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史慈子義

    將軍向寵是向朗的弟弟,荊州派,因治軍嚴整曾被劉備稱讚,後因死於討伐蠻夷叛亂中而英年早逝,也是蜀漢後期的一位名將

  • 2 # 寧靜致遠113700411

    夷陵之戰,軍隊被衝散,向寵的部隊建制完整,全部退回西川,劉備贊其才能過人。到沒經過更多的戰爭,後來跟少數民族的衝突中戰死,可惜。

  • 3 # 道一智慧

    向寵其實是以為比較有為的將領,他治軍嚴謹,帶隊伍有方法。主要原因沒有進去核心圈吧,在有才華有時候也會被埋沒,特別是在關張趙的蜀國。

  • 4 # 魚包同學

    諸葛亮在《出師表》點名的人物有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唯一武將就是向寵,並且諸葛亮用了不小的篇幅來誇讚向寵。(一段話)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向寵。

    首先拿出《出師表》誇向寵的原文——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很好理解的一段話,我就不翻譯了,這一段話諸葛亮從性格、處事、軍事能力、先帝評價、人際關係幾個方面狠狠地把向寵誇讚了一番。

    諸葛亮為什麼要誇向寵?首先我們要明白諸葛亮為什麼作出師表!

    向劉禪請求出兵伐魏?不對,伐魏是既定國策,諸葛亮只是照章辦理,即便要請求出兵也不用大費周章來寫文章,並且出師表最後,諸葛亮直接說“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就是說,我馬上就出發了,這顯然也沒有徵求劉禪是否可以出兵的意思。

    事實上,諸葛亮寫下《出師表》這篇出師表這篇文章的主旨在這句話——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什麼意思呢?諸葛亮在給劉禪上課,諸葛亮執掌軍政大權以來,一直異常忙碌,少有機會陪在年輕的劉禪身邊,諸葛亮非常擔心長在深宮的劉禪會被小人帶跑偏。

    尤其很擔心黃皓(劉禪旁邊阿諛奉承的太監)這樣的裙臣讓蜀漢的朝廷混亂不堪,熟讀史書的諸葛亮一定非常清楚東漢的頹廢就是起源於宮廷的宦官掌權。而劉禪在成都繼位時年僅十七歲,性格成長期的時候,尤其容易被身邊的宦官影響。

    而事實上,隨著劉禪漸漸長成,他也開始寵信宦官黃皓。黃皓也盡顯阿諛獻媚之能事,處心往上爬。

    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希望在劉禪身邊梳理可以學習依靠的典型,來真正幫助劉禪成長,塑造正面性格。

    諸葛亮選的典型:郭攸之、費禕、董允,這都是劉禪身邊正直的文臣,而武將選擇了向寵,一方面,此時,向寵是掌管宮廷宿衛軍的軍官,就在劉禪身邊,另一方面向寵的為人性情溫和非常適合做朋友。諸葛亮非常希望劉禪能夠多和他們親近,向他們學習。

    而向寵的軍事能力其實也不能被忽視,劉備率大軍伐吳之時帶了向寵,劉備軍慘敗,伐吳大軍遭受重創,蜀漢軍隊潰敗,各營都損失慘重,唯獨向寵所領完好無損。

    而之後的平定漢嘉地區蠻夷叛亂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所以在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衝殺,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也反映出向寵深得將士的敬重。

    向寵沒有得到曝光度的原因之一就是太早離世,一代將星,還沒怎麼閃光就隕落了,實在令人扼腕。另外,長期擔任中領軍職位也是重要原因,所謂中領軍,就是掌管禁軍的最高統帥,負責留守後方,保障後方安全。雖然中領軍職位非常重要(曹魏方面一直由曹氏將軍親自擔任),但是畢竟鮮有機會立下戰功。

    當然即便“不受陳壽《三國志》,羅貫中《三國演義》待見”,可是後世很多人還是看到了向寵的價值,比如,清代文學家端木埰還在為向寵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諸賢早逝,宿將只一趙雲,內治只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將相之任。”

