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太2

    默克爾力挺北約,有二個背景在起作用:一個是美國減少對北約的投入;一個是“北溪2號”即將投入使用。

    美國決定減少對北約集體預算的投入,由原來的22%減少到16%,減少的6%自然得有人補起來。北約集體預算共25億美元,6%實際也是個小錢,美國削弱是象徵性的,其它成員國彌補也只是拿個“燒餅錢”,均攤到成員國身上也不是什麼大事。德國分攤的份額是14·8%,如今美國減少到16%,快與德國持平。德國向來是反對增加軍費的,其防長曾經說過要達到GDP的2%需要10年,這一次美國甩鈀子,德國表現不俗,力主軍費增加到2%。在北約國家中軍費達到2%的只有8家。如果其餘的20餘家都增加到2%,美國減少6%的窟窿算什麼大事。默克爾這次這麼積極就是帳算的清。

    另外,北溪2號年底就要執行,550億立方天然氣也增加了默克爾不少底氣,德國不僅用還要賺一些過境費。但美國偏偏找德國的麻煩,不是說德國投降了俄羅斯,就是反對北溪2號。德國之前盡懟美國的無理糾纏,事到臨頭,德國不想讓美國把北溪2號攪黃。所以,默克爾積極主動,一反常態要求把軍費提升至2%,也是給美國氣一個面子。讓美國不再找德國的麻煩,讓北溪2號安全落地。再說,馬克龍近來對美國說了些“北約腦死亡”之類的話,如果默克爾不出來打圓場,止損,歐盟否定北約這件事就板上訂釘了。可是迎接北約的死亡,無論是馬克龍,還是默克爾都沒準備好。

    在德法兩國中,北約肯定不受歡迎。看看北約成立的時間和當時的歐洲形勢,北約就是為了看守德國,防止德國翻身而組成的。防止華約是後來的事。至今德國無法翻身都和北約有關係。如果能不受損失幹掉北約,德國一定第一個挺身而起,比法國要積極的多。法國不願意在北約,已是證明了的事,法國退出北約說明了這一問題,馬克龍要建歐洲軍也是這個意思,絕不是心血來潮。但他們兩個人都知道:目前他們還離不開北約這個形式,問題不在俄羅斯,問題在美國。如果美國攪局,帶著新歐洲的小國整出許多么蛾子,憑德國法國真招架不了。

    所以,默克爾說了,北約目前還無法取代。這樣的話美國自然高興,默克爾也受到了表揚,但願她的北溪2號也順利過關。美國會不會送她一個人情呢?讓我們走著看。

  • 2 # 四十五度歷史

    根據最新訊息,德國總理默克爾27日表示,將在2030年以前,把國家防衛預算由目前的1.4%,逐步提高到2%,這也是對北約的承諾。當然默克爾也承認,現在美國已經不再為歐洲的安全著想了,不過歐洲仍然沒有能力進行自我防衛,所以北約防衛同盟就顯得很重要,德國方面也要多負一些責任。同時默克爾認為,北約這個組織為德國帶來了70年的和平,所以維持北約這個組織符合德國的利益,這句話顯然是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聲稱北約“腦死亡”的一種迴應。

    前段時間由於土耳其的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北約已經腦死亡,馬克龍希望建立一隻符合歐洲利益的防衛部隊,而且還指責美國和土耳其實行了不正確的策略,默克爾在前段時間柏林牆倒塌30週年紀念晚宴上,曾經面對面的指責馬克龍,默克爾表示馬克龍總是在搞破壞式的政治。現在的情況是土耳其和北約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因為庫爾德人一直都是西方國家支援的,土耳其卻表示要堅決消滅庫爾德人,前段時間德國和法國還切斷了對土耳其的武器供應。土耳其方面最近又要開展和平噴泉行動,現在德國的表態非常的聰明,為什麼說要拉攏土耳其呢?因為現在庫爾德人又和美軍搞在一起,打擊庫爾德人會導致美國方面極其被動。

    所以說在這個關鍵節點上,默克爾表示自己願意出錢,同時也認為北約這個組織很重要,但是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允許土耳其留在北約之內,這實際上就交了美國一軍,還讓美國沒有話說。土耳其現在又要開始推進,打擊美國所支援的庫爾德人,接下來就看美軍怎麼辦了

    當然德國方面也不希望法國能夠成為歐洲的領導者,法國總統馬克龍明顯是想篡取歐洲領導權,因為現在歐洲是德國在領導,德國所依靠的是強大的經濟勢力,而在武力上則是依靠美國。確切的說是依靠北約這個組織,但是馬克龍卻另搞一套,如果北約真的解體了,那麼法國總統馬克龍很有可能會領導整個歐洲,因為在歐洲就只有法國的軍事實力最強。德國這個國家是二戰時期的戰敗,現在實行的是募兵制,士兵基本上是在上班,每天只工作8個小時,完全就不能夠打仗。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表現讓美軍捧腹大笑,常常指責德華人是德國豬。由此默克爾認為北約這個組織還是很重要的。

