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水的魚
-
2 # 小劉解讀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隱藏著艱辛和勤奮。所謂的“天命所歸”不過是在某些事上比別人幸運而已。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堅韌不拔與幸運並存。
和大多數人一樣,劉邦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綽號“劉三兒”。不論貧窮與富貴,童年的時光總是美好而短暫的。經過幾年私塾,劉邦的眼界得到拓展,急需外出遊歷一番。以此可以看出,有些人外出遊學純粹是為了“玩”,而劉邦缺把他當做人生的一種歷練。
“窮遊”的歷程肯定是艱辛的,再加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硝煙還未散盡。等劉邦再次出現在家鄉,他的見識是“同齡人”遠遠不及的。他的性格、他的魄力、他的“歷程”再也不是以前的“劉三兒”了,所以在他身邊迅速集聚了一幫哥們兒。也得益於他的人緣關係劉邦成了亭長,逐漸混熟了縣級官場,攀上了呂氏“豪門”。
“驪山縱徒”事件使劉邦惹上了殺頭之罪,不甘心的劉邦選擇在芒碭山“落草”躲避秦朝的抓捕。幸運的是“大澤鄉起義”使秦朝無暇顧及劉邦,更幸運的是劉邦以“起義”為跳板,在蕭何曹參的推讓下成為了沛公。
“大澤鄉起義”失敗時,天下反秦武裝成燎原之勢迅速展開。當時最有實力的是楚國的項氏集團。劉邦認為“我區區幾千人,與其被吞併,不如談合作”入股了項氏集團。項梁死後,劉邦又欲與楚懷王合作壓制項羽,最後失敗被項羽“反壓制”。幸運的是劉邦的對手成為了項羽,一個絲毫看不上劉邦的人。所以鴻門宴上有驚無險。
楚漢之爭,劉邦在項羽跟前一直很“被動”。彭城大戰時,五十六萬聯軍被項羽的三萬鐵騎殺的落花流水。劉邦不惜背上“拋妻棄子”的罵名獨自脫逃。“滎陽攻守拉鋸戰”劉邦不惜化妝成“路人甲”,犧牲大將紀信換來了自己倉皇逃脫……。
最後的決戰,劉邦不吝惜土地財物。給韓信、彭越、英布裂土分王,換來了最終的勝利。所以劉邦能當上皇帝雖然只經歷了七年,但是這七年是漫長而曲折的。
他的幸運在於他的眼光;他的幸運在於他的魄力;他的幸運在於他的對手是項羽。
-
3 # 王鐵堯
五分天命,五分人力。
秦不亂,無機會。
人不智,失機會。
劉邦識大勢又用智者,故得天下。
-
4 # 平醬文史
我是平兒,我認為劉邦能當上皇帝,更多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01 努力引導輿論之所以有人認為劉邦稱帝乃天命所歸,大概是源於以下的傳說吧。
據說,劉邦的母親曾經在大澤之陂休息,夢中遇見了天神。劉邦之父前往察看,只見一條蛟龍在她身上。在這之後不久,劉母懷孕,生下一子,也就是劉邦。
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史記·高祖本紀》此外,還有“赤帝之子”“祥雲圍繞”等說法,不一一贅述。總之,都指向了劉邦不是普通人。
仔細想想,這些傳說太不現實了,不大可能為真。
應該是劉邦自己散播出去的,為了收攏人心而已。畢竟,以前的科學不發達,還是有很多人迷信鬼神之說的。
輿論引導形勢,劉邦為自己造勢,這是他的努力之一。
02 努力虛心納諫當初,劉邦攻下了咸陽,佔領了秦宮,就縱情聲色,日日笙歌。張良認為這樣不妥,就勸說他:“正是因為暴秦無道,您才能打敗他,入主咸陽。如果想要繼續打仗,就得省吃儉用來積累軍資。如今您吃喝玩樂,就是助桀為虐啊!”
