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侍者
-
2 # 中醫生命科學
你好,身為玉皇大帝的保鏢沙僧,為什麼不厲害?
沙僧遭貶之前,是凌霄殿上的捲簾將,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身手該有多厲害,但是在整部《西遊記》裡沒有看到沙僧有多厲害的身手,唯一能顯現他厲害的地方就是沙僧看見那個假沙僧之後,直接撲過去一鏟把對方給鏟了,假沙僧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這麼厲害的一個角色,但你看沙僧在取經路上都幹了什麼活:挑擔,任勞任怨;大家去打妖怪的時候,他說,大師兄二師兄,你們先去打妖怪,我在這兒好生看待師傅;師傅被抓走了,沙僧又說,大師兄二師兄,你們去解救師傅,我在這兒好生看管行李。
這麼一個武林高手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居然這樣慫包,而且我們要知道一個背景,取經人到最後是要算那個功勞的,按打死的妖怪數量和質量來訂給你封職的標準。
反觀豬八戒就超聰明,豬八戒你別看他笨一點都不笨,孫悟空凡是跟妖怪打起來的時候,豬八戒總是在一個山坡上待著,看猴哥跟那個妖怪打打打,看著妖怪明顯體力不支的時刻,心想切不能被那猴子佔了先,我去幫他一把,打死了妖怪功勞算我的,就像打遊戲一樣,他一直在掛機蹭經驗值,到關鍵時刻就看誰能一下子把妖怪打死,積分就算誰的,誰就能升級。為什麼沙僧就不蹭啊,他又是那麼高的武林高手,不瞅準機會鏟妖怪一下,將來好論功行賞,沙僧到底想幹嘛?
所以你會發現沙僧是個很不稱職的團隊成員,但他堅定地願意去取經,每次大家都要散夥的時候,他說師父,猴哥也不容易,我們還不如留著猴哥,以後再說。而且大家都要散場的時候,大家都要動心思的時候,他就說,菩薩曾經說過,要我護送師傅前去求取真經。
他把觀世音菩薩每次給抬出來,師兄三人他才是一直最堅定要去取經的人,為什麼既堅定要取經,又那麼懈怠?
然後又跟豬八戒提的要求是:八戒,你若能護送大唐高僧求取真經,我便讓你求得金身正果,就是我在佛界給你一個公務員(果位)名額,只有這樣一個條件。
她給沙僧開的可是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特別不容易做到,第一個條件是免得讓你萬劍穿心,以後就再沒有劍扎你了,第二個條件是我讓你官復原職。瞧出端倪來了嗎?為什麼沙僧不努力,如果沙僧一努力會是什麼情況?
第一,沙僧的目的現在是不是已經達到了,沒有劍來戳自己了,如果他稍微努力一點呢,他就會官復原職,官復原職恰恰是沙僧最怕的事情,因為玉帝早就不待見他了。上篇我講過嫦娥愛慕帥氣的沙僧,玉帝吃醋,把沙僧打下流沙河,動用私刑每週用飛劍穿心108下,更甚者,把原本高大威猛帥氣的沙僧弄成了醜八怪,玉帝早就對他恨之入骨,以後再讓他官復原,再當玉帝的貼身侍衛,你想想玉帝會怎麼對付他,會怎麼想方設法折磨他,沙僧將會陷入永劫不復之地,比下十八層地獄還恐怖!