  • 3 # 明空奕奕

    德國總理力挺北約是無奈之舉,也可以說是違心之舉。作為老牌歐洲大國的德國,總是疑神疑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更沒有在歐洲能夠獨當一面的防衛體系和防衛能力。怎麼辦?只能繼續捍衛北約的存在,並且用實際行動維護北約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打消北約成員國對北約越來越大的疑心。

    眾所周知,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的土耳其,一再挑戰美國的底線,向俄羅斯靠攏。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北約的團結。默克爾不希望看到任何成員國退出北約,這樣意味著自己的最大的安全保障將大打折扣。雖然德國也看不慣美國越來越飛揚跋扈的外交作風,但是無奈離不開對美國的依賴,只能作罷。

    默克爾素有鐵娘子之稱,她對美國的警惕和依賴並存的。歐洲國家尤其是歐洲大國也曾公開表示要組建自己的防衛力量,抗衡來自所謂俄羅斯的威脅。不僅沒有實現,反倒被美國一頓恥笑和侮辱。有這樣的先例,德國並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得過且過,繼續依賴北約這個歷史遺留產物。

    既然不能改變,那麼就要學著接受。所以默克爾不僅選擇繼續力主北約存在下去,而且還對北約的領頭羊美國投其所好。在最關鍵也是美國最在意的防衛費用問題上,默克爾做了一個美國眼中標準的榜樣,一個繳費積極戶。

    德國在北約組織中諂媚美國的代價是很小的。所謂的承諾增加軍費,並不足以讓德國不堪重負。畢竟德國不是南韓。試問,如果美國也向德國開口要求增加五倍之多的保護費,默克爾還會做一個對美國言聽計從,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榜樣國家”嗎?

  • 4 # 超然視野

    最近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國際新聞比較多,這位引領德國政壇政治家,最近的姿態有點微妙或者反常,最明顯的是德國對北約的態度以及對同為歐盟的核心法國的態度變化有些大,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其實,國際新聞一般都不能單一的解讀,單一的解讀只是就事論事,或者只能侷限於某一個特定事件的語境,而忽視事件背後的真實意圖和考慮,德國提高軍費也是如此。

    默克爾最近剛剛,傳出向法國總統一段飽含幽怨的一段話:“我理解你你對顛覆性政治的希望,但我已經厭倦了收拾殘局,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將你打碎的杯子,重新粘起來,以便你能再次和我坐下來一起喝茶”,很明顯這段話表露出了默克爾的一種幽怨的心態,政治經驗老道且自信的,對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蠻橫的國家都不會顯露出一點怯意,怎麼會突然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有這麼飽含幽怨的說辭呢?

    默克爾做這一系列事情,都是在為她離開德國政壇做一些準備,疏遠法國並不是準備德法同盟散夥,而是為德法新生代政治人物以後打交道提供足夠的緩衝空間,德國的新一代領導人並不比馬克龍的更血氣方剛,若維持目前的德法領導人的合作態勢,以後的馬克龍與新的德國領導人會鬧翻甚至決裂。

    當然默克爾對法國的考慮只是次要的,默克爾更多的是為德國的未來考慮,德國未來的政治人物,與美國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預留一個至少不與德國關係緊張的美德關係,有利於新的政治人物的發展。

    當然德國提高軍費,也未必對德國或者歐盟不利,能趁機藉助美國的要求擴充德國的國防能力,至少對德國有一下好處。

    第一,德國在與法國結成的歐盟核心,德國實際上在軍事上並沒有發言權,歐盟走向軍事化的路上,德國並不甘心丟掉軍事發言權,因此趁機擴充軍力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第二,德國一直是歐盟的經濟核心,實際上歐盟對北約也有極大的依賴,歐盟成員國幾乎全是北約成員國,德國可以在經濟和外交方面領導歐盟,顯然德國還需要更多,繼續發揮並擴大對這些成員國的影響,德國提高軍費比較有利於這個目的。

    第三,德國目前還揹負著二戰戰敗國的身份,對德國國家正常化極為不利,發展軍事力量不得不考慮其它大國的感受。所以在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最好不要與一些超級大國決裂。

  • 5 # 一號風手

    歐洲的“天氣”變的很快,在美國削減北約軍事開支的情況下,之前一直不願意增加軍費的德國,現在主動增加軍費,的確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德國與法國爭奪歐洲領導權的問題。