  • 5 # 秉燭讀春秋

    馬謖我們都很熟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成了反面教材。然而諸葛亮晚期最欣賞的向寵,卻並不顯赫,反而有點低調,後人對他了解很少。向寵有點“神龍現首不現尾。”

    向寵在《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中都沒有過多敘述,以至於後人不知其廬山真面目。大家知道他應該是出現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那麼,向寵到底為何如此低調呢?(向寵畫像)

    向寵(?—240年),向朗胞弟之子。劉備時,歷任牙門將(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諸葛亮北伐時,以向寵為中領軍,封都亭侯。

    諸葛亮北伐前,特意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推薦了向寵。《出師表》 中 他向後主劉禪推薦了一批未來可重用之才,其中有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四人,其中郭攸之、費禕、董允是文官,而向寵,是諸葛亮提到的唯一一個軍事將領。

    丞相的意思不言自明,是把向寵當做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的。 丞相對他的評價極高。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以上這段話意思就是:“向寵軍事能力很強,是經過多次考驗的,是被先帝劉備認可的,也是大家都認可的。向寵能夠團結大家,對國家絕對忠心。 ”

    對於向寵的評價,或許是諸葛亮一生中對其他人的最高評價,在諸葛亮的眼中,蜀漢政權裡或許沒有人超越他,字裡行間我們不難讀出,諸葛亮對於自己之後,蜀漢的軍事領導者安排已經有了著落,非向寵莫屬。(向寵畫像)

    然而,歷史之謎就在諸葛亮北伐中原之後再次發生,作為諸葛亮未來軍事接班人培養的向寵,竟然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沒有了訊息,為了培養馬謖,諸葛亮不惜讓毫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做先鋒。但對於有實戰經驗,又被自己著力培養的向寵居然不在孔明身邊,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五丈原孔明的身邊只有魏延、楊儀在為軍事指揮權而爭鬥,而鬥爭的結果是魏延被殺,楊儀被貶,姜維最終取得軍事指揮權,而蔣婉、費禕、董允相繼取得政治大權,作為諸葛亮軍事方面的繼承者向寵居然沒有了訊息。 這段歷史是空白的,因為蜀漢不置史,向寵好像人間蒸發一樣。

    我認為,向寵最終沒有成為諸葛亮的軍事繼承者,這裡面肯定有我們不為人知的秘密。 蜀漢末期有太多的秘密被掩蓋。

    但是,關於向寵的秘密依然沒有結束,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

    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人心,所以在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衝殺,終於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了,後主劉禪親自主持了葬禮。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向寵在軍事上的影響有多大,深受部屬愛戴到何種程度,從而也表現了向寵不為職務的升遷所影響,向寵這一點是難能可貴,姜維這方面都比不了向寵。(蜀漢丞相諸葛亮)

    向寵高調出場,被丞相諸葛亮當成了接班人培養,隨後神秘消失,最後悲劇收場,沒有戰死沙場,卻死在平判的過程中,他的一生撲朔迷離,以至於給人的印象是不顯赫的印象。

  • 6 # 傾一生

    向寵,襄陽人,是蜀漢重臣,學者向朗的侄子。

    向寵剛開始只是劉備手下一個門牙將,和魏延開始時一樣,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將。向寵被劉備看重,是直到夷陵之戰時。當時,劉備捨去水軍,率陸軍先行,被陸遜火燒連營,眾將慘敗,唯獨向寵所率部屬完好無損。劉備因此特別讚賞他,說他有才幹。

    後主劉禪繼位後,向寵被封為都亭侯,後來被推舉為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

    諸葛亮北伐,向劉禪再次推薦,提拔向寵為中領軍。

    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回奮力衝殺,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向寵還沒來得及建立什麼功業就身亡了,所以籍籍無名。

  • 7 # 我愛吃糖蒜

    將軍向寵死的太早了,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因為向寵很得部下的人心,所以部下拼死把他的屍體搶了回來,運送回成都安葬。

    向寵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劉備的各路大軍都損失嚴重,唯有向寵的部隊完好無損,所以劉備稱其才幹,而且向寵大部分擔任的官職,是成都的守備將軍,很少有外出的機會,而且在外面還有一個能力更強的將軍姜維,所以說才顯得向寵在後世籍籍無名,

