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一部電影
-
2 # 靜享財富保險工作室
1、趁現在能掙錢,每年存10萬,存5年共50萬。
2、等豆子大學畢業了,我也65歲退休了,然後每年領上7萬多,當個旅遊基金天天出去浪,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3、要是豆子結婚或者創業,需要一大筆錢,我就把保單退掉,能拿回來156萬,給他拿去花。
4、要是豆子不需要我幫忙,我就接著每年領7萬多,不夠花就多領點,反正賬戶裡的錢都是我的,複利增長越來越多。
5、如果活到80歲,我也領了118萬,即使掛了還給豆子留下141萬隨便花。
以上這些,我也就是存了5年,每年10萬而已。
-
3 # 天天保備
年金險前段時間之所以那麼火,是因為2019年8月30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宜的通知》。在通知中提到今後的壽險業責任準備經評估利率上限從4.025%降到3.5%。通俗來講就是今後保險公司的普通養老金及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產品,預定利率最高不能超過3.5%了。而近期預定利率4.025%的產品陸續曝出停售的時間節點。也就是說,之前這些銷售火爆的年金產品都要滅絕了。
一旦弄清楚它們為什麼即將滅絕,您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最近年金險的銷售這麼火爆了。為什麼這麼好賣的產品要停售呢?主要是這些產品是保證收益的,也就是4%左右的收益是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中的。通俗說就是未來保險公司要對這張保單進行4%的收益的保證給付。而不要小看這4%左右的收益。在當下,由於資管新規出臺,剛兌打破,“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時代,一去不復返。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限制較大,目前的投資回報也在下行。未來幾十年要保證給付4%的收益,其實是很困難的。這對於保險公司來講,就是風險。在中國,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管控又是極其嚴格的,賣多少產品,提多少準備金,來不得半點馬虎。這種風險,銀保監會怎會坐視不理。因為一旦保險公司兌付不了,銀保監會就得啟動保險保障基金救助。所以,銀保監會必須對這種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管控。結果就是儘管銷售火爆,依然會紛紛停售。
對於您說該不該給3歲寶寶購買,要看的並不是這款產品好不好,而是要對我們家的風險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要看家庭經濟收入和支出情況如何;要看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類保險是否已經配置;要看寶寶的保障類保險是否已經配置。然後再看是否有餘力進行年金險的配置,如果有的話,那就一定要抓緊這最後的上車機會。為寶寶建立一個長期的4%複利的穩健賬戶,在寶寶長大後需要用錢的每一個時間段,從賬戶裡提錢的時候,都能時時刻刻想起父母的愛。透過購買這款產品,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的父母”
-
4 # 保險經紀人劉丹丹
最近年金保險市場異常火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銀保監會8月份釋出的一項調整通知,具體內容見下圖,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目前市場上4%左右年複利的年金保險陸續都要退出市場,以後保險的預定利率上限將由4.025%調整為3.5%,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的下調,也就相當於購買同樣保額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費或者儲存同等金額的錢,未來相同時間獲得的收益會相應減少。
伴隨著銀行降息的舉措,華人獲得低風險相對高收益的投資機會越來越有侷限性,而保險作為一個最安全的金融工具,近年來認可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首當其衝,兼具理財功能的年金保險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伴隨著產品停售潮,越來越多的資金都湧向了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保險。
對於是否需要跟著潮流給3歲寶寶配置一份年金保險,我建議在保障類保險都配置齊全的情況下,如果還有閒餘資金,那麼可以根據自己家庭情況購買一份年金保險,鎖定確定的利率。
-