所以沙僧不敢努力,一努力就過啦,從來跟人不搶經驗值,搶了他就慘了,從來不去主動打妖怪,就一直主動看行李,對他來說我要追求的只要別讓我官復原職,只要讓佛門罩著我,就不會有人用飛劍來穿我,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
3 # 花花羊9527
我覺得沙僧在西遊記裡是打輔助的,輔助的角色突出抗傷害,大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被妖精抓走了
-
4 # 老鄭的教育路
《西遊記》中的沙僧,在流沙河的時候非常厲害,跟著唐僧以後感覺就像一個打醬油的。原因可以從表層、中層、深層來看。
表層原因:分工合作
從表層來看,沙僧、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四人組成的取經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沙僧主要負責後勤 ,幫忙照看行李。孫悟空能力很強,當然是要做降妖除魔的領頭人。豬八戒有點懶,而且沙僧是最後來的。一般後勤這種工作,都是新來的師弟負責。所以,沙僧就理所當然地做起了後勤,豬八戒和孫悟空就負責降妖除魔。
中層原因:沙僧的性格所致。
沙僧不愛說話,屬於默默做事的那種,從心理學層面來看,沙僧很少在談話中暴露過自己的內心。他在《西遊記》中最多的臺詞就是:大師兄師傅被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抓走了。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喬哈里視窗理論,在人際溝通中,分為開放區,盲目區,隱秘區和封閉區。很顯然,沙僧的開放區非常少,他給讀者留得最多的就是隱秘區和封閉區。而豬八戒經常口頭邀宮,經常嚷嚷著要分行李。他的開放區就比較多,提起他讀者對他的印象就是,貪吃,懶惰,斤斤計較,好色。他給讀者的印象就比較深刻。而沙僧不愛爭功出頭,然後又是做後勤的,很容易給讀者一種錯覺,雖然他也打過妖怪,但讀者很容易覺得,他就是來打醬油的。
深層原因:人生浮沉,看淡名利
從深層原因來看,與沙僧的經歷有關,他經歷過高峰,也墜入過低谷。
沙僧原是玉皇大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原著是這樣說的: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藍天門裡我為尊 凌霄殿前吾稱上。而腰間呢,懸掛著霸氣的虎頭牌。他的手中則是執定著降妖杖。不難看出,沙僧之前是很風光的,很受玉帝重視,但他卻因為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到流沙河,還要忍受7天一次的飛劍穿胸100多下的懲罰。打碎一件仙器,卻遭到這麼痛苦的懲罰。前後的巨大落差 ,沙僧的心裡肯定是不平衡的。在流沙河,這種沒有未來的地方生存,他也索性破罐子破摔。餓了就上岸吃人。後來遇到觀音菩薩點化,追隨唐僧取經。
觀音承諾他,取經成功後,將飛劍不來傳給他,恢復他的本職。沙僧表示願皈依正果。
所以在取經的過程中,豬八戒幾次鬧著要分行李散夥。沙僧卻不願意散夥,散火意味著他要回到流沙河,繼續忍受飛劍穿胸的痛苦。所以他是那個最希望平平安安,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人。在經歷過這種人生的巨大起伏之後,沙僧的內心其實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他並不想再追求名利,從前風光如他,都能轉瞬被打入地獄,其實他早已看淡了名利,所以只想老老實實的跟隨著唐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透過表層、中層、深層分析之後,會發現沙僧明明有實力,卻讓人感覺不到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的經歷沉浮。經歷過雲端與低谷的極致體驗後,跟隨唐僧取經的沙僧,變成了一個小心翼翼的保守者。只想平平安安地活著。所從,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
-
5 # 使用者李森
作為玉皇大帝的貼身護衛的卷簾大將,本應小心伺候才是,卻在重要的場合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琉璃盞裡裝的不知何等珍液,競惹得玉帝勃然大怒,非要殺之而後快,虧得老君求請才免去一死,卻要遭受飛劍穿胸之刑,同時免去公職,開除天藉,打入凡間,下放流沙河為妖,每七日仍要受飛劍穿胸的酷刑,真是苦不堪言。
後來經觀音菩薩說情,去保唐僧取經。對沙和尚來講如同撥雲見日一般的再生機會,取經成功後可一雪前恥,重新做人。為實現這個目標,前車可鑑絕不能再犯以前的錯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才是沙和尚的真實想法,所以在取經路上才撿著挑擔子的重活幹。不圖名不爭功的默默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給人的印象似乎不那麼利害,實際並非如此,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
6 # 深夜剪輯v
沙和尚曾身為天庭捲簾大將,被貶下凡後連觀音對他都讚賞有加,絕非表面那般平庸,實際上沙和尚有自己的心思……
