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碗裡來
-
2 # 你向南我向北
{簡介} 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從此,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對百姓所帶來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認為該故事出自戰國時期。 {有關遺蹟}據說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後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殿門兩側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範喜良(衛輝人)被魏王徵召修築長城(今衛輝與輝縣交界的戰國長城)勞累而死,埋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尋夫哭至衛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屍骨。至今在衛輝池山鄉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新鄉市區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關於其丈夫的名字的提示}由於故事流傳較遠和民間的以訛傳訛,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稱範杞梁、萬喜良、範喜良、萬杞梁、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
此文中統一為範杞梁。{疑似歷史人物}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時齊國大夫。攻戰莒國時,冒矢突進,身中數箭戰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後人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範杞梁、範喜良。{故事內容}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範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範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範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範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範杞梁一點訊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製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範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範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裡。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訊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裡,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範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範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範杞梁;埋葬範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真實性考證}一說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長城修建於秦朝以後,秦始皇時代修築的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既然當時當地並無長城,哭長城之事自然是子虛烏有。
一說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齊莊公四年(前550),齊伐衛、晉,回師攻莒時齊大夫杞梁戰死。杞梁妻迎喪於郊,相傳她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崩塌。後世以訛傳訛,把杞梁妻說成是秦始皇時代的人,演繹出哭長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隨著歷代時勢和風俗不斷變化而變異的。戰國時,齊都盛行哭調,杞梁(後演化為喜良)戰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劇的素材。西漢時,盛行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應。至六朝、隋唐間,樂府中有送衣之曲,於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內容。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滿起來的。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徵了無數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因此,姜女和杞梁,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動人的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這當是中允之論。{產生、流傳與演變}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的“×姜”,總是齊華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雛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古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臺。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姜轉化成孟姜女 ,杞梁衍生出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萬喜良等名。
?
隨著孟姜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姜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年間重修姜女廟的碑刻。許多方誌都把孟姜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 (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 ,中臥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姜仙女寶卷》 ,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 萬里長城永堅剛。”秦皇固城捉喜良,引發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秦皇允許孟姜三 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在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千年來口口宣講,而漸漸誤傳,以致於張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實性打了個折扣。豈不惜哉!其實,孟姜女是春秋時齊華人,嫁給臨淄人杞梁為婦。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遠揚。只是出身庶族,無官無職,務農為生。
是時,齊莊公想重振齊桓公的霸業,於是出兵攻打莒國。為了激勵將士,齊莊公賞賜州綽、賈舉二勇士,一人賜了一輛五匹馬的戰車。州綽和賈舉二人十分高興,賈舉又推薦說臨淄那個地方有華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於是齊莊公召來華周和杞梁二人,一見之下,果然象是勇士。於是賜了一輛一匹馬拉的戰車給華周和杞梁。見面之後,退了下來。華周滿心的不高興,對杞梁說道:“同樣是賞賜勇士,賞給州綽和賈舉一人一輛五馬戰車,卻只賞給我們兩個人一輛一馬戰車,對於我們來說,不是賞賜,是侮辱。幹什麼幹,不如逃跑,另尋他處吧。”杞梁一聽,有點猶豫,對華周說道:“我家裡還有老母親,讓我回去跟老母親說一聲,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將事情前因後果告訴了母親。母親教訓了杞梁一番,說:“如果你生時沒有什麼功勞,死時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馬戰車,人家也會笑話你。如果你有大功勞,又死得哄哄烈烈,那麼即使是那些坐五馬戰車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違,你還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親的話跟華週一講,華周面紅耳赤,嘆道:“婦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卻不懂,慚愧慚愧!”
