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柯多萌

    “君王死社稷”說的主要是大明最後一任Quattroporte崇禎帝吊死煤山的事件,君王死社稷之前還有一句話叫“天子守國門”而這一說法主要是說明朝第三任Quattroporte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的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後,北方的邊患仍然十分嚴重,威脅著這個還未成年的大明王朝,公元1381年,為了維護大明王朝的穩定,明王朝開始修築山海關,以此來阻擊北方的少數民族的侵犯。至1409年,為了進一步鞏固大明王朝的穩定,明王朝開始在東北地區成立奴兒干都司,並進一步對東北進行有效的管理。

    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由北京一路南下到南京順利趕下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自個兒當了皇帝。由於明王朝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侵擾和威脅。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山海關以外就不是中原地區,仍然屬於“化外之地”就是說這些人還沒有被文明所開化。

    朱棣在北京時,就是朱元璋讓其駐守邊疆,當時朱棣還是燕王,朱棣自己清楚明王朝面對的是什麼,韃靼、瓦剌、北元蒙古的騷擾,所以山海關是重中之重,又加北京是朱棣的興亡之地,所以成祖登基之後,遂即遷都北京,後改為北平。所以才有了“天子守國門”這一說法。

    至崇禎帝的時候,大明王朝風雨飄揚,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誓死不退,最終吊死煤山,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還有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的永曆皇帝。“社稷亡,君王死”。

  • 2 # dx稻香

    有明一朝,可以說雖然上下皆貪汙腐敗,爛到骨子裡,可是在對外政策上確是出人意料的強硬,明太祖的政策是好的,只是到後期藩鎮割據,朝廷無力控制,也和明朝重文輕武有關,明初的衛所制度跟唐時的府兵制一樣,在當時的環境下是無敵的產物,只是什麼制度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果然到了明後期衛所軍官都吃不上飯了,怎麼打仗,為保邊境,只能加大對藩鎮的投入,將領們也是爭氣,全拿來養私軍了,朝廷在邊境的話語權越來越弱,君王死社稷在那時也成了笑話,可以說沒有滿清,早晚也會成為春秋戰國!

  • 3 # 白雲之語摺紙大全

    君主死社稷這句話主要說的是崇禎皇帝面對起義軍攻入北京城在煤山自盡所衍生出來的一句話,之前還有一句話是天子守國門。這兩句話被現在的明粉們津津樂道,明粉們稱大明是鐵骨錚錚的剛明。

    大明王朝和歷代中原王朝一樣最威脅的勢利來自於北方。明初,北方主要是殘元勢利不斷侵擾中國邊界,雖然徐達、常遇春幾次北伐但仍然沒能解決北方隱患。後來北方內亂,分裂成韃靼、瓦剌、不良哈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對中原王朝始終是非常大的威脅。

    朱棣登基後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威脅大明王朝,遷都北京。朱棣北遷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預防北方名族,二是燕王得位不正,南方很多大臣都在暗中反對他,而燕京本來就是朱棣的勢利所在,所以遷都北京他可以睡個安穩覺,不用處處怕反對勢利的威脅,這就是天子守國門這句話的由來。

    有人說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是因為明朝不具備威脅國家生存的外來勢力,這麼說是非常幼稚的。如果外來勢力不對明朝構成巨大威脅朱棣用得著5次親征?後來又有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武宗朱厚照親征北方。明英宗親征途中被俘虜,瓦剌還一度逼近北京,如果不是于謙力挽狂瀾誓死保衛京城,恐怕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明朝時期的北方勢利對國家的威脅一點都不亞於漢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宋朝的遼、金、蒙的威脅。面對外來勢力寧可親征也不任何妥協體現了明王朝的骨氣。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想逃又逃不了的崇禎皇帝只能吊死在煤山。有人說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想逃,其實不是的。闖王勢如破竹將要逼近北京之時崇禎皇帝就準備南遷,只是一幫大臣堅決反對才錯失了南遷的最後良機,而崇禎的死也換來了一句“君主死社稷”。