5 # 路人蟻
結論:關於年金險利用預定利率下調做恐嚇式營銷的問題,我做了關於年金險利率問題的專業解答,今天再客觀的捋一捋有關年金保險的作用和年金險利率和收益的真假性。
1 保險對於家庭財務規劃來說,第一個是提供風險保障,利用保障型保險把生活中存在的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額開支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體現的是保險的風險槓桿作用,以配置消費型健康保障+家庭經濟支柱定壽為主,注重的是保險的槓桿性,而不是儲蓄型,當基本風險解決了,有了足夠經濟餘力了,我們才開始考慮用保險規劃家庭中長期現金流的問題。選擇年金儲蓄保險規劃家庭不同階段開支問題比如養老金儲備等,這類保險需要長期鎖定現金流,前期扣除高額佣金和管理費,現金價值幾乎沒有了。而且中途取出本金虧損嚴重,退保現金價值低,需要經過十年以上時間積累,才能趕上現金價值和所交保費持平。8-10年內都是不划算的。
如果沒有長期閒置的資金或者家庭經濟有限不建議做這類儲備,普通以社保福利制度養老為主。中產家庭有餘力可以用商業年金養老升級。
2年金保險有四個利率,第一個利率是市場預定利率,這個是一個參考值,並不寫進合同,下調上漲都與你無關,而是保險公司經營測算的一個估值,不是為你考慮,是考慮產品能否給公司帶來盈利。你的年金險實際儲蓄分紅利率看未來到期的結算利率,不是預定利率,也不是某個歷史時期高結算利率。
3 第二個利率假定演算利率,這個是保險產品宣傳用的利率,也是一樣不寫進合同保證的,分為低檔,中檔高檔演算利率,一般都用高於市場水平的高假定利率6%, 8%,甚至10%來體現年金險的收益性,也讓很多人把年金保險當成高收益理財產品,實際都不寫進合同。保險是一份合同條款,白紙黑字寫進去的才是你的權益,口頭宣傳不算數。
4 第三個利率合同保底利率,這個就是年金保險萬能賬戶寫進合同的確定利率,不管未來保險公司破產倒閉還是怎麼樣,合同在手,這個保底利率收益都是屬於你的權益。
第四個利率保險產品內部實際收益率,用IRR可以直接把複利收益拆解成真實的產品年化收益,實際收益率平均在3-4%,能否達到平均水平,還要看保險公司運營投資能力,根本沒有什麼複利奇蹟看著本金翻倍,所謂的翻倍收益是高假定演算利率加上覆利數字遊戲計算的出來的,高出市場真實水平。
綜上:小孩屬於家庭純支出,不需要承擔家庭財務收入的責任,沒有必要配置壽險,一般以定期健康保障保險為主,保費1000左右解決,為了規避道德風險,保監會也對小孩壽險做了嚴格限制,而至於用年金險規劃小孩教育金給小孩留錢這事情看個人家庭經濟實力,不要變成家庭財務負擔,失去了保險的初衷。如果是因為高收益,本金翻倍才買的,那就要三思。現金流規劃不是高收益理財,保險也不是理財產品。小孩保險規劃從財務角度理性思考 ,而不是感情用事。
-
6 # 立馬財經
年金的話,其實也是為了一個目標來設計的,我們一般存下這筆錢是就為了專款專用的。
所以為3歲孩子存下一個年金也是有必要的,你可以存著來作為孩子的大學教育金,如果去到大學的時候,用不到這筆費用,你可以繼續存著,用來當做創業金,婚嫁金,甚至是你自己的養老金。
存得越久,收益率也會越高。
10年大概4%,20年大概5%,30年大概6%。
留小部分的資金,能夠補充更多的作用,當然是可以了。
不過流動性的資金還是需要留著的。
-
7 # 暖心人社
年金保險是什麼?
年金險,屬於商業保險按責任分類中的一種,分為普通年金保險和養老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主要是透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一次或多次交納保險費,保險人以被保險人生存為條件,按期給付保險金,直至被保險人死亡或保險合同期滿。
年金保險的基本分類可以分為這麼幾種:
1.個人養老保險。年輕時繳納,應對老年後養老的風險。
2.定期年金保險。一次或者分多次繳納,到達約定時間可以分一次或者多次領取保險金,比如子女教育保險、婚假保險等等。
3.聯合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有多個,主要適用於父母放心不下無勞動能力的子女的情況。
4.變額年金保險。主要是保險公司將收取的保險費投資於股票或者基金,獲取的收益不定,那是保險公司會提取相應的死亡和費用率保險費。
按照給付方式、按照保險人、按照給付時間、按照給付額度都可以區分不同的年金保險。詳細內容是比較複雜的。
為什麼人們會喜歡年金保險呢?其實很多人購買年金保險的原因是:
一、保險額度大。一般來講年金保險首先都是按年繳納,可能一年1萬10萬不等,繳納的本金少則一二十萬多則四五十萬甚至上百萬。但是未來領取待遇的話,動輒收入上百萬元,真的很讓人心動。
二、對家庭成員保障的需要。最普遍的就是,父母希望子女有一份充分的保障。比如父母擔心子女未來的收入、教育、婚配、健康、意外等等。因此,很多年金保險是一門綜合的保險,裡面往往包含了養老、教育、醫療、意外等等,很多保障都是可以靈活搭配的組團計劃。
三、對未來缺乏信心。保險是最保險的,它能夠忠實地履行保險合同的約定。人們並不能夠確定未來會如何,但是有錢事先鎖定一份保障也是非常不錯的。就連李嘉誠都表示,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給家庭購買的充足的保險。他為每一個孫子孫女都購買了1億港幣的分紅年金保險,確保他們在市每月至少有幾十萬港幣的收入。