    德國雖然的確很想讓北約解散,但是北約解散後,歐洲的防務由誰承擔,由誰主導就是個問題。

    目前整個歐洲其實也只有法國保留了比較完成的軍備體系,而德國的軍備早就爛的不成樣子了。在這種情況解散北約,歐洲的防務主導權必然會落在法國手裡,德國在軍事上根本無法與法國競爭。

    一旦法國獲得了歐洲防務的主導了,自然會加上法國在歐洲議會中的話語權,這必然會削弱德國在歐洲的領導力。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馬克龍一直在指責美國,指責北約,其實就是想趁著德國在軍事上無法與他競爭的時候,讓北約解散,然後掌控歐洲防務的主導權。

    德國最近不斷的批評馬克龍,並且現在還願意增加北約軍費開支,顯然是不想讓法國撿這個便宜。

    但是不管怎麼說,北約遲早會解散的,德國要想完全恢復成一個“正常國家”,他必須推動北約解散。

    只不過德國覺的現在就解散北約的話,無法讓他獲得最大利益,所以願意主動增加軍隊,為北約暫時續命,從而爭奪更多的時間重拾德國軍備,等他軍事實力與法國想當的時候,才會再次動手。

    從現實角度來講,德國目前就與法國聯手讓北約解散的話,他的確很吃虧。必然把歐洲軍權讓給了法國,那麼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軍事一把,而他德國只能做經濟一把。

    但是問題是德國目前已經是經濟一把手了,這樣的話,他推翻北約解散想當於什麼也沒得到,由此他需要時間做準備。

  • 6 # 培君走世界

    默克爾在德國聯邦議院的一般性辯論中,再次力挺北約,而且承諾將增加德國的軍費。對於默克爾力挺北約,我認為可以理解。因為德國和法國的情況不同,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發展自己的軍隊是受到限制的,德國的自身保衛任務是由美國駐軍來完成的。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曾經高達7—8萬人,眼下仍有三萬五千美國軍隊在德國駐守。七十多年來,有了美國的駐軍,德國在軍事上省心不小,軍費投入不大。2018年德國的軍費投入只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23%。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是需要美國駐軍的。既能幫助保家衛國,又不需花太多的軍費,怎麼說德國還是佔了便宜的。所以當法國總統馬克龍諷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進入腦死亡的時候,默克爾馬上出面批評馬克龍不應該信口開河的亂說,默克爾堅持北約在歐洲的存在是有意義的。這一點我認為默克爾在這一原則問題上應該是有自己看法的,不會太在意馬克龍的感受的。在默克爾看來,北約對德國乃至對整個歐洲還是有作用的,北約國家應該團結,也表示德國願意“為北約付出更多努力以及承擔更多責任”。

    然而,默克爾承諾增加德國的國防開支,增加北約的軍費,我是沒有想到的。因為前些日子,當美國大統領要求德國及其他北約國家把北約軍費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的時候,默克爾拒絕的是十分堅決的。甚至美國堅稱要從德國撤軍的時候,德國明確表態完全,甚至請美國把“核武器一起撤走”。默克爾的“原則性”讓我十分佩服。誰能想到,如今的默克爾卻突然“妥協”了呢?我覺得默克爾之所以“妥協”恐怕源於兩個方面。第一是美國的壓力太大。美國這次來勢洶洶,今天收的“保護費”,不單對德國,對其他盟友都開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天價”。比如日本是原來保護費的4倍,南韓更是5倍之多。

    第二是來自國內反對派和黨內不同意見者的壓力。有人說現在的默克爾是一隻“跛腳鴨”,基民盟內部她精心培養的接班人,現任基民盟主席的卡倫鮑爾,還有已經升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的一些想法都和她不在一個“調”上,這兩個“危險的女人”都野心勃勃的夢想讓德國重新“硬”起來,重新在國際事務上展現德國的軍事力量。再加上國內反對派以及右翼勢力的甚囂塵上,默克爾要抵抗這樣的壓力,“身體不斷髮抖”的默克爾也真是難以招架。所以默克爾的“妥協”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仍然佩服默克爾的原則和智慧。美國開出的條件是2020年開始北約各國的“保護費”要提高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到2025年要達到各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而默克爾承諾的增加的軍費,則是明年達到德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42%,到2024年 達到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5%,到2030年初,才達到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的水平。這一漲幅仍然沒有達到美國大統領的要求。但是儘管如此,還是得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助理奧布萊恩的稱讚。

    比起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講,默克爾是一個成熟、老道,非常正直的政治家。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有自己的觀點和原則,不人云亦云。同時還講究方式方法,對付美國有策略、有辦法。可過兩年默克爾就要退休了,還是挺令人惋惜的。