  • 4 # 紅蜻蜓影視採風

    "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後世的人們對大明王朝統治者的高度評價。拋開前三句不說,單說最後一句,說的是明末崇禎皇帝在國破家亡的最後時刻上吊煤山一事。

    明朝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崇禎17年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滅亡前後經歷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國家,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可以這麼說,這十六位皇帝從為了抵禦長城以北外族的威脅遷都北京鐵血的朱元璋,到雄才大略的朱棣,再到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的崇禎皇帝,儘管期間經歷有明武宗、明熹宗等這樣的昏聵皇帝,但是每一位對外確實表現出了極為強硬一面,對外錚錚鐵骨,從不屈服,這些都是有史可考的。

    明末的崇禎其實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負的皇帝,在位十七年,勤於理政,兢兢業業,且比較廉潔,在位期間明王朝還是有一批優秀將領的,象李成梁、盧象升、秦良玉和洪承疇等,可惜遇到了關外牛人努爾哈赤、皇太極等,加上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內部搗亂,還有明末政府的國庫空虛、地方饑荒和瘟疫肆孽等等,崇禎皇帝已是空有抱負卻無力迴天了。面對祖輩留下的傳統,面對滿目蒼夷的國家,一代英才只有仰天長嘆命運的不濟,在最後的朝上釋出了"罪己詔",勇敢地自我批評,這在歷代皇帝中也是罕見的!眼看著先輩創立的大好江山毀在自己手裡,年輕的皇帝決心以死捍衛大明王朝的最後尊嚴,這不能不說死得壯烈,讓人扼腕嘆息。

    總之,"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是後人對明朝歷代皇帝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方面的強硬立場的承認,也是對崇禎皇帝在國破家亡一刻煤山自殺至死不屈的惋惜與肯定。

  • 5 # 有得觀史

    朱由檢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崇禎皇帝。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死,時年三十四歲。死後南明政權給他的諡號莊烈帝,清改為莊烈愍皇帝。

    崇禎皇帝不愧對他的莊烈諡號。李自成攻佔北京的前夜,他把後宮家眷招集在一起,對他們說,國家要亡了,我要以身殉國,希望你們也和我一起殉國。他先對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你先帶個頭吧。皇后自縊而死,其他嬪妃也都跟著自縊了。

    崇禎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長公主昏死過去。

    最後,崇禎咬破手指,給李自成寫了一份血書,“我把江山丟了,沒有臉面見祖先,今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傷害百姓。”

    權利和責任歷來都是一體的。你要當皇帝,享受皇帝的權利,就要承擔皇帝的責任。“君王死社稷”就是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具體體現。

    國家亡了,崇禎敢於死國,能說不壯烈嗎?崇禎保衛不了他的國家,也保護不了自己及其家人,但是他還是請求不要傷害百姓。這說明崇禎沒有忘記皇帝的責任。

    崇禎能力不強,也許他根本沒有享受到皇帝的權利。但是他沒有忘記皇帝的責任。君王能死社稷,你不覺得挺偉大嗎?

    每當想到崇禎“君王死社稷”,就會聯想到咸豐皇帝。八國聯軍打來了,他跑得比兔子還快,一溜煙去了避暑山莊。在那裡聽戲,歌舞昇平,只顧自己不管百姓。八國聯軍把圓明園都給燒了,他還跟沒事兒人似的。咸豐可是一國之君,大敵當前,他應該去守國門才對,他當皇帝的責任哪裡去了?

    只享受皇帝的權利,不承擔皇帝的責任。咸豐這個皇帝,你不覺得很可惡嗎?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天子沒能力,守不住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不是骨氣是什麼!