  • 8 # 傳奇歷史觀

    《三國志》中對於向寵的記載“朗兄子寵,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諸葛亮當北行,表與後主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也。」遷中領軍。延熙三年,徵漢嘉蠻夷,遇害。” 他是向朗兄長之子,在夷陵之戰中表現不凡,劉備軍大敗,只有向寵的部曲最完整,向寵因此受到劉備的賞識,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想要提拔任用,看來諸葛亮也看好他,所以在出師表中也提到了他,自然是希望劉禪重用他的,然而未及展示才能就在平定蠻夷叛亂中戰死了,非常可惜啊!

  • 9 # 小樹談史

    話說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只點名錶揚了一位武將,這個人就是向寵。原文就是:“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也。”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向寵這個人品性溫和,為人厚道,並且精通軍事,劉備在世的時候就被起用,被劉備稱讚為“有能力”,也得到了同僚的一致推薦。同時,諸葛亮認為軍營中的大小事務,都可以諮詢向寵,可以使軍隊和睦團結。

    但是,在對向寵誇獎一番後,諸葛亮便把向寵提拔為中領軍,專門掌管禁軍,然後自己帶著一大幫人去北伐了。

    我們知道,在古代,武將只有透過上戰場才能建功立業,隨諸葛亮一起出徵的武將王平、馬岱等人後來都得到了重用,而同樣有能力的向寵卻只能留守老家,尤其是諸葛亮本人也說向寵通曉軍事,可卻一直讓他留下看家,相當於被束之高閣,為何?

    其實這和諸葛亮的用人觀念分不開的。

    我們知道,諸葛亮用人,很大程度上是唯親不唯賢。比如說,諸葛亮北伐重用的兩個人,一個馬謖,一個楊儀,前者是他的學生,後者是他的秘書。諸葛亮力排眾議重用馬謖,導致了第一次北伐成果化為泡影。諸葛亮死前將指揮權託付楊儀,造成蜀軍內訌,直接導致大將魏延被殺。

    而向寵這個人,品性淑良,並不是諸葛亮的親信,不被諸葛亮看重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況且,諸葛亮需要在蜀國獨攬大權,對劉備生前看重的武將是不放心的。例如,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魏延就被他弄得很鬱悶,另一個託孤重臣李嚴也被整的革職查辦。向寵也曾被劉備誇讚過,本來就是諸葛亮打壓的物件,好在向寵為人厚道,諸葛亮不好發難,只好安排向寵去管理禁軍,相當於一邊涼快去了。所以在諸葛亮掌權時期,向寵一直沒有作為,當然不會被人們熟悉。

    直到諸葛亮死後,向寵才能再次有獨自領兵打仗的機會。公元240年,向寵帶兵前往蜀國南部平定叛亂。可能是壓抑太久的緣故,向寵身先士卒,不幸遇難。

    就這樣,這個本可以在蜀國後期大放異彩的武將墜落了,此後便慢慢被人遺忘。

  • 10 # 歷史百家爭鳴

    向寵,襄陽宜城人,是向朗的胞弟,劉備在位時,向寵一直擔任牙門將,就是主將的偏將,所以這個時期的向寵並沒有顯露出來,向寵真正立功在關羽被殺,劉備伐吳的時候。

    當時吳國統帥陸遜趁劉備捨棄水軍而以陸軍獨進,先派小部隊進行試探性攻擊,而後派遣大軍火攻劉備大營,劉備軍慘敗,伐吳大軍遭受重創,劉備軍潰敗,各營都損失慘重,這就是我們知道陸遜火燒劉備八百里聯營。唯獨向寵所領完好無損,劉備認為向寵是有才能的。

    劉禪即位以後,向寵也是受到重要的,因此諸葛亮在北伐前在《出師表》中特意推薦向寵諸葛亮當北行,表與後主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遷中領軍。而後來四川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劉禪派向寵去平定,很不幸向寵在混戰中身亡。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所以他死後,他的部下奮力拼殺,把他的遺體搶回來,返兵奮力衝殺,送回成都安葬。向寵之所以得到諸葛亮的推薦,主要還是因為它能夠穩定軍心,能夠比較好的治軍,由於在早期沒有擔任主將,後期又沒有成為能夠鎮守一方的大將,所以不出名。很多人也是因為出師表才瞭解到他,已經儲存了軍隊和在平定叛亂的時候獻出了生命,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戰功。所以不知道也不足為奇