如何正確理解保險?保險是保險,理財是理財。保險不能替代理財,理財也不能夠取代保險。
一、年金保險保障利率低。年金保險的保險時間很長,一般最短都需要10年到20年。在這樣長的保險時間內,很多理財產品都可以實現瘋漲。按照5%的收益率計算,20年可以得到本息收益265%。如果是60年呢?本息收益高達18.68倍。現在根據銀保監會的要求,保險連4.025%的預定利率都不予備案,一般年金保險的收益可能保證在3%左右。畢竟保險公司是要經過風險測算來掙錢的,不是保障大家的收益而虧錢的。90年代曾經有過高達8%收益率的產品,現在看起來簡直是瘋了。好在當年大家都沒錢,沒有賣出多少。
二、購買保險要收建賬費用。不同於投資理財中的基金產品,它只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和管理費用。年金保險會被收取一筆開戶費用,主要用於保障公司的管理運營和合理利潤。比如全民保終身養老金,一次性補繳1萬元個人賬戶,現金價值只有8160元。如果我們超過了15天的猶豫期退保,就只能拿回8160元了。然後,保險現金價值的增長會以8160元為基礎。
三、保險是應對各種風險的保護傘。實際上如果我們疼愛孩子,為了省錢期間,應當像我們給孩子購買玩具、奶粉、上教育課一樣,採用消費型的商業保險。肯定有的人會心疼一年花幾千乃至上萬元,最終消費不見影子了。我們的消費觀念確實應該改改了。美華人約將1/3的收入投入到各種稅收和保險中去,我們卻將70%的收入用於了各種社會消費品。
年金保險是為了我們應對未來收入風險的重要保障。比如一些人收入很不穩定,有的人一夜暴富年入幾百萬。很多情況下,這些錢很快就消費光了,有的時候甚至會連累個人破產。如果我們購買了年金,肯定就能夠維護我們的生活保障了。尤其是如果我們給子女購買的年金保險,即使個人破產了,由於被保險人是子女,是不可以被強制執行的,也就是所謂的避債功能。除非有證據證明,是惡意避債。
綜上所述,如果你特別有錢,可以考慮給三歲寶寶買一份年金保險。如果你也就普通收入,比如年收入10萬元以下,還是建議給寶寶購買疾病等消費性保險比較好。想給寶寶儲蓄,找幾個合適的基金定投更合適。
-
8 # 明亞保險經紀王蓓
如果有能力的話,建議或多或少都要買一份~
為什麼呢?
銀保監一紙公文,年金險預定利率4.025%的時代就要結束了銀保監的公文,以及為什麼會出這樣的公文,前面回答的作者已經說明的很詳細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一句話,全球利率下行空間,4.025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了
先說說,預定利率,是個什麼東東~很多人會問,啥是預定利率?是類似於銀行的年化利率嗎?還是年化收益?
預定利率並不是保費*4.025%這麼簡單,它是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對於產品未來投資收益的預期,也就是說,是按照4.025%的預期收益來設計的產品
而這個預期收益對應的本金,並不是客戶的保費,而是保費扣除各項費用之後的部分
這也就是為什麼年金險產品在期初的幾年,保單價值會低於保費的原因,也是年金險之所以稱之為保險的原因
因為在扣除的這些費用裡,除了公司的各項運營成本,還包括保險公司按照銀保監的要求,繳納保證金和保險保障基金,以及分保,再保的費用
而所有這些費用的扣除,都是為了保證客戶買到的年金險可以保證兌付的保險機制
所以,4.025%是預期收益,而且本金並不是保費
再說說,4.025%高不高~~很多人會說,4.025?不高啊,現在通脹那麼高,幾十年的收益,都被通脹吃了啊!
那麼,複利又是什麼鬼?
複利的時間效應,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
具體有多神奇, 看圖表即知,這就是了!
那麼放在產品上,具體都有啥優勢呢?
話不多說,繼續看圖表,用事實說話~~
最後,總結一句話,複利4.025+保證領取,這,就是年金險的優勢所在了
-
9 # 真知保
為什麼火?火是因為所有做保險的人都在宣講年金險。
之所以忽然間又火了起來,其實是因為監管的一則通知,8月30日的監管官網釋出,發文較長,就不貼文字了,直白點的講就是:長期年金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將由之前的4.025%降低為3.5%”。
什麼意思,就是監管不會在批4.025%的產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最高是3.5%。之前在售的4.025%的產品也會陸續停售。
所以,各保險公司都藉此炒作,如果你換成普通人的理解,意思就是:大家快來買啊,現在這個產品賣100塊,以後最低要賣101快了。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賣保險的人都在說這個事,不火才怪。
應該給小孩買一份麼?這個問題,要不要買一份?與年金險的變化,與這個產品火不火沒有直接關係。
iphone 11現在非常火,華為mate30現在非常火。你要給自己買一部嗎?