於是華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車,在齊莊公軍營中聽候調遣。這一天齊莊公調兵遣將,準備開拔。華周與杞梁主動請纓,要做前鋒。齊莊公問道:“你們要步兵多少人?戰車多少乘?”二人回答說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車,我們就坐你賞給我們的戰車,兩個人一輛車足夠了。”齊莊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著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帳,約定輪流駕車,臨行的時候,說道,如果能有一個人在車上守住右邊,就篤定能戰勝一支軍隊了。這時有一個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願意同行。於是一人駕車,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左,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右,向莒國都城進發。
莒國國君黎比公聽說齊軍馬上要到了,親自率領三百個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與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張目大喝,說我是齊將,你們誰敢上來決一死戰?黎比公沒想到齊軍來得這麼快,大吃一驚,再仔細一看,只此一車,並無後繼。於是命令三百步兵圍攻三人。杞梁與華周對隰候重說,你在車上擊鼓助威,看我們如何殺敵!於是二人跳下戰車,手持長戟,衝入重圍,左右衝突,長戟橫掃,當者披靡。三百個戰士居然被二人殺得死傷過半。黎比公大為驚歎,對二人說道:“別打了,我知道你們二人的厲害了,只要你們歸順莒國,我把莒國一分為二,給你們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拋棄國家投降敵人,是不忠;領了軍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貪圖私利,不是我們的為人。”說完,又奮戟砍殺。黎比公抵敵不住,大敗而走。
齊莊公聽說二人大敗黎比公,連忙派了使者輕馬快車,前來慰問,許諾給予大封賞。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說道:“大王賞給別人五馬戰車,而只賞我們一馬戰車,是以為我們不勇,現在又用重利來封賞我們,是以為我們重利輕義。我們真的這麼品行低下嗎?”於是趕跑使者,棄車步行,直逼莒國都門。
黎比公知道勝不了三人。於是在城門狹道處挖土成溝,在溝裡裝滿燒得紅紅的木炭,炭火騰焰,人根本沒法舉步。隰候重說道:“古來將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讓你們過去。”於是隰候重頂著盾牌,趴到炭上,讓杞梁二人從盾上走過。等二人過去之後,再回頭看時,隰候重已經被燒得渾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場,持戟殺入城門。黎比公早就在城門埋伏下弓箭手,萬箭齊射。杞梁二人冒矢突進,身中數箭,又殺了二十七人。守城的軍士環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傷重先死。華周力盡被俘。
莒國被三人嚇破了膽,等齊莊公大軍到時,不戰而敗。齊莊公凱旋而歸。齊莊公將杞梁屍體殯於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來迎夫屍。莊公停車,使人到孟姜前弔喪。孟姜寒著臉說道:“弔喪是在郊外吊的嗎?這是哪家的禮儀?”齊莊公大為慚愧,於是將杞梁之屍殯於其家而去弔喪。孟姜女發喪,到了城門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淚俱盡,以致於哭出血來。突然之間,齊國都城崩陷數尺。“由哀痛迫切,精誠之所致也”。後來亞聖孟子說“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此之謂也。祥見《左傳》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註明:可能哭是真事,牆倒也是真事,但哭與牆倒之間肯定沒有必然聯絡,只是一個巧合。{有關孟姜女廟的長聯}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時作"潮")
haishui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zhaoluo
浮雲長 長長長 長長長消 ( 長 有時作"常")( 長 有時作"漲")
fuyunzhang changchangzhang changzhangchangxiao
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時作"潮")
haishuizhaozhaochao zhaozhaochaozhaoluo
浮雲長長長 長長長長消 ( 長 有時作"常")( 長 有時作"漲")
fuyunchangchang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
這是山海關孟姜女廟的一副奇巧楹聯。它運用漢字的一字雙音和通假借讀.
出於對孟姜女的敬仰,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廟,而山海關孟姜女廟則以其古樸典雅,依關面海別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的著名對聯而名聞天下。
這副對聯相傳是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國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疊音疊義,描繪了海潮漲落,浮雲長消的自然景象,顯示了自然界變幻多姿的景色,讀後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聯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對聯的斷句則更妙趣無窮,反反覆覆,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其讀法已有多種,下面列出幾種,雖類似文字遊戲,然其中亦不乏真趣。民歌《孟姜女哭長城》概述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傳統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蹤跡,《孟姜女》這首歌產生之源頭本在江蘇。它的歌詞采用了“四季體”的寫法。其內容概括簡練。歌曲的旋律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以後,發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月體”為基礎,故事內容顯得翔實而細緻,而歌曲旋律則在江蘇民歌的原有基礎上“加花”裝飾,顯得更加婉轉、綿延不斷。這種“同體變異”的現象,可以讓人們明顯地看到:專業的或半專業的民間藝人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加工和再創造。