  • 11 # 天天探討

    我只知道劉備託孤的牛人被諸葛亮排擠掉了,提醒諸葛亮某某人不堪大用的結果諸葛亮不當回事吃了大虧。事實證明劉備跟曹操孫權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諸葛亮只有相將之才。後主只會陪玩,沒有主見跟抱負

  • 12 # 帥鍋雜評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歷史上的蜀漢,注意是歷史上,不是演義裡!無論是劉備時期還是後主時期,其國內最大的政治矛盾是蜀人和外來集團之間的矛盾,至於恢復漢室,那是蜀漢的政治口號,換句話說,這是蜀漢存在的道義上的依據,所以什麼伐中原,出祁山,都是為這服務的。諸葛亮在託孤之後一段時間內是執行“去蜀化”政策,試圖削弱蜀人在蜀漢的政治基礎,所以如果有劉備託孤的人沒有被重用的話,基本就是這個原因了。

  • 13 # 深夜聊齋

    諸葛亮的《出師表》,以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自古以來被人們所傳頌。它體現了諸葛亮不忘先主、感恩涕零的忠心,抒發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表達了諸葛亮克復中原、統一華夏的初心,堪稱千古名作。

    宋代大詩人陸游就對它推崇之際,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出師表》塑造了諸葛亮大公無私的形象,然而,透過《出師表》中的一個人物,我們卻可以看出諸葛亮的一點私心。

    有人會說,諸葛亮這般偉大的人物,還有私心?沒錯,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只是他的私心,不容易發現而已。

    下面,我們就透過分析《出師表》中向寵這個人物,來說說諸葛亮藏在《出師表》中的這點私心。

    一、歷史上的向寵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用兩段話對天下大勢和蜀中形勢進行了分析,接著就向後主劉禪推薦了幾個人才。

    在文臣方面,他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這三個人;而在武將方面,他只推薦了向寵一人。諸葛亮是如何評價向寵的呢?

    郭攸之、費禕、董允是諸葛亮最可靠的接班人,而向寵能與他們同列,可見這也不是外人。

    在諸葛亮看來,向寵的特點是“曉暢軍事”,在軍事方面有兩把刷子,而且先帝劉備還稱讚他“能”,可見是個有本事的人才。

    所以,諸葛亮建議劉禪多多向寵請教軍營中的事情,必然能夠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不出什麼岔子。

    然而,問題來了,既然向寵在軍事上如此出眾,那麼苦於缺少大將的諸葛亮,為何不在北伐中帶上他呢?

    而且,既然向寵將軍如此有能耐,為何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高光表現呢?

    更讓人覺得費解的是,秉持“擁劉反曹”思想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幾乎把能夠出彩的蜀漢人物寫盡了,為何對這位劉備、諸葛亮猛誇的向寵,他卻一個字都沒有提呢?

    對此,我們就要拿來《三國志》,看看其中對向寵的描寫:

    遺憾的是,即便是在《三國志》中,對於向寵的描寫,也僅僅百餘字而已,而且其中有一半文字是直接照抄了諸葛亮的《出師表》。

    對於向寵的生平事蹟,作者陳壽只記錄了四點:

    1、向寵的家世背景十分顯赫,他是蜀漢名臣向朗的侄子,而向家是荊州世家大族。

    2、向寵參加了夷陵之戰,在劉備大敗時,向寵獨善其身,很好的保護了自己的營地,受到劉備的讚許。

    3、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向寵被封為都亭侯、中部督,負責皇宮大內的禁衛工作。

    4、延熙三年,公元238年,向寵參加了平定漢嘉地區蠻夷(今四川蘆山縣)叛亂的戰役,在戰爭中遇害。

    陳壽生於公元233年,本身就是蜀華人,對於幾乎同一時代的向寵,他只用了百餘字的篇幅。由此可見,向寵在歷史上的作用其實不大,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而且,一個大將在平定蠻夷的戰鬥中遇害,這本身就挺讓人匪夷所思的。要知道,當時蠻夷的戰鬥力十分雞肋,諸葛亮當年是拿南中蠻夷來練兵的,然後才出師北伐。

