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圓圓世界觀

    明朝時期的倭寇怎麼回事呢?既然問題出來了咱們就聊聊這明朝的倭寇的來歷。

    在《嘉靖東南平倭通錄》中有著這樣一段記載:“蓋江南海警, 倭居十三, 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在鄭曉的《皇明四夷考》中也有這樣一段記載:“自壬子倭奴入黃岩, 迄今十年。閩、浙、江南北、廣東人, 皆從倭奴。大抵賊中皆華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在明代散文家和藏書家茅坤的《條上李汲泉中丞海寇事宜》中提到,在他家鄰居有一名男子,在崑山被倭寇劫了去,50天后方才回家,回家後表示:“海寇大約艘凡二百人, 其諸酋長及從, 並閩及吾溫、臺、寧波人, 間亦有徽人, 而閩所當者什之六七。所謂屢而椎髻者, 特十數人焉而已。”

    從史書記載就可以看出來,明嘉靖年間的倭寇有真有假。但是真正成為明朝隱患是被朝廷實行禁海的漁民,還有過海通商的商人被逼無奈才倭寇統一陣線對抗朝廷。在這個被朝廷統稱倭寇的群體裡明朝漁民商人佔絕對的優勢也是絕對的領導者。

  • 2 # 一元復始

    明朝時期的倭寇這是歷史原因導致的,當中有真的日本浪人,也同樣有明朝東南沿海地區的人民,有記載稱沿海倭寇十之一二為真倭,十之七八為假倭。

    在南宋崖山之後,日本人就認為中華文化斷絕了,自此不在尊稱中國為宗祖國。到明太祖朱元璋時因為有當時與他爭奪天下的對手跑到海外,所以實行了海禁政策,朱元璋殺伐果斷無人敢違背。

    到成祖朱棣再開海禁,後來幾位繼任者最終無力抵抗來自朝堂的壓力,再次海禁,因為三保太監出海掙的滿盆金缽,沿海地區也享受到了實惠,現在海禁等於再斷沿海那些大富豪的財路,又不能下海。這個時候正值日本內亂,跑來許多浪人。

    日本人不再敬畏中國時,就化身魔鬼,在中國延邊打劫過往漁船,最後更是上岸騷擾沿岸居民,給沿海居民帶來重大的傷害。

    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膽,既然朝廷不允許,這些大富豪那就化身為寇,白天那是地主豪紳,晚上就是打家劫舍的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人心向惡,利益矇蔽了那些人的眼睛,導致了嘉靖後期沿海十室九空,區區幾十倭寇打下蘇州府的鬧劇,也使的明朝丟盡顏面。

  • 3 # 新哥另眼看世界

    我們知道,小日本大肆侵略中國,使中國軍民和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心中早已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只要一提“倭寇”兩個字,人們馬上聯想到的就是日本人。但在明代,所謂的倭寇並不是指日本人的,當時是把所有的海盜都統稱為倭寇的。出現倭寇這種叫法,那是蒙元時期,最開始在中國沿海從事海盜行業的是日本人,是他們的掠奪打響了“倭寇”這個品牌的稱謂。到了後期,歐洲人也在我們海邊亂轉,過往的商船就把這些白人叫做紅毛倭或黃毛倭。

    要知道,在明朝時的倭寇中,其主要成分自始至終都是華人,大多是東南沿海的武裝走私集團,主力則是東南沿海的漁民人等,而倭人只佔了一到兩成,不過是僱傭兵而已。所以你要說明朝的倭寇都是小日本鬼子,日本人可就有點冤了,他們會表示自己不背鍋的。