劉邦細聽,覺得有道理,於是還軍霸上。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良曰……沛公乃還軍霸上。——《史記·留侯世家》這件事,張良功不可沒。但是,劉邦也是付出了努力的。與之相反的是,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能夠虛心納諫,克服自身貪圖享受的弱點,這是他的努力之二。
03 努力管理人才用人方面,劉邦不拘一格。
韓信之前在項羽軍中不被重用,心灰意冷之下轉投劉邦。劉邦認真聽取蕭何的建議,將韓信封為大將。此後,韓信屢戰屢勝,成為劉邦手下的一員猛將。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登壇拜將之後,劉邦並沒有就此撒手不管,而是與韓信談論天下大事,聽聽他的看法。透過聊天,來加深對韓信的認識。
在人才管理方面,絕不馬虎,這是劉邦付出的努力之三。
04 -
5 #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劉邦,是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馬上得天下,在短短的七年從百姓到皇帝,後人對他成功的關鍵總結為會用人,那麼,我在王立群老師講座得基礎上分析總結一下兩個方面,一個是劉邦的為人,一個是劉邦的用人。
劉邦做人的成功素質
1、敢承當--到任何時候都敢當老大
2、自信--從自始自終就沒懷疑過自己能勝利
3、堅韌--屢敗屢戰,堅持到最後,終於打敗項羽。
4、容人--用人不計前嫌,不計易主,不計出處
5、分享--大封諸侯
-
6 # 樂客優選
劉邦本出身於市井豪傑,擔任泗水亭長之時奉命押送邢犯前往驪山修建宮殿。劉邦在押送犯人的時候,由於其兵力十分有限很多的囚犯便陸陸續續的趁機逃跑,劉邦細下心來想到,這樣下去估計還沒有達到驪山押送的犯人估計就跑得差不多了,橫豎都是死,思考再三後還不如放掉囚犯,各奔前程。於是劉邦將囚犯們鬥召集了起來,對大家說道:“明天我自己也要開始亡命天涯,大家就在這個地方解散了吧。”很多囚犯聽了非常欽佩劉邦的為人,願意跟隨其左右。有天晚上在他們逃命的路上橫跨這一條白蛇,前面的人見了都退了回來。劉邦提劍上前把白蛇一間兩段,白蛇開口說話:我是白帝的兒子,你是赤帝的兒子。今天你斷我頭,我鬧你頭;斷我尾就鬧你尾。結果是斷了中間,果不其然,好好的西漢王朝中間就插入了短命的王朝:王莽(新朝)。這些只不過是回答了問題的前半句:天命所歸。雖然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的故事是劉邦為了名正言順的起義取天下而虛構的。但在當時百姓覺悟不高的年代,他們都信了!都認為劉邦乃天命所歸,跟他混有奔頭!
問題的後半句:當上皇帝是自己的努力嗎?
很明顯努力是必須的,但是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你也取不了天下。就像馬雲的阿里巴巴一樣,沒有“十八羅漢”的協同奮鬥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的。劉邦打天下之初本性仁慈,做人總會留一線。當時鴻溝議和之後,本來劉邦打算引兵退回漢中的。天命就在這一刻改變了!項羽此刻兵成劣勢,正往回撤。而張良、陳平強烈建議劉邦撕毀鴻溝合約,率兵追擊項羽。劉邦猶豫再三堅決不做不仁不義之人,張良說:現在不幹,以後永無機會,我們跟著你也沒有什麼意思了等等。最後劉邦大徹大悟召集各路藩王一同合圍項羽。大梁王(彭越)軍三十五萬,九江王軍二十五萬,陸賈軍二十九萬,盧綰軍一十萬,燕王軍二十五萬,趙王軍三十五萬,南越軍二十五萬,漢王御林軍六十萬,齊王本部下軍四十三萬,總二百八十七萬;連同劉邦本部兵馬共達三百四十餘萬。諸將俱來報數,聽候分調。信請子房、彭越上帳共議,指九里山為垓心。東至定國山,南至鳳凰山,北至大河,四下八方,隨高就低,山谷澗道,各因勢埋伏二十四處。最後各路漢將齊出,天不助項羽,不得已烏江自刎。
劉邦在張良、陳平和蕭何等謀臣的幫助下才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寶座的。項羽終歸是項羽,如果歷史重來一次,鴻門宴上項羽還是會放跑劉邦的,因為劉邦既有子房也是天命所歸。
-
7 # 蔥蔥那年
劉邦能當上皇帝,是天命所歸,還是自己的努力?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布衣天子。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自己能登上帝位是天命所歸,劉邦也不例外,弄個赤帝斬白蛇的故事預示一下將來會有天命,樹立威望。真當了皇帝,威望有了,天下歸心,水到渠成。當然了,故事歸故事,歷史中是怎樣的?