全曲十二段詞,分別用時令、花名作序引,敘述秦始皇時期一對新婚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
這個故事作為民間口頭文學,均形成於唐以前;作為民間時調小曲,約形成於宋、元以後。千百年來,人們用歌曲傳誦著這個動人的故事。傾注著對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藉以抒發受壓迫者內心的悲怨。曲調流暢柔麗,感情深切,表現細膩,曲調有不少變體,許多戲曲、曲藝音樂和民間器樂中都有由它演變而來的曲調。
歌曲特點
與《沂蒙山小調》相比,《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歌也採用了“起承轉合”的四句式結構。但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四句,採用了“商-徵-羽—徵”的結音順序。徵音的兩次出現,都有一定的穩定感覺。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兩句式向四句式過渡的痕跡。而《沂蒙山小調》的四個結音,是按“商—宮—羽—徵”的邏輯順序發展的。它更明顯地表現了“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形態。
河北晉縣的民間小調《孟姜女哭長城》,它的流傳與《茉莉花》有近似的地方,也遍傳於全國漢族聚居地區,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茉莉花》以“變體”的流傳居多,而《孟姜女》則主要以“同體”在各地傳唱。江南《孟姜女》的唱詞是“四季體”,內容較為簡括,而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唱詞為“十二月體”,共十三個段,細緻地描述了孟姜女的故事。
在曲調方面,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各個樂句都以“加花”的形式使旋律富有裝飾性,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流連婉轉,連綿不斷,不僅區域性地改變了音樂的性格,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歌唱的難度,事實上,這類曲目大多數都是由職業和半職業的說唱藝人作為獨立的節目表演給聽眾的。例如,第11小節的頓音唱法,就已不是一般歌手所能駕馭的。所以,旋律的裝飾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同時滲透了民間自娛歌手與職業、半職業歌手們的一些未必自覺的美學觀念。在音樂風格方面,我們注意到第三樂句中“Si”(7)音的頻繁使用,特別是第13小節開始的“Si(7)——Mi(3)”的音型等,正是這一地區常用的音樂語彙,可見,雖是“同體”傳唱,但仍有些微小的變異,這些變異正是《孟姜女》在“北移”過程中與當地音樂傳統交融的結果。
這首以民間傳說故事為題材的小曲,全國皆有,流行極廣。在曲調上和全國流行的同一首骨幹音相似,但由於民歌手和職業藝人的不斷加工、提高,特別巧妙地運用了旋律加花的變奏手法,把旋律潤飾得非常華麗流暢,優美動聽,成為河北省一支獨具藝術特色的小曲。據晉縣盲藝人苑振發介紹,他幾十的走街串巷演唱小曲,所到之處,不論城市、農村,聽者總要點唱《孟姜女哭長城》,不唱不散,可見這是一首多麼深入人心、膾炙人口的民歌啊!
內容概要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殘酷的徭役制度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歌曲敘述了秦始皇築長城時一對新婚夫妻生死離別的故事。內容反映了孟姜女的苦難遭遇,全曲十二段詞,以十二月為序,歌詞哀怨深情,曲調委婉細膩,結構完整,旋法以級進為主,唱詞節奏均勻,採用五聲調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孟姜女是秦始皇時期較為有名的堅貞倔強女子,中國民間長期流傳《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民歌。有位103歲的老奶奶,至今還能非常熟練地放聲歌唱。她說:“這是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調老歌,凡是上了年紀的人,人人都會唱。”
《孟姜女哭長城》歌詞
正月裡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點紅燈, 別家丈夫團團圓, 孟姜女丈夫造長城。 二月裡來暖洋洋, 雙雙燕子到南陽, 新窩做得端端正, 對對成雙在華梁。 三月裡來正清明, 桃紅柳綠百草青, 家家墳頭飄白紙, 孟姜女墳上冷清清。 四月裡來養蠶忙, 姑嫂倆人去採桑, 桑籃掛在桑樹上, 抹把眼淚採把桑。 五月裡來是黃梅, 黃梅發水淚滿臉, 家家田內稻秧插, 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裡來熱難擋, 蚊子飛來叮胸膛, 寧可吃我千口血, 不可叮我親夫郎。 七月裡來七秋涼, 家家窗下做衣裳,
藍紅綠白都做到,
孟姜女家中是空箱。
八月裡來雁門開,
花雁竹下帶書來,
閒人只說閒人話,
哪有親人送衣來。
九月裡來是重陽,
重陽老酒菊花香,
滿滿灑來我不飲, 無夫飲酒不成雙。
十月裡來稻上場,
牽籠做米成官糧,
家家都有官糧積,
孟姜女家中空思想。
十一月裡雪花飛,
孟姜女出外送寒衣, 前面烏鴉來引路,
萬杞良長城冷清清。
十二月裡過年忙,
殺豬宰羊鬧盈盈,
家家都有豬羊殺,
孟姜女家中空蕩蕩。
-
3 # 大個說科技
{簡介}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
回覆列表
{簡介} 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從此,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對百姓所帶來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認為該故事出自戰國時期。 {有關遺蹟}據說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後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殿門兩側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範喜良(衛輝人)被魏王徵召修築長城(今衛輝與輝縣交界的戰國長城)勞累而死,埋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尋夫哭至衛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屍骨。