首先解析一下沙和尚的身份-沙和尚,又名沙僧、沙悟淨,原天宮玉帝的貼身護衛,只因為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從此流沙河便成了他的地盤,他也就此入魔,在人間禍害一方,他的武器降妖寶杖(並非影視劇中的月牙鏟)同樣來歷不凡,能像金箍棒一樣變化大小,所以說這三個徒弟並非像表面一樣實力以孫悟空為首,只不過悟空的表現比較突出,沙僧和八戒沒有現出實力罷了。
回到正題,為何沙和尚在取經過程中忍辱負重,任勞任怨,最大的可能性-他是裝的,在之前,唐僧是十世靈童轉世,可知前九世都是在流沙河被沙和尚吃了,流沙河可是鵝毛浮不起,但沙僧說過只有唐僧的頭顱浮在了流沙河上,觀世音說過“求人不如求己”,沙僧也是利用這九個頭顱幫助唐僧渡過了流沙河,映證了觀音的話,唐僧用前九世的渡了自己這一世,唐僧的肉吃了長生不老,許多妖怪,甚至天上的神仙都垂涎,但沙僧卻能獨吞九世,他的實力可見一般。沙僧怎麼來的,沙僧是經過觀世音的點撥,“飛劍不來穿你,功成免罪,復你本職”,沙僧受玉帝飛劍穿胸之苦,觀音許諾“飛劍不穿”他自然是欣然接受的,但“復你本職”卻不是他的意願,因此他在取經過程中隱藏實力,不露山水,裝作無能的樣子,只牽馬挑擔,為的就是免罪,但不復職,他可不想再回到那個“量窄法嚴”的玉帝身邊受苦。
-
7 # 朝海暖春
《西遊記》:沙僧曾是玉帝第一保鏢,為何後來如此低調?《西遊記》裡面的沙僧不像孫悟空那般傲氣張揚,不愛聽領導的話;也不像豬八戒,毛病太多,貪吃貪睡,幹一些髒活累活兒就要抱怨。沙僧沉靜而不求回報,淡泊卻堅忍不拔,以將自己看得輕的智慧和對取經事業的忠誠,維繫著取經隊伍的和睦,服務著取經團隊。
但是從沙僧的人生經歷來看,他是有自己的傲氣的。要了解沙僧,先看看他的法力,他學的是天罡三十六變。天罡三十六變比地煞七十二變厲害多了,天罡三十六法包括: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迴天返日、呼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鋼、五行大遁、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飛身託跡、九息服氣、匯出元陽、降龍伏虎、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遊神御氣、隔垣洞見、迴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飛沙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
書中對沙僧的描寫有“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這些個句子都能說明沙僧的厲害。萬國九州,五湖四海都能任沙僧遨遊,可見他的法力高強。什麼意思沙僧曾經是玉皇大帝的貼身第一保鏢。
宰相門下三品官,他作為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當年必定是有自己的傲氣,而且那個時候,絕對是一個金牌打手,不然又怎麼能護衛三界第一人的安全,我們可以猜測他的戰力要在一流高手的行列,起碼單打獨鬥,跟孫悟空,豬八戒,楊戩,娜扎這樣的高手比起來不能落下風,不然做不了第一保鏢這個職位。
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他見到假沙僧,曾一杖將其擊斃,要知道他當初被貶下凡的時候,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原文寫到“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覆復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鮓醬!”他當年在流沙河中可是沒少吃人啊,他脖子上掛的就是以前自己吃的那些人的頭,同時也成為了自己的法器。
話說當時他打死了家美猴王的分身之後,六耳獼猴沒有去追,他不知道沙僧要去找救兵嗎?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了,但是為什麼不追,他知道追上去自己也拿不下沙僧所以沒有再追。但是當年的超級高手會變得如此的低調呢?蟠桃會上失手摔爛了玻璃杯,結果就受到極為嚴厲的處罰:本來是要殺頭的,幸虧赤腳大仙求情,打了八百錘,貶到流沙河,每七日還叫飛劍穿胸百餘下。
他在流沙河的這些年,早就將自己變得隱忍,所以失去了以前的傲氣。但是後來在五聖成真中,如來佛祖封豬八戒為淨壇使者,理由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而沙僧呢?如來封他為金身羅漢。可別小看這個職位,要知道,如來修煉成佛,才不過是丈六金身,而沙僧輕易獲得金身,足見如來對他的重視。
因為他非常的清楚沙僧的武力值,可以預見,在短暫的適應之後,沙僧的未來可期會完爆孫悟空!他明明法力勝過孫猴子的他,為什麼在西天路上沉默寡言,異常低調,卻又不像豬八戒同志那樣老是在暗中使壞,鼓動散夥。只因自己一直在隱忍。其實他才是第一高手。
-
8 # 星星聊電影
其次,沙僧喜歡藏拙,沙僧知道自己是有罪在身,如果在取經途中有點過錯那可就不妙了,於是用了最管用的辦法,我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沒功勞我還有苦勞呢。
最後,沙僧知道自己出身不好,本是道家的罪臣,又混進了佛家的隊伍,為避免自己成為道佛兩家的犧牲品,還是藏拙吧!
