國。經人引薦,辜鴻銘擔任了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幕僚。
當時,張之洞正在武漢用西洋新法編練軍隊,請德國軍官做軍事教練。但德國教官拒絕穿戴中國軍服、軍帽,拒行跪拜禮,眾人都束手無策。辜鴻銘依靠著出色的口才,說服德華人不但穿上了中國軍隊服裝,而且還同意行中國跪拜禮。
八國聯軍侵華,辜鴻銘還曾經用拉丁文在歐洲發表了一篇愛國文章,使歐洲人對他相當崇拜。
五四前後,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時,許多洋人經常慕名前來北京寓所拜訪。
一次英國作家毛姆來訪,看到房屋裡只有盞昏暗的小油燈,就抱怨說太暗了。辜鴻銘說:“我們華人心裡亮堂,燈也亮堂,不像你們西洋人只注重外表。
雖然洋人教授見到他都十分恭敬,但辜鴻銘也不客氣。看見英華人,用英文罵英國不行;看到德華人,用德文罵德國不好,看到法華人,則用法文罵法國不好。把這些世界一流的洋教授一個個罵得心服口服。
回覆列表
看了一些回答,有的只有評價,缺乏事實依據。咱們要始終相信一點,評價常常會變(因為每個人看法不同,時代不同),但事實不會變,所以在提供事實的基礎上來評價,也許更合適。
辜鴻銘與蔡元培影視形象(圖注)
非常有錢。中國文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酸腐氣”很重,但辜鴻銘身上似乎沒有,反而有一股“痞氣”(有點類似李敖),那是因為他有錢。辜鴻銘有個特殊的本事,很多文人都沒有——精通9國外語。這個本事為辜鴻銘帶來了一個好工作——外國幾家大銀行聘他為翻譯,薪水給得賊高,搞出同行許多。有了這份外快,辜鴻銘活得很瀟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方找女人,還樂善好施,看到窮人乞丐隨便丟些銅板。
愛捉弄人。都說辜鴻銘學問高,他除了愛顯擺學問,還喜歡顯擺個性。政府高官賄選,打算花200元請辜鴻銘投一票,辜鴻銘故意抬價:200太少,至少500!對方覺得老辜太狠:400好吧?辜鴻銘說:好!到投票那天,不見辜鴻銘人影。原來他壓根沒去現場投票,而是嫖妓去了。可見,他根本不在乎那500元,就是想捉弄對方!他不僅捉弄政府高官,還捉弄外國友人,比如著名作家毛姆。辜鴻銘故意用漢語寫了一首詩送給毛姆(對方不懂漢語),毛姆很高興,拿去請人翻譯出來,才知道那是狎妓詩。
愛罵髒話。辜鴻銘被稱為大儒大師,按說應該溫文爾雅,謙謙君子,不料卻經常噴髒話。銀行的洋人同事取笑他辮子是“豬尾巴”,辜鴻銘用外語回敬:“你丫放屁!”罵完洋人,他還罵總統袁世凱:“人們都說袁世凱是豪傑,我看他就是一個賤種!”別人跟著罵袁世凱,辜鴻銘卻不高興:袁世凱是何許人也,你們也敢罵?只能我罵,也只有我配罵他!
辜鴻銘是一個言行都十分出格和怪異的人,很大程度上,這來自他的底氣——第一,我有才;第二,我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