    (本文為原創,圖片來自公開網路)

  • 7 # 淡然小司

    德國一直在北約增加軍費問題上採取消極態度,這也是美國一直反感德國所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歷次的北約峰會上,都會因為軍費問題遭到美國總統的指責。可是如今戲劇性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德國方面突然改變態度,默克爾宣佈,德國將會逐步增加軍費,以符合德國對北約的承諾。

    德國方面突然宣佈增加軍費,應該是德國為了緩和法國在北約當中“腦死亡”的不當言論。不希望歐洲因為法國的言論而得罪美國,從而在歐洲的防務問題上遭到美國的拋棄,畢竟現在的歐洲還無法獨立承擔其整體防務。因此,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譴責馬克龍不當言論的同時,又宣佈德國將會增加在北約的軍費開支,這顯然是在美國提高北約軍費開支,起到一個積極的帶頭作用。

    而早在2017年的北約峰會,美國就要求歐洲各國,尤其是西歐國家提高其軍費在國家經濟GDP的比重。到了2018年,美國總統更是提出要在2020年北約各國的軍費開支達到GDP的2%,在2025年之前達到GDP的4%。顯然,這樣的目標對於西歐各國來說,其增加的軍費開支成本將會是目前成本的100%以上。就以德國為例,在2018年其軍費開支只佔GDP的1.23%,德國2019年出臺的防務計劃,來到2023年,德國也僅能將軍費提高到1.25%,這顯然遠低於美國提出的目標。

    德國一直在北約軍費問題上與美國唱反調,因此遭到了美國的排擠與刁難。尤其是德國是西歐的核心國家,其增加軍費有著絕對的帶頭作用。顯然,現在默克爾宣佈增加軍費與之前的消極態度,對於歐洲各國的影響不言自明。美國對於默克爾的舉動自然是表示歡迎,畢竟這會給其他歐洲國家起到示範作用。因此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賴恩對默克爾增加軍費的承諾表示歡迎, 稱德國屬全球領先的經濟體,應在全球防衛擔當更重要角色,“這對德國及其盟友的防衛均有利。”

  • 8 # 攀登者龜山君

    默克爾是洞察美國延續希特勒政策的第一人。美國把侵略戰爭和掠奪他國財富,演變成為同盟和保持費,而實際上的同盟國,是在美國的侵佔下的被變向的殖民地。並非同盟而都是美國的取款機。美國還打美人權的旗子,隨便對一些主權國家指手劃腳,從事顛覆和政策活動,把世界搞亂,推銷軍火多頭受益。美國對北約下手越來越兇,唯有默克爾敢說直話,我為她點贊!

  • 9 # 付禮成

    這道理很簡單,德國是選擇被俄羅斯吞併,還是選擇做美國的小弟?這二者之間,我相信大多德華人願選擇做美國的小弟。

  • 10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早就和朋友們說過,德國和美國之間是軍事盟友,是有著現實的共同利益和相同的意識形態繫結的,這不會因為一些事情吵嘴就分裂了。

    如果彼此聯盟這麼脆弱,那麼他們早就分裂了,根本不會結合這麼久。

    就如同一家人因為小事吵嘴太正常了,但是誰能因為這點兒就要死要活,甚至斷絕親情?

    因此,所謂的北約軍費問題,是朋友之間正常的分歧。兩個人之間肯定有差異,那就是不同,自然有分歧,兩個國家情況更復雜,更是如此了。

    所以,國際關係有分歧是常態之一。

    處理好國際關係的重要一點就是彌合常態發生的頻率,降低常態的影響,不要讓常態異變。

    而德國和美國的爭吵從這點來看,用平常心看待就行。

    客觀來講,德國的軍費開支在北約國家太低了,不僅低於法國,甚至比北歐的挪威還低。

    這對北約而言,忍了很久了。所以美國要求默克爾提高軍費比例,不只是美華人的想法,也是北約很多成員國的想法。

    11月27日默克爾強調了這點,終於在和美國吵嘴中敗下陣來,承諾在10年左右時間,把軍費開支提升到GDP2%的水平。

    這就是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所要求的。

    默克爾之所以這麼說,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和北約鬧彆扭有很大關係。馬克龍對土耳其出兵敘利亞造成的北約困擾很不耐煩,甚至說這個組織已經名存實亡。

    默克爾為了內部團結,做出了這種表態,強調北約協調一致,降低外界對北約分裂的風險認知,還是有可能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和北約在一起符合德國的利益,即使德國不提高軍費給北約,自己增加軍費還是一樣花錢。可見在權衡利弊之後,默克爾才走出了這一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想著自己眨眼間六十多歲了,活不了多少年了,很抑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