1.劉邦自己說他得到天下的答案是:他善於使用人才,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無我不如張良;論穩定後方,安撫百姓,輸送兵源軍需,確保前線供給,我不如蕭何;論集結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當今的人傑,都為我所用。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被我打敗。
另外再加一點,他還信任人。陳平是一謀臣,也是一個精明的政客。他向劉邦建議在項羽那邊實行反間計,劉邦立即撥黃金四萬斤,恣所為,不問其出入。結果,陳平果然離間了項羽對范增、鍾離昧心腹之臣的信任。2.思路清晰,虛心納諫。公元206年,劉邦自武關入咸陽。面對秦宮、寶物、美美等,誘惑力太大,但樊噲勸他出宮,他連理都不理。張良進忠言,他依然退出秦宮,還軍壩上。
3.鎮定機智,轉危為安。鴻門宴脫身,這個大家都知道,不說了。
4.持之以恆,隨機應變。劉邦公佈項羽十大罪狀後,還說代表天下人來征討你,項羽大怒,拉弓射箭,一箭正中劉邦前胸,劉邦就地彎下腰,小子,你射中了我的腳。雖然傷勢很重,上了點藥,又到軍營裡面巡邏,以穩定軍心。
說了這麼多,可以看出劉邦為了所謂的天命有多努力了吧。
-
8 # 堅定的大腦腐
即是天命所歸,更是靠自己的努力。
漢高祖劉邦數次遇險,命在旦夕,皆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屢次大敗於項羽,仍能重聚兵馬,東山再起。屢敗屢戰,越敗越強,簡直不可思議,如有神助,莫不是天命所歸。西楚霸王項羽百戰百勝,縱橫天下,然則垓下之戰,一敗塗地,自刎烏江。難怪霸王臨死長嘆:“此天亡我,非戰之罪”。
漢高祖劉邦出身微末,品行低劣。蹉跎半生,面厚心黑。但他確實一個天生的政客,這種能力近乎於本能。他永遠都能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永遠基於現實需要做出應對,起想法絕不被虛榮、情感和是非之分所羈絆。他貪財好色,貪生怕死,出賣老爹,妻子理所當然,毫無負擔。他理性的可怕,漠視一切人類的情感,簡直非人。莫不真是上天安排結束這亂世的天選之子。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他看似流氓無賴,實則已窺測大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9 # 大侃聊歷史
什麼是天命所歸,劉邦出身時天生異象,起義時斬殺白蛇,且不說這些事情的真假,但是這都是講給天下百姓聽的,收攏人心的手段而已。
劉邦如果想單靠天命所歸就當皇帝,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些話只能騙騙老百姓還行,項羽、魏王豹等人可不同意,所以說劉邦能當上皇帝全靠自己實實在在的努力。
古代雖然沒有新聞媒體,但百姓口口相傳的力量更大,劉邦利用這一點給自己造勢,收攏勢力。1.關於劉邦的出身
據傳,劉邦的父親有一天在地裡幹活,劉母到午時給他送飯,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天氣突變,陰雲密佈,劉母突然就暈了過去。劉邦的父親左等右等不見來,就去尋找,走到半路突然看到一條蛟龍盤在田埂上,嚇得劉父兩腿發軟,等到蛟龍離開後,劉父過去一看,原來自己的妻子也躺在地上,昏迷不醒。
此事過後沒多長時間,劉母就懷孕了。劉邦出身時又是天生異象,並且左鄰右舍都說劉邦長的不像父母,劉邦父親就把那次意外說給眾人聽,大家都說劉邦是蛟龍生的,不是凡人。
2.關於劉邦斬白蛇起義
劉邦原來在沛縣做個小官,一次喝酒誤事,把押解的犯人逃了幾個,索性劉邦就把剩下的也都放了,這些人覺得劉邦夠義氣,決定跟著劉邦混,在他們逃亡芒碭山的路上,突然看見橫著一條白蛇,誰也不敢動,大家決定繞條路走。劉邦看了,上前手起刀落就把白蛇斬了。隊伍繼續前進。
等到隊伍走到末尾時,有人忽然看見有個老太太抱著那條大蛇在哭,眾人問她緣由,她卻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成白蛇橫在路中間,被赤帝之子給殺了。眾人一聽,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可突然老婦人消失不見了。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慢慢的都信了劉邦是赤帝之子的說法,於是好多人來投靠劉邦,勢力越發壯大。