    在這裡,筆者來普及一下當時的海寇匪患:日本這個國家是以中國唐宋二朝為宗主國的,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之後,日本人就認為中國滅亡了,開始三五成群的在我東南臨海搶掠漁民和過往商船,慢慢才開始上岸掠奪。直到在朱元璋立國的時候,朱洪武實施海禁政策,官兵和走私集團發生武裝衝突,倭寇數量還是那麼幾個人,這時候所指的倭寇除了野生的日本人主力外,還有張士誠的殘部。當然,所謂的張士誠的殘部也只是一個定性的問題,這些人大部分是趁著蒙元大亂時以漁霸和地主形成的海盜集團和走私集團,他們要是真的效忠張士誠,那朱元璋的麻煩肯定會更多,後院起火,朱元璋想北征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真正的日本浪人爆發式增多的倭寇,那還是嘉靖年間的事,當時日本戰國的混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殿堂”被擊毀,諸侯滅國,太多的“武士”就失去了供養他們的“養分”成了無業流民,之後活不下去了才改行做了強盜。這些王八蛋最開始因為中國東南方定,兵備廢弛,才敢來搶掠的,這倒真的給地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和損失,不過伴隨著大明朝廷迅速做出應對反應,日本倭人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戚繼光抗倭的事蹟了。但就是在當時,大部分倭寇的幕後老闆還是華人,這些幕後黑手平時都是走私犯,養著些日本海盜和中國海盜當保鏢,這些混合型的海盜組織只有在業餘時間才會出來打劫的。

    你們知道嗎,這些畸形的混合體不僅在中國東南沿海作亂,而且也在日本沿海鬧騰,我們把這些所謂的倭寇叫作倭寇,可是在日本,他們叫這些傢伙為“漢匪”的,也有稱“明寇”的,和我們的稱謂,意思和歧視度是一樣的,這些海盜混合體在日本官方的定性檔案裡可是等級分明的,最強悍的叫作“大明海商”;次一等的則被叫作“大明海寇”,基本都是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小角色。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心裡不舒服了吧,海寇就海寇吧,小日本再給灌注“大明”兩個字,最厲害的竟然被稱作大明海商,這侮辱性的稱謂,我想,是個華人,心裡都會硌應的。

    回到正題,自我們中國出了個抗倭英雄戚繼光和俞大酋,那些倭寇在中國打家劫舍就被大明政府軍追著打了,可是到了日本,被冠以明寇,反而攻城掠地追著日本政府軍打,甚至有的還裂土一方,成為了霸主。這主要是在日本戰國時期,經常會出現一種比較奇特的空間斷層現象。

    還有更可笑的,當時日本戰國兩個諸侯間你死我活的要進行廝殺,明明距離不遠,兩夥人卻要繞一大圈子找地方掐架,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原因無他,因為擋在他們中間的就是一群倭寇混合體,吊打他們雙方,這幕後老闆不用問,還是華人。

  • 4 # 烈火長陽

    是的,明太祖朱元璋為確保朱氏江山安全,割裂張士誠集團殘餘(張士誠敗亡後,其手下四處流散,很多逃到東海島嶼及南洋等地)與大陸聯絡。實施禁海,片帆不得下海。沿海百姓不得出海,更不得與外商貿易,與外國實現朝貢貿易制度。在明初人口因戰亂損失嚴重,鼓勵百姓開荒,且朝廷輕徭薄役,休養生息,體恤民力之時。還可以維持的話。在明中葉,由於百姓人口繁衍,民多地少,同時官商勾結,苛待百姓。百姓無以無生,很多百姓逃到沿海,靠海吃海,以捕魚、通商貿易為生。但由於朝廷禁令,很多百姓害怕朝廷追究其岸上家人,易服剃髮,化妝成倭人,嘯聚海上。這就是倭寇大部分為漢的原由。

  • 5 # 無筆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明朝時期的倭寇大多數是華人。

    明朝時期侵犯中國沿海的所謂“倭寇”,應該是華人為主導的叛亂,其中摻雜些倭人而已,下面我來分析。

    真實倭寇人數少

    公元1467年到1573年,是日本持續百年的戰國時期,期間,各地領主相互征伐,各方勢力相互糾纏,而這種時期便會有大量的武士出現,有些武士生存困難,但是他們大多隻擅長武力,不擅於商業,於是便糾集部眾,下海劫掠,成了倭寇,在日本週邊和北韓半島劫掠不到什麼東西,便來到繁華的大明東南沿海。