    而向寵在夷陵之戰中能夠做到自保,這一點也不足以說明其軍事能力卓越,因為他當年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牙門將軍而已,根本就不是東吳軍攻擊的主要目標。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這個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將軍向寵,其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諸葛亮說他“曉暢軍事”,也僅只是誇誇而已,向寵並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戰績。

    而且,諸葛亮還扯上了先帝劉備,用他的嘴稱讚向寵為“能”,這就更加顯得奇怪了。

    讓劉備來為向寵背書,諸葛亮難道是怕劉禪不相信向寵的本事麼?

    而且,諸葛亮為劉禪接連推薦了包括向寵在內的文武四大金剛,其目的又是什麼呢?

    除了讓劉禪“親賢臣、遠小人”,他是否還有什麼私心呢?這一點,我們要從向寵的家世說起。

    二、諸葛亮的私心

    向寵是向郎的侄子。而向郎曾經是荊州名士,出身世家大族。

    向郎年輕的時候拜司馬徽為師,與徐庶、龐統等人皆是朋友。司馬徽又號“水鏡先生”,正是他當年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正是這位先生的廣告語。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向郎的真實背景了:他與諸葛亮其實就是師兄弟,在荊州時同屬一個小圈子。

    向郎本來是劉表的臨沮長,劉表死後,他便歸順了劉備。

    而劉備也十分看重這位有能耐的荊州土著,派他去管理秭歸、夷陵等地的軍事民政工作。

    入蜀以後,向郎更是受到劉備重用,先後任巴西、房陵等地的太守,後來官至丞相長史、光祿勳。

    所以,因為與向郎的親密關係,諸葛亮向劉禪鄭重推薦向寵,其實就跟推薦自己的侄子沒有什麼區別。“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即便是他名不符實,也無所謂了。

    如果讀者還不信這是諸葛亮的私心,我們還可以看一下與向寵一同被推薦的郭攸之、費禕、董允:

    1、郭攸之是南陽人,此地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他居住的隆中就在此處;

    2、費禕是江夏人,江夏郡與南陽郡接壤,費禕與諸葛亮算半個老鄉;

    3、董允是南郡人,南郡位於隆中南部,與江夏郡接壤,董允與諸葛亮也算是半個老鄉。

    郭攸之、費禕、董允再加上向寵,其實都是諸葛亮的荊州嫡系。

    在北伐以前,諸葛亮讓劉禪重用這四人,讓他們分別掌管內政軍事,其用意很明顯,就是為自己創造一個安穩的大後方,別整出什麼么蛾子。

    所以,向寵儘管能力可能有限,讓他跟著北伐可能根本拿不上臺面,但好歹他是自己人,放在家裡完全放心啊!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向寵並非沒有存在感,能夠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並推薦給皇帝劉禪的人,並不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只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蹟太少了。

    向寵是諸葛亮《出師表》唯一提到的武將,除了向寵之外,《出師表》上還提到三個人,分別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三個的官職是侍中和侍郎,屬於文官。

    如果比較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提到四個人,就會他們四人都有幾個共同點:

    諸葛亮

    1、都是荊州籍貫人士。

    向寵是襄陽郡人,郭攸之是南陽郡人,費禕是江夏郡人,董允是南郡人,四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原來的荊州人,有沒有覺得奇怪?其實並不奇怪,這就是蜀漢政權的本質,荊州人管理益州人,因為蜀漢政權就是外來政權,外來政權想要保持政權穩定,必須重用外地人管理本地人,如果重用本地人,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本地人控制政權。

    諸葛亮重用荊州人並不止在《出師表》中提到的這四個人,還有很多荊州人也得到重用,比如蔣琬、楊儀、廖化、魏延、向朗、馬謖、馬良等人。

    諸葛亮與劉備

    2、都是有才能且為人正派的人。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大肆重用荊州人,重用的條件只有三個:一是荊州人,二是有才能,三是為人正派。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就是荊州人中有才能且為人正派的人,向寵作為其中唯一的武將,肯定是有才能的,否則諸葛亮也不會用。