這兩件事情,雖然都是傳說但是給劉邦披上了傳奇色彩,劉邦巧借這兩件事情,為自己拉開了無數的兵馬。為之後的征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出身低微,但生性豪爽,該出頭時就出頭,面對挑釁能忍就忍,一切以保住小命為主。1.機會是自己爭取的,劉邦如果選擇不當起義首領,估計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漢高祖了。
劉邦自小在沛縣長大,不願勞作,但又生性豪爽,經常一起有朋友出去喝酒吃肉。因此結識了不少朋友,像賣狗肉的樊噲、政府部門工作的蕭何、管理監獄的曹參。
秦末,社會動盪,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沛縣縣令決定起義又害怕人手不夠於是派人把躲藏在芒碭山沼澤的劉邦等人叫了回來,共商大計。
史記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劉邦回到沛縣,可是縣令又反悔了,於是眾人殺掉縣令擁護劉邦當起義首領。蕭何、曹參等人都害怕起義失敗,秦國會清算他們的家人,紛紛不敢當這個頭領,劉邦謙讓了幾次他們還是不敢接受,於是劉邦當仁不讓的接過了起義的大旗,自命:沛公。
別人都害怕失敗,落得個家破人亡,劉邦卻敢接過起義大旗。有時候一個關鍵的選擇,會為你開啟康莊大道,劉邦做到了。
二、命是自己的,就那麼一次,決不能因小失大
說到這裡,劉邦性格中的這個特徵確實為人所不齒,但是劉邦正是藉助這點才打敗了強大的項羽。
楚漢戰爭開始後,劉邦借項羽正在攻打齊國之時,率領五十萬大軍,佔領了項羽大本營彭城,可屁股還沒坐熱了,就把項羽的三萬精兵打的屁滾尿流,幾乎全軍覆滅,逃跑的時候,還把兒女踹下車,只顧自己逃跑。
最後還把老婆、父母給落下,被項羽活捉。項羽於是叫人把劉邦父母綁在城樓牆上,派人給劉邦送信:你要不來投降,我就把你父母煮了。劉邦聽了後,直接回話:煮完記得分我點湯喝。
你說劉邦混蛋不,可劉邦就是憑著這無賴手段,愣是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
劉邦能取的成功,當上皇帝,最重要的因素是,他能夠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有人曾說:劉邦取的成功,早年間跟隨他的那些小吏、屠夫,怎麼也能獲得成功,統統位極人臣。
大家也這麼想嗎,大侃不這麼認為,所謂大浪淘沙,當年跟隨劉邦起兵的絕不止這麼幾位,他們能留下來,成為開國功臣,只能說明他們確實有才華,是劉邦禮賢下士,善用人才把他們招攬在身邊的。
舉個例子:韓信,大家都熟悉,號稱兵仙、戰神。可以說劉邦在沒有韓信輔佐之前的事業,總是磕磕絆絆,有了韓信以後,打仗勢如破竹,無往不利,滅齊國、趙國,圍困項羽。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一半是韓信打下的一點都不為過。
那麼韓信又是怎麼到了劉邦手下的呢,這就得誇誇劉邦了,劉邦這人,自小不愛讀書,兵法更是不通幾何,但是劉邦懂得一點:我不懂,但天下懂的人很多,我可以借用他們啊。
劉邦身邊有兩大謀士,張良、蕭何,他倆的建議,劉邦非常重視,韓信初到劉邦營下時,劉邦不覺的他是個人才,就給了韓信一個管糧草的小官做。做了幾天韓信覺得劉邦看不起自己,就離開了,蕭何知道後連夜追趕,回來後勸劉邦:韓信是個將才,主公一定要登臺拜將,給韓信一個大將軍做,才能為己所用。劉邦聽了後,立馬著手搭臺子,拜韓信為大將軍。果不其然,劉邦的這一舉措,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劉邦雖然個人能力差,不如項羽,但是劉邦會用人,懂的借別人為幾用,這成為他打敗項羽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劉邦藉助傳說,把自己神話,同時又積極招攬能人異士為己用,遇事處變不驚,不侷限於道德的框框架架,最終才獲得了成功。
因此,劉邦能當上皇帝,不是什麼天命所歸,而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取的成功,登上皇位的。
-
10 # 星火辰
史記中關於劉邦神異的事兒太多,蛟龍所生?面相大貴?頭上有云氣?斬殺大蛇?還不止這些咧,是天命所歸?得了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沒有劉邦自己的努力,說什麼天命!
一、劉邦出生的神異——蛟龍之子,直接剝奪了劉太公的親爹權
傳說當時雷電晦明,劉太公發覺自己老婆不見了,他到大澤邊去找,見蛟龍正在她上面,遂產高祖。
這位生下蛟龍之子的劉媼(大概是劉家婆婆的意思),居然連個姓都沒留下,更別說名字了,那些註釋中所說劉邦老孃的名字,大多都是胡扯,倘若真留下了,司馬遷豈能不寫?
後來,毫無神異的劉太公居然比他這位傳奇老婆運道更好,當了太上皇,享了幾年清福,而生下龍子的劉媼,在劉邦起兵後不久就死了。
這個傳說,你能信嗎?