需要的就去買,不需要的當然不買。
有錢了買個無所謂,沒錢的買個千元機也夠用。
買保險也是一樣,思路不要被保險業內的宣傳帶偏了。
作為普通老百姓,火不火不重要,適不適合買才重要。
如果你有車有房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一線城市起碼要100萬吧,而且家庭成員的保障型保險都配齊了,比如意外、重疾、醫療、壽險等,大人小孩都有足夠的保障;然後每年拿出幾萬塊去買一份年金險,是個不錯的選擇:相當於投資的型別多樣化嘛。
把有限的錢用在保障型產品上,去買重疾、醫療、意外、壽險等這四類產品,家人大大小小都先配齊齊全,保障型產品看似便宜,如果家裡大小成員都買的話,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開支,如果你感覺配置這四類產品都有壓力。你還買個鬼的年金險啊!
年金險是錦上添花,我們連個錦都沒有弄齊,你弄個花放哪裡?
天冷的時候還能披上錦禦寒,你先買個花,幹嘛?天冷了把花插頭上裝酷啊。
張老師說話不好聽,但是這就是我的建議。
作為普通家庭,別買年這類產品,不要說4.025%,就是5.025%我也不推薦。
作為有錢的家提供,除了買保障型產品外,還有不少餘錢,作為理財的一種形式去看待,還是可以的。
-
10 # 明亞L妍妍小姐姐
年金險可不只是“某一段時間”火哦,是一直都很火
只是因為年金保險對利率的影響更敏感,儲蓄理財性質也更明顯,因而受到更多銀保監會政策的關照。
政策影響產品設計每次有政策變化都和錢袋子有關,就會自帶流量,引發高度關注,比如2017年5月釋出的#134號#文,在金融監管體系重構的過程中,防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為了明確方向,其中就規定: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後,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費的20%。翻譯一下:原來買了馬上就能返錢的產品下線了,買了的繼續執行,沒買的再也買不到了;新上線的產品,返錢必須滿5年之後才給錢,賬上可供領取金額有限制:本金的20%為年度領取的上限。
2019年8月30日有出臺新政策,說的是出於對市場大環境未來發展的預判,經濟下行是趨勢,考慮人壽保險經營的長期性,為了保證今天有錢、明天有錢、長期有錢付給投保人,各個公司需要調整責任準備金。
對投保人的影響,以前保險公司投資賺到10,給投保人4,輕鬆盈利6,但如果未來保險公司投資只能賺到3、2、1,依然需要給投保人4,中間-1、-2、-3的差額,保險公司自己揹著,但必須履約,這差額有個專業名詞叫“利差損”。
為了減少賠本的可能,那就不賣約定給4的產品了,改成3.5或者更低的,妥妥保證穩定有序經營。歷史上最有名的利差損就是“平安800億利差損”事件,感興趣的小夥伴自行問度娘,故事很精彩。
年金保險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不一樣的人生現在能輕鬆掏出百萬的家庭不勝列舉,但真正能給孩子一個百萬起點人生的家庭卻寥若星辰。
年金保險,送給孩子一輩子穩穩的愛❤️。
年金保險是有效規劃現金流的金融產品,其優勢是長期、穩健,一旦約定就如約執行,無論未來市場風雲如何變幻,都雷打不動,一輩子堅持履行的承諾。
比如,某成人禮產品,3歲寶寶,20萬連續存5年,18歲成年開始,年年6萬多紅包,一直相伴一生,每每領到這個紅包,都會想起爸爸媽媽滿滿的愛、綿長的愛。
年金險配置不是產品如何,是您想過什麼樣的日子年金險直白的說,就是存本取息,只是這個息何時開始、取多少的問題。保險適合管理的是中長期的錢,同等風險水平下,資金利用率較高。就這麼一點點本事。
如果您需要,一定可以找到滿意的解決方案,如果不需要,那邊都入不了法眼,忽略就好。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預定利率4.025%離開保險市場,人們都希望趕上末班車,購買一份年金險,好長期鎖定一個穩定的利率。
之所以這個利率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在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下,保險公司為了避免利差損。
題主如果有閒錢,完全應該入手年金險。
年金險的優勢是持續穩定鎖定利率,以及獲得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另外由於保單的法律屬性,也可以實現資產的定向傳承,避債避稅等功能。
劣勢是流動性差,且比起投資肯定收益不高。
當然不同資產配置不同作用。
但還是建議在買年金之前先考慮家庭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