綜上所述,所以本來武力值很高的沙僧,選擇當一個混子。
-
9 # 楊老大快樂生活板塊
大家好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中,沙和尚是屬於四人裡面最吃得了苦的人,髒活累活基本上都是他在幹,而且所有的功勞他都不會去搶,也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師徒四人中最無關緊要的人。但你在深入瞭解之後會發現,原來沙和尚才是西遊記裡面最厲害和最會隱藏實力的人。
老沙身為捲簾將軍,可以說是玉帝的保鏢,神力更是深不可測。在流沙河與孫悟空打架的時候就說過,他在南天門當老大的時候沒人敢闖進凌霄殿,玉帝的安保工作也是由他負責的。這番話是老沙親口說的,應該有很高的可信度,也可以看出以前他在天庭多麼威風。
另外老沙性格內斂深沉,一般只有真正的高手才會擺出老沙這種超然世外的姿態,自然是深不可測;而在路上的許多妖怪,甚至連天上的神仙做夢都想吃唐僧肉,而老沙一人竟獨吞了前九世的唐僧,可以想象沙和尚的功力會是多麼的強悍。
而沙和尚隱藏實力的緣由,是來自觀音菩薩的一句話,菩薩覺得沙和尚實力超群,想讓沙和尚拜入佛門,免教飛劍穿身和復他本職。免教飛劍穿身是沙和尚所渴望的,但“複本職”卻是沙和尚所不願的。沙和尚身為天庭第一高手,因為小過錯被玉帝打下凡間,甚至飛劍穿胸以解心中怒氣,可見玉帝“氣量小,所以沙和尚不想回玉帝身邊當差,自然就隱藏自己的實力。
-
10 # 愛龜的小李
在《西遊記》中,沙僧可以說幾乎是唐僧師徒中,除了白龍馬之外最沒有存在感的人了。在史實上沙僧“似有蛛絲馬跡可尋;在文學作品裡,則由絢爛的深沙神,變成了沉默的苦行僧。對於沙僧的形象,有人也進行了極其嚴格的學術研究,比如學者張靜二的《論沙僧》。
九個骷髏頭:九個取經人的頭顱
沙和尚一度曾在項下掛了九個骷髏頭。這九個骷髏頭,據說是路過這裡的九個取經人的頭顱,也是在這河上唯一沉不下去的東西,所以,沙和尚把它們留了下來。後來,這九個骷髏頭和木吒拿來的葫蘆一起,化作一隻法船,幫助唐僧等人順利地渡過了八百里流沙河。
為什麼是九個取經人的骷髏頭?我想,或許作者是想告訴我們,一個“九”和一個“經”,加在一起,不正是個“久經”的意思嗎?我們常說一個詞彙:久經考驗。沙和尚的人性不就是需要久經考驗,才能最終修煉到不受外界影響嗎?