二、劉邦面相大貴,呂后他爹和神秘老父都覺得如此
呂公因為劉邦面相大貴,把比劉邦足足小十五、六歲的呂后嫁給了他,那時候的劉邦一文不名。
後來,一個神秘老父向呂后討碗水喝,就說劉邦全家都是大貴之相,最貴不可言的是劉邦。
呂公給劉邦看相的故事,最大的漏洞是呂后的年齡,呂后只比劉邦小十五、六歲,當時也二十好大幾了,沒有嫁人實在讓人不解?況且那時的劉邦好歹是個亭長,也不算一事無成,劉邦可以安排手下人到老遠去給自己辦私事兒(做劉氏冠),如今一般人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別小看這個亭長,不是當地地頭蛇還真當不好。
至於神秘老父給劉邦看相,反正後來是找不到這人了。
三、劉邦頭上有五彩雲氣,呂后屢屢依靠這個找到藏在山裡的劉邦
這就奇了怪了,這雲氣就人家呂后能看到,秦始皇、秦二世的望氣師就看不到?甚至,史記中還說,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因此自己巡遊以厭之。秦始皇的皇家風水師父,居然不知道用這個去找劉邦,偏偏只有呂后最聰明?
四、斬殺白帝子化身的大蛇,劉邦是天命的赤帝子?
劉邦最初斬條蛇,不過是想神化自己一下,以留住那些跟他上芒碭山落草、心志不堅的兄弟。後來漢朝建立了,出於朝代五行更替的想法,漢朝乾脆說那蛇就是白帝子了,大約是代表秦朝了。
仔細分析下才知道,原來人家劉家從老祖先開始就是馴蛇的,劉邦有這特殊技藝也不奇怪。
總之吧,劉邦的神異是可以解釋的,但為什麼秦末那麼多豪傑,獨獨劉邦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這卻不好解釋,因為有千種萬種的解釋。事實上,劉邦的自我神化,說到底還是一種人為努力,然而陳勝也搞狐狸叫、魚腸書卻失敗了。由此可見,人的成就離不開努力和運氣的協調統一。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姑且先戴個高帽!母系社會就不說了,年代太久遠,那時候應該個個都是母老虎,母儀天下。父系社會,男權主義, 堯舜禹一代傳一代,至商湯紂王就逐步變味了,至始皇,均稱皇帝,把人性的弱點吹捧極致:三宮六院、三千佳麗,萬國來朝,三叩九拜,雷霆震怒、株連九族(各種酷刑罄竹難書,這些刑罰我實在列舉不下去了)。
以當下的三觀認同,應該來講,皇帝是史上最大的“流氓”,而且一代又一代,均是有文化的“流氓”,吃拿卡要、生殺予奪,無其不能,神一樣的特權。
現在切入正題。有必要戲說一下漢高祖劉邦,他三十多歲還是沛縣一小混混,成天狐朋狗友、偷雞摸狗、不務正業,看中了呂太公女兒呂雉,但是自己一事無成、難以姻緣,無奈之下,劉邦之父傾其阮囊,舉薦劉邦為十里亭長,好歹是個官啊!這才勉強應允。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秦王暴政,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順時勢、斬白蛇,揭竿而起,群雄逐鹿,戰火連天,最後剩項羽與之爭鋒。為促其降,項羽擺“鴻門宴”、綁其太公、呂雉,均被劉邦以“痞性”化解,尤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流傳後世(好傢伙,我是“流氓”我怕誰?),其遇危亂而淡定無出其右。及至立漢,回沛縣大宴鄉紳,更是以“大風歌”為名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結果是“狡兔死、良弓藏”,猛士韓信守不了四方),席間,環左右而問其父:當初,您讓我向大哥學習,他勤儉持家、累置薄田,漸成土豪,是您放心之子。現在您看:是大哥的田地多還是我的田地多?是大哥的佃戶多還是我的佃戶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的土地財富都是我劉邦的!(史上最大的“流氓”,非他莫屬了!)
總結一下,楚漢相爭,最後劉邦勝出。究其原因,其四十歲之前無業遊民、呼朋喚友的生涯,鍛鍊了漢高祖左右逢源、拉幫結派、八面玲瓏的秉性和能屈能伸、六親不認、得失淡定的心態,在鴻門宴、鴻溝對峙等都有驚無險、化險為夷,並深受猛士良臣的擁戴,而項羽自視血統高貴、勇冠三軍,力拔山兮氣蓋世,不屑於蠅蠅苟苟之事,為此,氣走了亞父范增,因為英雄之氣,連最後江東再起的機會也不為之,自刎於垓下,以謝江東父老。
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不無道理。