至今在衛輝池山鄉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新鄉市區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關於其丈夫的名字的提示}由於故事流傳較遠和民間的以訛傳訛,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稱範杞梁、萬喜良、範喜良、萬杞梁、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 此文中統一為範杞梁。{疑似歷史人物}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時齊國大夫。攻戰莒國時,冒矢突進,身中數箭戰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後人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範杞梁、範喜良。{故事內容}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範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範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範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範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範杞梁一點訊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製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範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範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裡。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訊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裡,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範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範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範杞梁;埋葬範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真實性考證}一說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長城修建於秦朝以後,秦始皇時代修築的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既然當時當地並無長城,哭長城之事自然是子虛烏有。 一說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齊莊公四年(前550),齊伐衛、晉,回師攻莒時齊大夫杞梁戰死。杞梁妻迎喪於郊,相傳她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崩塌。後世以訛傳訛,把杞梁妻說成是秦始皇時代的人,演繹出哭長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隨著歷代時勢和風俗不斷變化而變異的。戰國時,齊都盛行哭調,杞梁(後演化為喜良)戰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劇的素材。西漢時,盛行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應。至六朝、隋唐間,樂府中有送衣之曲,於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內容。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滿起來的。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徵了無數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因此,姜女和杞梁,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動人的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這當是中允之論。{產生、流傳與演變}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的“×姜”,總是齊華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雛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古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臺。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姜轉化成孟姜女 ,杞梁衍生出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萬喜良等名。 ? 隨著孟姜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姜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年間重修姜女廟的碑刻。許多方誌都把孟姜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 (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 ,中臥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姜仙女寶卷》 ,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 萬里長城永堅剛。”秦皇固城捉喜良,引發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秦皇允許孟姜三 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在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千年來口口宣講,而漸漸誤傳,以致於張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實性打了個折扣。豈不惜哉!其實,孟姜女是春秋時齊華人,嫁給臨淄人杞梁為婦。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遠揚。只是出身庶族,無官無職,務農為生。 是時,齊莊公想重振齊桓公的霸業,於是出兵攻打莒國。為了激勵將士,齊莊公賞賜州綽、賈舉二勇士,一人賜了一輛五匹馬的戰車。