  • 6 # 青言論史

    就我個人來看,這件事雖然精神可嘉,令人感動,但是實在是自己作出來的。

    北京城破前,大學士李建泰奏請皇帝南巡,也就是遷都到南京去避難,皇帝不去,放出了“國君死社稷”的話。這也許稱得上是“烈”,但是緊接著,大臣們向皇帝請求讓太子去南京監國,也被皇帝拒絕,這就有點問題了。

    尤其是在皇帝臨死前,他的遺言更是明白無誤地表示——“皆諸臣誤朕”。這句話確實沒說錯,但是反推到城破前的幾天,面對大臣們請求遷都的提議他的拒絕,到底是另有考慮,還是抱著“要死一起死”的破罐子破摔,就真的無從得知了。

    所以,崇禎的“君王死社稷”,值得同情,但不值得效法,更不值得提倡。

  • 7 # 二曲人

    有明一代確實存在“君王死社稷”情況,那麼“君王死社稷”到底應稱道還是應給差評呢?從個人骨氣上說,死社稷者一般有骨氣。但作為一個君王,不應以自己有骨氣而算盡職。如能從容執政,將國家治理的四海賓服、國太民安、欣欣向榮,死不死社稷,都是應被稱道的君王。反之,自己氣節高尚,寧折不彎,危難時一死了之,而藩王猖獗,人民塗炭,行將滅國,也不應被稱道。如惠帝朱允炆者,就不應被稱道。當然有些君王,接個爛攤子,如莊烈帝者,自己也盡力治理了,未能迴天,就“死社稷”好像也有情可原。其實,放棄感情打分,按君王必須以治國理政、安天下為天職的標準來判斷,才是評價君王作為的中心之的。

  • 8 # 歷史茶坊

    謝邀。喜歡明朝的人們總繞不開這幾句話”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甚至還有人將它們歸為明朝祖訓,真的是可笑之極。實際上,這些話都是喜愛明朝的人們歸納和總結出來的,不可否認的是,明朝在某些方南確實做得非常不錯,以致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明朝,讚美明朝。

    君王死社稷的由來

    君王死社稷,指的是明朝第十六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在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京師後,選擇自縊煤山,壯烈殉國,時年34歲。崇禎做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克勤奉儉,勤於政務,在位17年間六下罪己詔書,孜孜求治之心,溢於言表。可架不住明朝這艘船在前面幾位皇帝的“精心整治”下,早已經是破爛不堪,四處漏水,雖然崇禎廢寢忘食,努力不懈,渴望成為一代中興之主,但結果卻收效甚微,這艘破船在搖搖晃晃地撐持了276年後,終於沉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君王死社稷的評價

    對於崇禎自縊殉國的悲壯之舉,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稱讚崇禎的偉大,即使抵抗失敗,也決不屈服,以死明志,既保全了尊嚴,也飽含抗爭到底的信念。這也是崇禎做為一代亡國之君,在歷史上卻飽受同情的重要原因。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留下的衣帶詔》

    另一種卻認為崇禎剛愎自用,不能夠審時度勢,靈活應變,致使明朝陷入兩頭作戰的危險境地,在京師岌岌可危之時,既不避敵鋒芒,又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最終釀成滅國慘劇,亡國之君,舍他其誰。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個人認為,崇禎在位期間六下罪己詔,把天災人禍,兵連浩劫歸結於自身失德失察,這份勇氣值得欽佩,同時也表明了崇禎是一個勇於擔當的皇帝。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京師,崇禎選擇自縊殉國而不是卑躬屈膝,苟延殘喘,此舉贏得了天下臣民的尊重,無愧為朱元璋的子孫後代。鐵骨錚錚,寧死不屈,這些詞彙正是用來讚美那些在面對死亡威脅和威逼利誘時,堅守信念,毫不動搖的人們,而崇禎皇帝正是這樣的代表。也難怪反清復明的口號能貫穿有清一代,一個朱三太子,攪得清廷上下惴惴不安幾十年之久。明朝正是有了崇禎這樣的皇帝,才獲得“最有骨氣的王朝”之美譽。

  • 9 # 歷史風暴

    崇禎帝這個人我是很敬佩的,作為一個皇帝他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勤政,能夠心繫百姓在死之前,留下了“勿傷百姓一人”的絕筆。從做人到做事都是可圈可點的。所以,別看推翻明朝,逼死崇禎的是農民軍,但是到清朝的時候,崇禎帝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經變得高大上了!

