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436749148

    誰也不想離開自己的老窩,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在自己家自己是主你是客,到你家你是主別人都是客。而實際社會情況下一般兒子娶媳婦時候又出彩禮又買房買車,兒子自己買得起的又佔幾成。你說老了住自己出錢買的房還是住別人出錢買的房,別人出錢買的房你能住的舒服。

  • 2 # 葉子葉公子

    我家樓下有個例子。

    老太太有兒有女,由於我們這裡是農村,在過去非常重男輕女,老太太也不例外。

    這個老太太重男輕女到什麼程度呢,家裡的一切都是兒子的,到處說兒子好,女兒不好。

    後來,老太太生病了,兒子不親自伺候老孃,兒媳婦也不好好伺候。(不是怪兒媳婦的意思,兒媳婦沒義務,兒子都不孝順,就不能怪兒媳婦不孝順,且不知道她們以前的婆媳關係如何,所以不能下定論。)

    然後女兒就接過來了,老太太在這裡住了兩年了,逢人就說兒子多麼多麼好,女兒多麼多麼不好。

    有一次,兒媳婦來看望老太太,兒媳婦一個人來的,兒子沒來。

    兒媳婦跟老太太的女兒說:我給你十塊錢,你去給娘剪頭髮吧。

    閨女說:我還沒錢給娘剪頭髮嗎?

    的確很多家庭會重男輕女,想要兒子養老,但是說真的,兒子有幾個親自伺候老孃的?兒媳婦有多少真心貼心周到的伺候婆婆的?(沒有怪兒媳婦的意思,有多少婆婆又真心貼心周到的伺候過兒媳婦月子,所以,婆媳之間,不能要求太多,但是應該理直氣壯的要求兒子。)

    兒子養老,很多都是面子上的事,讓老孃有吃的有喝的,真正生病的時候,就悲催了。

    (當然,孝順的兒子,兒媳婦,也是有的。)

    去年我媽做了一場嚴重的手術,病房裡真正伺候病重父母的,大部分是女兒,兒子去的少,兒媳婦更少。

    我媽隔壁病床的老太太,腦溢血,住院二十多天了,女兒貼心伺候,伺候麻煩了,就罵兩句,接著給親媽端屎端尿,我和我媽就說:幸虧是女兒,要是兒媳婦,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所以,指望兒子養老,只是根植在一部分老人心裡的執念而已。

    兒子女兒都有孝順的,也都有不孝順的。

  • 3 # 手機使用者6851111744

    都不是自己的家。你的家是你兒女的家,他們來是回家,回家老人高興。但是兒女的家並不是你們父母的家。你們去了叫暫住串門,多數都不高興。

  • 4 # 敗家曉曉

    重男輕女在農村還是普遍存在的,我有兩個女兒,沒有公婆!但還是有些無聊的人常常跟我說再要一個吧男孩吧?沒有個男孩不行,男孩是根!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這樣說!

    重男輕女是以前老人的通病,既然咱改變不了她,只能順其自然了。做好自己就好,該孝順孝順,只求做到問心無愧了!

    況且現在有多少老人在兒子家是享福的?哪個不是免費的保姆?等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再看吧?女兒的用處就來了!

    我身邊還有兩個男孩的父母,還想要女兒的也不少,但都想的是有個女兒老了有保障,至少不能動的時候女兒可以伺候自己!

    總之,好多重男輕女人的眼中,女兒就是用來服務自己的,兒子就是用來自己付出的!財產,包括照顧孫子什麼的都是先緊兒子來!

    還有的老人會辦事,嘴上把女兒誇的挺好,但實際行動你看吧,能噁心死人!

    當一個女兒永遠奮鬥不過自己的性別的時候就知道什麼是悲哀了!

  • 5 # 費芬992

    什麼兒子女兒都是假還是自己有點積蓄自然兒女都靠得住!就比如現在我沒錢(=_=)父母靠的住嗎?弟弟沒成家快三十多多歲人父母著急但是人家不急!還好父母給弟弟房子幾套住不成問題!

  • 6 # 使用者何生華

    這個問題在廣大的農村確實是這樣,男人是人,女兒就難道不是自家人嗎?男兒是一家一戶的頂樑柱,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物,最多隻能夠是半邊天,因此,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從老輩子傳下來傳統,真的是這樣做的。男人是永遠的頂樑柱,不管是又沒有出息,女兒就不一樣,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兒。農村老是尊從這個傳統,不管任何時候,都是男人說了算,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範著,農村社會人們的傳統文明,儘管在當下的社會,還是男人佔著比較大的利益,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物,男人的傳統就是這樣,女人只有依靠男人的命運,他好我就好,他差我就是再好也不能夠說好啊!因此,女人想方設法都要生一個兒子才能夠實現一家人安寧,沒有兒子,就是沒有望頭,還有就是怕人家罵成是,斷子絕孫了,沒有生氣了。農村的女人就是這樣,生活在誠惶誠恐之中,沒有兒子,就沒有一切,就是沒有希望!