州綽和賈舉二人十分高興,賈舉又推薦說臨淄那個地方有華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於是齊莊公召來華周和杞梁二人,一見之下,果然象是勇士。於是賜了一輛一匹馬拉的戰車給華周和杞梁。見面之後,退了下來。華周滿心的不高興,對杞梁說道:“同樣是賞賜勇士,賞給州綽和賈舉一人一輛五馬戰車,卻只賞給我們兩個人一輛一馬戰車,對於我們來說,不是賞賜,是侮辱。幹什麼幹,不如逃跑,另尋他處吧。”杞梁一聽,有點猶豫,對華周說道:“我家裡還有老母親,讓我回去跟老母親說一聲,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將事情前因後果告訴了母親。母親教訓了杞梁一番,說:“如果你生時沒有什麼功勞,死時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馬戰車,人家也會笑話你。如果你有大功勞,又死得哄哄烈烈,那麼即使是那些坐五馬戰車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違,你還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親的話跟華週一講,華周面紅耳赤,嘆道:“婦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卻不懂,慚愧慚愧!” 於是華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車,在齊莊公軍營中聽候調遣。這一天齊莊公調兵遣將,準備開拔。華周與杞梁主動請纓,要做前鋒。齊莊公問道:“你們要步兵多少人?戰車多少乘?”二人回答說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車,我們就坐你賞給我們的戰車,兩個人一輛車足夠了。”齊莊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著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帳,約定輪流駕車,臨行的時候,說道,如果能有一個人在車上守住右邊,就篤定能戰勝一支軍隊了。這時有一個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願意同行。於是一人駕車,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左,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右,向莒國都城進發。 莒國國君黎比公聽說齊軍馬上要到了,親自率領三百個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與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張目大喝,說我是齊將,你們誰敢上來決一死戰?黎比公沒想到齊軍來得這麼快,大吃一驚,再仔細一看,只此一車,並無後繼。於是命令三百步兵圍攻三人。杞梁與華周對隰候重說,你在車上擊鼓助威,看我們如何殺敵!於是二人跳下戰車,手持長戟,衝入重圍,左右衝突,長戟橫掃,當者披靡。三百個戰士居然被二人殺得死傷過半。黎比公大為驚歎,對二人說道:“別打了,我知道你們二人的厲害了,只要你們歸順莒國,我把莒國一分為二,給你們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拋棄國家投降敵人,是不忠;領了軍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貪圖私利,不是我們的為人。”說完,又奮戟砍殺。黎比公抵敵不住,大敗而走。 齊莊公聽說二人大敗黎比公,連忙派了使者輕馬快車,前來慰問,許諾給予大封賞。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說道:“大王賞給別人五馬戰車,而只賞我們一馬戰車,是以為我們不勇,現在又用重利來封賞我們,是以為我們重利輕義。我們真的這麼品行低下嗎?”於是趕跑使者,棄車步行,直逼莒國都門。 黎比公知道勝不了三人。於是在城門狹道處挖土成溝,在溝裡裝滿燒得紅紅的木炭,炭火騰焰,人根本沒法舉步。隰候重說道:“古來將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讓你們過去。”於是隰候重頂著盾牌,趴到炭上,讓杞梁二人從盾上走過。等二人過去之後,再回頭看時,隰候重已經被燒得渾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場,持戟殺入城門。黎比公早就在城門埋伏下弓箭手,萬箭齊射。杞梁二人冒矢突進,身中數箭,又殺了二十七人。守城的軍士環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傷重先死。華周力盡被俘。 莒國被三人嚇破了膽,等齊莊公大軍到時,不戰而敗。齊莊公凱旋而歸。齊莊公將杞梁屍體殯於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來迎夫屍。莊公停車,使人到孟姜前弔喪。孟姜寒著臉說道:“弔喪是在郊外吊的嗎?這是哪家的禮儀?”齊莊公大為慚愧,於是將杞梁之屍殯於其家而去弔喪。孟姜女發喪,到了城門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淚俱盡,以致於哭出血來。突然之間,齊國都城崩陷數尺。“由哀痛迫切,精誠之所致也”。後來亞聖孟子說“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此之謂也。祥見《左傳》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註明:可能哭是真事,牆倒也是真事,但哭與牆倒之間肯定沒有必然聯絡,只是一個巧合。{有關孟姜女廟的長聯}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時作"潮") haishui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zhaoluo 浮雲長 長長長 長長長消 ( 長 有時作"常")( 長 有時作"漲") fuyunzhang changchangzhang changzhangchangxiao 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時作"潮") haishuizhaozhaochao zhaozhaochaozhaoluo 浮雲長長長 長長長長消 ( 長 有時作"常")( 長 有時作"漲") fuyunchangchang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 這是山海關孟姜女廟的一副奇巧楹聯。它運用漢字的一字雙音和通假借讀. 出於對孟姜女的敬仰,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廟,而山海關孟姜女廟則以其古樸典雅,依關面海別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的著名對聯而名聞天下。 