    比如楊儀,雖然是荊州人,但為人過於斤斤計較,心胸狹隘,諸葛亮在世時,提拔楊儀為丞相府長史,相當於丞相府的秘書長,但諸葛亮在去世後雖然讓楊儀率領軍隊回師成都,但向劉禪推薦的接班人卻沒有楊儀,而是費禕和蔣琬,原因就是楊儀為人不正派。

    向寵

    3、都是諸葛亮的親信。

    諸葛亮早年生活在襄陽,並且在荊州襄陽有一張龐大的關係,諸葛亮甚至和荊州牧劉表、襄陽豪族蔡瑁和蒯褀是親戚,除此之外,諸葛亮也認識了一大批荊州人或者客居荊州的名士,比馬良和馬謖兄弟,一直是諸葛亮的好友,馬良在夷陵之戰戰死後,諸葛亮還把馬謖當成自己的接班人培養,原因就是馬氏兄弟是諸葛亮的親信。

    同樣的道理,向寵也是。向寵有一個伯父叫向朗,向郎是司馬徽的徒弟,認識徐庶、龐統等人,同時向朗與馬謖關係非常好,馬謖在失街亭逃走後,向朗知情不報,還被諸葛亮免了官。而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龐統的堂兄是諸葛亮的姐夫,諸葛亮與龐統有親戚關係,馬謖更是諸葛亮培養的物件和親信,所以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人,諸葛亮成為丞相之後,向朗也好,向寵也罷,都成為諸葛亮的親信。

    諸葛亮上出師表

    既然是親信,當然要重用了,再加上向寵的身份是荊州人,為人正直,頗有才能,所以被諸葛亮放在劉禪身邊擔任宮廷護衛官,這個位置非常重要,忠誠是第一位的。

    諸葛亮之所以在《出師表》提到向寵、郭攸之、費禕、董允四人而不是其他人,根本原本就是因為他們四人都是是劉禪身邊的工作人員,郭攸之、費禕、董允先後擔任侍中和侍郎,是皇帝劉禪的近臣,負責處理皇帝的雜物,同時還在尚書檯處理政務,這些都是直接與皇帝打交道的,所以諸葛亮才會向劉禪推薦這四人,總不能推薦在前線打仗的魏延和吳懿吧,那太遠了,推薦也沒用。

    蜀漢四英

    當時的向寵的官職是中領軍,負責管理宮廷的禁衛軍,是保護皇宮安全的禁衛軍首領,這是相當重要的官職,直接負責皇帝的個人安全,要不是信得過的人,誰會放心,所以向寵肯定是諸葛亮信過得的人,諸葛亮因為要北伐而遠離成都,朝廷中的事文武各項政事主要是交給了向寵、郭攸之、費禕、董允四人。

    向寵給人的感覺是存在感不強,第一個原因就是:與向寵擔任的官職有關。向寵負責守衛宮廷,當時的宮廷在成都,成都是蜀漢的首都,首都當然是蜀漢最安全的地方,能有什麼事發生呢?敵軍又不可能打到成都來,所以向寵守衛宮廷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會記在史書中了。

    出師表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向寵的壽命太短了。向寵的伯父向朗是公元247年去世的,而向寵是公元240年去世,向朗怎麼也比向寵大20多歲吧,但去世時間只相差七年,說明向寵活的歲數還是短了。向寵是平定漢嘉地區蠻夷叛亂而被殺的,漢嘉地區就是今天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這個地方離成都只有120公里,非常近,蜀漢其他地區的軍隊都離得遠,只有成都離得近,而成都的軍事長官主要就是向寵,所以是向寵平叛。

    雖然一次蠻夷叛亂就讓向寵送了命,並不說明向寵的存在感不強,向寵被殺的原因也已經無從知曉,別的不說,就以向寵的官職來說,蜀漢政權首都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就足以說明向寵的存在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歌曲原唱沒唱紅,卻被翻唱唱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