  • 7 # 一定要理解

    對,祖宗傳下的有道理和經驗的。女兒嫁出去順從人家。平等只是說詞。孝敬孃家點還怕人家人說對孃家好了

    。細想一下驗字,有身邊事親身體驗的事婆子說孃家人壞話其實是驗證她自己是那樣的人

  • 8 # 四處觀察的付小姐姐

    問這個問題我的解釋因為兒子娶媳婦需要買房。買房都是父母的錢。嫁閨女要彩禮男方買房,所以…但不是說所有男女都是這樣

  • 9 # 囧途戀

    我感覺是姑娘經濟能力普遍不如男人,在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的環境裡,老人去姑娘家自然就覺得沒有主導權,沒有歸屬感,沒有家的感覺了。

  • 10 # 無言30996

    女兒嫁到別人家去了,肯定就是別人家人了,女方父母一般很少到女婿家長住的,平時去的也不會太多,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也不多,所以現在要她到你家,老太太心理上肯定沒有家的歸屬感啊,這是傳統觀念。如果女兒女婿自結婚就一直在自己家生活那就和兒子家一樣了。所以都是生女兒的人一定要招個女婿進來!

  • 11 # 香蜜柚子

    我來自農村,女性,80後,因為讀書走出了農村。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或許你就明白了。

    八十年代的農村,經濟條件非常困難,大部分農民都只能在地裡刨食,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讀書的意識很淡漠:讀書全靠天賦,成績好的男孩,一般有書讀。好多女孩子,讀完初中,就出去打工,再相親結婚,人生基本上定了調。我的童年和少年玩伴,基本上都這樣。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父母堅持送我們兄妹讀書,當然,我們的成績都不錯。因為我年幼且是女孩,父母更寵愛幾分,重活髒活,都有我哥呢。從小到大,父親打過我哥,卻從未動過我。因為父母看重、兄長縱容,家族親戚都要高看我一眼。

    中間有幾年,父親投資礦業失敗,家裡經濟異常困難,父親是借三分利息的高利貸,給我們交學費。當時好多人說風涼話:男孩讀書也就算了,一個女娃,讀再

    多書,也嫁到別人家去了。

    我和我哥順利考上不錯的大學,再後來結婚成家,我從未感受過父親有任何重男輕女的跡象。但是,這樣開明且堅毅的父親,當談到父母養老、家族傳承時還是會有差別。

    比如,我老公接過很多次,讓我父母來我家多住住,父母都不太願意。父親的意思是:我公婆健在,應當以公婆為主。公婆不住,卻讓岳父岳母入住,會讓公婆心裡不舒服,也會讓旁人指指點點。

    讓我媽來伺候月子、幫忙帶孩子,我媽讓我們先去問公婆,公婆願意帶,他們就不參與,免得公婆誤會。

    所有的事情,匯成的中心思想就一點:女兒已出嫁,就當以婆家為主,父母不能給她添亂。

    我哥生孩子,我父母就覺得自己作為爺爺奶奶,伺候月子、帶孫子責無旁貸,孫子是自己家的根啊。有段時間,我媽生病,嫂子的媽媽幫忙帶了一段時間,父母真是千恩萬謝,覺得太麻煩孩子的外婆了。

    另外,父母在老家建了幢三層小樓,子女和孫輩,各人有自己的房間。這樣,回家都有歸宿感。平時待孫子、外孫都一視同仁,孫輩四個,只有我姑娘是女孩,更偏疼幾分。但閒談時,父親會說,房子以後是留給孫子的。其實,農村的房子不值錢,這也就是老人的心意。他每次一說,我和我哥就笑。

    我沒有任何不快 ,我尊重農村的傳統:同姓相傳,世代穩定傳承,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大家族一個姓,冷不丁住進個外姓,自己都覺得尷尬。我也很確定:父母很愛我,但在有些事情上,我和我哥終究有區別。

    分享這些,無非是讓你明白:再開明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你無需遺憾,更不能苛求母親超凡脫俗,你只需確認幾點即可。

    1、首先,你要確定:父母是愛你們姐妹,並未因為你們是女兒,而苛待你們

    。母親老年了,你愛母親並孝順她,儘自己的心意就行了,旁的無需計較。

    2、你要面對一個現實:你確實不是兒子,有些兒子能做的,女兒確實做不到,尤其在農村這樣的大環境下,你們夫妻能搬到你媽家一起生活嗎?你兒子能每天放學後回外婆家嗎?你老公和兒子的名字入你爸家的族譜嗎?老年人確實在意這個,我媽有兒有孫子的,還羨慕我大伯家兒子多孫子多,族譜能寫上好幾頁。

    3、農村的老人,一輩子生活在一個地方,兒子即使分家,相隔也不過幾百米。周圍是朝夕相處的鄰居、一起成長的夥伴,地是自己的,家裡有老伴的影子,一切都很熟悉。一旦去了女兒家,意味著一切從頭開始,遛彎都沒伴,心裡其實慌慌的。如果你的公婆尚在,她可能更多一份顧慮。

    沒有人能脫離環境而生活的,好多老人,子女有出息了,接他進城都不去,也是離不了生活一輩子的地和人啊。

    4、人生都有遺憾,生女兒的想要兒子,生兒子的想生女兒,物以稀為貴,因為得不到才更渴求,人人如此,你媽也不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存貨損失的賬務處理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