    但是,日本的戰國和中國的戰國不同,人數少,除了幾個大的封建主意外,其餘的就像我們國家鎮與鎮之間的爭鬥,所以每一波倭寇人數不會太多,頂多幾百人,而能夠來到明朝沿海的就更少了。

    明朝方面的原因

    明朝初年,洪武和永樂年間,都有小規模倭寇出現。有一種說法是方國珍和張士誠舊部糾結餘眾,打著倭寇名義起事。其實,想想明朝的政策也不難發現,明朝嚴禁海上貿易,以漁業或是外貿為生的沿海居民,生計喪失,於是就趁有少量倭寇侵邊,糾集一幫人鬧事。

    倭寇為患,遍及東南六省,危害甚重,死難者不知有多少。

    如果這些不足以使人信服,那可以史料說話。

    官修《明史·日本傳》:“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剿倭名將胡宗憲,根據實際調查,編寫了一本《籌海圖編》,其中列出十四股勢力最大的“倭寇”,其頭目全部是華人。

    所以,明朝時期侵犯邊境的真實倭寇,並沒有多少,而是以華人為主。

  • 6 # 烽火冰河

     大明王朝自從第一任老大朱元璋開始,南方沿海地區就開始有倭寇了,那時候的倭寇是純種倭寇,那時的日本正處於日本的南北朝和之後的戰國時期,當然這些個名稱是日本自己照著中國史書套用,洗了一下一個字也不改。

    這個將近兩百年的時間正好和大明王朝存在的時間重合了大半。在世界地圖上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比較一個雲南省還要稍小一些,是整個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有一千萬多,這些人拉開架子群毆,有打架的就有被打翻在地的,於是這些戰敗的武士失去了土地,女人,財富。也是病急亂投醫,日本四面環海,這些破落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海盜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了。

    開始,朱元璋對於日本採取的是綏靖政策,因為他夜讀史書,深恐自己的子孫亂起刀兵,胡亂征伐,像楊廣徵伐高麗不成,反而為隋朝滅亡埋下禍根。所以朱元璋對於這些侵擾帝國的日本跳蚤採取了找你家長的策略,小屁孩膽子不小,不在自己家折騰。還敢跳起腳來打我大明,看我告訴你們家長去!

    於是洪武二年,明太祖派遣楊載為首的使團出使日本,楊載在明初是為老牌外交使臣,曾經在洪武五年帶著詔書去告訴琉球的土著,中央王朝現在新的老大已經一統天下,你們番邦外夷還不快點去參拜。成功忽悠住了琉球,使琉球從那個時候在法理上成為中國的飛地。

    這次去倭國,估計是楊載外交官第一次出國,他隨身帶上了朱老大的親筆信,朱老大在信上痛斥日本的國主,連自己家的狗都管不好,還怎麼讓我朱元璋欣賞你,但是我朱元璋度量大,你倭國國主趕緊洗乾淨趴地上向我進貢吧。這封明太祖的親筆信,很符合他馬上天子的風格。早就看你不順眼了,哪裡還會對你客氣。

    楊載估計沒看朱老大的親筆信,所以使團一上岸,迎頭碰上了一個生猛的日本南朝天皇的兒子,懷良親王,這位親王一直以日本南朝為日本正朔。看到有天朝上國使臣過來日本,當然就不客氣的代表北方一起接待了。果然,這位親王讀完信很是憤怒,朱元璋是哪個,大明是個什麼東西,蒙古大元朝在我大日本都被颱風刮沒了,我還鳥你朱元璋幹什麼,這樣我還向你磕頭,老子分分鐘切腹給你看。

    所以日本親王下令將明朝使臣推出去,先殺了五個倒黴的跟班,剩下的正副史推出去關起來先,從這裡看,這位懷良親王還是很有點水平的。讓洪武大帝只是憤怒而並沒有突破明朝出兵的底線。