還有一種說法是唐僧是十世靈童轉世,取了十世經,前九次都是獨自一人去,走到流沙河就被沙和尚吃了,沙和尚脖子上戴的九個取經人頭顱便是唐僧的,因那頭顱在鵝毛浮不起的流沙河裡沉不下去,沙僧覺得奇怪,便將它串起來玩耍,最後唐僧靠自己的九個頭顱度過了流沙河。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沒有人能渡自己,只有自渡。
沙和尚:勞任怨的苦行僧
有不少人認為小說作者未能賦予沙和尚更鮮明的形象。
學者趙天池曾在《西遊記探微》引張易克的話說:“沙僧確實經常擔起調和與凝聚的任務。沙僧的調和通常是表現在止爭與順從兩方面。”止爭是止息悟空與八戒、唐僧之爭,“以和為尚”;凝聚則體現在比其它三人專一,除了76回因誤會悟空已死,“豬八戒與沙僧解了包袱,將行李搭分兒,在那裡分”外,沙和尚從不說散夥一類的話。40回連悟空也想散夥,反而沙僧勸大家不要散夥,意志十分堅強。他從不埋怨路途遙遠,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苦行僧。30回黃袍怪疑心渾家百花羞送信去寶象國請兵來救,要殺她,就拿她與被擒的沙僧對質。沙僧急中生智,說是國王畫影圖形,唐僧因較早時被捉在洞中見過公主,向國王說起經歷,這才救了公主一命。這情節既顯示沙僧的急智,也體現他為他人著想,不欲恩將仇報之精神。
天宮捲簾大將 鬱郁不得志
沙僧原先是天宮中的捲簾大將。這個職位在天庭是非常尷尬的,究其職責也只是為玉皇大帝進出門的時候掀門簾一類的工作。這個工作一方面說明了天宮中人浮於事,一方面也說明了沙僧一直在天宮中不得志。至少從他一路跟隨唐僧取經和佔流沙河為王的實際來看,他在天宮中應該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位子。這也是他為什麼在打碎了玉帝的琉璃盞及被貶下界的原因。琉璃盞在天宮想不過是一件普通器物,但捲簾大將卻因失手打破一個酒杯就遭天譴,未免有些說不過去。打碎一個酒杯和打碎夜明珠(白龍馬)、調戲嫦娥(豬八戒)竟然一個罪名,這不得不說是玉皇大帝早已經想廢掉這個“捲簾大將”。因此,原本躊躇滿志的捲簾大將沒有受到天庭重用下界為妖就能說得通了。
當他一心向善,又深得觀音和唐僧的賞識(畢竟一路上唐僧只收了三個徒弟),因此沙悟淨才知恩圖報,為修正果一路上對唐僧忠心耿耿。沙僧還十分精明,表現在他對時局形勢的判斷準確,沙僧在小說中第一次亮相大戰流沙河,在流沙河岸上,八戒同沙僧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旁觀的孫悟空看到這種鬥殺場面,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掄起鐵棒,往那怪著頭一下,那怪急轉身,慌忙躲走,徑鑽流沙河裡”。沙僧對自己實力有自知之明,同實力相差無幾的八戒他敢大打出手,見到實力遠高於自己的悟空,卻立即躲避,能打就打,打不贏就溜,任憑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罵,他就是不上當,弄得實力超強的悟空乾著急卻束手無策。
因此,如果說在《西遊記》中豬八戒是一個富有喜劇色彩的角色,沙僧則是一個略帶憂傷的悲情人物了。這樣一個人物成為《西遊記》這樣一部奇幻文學的主角,他的筆墨分量自然要比另外幾位主角輕了不少。
-
1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中,沙和尚是屬於四人裡面最吃得了苦的人,髒活累活基本上都是他在幹,而且所有的功勞他都不會去搶,也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師徒四人中最無關緊要的人。但你在深入瞭解之後會發現,原來沙和尚才是西遊記裡面最厲害和最會隱藏實力的人。
另外老沙性格內斂深沉,一般只有真正的高手才會擺出老沙這種超然世外的姿態,自然是深不可測;而在路上的許多妖怪,甚至連天上的神仙做夢都想吃唐僧肉,而老沙一人竟獨吞了前九世的唐僧,可以想象沙和尚的功力會是多麼的強悍。
而沙和尚隱藏實力的緣由,是來自觀音菩薩的一句話,菩薩覺得沙和尚實力超群,想讓沙和尚拜入佛門,免教飛劍穿身和復他本職。免教飛劍穿身是沙和尚所渴望的,但“複本職”卻是沙和尚所不願的。沙和尚身為天庭第一高手,因為小過錯被玉帝打下凡間,甚至飛劍穿胸以解心中怒氣,可見玉帝“氣量小,所以沙和尚不想回玉帝身邊當差,自然就隱藏自己的實力。
所以說在取經路上不是沙和尚不出力,而是他根本不想出力罷了。
回覆列表
修行路上就是要讓你歷經坎坷,在磨中煉,煉中磨,否則沒有九九八十一難的經歷,如何能夠開悟,開悟了才能修得正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