    君主死社稷就是百姓們對崇禎帝最大的褒獎

    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覆滅的一天,能夠讓王朝在覆滅後得到人民數百年的紀念,說實話,除了漢唐就是大明瞭,這一切和崇禎帝的所作所為是脫不開干係的。

    能夠在王朝末期不向敵人苟且請降,義無反顧的登上煤山自縊,為大明這個有骨氣的王朝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崇禎帝是讓人佩服的,大明朝是應該感到幸福的!

    大明朝到後期,已經是無力迴天的地步了,哪怕朱元璋再世也白給。除非他再當一次農民軍首領推翻自己建立的王朝!

    眾所周知,在17世紀前後,地球上爆發了罕見的小冰河時期,不光中國,全球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比如在俄國,早在1602年開始就已經是起義不斷,人口更是直接餓死了三分之一。除了俄國,歐洲其他國家也不好過,都付出了損失人口10%-50%的代價。當時整個歐洲的主流就是寒冷、飢餓和騷亂。

    在這一背景下,各種矛盾變得異常尖銳,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就需要有一個宣洩口。在西方,統治階級為了甩鍋,就利用老百姓的愚昧無知宣傳猶太人禍國論,然後就出現了大規模排猶事件。同時,統治階級利用老百姓迷信的思想,告訴人們天災和女巫有關,是她們讓大地變得寒冷,使人們飢寒交迫的,於是興起了著名的獵殺女巫風潮,這在今天的影視劇中也多有描寫!不過,影視劇中的女巫已經變成了真有魔法的女巫了,獵殺她們也成了偉光正的事情!

    而在中國,也需要有人來背鍋,成為老百姓宣洩情緒的物件。中國作為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明朝官方無疑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老百姓也不是歐洲農民那麼好糊弄的,多年的實用主義思想,讓他們認為必須推翻明朝建立新政府,重新分配土地才有可能改善目前的處境,於是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了。

    此時,明朝的腐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明朝只有滅亡才能有機會改變這一切,作為當時的皇帝來說,崇禎就相當於被架在火上烤的女巫!所以,就算是朱元璋再世也改變不了這一切,除非他自己推翻自己建立的王朝!

    民間對崇禎的懷念凸顯了漢族百姓和滿清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推翻大明的是大明的百姓,但他們並沒有建立起心中的理想國。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後來的滿清,對老百姓並不好,李自成缺少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只能成為一方梟雄,註定會被已經成為新興國家的滿清所擊敗。當時的滿清可以說是集合了滿漢精英,得到天下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但滿清由於特殊的民族性,讓他們對治下的百姓心存忌憚。所以,政策相比明朝尤其嚴厲與不公,更大程度侵犯了百姓的利益。剃髮易服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更是讓整個中華大地人頭滾滾。

    老百姓們發現,還是以前的明朝更可愛,如果可以選擇,他們還是願意成為大明的子民,於是才有了“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佳話。而崇禎帝勤政十幾年的責任心;在京城被攻破的時候,面對殺進城中的農民軍,毅然決死的決心;死前仍然心繫百姓的拳拳赤子之心;都成為讓人懷念他的理由。

    這種對比,讓人們覺得崇禎“君主死社稷的行為”不僅是在為大明殉道,也是在為天下百姓殉道。所以,就被人們所紀念了!

  • 10 # 伏魔金剛杵

    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跟他所受到的教育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毫無政治智慧卻剛愎自用自毀長城 見賊 兵臨城下 肝膽具裂 進退失據 於城中四處躲藏苦於無人接納 絕望中提劍砍殺妻女 , 卷三尺白綾自掛煤山以免卻“黃瓜湯”之苦!說他是被嚇死的都不為過。何如金國末帝 完顏承麟面對仇寇 仗劍殺敵 身死屍裂 何曾畏懼!他滿腔的鮮血直噴仇寇!這是何等的血性和榮光! 這 才是真正的君王死社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準備好面對死亡的來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