    朱元璋聽到彙報,氣的飛起來。但是他的帝國百廢待興,出兵日本,這個元朝的軍艦還在大海里沉著呢,所以朱元璋只能致力於加強海防,紮好籬笆防惡狗,雖然朱元璋又派了使臣和這位懷良親王交涉,要回了使臣和許多被擄掠去日本的大明百姓,但是始終也沒有讓日本的南北朝真正的約束日本的土特產~~倭寇的出口。

    據記載,朱元璋朱老大一次收到倭寇騷擾的奏章後,朱元璋怒了,直接下令:倭寇來了,提刀子上啊,先幹他們小癟三,這種事先幹了再說,別等我下命令了!

    明朝初年的倭寇之亂,因為大明忙著和北元幹架,騰不出手來處理,洪武大帝很是惱怒被蚊子折騰的感覺,所以在1387年,果斷地斷絕了跟日本的往來。把日本列為“不庭之國”,永遠不準日本來中國貿易,並把這寫入了傳給後世子孫萬世不變的《皇明祖訓》中,這個組訓導致了嘉靖皇帝的倒黴了很多年,替朱老大背了黑鍋。

    大明王朝,在國內推行海禁的最初動機,是為了維護新政權的穩定。明朝建立時,倭寇就不停的給朱元璋上眼藥,先和方國珍殘部勾搭,後來還想著在朱老大眼皮底下做政治投機。讓朱老大很是警惕這從海上來的勢力,乾脆就關上了門。

    朱老大的命令堵住了國內外海商發大財的門路,這海貿的利潤金山銀海一般,國家只是設定海關抽稅就能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大頭,所以,朱老大確實是被時代限制了想象力。

    但是這些國內沿海的海商和日本海商如同下了油鍋的耗子,被反覆丟到油鍋裡,反覆炸了許多年後,終於在嘉靖朝鋌而走險,暴走了。就像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日本倭寇想著既然你不我讓發財,那我就搶你的。而國內海商乾脆就剃了頭髮,拿起日本刀,朝廷既然不讓我發財,那邊倭人都開始搶了,便宜了外人還不如便宜自己人,兄弟們搶起來吧!於是路面一發不可收拾。

    在明代史料當中,嘉靖朝關於“倭寇”的官方說法是倭人佔十分之三,華人佔十分之七,華人占主導地位, 這已經是史籍中對真倭的客觀說法了,明代兵部侍郎鄭曉就宣稱:“大抵賊中皆我華人,倭奴只有十之一二。”

    另一剿倭名將胡宗憲,根據實際調查,編寫了一本《籌海圖編》,其中列出十四股勢力最大的“倭寇”,其頭目同樣全部是華人。也就是說,在所謂的“倭寇”內部,華人不但在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也同時牢牢把握著領導權。

  • 7 # 歷史輕鬆看

    其實這個問題在史料中是有明確記載的。在官修《明史·日本傳》裡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裡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這便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明朝時期的倭寇大都是華人。

    不僅倭寇是華人,倭寇中的頭子也大都是華人。著名剿倭名將胡宗憲根據調查編寫了一篇《籌海圖編》,其中列出14股勢力最大的倭寇,他們的首領竟無一例外全部是華人。也就是說在倭寇隊伍中,華人不僅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同樣也掌握著倭寇的領導權。最為著名的就有汪直,徐碧溪等。

    倭寇的產生,其實和明朝的海禁有很大的關係。1529年,明朝和日本終止貿易,從這一年開始倭患愈演愈烈。對此,嘉靖朝官員唐樞,有一句很精闢的總結:“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再加上日本混戰,大批浪人失業,於是加入到倭寇的隊伍當中,但大部分都是過來混口飯吃,跟著中國大老闆打工。

    綜上所述,明朝時期的倭患其實大部分都是由華人組成的。

  • 8 # 旅行青年說

    國防大學一名教授曾說,元明清三朝只是讓華人跪下去。是有道理的。於是無數沿海百姓冒著危險駕船出海逃走。逃離暴政。大多數倭寇都是被明朝貪官欺壓。生存不下去的華人。日本政府是沒有出兵侵略中國的。只有一少數的日本浪人(通緝犯)是倭寇。