這副對聯相傳是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國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疊音疊義,描繪了海潮漲落,浮雲長消的自然景象,顯示了自然界變幻多姿的景色,讀後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聯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對聯的斷句則更妙趣無窮,反反覆覆,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其讀法已有多種,下面列出幾種,雖類似文字遊戲,然其中亦不乏真趣。民歌《孟姜女哭長城》概述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傳統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蹤跡,《孟姜女》這首歌產生之源頭本在江蘇。它的歌詞采用了“四季體”的寫法。其內容概括簡練。歌曲的旋律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以後,發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月體”為基礎,故事內容顯得翔實而細緻,而歌曲旋律則在江蘇民歌的原有基礎上“加花”裝飾,顯得更加婉轉、綿延不斷。這種“同體變異”的現象,可以讓人們明顯地看到:專業的或半專業的民間藝人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加工和再創造。 全曲十二段詞,分別用時令、花名作序引,敘述秦始皇時期一對新婚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 這個故事作為民間口頭文學,均形成於唐以前;作為民間時調小曲,約形成於宋、元以後。千百年來,人們用歌曲傳誦著這個動人的故事。傾注著對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藉以抒發受壓迫者內心的悲怨。曲調流暢柔麗,感情深切,表現細膩,曲調有不少變體,許多戲曲、曲藝音樂和民間器樂中都有由它演變而來的曲調。 歌曲特點 與《沂蒙山小調》相比,《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歌也採用了“起承轉合”的四句式結構。但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四句,採用了“商-徵-羽—徵”的結音順序。徵音的兩次出現,都有一定的穩定感覺。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兩句式向四句式過渡的痕跡。而《沂蒙山小調》的四個結音,是按“商—宮—羽—徵”的邏輯順序發展的。它更明顯地表現了“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形態。 河北晉縣的民間小調《孟姜女哭長城》,它的流傳與《茉莉花》有近似的地方,也遍傳於全國漢族聚居地區,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茉莉花》以“變體”的流傳居多,而《孟姜女》則主要以“同體”在各地傳唱。江南《孟姜女》的唱詞是“四季體”,內容較為簡括,而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唱詞為“十二月體”,共十三個段,細緻地描述了孟姜女的故事。 在曲調方面,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各個樂句都以“加花”的形式使旋律富有裝飾性,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流連婉轉,連綿不斷,不僅區域性地改變了音樂的性格,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歌唱的難度,事實上,這類曲目大多數都是由職業和半職業的說唱藝人作為獨立的節目表演給聽眾的。例如,第11小節的頓音唱法,就已不是一般歌手所能駕馭的。所以,旋律的裝飾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同時滲透了民間自娛歌手與職業、半職業歌手們的一些未必自覺的美學觀念。在音樂風格方面,我們注意到第三樂句中“Si”(7)音的頻繁使用,特別是第13小節開始的“Si(7)——Mi(3)”的音型等,正是這一地區常用的音樂語彙,可見,雖是“同體”傳唱,但仍有些微小的變異,這些變異正是《孟姜女》在“北移”過程中與當地音樂傳統交融的結果。 這首以民間傳說故事為題材的小曲,全國皆有,流行極廣。在曲調上和全國流行的同一首骨幹音相似,但由於民歌手和職業藝人的不斷加工、提高,特別巧妙地運用了旋律加花的變奏手法,把旋律潤飾得非常華麗流暢,優美動聽,成為河北省一支獨具藝術特色的小曲。據晉縣盲藝人苑振發介紹,他幾十的走街串巷演唱小曲,所到之處,不論城市、農村,聽者總要點唱《孟姜女哭長城》,不唱不散,可見這是一首多麼深入人心、膾炙人口的民歌啊! 內容概要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殘酷的徭役制度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歌曲敘述了秦始皇築長城時一對新婚夫妻生死離別的故事。內容反映了孟姜女的苦難遭遇,全曲十二段詞,以十二月為序,歌詞哀怨深情,曲調委婉細膩,結構完整,旋法以級進為主,唱詞節奏均勻,採用五聲調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孟姜女是秦始皇時期較為有名的堅貞倔強女子,中國民間長期流傳《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民歌。有位103歲的老奶奶,至今還能非常熟練地放聲歌唱。她說:“這是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調老歌,凡是上了年紀的人,人人都會唱。” 《孟姜女哭長城》歌詞 正月裡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點紅燈, 別家丈夫團團圓, 孟姜女丈夫造長城。 二月裡來暖洋洋, 雙雙燕子到南陽, 新窩做得端端正, 對對成雙在華梁。 三月裡來正清明, 桃紅柳綠百草青, 家家墳頭飄白紙, 孟姜女墳上冷清清。 四月裡來養蠶忙, 姑嫂倆人去採桑, 桑籃掛在桑樹上, 抹把眼淚採把桑。 五月裡來是黃梅, 黃梅發水淚滿臉, 家家田內稻秧插, 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裡來熱難擋, 蚊子飛來叮胸膛, 寧可吃我千口血, 不可叮我親夫郎。 七月裡來七秋涼, 家家窗下做衣裳, 藍紅綠白都做到, 孟姜女家中是空箱。 八月裡來雁門開, 花雁竹下帶書來, 閒人只說閒人話, 哪有親人送衣來。 九月裡來是重陽, 重陽老酒菊花香, 滿滿灑來我不飲, 無夫飲酒不成雙。 十月裡來稻上場, 牽籠做米成官糧, 家家都有官糧積, 孟姜女家中空思想。 十一月裡雪花飛, 孟姜女出外送寒衣, 前面烏鴉來引路, 萬杞良長城冷清清。 十二月裡過年忙, 殺豬宰羊鬧盈盈, 家家都有豬羊殺, 孟姜女家中空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