  • 9 # 月下沒有花

    開宗明義,所謂的「倭寇」——

    大部分是華人主要由華人掌握領導權以上兩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明朝官方長期沿用「倭寇」的說法,是出於政治需要。

    按照《嘉靖實錄》的說法,倭寇裡日本人僅佔三成,而七成是華人——

    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

    南京湖廣道御史屠中律在奏疏中,詳細地描述了「倭寇」的具體構成情況:

    夫海賊稱亂,起於負海奸民通番互市。夷人十一,流人十二,寧、紹十五,漳、泉、福人十九。雖既稱倭夷,其實多編戶之齊民也。

    負責剿倭事宜的胡宗憲專門編寫了一本《籌海圖編》,其中列出了當時十四股勢力最大的倭寇,其頭目全部是華人。

    金子老、李光頭、許棟、王直、鄧文俊、林碧川、沈南山、肖顯、鄭宗興、何亞人、徐銓、方武、徐海、陳東、葉麻、洪澤珍,嚴山老、許西池、張璉、肖雪峰、謝老……凡十四蹤,皆昭灼人耳目,故詳列之。其餘或入寇而姓名不傳,或有名賊酋而未嘗專主兵柄,與夫事蹟之未詳者不敢濫錄也

    陳懋恆彙集數十種史料與地方誌而成的《明代倭寇考略》中,也專門列出來當時主要的倭寇頭目名錄——

    事實上,「倭寇」這種說法,早在嘉靖年間就已經產生了不小的爭議。

    身處抗倭一線的萬表對「混言倭寇」的做法就非常不滿,在《海寇議》中言道:

    近此賊屠城掠邑,殺官戕吏,一至於此。而見今肆散劫掠,不於餘姚則於觀海,不於樂清則於瑞安,往來塗毒生靈,無有虛日。而猶混言倭寇,不實上聞,果何待耶!既曰倭奴,酋長為誰,是誰欺乎!

    浙江慈溪知縣薛應旂則認為,這些中國海賊假冒倭寇,實際是為了藏匿身份,保護自己的親戚族人不受牽連。稱呼他們為「倭寇」恰恰是中了海賊之計。

    今海寇之深入吾境也、殺掠焚蕩之慘,自昔所未有者也。彼固以倭為名,而我亦以倭名之,是墮其計也,不謂其非倭也。蓋實我中國之賊,為之主謀嚮導,引致倭夷,以為之助也。惟以倭名,則彼得以藏匿掩覆,而室家族戚,可保無虞。

    明朝政府不是傻瓜,當然知道這些情況。將錯就錯沿用「倭寇」的說法,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

    產生「倭寇」的主要原因是明代實施嚴厲的海禁政策。1529年中日貿易停止,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倭寇」就越鬧越兇。

    這個道理明朝政府當然是拎得清,嘉靖朝官員唐樞,有一句很精闢的總結:

    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But!如果承認「倭寇」是中國海賊,而且還是因為「海禁政策」產生的,那就等於變相打了朱重八的臉。這事對於明朝皇帝來說,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 10 # 與君論史

    明朝兩個時期的倭寇是不一樣的,剛開始的倭寇其實是由日本失勢的武士,沿海商人,漁民三個部分組成,日本旳武士佔比大約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更少。比較富有的沿海商人自己手下養的就有日本武士,碰到想要的東西就直接派人沿海搶了。到了戚繼光時期,日本都知道中國有銀子,有武器,有美人,形成了大規模的沿海入侵,隨意明朝國勢漸弱,倭寇的隊伍也越來越大。所以前期倭寇剛形成時期大多是明朝人,倭寇是很少的。到了後來倭寇就是成建制的前來侵犯了。謝謝觀看,可以的話請關注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澤連斯基公開拜登黑材料,是為了幫特朗普,還是要整垮波羅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